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2T21:27:19.0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作者:丁恩迪[导读]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整体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绩效

(东芝信息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整体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绩效,首先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的概念内涵,进而深入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之的具体影响,并就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绩效水平,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绩效

引言: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的关键,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合规,同时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可靠、财务会计信息完整真实、财务报告准确无误,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的实施,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带来相应的影响。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全面深入的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按照现代管理企业框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与加强,进而依托内部控制起到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高的目的,不断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与整体价值的提升。

1 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1.1 管理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企业管理控制所涉及的主要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与约束,它以经营权为基础。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它直接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监督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认为是最有直接效果的控制,它直接关系着代理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成败。从职能来看,它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控制、财务管理控制、行政管理控制、经营管理控制;从控制程序来看,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内部报告、经营业绩评价和管理者报酬。

1.2 企业治理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健全的企业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企业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企业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

1.2.1 企业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直接影响

①企业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条件。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企业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企业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有效运行,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目的。反之,如果企业治理结构不理想,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往往也会流于形式。

②企业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如果一个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首先在最高层次上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企业治理无效,经理层就会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破坏内部控制的动机,使内部控制部分甚至完全失效。究其原因,一个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具有优化权力配置、激励和协调的功能,可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和克服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可以激励和约束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1.3 企业治理对内部控制的间接影响

由于上层的企业治理控制往往与企业的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相联系,相对来说更加重要,如果上层的控制不恰当,那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正如我国的现实所示,上层企业治理控制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下层企业管理控制的低效和薄弱,引发企业的低效率和亏损。公司治理结构层次上的控制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内部控制的第一层次,是最根本的控制,也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上层建筑,但同时它以所有权为基础,直接影响着企业下层的经营管理控制。

2 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1 国家政策法规有效实施的保障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合法经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这是国家宏观法律政策在微观环境中得以贯彻执行的具体体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重在提高企业的运转效能,所以内部控制制度需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执行,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和运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及时纠正所发现的问题,促使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有效实施。

2.2 提升企业运转效能

通过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考核系统,督促企业的决策层确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经营效益与奖惩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规范并调动企业经营层的管理行为,调动经营者协调决策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起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健康发展。

2.3 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的保证

内部控制体系首先从制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拒绝弄虚作假。同时又从工作流程上加以控制,加强对会计核算环节的监督,从来源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最后是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从形式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和及时报送。为企业的决策层做出正确决策打好基础。

3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多,按其工作范围不同可以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要想实现预期的效益,就要加强管理手段,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达到目的。从目前的企业管理来看,为了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实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管,依据国家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审计部门的要求,在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管理及其他经营行为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在企业中内部控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因素和人员执行力问题,影响和制约内部控制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彻底解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 一、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在企业资金内部控制方面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有由于筹资决策不合理和投资决策错误而产生的风险。筹资决策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很大改变,比例不协调或者融到的资金最后无法发挥出效益,最终企业面临在筹资上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或不得不再次借款来弥补空 缺等等。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是否对筹资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如果盲目的扩张,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企业对资金管控不严,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有些企业不设账簿,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置了会计账簿,但账目混乱;还有个别的企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私设小金库,账外账,财务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二)企业的资产管理控制活动存在一些风险和缺陷。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控制包括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企业如果积压大量存货,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将导致企业存货价值迅速下跌,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维护不当或更新改造不够,安全事故频发,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生价值贬损等现象。对于无形资产管理上,由于技术落后或缺乏核心技术,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导致一些企业发生相应的法律纠纷。 (三)企业在选人用人及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弊端。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人力资源政策应当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包括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等。有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控制重视不够,没有将其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胜任能力做为其聘用员工的标准,对会计人员的财会业务培训不及时。对于关键岗位的员工没有实行定期轮岗,企业内部版的有些重要岗位可以获知国家重要信或企业

(完整版)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以及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合理分权;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适应。 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当不完善,存在了非常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影响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试图运用专业的知识探究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一、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的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授权方面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甚至有一部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对于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小企业,一般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中式管理。对于中型企业,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进行管理,即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做到管理工作专门化。这样,既能保证统一领导,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弥补了领导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做出决策。但是,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尤其在财务部门,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印章分管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 制原则”均未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连正规的财会部门也没有建立,会计、出纳 及财务审核一切工作均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的财务报表及进行的一系列财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偷逃税款,为国家的宏观控制制造了相当的麻烦。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与领导有关,领导本身就缺乏法制观念; 2、与组织结构有关; 3、与制度体系有关。从而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往往会造成管理脱节,产生漏洞。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概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公司背景 巨人集团曾经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该企业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场上沉落了。1989年8月,史玉柱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将其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推向市场,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但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巨人集团破产。 二、老“巨人”的衰弱----内部控制的紊乱 (一内部环境 巨人集团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因此,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另一方面,权利都集中在史玉柱一人手中,因此,监事会实质上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和制衡的作用。集团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是的内部的管理变 得浮躁而混乱。同时,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如此可见,巨人集团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多大的漏洞。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电气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 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督促企业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 及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6971787.html,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娟 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20期 【摘要】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公司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风 险防控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对如何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集团公司;风险防控 每一个组织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为了有效识别风险并对其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企业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大多数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了,但是这种重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仅止步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好像只要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就已经实现了内部控制。而制度的建立往往又照搬照抄,或者委托第三方,制定一套看起来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挂在墙上,完全不符合本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同时也不采取切实举措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还会抱怨,认为内部控制也不管什么用,制定了完善的内控制度,还照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或形同虚设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或形同虚设的问题,内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关键人员大权独揽,集体决策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机构设计不切实际,责权分配不明晰、合理,职能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缺失或交叉,或者有些虽设置合理但员工并不了解,不清楚本企业架构及责权分配情况,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走向破产的境地。 2.发展战略不清晰或不明确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但是很多企业的战略不清晰、不明确,或者根本就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没有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或因主观原因致使战略频繁变动,让大家无所适从,最终发展战略变成一纸空文。 3.风险意识淡薄,忽视风险控制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

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等的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和云南民族特色药品系列为主,共17种剂型200余个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及东南亚一带,并逐渐进入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云南白药公司是我国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云南大型工商医药企业之一,是中国中成药五十强之一,1997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四十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2010中药行业品牌峰会品牌评选活动首次发布的中药行业各领域十强。 云南白药公司地位分析。 1、技术水平:作为一个行业领跑者,云南白药已形成了以专利权、商业技术秘密为核心,以商标权(品牌)、版权等为外围的全方位立体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市场占有率:据了解,目前“云南白药牙膏”100%覆盖了“家乐福”、“沃尔玛”、“欧尚”、“大润发”、“麦德龙”大卖场,其余大型超市覆盖了约20%,剩余中小超市和便利店覆盖有限。其余连锁卖场及大型超市销售额占“大型超市卖场”销售额的比例约为55%,因此,零售终端的销售额计算,“云南白药牙膏”尚有约40%的“大型超市卖场”未覆盖,通过进一步覆盖“大型超市卖场”的零售终端支撑

“云南白药牙膏”未来3-4年的高速增长。 3.新产品研发程度:“云南白药”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云南白药牙膏产品的规模发展至十亿营业收入后,其洗发乳系列产品一直引发市场强烈预期。云南白药开始发力养元青产品的促销。 公司产品分析。 1.质量优势:云南白药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传统医药积淀。云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立体气候条件而享有“药材之乡”的美誉。经调查,云南的药用植物有6559种,占全国品种数的51%。 2.技术优势:(1)白药独特功效,1902年曲焕章医生研制白药成功以来,对于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可以加速止血、缩短病程。从20世纪初行销于世以来,以其疗效名声海外,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2)绝密的药方,1988年,卫生部针对“云南白药”相关问题下发通知,其中点明“确保‘云南白药’机密,严禁巧立名目,变相泄露、使用‘云南白药’秘方工艺”。云南白药被列入一级保护品种,除此之外,云南白药还有一层更加神秘的外衣——绝密级中药制剂。 3.成本优势:中药资源产业化,云南省有6500多种中药,是草药的主要种植区,故制药成本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内部控制的定义 2、内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内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 5、内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内外尽快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随着企业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相互分离,为了监控经营者履行责任,内部控制机制营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机制担负着实现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真正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既然内部控制在企业价值创造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执行效果成为了政府监管机构、企业所有者关注的焦点。上市公司因内部控制问题而股价暴跌、PO审核未通过的情形屡见不鲜。 “双汇门”、“绿大地:IPO的谎言式生存”,为企业敲响了警钟,防止内部控制缺陷变成企业的“死穴”。我国的资本市场日益发达,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数量正在增加。上市公司应吸取绿大地的教训,在公司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完善内部控制活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内部监督体系。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经营活动和交易事项也日益丰富、复杂,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银行的风险管控体系、内控机制十分完善,在市场中是一般商业性银行学习的模板。风险管控体系是企业持久发展的保障,一个企业抵御风险、创造价值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本文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作为切入点,参照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方法计算内部控制指数,以此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标准。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应的3个假设,依据提出的假设建立检验模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 结果检验假设,论证内部控制质量、代理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结果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提高代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这一结论提醒企业管理者在建立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以是否能缓解代理冲突,提高代理效率为标准,以此实现价值创造。本文共分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对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研究意义部分,本章在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理论支撑点。 研究内容部分总体阐述了整体框架,研究方法部分则具体解释了实证检验思路,并后附技术路线图使本文整体思路更加明晰和便于理解。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首先,本章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内部控制制度的十大漏洞

内部控制的十大漏洞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有关挪用、侵占或诈骗企业财产的新闻亦屡见不鲜,企业资产和股东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甚至给企业造成灾难性损失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十大问题。 1、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并编制余额调节表: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列在十大问题之首,是因为它非常普遍且后果严重,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虽然意识到了却不以为然,低估了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理,通常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所谓“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就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理的一个典型运用。货币资金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一项资产,如果由出纳来负责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就有可能挪用或侵占公司货币资金,并通过伪造对账单或在余额调节表上做手脚来掩盖自己的舞弊行为。 80%以上的企业存在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从工作方便角度出发,由于出纳经常跑银行,办理各种收付款,于是便“顺理成章”地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殊不知这种习惯做法存在巨大

风险隐患,其实要防范这种风险并不难,只要改由出纳以外的人来负责银行对账单领取和账面银行存款余额核实工作即可,关键是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 2、领导“一只笔” 表明看起来似乎控制很严格,不容易出问题,但事实上这种“一只笔”控制反映了单位内部控制方式的落后。 首先,事无巨细都由领导来审批,囿于时间和精力,领导最后可能疲于应付,分不清主次,审批“一只笔”变成签字“一只笔”而已,控制流于形式。 其次,如果缺乏相关支撑信息,领导无法对收支合理性进行判断,“一只笔”就会失去控制作用,例如经办人员申请购买某种设备,而领导没有该设备经济可行性、价格合理性的相关数据,审批就会演变成一种过场。 第三,领导“一只笔”会造成高度集权,不利于对领导的制约和监督,可能导致fu败。因此,合理的内部控制应当按照重要性程度大小,适当分层授权,逐级审批。 3、过于依赖业务人员企业资源掌握在个人手中,对业务开展失去控制: 企业业务资源完全掌握在业务员个人手中,对企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企业的业务员一旦跳槽或离职,原有的客户和业务关系也被随之带走,形成企业对业务人员过于依赖的局面。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业务员明地里使用单位各项资源,暗地里为自己或亲友开拓业务、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 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应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例如采取建立统一的客户档案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一笔业务有两人以上共同参与、适当进行工作轮换和加强财务对业务过程的控制等措施,将业务员手中的客户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让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财务处:王庆华 引言 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在现代企业经营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满足现代企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与管理目标的需要,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实践意义出发,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由来已久,许多国家的组织和学者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很多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根据各个时期内部控制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内部控制的萌芽,统治阶级采用了分工牵制和交互考核的方法,以防止掌管和使用钱赋的官吏弄虚作假、侵占财物。内部牵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并且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36年。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其发布的文告《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内部控制”这一专业术语。(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被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牵制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目标不仅是要保护财产的安全,还要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益。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概念。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指出这一点并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末,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

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并提出会计工作中职务分离、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式、财産清查和定期内部审计等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从其实质内容来讲,就是要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其目的在於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爲,保护单位财産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爲,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资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爲,只有在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産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産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2)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 (3)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4)财産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5)业务经办职务与财産保管职务相分离。 要建立健全组织规划控制,目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1)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据自身经营特点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价格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益尝试。机构设置因单位的经营特点和经营规模而异,很难找到一个通用模式。比如设立价格委员会的企业大都是规模很大、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变动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设立价格委员会能够有效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再比如,对於规模大、技术含量很高、高知人员云集、按劳取酬的企业,通过设立报酬委员会进行管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问题研究,能够提高报酬计划按劳取酬科学性、加强报酬计划执行中的透明度和监控力度。(2)推行职务不相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爲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在上市公司中,这一问题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从公司制企业的总体上看,仍普遍存在。这种交叉任职的後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於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交叉任职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必然带来权责含糊,易於造成办事程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事实上,资金调拨、资産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二、授权批准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公司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 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

万科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万科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班级:09特会本2班组员:陈雅云、高雨 内部控制的含义——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基于对内部控制含义的理解,我们选择了万科集团作为这次我们分析的对象,这是一家发展势头良好,内部控制完善的上市公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含义。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02、200002,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国内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33号,业务范围主要为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业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156亿、2010年销售金额1082亿,销售面积898万平方米,业务覆盖了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47个城市。 2011年度,万科集团参照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规定,坚持以风险导向为原则,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及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的要求。 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覆盖总部、各一线公司及各业务部门的三级自我评估体系建设,持续组织总部各专业部门及各一线公司对内控设计及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的具体要求,同时通 过风险检查、内部审计、监事巡查等方式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的效率、效果进行 独立评价,具体评价结果阐述如下: 一内部环境 1. 治理结构 该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了符合公司发展的各项规则和制度,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分别按其职责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该公司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定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董事会建立了审计、薪酬与提名、投资与决策三个专业委员会,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董事会11 名董事中,有 4 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担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观念落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 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 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还有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手册、文件和制度,遇到具体 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 和严肃性。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 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 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即使已经制定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 纸上、贴在墙上”的表面文章,制度的落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遇到 具体问题的处理,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 事厂长经理说了算,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故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的作用不甚了解,尚未认识到内 部控制的意义,故而对建立内部控制不重视。 2信息系统失真,信息不流畅在我国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企 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许多有关企业的信 息被管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企业内部各 个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与部门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 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门。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 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 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企业 的员工对此并不清楚,一切以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为准,管理当局要 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其行为是否合理合法。会计核算不实而造 成的信息失真现象也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 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 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

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上).

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上) 【摘要】2006年7月15日开始,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执行《萨 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而选择在同一天,我国财政部别有深意地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 我们可以发现,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对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披露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来是针对已经或准备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达到法案的要求;二是针对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如果不能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机制,那么将会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和证券市场的泡沫。 本文将分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阐明论题。首先从法律规范的高度切入,导入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及中国在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接着,从理论界的层面谈了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并进而结合自己的专业讨论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在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最后,我们回到实务界的层面,探讨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已在内部控制改革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字: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会计信息 Abstract Since July 15th, 2006, all the foreign companies which listed in America should take Sarbanes-Oxley into action. And on the same day, the finance department of Chinese government set up the Committee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committee of CICPA also set up the Committee of Internal Guide on Auditing Firm.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 SOX has some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hinese enterprise. First, the firms that has listed or would list in America should fulfill the require of SOX. The other influence is that our own capital market should improve our regulation on internal control, or the share holders would have the risk to lose money. The article has 3 parts to illustrate the thesis. First, we’d like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how accounting works in this part. Then we will show how the SOX and Chinese laws regulate the issues on internal control. Finally, we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 to the Chinese enterprise on how to improve internal control through the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Sarbanes-Oxley Internal control Financial information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分析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我国的企业在对于自身内部控制的规范上也开始逐步的与国际规则接轨。但是企业内控报告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其暴露出的问题也尚不全面,可供参考的实例情况以及可以借鉴到的经验也很少.不过企业对外出具的内部控制报告,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减轻自身责任及企业长期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在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下真正的关注内部控制的缺陷与缺失,实实在在地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营运风险,提高营运效率和效果,最终达到业绩增长的目的。本文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颁布施行的第二号审计准则以及中国于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作为开展研究的背景。通过结合中国企业发布的内控报告的实例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出中国现阶段企业发布的内控报告的可信度。 关键词:上市企业内控报告可信度 ~ > [

Liste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authenticity of Abstract ·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norms for its own internal control also gradual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However,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in China has just begun, its problems are not fully exposed, as well as the strength of re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can learn very little. However, the external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issued, making business management alleviate som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uthorities and enterprises for long-term interests, had the assistance of CPA real concern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defects, real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s, reduce operational risk,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business growth objectives. Based on .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promulgated auditing standards II and China on July 1, 2006 launch of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guidelines on internal control"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By combi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released by Chinese companies to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amples to introduce Chinese companies at this stage the report released by the reliabi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Credibilit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