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改造与建议

合集下载

关于回转式空预器漏风问题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关于回转式空预器漏风问题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关于回转式空预器漏风问题的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空预器是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空气,以提高锅炉效率的热交换装置。

本文主要介绍了回转式空预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对空预器的漏风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回转式空预器漏风防治措施一、前言中国是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而电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节能降耗的大力提倡,对电厂经济、高效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预器作为火电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运行效益对整个发电作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大型、超大型火电机组基本都采用回转式空预器,它具有传热密度高、结构紧凑、耐腐蚀、寿命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但由于回转式空预器的先天结构决定其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漏风情况,大部分漏风率在10%左右,也有部分空预器的漏风率在20%以上。

空预器漏风使得送风机、一次风机和引风机的出力大增,增加了能耗。

严重时,造成送入炉膛的风量不足,导致锅炉低负荷运行,影响机组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

因此,对漏风控制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以下就回转式空预器漏风问题展开探讨。

二、回转式空预器的工作原理回转式空预器按仓位划分为:三分仓、四分仓;按动、静部分划分为转子旋转式、风罩旋转式。

目前通常采用的是受热面旋转(转子旋转)式预热器,该类型代表是三分仓容克式空预器。

预热器主要部件有:转子(受热面布置其上)、主轴与轴承装置、传动装置、密封装置、罩壳五大部分。

容克式空预器密封装置配有径向密封,圆周旁路密封和轴向密封。

径向密封通过布置在烟气与空气通道之间密封区的扇形密封板来实现,上部扇形密封板内侧支撑在上轴;下部径向密封板由于转子特定变形,只要冷态预留适当的密封间隙,热态时间隙自然闭合。

圆周旁路密封是通过布置在上下封板的圆周方向,与转子圆周方向的密封圈形成密封,其密封间隙在热态时是闭合的。

轴向密封布置在与径向密封相对应的转子与外壳之间的通道中,它有效阻挡从圆周方向的空气漏向烟气。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心密封改进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心密封改进

24 吊杆 强 度校 核 .
() 1 吊杆 拉应 力 为 : =N/ A一丁 / r 4 O d/ ) 式 中 T2 1 4 0 d为 吊杆 直 径 0 0 6 求 得 — 0 5 N; . 3 m,
一 1 .2 M Pa 0 7
别 为 预热 器 入 口及 出 口风 温 ; 以 : 所
25 5℃
维普资讯
58
《 安徽 电力)O 2 第 1期 ) O 2
丁 为 预 热器 进 口烟 温 ( 8 " , 为 预 热 3 0C)T
器 出 口烟 温 ( 2 ; 19 C)

1k 3 N
() 据静 力 平 衡 条 件 改 造 前 每 根 吊杆 拉 力 4根
Tl ( - F2 / — 7 6 k ; 一 Fli ) 4 - .5N
转子 受 热 部分 长 度 , 1 0 3 0 mm。
故 得 : L —1 . ×1 ×2 5 1 0 l △ 1 39 0 2 ×3 0 =l mm
改 造 后 吊 杆 拉 力 T =T + F / —7 6 + 5 s2 . 5 . 6 2 1 . 5 N( 气 侧 两 吊杆 拉 力 不 变 , 空 气 / — 0 4k 烟 而 侧 两根 吊杆 拉力 变 为 T )
热 端 的 3块 扇 形 板 一 端 都 是 支 承 在 中 心 密 封 筒 上 , 而 保证 了 预 热 器 热端 的 3块 扇 形 板 侧 可 以 从
求, 直接危及预热器的安全运行 。同时 , 大量飞灰 严 重影 响锅 炉现 场 的文 明 生 产 , 灰尘 浓 度 超标 。 通
过 对 预 热 器 结 构分 析 可 知 , 预 热 器 中 心 密 封筒 该 与 上 梁 壳 体 之 问 只 存 在 轴 向膨 胀 位 移 , 其 圆周 而

锅炉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锅炉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锅炉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空预器是锅炉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功能是将煤粉通过管道输送至炉膛中,使煤粉在一定的压力下,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换热,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气中的含尘气体,避免烟气的形成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空预器的结构特点为:由筒体、壳体、引风管及送出排气管等部分组成,其中筒体和壳体的作用是支撑和调整送出气流,并使其在炉膛内自由下落。

关键词:锅炉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原因及措施引言回转式空预热器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回转套筒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物料与水分离,实现对工件的甩入。

由于水箱的存在,及回转叶片的安装位置的影响以及受力情况的限制等,导致转子的轴向位移较大,轴向偏移量较多,致使漏风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锅炉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高的危害当空预器的出口温度高于额定值时,空预器的漏风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当空冷换热器的进口温低于额定值时,会使换热元件的热损失增加,从而导致整个机组的耗电量上升。

(1)影响正常的蒸汽循环和管道内的热量交换,降低了传热效率,使传质系数下降,进而造成了汽泡现象的发生; (2)由于空冷式空气冷却后的低温烟气是由水垢组成的混合物而形成的物质层,在烟气与水垢的混合下,容易产生积碳,对汽泡的破坏作用大大增强,甚至可能会烧坏。

(3)因为空冷式空气冷却后的温差较大,所以在进行对流换热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死区”,使得锅炉的安全性能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上述的情况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解决锅炉的漏风问题。

二、锅炉回转式空预器漏风率高原因分析由于空预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空预器的漏风现象。

主要原因是:一是空冷循环的管道和管壁的温度差较大,在热应力作用下,管壁的变形与泄漏;二是管子的材质问题,如钢材的腐蚀、焊接的质量差等;三是空冷循环的冷却水的流动阻力大,造成了漏风。

在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研究中,发现其内部的流场分布不均匀,流体流经的通道也不一样,流场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到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其出现不同的失压状况。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改造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改造

动调 节装置完 成 。运 行 中调 节空 预 器 漏风 率是 通
过密 封 自动 调节装 置 ,将热端 扇形板 降低实 现 的 ,
由于空 预器 投运 时间较 长 ,空 预器 运 行 时冷/ 、 热
2 改 造 方案
2 1 方 案 比较 .
上/ 下端 温 差 较 大 ( 2 ℃ ) 10 ,转 子 、扇 形 板 已 发 生不 同程 度变 形 ,热 端 扇形 板 放低 后 导 致空 预 器 径 向密封 片与扇 形 板发 生 摩擦 卡 涩 ,严 重 时 造成 空 预器卡跳 ,因空 预器卡跳联 锁跳 闸引 、送 风机 ,
器密 封 自动调节 装 置进 行 调节 。现 2 锅 炉空 预 器
次 中间再 热 、单 炉 膛 、平 衡 通 风 、露 天 布 置 、
密封 实行 固定 密 封 , 由于密 封 间 隙较 大 ,漏 风 率
高 ,而且 锅炉 燃烧 煤质 灰份 含量 达 5 % 以上 ,导 0
全 钢架 、全悬 吊结 构 、固态 排 渣燃 煤 锅 炉 。锅炉 配置两 台二分 仓 容 克式 空气 预 热 器 ,空 预 器 型号 为 :L P 0 2 / 8 ,转子 采用 模 数仓 格 ,全 部 蓄 A 13 0 8 3
效果。
第一 种方案 进行 改造 费 用低 ,能达 到 减少 空 预器 漏 风率 的 目的 。但 是 由 于加 宽 扇 形 板 ,造 成 空预 器 流通 面积 减 少 ,会 增 大 烟气 侧 及 空 气 侧 阻 力 ,并增 加烟 气 侧 与 空气 侧 之 间 的压 差 ,会 导 致 扇形 板 与密封 片 易 于磨 损 。考 虑 到 目前 公 司 煤 质 灰份 含量 在 5 % 以上 ,硫 份 含 量 为 2 0 %左 右 ( 设 计煤 种硫 份 含 量 0 4 % ) .3 ,空 预 器 烟 气 侧 阻 力 较 大 、积灰严 重 ,低 温 段 腐 蚀 严 重 的现 实 ,采 用该 方案 对 空 预 器 进 行 改 造 后 ,烟 气 流 通 阻 力 增 加 , 在 目前 引风机 裕 量偏 小 的情 况 下 ,会 影 响 机 组 的 出力 。第 二种 方 案改 造 费 用 较 高 ,但 改 造 后 空 预 器流 通面 积几 乎 没有 变 化 ,不 会 增 加 烟 气侧 及空 气侧 阻力 ,烟气 侧 与空气 侧之 间 的压差 没有 变化 ,

火电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火电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火电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在当前火电厂生产运营过程中,其热交换机设备主要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主,通过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漏风现象的发生机率,确保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所以在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安装时,需要严格依照规定的安装程序进行,在安装过程中对诸多细节进行重点关注,有效的确保安装的精准度,这样才能确保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量的有效降低。

文章对空气预热器概况和漏风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空气预热器安装过程中控制漏风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空气预热器;漏风;密封;安装;控制措施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火电厂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锅炉开始向大容量和高参数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以其结构紧凑、受热面温度高及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得以广泛的应用。

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使用过程中,其重要的一项经济指标是漏风率,可以作为衡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与漏风量的大小相关,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漏风率进行调整,确保漏风率能够有效的降低。

1 空气预热器概况和漏风分析1.1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从烟气中吸收热量,然后将热量利用传热元件向冷空气传递,而转子的圆柱形外壳通过扇形仓进行径向分隔。

利用转子外壳与两端烟风道相连。

同时为了能够确保预热器一半流通烟气,另一半流通空气,则需要装有径向密封、旁路密封和轴向密封。

这样在转子慢速转动过程中,传热元件会在烟气和空气交替流过时吸收热量,然后再经空气流的淡化冲刷,从而将贮藏的热量释放出来,有效的提高空气的温度,这样才能确保锅炉运行时具有较好的动力,而且运行的经济性也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

1.2 空气预热器主要由膨胀装置、下中心桁架、支承轴承、主座架、侧座架、转子中心筒、上中心桁架、导向轴承、转子模式扇形仓、转子外壳板、冷端连接板、热端连接板、驱动装置、转子密封装置、调节装置等组成。

回转式预热器改造后的检修措施

回转式预热器改造后的检修措施

号发 电机 投 氢及 平 时运 行 中 , 氢缸 内氢 气都 顺 利
地通 过减 压器 送 到 了发 电机 内。
将 供氢 站 内损 坏 的 4只氢 缸修 好 后 使用 , 增
3 结 语
将 去 1 、2号机 的供 氢母 管 中供减 压器换 11 成直管段后 , 1 、2 去 l 1 号机 的供氢母管 中氢气流 量 上 升了,由 1 7m3 n上升 到 468 / n 1 .2 / 1 mi .9m3 ,2 mi
提高空气预热器径向和轴向密封效果 。由于改变
了密 封形 式 , 加 了密 封 数 量 , 烟 气 流 过 迷 宫 增 使 式 “ 道 密封 ” , 差减 小 , 双 时 压 流速 降低 , 效 地抑 有
作, 最终使密封跟踪 系统失控 , 对维护工作带来 很 大 麻烦 。 14改 造后 设备 特点 .
改 造 后 把 原 来 空 气 预 热 器 的单 向 可 调 密 封 改成 固定式 密封 。取 消 了原来 的密封 自动跟 踪 系
统 。考虑 到转 子 的热 变形 情 况采 用 “ 双道 密封 ” 来
处 )造成一次风 、 , 二次风的风压下降, 风量下降 ,
1 号 、2号 机 组 氢 缸 6的缸 排 阀 内 因垃 圾 1 l
阻塞 而堵 , 能用 。 不
清除供氢管路上供减压器( 89 去 、 号机) 滤网
积 聚 的 垃圾 后 , 网上 无 垃 圾 , 减 压 器 装 回 升 了一倍 , 即
由 05 6 3 i 升 到 112 3 i ,此 后 8和 9 .8 m / n上 m . m/ n 7 m
动 火 之 前 先 用 灌 水 排 氢 法 排 光 了氢 缸 内氢 气 。然 后 动火将 机组 1 、2的 氢缸 2 34 6上缸 11 、、 、 排 阀、 缸放 阀 由卡套 式 截止 阀换 成焊 接 连 接 的球 阀 ; 氢缸 上 缸 压 阀 由卡套 式 截 止 阀换 成 螺纹 连 将 接 的针形 阀。

300MW机组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和改造措施

300MW机组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和改造措施

在 大 型 电 厂锅 炉 设 备 中 经 常 使 用 回 转 式 的 预 热 器 加 热 空
气, 以 达 到 提 高锅 炉 燃烧 效 率 , 提 升 锅 炉 运 行 稳定 性 的 目的 , 如 果 出 现 漏 风 问题 则 会 出现预 热 效 果不 佳 , 锅 炉燃 烧效 率 降 低 , 锅
炉 有 效 输 入 不稳 定等 问题 ,严 重 影 Ⅱ 向电厂 的经 济 运 行 和 发 电稳 定, 无论 从 锅 炉 的效 能 , 还 是 从 电 厂生 产 , 乃 至 电力行 业上 说 , 都 应该 做 好 对 回转 式锅 炉 空气 预 热 器 的 改造 , 主动 加 以 控制 , 避 免 预 热器 漏 风 现 象 的产 生 , 达 到 对 电力 行 业 发 展 、 电厂 经 济 运 行 、 锅炉 安 全 生 产 的 支持 。
利 用 机 组 临检 大、 中、 小修 , 技 改时 对空 气 预 热 器 各种 密封 元件 进 行 检 查 调 整 。 对 少 数 径 向 和 环 向密 封 片 因 受热 原 因 使材 料在
高 温 区域 发 生 一 些 塑 性 变 形 , 着 手进 行 更换 处理 , 以 保 证 减 少 密 封 间 隙漏 风 发 生 2 - 2 加 强 对堵 灰 的疏 通 工 作 在 回 转式 空 气 预 热 器 的 运 行 过 程 中 应 按 实际 情 况 和 设 计 要 求 使 用 吹 灰 器 对 回转 式 空 气 预 热 器 的 重 要 部 位 进 行 吹 灰 处理 。 使用 “ 空气 炮 ” 对 回转 式 空 气 预 热 器进 行 全面 的定 期 除灰 。
2 l 3 调 节 回转 式 空气 预 热 器扇 形 板 的 位 置
必须 保 持 扇 形 板 的水平 , 要 对扇 形板 的水 平 进 行测 量 , 如 测 量 结 果 不 水 平 要 采 取 措 施 进 行调 节至 水平 。

回转式空预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回转式空预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回转式空预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作者:吴国金来源:《卷宗》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回转式空预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包括空预器堵灰、空预器漏风等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空预器;堵灰;漏风空气预热器是锅炉辅助设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

它能够利用锅炉烟气的余热,进而提高锅炉效率,所以空气预热器的效能对锅炉效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火电厂中,在锅炉后烟道下边后都装有空预器。

装设空预器用来降低排烟温度,加热二次风和一次风,从而提高进入炉膛的氧气温度,使锅炉效率提高。

空预器是火电厂中非常重要的辅助设备。

然而,要想提高空气预热器的效能必须从其主要存在的问题着手,找到这些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北方某发电公司空预器主要有以下问题:1 空预器堵灰1.1 空预器堵灰的原因回转式空预器的换热元件是波纹板。

由于波纹板很薄,板间缝隙很小,在烟气流通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积灰,进而造成通道堵塞。

由于大中型电站锅炉设计排烟温度一般在120℃左右,使得空气预热器冷端受热面壁温容易低于凝结点,使换热面发生结垢现象,影响受热面传热,如果金属壁温进一步降低,这样会产生低温腐蚀,影响空气预热器的安全运行。

将锅炉进行脱硝改造完成后,将会有氨气漏出,将会与烟气形成硫酸盐,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板结性,很容易粘附在换热元件上,导致积灰的形成,造成空预器堵塞,这样会造成频繁的空预器吹灰,使能源过度浪费,也会对换热元件产生磨损,这是需要注意和控制的。

空气预热器堵灰的影响主要有:阻碍烟气的流通,使风压变大、烟气出口负压增加,使漏风量增加,想维持炉膛负压,引风机就要增加出力,加大了损耗。

这样使预热空气达不到预定的温度,排出的烟气温度过高,从而降低了锅炉的运行效率。

另外,空气预热器堵灰会造成烟气阻力增大,从而造成引风机过载。

1.2 针对堵灰的改进措施由于低温腐蚀会加重堵灰,两者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可以将减轻低温腐蚀的措施应用于减轻堵灰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常熟发电有限公司1025t /h 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作详细分析,并根据漏风主要原因对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和除灰装置进行改造,使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降低到8%以下,风机耗电量全年减少3GW ·h 以上,节约标煤2kt 左右,改造效果显著。

另外,为防止空气预热器出现低温结露积灰引起漏风率增加,以及如何进一步降低空气预热器改造费用等作较详细分析。

关键词:空气预热器;漏风;改造;建议中图分类号:TK2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9649(2002)05-0080-04收稿日期:2001-11-05;修回日期:2002-01-30作者简介:钱继东(1952-),男,江苏泰兴人,锅炉点检员,从事锅炉设备检修及技术管理。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改造与建议钱继东(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36)1设备概述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4台300MW 发电机组锅炉空气预热器是上海锅炉厂引进美国CE 技术的产品,29VI (T )MOD 型3分仓回转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转子直径为10.32m ,受热面高度为2.083m ,受热面转子共有24个仓格装组而成,每仓格扇形角度为15º,在每仓格隔板上均设有上、下径向密封片,因此转子上、下径向密封片各有24道。

为防止烟气和空气相互串通,在转子上部热端和下面冷端均用扇形板加密封装置进行隔开,扇形板角度也设计为15º,且在热端扇形板上未设有热态跟踪装置。

空气预热器转子转动时,每道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间的密封为单道密封形式。

同样,在转子筒体外侧每个仓格的轴向密封也设计成1道密封,整个转子共有24道轴向密封片;在转子筒体外侧上、下部位各设有1道圆周密封装置。

整台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设计保证值为10.9%。

2漏风原因分析该公司8台空气预热器自1993年相继投入运行后,漏风率较高,一般在20%左右,尤其是2号锅炉空气预热器最大漏风率曾达到26%以上。

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出现制粉系统一次风量严重不足和送、引、一次风机电流偏大现象;有时还出现引风余量不足而造成机组不能带满负荷运行。

造成空气预热器漏风偏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空气预热器三向密封装置设计欠佳。

由于空气预热器转子的每仓格扇形角度与扇形板角度均设计成15º,每仓格上、下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只有1道密封片,即密封片与扇形板和轴向圆弧板间设计为单道密封结构形式。

由密封原理可知单道密封结构的两侧压力差较大(流体压差越大其泄漏量越大),因此,空气预热器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设计成单道密封,其密封效果必然较差。

(2)空气预热器转子在运行中热态变形量计算不准。

空气预热器在运行中高温烟气是从上而下流动,而冷空气是从下而上流动,形成转子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其径向隔板热膨胀量同样出现上部大于下部,加之转子受热后其刚性会出现一定的下降,最终使转子形成“磨菇状”变形,转子上部外侧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间隙最大约19mm 。

因此,为防止过大间隙漏风,制造厂要求转子上部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的间隙为0,以求达到最小漏风间隙从而减少漏风量。

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转子上部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间都发生了较严重的相互磨损,每道径向密封片被磨成卷边或锯齿形状,磨损间隙均在3~7mm ,且径向密封片内、外侧磨损间隙也不一样,为此,原设计中要求转子上部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的间隙调整为0是不准确的。

(3)空气预热器部分静密封设计欠佳。

空气预热器扇形板和轴向圆弧板的静密封设计原为单侧动、静贴紧密封结构形式,由于热态运行时静密封压板螺丝受热膨胀,使静密封压板发生松动而产生间隙,而在间隙处不断有含尘高压风通过吹损静密封板,使密封间隙进一步增大,促使漏风遂步增加。

(4)空气预热器扇形板和轴向圆弧板调整机构设计欠佳。

由于考虑空气预热器在经一段时间运行80后,扇形板与径向密封片和轴向圆弧板与轴向密封片间隙发生一些变化时,能做到准确调整减少漏风量,因此,在扇形板和轴向圆弧板的背面均设有调整吊杆机构。

但由于调整吊杆装置设计欠佳,空气预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出现调整螺杆锈蚀和卡涩现象而无法调整。

(5)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堵灰严重。

由于空气预热器除灰是选用蒸汽吹灰装置,但从投运情况看,蒸汽吹灰效果不理想,每次停炉检修均发现冷端受热面积灰堵灰较严重,其堵灰面积约30%,因此每次锅炉小修都要对空气预热器进行化学清洗。

所以,在日常运行中由于传热元件堵灰严重,是通流截面减少,流动阻力ξ增大,空气预热器上下进出口风压差增大,造成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进一步增大。

3调研分析和比较根据空气预热器存在的问题,公司经多次大、小修机会对空气预热器进行了大量消缺和密封间隙调整工作,使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得到一定下降。

但由于设备存在先天不足,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仍较大,且远远超过原设计值。

因此,决定对空气预热器改造进行调研分析。

通过收资了解,认为减少空气预热器漏风如采用热态自动跟踪装置虽费用较低,但漏风率下降幅度不如双密封改造大,而且运行维护工作量较大,备件费用也增加。

空气预热器采用双密封改造投资费用虽较高(如采用简易双密封改造方法其投资比增装热态跟踪装置费用还要低),但改造效果较理想,且运行维护工作量和备件费用也基本不增加。

4方案确定和实施结合公司空气预热器实际运行情况,选用空气预热器双密封改造方案,即把空气预热器转子原有24仓格改造为48仓格,并在2000年4号锅炉大修中进行实施。

(1)在转子每仓格中间从上到下增加1道径向隔板,将转子上部和下部原有24道径向密封片改为48道,使原15º扇形角仓格改为7º30",径向密封片在通过扇形板时将始终保持2道密封片(见图1)。

(2)在转子外围每仓格中间从上到下增加1道轴向密封板(与新增的径向隔板对齐),将原24道轴向密封片改为48道,使轴向密封片在通过轴向圆弧板时也始终保持有2道密封片。

(3)对转子下部圆周密封结构进行改造,在原有“T”字钢垂直密封面下增加1道水平密封,使转子下部圆周密封形成垂直与水平双道密封结构型式(见图2)。

(4)另外,还同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造和修理工作:1)将原有传热元件进行一分为二分割,并同时进行除灰清理工作;2)进行中心筒密封装置改造,消除热风外漏;3)为使扇形板日后可进行调整,对扇形板静密封片作了新结构改造;4)对轴向圆弧板的静密封采取密封焊,彻底消除此处漏风;5)所有扇形板调节吊杆装置进行改造更新;6)转子上部扇形板和轴向圆弧板被吹损的部位进行焊补修理。

(5)在空气预热器进行双密封改造前,还对空图1改造前后径向密封与轴向密封结构示意81气预热器蒸汽吹灰装置进行改造,即把原蒸汽吹灰装置改为燃气脉冲吹灰装置,以提高空气预热器受热面清洁度,降低空气预热器空气阻力和烟气阻力,减少空气预热器进出口风压差,降低漏风系数,提高锅炉机组热效率。

5改造效果通过对空气预热器各项改造,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经1a以上时间运行,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不但明显下降,而且辅机电耗也有大幅度减少。

将空气预热器蒸汽吹灰改为燃气脉冲吹灰装置后,空气预热器冷端受热面积灰明显减少,受热面传热效率得到一定提高:排烟温度下降了4~6℃;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空气预热器烟气阻力下降约200Pa,空气阻力下降约150Pa,因此,引风机电流下降约2~3A,一次风机电流下降约1~2A。

如果机组按年5500h运行,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全年可节电40万kW·h,折合人民币约12万元。

由于空气预热器堵灰现象消除,转子上下风压差减小,其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也降低约3%。

仅考虑排烟温度和漏风率下降因素,就可使锅炉效率提高约0.2%,若机组按供电煤耗350g/(kW·h)、年发电量为15亿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00t左右,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

原空气预热器采用蒸汽吹灰需每天吹灰3次,全年耗用蒸汽约2100t,折合标煤约226t,折合人民币6万多元,而改用燃气脉冲吹灰装置后全年需耗用乙炔费仅2万多元。

因此,综合上述几项节能效果看,全年可节约40多万元,其改造费用大约只需0.5a就可全部回收。

空气预热器进行双密封改造,其效果更明显,漏风率大幅度下降。

4号锅炉空气预热器在2000年进行双密封结构改造后,锅炉投运至今,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均在8%以下,其漏风率减少6%左右,锅炉煤耗大约可下降0.9g/(kW·h),若按年发电量15亿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50t左右,如标煤按320元/t计算,折合人民币40万元以上。

另外,由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明显减小,送、引风机和一次风机电流都有明显减小:其中引风机电流减幅最大,当机组在300MW满负荷时,引风机电流由原160~168A,降为136~137A;2台一次风机电流约减少8A;送风机电流减小幅度最小(因一次风泄漏到二次风道内的风量减少了),故2台送风机电流只下降了2A左右。

可见,3大风机每小时耗电就可减少60A左右。

若机组全年运行5500h,3大风机全年可节电3GW·h,如按0.28元/(kW·h)计算,折合人民币约80万元,其改造费用大约1a就可全部回收。

6结论与建议空气预热器经改造后,漏风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双密封改造效果最为明显。

在做好空气预热器各项漏风改造的同时,还应注意传热元件不能出现严重堵灰现象,首先要保证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在设计值范围,以避免转子冷端受热面上产生低温结露而粘结灰尘。

目前大部分电厂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加热大都采用暖风器或热风再循环等设备,许多电厂的暖风器在运行中经常出现泄漏,引起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灰,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形成传热元件严重堵灰现象,增大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采用热风再循环从表面看虽经济性欠佳,但运行较安全可靠,不会因暖风器泄漏引起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灰。

另外,为提高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也可采用热管技术,即利用烟气余热对空气进行预加热,不过采用热管技术其费用较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收投资,还应考虑部分热管在今后会出现失效需重新更换等因素。

另外,对于空气预热器漏风改造也有部分电厂采用了简易改造方案,如有些电厂不进行传热元件分割,也不增加径向隔板,只是在转子每仓格的上、下增装径向密封片,在每仓格外围增加轴向密封片,其改造费用约50万元。

还有部分电厂的空气预热器改造是把与烟气侧相邻的扇形板面积增大,即增加扇形板角度,同时也增加1道轴向密封片,使径向密封片和轴向密封片在通过扇形板和圆弧板时形成双道密封。

上述2种方案的改造,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仍可保证在8%左右,大约0.5a就可回收全部改造费用。

因此,建议今后在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改造时应尽可能选用投资少、见效快,并能获得相同效果的改造方案,从而降低改造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