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论文

合集下载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陆伟(合肥市广播电视台专题活动部安徽·合肥230000)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72-02摘要新闻舆论监督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我们党及国家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媒体的重要功能,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制、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

因此加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就从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以事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调节协调On the Supervision Role of Television News Media//Lu WeiAbstract News media supervision,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media,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xist journalism and work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With social development,news media supervision has been laid more and more emphasis,and enhanc-ing news media supervision is an inevitable measure for us.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s media supervision and its importance.Key words television news;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adjust; coordinate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视作为一个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武装起来的传播媒体,它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而电视新闻作为崛起的生力军,引导舆论、调节矛盾、协调社会,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五篇材料)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五篇材料)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五篇材料)第一篇: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六大监督体系之一,它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

广义上理解是公民享有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力和自由,狭义上理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

目前,我国舆论监督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在全民关注的反腐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四大提出加强以法治国理念,舆论监督今后在社会生活中将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不断出现媒体报道不实的事件,误导大众特别是网民,造成舆论**,对个人或者机构的恶劣影响难以消除。

比如骆驼截肢事件,东北大妈撞外国小伙事件,再往前有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事件,缝肛门事件等。

这些事最初报道时,都像一个个炸弹掀起轩然大波,引起了公愤。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些报道全部都不属实,但是真相揭开太晚,比如缝肛门和郭美美,已经对个人和机构造成了严重损害,个人轻则损害名誉,重则掉丢工作,机构则损害公信力,其中红十字会就是典型的舆论受害者。

有真题如下: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之后,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受灾群众在高温炎热、水电中断的情况下等待应急救助。

而此时运往灾区的物资中,赫然出现了红十字会调拨的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

对于“红会三伏天向台风灾区送棉被”这件事你怎么看? 题目看上去有一种暗示的味道,似乎在说红会三伏天送棉被是失职之举。

但是作为考生来讲,回答不了解的热点问题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你对热点事件不了解不知情,然后望文生义,可能会受到误导而答错。

在这里先告诉大家这件事的实情,实际上海南地区虽然白天高温酷暑,但是它的昼夜温差很大,到了晚上就只有10度左右,10度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想想我们冬天屋里有暖气时大约是18度,感觉才不冷,如果只有10度的话,睡觉没有被子盖是受不了的。

所以红十字会按照它多年救灾的经验,直接从广东调拨了一批棉被还有夹克衫过去,而且灾区在申请物资时,也包括了棉被。

浅谈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
出相 应 的解 决措 施 , 来完善 它 。 关键 词 : 新闻; 舆论 ; 监 督
中 图分 类 号 :G2 1 1
引 言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t 6 7 4 — 8 8 8 3( 2 0 1 4)1 2 - 0 0 3 2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合 和交叉 渗透 , 但 又不 能代替 其他 监督手 段 , 也 不能 被 其他监督 手段所代替 。同时 , 新 闻的舆论 作用还表现 在
违 法 犯罪 的案例 , 来 约束 人们 的行 为 , 倡 导 文 明社会 。 在新 闻 当中舆论监督 部分更是发挥着 十分重要 的作 用 , 通过舆 论 的方 式曝光给社会大 众 , 让 全体 的老百姓都 当
上 “ 检察官 ” , 一个人的力量 总 比不上全社会人 的力 量 ,
从 而让丑陋 的事情扼杀在摇篮 里。因此 , 做好新 闻的舆 论监督 工作 显得 十分 的重要 , 加强新 闻舆论 体 系建 设 ,
本性 。
( 2) 舆论作 为一种社会现 象 , 它是人们思 想要求 的
表现, 受社 会 意识 形态 的支配 , 它 一旦 形成 与传播 , 就 成为强 大的精神力量 , 有 时可能反作用 于社会 。新 闻媒
体作 为党 和政府 的喉舌 及耳 目, 它不仅 是党与人 民联 系 的桥 梁 , 也 是反 映群众 的呼声 和要求 , 并 能为政府 决策 提供依 据 的渠道 , 舆论 监督作 为新 闻 的一个 主要 功能 ,
然而 , 部 分 官 员和 老百姓 为 了追求 自 保, 对这 种 现 象置之 不 理 , 从 而 助长 了这 些人 的 嚣张 气焰 , 在这期间, 新 闻媒
体逐渐站 了出来, 揭露和批判社会上 出现丑陋的事情和任务 , 将他们不可告人 的一面曝光给社会 大众。因此 , 新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

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及其责任【摘要】新闻媒介是舆论监督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主体,新闻媒介在舆论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具有采访权、知情权、公开报道权、监督权和批评权、人格权等权利。

当然其同样也负有相应的责任。

笔者认为,只有当权利与义务平衡才能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只有将舆论监督纳入法治化轨道,才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闻媒介舆论监督权利责任法制化On the right of the news media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opinionSummary:The media is essential in the public opin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opinion of the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king. It has the right to interview, right, right of publicity, supervision and criticism, personality rights and other rights. Of course it also has a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 In my view, only when the balance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order to play the role of media supervision, and only the public opinion into the orbit of rule of law, will contribute to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Keywords:mass media supervision rights liability legal system目录摘要、关键词 ------------------------------------------------------------------------------------------------------------------- 1 Summary、Keywords -------------------------------------------------------------------------------------------------------- 2 引言 --------------------------------------------------------------------------------------------------------------------------------- 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 ------------------------------------------------------------------------------------------------- 4二、新闻媒介在新闻舆论监督中享有的权利--------------------------------------------------------------------- 5(一)采访权 -------------------------------------------------------------------------------------------- 5 (二)知情权 -------------------------------------------------------------------------------------------- 6 (三)公开报道权 -------------------------------------------------------------------------------------- 6 (四)监督权和批评权 -------------------------------------------------------------------------------- 7 (五)人格权 -------------------------------------------------------------------------------------------- 7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 ------------------------------------------------------------------------------------------------- 8(一)社会责任意识------------------------------------------------------------------------------------ 8 (二)专业责任——真实、客观地报道------------------------------------------------------------ 9 (三)法制责任——防范妨碍司法公正------------------------------------------------------------ 9 (四)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 10 (五)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保护公民的名誉和隐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研究》范文

《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研究》范文

《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媒体舆论监督与个人名誉权保护之间的边界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在保障媒体舆论监督的同时,防止其侵犯个人名誉权,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法律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媒体舆论监督的意义及作用媒体舆论监督是指媒体通过对社会现象、事件、人物等进行报道、评论,揭示事实真相,引导公众舆论,以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监督的目的。

其意义在于:1. 促进社会公正:媒体舆论监督能够揭示社会不公现象,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2. 维护民主:媒体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政治清明和民主发展。

3. 提高公众意识:媒体舆论监督能够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三、名誉权的概念及法律保护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名誉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法律对名誉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1. 禁止侮辱、诽谤:法律禁止以言语、文字、图画等形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损害其名誉。

2. 保护个人隐私:法律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禁止非法获取、传播他人隐私信息。

四、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的边界问题尽管媒体舆论监督和名誉权保护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边界问题却常常引发争议。

主要原因在于:1. 报道失实: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因信息不全面、理解偏差等原因导致报道失实,从而侵犯他人名誉权。

2. 言论过激:部分媒体为追求点击率、关注度,采用夸张、偏激的言论,对被报道者造成名誉损害。

3. 侵犯隐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如未经允许公开他人私人信息,侵犯其名誉权和隐私权。

五、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的建议为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侵犯名誉权边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媒体舆论监督的权限和责任,规范媒体行为。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试论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新闻舆论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新闻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舆论作用行政监督问题与对策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国家习惯上称之为第四种权力,把它视为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重的一种权力。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所谓新闻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大众传播手段,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普遍性的看法,借助新闻舆论的压力使上述不良、不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和救济,从而确保权力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及正义。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建设法制现代化的国家,而司法公正原则是法制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抵制法外因素的坚强后盾;可以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专横;可以保证全体大众受益而不是个人或少数部门受益。

(二)新闻舆论监督可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以威慑腐败分子,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揭露腐败行为,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记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近年来揭露出的许多以权谋私及走私大案,都有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的积极作用[2]。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介都在致力于探索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新闻学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篇)

新闻学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篇)

新闻学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篇)一、电视新闻内部生态环境诸要素与叙事1.节目定位节目定位限定了电视新闻的叙事特征。

任何新闻都源于一个特定的新闻栏目,而这个新闻栏目的理想与追求就是节目的定位。

节目定位涉及到功能定位和形态定位,功能定位注重电视节目的功能效用,形态定位配合于功能定位。

比如为了及时传播信息,节目形态就可以是短消息或“读报”形式。

(2)舆论监督定位。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定位于“舆论监督”。

例如《焦点访谈》,以电视语言来揭示违法的社会丑恶现象,通过舆论监督来塑造自身形象,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此类定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叙事模式,以事实带评论。

叙述主体往往是现场采访、调查的记者与演播室播报评论的主持人两部分构成。

记者既代表了一个现场符号,也是对新闻事件的询问与质疑者。

舆论监督类的电视新闻节目受到多方关注,因此,叙述事件的选题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叙事以述多评少为主。

一般情况下,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结构以电视语言来进行表述一个逻辑结构的问题,强调理性推进。

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还可以宣泄社会的不满情绪。

2.电视新闻的叙事主体二、电视新闻外部生态环境构成与叙事电视新闻的外部生态环境是指电视新闻叙事活动的宏观背景,重要体现在传媒体制、新闻叙事和社会背景等。

外部生态环境虽然不直接影响叙事活动,但是电视新闻叙事活动构成的'平台和背景,对电视新闻叙事起到宏观层面的作用。

在新闻体制制约的条件下,电视制播技术与电视新闻理念存在一定的错位。

1.传媒体制传媒体制是国家管理新闻的制度,是对境内传媒资源和新闻传媒日常运作的制度性安排。

我国的电视传媒兼具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最为明了的表述就是事业单位及企业化管理。

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宣传和产业两个功能。

(1)政治属性。

新闻传媒关键是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这决定了其“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

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机制,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更是一种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揭示社会不公、权力滥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比如,通过报道和舆论监督,揭露黑恶势力的存在和活动,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维护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政府是人民群众的代表和服务者,必须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揭露和监督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推动政府官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

同时,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监督,政府部门可以及时了解民意和社会需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揭示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的魅力,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事、社会动态和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监督权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人民群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监督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及问题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

在舆论监督中,
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将被批评监督的人和事公之于众,并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对其形成一种代表民心民
意的社会压力。

如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给舆论监督增强了威力。

新闻舆论监督的这种作用和
威力,是其它方式的监督所无法替代的。

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全国人民的支持,以及各级各类媒体自身的努力,近年来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
作,无论在广度、力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一些突破和进展,并且涌现出了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为代表的一批在群众中有良好声誉和影响的,以开展新闻批评和进行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及特点的名牌栏
目和节目。

而都市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方面也有不俗表现。

它们所采取的形式更加
灵活,方法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在广大人民中的影响更为广泛。

虽然近些年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群众也给予了不少积极的肯定,但从总体看,对于当前我
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状况,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依然不高,媒体自身也觉得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许
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
主要问题有:
1媒体失语缺位现象。

一些权力组织及个人无视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和权利,常常以各种理由与借口,对正常和正当的
舆论监督任意进行干扰。

他们或是拒绝接受采访,或是拒绝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或是干脆下“禁令”,
禁止采访报道等等,致使在需要舆论监督的时候,常常出现媒体“失语”和“缺位”的现象,使得群众听
不到媒体的声音,看不到媒体的作为。

2暴力抗拒和打击报复现象。

一些被批评监督的单位和个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还会采取暴力手段来阻拦和抗拒舆论监
督。

近年来,记者在采访中被殴打、拘禁;摄影和摄像器材、设备被砸、被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社会
上的恶势力,甚至会用极端手段恐吓和报复记者,使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

2010.02.19新闻战线前沿关注
------------------------------------------------------------------------------------加强新闻
舆论监的方法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舆论监督的作用发挥得愈正常愈充分,就愈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中,普遍存在题
材单调、信息不灵、媒体孤军奋战以致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刻不容缓,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选取具有影响力的焦点题材
新闻舆论监督的题材是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问题的性质
各有千秋,有的是违反国家法律,有的是损害群众利益,有的是违反社会公
德等等,包罗万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舆论监督的对象,所以选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
先,要处理好舆论监督与国家、社会大局的关系。

舆论监督报道,媒体也可以社会调查方式了解群众关
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可以召开研讨会等形式了解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可以请各级部门列出其关
心而又可以公开的难点问题,主动寻求舆论监督的焦点题目。

响社会稳定、激化社会矛盾等等。

其次,应
坚持典型性、普遍性的原则。

舆论监督的题材应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避免将猎奇、盲目追求轰动效应、
追求卖点等不健康因素作为舆论监督的选题标准。

在选题时,媒体可以社会调查方式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也可以召开研讨会等形式了解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可以请各级部门列出其关心而又可
以公开的难点问题,主动寻求舆论监督的焦点题目。

二、拓宽舆论监督信息源仅仅靠媒体自己取得舆论监督信息源的做法已经不适应舆论监督的需要,必须充
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的条件,发挥媒体的优势,拓宽舆论监督信息源。

、1利用现代通讯条件,广辟
信息!源。

现代通讯条件为媒体广辟信息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用公布舆论监督热线电话、舆论
监督电子邮箱、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舆论监督线索专栏等方式,收集舆论监督信息。

只有真正吸引广大群
众参与,舆论监督才有“千里眼”、“顺风耳”。

2、加强通讯员和特约记者的队"伍建设,使信息来源布
局更合理。

在不同的阶层和行业、部门物色合适人选担任通讯员和特约记者,使媒体的舆论监督信息来源
布局更合理。

如在人大、政协、公检法机关、纪检、环保、卫生等部门物色合适人选担任通讯员和特约记
者,有利于及时将有关适合舆论监督的案件信息反馈给媒体,甚至由这些通讯员和特约记者直接撰写舆论
监督稿件。

三、加强各种媒体间的联系,策划联合报道
仅仅由一家新闻单位的单独组织舆论监督报道,往往很难形成社会舆论,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而众多媒
体全方位、多角度同时对同一件事进行舆论监督,其监督效果比独家报道要强得多。

因此,众多媒体联合
对某一事件联合进行舆论监督报道,就成为强化舆论监督效果的方法之一。

加强联系,资源共享。

确定主
题,合理分工。

同步报道,互相响应。

声援配合,扩大影响。

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应避免只
发表一种意见
的评论,使舆论“一边倒”,让人们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和客观的评说。

四、将新闻舆论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增强舆论监督的威力
“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只有报道事实的权利,没有对事实进行裁判的权利。

”媒体毕竟不是行政机关,不
能对某一问题或现象下文件、作指示,也不能像司法机关那样进行裁判,更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者。

因此,媒体的舆论监督必然会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制约。

但是,如果新闻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
结合起来,就可以把软性的监督变成刚性的监督,从而增强舆论监督的威力。

新闻曝光追查制度的出台为
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曝光———追查”模式具有一定的制度创新色彩,这种制度的创新主要
体现在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实现了对新闻曝光案件追查的制度化、时效化、程序化和可操作化。

五、依法监督,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这是舆论监督的立身之本,也是避免新闻官司或避免在新闻官司中败诉的关键。

舆论监督,一定要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学会依法监督,是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保证。

这样才能把握好舆论监督的
分寸,防止侵权发生。

!、必须提高记者的舆论监督水平。

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及开办培训班的方式,定期
对记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从事舆论监督的专业水平和法
律水平。

要从制度上保障舆论监督的合法性。

在媒体内部设立法律部,凡是舆论监督的稿件由法律编辑进
行审稿。

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舆论监督报道,应要求记者与双方当事人多次见
面,成稿后由法律部或请律师从法律的角度来进行推敲,以避免媒体侵权。

要建立媒体的自我监督的约
束机制,加强对新闻媒介的社会监督。

媒体要建立相应制度,以制度约束记者的行为;同时媒体自身也
要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滥用监督权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

依法及时更正报道。

针对记者们怕进行舆论
监督惹官司的情绪,可以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他们大胆开展舆论监督,对优秀的舆论监督稿件以配套奖
励,建立对舆论监督的激励机制。

只要坚持正确有效的舆论监督方法,调动媒体特别是记者的积极性,就一定可以走出舆论监督的新路
子,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2004.02.新闻界!作者系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