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发优质课堂导学案模式

三出发优质课堂导学案模式
三出发优质课堂导学案模式

威宁县“三出发”优质课堂导学模式

威宁四中学校高二年级 4 班英语科导学案

执教人李美玲课题Reading:Advice

From Grandad

课类Reading

主备人李美玲审定

英语教研组授课

时间

2016 年

11 月24

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本课新单词及短语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reading comprehending

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know how to persuade your friends who are addicted to smoking to quit smoking.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吸烟有害健康应该远离有损健康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如何就健康问题给别人提供一些建议。

主要方法Skimming and scanning, self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师主导步骤(要点

问题化)

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参考时间

织教

学图片导入主题,

并适时调控课

堂,使课堂充满

活力。

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answer

questions. 3-5分钟

展示目标带领学生一起

了解本节课的

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

1.To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2.To read the passage in groups and finish

the reading exercises.

3.By the end of the text, students are able to

writ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giving up

smoking.

2分钟

学达标引导学习活动

并给予恰当的

点拨

1.自主学习

(1). cigarette [?s?g??ret] 香烟

(2). adolescence [??d??lesns] 青少年

(3). due to 由于

(4).be addicted to沉溺于

(5). nicotine [?n?k?ti:n] 尼古丁

(6). be accustomed to [??k?st?md]习惯于

(7). automatically[??:t?'m?t?kl?] 无意识地,

自动地

(8).mentally [?ment?li] 精神上地

(9).withdrawal [w?e?dr?:?l] 戒毒撤回

(10).lung [l??]肺

(11).pregnant [?pregn?nt] 怀孕的

(12). abnormal 畸形的,异常的

2. Skim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James’s grandfather wrote to him to give him

some______and encourage him to give

up______.

3.Work in groups (careful reading) 附件

4.How many suggestions does the part 2

conclude and what are they?

约20分钟

检测矫正1学生讨论完成

上面的阅读问题

2抽小组展示答

3师生讨论纠正

学生给出并矫正练习题答案

8分钟

总结提升师生一起回顾

本节课所学内

运用所学建议表达自己观点(Prepare yourself

, Be determined, Break the habit...)

1. It is + adj. for sb to do…

2.It is no good doing …

3. 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As far as I’m

concerned, we should /should n’t do …

4. There is no doubt that…

4分钟

布置作业Homework:

写一篇关于劝

说朋友或亲人

戒烟的建议。

参考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独立思考完成。1分钟

注:1、自主学习打基础(训练检测题1);

2.合作交流抓重点(训练检测题2);

3.小组探究破难点(训练检测题3)。

Exercise 3

Group 1

Para.1 The reason why the grandad lives so long.

1 1.He thinks his long and active life must be

due to the he lives.

2 2.He would be fit enough to cycle ______ in an afternoon. Group 2

Para.2. The reason why the grandad writes the letter.

1. He knows his grandson started and found it to give it up.

2 .He knows how it is to begin smoking and and how it is

to stop.

Group 3 & 4

Para. 3. Three different ways that the grandson becomes addicted to smoking. First, you can become physically addicted to______. Second, you become addicted through____ Lastly, you can become addicted. Group 5& 6

Para.4.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1. It could do terrible damage to your ___and____.

2. His cigarette smoke could affect the health of _____.

3. 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______.

4. I also noticed that I became ______quickly.

Para.5. Some advice of giving up smoking.

4.Work in groups and learn about the details of each suggestion.

Effects Suggestions Why

Why

What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一、课文背景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中了解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二、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A.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B.学习重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孩子们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四、教学过程 1.背景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又称《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是清代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为高鹗所续。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二、初读课文,指导方法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a 认字 b识字游戏 c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人物 1、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做到大致读懂即可。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请你边读边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用红笔圈出来。 3、人物简介(弄清楚人物关系,读懂课文。) 贾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衔玉出生,名为宝玉,集万千宠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澄迈三中钟伟萍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习,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

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习其用法,对练习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习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习,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习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

认识不等式的公开课导学案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不等量关系 2、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3、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4、会根据题意列不等式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 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 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其抽象思 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 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 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 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 教学突破: 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 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 等关系,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 在本节的教 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 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 ★自学思考: 1、不等式的概念是什么 常用的不等号有哪些(5个)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有几个 一、★自学互评: 细心填一填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 ,请列举两个不等式的例子 、 使方程左右两边 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 的值, 叫做不等式的解。比如 、 、 、 都是2x <3的解。 2、请列示表达:a 是正数 a 是负数 a 是非负数 a 是非正数 a 不大于8 a 不小于-7 3、用“<”或“>”号填空: (1) -7____-5; (2) 6×(-3)____4×(-3) (3) (-4)2____(-3)2; (4) |-|____|-1000|; 4、在数-3,-2,,-1,0,1,,2,3,7,22中, 是方程2x-1=3的解; 是不等式2x-1<3的解, 不是它的解。 5、不等式x ≥2 12 的负整数解是 。

“三出发”优质课堂教学公开课导学案设计案例

“三出发”优质课堂教学公开课导学案设计案例威宁县黑石头中学学校高二年级(1)班英语科导学案 执教人马关力课题 Unit5 First aid 课类Reading 主备人马关力审定人备课组授课时间2017 年10 月26 日 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 Know about fits aid.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 (1)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about first aid for burns (2) Deve 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abilities. 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 How to get treatments for first aid.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evelop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and cooperative studying abilities. Learn to cherish the life and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主要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 学生学习步骤 (求解活动化) 时间 组织教学Step1.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What is first aid? . 2. Do you know any first aid for accidents? Share it with us. . 3. Lead in. Use a video Ad of the Explosion in Tianjin in August 12th 2015 to lead to the passage: First Aid for Burns.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4-5 展示目标Step 2.Let students know the aims for studying. 1. How to get treatments for first aid. 2.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abilities. 3. Develop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and cooperative studying abilities. 4. Learn to cherish the life and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学生明确学 习目标 1-2 1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氓 优秀实用导学案(两课时)含答案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编号 16 课题:《氓》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制作人:薛振华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1月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并默写本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一.了解《诗经》 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情爱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以“赋”“比” “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许多诗篇采用重章迭唱的形式,句中多重言、双声、叠韵词,音节和谐,语言朴素,很有艺术魅力。 2、《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共40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二、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 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优质课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5年5月13日 英语《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单词:house , drink tea , tomorrow 短语:drink tea , clean the house . 句式:现在进行时态的各种句式。 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各种句式陈述正在发生的事情。(2)能正确掌握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3)能正确掌握现在 分词(ing形式)的构成。 情感目标:Enjoy what you are doing now。 【学习重难点】 (1)现在进行时态的各种句式 (2)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 【学习过程】 I . Listen to a song and have a memory challenge. II. 3c.Guessing game and learn sentences Is he doing …?Yes ,he is ./No. he isn’t. Are you doing..? Yes , I am. No, I ’m not. Are they doing ...?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III Task 1.. Put the following doings into 3 boxes. (把下列动词的Ving形式分成3类)cooking,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using , running , swimming Task2. Game : find the different one.(火眼金睛找不同) Task 2. Watch a microclass to learn more and check the answers.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14.大雁归来 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两课时

14、大雁归来 主备人: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缄( )默 狩( )猎凋( )零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雾霭()缄默()香蒲()凋零()沙锥鸟()狩猎()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六)作业:本课练习册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 一、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阅读训练:(阅读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优质课:《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 主备人:顾广师时间:2010年11月25日 授课人: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二、知识准备: 1、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我们是不是也献出了自己的爱了呢?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看看其中讲了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出示教学目标: 2、作者简介: 3、扫清文字障碍: 伛()攥()惶恐()荒僻() 取缔()翳()骷髅()()滞笨() 愧怍()()塌败() 三、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思考: 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个词语概括。(不幸、善良) (提示:从基本情况,谋生手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所做的事情等方面考虑) ⑵、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 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生活艰苦 不幸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心境凄苦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⑶作者通过哪些事例体现老王的善良的?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知恩图报); C、用平板车拉人,加半寸边(善良淳朴)

优质课导学案

课题:三个小伙伴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一)初步感受色彩的美,浅显知道三原色和三间色。 (二)能大胆的作画,用颜色充满画面,体验色彩淋漓尽致的美感和快感。 (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色彩表现自然的情感。 隐性内容与目标: 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在美术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方法、不同画材装扮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色彩的美如何有目的的在共同的画面上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或颜色水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会唱《找朋友》这首歌吗?来,让我们认识一下吧! 学生面对面,一边唱一边表演。

2、嗯,唱得真好。你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新朋友。也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红红、黄黄、蓝蓝 我是……,…… 哦,原来是红黄蓝三个小伙伴来了。 板书课题:——三个小伙伴 二、探究新知: 三个小伙伴是最好的朋友,它们最喜欢找小朋友们玩了。 你们喜欢它们吗?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红红——象太阳 黄黄——香蕉的色彩 蓝蓝——蓝天的颜色 的确,红色热情、黄色明媚、蓝色干净、清爽,它们三个是色彩世界里最纯净、最奇妙的小伙伴,当然也是最友好的。它们经常一起去装扮美丽的画面,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1、装饰花瓶: 老师这儿有一个花瓶。你们觉得它漂亮吗?为什么?…… 装饰花瓶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用最有趣的点画来装扮它。 找两个同学。每人只能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先后来装扮花瓶。(比如:黄、蓝) 呀,我发现了一种没用到的颜色——绿色。 提问:怎么会这样?(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引导、调控“双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行为,生动、自然地形成课堂流程,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 “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其主要教学策略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其要领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教师通过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给足机会,留足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学习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 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该模式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编导”、“引导”和“指导”上,要致力于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办法。“导学案”也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安排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讲解与传授,而是学习过程的编排,解决问题与方法的示范。以及思维的点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其次,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本。导学案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蓝本,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拓展时空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60-70%的问题,而老师讲授的时间则相应缩短。学生由过去等待教师讲解,依靠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

优质课-南亚导学案(含答案)

《南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南亚的地理位置。 2、熟悉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3、熟悉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2、学会分析南亚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地理位置(自主思考、展示答案) 1、经纬度位置:南亚大致范围为 0°-35°N以及60°E-97°E ,北回归线和80°E 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国家和位置:南亚共包括了 7 个国家,内陆国为不丹、尼泊尔,临海国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地形与河流(自主思考、展示答案) 2 三、气候类型及分布(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1、主要气候分布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甲: 冬 季,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影响,吹 东北 季风,较 干燥 。 具体:冬季陆地形成冷高压,海洋形成热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又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东北季风。 乙: 夏 季,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吹 西南 季风,较 湿润 。 具体: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西南季风。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为什么? 6-10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 2、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低?为什么? 11月—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离该地较远。凉季 3、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高?为什么? 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辐射变强。热季 乞拉朋齐因降水丰富被称为“世界雨极”,原因是什么? 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四、南亚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当带来主要降水的 西南季风 强度适中时,当地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当 西南季风强劲时,表现为早来晚退 ,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 洪灾 ;当 西南季风势弱时,表现为晚来早退 ,雨水过少,容易造成课堂总结 南亚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课-朱自清《春》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3)比喻知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 ) 酝酿( ) 抖擞( ) 朗r ùn ( ) w ǎn ( )转 h ōng ( )托 静m ò( ) ji ànzhu àng ( ) 应和( ) 风筝( ) li áo ( )亮 和风细雨( ) 铮铮铁骨( ) li áo ( )草 掺和( ) 挣扎( ) 眼花li áo ( )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 指 。 宛转:形容声音 。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 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什么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什么? 这次去山东学访,已经是第三次,前两次先后到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广文中学实行学访,这次主要在潍坊市的几所学校。对比他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他们的做法有很多相同之处,更有相当多的不同。 首先,他们都有精心编写的“导学案”,都是用“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自学,用“导学案”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自学。 但他们的课堂教学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杜郎口中学和兖州一中的课堂是一种完全开放的课堂,课堂上几乎完全由学生学、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学生练习组成,其课堂核心是学生展示,教师课堂只做点拨精讲,老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而其他几所学校的课堂在学生展示方面则显然要保守很多,这次在广文中学听的一节初中数学课相对来说开放一些,但也仅仅让每一组的学生将自学中存有的问题提交到前后黑板上,然后由全班学生举手回答这些问题,再老师实行点拨、补充。 所以,我认为,山东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应该是“重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其他都是围绕这个目的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为了协助和便于学生的自学,所以需要老师精心编制“导学案”;为了即时解决学生自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协助后进学生,促动优秀学生,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风气,采用了分组的形式;为了督促和激励学生自学,也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更为了集中解决学生自学中确实无法解决的难点,采用了课堂展示与精彩点拨相结合……。学案、分组合作、研讨交流、展示、点拨等是导学案教学所必须要的手段和措施。 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教”,我们老师钻研教材教法,却很少钻研学法;课堂上我们老师很多时候都是一言堂、唱独角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却很少。山东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则彻底改变了这种只重教不重学的传统教学方式,由“重教”转为“重学”,让学生都充分“动起来”,把重视老师的“教”转为重视学生的“学”,这是教学理念的一次巨大转变。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重学”,其他的都仅仅形式和手段。核心内容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但形式和手段则肯定能够改进、优化、重组。比如,杜郎口中学和兖州一中把课堂展示作为课堂重点,而其他几所学校则把突破难点的精讲点拔、课堂检测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哪一种形式更好呢?本人以为,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来看,尤其是从当前教改理念来看,前者占优,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自我表现水平等都得到很大提升,它同时还具有很容易被包装,被打造的优点。但从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来看,恐怕还是后者实用,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因为高中学生对于课堂展示的热情不会有初中学生那么高涨,更为重要的是高中很多学科如数学、物理本身难度较大,学生只通过自学是无法真正达到课标的知识和水平要求,更无法达到高考的“重在水平考查”的考试要求。所以,对于高中物理、数学等学科,只通过学生的自学还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还必须通过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讲授,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通过老师的即时归纳总结,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灵活地应用知识。(郑云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案(公开课)

必修3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例如,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恢复稳定。 2).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的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叫。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越多,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课内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再举出说明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的其他实例? 2.小组讨论,用文字、箭头,构建一个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3.阅读课本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小组讨论 (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五、当堂检测 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林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课前预习指导策略.doc

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课前预习指导策 略- 【摘要】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倡导“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主导,“学案导学”教学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使用现有“导学案”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学案;预习;指导策略 前言 “导学案”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科“导学案”形式多样,有出版的也有自己实际设计的“导学案”,其中使用已有的“导学案”教学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从而大大减少教师自己设计学案的精力和时间,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现有“导学案”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新课程理念呈现出有形无神,课堂呆板,游于形式,不仅浪费师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使课堂预设目标难以生成,而且加重教师工作负担和学生学习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等等问题。为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仅以基于现有“导学案”下课前预习指导策略方面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一、解读课标或考纲,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应根据本章节或本课时的课题,认真解读课标或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时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达到什么目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二、理解“导学案”课前自主预习的意义和作用 “导学案”编写一般由“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互动探究、课堂双基达标、课后巩固提升”四大部分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导学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课前自主预习是课堂合作、探究的基础,只有落实好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探究才具有效率。“导学案”中课前自主预习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预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导学案”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导学案中的导学问题,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三、阅读“导学案”编写意图和思路 认真研究该“导学案”的编写意图、设计思路、设计的内容,由哪些重要的板块构成,明确哪些是自主预习部分,哪些是课堂互动探究部分,哪些是课后巩固提升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等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取舍、补充。 四、导学案与教材课前自主预习应有机结合 “导学案”的编写源于课标或考纲,一般与相应的版本自为一体,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应把教材与“导学案”有机结合,把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