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

毛主席曾说:文化思想阵地,你不 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今天我们 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的难题, “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 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 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拿来主 义》,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毛泽东像(来自网络)
鲁迅
学教
习学
➢了解文章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论
目
证方法,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
“大宅子” 人们行为
代表态度
喻指人群
作者称其 论证方法
文
不敢进门
不敢接受
害怕继承拒绝借 鉴的逃避主义者
孱头
化 遗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割断历史,盲目排 斥的虚无主义者
昏蛋
比喻论证 反面论证
产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废物
“拿来”:辩证吸收
文本解析
一.课文第九段中的“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等分 别比喻什么?这些比喻分别与最后一段中的哪些词相对应?
之一,散文的一种。主要指“五四”以来,
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
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 1.短小、犀利。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其中,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 “象 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文本解析
一.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成小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
是_闭__关__主__义__,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
____送__古__董_和_____送__古_画__新__画,以及 ___送__梅__兰__芳,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送去主义”的实质是______崇__洋_,媚最外后 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 是导致______经__济_,衰二败是导致_________ 表现 (子孙主沦权丧为失乞丐)。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提出了“拿来 主义”的口号,呼吁国人要勇于吸收 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批判地继 承本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 北三省沦陷,而国内则政治腐败、经 济凋敝、文化落后。
2024/1/24
5
文章主题思想
《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强烈现 实意义的杂文,其主题思想是倡 导“拿来主义”,即主张积极吸
拿来主义鼓励吸收外来文化的优 秀成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
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拿来主义,中国可以更加自 信地展示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 优点,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内涵
。
推动社会进步
拿来主义不仅限于文化领域,还 可应用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 个领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2024/1/24
13
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应用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强调 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和
交流。
2024/1/24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拿来主义,不同文化之间可以 实现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新 的文化成果和共识。
推动国际合作
拿来主义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 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拿来主义的历史渊源
拿来主义起源于近代中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为寻求民族自强 和文化振兴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在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时,要有所选择、有所扬弃,保留对自身有益的部分。
2024/1/24
12
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

01 闭关主义
拿来主义
02 送去主义
03 送来主义先破 后立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
来”,是为“
”。(第5段)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7段)
驳论:一种论证方式,先破后立即先打破错误的观点,然 后建立新的观点。 “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反对党 八股》) 作用:三个主义为“拿来主义”的提出作铺垫。否定这三 者是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更鲜明,立场更稳。
本文写于
。“九·一八”事变
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奉行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
国主义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
产生“
”。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
问题,讨论中存在着
两种
错误倾向。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
篇是
;一篇是
,
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文章脉络梳理
特点 原文
概括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送来 主义
说来”的。冠我冕们些对,“可送以来称”之的为吓“怕了送。施(接舍 只 受性 能 )的 被动
接受“施舍” 主动去拿 的恐惧。
第四段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给
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 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
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的,怀有不良动机。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第一部分(1-4)
1、为何“拿来”?
树立自己的观点。
阐明“拿来主义”的 第二部分(5-9)
具体内容及做法。
2、怎么“拿来”?
第三部分(10) 实行“拿来主义”对创 3、“拿来”如何? 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

依据: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 ‘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以催进‘象征主义’”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 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
尼采
中国
•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就全文来看;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 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 ①闭关主义 • ②送去主义 • ③送来主义 • ④拿来主义
分析闭关主义 的实质 做法和后果
•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 作者的态度 :否定了闭关主义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 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 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 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 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 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 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 想”。
迪斯尼动画 花木兰
• 日本的汽车制 造业有一个不成 文的规矩:一流 产品出口欧美; 二流产品国内用, 三流产品送中国
本田的安全气囊 问题,三菱的排 气管设计缺陷问 题
• 来自日本的访问学 者庄严舜哉说;中国 目前流行的日本动 漫作品,很多在日 本市场都是不出版 不播放的,因为其 中充满了暴力、色 情的成分;而真正 好的作品在中国却 看不到
• 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 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 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 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 章写演说稿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 妙趣横生。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鸦片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 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 的部分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左派幼稚病患者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 但它是针对 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 近代的“闭 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 必 然导致国势日弱, 被动挨打, 从长远看, 将造 成亡国灭种。因此, 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 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 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破” 正是为了“立”。
◎第7段的“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 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 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 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 自己拿。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吸鸦片
投降主义
问题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
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不敢进 门
放火烧光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拿 来”!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指哪类人?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7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
8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 宅子”即继承“文化9遗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
11
闭关主义 (排外)
有 破
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立
送去主义 (媚外)
,
破
立
拿来主义
结
先破后立
合
-
12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反对三种态度
(破)
新人 (占有 挑选 创新)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3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冠冕堂皇
sè xuán
吝啬 玄虚
bié
• 诙谐中见讥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憎恶溢 于言表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掌握下列词语:
变 故: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ຫໍສະໝຸດ 施舍。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 诩: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鱼
翅
自己夸耀。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要正视历史逻辑)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北 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 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 “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 危机。
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议论文的“破”与“立”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送来的实质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
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再见!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
课文学习重点:
①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和结构。 ②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③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 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
作者简介
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 人。其作品表现了对中国 国民素质的深入探索,对 多种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 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 韧性的战斗精神。其创作 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 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课文题解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 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 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 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 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 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 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 种文学体裁, 一般采用议论 的表达方法。 本文选自《且 介亭杂文》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sè xuán bié
冠冕堂皇
gēng zhì
吝啬
suǐ
玄虚
càn
蹩进
xǔ
残羮冷炙
脑髓
孱头
自诩
掌握下列词语:
变 故: 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自己夸耀。诩,夸耀。 懦弱无能的人。 自 诩: 孱 头:
无缘无故: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 博而不精: 广博而不精深。 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预习问题:
提问:“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 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 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提问: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 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 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垫。
思考
• 课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简要说说:前面4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段讲 的什么问题?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4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 送去主义”的危险性;后面5段,论证什么是 “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
一、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 分 却多论述 “送去主义”,为什么?作者又是 何 二、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 批判“送去主义”的? “拿 来主义” 的主张的?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大宅子”实际指的是什么?对待文化遗产, 文
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 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文章结构:
①送古董
②送古画、新画
③送梅兰芳(人)
思考: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 的?
古董展览
闭关主义
枪炮打开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
送去主义
绘画展览 梅博士出国
卖 国 主 义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 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 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 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 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 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 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 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 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 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 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 鄙视。
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 刺,请找出相关语句,结合语境,揣摩起其感 情色彩。
(1).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 何。 ——在调侃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2). 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 。 (3).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 是反语,深含蔑视、嘲讽之意。
思考
•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 果及危害?
•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 果及危害?
•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 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 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 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 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 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 ”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 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 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 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 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思考
•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么理解?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 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 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 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么理解? •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 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昏 蛋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指哪类人? 废物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 思考? 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鸦 翅 片 吃 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 散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烟枪烟灯 姨 太 太
喻文化糟粕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思考: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 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2).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拿来”有何意 建设民族新文化 义?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4).怎样才能“拿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 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 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 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 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 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②“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 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 “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 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 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 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 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 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 ③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要推陈 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 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闭关主义 (排外)
破
送去主义
(媚外)
拿来主义
先破后立
有 破 有 立 , 破 立 结 合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反对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废物 (全盘接受) 新人 (占有 挑选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毁灭 (烟枪和烟灯)
(破)
创新)
提出三种方式
(立)
闭关主义(排外) 破
送去主义(媚外) 孱头 消极逃避 破 立 拿来主义
拿 来 主 义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占有
立 新人
鱼翅 鸦片
使用 存放
挑选
姨太太 毁灭
本文的论证艺术:
1举例论证(1) 2比喻论证(8、9)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类比论证(3)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4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