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和负债项目和结构特征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国外资产,位居第二位的是政府债权,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的识别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配置以国外资产为主,其中又以外汇占款的占比最大。
2011年末,国外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84.67%,其中外汇占款占 82.71%。
1999—2012年,国外资产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结构中的占比快速上升, 基本上主导了资产的变化趋势。
外汇占款被动形成,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被动型扩张,对内配置的资产相对较少。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再贷款的比重呈下行走势。
中央银行使用再贷款调节其他存款性公司资金的方式在货币政策的使用中越来越少。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数量增加,央行对其他金融部门的资金调控力度减弱。
对政府债权的比重逐步增长。
对货币调控的方式已经从直接调控金融机构渐渐转为间接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项目中,储备货币在负债中占主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货币发行和发行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以准备金存款为主,通货比例不高,发行货币的增长率严重低于信贷增长率。
在总负债中,储备货币和债券占比80%以上,共同主导负债的变化趋势。
这种负债结构说明,我国长期存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增长率严重低于信贷增长率的现象。
然而,发行货币才是中央银行各项资金来源中成本最低、主动性最高、可操作性最强的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货币发行机制,而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派生货币来调整债务性资金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
(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特征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大,总资产和总负债的规模大,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快速增长但危机以来趋于收缩。
1999-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长了733.2%,总负债增长了708.5%。
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报告课题: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解释我国央行资产的膨胀原因,并分析其利弊。
报告结构: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二、我国央行资产膨胀的原因三、资产巨无霸的利与弊四、“最大”如何变成“最强”——优化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的对策五、附录:2016年4月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1.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点中央银行资产主要分为贷款和投资两大类。
其中,贷款又可分为对政府的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投资可分为对政府的投资和对外国官方机构的投资。
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纸币和硬币)、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等)和借入资金(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例如央行票据等)。
具体地,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特点:1)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世界第一,截止4月末,人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2万亿元,折合约5万亿美元;同期美联储总资产规模为4.5万亿美元。
2)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但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缓。
3)外汇:人民银行国外资产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4月末,国外资产规模为24万亿元,占资产总额71.8%。
近四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外汇占款规模仍然较大。
后将细述。
4)对政府债权:2016年4月末对政府债权1.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6%。
5)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为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融资形成的债权。
2016年4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4.7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4.4%。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再贷款及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因而人民银行对存款性公司的这类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高。
近十多年来该比重大幅回落的原因与外汇占款项目的迅速上升有关,反映了基础货币供应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银行更多从市场融资,而非依赖于中央银行。
最新央行资产负债表

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定义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构成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任务和职责基本相同,其业务活动大同小样,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也基本相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使各国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货币金融运行状况及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金融统计数据按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行适当规范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编印《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刊物,以相对同一的口径向人们提供各种成员国有关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其中之一,称作“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各国中央银行一般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主要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格式和口径,从而使各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与结构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最主要项目构成的资产负债表如下:简化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单位: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包括:1.流通中货币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和收购黄金外汇投入市场,成为流通中货币,成为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
2.各项存款包括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作为国家的银行,政府通常会赋予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职责,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由中央银行办理。
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金融机构存款包括了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和用于票据清算的活期存款。
3.其他负债包括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
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包括:1.贴现及放款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贴现和再贷款。
还有财政部门的借款和在国外金融机构的资产。
2.各种证券主要指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发行科目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发行科目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发行科目1. 引言货币发行是人民银行的一项核心职能,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维护经济稳定发展。
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货币发行科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科目,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2. 货币发行科目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货币发行科目反映了人民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货币供应量,以满足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需求。
通常主要由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 现金流通:指人民银行发行的各种货币形式,如纸币和硬币。
这些现金在市场流通,发挥着支付手段和储备价值的作用。
2)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的账户中的存款,用于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可影响到货币供应量。
3) 其他货币发行:包括人民银行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政府发行的特种货币等手段注入市场的各种货币。
3. 货币发行科目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发行科目的调整能够直接影响到经济的供需关系、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关键因素。
以下是其对经济的影响:1) 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人民银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总量,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2) 通胀和通缩:货币发行科目的调整可能会引起通胀或通缩,进而影响到物价水平。
若货币供应量过多,可能导致通胀;相反,若货币供应量不足,可能引发通缩。
3) 利率水平的调控:货币发行科目的变动还可能对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影响。
增加货币供应量可能导致市场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4. 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在制定货币发行科目相关政策时,人民银行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通胀目标和金融稳定等因素。
以下是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1) 存款准备金率: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2) 货币政策利率: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投放,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3) 逆回购和公开市场操作:人民银行通过逆回购和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影响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的比较分析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 ,2 0 0 7 - 2 0 0 9年间 ,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初期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同质性 ,导致资产负债表结 构有所 “ 趋同”。但 自 2 0 0 9年起,由于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政策挑战差异较大,资产负债表政策设计相应变得多样化 ,资 产负债表结构的 “ 趋同 ”被扭转 。与之相反 ,金融危机前后新兴市场国家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表现出
l 日2 0 1
毫 高
哭 仃 坛
_
货 币 政 策措 施 导致 的央 行 资产 和 负债 的变 化 。本 文
目前 对央 行 资 产 负债 表 政策 的 比较 分析 通 常局 限于 规 模 层面 ,并 没 有 考虑 各 央行 资 产 负债 表政 策 设计 上 存 在 的差 异 。为 此 ,本 文集 中 分析 央 行 资产 负债 表 结构 的 变 化 ,及 资产 负 债项 目的 分布 情 况 。
L a u t e n s c h l ・ g e r ( 2 0 1 4 ) 认为 ,包括央行资产
负 债 表政 策 在 内 的货 币政策 措 施 是 与各 经 济体 的 体 制 机 制 、经 济特 征和 金 融结 构 相 适 应 的 。因 此 ,各
国央行制定的资产负债表政策有显著差别 。审视各
来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构成的变化 ,特别是非常规
国际清 算 银行 工作 论文 NO. 5 5。英文 原文 链接 :h t t p : / / v c ww. b i s — o r g / p b u / wo r k 5 5 9. h t m。 1编译 组组 长 :李俊 玲 。编译 组 成员 :周景 影 、万剑 韬 、曹 国俊 、唐 家艺 、朱 锦泉 、彭 桢珍 、陆 增梅 。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演进及比较分析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有所上升。
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两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政策工具调整的意图。
2007~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更多源于主动的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而中国则更多源于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
2015年以后,美联储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资产负债表开始逐步缩减。
而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开始取代外汇占款渠道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标志着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趋势有相似之处,但调整的动因和操作方式差异较大。
未来,美联储仍将按照既定计划主动缩减资产负债表,而中国央行将侧重于结构调整以及降低外汇占款等境外资产的占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投放流动性的作用将上升。
关键词:央行资产负债表;演进特征;比较分析IMF在2002年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 BSA), 通过编制一国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其系统性风险状况。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用于记录特定时点上,一国或地区中央银行资金收支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存量关系的工具。
央行资产负债表决定了一国基础货币的规模,央行通过其资产负债表的调节来加强基础货币的可控性。
央行积极主动管理其资产负债表,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既可以反映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行为的各项政策安排,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Rule(2016)指出,央行资产负债表是理解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关键手段。
李扬等(2015)提出,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反映了两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变化。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扩张,2007~2014年增加了两倍。
2014年年底,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
其中,2014年年底美国和中国央行资产规模分别为4.5万亿美元和5.5万亿美元,两国央行资产规模合计占全球央行资产规模的45%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1 .2中国人 民银行资产 负债表基本结构分析 1 .2 . 1资 产 中央银行资产方记 录 的是 中央银行 资金 运转 ,包括 外 国资产 和债 权 ,从 中体现 出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 ,进行调控经济 的职能。分 析资产方数据和结构 ,可以看 出中央银行不同货币政策工具 的运 用情况 以及调控模式 。 国外资产 :指 的是一 国的国外净资产 ,由国外资产减去 国外负债所 得 ,主要组成部分是 国际往来头寸净值 、外汇储备和黄金等。 对其他存款性公 司债权 :是指 中央银行根据存款性 金融机构 的请求 而发放 的信用贷款 、再贴现等类似性质的融资。 对其他金融性公 司债权 :是指 中央银行为其他存款性公 司以外的其 他 金 融 公 司发 放 的专 项 贷 款 等 。 对非金融性部 门债权 :是指 中央银行为贫穷困难的地 区经 济建设等 所发放 的专项贷款 。 1 .2 .2负债
2 .4以 外 汇 占款 为 主
中央银行负债方体现的是其资金的来源 ,主要包括 :储备 货币 、发
行债券 、国外负债 、中央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等。 [ 1 储备货币 :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和现金 ,各金融机构按 照人行法 的要求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 自愿缴存的超额储备 ,邮政 储蓄转存 款和金 融机构吸收的 由财政拨款形成的部队机关团体等财政性存 款。 … 发行债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票据和中央债券等。 国外负债 :是指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 国政府贷款 、国外银 行及其 他金融机构贷款等。 2 .我国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 2 .1资产 负债表是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的一面镜 子。 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 央行宏 观调控 的运转 情 况 。我国 中央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货币发行 、金融性公 司存库 等 ,中 央银行经常使用票据的发行和 回购来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 。中央银 行资 金 的运用主要包括外汇 、对存款性公司债权 、对金融性公 司债权 ,而外 汇 占其主要部分 ,大量的外汇对人 民币的币值 和发行都会 造成极 大的影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及与美联储对比

➢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包括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包括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 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央行对这些金融机构发放的信用贷款 以及购买特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
中央银行学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
➢ 2009年—2012年货币政策.docx ➢ 2009年: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
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 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4日、2月12日、 5月2日、10月20日1、1月10日 12月10日、12月26日先后7次调整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 ➢ 2011年:近年来对存贷款利率调整最多的一年
中央银行学
特点
1. 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扩大,创新工具增加。 2. 国债占据了美联储资产的最主要部分。 3. 回购操作基本停止,基础货币大幅增长。
中央银行学
分析
次贷危机后,虽然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流通中的 通货的变化并不大。美联储没有明显增加流通中的通货,法 定存款准备 金变动不大。 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可以看出,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 推出不少创新 性的救援和贷款便利措施,使其资产负债表表 的信贷资产项目增添了多项内容。
中央银行学
3、贷款和融资 3.1 定期拍卖信贷(TAF) 3.2 PDCF(Dealer Credit) 3.3 AMLF 3.4 TALF(定期资产支持 债券贷 款) 3.5 CPFF(商业票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作者:袁雪
来源:《商情》2016年第04期
【摘要】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其在履行职能时由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
通过对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中央银行调控职能的发挥,取得的效果并及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货币政策。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对策
一、人民银行资产项目分析
(一)总体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
1.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06-2015年,人民银行的资产总额由128574.69亿元增加到317836.97亿元,增长了147.20%,绝对值增加了18926
2.28亿元。
2.在资产业务中,国外资产所占比重极大。
而在国外资产中,以外汇的占比较多。
3.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其占总资产的比例呈逐年下降之势。
4.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券,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在2006-2014年,逐年下滑。
(二)具体分析
1.国外资产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外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先上升后下滑,但基本维持在82%。
其中,2006-2015年,人民银行的国外资产总额由85772.64亿元增加到253830.67 亿元,增长了195.93%,净增量为168058.03亿元。
由图1可知,人民银行的国外资产中以外汇为主,从2006年的98.35%到2015年的
97.13%,占比相当大且稳定,近几年一直维持在97%左右,2008~2013年,外汇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除2012年),逐年攀升,但自从2013年后逐年下滑。
外汇储备应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均衡。
一方面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加大通胀压力,影响货币独立性。
另一方面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本币对外升值,不利于我国出口,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
这也是外汇储备近几年下降的原因。
2.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可见,近年来央行一般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存款类金融公司影响加大。
3.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其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6~2015年,均逐年下降,至2015年4月已降至2.30%。
从绝对值来看,已从2006年的21949.75亿元急剧下降至2015年的6656.59亿元,下降幅度巨大,达15293.16亿元,降低了69.67%。
这反映了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资产配置减少,这可能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反映出人民银行在逐步促进市场化管理体制的形成。
二、人民银行负债项目分析
(一)总体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
1.负债以准备金存款为主。
2.人民银行的储备货币中以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为主,且占比呈上升趋势。
2008~2014年,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分别是44.37%、44.95%、52.64%、60.07%、65.08%、64.94%、67.09%,2013年小幅回落至64.94%,总体上处于高位。
3.其次是货币发行和债券发行。
(二)具体分析
1.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的占比先上升后下降,由2008年的17.92%缓慢升至2013年底的20.48%,增速明显低于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随后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19.69%,绝对值由2006年的29138.70亿元升至2015年的69885.95 亿元,且绝对值逐年上升。
由表1可知,我国的货币发行量近年来持续上涨,且有逐渐平稳之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在经济回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
由于向市场释放了大量货币,货币供应量增速曾一度攀升。
这与货币发行走势图相符。
2.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从2006至2008年,绝对值减少了23218.58亿元,减幅为356%。
发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其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时则体现为基础货币的投放。
三、问题及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外汇储备过高,加剧贬值风险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方式是购买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债券,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购买大量美元存在着巨大的贬值风险。
同时通货膨胀也会对外汇产生不利影响。
2.流动性泛滥
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意味着大量增加市场流动性,会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3.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以存款性公司存款为主,货币发行占比偏低。
就成本而言,货币发行几乎没有成本,但无论是吸收存款还是发行债券均有利息成本。
(二)对策
1.优化资产结构
减少外汇占款对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压力,平衡社会供求;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我国政策合理确定外汇储备水平,使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结构,外汇政策和谐统一。
2.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
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主动性,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应主动、及时,适度调控资产负债表规模,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
根据实际需要相机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资产负债表,运用政策以实现预期目标。
3.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
市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调控功能,应加快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发挥市场的调控功能,人民银行更多起一种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活动的最好反映,对国际贸易、投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仅了解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人民银行职能的发挥,而且有助于分析当时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对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大市场走势做预测。
(附注:图表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数据统计,整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