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编)语文园地三(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编)语文园地三(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编)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

目标 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通过古代文人名识记汉字。

3.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仿照写小诗。

4.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学写小诗。

2.通过多种方式积累汉字,背诵名人名言。

课时安

排 2课时

1.交流感悟诗歌的一些特点。

2.从古代文人名中积累汉字。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列表展示古代文人简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本单元就是诗歌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都是现代诗。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有哪些学习心得吧。

2.结合学过的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如,“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几句诗都是押韵的,韵脚是“光”“香”“响”,押“ɑnɡ”韵。这是一组排比疑问句,富有节奏感,很有气势。

生2: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生3: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3.教师小结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人名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屈qū原 陶渊yuān 明 孟mènɡ浩然 杜甫fǔ

韩hán 愈yù 刘禹yǔ 锡xī 范仲zhònɡ淹 龚ɡōnɡ

自珍

?可把人名中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屈qū 渊yuān 孟mènɡ 甫fǔ 韩hán 愈yù 禹yǔ 锡xī 仲zhònɡ 龚ɡōnɡ

预设:“渊”读作“yu ān ”,写清字体结构,中间的“米”末笔变成“、”;“甫”读作“f ǔ”,不要读成“p ǔ”;“禹”读作“y ǔ”;“锡”读作“x ī”,不要读成“x í”;“仲”读作“zh òn ɡ”,不要读成“zh ōn ɡ”。

2.这些词语都是古代文人名字,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文人。然后交流,展示。

3.表格式总结: 古代文人名 朝代 (生卒年月)

字、号,籍贯 简要生平事迹 评价及作品 屈原 战国(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曾任三闾大夫、

左徒,兼管内政

外交大事。公元

前278年,

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忧国忧民的屈

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

杀,端午节据说

就是为纪念他

而来。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诗魂”。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东晋(365或

372或376—

427)

字元亮,又名

潜,世称靖节

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

江)人。

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参军、镇军

参军等职,最后

一次出仕为彭泽

县令,八十多天

便弃职而去,从

此归隐田园。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

人,被称为“古今隐

逸诗人之宗”,有《陶

渊明集》传世。

孟浩然唐代(689—

740)

名浩,字浩

然,号孟山

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

阳)人。

早年有志用世,

在仕途困顿、痛

苦失望后,尚能

自重,不媚俗世,

以隐士终身。曾

隐居鹿门山。40

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张九龄

招致幕府,后隐

居。

诗作大部分为五言短

篇,多写山水田园和

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

行役的心情。后人把

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

“王孟”。有《孟浩

然集》三卷传世。

杜甫唐代(712—

770)

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河

南巩县(今河

南巩义)人。

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时期,其

诗多涉笔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他的

诗反映当时社会

矛盾和人民疾

苦,因而被誉为

“诗史”。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与李

白合称“李杜”。代

表作有“三吏”“三

别”等,有《杜工部

集》传世。

韩愈唐代(768—

824)

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

“昌黎先

生”,河南河

阳(今河南孟

州)人。

一生历任多种官

职,身份多样,

但也屡遭贬谪。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被后人尊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

著有《韩昌黎集》等。

刘禹锡 唐代(772—842) 字梦得,河南

洛阳人。 贞元九年

(793

年)进士及第,

贞元末,与柳宗元等人参与王叔

文政治改革。失

败后历任司马、

刺史等职。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著有《刘梦得文集》。 范仲淹

北宋(989—

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

苏州)人。 幼年丧父,后苦

读及第, 历任多种官职。曾发起“庆历新政”,死后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

深远。有《范文正公

集》传世。

龚自珍 清代(1792

—1841) 字璱(s è)人,号定庵(ān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曾任内阁中书、

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清代思想家、诗人、

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名诗作《己

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三、课堂回顾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语文园地”的前两个板块。通过第一板块的“交流平台”,我们重温了本单元的诗歌,体会出了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在第二个板块,认识了8个古代文人,通过他们的名字,又积累了一些汉字,进而进行活动,去了解了这些文人的相关资料。在第一板块中,同学们克服困难,合作感悟,对新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第二板块,同学们都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分工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去查阅资料,最后列表呈现,非常清晰地展示了这些文人的概况。

1.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

2.仿照例句写诗句。

3.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朗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句,抓住特点仿写。

2.弄清“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朗读背诵。

一、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

..,一碧万顷。

.......、青苍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

....;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

得多么醉人

.....啊!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加点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白色(银霜、晶白),有蓝色(淡蓝、蓝得多么醉人),有青色(青苍),有绿色(绿得娇嫩),有黄色(黄得蓬勃)。

生2:这些表颜色的词语不是单纯地表示色彩,而是将所写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了。有的在前面加上了修饰语,如“晶白”“淡蓝”;有的富有动感,如“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多么醉人”。

生3:有了这些表颜色的词语,使得作者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具体,句子优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引导学生再找找类似描写颜色的句子,交流一下。体会这种句子的特点,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示例:(1)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

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来到操场,我抬头仰望天空,发现秋天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蓝得让人陶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3)瞧,花园里菊花仙子穿上了五彩的衣裳,紫色的高贵,淡黄的清秀,雪白的纯洁。

4.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读一读这些诗句,注意加点的部分。

这些事——春天的早晨,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怎样的可爱呢!

月明的园中

.....,融冶的风

....,

藤萝的叶下

.....,

.....,飘扬的衣袖

母亲的膝上

.....。

.....。静悄的心情

5.学生体会加点的部分的特点,讨论交流。

生1:第一组加点的词语“园中”“叶下”“膝上”实际上是表示地点位置的,有了前面的加点词语限定,使得地点位置更加具体。

生2:第二组加点词语“风”“衣袖”“心情”是作者要描写的对象,有了前面加点词语的修饰,使得景物更形象具体。

生3:这些加点部分都是“修饰语+中心词”,构成偏正式的短语。当然,这些修饰语加得好,使整个句子具有画面感。

6.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加点部分进行仿写。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另外还要注意语意通顺,内容相关。

仿写示例:

(1)这些事——

是永存脑海的记忆:

月下的田野,

地上的西瓜,

扑捉萤火虫的你我。

(2)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树荫下的藤椅,

奶奶的怀抱。

(3)秋天的果实,

怎样的硕大呢!

金色的田,

舞动的镰刀,

喜悦的表情。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

华兹华斯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了解作者。

(1)作者拿诗和音乐进行比较,强调诗歌也是讲究节奏感的。有了节奏,就像音乐一样,有了内涵,有了价值,有了生命活力。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2)即使只是载体,所有可行的不可行的,真实的虚假的,都可以在诗里面体现出来。诗人艾青在这里赞美诗给人类以希望和勇气。

(3)说诗是“自然流露”指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源于宁静”指的是诗歌创作应在内心平静、排除私心杂念的状态下完成的。作者的这句话是说诗歌创作的源泉是来自内心的情感。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和成就最高者,是20世纪欧美新诗理论的先驱,开启20世纪现代诗风的先河,被称为“第一位现代诗人”。

4.读一读,背诵这几句话。

5.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搜集其他名人关于诗的特点的名言。

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同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俄国]别林斯基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英国]雪莱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体会了一些描写颜色的句子,明确了其用词的精确,在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类似的词语,让我们的习作添色添彩。接着我们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进行了诗句仿写。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仿写都比较出彩,不但注意到了句式的特点和字数的要求,而且运用了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此外仿写的诗句语意通顺,内容关联紧密,可见同学们真正掌握了仿写的要求并能灵活运用。最后我们学习了“日积月累”的内容,了解了名人们关于诗歌的特点的名言,并进行了课外拓展。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良多。希望同学们保持这种好的学习劲头,能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交流、感悟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诗歌仿写的一些注意事项等。

(2)积累更多名人关于诗歌特点的名言,多读多背。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内容丰富,知识板块较多。但由于项目不一,所以教学方法也要因材施教。相比较而言,“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两板块,学习接收要快一些。积累汉字、体会词语、仿写句子,是同学们较熟知的学习方式或训练题型,所以我就鼓励学生多自己主动学习交流。本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交流平台”是交流感悟新诗的特点,“日积月累”是识记有关诗歌的名人名言,相对学生而言较陌生,所以我就引导同学们多品味所学课文中的诗句,和古代诗歌作比,从中体悟出新诗的一些特点。再就是多分组活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

识记背诵,尽可能从这些板块中多习得些知识。诗是语言的精华,是思想的沉淀,学诗主要是靠自己去阅读感悟,但教师也要积极去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新知。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指导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对形近的复韵母能正确区分。(重点) 2.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熟练认读。(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汉语拼音儿歌,增强拼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重、难点) 4.复习会写的生字,熟练掌握。 5.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课件。(教师) 2.实物投影仪。(教师) 3.字母卡片。(学生) 4.小组汇报单。(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孩子们,秋天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的想法可真不少,这节课,再次跟随老师去秋游吧! (播放音乐:《一同去郊游》)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拼音学习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活动,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读读比比——激趣观察巧分类 1.出示课件:郊外美丽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群孩子有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有的围坐在一起玩游戏,还有的在草地上欢快地跳着扇子舞。 2.孩子们,你们看,他们多开心哪!瞧,那扇子上还有拼音呢!你们愿意去读一读吗? 3.那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瞧了,请大家认真观察扇子上的音节,你能正确拼读哪一对呢?(课件出示扇子上的音节,学生自由选择拼读。) 4.区分前、后鼻韵母in-inɡ。 (1)教师强调:在读in的时候,舌尖要向上齿龈移动,抵住上齿龈发鼻音n,在读inɡ的时候,舌头逐渐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 (2)如果在他们前面加上生母y,一声,大家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yīn、yīnɡ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读出来,同学们可要记住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并拼读音节。2.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 3.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分类按顺序排列。4.用学过的生字练习组词。 5.能够正确地拼读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6.读短文,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 重点难点 重点 拼读音节,并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读拼音,写出相对应的字。

难点 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用拼音 1.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1)教师出示课件呈现音节。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读每组拼音时都要注意什么? ①yǎn-yuǎn,要注意区分前一个是两拼音节,后一个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zuān-zhuān,要分清楚平翘舌音。 ③chán-chuán-chuáng,要注意区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3)指名认读,齐读。 (4)同桌练读。 2.比一比,读一读。 (1)卡片认读字母:i、e、u。 (2)你能把这些字母组成复韵母吗? (3)比较小兔子和小企鹅手中的复韵母有什么区别。

(4)全班交流。 (5)点名读这些复韵母组成的音节,齐读,分小组读。 3.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 (1)自由拼读音节,知道每个词语表示什么物品。 (2)读题目,说说什么是秋游。 (3)挑选“物品”,并涂上颜色。 (4)全班交流:秋游时,你带其中的哪些“物品”,请用音节拼读一下这个“物品”。 (5)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准备带哪些物品。(学生畅所欲言,指生汇报。) (6)除了这些物品,你还想带些什么?请用拼音告诉大家。 4.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 (1)自由读、齐读、指名读23个声母。 (2)区分:b-d p-q f-t m-n n-l z-zh c-ch s-sh。

部编版三上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童话真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会说话,而且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喜怒哀乐。(板书:交流童话)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从鸟儿第二年春天飞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很舒服: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蚁王:从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蚁王复杂的感情变化。 2.(课件出示) 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又会唱歌的鸟、聪明的蟋蟀、快乐的手推车、值得尊敬的蚁王,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形象。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他们生动、鲜明的形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鸟儿的可爱、可敬。 ②那一定很舒服:从大树的语言、动作中了解到大树的优秀品质。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 ④蚁王:从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蚁王的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部编版语文五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词句段运用。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3.日积月累。正确朗读《乞巧》,并熟读成诵;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重点 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难点 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乞巧》。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你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可以怎样创作呢? 2.小组交流创作方法。教师明确并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续编故事。

3.学生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 4.学生创作后交流。 (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1~4自然段) 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我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2)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书——《姻缘簿》。匆忙中就好奇地翻了翻。恰好看到了织女这一天会到凡间洗澡,牛郎与织女是命中注定会有这段感情。 再如,织女是如何被抓的: 王母娘娘一觉醒来,发现众仙女中唯独不见织女的踪影。大家都说不知道织女在哪儿,她便掐指一算,原来织女在人间结了婚,还有了一儿一女。顿时,火冒三丈。她一拍座椅,大声喝道:“织女简直是吃了豹子胆了。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竟敢违反天条!二郎神。”“到。”“哀家命你下凡去查访织女的下落,但千万别打草惊蛇。”“是。”二郎神经过一番打探,向王母娘娘禀报了织女的住处。 “四大天王何在?” “末将在此。” “命你等即刻率领天兵天将,跟随哀家前去捉拿织女归案!” “末将听令。”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词句段运用。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3.日积月累。正确朗读《乞巧》,并熟读成诵;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重点 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难点 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乞巧》。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你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可以怎样创作呢? 2.小组交流创作方法。教师明确并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续编故事。 3.学生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 4.学生创作后交流。 (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1~4自然段) 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我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2)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书——《姻缘簿》。匆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