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2)

合集下载

2-2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2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三、能级图
2.原子谱线: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 的谱线,即为原子谱线。
3.能级间的能量差: 当电子在某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要吸收
或放出等于这两个能级之间能量差的能量( 电磁辐射)。
E h h c hc
例如:钠原子,核外电子组成为: (1S)2(2S)2(2P)6(3S)1
N , N 1, N 2, , 1 或0
22 2
2
• 即由N/2变化到0或1/2,相邻的S间相差为1。
当 S 为偶数时,S 值为零或正整数; 当 S 为奇数时,S 值为正半整数。
例:
N
S
1
1
2
2
1, 0
3
3,1
22
4
2,1, 0
电子组态
S
np1nd1
1,0
np2
1,0
ns2
0
ns2np1
由于振动光谱的波长在近、中红外波谱 区,故又称红外吸收光谱法。
(3)转动光谱:分子在转动能级间跃迁产 生转动光谱。
由于转动光谱的波长位于远红外区和微 波区,故又称远红外吸收光谱和微波。
(二)分子发光光谱
1.定义: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或较低激发 态所释放出的光辐射所形成的光谱。发光 光谱为发光强度与波长间的关系曲线。
此时光谱项为:
32S1/2 表示n=3 L=0 S=1/2 M=2 J=1/2, ------基态光谱项
第一电子 32P3/2
n=3 L=1 S=1/2 J=3/2
激发态
32P1/2
n=3 L=1 S=-1/2 J=1/2
钠谱线:5889.96 Å,32S1/2----32P3/2,D2线
5895.93 Å,32S1/2----32P1/2,D1线

2 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2 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当棱镜位于最小偏向角位置时
式中, m为棱镜数目; b为棱镜底边长; dn/dλ为棱镜材料的色散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理论分辨率的大小与棱镜材料、形 状、个数及所选波长有关,长波的分辨率要比短波的 分辨率小,棱镜分离后的光谱属于非均排光谱。
2. 光栅 光栅是由大量等宽、等距离、相互平行的狭缝(或反 射面)构成的光学元件。 从工作 原理上 分: 透射光栅 反射光栅
非光谱法-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和圆二色等
光 学 分 析 法 光谱法
X射线荧光分析法
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法
原子荧光
分子荧光
分子磷光
原子发射光谱法
非辐射发光
紫外-可见 原子吸收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化学发光法
2-3 光谱法仪器
光谱仪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光源、单色器、试样 池、检测器、读数器件。 2-3-1光源 依据方法不同,采用不同的光源。光源有连续光源和 线光源等。 1.连续光源: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发射强度平稳的具有 连续光谱的光源。 如氢灯、氘灯、钨丝灯。 2.线光源:提供特定波长的光源。 如空心阴极灯、金属蒸气灯、激光。
I
K=-1
0
一级光谱
(3) 当K 与的乘积相同时
k1 1=k2 2=k3 3=‥‥‥ 出现光谱重叠 如: K=1×800nm=2×400nm =3×267nm=4×200nm
0
一级光谱 二级光谱
三级光谱
光谱重叠消除
• 滤光片 • 感光板 • 谱级分离器
(2)光栅的光学特性 常用色散率、分辨率和集光本领(闪耀特性)来表示。 色散率——表示不同波长的光谱线色散开的能力。
1J (焦耳) 1Cal (卡) 1erg (尔格) 1eV

仪器分析 光学分析法导论

仪器分析  光学分析法导论

1 1
2 2
3 3
h6.61 2-0 6 3J4S
实用文档
每个光子的能量与相应频率或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hhc hc
普朗克 方程
1. 普朗克公式把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不 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
2. 光量子的能量和波长成反比,和频率及波数成正比。
λ越长,ε越小,ν、σ越低
可用波数表示能量的高低实用文,档 单位 cm-1。
实用文档
光波动说的创始人惠更斯
麦克斯韦证明光是 一种电磁波,于是光 的波动学说更战胜了 粒子学说,在相当长 时期占据统治地位;
实用文档
20 世 纪 初 , 爱 因 斯 坦 光子学说解释光电效应得 到成功,并进一步被其它 实验证实,迫使人们在承 认光是波的同时又承认光 是由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粒 子(光子)所组成。光具 有波动和微粒的双重性质, 就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其波粒二象性可以被波动 力学统一起来。
b. 光学光谱区: 10nm < λ < 1mm, 光谱分析法 102 eV > ε > 10-4 eV
c. 波 谱 区: λ>1mm, ε< 10-4 eV
波谱分析法
实用文档
§2-2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一. 根据测量的信号是否与能级跃迁有关,可分为:
1.光谱法:与能级跃迁有关
发射光谱法 吸收光谱法 散射光谱法
2.非光谱法:与能级跃迁无关
实用文档
2-2-1. 发射光谱法
通过测量分子或原子的特征发射光谱来研究物质结构 和测定其化学组成。
M* hν
M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1-3.电磁波谱
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电磁辐射
实用文档

光学分析法导论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旳分类
二、光谱法
2)按电磁辐射本质分类
原子光谱(涉及离子光谱)——由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 旳跃迁产生,具有明显 旳线光谱特征
分子光谱——由分子中电子能级及分子旳振动、转动能 级旳跃迁产生,大多具有带光谱特征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旳分类
二、光谱法
3)按辐射能传递方式分类 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旳原子分子或离子由高 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或基态发射出相应旳光谱
第三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一、原子光谱
主量子数( n ):描述核外电子是在那个电子壳层上运动。 n = 1、 2、 3、 4、 5、 6、7、••••••••
符号 K、L、M、N、O、P、Q、••••••••
角量子数( l ):描述核外电子云旳形状。
l = 0、1、 2、 3、 4、••••••••
第三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一、原子光谱
主量子数(n):
n =1、 2、 3、 4、 5、 6、7、••••••••
总角量子数(L):
L= l,
对于2个价电子: L = ( l1+ l2)、 ( l1+ l2-1)、•••、 ( l1- l2)
总自旋量子数(S):对于N个价电子:N/2, N /2 -1, N /2 -2,..,1/2,0
>2.5*105
X一射线 0.005-10nm 2.5*105 -1.2*102
高能辐射区
远紫外 10200nm 1.2*102-6.2
近紫外 200
可见光 400
近红外 0.782.5
中红外 2.550
远红外 501000m 2.5*10-2-1.2*10-4
中能辐射区
微波 0.1100cm 1.2*10-4-1.2*10-7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

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

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6】 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数。

(1)波长为0.9nm 的单色X 射线; (2)589.0nm 的钠D 线; (3)12.6μm 的红外吸收峰; (4)波长为200cm 的微波辐射。

仪器分析答案整理

仪器分析答案整理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3. 计算:(1)670.7nm 锂线的频率;(2)3300cm -1谱线的波长; (3)钠588.99nm 共振线的激发电位。

解:(1)ν = λc = cm s cm 710107.670/1099792.2-⨯⨯ = 4.470 ×1014 s -1 (2)λ = σ1 = 133001-cm = 3030 nm (3)E = h λc = 4.136×10-15eV·s×cm s cm 7101099.588/1099792.2-⨯⨯ = 2.105 eV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何谓生色团及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解: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叫做生色团.例如C =C ;C =O ;C =N ;—N =N — 有一些含有n 电子的基团,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如—OH 、—OR 、—NH 2、—NHR 、—X 等。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H 3+不具有助色作用,―NH 2却具有助色作用;―OH 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O -。

试说明原因。

解:助色团至少要有一对非键n 电子,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π电子相作用,产生助色作用。

例如,苯胺中的氨基(―NH 2)含有一对非键n 电子,具有助色作用,当形成苯胺正离子(―NH 3+)时,非键n 电子消失了,助色作用也随之消失。

苯酚负离子中的氧原子(―O -)比酚羟基中的氧原子(―OH )多了一对非键n 电子,其助色效果也就更显著。

7. 比较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各有何优点。

解: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对参比信号和试样信号的测量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补偿了光源和检测系统的不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

同时自动记录,可进行快速全波段扫描。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仪器结构简单,价廉,容易操作,比较适用于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导论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导论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 间的直线距离。
c
1

波数: 每厘米长度内含有的波 长数目。
2、光的微粒性 电磁波的波动性不能解释辐射的发 射和吸收现象。对于光电效应及黑 体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等现象,需 要把辐射视为微粒(光子)才能满 意地解释。
3、电磁波谱图
复习思考:
1 通常将仪器分析分为哪几类?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光的二象性
1、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具 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 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 周期,单位为s(秒)。
频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 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 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它等于周期的倒数1/T。
发射线是514.5 nm和488.0 nm。另外Kr+激 光器也是激光光谱仪的常备激光器。
(2) 固体激光器 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固体激光 器是红宝石(Al2O3掺Cr3+)激光器和Nd: YAG (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前者的 激光波长为694.3 nm,后者使用的激光波长是 1064 nm。
二、 单色器
1、单道光子检测器 (1) 光电池 硒光电池是最常用的阻挡层光电 池。将一层半导体硒涂在铁或铝的金属底板 上,金属底板和硒之间是欧姆接触。在硒表 面再涂一层导电性和透光性良好的金属薄膜 如金、银等作为收集极,然后再在金属薄膜 表面涂一层保护层即成。 图10-17
(2) 光电管 光电管也称真空光电二极管。
光谱,这种光谱法有原子发射光
谱和火焰光度法等。
图10-6
光致发光 物质吸收光能后跃迁至
激发态,当回到低能态或基态时将
发射辐射,这种光谱法有原子荧光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光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光的吸收、散射、反射等性质来获得样品的信息。

本章将介绍光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1.光学分析法原理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来获得样品信息的方法。

其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

当光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光的振动矢量和频率发生改变。

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可以得到物质的各种信息。

2.光的吸收法光的吸收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中的金属离子含量。

测量方法包括光度法、比色法、比较法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光度法,即通过测量光的强度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吸收光谱图来确定样品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3.光的发射法光的发射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发光的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发射光谱的特点是样品发射出符合波长的光,通常用于分析无机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

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其中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在样品被激发时,各种金属元素自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光的强度来确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荧光光谱法则是通过将样品激发到荧光状态,然后测量样品散射出的荧光光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4.光的散射法光的散射法是通过测量光的散射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散射光谱的特点是样品散射出具有不同波长的光,通常用于分析颗粒物质的大小、浓度和形状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拉曼光谱法和动态光散射法。

拉曼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中与入射光具有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拉曼散射光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动态光散射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分布来估算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

5.光学分析法的应用光学分析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可以通过测量光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结构和相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组成。两片金属处于相同平面上且相互平行。
入射狭缝可看作是一个光源,在相应波长位置, 入射狭缝的像刚好充满整个出射狭缝。 有效带宽:整个单色器的分辨能力除与分光元件的色 散率有关外,还与狭缝宽度有关。即单色器的分
辨能力(有效带宽S)应由下式决定:
W DS
D=线色散率;W=狭缝宽度。当单色仪的色散率固定时,波长间隔将
与PDA相比,CTD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二维特性,可作为影像检测 器,在电视及航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012-12-27
30
2. 热检测器 包括:热电偶,热释电检测器及热辐射计。 这类检测器主要用于红外及Raman光谱分析 中,拟在以后相关章节作介绍。
2012-12-27
31
不同:波长小的则衍射角小,谱线靠近0级;波 长大的,衍射角大,谱线距0级较远; 同样对于二级光谱而言,也有同样的情况。但可 能造成二级光谱与一级光谱的重叠,而且具有最
大强度的光处于0级(为未分开的白光)!
2012-12-27 12镜观察屏
f
2012-12-27
13
光栅的光学特性
K 角色散率d/d: d d d cos 线色散率D1: dl d Kf Kf f ( < 20o ) d d d cos d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2) (Optical methods of Analysis)
2012-12-27
1
2.3 光谱法仪器
以紫外-可见光为例,光吸收遵循Lambert-Beer定律
吸光度
I0 A lg bc I
摩尔吸光系数
物质的量浓度 吸收光程
构建仪器
1)测量入射光强度I0,和出射光强度I; 2)单色器; 3)对数转换器。
要的一级光谱上。此种光栅又称闪耀光栅。当==
时,在衍射角方向可获得最大的光强, 也称为闪耀 角。 如下图所示。
2012-12-27
16
1
2
P0 P’1
α
β A C D B
相 对 强 度
d

距离
由于CAB=β,DAB=α ,因此,CB=d sinβ, BD=dsinα 显然,衍射光束2的运行距离比衍射光束1长(CB+BD) 当(CB+BD)是入射波长的整数倍,即当(CB+BD)= n 时, 两衍射光束发生叠加,并产生明线。 因此可得光栅方程:
随狭缝宽度变化。
2012-12-27 20
狭缝宽度的选择原则
定性分析:选择较窄的狭缝宽度—提高分辨率,
减少其它谱线的干扰,提高选择性;
定量分析:选择较宽的狭缝宽度—增加照亮狭缝 的亮度,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应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确定狭缝宽度。并通 过条件优化确定最佳狭缝宽度。 与发射光谱分析相比,原子吸收光谱因谱线数少, 可采用较宽的狭缝。但当背景大时,可适当减小缝 宽。
2012-12-27
29
CID与CCD之比较
CID N 型硅半导体 结 构 双电极 反向偏置电容 收集并聚集空穴 电荷形成、聚 电子移向 n 层 集及迁移过程 改变双电极电位使空穴移动, 从而测量光致电位差 光致信号 对弱光灵敏性较差 测量方式 可在电荷积聚过程中连续测量 CTD CCD P 型硅半导体 三电极 正向偏置电容 收集并聚集电子 空穴移向 p 层 以三相时钟步进方式使电荷 移至高速存贮器(逐行扫描) 对弱光更灵敏 电荷被移至放大器进行测量
分辨率R:
R KN
N—光栅总刻线数(条);K—光栅级次
2012-12-27
14
P0(0级) 相 对 强 度 P1 P2
P1
P2
n
红—紫 紫—红
n=-1
n=0
n=1
不分光
平行光束入射投射光栅
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合成图
2012-12-27
15
光栅的闪耀特性(闪耀光栅,小阶梯光栅): 将平行的狭缝刻制成具有相同形状的刻槽(多为 三角形),此时,入射线的小反射面与夹角 一定, 此时反射线集中于一个方向,从而使光能集中于所需
normal

d
与平面反射光栅的结构区别: 阶梯宽度(宽边, t)大于高度(短边,s)或者说,t/s>1; 使用刻槽的短边,而不是长边,因而入射角大; 刻槽数量少或者说光栅常数 d 很大,通常为8~300条/mm。
2012-12-27 19
3)狭缝(Slit) 构成:狭缝是两片经过精密加工、具有锐利边缘的金
160-375nm 320-2500nm 250-700nm 6000-5000cm-1 之 间有最大强度 254-734nm 589.0nm, 589.6nm 也称元素灯
693.4nm 632.8nm 515.4nm, 488.0nm 电能
对光源的要求:强度大(分析灵敏度高)、稳定(分析重现性好)、 在所属波长区域内发射连续波谱。
2012-12-27
4
2-3-1 光源
连续光 源
线光源
H2 灯 D2 灯 W灯 可见光源 氙灯 Nernst 灯 红外光源 硅碳棒 金属蒸汽灯 Hg 灯 Na 灯 空心阴极灯 空心阴极灯 高强度空心阴极 灯 红宝石激光器 激光* He-Ne 激光器 Ar 离子激光器 发 射 光 谱 光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源 火花 ICP 紫外光源
光束
p 型硅 SiO2窗
0.025mm
p n p
n 型硅基
n p n p n p n p n
2.5mm
侧视(cross section)
说明:
顶视(top view)
i. 在一个硅片上,许多 pn 结以一维线性排列,构成“阵列”; ii. 每个 pn 结或元(element,64-4096个)相当于一个硅二极管检测器; iii. 硅片上布有集成线路,使每个 pn 结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光电转换器; iv. 硅片上置于分光器焦面上,经色散的不同波长的光分别被转换形成电信号; v. 实现多波长或多目标同时(simultaneously)检测。 PDA在灵敏度、线性范围和S/N方面不如光电倍增管。应用较少。
定义:将由不同波长的“复合光”分开为一系列“单 一” 波长的“单色光”的器件。 理想的100%的单色光是不可能达到的,实际上只 能获得的是具有一定“纯度”的单色光,即该“单色 光具有一定的宽度(有效带宽)。有效带宽越小,分 析的灵敏度越高、选择性越好、分析物浓度与光学响
应信号的线性相关性也越好。
2012-12-27
2012-12-27 28
电荷转移器件, CTD
电极 -5V -10V h
SiO2绝缘体
掺杂n区 衬基
CTD侧视图(一个电荷转移单元或像素)
光子—空穴—空穴聚集(金属-SiO2电容) 测量两电极间电压变化—CID 使电荷移至电荷放大器并测量—CCD
a行转换器单元b个检测单元/行= a b个像素 = 二维排列于一片硅片上; 类似胶片上的信息存贮;
G=kI+Dc G=k'I
2012-12-27 23
(1). 光电管
阴极 e
光束 阳极丝(Ni)
抽真空
直流放大
R
-
90V DC
+
阴极表面可涂渍不同光敏物质:高灵敏(K,Cs,Sb其中二者)、红外光 敏(Na/K/Cs/Sb, Ag/O/Cs)、紫外光敏、平坦响应(Ga/As,响应受波长影响 小)。产生的光电流约为硒光电池的1/10。
条/mm,用于红外光区。
2012-12-27
10
光栅法线
dsin

光栅法线

dsin
d
d
透射
反射
11
2012-12-27
光栅公式
d (sin sin ) K (K 0, 1, 2,...)
入射光为复合光,那么 0 级光P0处是未经色散的白光;
其它波长的光因波长不同,产生的一级光谱位置
2012-12-27 21
2-3-4 检测器

感光板 光电倍增管 图像检测器
2012-12-27
22
2-3-4 检测系统
1. 光电检测器 A)定义:光电检测器是将光辐射转化为可以测量的电 信号的器件。 B)理想的检测器要求: 灵敏度高; S/N大; 暗电流小; 响应快且在宽的波段内响应恒定。
阳极
1个光子产生106~1010个电子
2012-12-27
25
900V dc
90V
石英封
9
8
7 阳极
6
5
R
4
3
2
1
阴极
读出装置
光电倍增管(PMT)电路图
优点:高灵敏度;响应快;适于弱光测定,甚至对单一光子均可响应。 缺点:热发射强,因此暗电流大,需冷却(-30oC)。不得置于强光(如 日光)下,否则可永久损坏 PMT!
2012-12-27
26
(3) 感光板
将摄谱仪光学系统输出的不同波长的辐射能转换成黑的 影象,以便分析信号的辨认和测量。
特点

同时记录下整个波长范围的光谱 可长期保存 价格便宜 操作繁琐费时
感光层
感光物质 (AgBr) 明胶(增感剂)
2012-12-27
27
(4). 多道型检测器
硅二极管阵列,PDA
n d (sin sin )
2012-12-27
17
i
i i
闪耀波长可以采用经 验公式知道光栅的覆 盖范围,就是有效的 分光范围,大约1/32倍的波长范围。
闪耀角与闪耀波长
n b ( n ) d sin 2i 2d sin i cos i
2012-12-27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