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

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

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启功,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启功生平简介很多人对启功简介感兴趣。

启功顾名思义是姓启名功,不过据说这是他自己说的。

想一下觉得启这个姓是蛮稀少的,我是第一次听说,他是我国的名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作为,尤其是在书法这一块。

他出生于1912年,死于2005年,总共在世上活了93年,是一位高龄的名人。

他是满族人氏,他是真正的大家,而且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大家,是多方面的。

启功先生在中国当代的教育、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还是行家,另外对古典文学、诗歌等也很有研究。

但他最基本的职位还是教授,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和教授,教的是语文,总共是当了六十多年的大学老师。

后来也担任了其他好几种职位,例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

启功先生的一生过得并不是很平稳。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然后是和自己的祖父一起生活。

为了保他平安,他的祖父让他拜了一个喇嘛为师,所以他在佛学方面也有所涉及。

而且经过了文革等艰苦时期,所以他一生的经历十分丰富。

启功先生一生做过多种职业,一开始他仅仅是一个国文教员;1935年是大学美术系的助教;1938年又任大学的国文讲师;1952年后就身兼多职,例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他的职业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启功先生的主要成就是在书画方面,在字体方面也留有著作,如古代字体论稿等。

他自己创造了“启体”,绘画以山水竹石为主。

总之涉猎甚广的他给中国留下了很多东西。

以上就是启功简介,通过启功简介让我们后人了解到了启功先生丰富多彩的一生。

书法家启功怎么谈书法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还自创了叫“启体”的书写字体。

所以他关于书法也有很多认识。

尤其是启功谈书法尤为出名。

启功观后感300

启功观后感300

启功观后感300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其艺术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

近日,我有幸欣赏了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深受震撼和触动。

通过观看启功先生的作品,我体悟到了他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艺术思想,同时也对他高尚的品行和崇高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以山水画和楷书著称,他的山水画作品堪称经典之作。

启功的山水画境界高超,能够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在他的笔下,群山重叠、江河蜿蜒、云雾缭绕,构成了宏大而磅礴的山水画卷。

而且他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的瞬间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将山水的魅力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观赏启功的山水画时,我仿佛进入了画面中,感受到了山水的宏大和壮丽,也深深感受到了艺术家灵魂的卓越之处。

而启功的楷书则更是闻名遐迩。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为正统的一种,要求字形规整、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

启功先生笔下的楷书达到了极致的境界,每一个字都如同铁石相击,刚劲有力。

他善于运用笔墨的粗细变化、点画的撤补来丰富字体的层次感,使每个字都饱含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启功的楷书给人以庄重和沉稳的感觉,读者在欣赏时也仿佛沉浸在一片肃穆的书香之中。

通过观看启功的楷书作品,我不能不对其创作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修养赞叹不已。

除了艺术创作方面,启功先生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他对于书法和绘画的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启功先生提倡"先形后神,先写形势,后表神韵"的创作方法,倡导艺术家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他主张艺术家要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弘扬中华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启功先生曾创建了启功艺术学院,为后来的艺术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受学生和艺术界的认可和推崇。

在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和人生观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启功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画作和书法融汇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启功先生实践教学(3篇)

启功先生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书法和美术人才。

本文以启功先生的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旨在传承和发扬启功先生的教育艺术。

一、引言启功先生(1912-2005),原名启瑞,字元白,号启功。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在长达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启功先生以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和美术领域的杰出人才。

本文将通过对启功先生实践教学的探讨,揭示其教育艺术的精髓。

二、启功先生的教育理念1.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启功先生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能,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观察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启功先生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样重要。

他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德艺双馨,全面发展启功先生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提倡德艺双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三、启功先生的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爱上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严谨治学,注重示范启功先生治学严谨,注重示范。

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揣摩,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同时,他还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为学生树立榜样。

3.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功先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他主张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

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你怎么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呢

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你怎么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呢

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你怎么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呢?头条定义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这是头条艺术评论家对启先生书法最洽如其份的评价,启先生为人:满襟和气春如海,启先生为文:笔端风雨驾云涛!《一》启先生对中国书法有四大贡献(l)汉字黄金分割率:是启先生经过发明六十年的坚辛探索,发明了写字的黄金分割率,提出了普通人怎样写好字的方法论,写出了:用笔何用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2)书法结字为上论:启先生打破了千年以来,古人认为的写书法柔毫书汉字以‘’用笔为上‘’的定论,提出了‘’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的结字为上的理论,这比苏轼的书法‘’撑上水船‘’蔡邕的‘’书法九势说‘’,子昂的‘用笔为上。

千古不易’论,还有包世臣的‘石工镌字论’都显然进了一大步。

(3)执笔方法:千百年来大小书家谈拿笔方法众说纷纭,1978年启先生给了沙孟海先生一页唐画残片,这是日夲朋友中村不折旧蔵的吐鲁蕃唐画,画中人执笔斜握,还有《五代校书图》《李公麟莲社图》梁楷的《黄庭换鹅图》都是斜拿笔,就象今天拿铅笔一样,更可笑的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何子贞‘’鸡爪执笔法‘’等,总让后学者如入五里云雾云中,启先生拨云见日,(唐朝人的执笔方式)八八年有一次在师大红六楼,启先生拿着学生大楷写字,我问启老怎样用笔好,先生说:用笔没有死规定,你想怎么拿,自已定,别迷信,先生看着我两银发直惊讶不解,就说一个朝代一种方法,宋朝以前你看闫立本校书图是怎么执笔的,宋以后写字高案髙椅,写字姿式和用笔应适应当时的生活用具,启先生用笔观让我们今人茅塞顿开。

(4):《论书绝句百首》是启先生用诗写的中国书法史,先生对流芳百代的各朝书家都有涉猎评价,对流传至今的各种碑帖简椟写经诗书石刻等都有描述,对争论纪年的历代书讼世说都有精论,对贬赵卑唐热捧汉魏师笔师刀等高见频出,如先生写赵子昂:绝代天骄学力深,吴兴字欲擬精金。

纤毫渗漏无容觅,但觉微馀爱好心。

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

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

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我们做人就要学启功先生,学他的态度,学他一生都不争名逐利,并且谦虚低调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做人学启功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做人学启功读后感篇一随着岁月风风的冲刷洗礼,我感到自己成熟多了。

对家庭对单位对人生和事业的责任意识的日益强烈,“热烈而宁静,执著而淡泊”这种认真的接受的生活态度的形成与稳定,做事要认真而做人要随和宽容大度的严格自律,使我感到了人生的厚实和生活的美好。

有人说,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三十上下到四十几岁的这一二十年。

然而,我要把这最美好的时光延续到四十几、五十几乃至六十、七十。

生命的退化不是从生理开始而是从心理和精神开始的。

我是一直记着刘墉讲的两个故事。

如果在冰天雪地历险,凡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人,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他不再走动时,体温迅速降低,跟着就是被冻死。

如果徒步穿越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土灸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

我一直把自己目前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处境看成是穿越沙漠和冰天历险:我不能停!做人学启功读后感篇二人看成目的,是康德的名言。

让师生能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的本质,找到值得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是“文化关怀”的根本追求。

建设管理制度是一种自我克制的学问。

世上有了束缚,自由才无比珍贵。

中国现代学校教育的麦加圣地——浙江春晖中学。

其校训:与时俱进;校风:人格自尊、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的精神。

世界上凡是一流的大学,都有自己特色鲜明又难能可贵的学校精神:哈佛大学: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耶鲁大学:光明与真知;普林斯顿大学:富有想像力;哥从比亚大学:我有生以来所相信的一切都在这里被质疑;斯坦福大学:呼唤未来;加州理工学院:科这是这儿的主题;芝加哥大学:不谋荣华,不求富贵,为造福后代,有利社会,做一番光荣的事业,永为后世。

启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书法

启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书法

启功是我国古代书法大家之一,其书法作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备受推崇。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启功书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启功书法的特点1. 矫健有力:启功书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题,书法作品矫健有力,字迹端正,笔画劲健有力,给人以刚毅坚定之感。

2. 气韵生动:启功书法注重笔墨的气韵生动,字体端庄大方,线条流畅,透露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3. 用笔严谨:启功书法用笔严谨,每一笔每一画都处理得十分精细,不露马脚,极富观赏性。

二、启功书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 体现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启功书法作品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强调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启功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气势和力量,以及对“君子”形象的塑造,都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

3. 传承了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启功书法作品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传承了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对后世书法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结语启功书法以其矫健有力、气韵生动和用笔严谨等特点,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启功书法作品的魅力在于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魅力,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今后能更多地传承和发扬启功书法的艺术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

启功书法以其矫健有力、气韵生动和用笔严谨等特点,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启功书法作品的魅力在于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魅力,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功体论字的行书

启功体论字的行书

启功体论字的行书1.启功谈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动感和韵律感的一种字体,也是书法创作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字体。

启功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行书能够将线条的韵动和情感的表现相结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从启功行书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其创作的艺术价值等方面探讨这位书法大师的行书艺术。

2.启功行书的特点和魅力启功行书的特点是笔画变化多端、流畅有力,具有强烈的运动和速度感,有时还带有一些草书的气息,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力。

启功行书中的笔画构造精细,纵横交错,上下翻滚,各个程度的笔画都被巧妙地处理和安排,展现出了书法艺术的高超技巧和创作能力。

同时,启功行书的韵律感也非常强烈,有时笔画如波澜起伏般,有时又如乐曲一般优美流畅,充满着音乐的感觉。

这些特点和魅力使得启功行书成为了中国书法中的独特艺术珍品。

3.启功行书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书体,启功行书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和创新大有裨益。

启功行书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其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推进书法艺术现代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启功行书在国内外都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传承价值、文化传递价值和时代精神价值相结合,使得启功行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备受瞩目。

4.启功行书的识字和写字技巧对于想要学习启功行书的人来说,需要掌握的系统技巧和诀窍有很多。

识字是基础,必须熟悉书法中各种笔画的结构和规律,以及行、草、楷、隶、篆等书体的特点和区别。

写字则需要借鉴启功行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使用笔划、如何布局、如何掌握节奏和速度等等。

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腕力和肩背气的协调配合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启功行书的技艺。

5.启功行书的书法意境和情感表达启功行书不仅是笔画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在行书的创作过程中,启功先生从自身对于文字和身世的感悟和领悟出发,将情感和意象内化为笔画,寄托在纸上。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犹记前年深秋,我抱着书本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抬头,目光落在校训碑上,“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映入眼帘。

校训右侧落款“启功敬书”,使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老人饱含深情和敬意提笔写下校训的场景。

对每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本文简称“北师大”)学子来说,“启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出生于北京,清皇室后裔,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和诗人。

启功先生幼年丧父,家境中落,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1933年他受业于恩师陈垣先生,被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之后便一直耕耘于此。

漫步在北师大校园的林荫道上,处处可见启功先生的题字,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校之训到“木铎金声一百年”的心手相传,无时无刻不在拨动我们的心弦,也正是他治学处世的生动实践。

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参观北师大的校史馆。

校史馆位于北师大后主楼23层,分为校史厅、名师厅、特色厅和启功厅。

说来惭愧,在来到北师大之前,我并不了解启功先生,在参观启功厅时,听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启功先生与北师大的故事,其中几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认真严谨、乐观豁达、热爱教育事业的老人。

老师说过,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

从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

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一些人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写着自己的字。

88《论语》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91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 黄子芊曾作联:“草屋八九间,三径陶潜,有酒有鸡真富庶;数百树,小园庾信,何功何德滥吹嘘。

候,启功先生将北师大的红六楼称为“浮光掠影楼”楼下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冠覆盖在二层小楼顶端,每逢夏日,婆娑的树影洒在书案上,不仅能遮阴,而且为房间平添了一番情趣,由此可见启功先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兼论启功先生的字外功6月30日凌晨,启功先生走完他漫长而又辉煌的人生之路,辞别牵挂他的亲友、学生,义无反顾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启功先生以一个中学毕业的文凭而成为中学老师、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各种学会的顾问等等。

可以说,启功先生的一生是一个奇迹,能和这样的巨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莫大的幸运。

得到启功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我在百度上搜索,得到关于启功先生的有关文章和网页就达76600条之多。

试着点开几个网页,无非是关于启功先生的书法、绘画和他的一些轶闻趣事,而关于先生的研究文章,关于他出版的四卷本的《启功丛稿》这样的学术著作的评论却没有(或许是有而我没有检索到)。

关于启功的书法绘画的成就,褒贬皆有,但近几年是褒多于贬,这里我就不想多罗嗦,因为像启功这样的大家,要对他的书画进行评论,我立刻就想起“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

客观上说,启功先生的书法绘画与他的学术成就及书画鉴定的成就比较起来,对于当代的意义,后者可能更高于前者,更不要说先生的古典诗词水平、对《红楼梦》的研究水平、对汉语言的研究水平了。

启功先生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我所知,浅论如下。

一,对书画考证的贡献翻开四卷本《启功丛稿》之一的《书画题跋卷》,我们看到收入其中的先生对古今书画方面的各类题跋132篇,其中有先生对大家熟知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也有对《泰山刻石残字》的,更有对汉隶名碑《曹全碑》的,还有对启功一生书法影响甚大的《张猛龙碑》的,有对《华山碑》书人的考证,对郑板桥的评论,对书画鉴定的一些经验之谈等等。

如他对《集王圣教序》的两篇考证题跋文字中,对哪些字是王羲之的原字,哪些字是由王字的偏旁部首拼合而成的,哪些是作者(怀仁和尚)描摹的,哪些纯粹就是错别字,还有前后文章在逻辑顺序上的矛盾等。

这些权威的解释,消除了很多初学者的疑问。

通读先生的这两篇文章,无疑对研习王羲之书法,尤其唐后被历代公认为行书入门范本的《集王圣教序》的研习,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使初学者免了很多弯路。

在《泰山刻石残字》题跋中,先生详述了李斯这一秦代大书法家石刻的沿革和和兴废,指出流传至今,并能确证为秦篆的,只有《琅琊台》和《泰山刻石》了,其余的几种刻石,如《峄山刻石》等,俱为后世翻刻的。

他说,“《琅琊台》逐字剥蚀,全成方廓。

《泰山》则断裂遗失,明、清数百年间,但存二十九字。

”“友人世藏此本,蝉翼淡拓,锋锷不湮,批阅移时,令人神爽。

近世出土秦时权、量颇多,而颂功刻石,只此一片可以摩挲辨读,什袭珍重,不亦宜乎?”先生1972年题跋明拓《曹全碑》时写道:“吾尝谓出土古碑每有完好无损者,盖刻后未久即遭沉埋,重出所拓,常更精于宋拓古刻,《曹全碑》即其一也。

又昔之论书者但称此碑书体娟秀,一似不堪与群碑较其雄伟者。

余曾放大观之,其体势开张,点画沉劲,远在《孔宙碑》之上,第以字迹稍小,刻法太精,且石无剥蚀,遂招此咎,夫岂汉代书手刻手始料所及哉!”聊聊数语,就给了这通汉代名碑应有的地位。

先生在跋《张猛龙碑》时,作诗六首,其末一首是:“出墨无端又入杨,前摹松雪后香光。

如今只爱张神冏,一剂强心健骨方。

”还有对《急就章》、对《华山碑》的题跋,都能不袭前人成说,如在《汉华山碑之书人》一文中,先生在列举了历史上的六种推论之后,对于上述六说一一驳辨,虽未明说,实际却告诉我们,《华山碑》的书者就是郭香察。

从而否定了千余年的“书者蔡邕说”。

启功先生作为一代学人,治学严谨,考证精当,见闻宏博。

他对某一碑某一帖的题跋,都是在占有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先生的题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先生总是心平气和,娓娓道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收入该卷的还有先生对他的恩师陈垣先生的回忆,尤可读的,是先生对老师的治学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就因了这一篇文章,笔者从图书馆借来了陈垣先生的所有著作,也因了这一篇文章,对陈垣先生多了一份敬意。

还有先生对郑板桥、对齐白石的评介,很多地方都超乎我们知识所及的范围,因而对人启示良多。

二,启功先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贡献先生还有未收入《启功丛稿》而独立出版的,被学术界一致公认为权威之作的《汉语现象论丛》和《诗文声律论稿》两部著作。

我藏有先生手书的《诗文声律论稿》一书,《汉语现象论丛》一书未见,现集中摘引学界对这两本书的评论如下:《汉语现象论丛》是一部智慧的书。

对此有所觉知,有所挹取,可以苏活学人的心智,助长学术的正见。

这也是《论丛》在今天特别具有的学术意义。

今人治学,喜操方法。

这当然是好事,但看看详情,却颇不令人乐观。

常见方法的使用,实则只是使工具,道器一如的方法论,已被降为工具一层论。

工具当然不是自家打造。

学术开放,国外理论大量地传来,使工具的拆兑有了方便。

这主义、那理论,套套地来,件件地使,见李逵说板斧,见鲁达说禅杖。

学术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不是表现为客体认识的深化,而是角度的翻新。

可以不为理论的外来忧,却须为方法的套用惧。

因为与此相伴的实际是我们的学术从业者主体能力的日益暗弱。

以致知为目的的学术,会因此丧失自己的本质。

这种学术的“方法病”,不自今日起,它由来甚久,是一个近代现象。

如启功先生这本书里所论对的“葛郎玛”,就是“办洋务”形势下的一个学术舶来品。

这也不限于语言一科,甚至不限于学术界。

试问自从国人觉得自己不如西洋之后,有哪样“维新”不是从仿造开始?干实业,照抄照搬可以立见其不通,但在学术,却可以因其表面的不关国计民生而维系其长期的 昧。

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以其对汉语特征的那种独到见解博得喝彩,尤当为之喝彩的是流动于其中的那种睿智,和作者的那种用自家头脑面对问题的治学气度。

对于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学术方法,这些流动的智慧实在有发壅起蔽的开示意义。

(引自李山《〈汉语现象论丛〉中的学术智慧》)“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精辟地归纳了旧体诗的格律。

按我的理解,他深入研究诗律,是为了总结前人写诗的经验,借以诠释古典诗歌的语言艺术,并不是要求今人都按照旧体诗的格律来写诗。

启先生自己的诗集《启功韵语》和《启功絮语》、《启功赘语》,各体兼备,风格多样,足见他的创作正在探索诗体的革新,为中国诗的发展寻求出路。

”(程毅中《读启功先生“三语”有感》)胡秋蕾评论说:我是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诗歌,为了对这一体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一直在尝试写一些旧体诗。

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是我学诗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

正如启功先生在书的绪论中讲到的,“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等文体中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分析前代人的成说,从具体的现象中归纳出目前所能得出的一些规律。

”启功先生对于这些规律的论述和分析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很利于初学者去把握。

这本书也是一本很见功力的诗文声律研究专著。

作者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完整的论述了律诗的发展历史,深入的分析了律诗的几种重要的形式,同时还对词、曲、骈文、韵文中的律调句以及散文中的声调问题进行了研究,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许多创见,是做诗歌研究的学者不可忽略的成果。

书中作为例证的作品如杜甫的《客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李商隐的《七月二十八日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等都是技巧与意境俱佳的上乘之作,可以当作一本优秀的诗歌选本来读。

(上述均引自胡秋蕾文)谢丹云认为: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对于初学诗词格律的人来说是很相宜的,以大学者之巨眼高瞻远瞩,在纷繁的音韵声律现象中总结出了几条比较清晰的规律,特别是其中的“平仄长竿”说,犹如拨云见日,一下子让初学者理出了头绪。

薄薄一本小册子,兼及诗、词、曲、文,亦论及永明体等与诗体流变相关之问题,可谓由博返约,非大学者莫办。

这本书的重点虽然在讲诗词格律,亦旁及骈文、韵文与散文等其他学者较少提及的文体的声调押韵问题,为初学者一解疑惑。

启功先生在提到前人成说时均详述其作者书名,读者若欲进一步深入研究,便可依照书目查阅,甚为方便。

此书为启功先生的手写本影印,先生的书法,笔秀神清,向为海内所重,读者执此一卷,既可学习诗文声律,兼得欣赏、临摹书法,岂非一举而两得乎?三,启功先生的诗歌特点启功先生是一个旧式文人,他虽自学成才,但身上承继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他对诗歌不但研究精深,而且能够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他的诗作,收入其《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三本诗词集中(即后来收入《启功丛稿·诗词卷》中的全部作品)。

大约600余首诗词。

可以肯定地说,这绝不是先生的全部诗词,只能说是先生自认为可以“拿出来示人”的东西。

《启功杂忆》一书中,就记述了启功先生对自己诗歌风格的论述,他说:“我的许多诗,都是在很难过的情形下写的。

”继而又笑道:“即便是打油诗,那也是化悲痛为玩笑,凡收入集子里的诗,即便是酬答之作,也都有些意思在里头,完全是应酬的,我也不收。

”诗歌中,挤车、住院、患聋、失眠、悼亡、自嘲、咏史等等占了不少篇幅,他是很能从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中随时随地撷取诗材的。

如他的《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其一: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

东西南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该,愿知究竟几时来。

有人说得真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其二: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

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竿,手招口喊嗓音干。

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还有他的词作:沁园春·美尼尔氏综合症细雨清晨,透户风寒,汗出如浆。

觉破房倾侧,俨然地震,板床波动,竟变弹簧。

医嘱安眠,药唯镇静,睡醒西山已夕阳。

无疑问,是糊涂一塌,粪土之墙。

病魔如此猖狂,算五十余年第一场。

想英雄豪杰,焉能怕死,浑身难受,满口“无妨”。

扶得东来,西边又倒,消息未传帖半张。

详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

另一首词作,题目很大,却文笔调侃,表面上轻松,但哲理至深:贺新郎·读史古史从头看。

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

尽成了,灰尘一片。

大本糊涂流水账,电子机,难得从头算。

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

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

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龂龂争辩。

檐下飞蚊自生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谁参透,这公案。

另一首,是先生对自己的一个反观,一个写照:沁园春·自叙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

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