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

徐义云

(茂名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 要:插入语是一种语法现象,被语法家普遍认为是一种独立成分。它的有无并不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但对句子的表情达意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探讨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不仅能深化对此类语法现象的认识,而且对准确表达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也很有益。

关键词:插入语; 语言; 交际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08)02-0115-03

插入语作为一种语法现象,早为国内外语法学家所认识和研究,而且被大多数语法学家视为一种独立成分,因为插入语在句中既不作主语、谓语、宾语,也不作定语、补语、状语,如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和薄冰的《高级英语语法》。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虽然把插入语看作是评注性状语和连接性状语,夸克等人的《当代英语语法》把插入语视为外加状语和联加状语,有时称为“具有插入性质的同位语”,但其特征和用法都与独立成分相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统辖”作用(夸克,1991:865)。它们都不在句中充当状语,而只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推测、估计、或说话人的态度等。插入语有着其他句子成分不可替代的语言交际功能,不仅能改变话语语气、增强话语连续性、拉近说话者的距离、表述作者情感、补救话语信息、明晰话语信息、限制话语语意等功能;还能显示语体特征和言语特征,改变行文风格、强化语势,使表达含蓄、委婉等。

一、改变话语语气

插入语可以改变话语的语气,或加强语气,使话语变得强硬而不可否认,表示对句子的内容真实性确信无疑。这种插入语有certainly,indeed,ad m ittedly,true,undoubt2 edly,in fact,of course,needless t o say,as a matter of fact 等。例如:(1)Ad m ittedly/I ndeed/True/Of course/Undoubt2 edly,it is parents’good intenti on t o make their children learn different kinds of skills,but it is more advisable f or children t o learn what they like because this method can devel op children’s own interests.[1](P110)

插入语也可以削弱语气,使话语变得委婉而有礼貌。这种发挥减弱语气功能的插入语通常是一些指出报道内容的非可靠性和不定性,或指明报道内容的来源和依据的插入语,如:I think,I believe,in my op ini on,I am afraid,as they say等,其目的是达到缓冲话语的绝对性,为听话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留有余地,体现对听话人的尊重。例如:(2) This,I think,is the only way out of the difficulty.[2](P610)I think 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推测,而不代表就是事实,如果把插入语删除,直陈事实,那么话语会过于生硬,听话人会很难接受,这是不利于交际的。

二、拉近距离,谋求共识

有些插入语如you see,you know,as you know,don’t you think等用在陈述句后,变成了征求对方态度的问句,用以拉近讲话者与听话者的距离,使听话者在对某一命题的认识上与讲话者达成共识。例如:(3)The perf or mance was wonderful,don’t you think?[2](P611)(4)This is allwe have left, you see.[2](P611)在以上两例句中,讲话者试图通过以第二人称引导的插入语来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征求听话者意见,以求听话者在某一问题上与自己达成共识。实际上这是间接地让对方认同讲话者所陈述的事实和表明的观点。这种插入语在一些特殊疑问句中更为明显,如:(5)W hen do you suppose they’ll be back?[2](P612)(6)W hat perf or mance do you think we should give at the party?[2](P612)

三、表述作者情感

一些插入语可用来对所表达的内容给予情感评价,流露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有赞赏、有愤怒,有惊讶、有遗憾,并以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和感染读者。这类插入语通常有: sadly,regrettably,happ ily,thankfully,hopefully,disappointingly,

第8卷第2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4月Vol.8 No.2JOURNAL OF CHONG Q I N G J I A OT ONG UN I V ERSI TY(Social Sciences Editi on)Ap r.2008

3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简介:徐义云(1954-),男,江西丰城人,茂名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写作与修辞研究。

incredibly,t o my sur p rise/regret/dis p leasure/disappoint m ent 等。例如:(7)T o my regret,he did not accep t our offer.[3](P851) (8)Happ ily/Thankfully,Ja mes refuses t o s peak.[3](P856)以上两例有一个共同点:表达情感的部分都是说话者或第一人称发出的,因此原句均可改写为“I regret that he did not accep t our offer.I a m happy(thankful)that Ja mes refuses t o s peak.”。有的在改写句中还可以加上“t o say”,如I regret (I a m happy)t o say that James refuses t o s peak.这类插入语是开放性的,讲话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形式。

四、增强话语连续性

一些插入语(夸克等人所称的联加状语)如s o,then, well,why then,well now,right(then),OK now,now等无任何实际意义,只表明说话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困难。它们可用来填补语流中的空白,或者说用来增强与前面(可能)说过的话之间的某种连续性,以免出现冷场的局面。例如: (9)You didn’t feel s o good yesterday;well,how are you this morning?[3](P868)(10)I’ve been l ooking f or ward t o thismeeting for months;why then,how shall we s pend the evening?[4](P868)

这类插入语也可用作起始语,放在句子前面,功能与上面相同。例如:(11)W ell now,Iwonder if I could begin by asking you a few questi ons?[3](P868)(12)R ight(then)/Ok now,how many of you know each other?[3](P868)

五、明晰话语信息

在会话中,讲话者总是力图用明白无误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是最大限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话者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来理解讲话人的意图。使用插入语就可使听话者在理解话语时,尽可能少地付出努力,引导听话者获得话语的真实意图。例如:(13)He is being a fool.I n other words,he is behaving foolishly.[4](P641)(14)I n the morn2 ing as she went,but never ca me back———she died on the op2 erating table.[5](P33)这类插入语通常用在原话之后,有的用破折号引导,用于解释说明,使话语变得更为具体、明确。

六、补救话语信息

会话是交际方面对面的交谈,事先没有准备,边想边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口误。有时,话讲到一半觉得不妥或与话题无关,当说话人意识到这些情况时,可通过插入语来补救原话语的意思。补救话语信息就是讲话者下面要讲的内容是对前面所讲话语内容或话语意图的修正。例如:

(15)A:Is the audience all owed t o make any noise?I’m s orry,is the audience all owed t o exp ress any op ini on?

B:…[6](P55)

讲话者用I’m s orry这个插入语引导出后面一句话,对前面一句话的意思进行了补救,或者说对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了修正。如果缺乏插入语,前后两句的内容突然改变,话语就不连贯,听话人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七、限制话语语意

插入语具有限制话语语意的功能。插入语之所以能够传承并在交际中普遍使用,关键在于它在表情达意中是话语的一个重要标记。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认知话语,结合语境去获得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并由此推出说话者的语用意义。例如:

(16)a.Jules is back,I see.

(16)b.Jules is back,you see.

(16)c.Jules is back,I’d say.

(16)d.Jules is back,they say.[7](P7)

以上句子插入语的变更,使句子的语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句(16)a表示视觉或推理演绎,讲话者亲眼看见或知晓此事。句(16)b表示会话关联性。要么是为了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话题,建立接触和联系;要么讲话者想与听话者拉近距离,希望听话者达成对此事的共识。句(16)c表个人负责,表明讲话者对此事的肯定与强调。句(16)d表传闻,说明说话者不了解实情,事情的发生与否于讲话者是没有答案的。

八、显示语体特征

语体是言语的环境变体,是言语因为言语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系列特点。各种语体的插入语因为其所在的言语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显示语体的特征。本文所涉及的语体特征主要指正式语体(口语)和非正式语体(书面语)。例如:(17)You didn’t feel s o good yesterday;well,how are you this morning?[3](P868)(18)He is very fat,that is,he weighs273pounds.[4](P637)(19)You must pack p lenty of f ood for the j ourney.L ike wise,you will need war m cl othes,s o pack the m t oo.[4](P637)(20)It rained heavily f or three days on end.Consequently,all the land here was un2 der water.[4](P637)很明显,第一、二句属于非正式语体(口语),第三、四句属于正式语体(书面语)。如何识别话语的语体特征,主要取决于插入语所具有的语体特征。因此,掌握插入语的语体特征是我们用好插入语的重要前提。在大量的插入语中,有一些是属于口语范畴,如now,s o,that is,Imean,then,by the by(e),say等,有些则属于书面语范畴,如consequently,like wise,further more,in conclusi on,al2 ternatively,ad m ittedly,theref ore,strictly s peaking等。

九、显示言语特征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每个交际者的言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插入语、嵌入言语使得言语形象生动,有助于突出言

611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8卷

语特征。例如:(21)You’re not quite fit f or this kind od

work,if Imay say s o.[2](P614)如果去掉插入语部分,此句的语气就会变得生硬,有断言之感。同时显示出说话者说话比较直,有不顾听话者面子或听话者是否能接受的言语特点。相反,插入语的运用则显示出讲话者善解人意、讲话圆滑的言语特征。又如:(22)The high way is wide and,a rare thing in this regi on,flat.[8](P722)插入语“a rare thing in this regi on(这在这一带是罕见的)”,是对句子“The high way is wide and flat.(那公路很宽,而且很平)”的补充。这样的补充似乎累赘,然而正是这种累赘的表达显示了讲话者十分自然的言语特征。

十、改变行文风格,使句式活泼多姿

插入语的使用可使行文的风格发生变化,使句式显得活泼多姿。句式的变化美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美,令人感到有趣新鲜。例如:

(23)Iwonder whether he’s com ing.

Is he,Iwonder,com ing?

Is he com ing,Iwonder?[7](P8)

第二、第三句因插入语的使用,使原有的单一的主谓宾结构句式(第一句)变得新鲜活泼,似乎也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这类插入语常见的还有:don’t you think,don’t you know,I believe,I think,I suppose,I’m afraid,you know,you see,it seem s等。

十一、令表达委婉、中听

为了避免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厌恶,人们常借用插入语来美化自己的语言,增加令人愉快的信息成分,使表达变得含蓄、委婉、中听。这样有利于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情绪,促成合作。例如:

(24)Carrie:I a m on diet recently.

Bensin:Come on,drink up!

Carrie:You know,I a m on diet…[9](P70)

这是Carrie和Bensin在吃饭过程中的对话。在这段交谈中,Carrie开始就说自己最近在节食,但是没有说明原因。二人就这样边吃边聊,突然Bensin提议Carrie干杯。Carrie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直接回绝,但又不想多喝酒,这时他巧妙地运用插入语“You know”重复了刚说过不久的话。这样,Carrie不但委婉地拒绝了Bensin的提议,而且维护了Bensin的情面。

十二、强化语势,抒发情感

插入语强调人们在表情达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插入语进行强调,可使语言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获得突出重点、强化语势、抒发强烈感情的修辞效果。例如:(25)W hy on earth did you tell a lie?[10](P103)(26) That’s a wonderful idea,t o be sure![2](P612)(27)You’ll be a2 ble t o get over the difficulty,surely![2](P614)第一句中的插入语on earth用来强化语势,抒发了讲话者的强烈的思想情感,表明了讲话者对撒谎的不满或憎恨;第二句中的插入语t o be sure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强化了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三句中的插入语surely(没问题)加重了语义力度,把强烈的肯定语气置于所陈述的内容上,使负载的信息得到肯定,给人信心,令人鼓舞。

综上所述,插入语是话语中不可或缺的,也是自然独立存在于交际者思维中的。它不仅形式多样,语义丰富,而且还有很多不可忽视的语言修饰功能。学习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修饰功能,对于准确表达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裘 雯.英语写作套路与演练[M].上海: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8.

[3] 夸 克,等.英语语法大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1.

[4]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学生用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 李荫华.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2.

[6] 李左文.插入句的信息提示功能[J].河北大学成人

教育学院学报,2001,(1).

[7] 蔡 冰,余光武.英语插入语句法研究述评[J].外语

研究,2007,(6).

[8] 薄 冰.高级英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9] 吴光亭,焦文静.英语插入语的交际语境顺应性研究

[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10] 吕 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4.

(下转第120页)

711

徐义云: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

该说“不”时不说“不”的坏处,其中in fact和theref ore表示结果,at first表明顺序。由于连接词的合理运用,这篇文章在不长的篇幅中思想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三、结束语

写作作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求ES L学生以及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广泛阅读、对比和分析英汉语篇,对中英文写作本质的不同就会有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因此,语篇的相关知识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技能,指导写作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B r ooks Cleanth,Robert Penn W arren.M odern R hetoric

(4th edition)[M].New York:Harcourt B race Jova2

norich,I N C.1979.

[2] 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Long man Gr oup UK li m ited,1976.

[3] HallidayM A https://www.360docs.net/doc/7c5648895.html,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2

ti on[A].Lyons J.N e w Horizons in L inguistics[C].Har2 monds worth:Penguin,1970.

[4]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贾玉新.思维方式与语篇结构[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1997.

[6]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7.

[7]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4.

A Br i ef Ta lk on the Culti va ti on of Text Sen se i n English W r iti n g

WANG W ei

(Depart m ent 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Nanjing,J iangsu210013,China) Abstract:How t o i m p r ove writing ability is talked about fr om the as pect of text analysis.The differences of thinking mode be2 t w een the East and the W est are compared.The i m portance of writing t op ic sentence and flexibly using the linking words are e m2 phasized.

Key words:text;writing;thinking mode;t op ic sentence;cohesi on;coherence

(责任编辑:张 吴 莉)

(上接第117页)

Comm un i ca ti ve Functi on s of English Paren thesis

XU Yi-y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Maom ing University,Maom ing,Guangdong525000,China)

Abstract:Parenthesis,a gra mmatical phenomenon,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kind of independent element by gra mmarians.The p resence or absence of parenthesis has no effect on the comp lete sentence structure,but they are very i m portant in conveying ide2 as and e moti ons in the sentence.A p r obe int 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 ons of English parentheses is hel pful t o us not only in deepening knowledge of this gra mmatical phenomenon but als o in exp ressing one’s ideas exactly and enhancing the exp ressi on effect of a language.

Key words:parenthesis;language;modifying functi on

(责任编辑:张 吴 莉) 021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8卷

英语倒装句(最全面_最简洁)

英语句子的自然顺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谓语)。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谓语+主语),就叫倒装结构。如果全部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叫全部倒装; 如果只把助动词或be 动词放在主语之前就叫部分倒装。 基本语序(natural order): 主语+谓语+宾语(subject + predicate+ object) I love English. 完全倒装 (full inversion) 谓语+主语 Here came the headmaster. 部分倒装 (partial inversion) 助动词/情态动词+ 主语 + 动词 Nerve will I forgive you. 一、完全倒装 1. There be结构。另外,在此结构中可以用来代替be动词的动词有:exist, seem, happen, appear, live, rise, stand等。 There stood a dog before him. There exist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question. 例题: ________ a beautiful palace ________ the foot of the hill. A. There stand; at B. There stands; under C. Stands there; under D. There stands; at 2 (1).在以here、there、now、then等副词开头的句子里。 句式:副词+vi+名词主语 “Here, There, Now, Then + come (或be,go,lie,run) + 主语" 结构。 Here comes the old lady! Then came the hour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Now comes your turn. 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主语和谓语语序不变,不用倒装。 如:Here you are. There she comes. (2).表示方向的副词out, in, up, down等置于句首,要用全部倒装。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就不用倒装。如: In came Mr. White. Up went the arrow into the air. Away went the boy. 题:There ________. And here ________. A. goes the phone; she comes B. is the phone going; is she C. does the phone go; does she come D. the phone goes; come she 3.当表示地点的介词词组(如on the wall, under the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等)在句首时。 句式:介词短语+vi+主语(必须是名词) 如:At the foot of the hill lies a beautiful lake. East of the lake lie two towns. Under the tree was lying a wounded soldier.

图书馆警示语英语

图书馆警示语英语 Walk softly with lady style, line seat Sommersby Fangxian。关于图书馆警示语英语你们想了解吗?那么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图书馆警示语英语,供大家分享! 图书馆警示语英语【精选篇】 1. Eye ear takes a moment alone.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 Knowled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ecious stones, culture is the luster of the gem . Only reading without thinking, the consequences are confused; only thinking not reading, the consequences are dangerous . Came to the sea in the heart, afraid of hurt . In the eyes, static in the heart . Politeness is right next to you, please read it . Books are our good teachers and helpful friends . Books are good medicine to heal the soul .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10. Static to self-cultivation, learn to moral education. 11. Seek development in harmony 12. The static character is high, Knowledge Park.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 非语言交际可能被认为是不直接依赖于语言使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总体来说,在哪个地方区分分开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形式是很难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简单地认识到人类互动的许多方面取决于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交流形式,但这对我们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必须强调在说话和在文字表达的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知道许多交流不需要语言也能相互交流。一个人在会议上所穿的衣服可能对其他参与者暗示着他对这次会议是有多么认真地准备。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别人认为是一种交流方式的行为或者是表现的任何方面。 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如制服,发型,化妆,等等。拿身势语举例:“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首先,来看看各国的文化差异。 阿拉伯人经常以亲吻脸颊的方式来进行问候。在日本,人们以弯腰来表达问候,在美国,人们会进行握手。在泰国,为了表示另外一个人靠近,人们往往会前后移动手指,手掌向下。在美国,人们为了吸引别人过来,往往举起手掌,对别人移动着手指。汤加人坐下来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而在西方,往往站着。在美国双腿交叉经常是表示轻松的方式;而在韩国,这是社会所忌讳的。在日本,礼物常常用双手交换。穆斯林认为左手不干净,不能用它来吃东西或者是交换物品。佛陀主张沉默是金。而在美国,人们通过谈话来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无论是有目的还是无意,我们都会关于别人的内心想法做出重要的判断和决定---那些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非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来评价人际交往的质量高低。在我们和同伴之间从语调到距离再到我们所参与的彼此接触的次数,我们就能收集和同伴间的亲密程度的信号。非语言交际是那么地细微以至于身体区域的一次小移动也能传达一种信息。你的第一次和同伴握手到触碰他(她)的脸颊,你在传达一种信息,如果你的触碰得到回应,那么这种信息就表现得极为重要。 非语言交际也很重要,因为我们会利用他们的行为来分析他们的情感或精神特征。如果我们见到一些人紧握拳头,表情严肃,不用说就知道这个人很不高兴。如果我们听到某个人的声音在颤抖,看见他(她)的手在颤抖,无论他(她)说什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个人很害怕或者充满好奇。我们的情感在我们的姿态,脸部,眼神中能反映出来,像害怕,高兴,生气,或者是伤心---所以不用一个字我们就可以全盘托出。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人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通过我们的眼睛所学到的东西。实际上,研究表明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相矛盾时,我们更愿意相信非语言信息而不是语言信息。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互动过程中表现的很重要,因为它经常要对第一印象负责。思考一下你的第一判断是多久一次的时间建立在一个人皮肤的颜色或者是穿戴方式上的。更重要的是,那些初级信息往往影响对于其他一切有关的东西的看法。甚至连我们怎么选择朋友和伙伴也是建立在第一印象上。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吸引力而靠近某些人。 非言语交际对人类互动很重要因为我们许多非言语行为不能很有意识地控制住。这意味着它们有些是相对地具有歪曲性和欺骗性。当我们为难时,很难控制红色的脸。当我们生气时,我们同样很难控制紧下巴。 在交流中,我们的非言语交际有许多功能和用途。 重复的功能 一个非言语信息能重复一个言语信息。人们经常使用非语言信息来重复他们努力想表达的观点。我们会做出一只手顶住另一只手的姿势来强调一个人应该暂停,此时此刻我们实际上可以说“暂停”。或者我们在说完“新的图书馆在这幢楼南面”,我们会用手指向某个特定

对英语语调功能的归纳

摘要:语调在英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为了对英语语调的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英语语调的四大功能:语法功能、情感/态度功能、区别新旧信息功能和社会语言学功能。 关键词:英语语法功能情感/态度功能区别新旧信息功能社会语言学功能 1.前言 Roger Kingdon曾经说过,“语调是语言的灵魂”。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如汉语、法语;另一种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1958)。英语就是典型的语调语言。语调是连贯言语里声音音调变化所产生的旋律模式。语调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调的缺失会使英语表达失去其内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调的误用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使得交际无法进行。语调是语言的灵魂,更是英语语言的灵魂。因此,对英语语调的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语调的功能 2.1语法功能 2.1.1表明句子类型 语调的语法功能之一就是提示句子类型。比如在通常情况下,英语的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用降调,而一般疑问句用升调。 2.1.2消除句子歧义 在书面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语义和句法上有歧义的句子,要正确理解这些句子,除根据上下文语境作出判断外,另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说话者在说话时所用的语调。通常情况下,语调主要是通过断句的方式来消除句子歧义的。断句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无语调边界,另一种是语调边界的不同位置。如: (1)a.He washed and brushed his hair. (he washed「his hair」and he brushed his hair) b.He washed//and brushed his hair. (he washed and he brushed his hair)(Halliday,1967a:36) (1)a与(1)b是一组在词汇和语法上均无区别的句子。能区别这两个句子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断句在(1)b的washed后插入一个语调边界。也就是说有无语调边界是区别这两个句子的唯一手段。又如: (2)a.Those who sold quickly//made a profit. (a profit was made by those who sold quickly) b.Those who sold//quickly made a profit. (a profit was quickly made by those who sold)(Roach,2000:174) (2)a与(2)b同样是一组在词汇和语法上均无区别的句子。虽然两个句子中都有语调边界,但由于语调边界的位置不同导致两个句子的意思截然不同。 2.1.3提示句法结构 语调中的调群和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调群边界的位置和语法单位的边界是一致的。例如: (3)I won’t have any tea//I don’t like it. 英语本族语者在说话时是将上句在tea处断开,通过这种方式来暗示语调边界前后是两个独立的语法成分。下面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4)In France//where farms tend to be smaller//the subsidies are more important.(Roach,2000:174) 在上例中,通过语调的断句手段听者能较为容易地判断出该句的句法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句义。 2.2情感/态度功能 Couper-kuhlen认为,语调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1986)。事实上,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语调在传达文字本身不能传达的那些微妙的情感和态度时所起的重大作用。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就会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如一句简单的“Thank you.(谢谢你)”,分别用升调或降调来说,它所表达的说话者的态度就会大相径庭。该句若用升调,它体现的是说话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及对对方真心的感激。该句若用低降调,说话者所表达的则又绝非是一种单纯的谢意,而是不满、愤怒甚至是威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了。这一现象体现了日常会话中语调表义的复杂性。语调可以表达多种或是明显或是微妙的情感态度变化。比如通过语调的变化来表现中立的、感兴趣的、厌倦的、有礼貌的、无礼的、胆小的、自信的、权威的、顺从的、惊奇的、恳求等的态度和情感,例如: (5)RUDE(fall)%%%%%%POLITE(low-rise) Hel坨lo.%%%%%%%%%Hel坭lo. Nice of you to坨call.%%%%Nice of you to坭call. 坭Friday?坨Right.%%%%%坭Friday?坭Right. See you at坨six,then.%%%%See you at坭six,then. Bye for坨now.%%%%%%%Bye for坭now. 又如: What a beautiful/day!(一般的感叹语气) What a/beautiful/day!(生动活泼) 2.3区别新旧信息功能 Halliday认为,每个语调短语中总有一个成分是最凸显的,他把这个最凸显的成分叫做信息焦点(1967)。信息焦点是一个语调单位中承载信息量最大的部分。信息又可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旧信息指交际双方都知道的,或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出来的信息。新信息指说话者想要传递给听话者的那些不能通过语境推断出的信息,在自然交际中,说话者可以通过改变信息焦点的位置来强调他想要表达的重点,例如:(6)a.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 (是全部,不是部分)。 b.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 (告诉的是Lucy而不是其他人) c.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 (是告诉的,而不是暗示或留言等方式) d.Lily told Lucy all the secrets. (是Lily告诉的,而不是其他人) 同时说话者也可通过调节音高来暗示听者哪些是他想要传递的新信息,哪些是不需要听者过多关注的旧信息。一般来说,新信息是一个调群中最凸显的部分。例如: (7)——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 —THREE times. 2.4社会语言学功能 语调的社会语言学功能是指说话者说话时所用的语调能够表明他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等。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 对英语语调功能的归纳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杨晓春王桂芳 141

初中英语倒装句综合讲解

初中英语倒装句 英语句子通常有两种语序:一种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称为自然语序,另一种谓语在前,主语在后,称为倒装语序,按“主语+ 谓语” 这种顺序排列的句子是陈述语序。如果排列顺序变为“谓语(或谓语一部分)+主语”,就是倒装。之所以出现倒装,一方面是因为语法结构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强调,有时两种原因兼有之。倒装句分为部分倒装和全部倒装。以下就分别讲述这两种倒装的用法。如果遇到一句,不知道使用全部倒装还是部分倒装的话,我们主要主要看其标志性的词语。 一、部分倒装 就是把谓语中的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置于主语前面。常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一). only所修饰的副词,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放在句首时,要用: only+ 状语+ be /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及其他 Only when he told me the news did I know what had happened.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make progress in your English. Only through education can we rise in the world. 注意:only修饰主语时,不需要倒装。 1. Only in this way ________to make improvement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A. you can hope B. you did hope C. can you hope D. did you hope 2.Among all the people, only you know the truth. (二).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放在句首时。如:never, little, seldom, not, not only, not until, no sooner (…than), hardly (…when), rarely, scarcely, in no way等。 We seldom get up at four in the morning. = Seldom do we get up at four in the morning. Not a single word from him could express his feelings. Rarely have I heard of such a silly thing. (1) hardly…when; scarcely…when…; no sooner…than… 可以用正常语序had hardly done when… did 或用倒装句式Hardly had + 主语+ done when… did 句式。hardly所在的句子用过去完成时。 The bell hardly had rung when the class began. = Hardly had the bell rung when the class began. No sooner had he arrived in Beijing than he began to work. (2) not only… but also 如连接两个成分时,不用倒装;连接句子时,前面的句子要用倒装。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 320240*********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 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听的训练,使其不但听见,而且听懂。同时用神态表情的夸张表露与肢体语言的显性传递,以及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说话意图。在课堂上坚持用英语讲解、操练,并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音等直观手段,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在视觉、听觉方面得到统一,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懂了,不熟悉的句子渐渐听熟悉了,听力提高了,开口就有了保证。说与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密不可分。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主要问题是开口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首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来解决开口说的问题,帮助学生开展简单的交流。积极主动地用英语提问是展开交流、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可互相提问;可借助于图样、幻灯片等提问;或对一幅图画提问;然后让学生互相来回答。这种训练学生提问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当然,口语训练的方法很多,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地道的英语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兴趣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害怕、羞于开口、畏难等是导致他们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消极、被动的主要心理原因。为此,应对其进行适时合理的心理调节,消除心理障碍,引导那些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们正确进行英语口语学习。作为老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学习并不可怕,在口语交际中出错是很正常和自然的现象,谁都免不了要出错,口语学习之初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说,说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说的问题。而且在让学生用英语交流时,学生说错了,不要批评,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说对了更应该表扬。并且口语交流重在思想的传达,只要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有一些错误是可以忽略的,并且随着训练的深入、水平的提高,错误可以逐渐减少,流利性和准确性俱佳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可以获得的。 三、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 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 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了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一定的前提保障。 四、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培养说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经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因此,给学生设置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身置语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气氛的感染,在自觉不自觉的状态中去说,以期达到掌

英语语调的功能及使用

英语语调的功能及使用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英语语调的功能及使用。语音学家将英语语音语调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强调功能 -- Did you say a lighter shade? -- No, a brighter shade. 调核一般位于最后一个实义词上,但在以上的回答中,调核位于brighter而非shade,目的在于突出信息中心。 二、语法功能 Those who sold quickly made a profit.

这个句子根据调核位置的不同,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假定这句话含两个调核:前者为降升调,后者为降调。 如果降升调的调核位置在单词sold前面: Those who sold quickly made a profit. 意思是:只要出售了便能迅速取得利润。 若降升调调核的位置落在单词sold后面: Those who sold quickly made a profit. 意思则为:销售得快才能获取利润。 此外,语调的语法功能还表现在可以将一个陈述句变成疑问句,例如: They '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如果用升调说出来,句子就成了问句:

They'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用升调说出这一句子时,含义可能有两个:一是作为普通的一般疑问句(多见于非正规的使用场合)二是作为重复问句,用于以下场合: -- They '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 They'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But, it's raining outside. 另外,我们知道反意疑问句既可用降调亦可用升调,只是含义有所不同: a.They're coming to morrow, aren't they? (说话人的把握较大,通常用于需要证实的时 候) b.T hey're coming to morrow, aren't they? (说话人把握不大,通常用于需要了解情况的 时候)

英语-倒装句用法

倒装句用法总结归纳 一、部分倒装: 1.否定副词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在正式文体中,never, seldom, rarely, little, hardly, scarcely, no sooner, no longer, nowhere等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若位于句首,则其后要用部分倒装: I shall never forgive him. / Never shall I forgive him. 我永远不会宽恕他。 He seldom goes out for dinner. / Seldom does he go out for dinner. 他很少出去吃饭。 He little realizes how important this meeting is. / Little does he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is meeting is. 他不甚明白这个会议的重要性。 注意: (1) 对于not…until句型,当not until…位于句首时,其后的主句要用倒装语序: He didn’t leave the room until the rain stopped. / Not until the rain stopped did he leave the room. 雨停了之后他才离开这房间。 (2) 某些起副词作用的介词短语,由于含有否定词,若位于句首,其后要用部分倒装: On no accounts must this switch be touched. 这个开关是绝不能触摸的。 (3) 但是,in no time(立即,马上)位于句首时,其后无需用倒装语序: In no time he worked out the problem. 他马上就算出了那道题。 2.“only+状语”位于句首时的倒装

在英语写作中研究话语标记语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用来指示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自从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衔接》及Schiffrin的《话语标记语》出版后,人们对话语标记语产生了浓厚兴趣。20世纪50、60年代是语言学这门学科开始大发展的阶段,作为其分支的话语标记语研究是在70年代后期才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譬如,Ostman以you know为第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话语标记语;Schourup也是对话语标记语较早研究的学者,使用的名称为“普通话语小品词”;Watts根据话语标记语出现的常见位置将它们分成“左标记语”和“右标记语”;Fraser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并从语法-语用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Schiffrin是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系统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其终极成果集中于专著《话语标记语》一书。Schiffrin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她认为,话语标记语对话语连贯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 从现有的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角度进行探讨。Blakemore就是以Sperber&Wilson 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关联理论从人的认知特点与过程出发,将交际当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类的认知有一个总的目标,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这一认识是语言认知研究的巨大进步。根据该理论,说话者一般总会最大程度地表达话语信息,以便让对方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为此,说话者便会制约听话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Sperber&Wilson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交往的关联理论。根据该理论,人类的交际行为是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语境被认为是变项,关联是常项,寻找语境就是寻找语境关联,话语标记语被看作是寻找关联的向导,它可以制约语境和认知效果的选择。 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全面,但也有许多在此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如廖秋仲、何自然、冉永平等。国内对话语标记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譬如,一些研究侧重于关联理论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的制约功能,何自然和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究,并出版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一书。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看法不一,但他们都认同话语标记语具有促进语篇连贯的作用。关联理论认为,语篇连贯是听话人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结果,而话语标记语通过限制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帮助听话人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从话语生成的角度,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听话人组织信息从而产生尽可能明晰的话语。 写作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在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纲一直在强调语篇连贯的重要性。然而,对很多学生而言,作文缺乏连贯始终是个无法理解的问题。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写作中不能正确使用话语标记语,结果导致文章不连贯。因此,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时,存在许多问题,如:误用话语标记语;缺少话语标记语;过 多使用话语标记语以及机械套用话语标记语。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尝试地提出了一些写作教学建议:一、增强学生对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意识;二、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话语标记语在真实语境中的功能和语法;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以充分掌握话语标记语的用法。 写作是一个语言编码的过程,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来讲,写作的编码不仅包括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概念意义,还有帮助文章理解的程序意义,因此,作者应当考虑如何引导读者理解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内容。首先,作者需要避免读者误解或扭曲表达的意义,因此就要增加读者正确理解的可能性;其次,作者要使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理解原文上的收获。因此作者有两个选择:用普通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命题意义,或用语言手段来提供必要的解释。在通常情况下,作者会做第二种选择,也就是说,作者会通过使用语言手段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内容。话语标记语是写作中所使用的语言手段中的重要的一种。 总的来说,话语标记语是使写作更加连贯的手段。从本质上说,它反映了作者和读者时间的一种互动。英语话语标记语的数量很多,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可以达到相同的语境效果而且一些话语标记语可以达到两个,甚至是三个语境效果,例如:for instance,however,in other words等等。 在书面语中,话语标记语不仅具有衔接话语单元的语义功能,同时又发挥重要的认识—语用功能,它既可以帮助作者生成语篇又能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具体表现为语篇组构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这二种功能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由于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学生熟练掌握了话语标记语的运用,就可以把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话语单位连接起来,从而生成一个语义连贯的篇章。 因为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重要功能,学生对话语标记语的掌握程度与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有很大关联。然而,对于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还未能熟练、准确把握和运用话语标记语,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知识,并分析它们的功能,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写作中,利用话语标记语找到连贯关系,以帮助其理解和使篇章顺畅。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 elevance[M].Oxford, Blackwell,1987. [2]Fraser,B.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 [3]Johns,A.M.Textual Cohesion and the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 [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1984. [4]Sperber,D.&D.Wilson.R elevance.Blackwell.1995. [5]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冯光武.汉语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4. [7]李明贤.话语标记语与外语写作教学[D].山东大学,2005. 在英语写作中研究话语标记语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宁宁 [摘要]话语标记语指那些不参与句法结构,往往连接于上下两个话语片段之间,且为发话者主观外加、能发挥一定话语篇章功能的特殊的言语成分。目前,话语标记语已成为建构主义语言模式的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它们不仅可以使得言谈自然并合乎语境,而且还表明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因此,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交际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是如何通过适当的文化方式借助认知、社会、表达以及语篇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运作的。本文对话语标记语的分析依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即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关联的交际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语言学家,特别是语用学家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研究。话语标记语是当今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学科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却很少从写作的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我们认为,话语标记语具有独特的语篇链接功能。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话语标记语,那么学生的语篇连贯写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464 ——

泉州翻译公司英语常用标识语和提示语

泉州翻译公司英语常用标识语和提示语 Common Signs and Short Notices in English 英语常用标识语和提示语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和旅游,英语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英语标识语和提示语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了,但目前我国有很多标识语和提示话使用不规范,比如:有些旅游场所标有"No visitors"(游客止步),很多商店标有"Business time" (营业时间),甚至首都机场有些标识语也不规范,如:"Claim luggage" (取行李)。这些都会给外国朋友造成一定的交际和沟通方面的障碍。 2001年,我去英国学习,注意到了英国的一些标识语和提示语,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现在我把它们整理分类,配有中文翻译。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标识语和提示语,大部分我们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则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变通一下再用。可以说你使用这些地地道道的英语标识语和提示语,老外看了,也会觉得我们不是"老外"了。 下面是部分标识语和提示语。 Road and Traffic 公路和交通 Approaching end of motorway 即将驶出高速。 Avoid the jams. 避免交通堵塞。 Dangerous bend 弯道危险 Diverted traffic 交叉路口 Entry to motorway 高速入口 Left junction 左交叉口 Look left (right) 向左(右)看。 Low bridge ahead 前方桥低。 New hours of parking control 停车控制新时段 No entry 禁止驶人 No stopping at any time 任何时间不准停车 No thoroughfare 禁止通行 No trade or business vehicle unless authorized 未经允许货车禁止通行。 Pedestrian crossing ahead 注意前方人行横道。 Pedestrian crossing 人行横道 Please drive carefully 请小心驾驶。 Road closed 此路封闭 Slow,school 前方学校请慢行。 Speed limit of 48kmh 限速每小时48公里 The law requires you wear a seatbelt 法规要求系安全带。 This vehicle stops frequently 随时停车 Car and Parking 汽车和停车

交际语言教学法

交际语言教学法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介绍了其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就此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对于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交际语言教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理论根据。其创始人之一是英国语言学家 D. A. Wilkins,1976年维尔金斯出版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把交际法置于更可靠的基础之上。交际语言教学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方向。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并受到话语分析、语言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影响。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具体运用,也就是说

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运用。其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要教授语言功能方面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门语言的交际本领,没有具备这门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就不能说学会了这一门外语。交际教学法强调要把学生真正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场景中,并且要由学生亲历一种活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根据交际教学法的原则,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运用所学外语进行真实的课堂以及课外交际活动,在尽量模拟现实的交际情景中来进行教学和学习,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以下部分就交际教学法的原则谈谈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的一些具体方式和做法。 一.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的交际场景 我们传统的外语教学概念中多注重语法形式是否完善,在交际教学法中更注重的是交流者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表意,即是否“get the ideas across”。而这种侧重面对于培养我国所急需的实用型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真实场景来训练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及应变能力。而对于真实场景的选用则要有一定的取舍,我们应尽量选择符合实际需要或符合中国大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实际应用的语言情景。例如作为旅游院校的学生,今后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要接触或进入旅游行业,那么选用和旅游相关的场景则比较合适。笔者在教授英语专业成人本科三年级口语课时就选用了在带外国旅游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

英语语调的意义

汉普森英语SOHO校区田园供稿 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pitch)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用单一的声调说出的,以英语为例,英语有五种基本语调: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以及平调(→)。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还有语调意义(intonation meaning)。所谓词汇意义就是话中所用词的意义,而语调意义就是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示的态度或口气。一句话的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才算是完全的意义。同样的句子,语调不同,意思就会不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千里。 请看下例: 1) A:Jean,can you bring me the newspaper? B:Sorry?(↗) Jean用升调说“Sorry”,其意思是“I didn’t hear you.Could you say that again,please?” 我们再看下句: 2) A:Jean,can you bring me the newspaper? B:Sorry.(↙) 在对话2)中,Jean用降调说“Sorry”,显然其意思是拒绝帮助或无能为力。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enneth L.Pike认为:一个音节的绝对调高是不重要的,而一个音节与另外一个的相对高度才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有四级能区别意义的调高: 1)特高调(extra high),即比正常的声调高两级,常在感情特别激动或惊讶时使用。 2)高调(high),即比正常的声调高一级,一般用于语句中关键性的重读词。 3)中调(mid),即说话人声音的正常高度。 4)低调(low),即比正常的声调低一级,一般是降调的最低点。 应该按照说话人的态度来分语调模式,而不能按照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没有所谓“疑问句的语调”或“陈述句的语调”。因为疑问句和陈述句都可以用各种语调模式来说。因此,对于我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通过了解某种调型所表示的某种态度或口气也就颇为重要。事实上,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考试中,我们的学生常会因为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而无法确定说话人的态度、的感情、的口吻和意图等。然而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从两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I.一句话中绝对调高及音调的相对高度所包含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们在兴奋、的惊讶或感情激动时说话的语调就高,而在相反的情况下,语调则低。因此,在同一个场合中,如果一个人的语调明显高于另一个,或明显低于另一个,以此就可以推断出该说话人的意思及态度。 这里我们要着重谈谈一句话中语调的相对高度的不同所包含的意义。一句话中的语调波峰一般都是句重音所在。通过一句话中的语调波峰所在,我们就可以了解说话人的意思。如人们读“I live in the city.”这句话时,由于强调的对象不同,语调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现不妨比较如下: I(↗)live in the city.(隐含着在场的其他人不住在城里的意思) I live(↗)in the city.(表示“我”只是“住在”城里,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在城里工作”或其他意思) I live in(↗)the city.(表示“我住在城里边”,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住在城外”) 因此,对下面的对话所提问的问题进行选择时,就不难回答了。 3)M:Linda looked very tired these da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