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特性及交通设施改善研究

合集下载

道路改善情况调研报告

道路改善情况调研报告

道路改善情况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道路交通是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的流畅度和安全性,各地政府不断进行道路改良和维护。

本调研报告将就某市道路改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了解道路改善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交通地段,我们进行了现场实地调查,观察交通情况并进行记录。

同时,我们还对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道路改善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 调研结果与分析3.1 道路改善项目成效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发现道路改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行能力得到了提升,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

许多原本交通繁忙的路段变得畅通起来,行车时间大大减少。

此外,部分改善项目还包括提供自行车道和行人步道,提升了交通安全性和方便性。

3.2 存在的问题尽管道路改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改善项目施工周期较长,给市民带来了不便。

其次,某些道路改善项目规划不合理,没有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

还有一些改善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给交通运行带来了困难。

3.3 公众意见和建议从对市民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市民们普遍对道路改善的成果表示满意,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了问题。

其中一些建议包括加快施工速度、优化道路规划、加强交通执法和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等。

4. 改进措施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公众意见,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项目管理:加快改善项目的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市民的不便。

- 优化规划设计:在道路改善项目前期,做好充分规划和设计工作,确保项目能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 加强交通执法: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提高交通安全性。

- 促进多式交通:加大公共交通工具投入,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个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5. 结论本次道路改善情况调研表明,道路改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问题。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交通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成为了当前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探讨,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一、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多种形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慢行交通逐渐成为了城市出行的重要选择。

但是目前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交通网络规划,自行车道、人行道不畅通;慢行交通与机动车混行,安全隐患大;自行车盗窃现象严重,用户安全得不到保障;慢行交通设施的不足,导致慢行交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和使用。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吸引更多市民选择慢行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推动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保障市民安全出行为首要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需求,设置合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保障慢行交通用户的安全出行。

(二)便利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提高慢行交通的便利性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慢行交通的通勤效率,促进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环保原则: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应以环保为导向,通过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交通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现有交通设计中的慢行交通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现场调查,我们发现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交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慢行交通。

1. 引言慢行交通是指步行、自行车、轮椅等非机动交通方式。

它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健康状况等。

在现代城市,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为了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交通设计需要兼顾非机动交通需求。

2. 现状分析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交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有:2.1. 缺乏慢行交通设施在现有的道路网络中,慢行交通设施的覆盖率较低。

步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在道路上存在安全隐患。

这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机动交通方式,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

2.2. 交通规划未充分考虑慢行交通需求现有的交通规划较少考虑慢行交通需求。

道路宽度、车道数量等规划依据的主要是机动车的运行要求,而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的需求。

这造成了交通系统的不协调,使得慢行交通不便于进行。

2.3. 车辆与非机动交通冲突频发由于缺乏专门的慢行交通设施,车辆与非机动交通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

这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导致了交通流动性的下降。

因此,建立车辆与非机动交通的分离是必要的。

3. 改进建议为了改善现有的交通设计中的慢行交通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3.1. 增加慢行交通设施在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增加步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的布局。

这将为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

3.2. 优化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更全面地考虑慢行交通需求。

包括在规划设计中增加步行街区、自行车优先道、交叉路口人行设施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慢行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产能经济浅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陆丹丹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和车辆都在与日俱增。

主要的行车道都是为机动车设计的,然而道路的增速却远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

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塞车、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以其他方法来方便自己的生活,比如慢行交通。

本文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出发,分析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慢行交通在城市中展开的脉络给出建议,提出结构布局,以期为城市慢性交通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规划;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343-02城市慢行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主要由步行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方式组成[1]。

虽然,机动车的数量仍然呈递增趋势,但是在城市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中短途出行中会选择非机动车或以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环保出行的便利性和重要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注意到慢行系统在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必要性,但这些设想还处于起步阶段[2]。

现有的慢行交通系统又因为诸如道路抢占、路面状况差、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完成交通运行的任务给青睐环保出行的人们带来许多烦恼。

总之,环保出行不仅仅对于城市污染治理来说是一大助力,它还能帮助人们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噪音等问题[3]。

未来交通发展,必将是由“快+慢”两种交通方式组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更宜居。

一、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步行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是人行道规划不足,步行交通过去的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在目前城市规划或道路交通规划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部分道路缺少人行道或宽度太窄;缺乏对道路两侧严格地管制,一些不法商贩占据人行道经营,违停车辆对道路的占用现象严重;人行道的质量普遍不高,缺少无障碍设置和盲道[4]。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密度日益增加,交通状况也越来越复杂。

与此同时,汽车越来越普及,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

一方面,城市交通的繁忙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明显增加。

因此,如何改善城市交通问题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慢行系统进行改善提出以下方案。

1.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中的核心问题是拥堵和缺乏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必要步骤。

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1.地铁建设:地下交通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路面交通拥堵,还可以节省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首先考虑地铁的建设。

例如,地铁可以连接各种目的地、服务商业区、居民区,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降低个人开车成本,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公交车线路优化:每日上下班的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因此,公交公司应根据城市规划制定公交车线路,逐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接驳服务,便于市民快速到达各个地点。

在公交车线路优化中,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或国家成功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模仿与借鉴。

2.鼓励市民选择骑行和步行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汽车数量的增多,使得路面交通愈发拥堵和危险,而步行和骑行则成为了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和健康的交通方式。

因此,应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骑行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1.鼓励步行活动:步行是一种简单而又环保的运动方式,对身体和健康有益。

可以通过建立步行道、游步区、公园和环城美景等方式来鼓励市民进行步行活动。

2.鼓励骑行活动:骑行具有绿色出行、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因此应积极鼓励市民进行骑行。

可以通过租赁自行车、提供便利停车设施等方式来鼓励市民进行骑行活动。

3.实行车辆限行和交通拥堵费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车辆过多。

在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完善的情况下,车辆限行和交通拥堵费则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

慢行友好型城市道路优化策略研究——以日照市北京路为例

慢行友好型城市道路优化策略研究——以日照市北京路为例

10基金课题0 引言慢行主要包括步行、骑行等,是城市交通方式中贴近日常生活、绿色健康的一种交通方法。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具备绿色生态、较好的观赏性,还要平坦宽敞,能为居民提供休闲漫步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系统,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舒适性和观赏性等方面被日益重视。

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慢行道路系统建设将有助于解决一系列城市问题,如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安全性、生态环保等。

因此,城市道路的慢行友好性是建设宜居城市必不可少的。

1 慢行友好的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连接人行通道与绿地,改变人行通道宽度,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建设城市慢行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路网的通达性和安全性,实现居民生活的多样性。

慢行不仅缓解了道路拥挤,减轻了交通压力,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有利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1]。

步行要基于步行设施的质量、道路条件、土地使用模式、社区支持以及步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可行走性受到路线质量、建筑物范围和相关设施,以及人行道、人行横道以及道路状况的影响[2]。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国家生态修复和城市整治工作。

其中,突出了“修补城市功能,提高环境品质”,这些建议提出了“改善旅行条件”,强调优化道路设施[3]。

云美萍等人对慢行交通进行了定位,即慢行交通是居民生活、购物等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4]。

2 研究区域概况图1 研究区域范围(图片来源:百度地图)研究区域如图1所示,北京路是日照市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辅以济南路、淄博路等其他城市支路。

基址周边以市政建设为主,辅以商铺、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医院为主,绿地面积主要集中在日照市政府周边。

周边居民区集中,是居民短途步行的主要目的地和聚集地。

基地内交通站点遍布,另外还设有公共自行车点,方便市民出行。

由于经过市区公园并且通达性较好,每个路口间的路段兴趣点较多。

我国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1、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并非如约而至的机动化,我们的应对措施却进入了"激动化"时代。

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各个层面工作中,机动车出行的便捷成了工作的最终标准。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不断拓宽,行人和自行车的空间不断压缩。

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交通拥堵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居民慢行出行环境以及出行安全不断受到威胁。

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过去几十年,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人们开始逐渐反思"绿色交通"、"慢行交通"的重要性,以"公交优先,鼓励慢性,限制小汽车发展"为主旨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1]。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首要构成及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行系统("Pedestrian & Bicycle System")[3]是一种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基础,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服务设施,给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车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行人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

在我市交通拥堵加剧、中心区全面禁摩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创造宜人舒适的慢行环境。

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2、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现代人文精神的渗透,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政府机构都积极倡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

例如欧洲的交通政策一直鼓励人们步行,提出人们应在步行和骑车中寻找乐趣,注重赋予孩子、老人、残疾人多项权利;美国经过私人小汽车主宰的时代之后,逐渐意识到应创造良好的的慢行系统,为公众提供跟多舒适的活动空间。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8·市政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9月中
城市慢行交通特性及交通设施改善研究
金 彪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学院 四川成都)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逐渐显现,当前城市规划往往以机动车为中心,为了应对机动车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增加机动车道,压缩人行道和自行车通道,长期忽略了慢行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导致慢行环境日益恶劣,慢行交通缺乏舒适性、连续性和安全性。

本文总结了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慢行交通安全和需求特性,对慢行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设施供给能力进行平衡性分析,对改善慢行交通设置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慢行交通;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交通设施改善;
1、简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并非如约而至的机动化,我们的应对措施却进入了“激动化”时代。

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各个层面工作中,机动车出行的便捷成了工作的最终标准。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不断拓宽,行人和自行车的空间不断压缩。

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交通拥堵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居民慢行出行环境以及出行安全不断受到威胁。

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过去几十年,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人们开始逐渐反思“绿色交通”、“慢行交通”的重要性,以“公交优先,鼓励慢性,限制小汽车发展”为主旨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1]。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首要构成及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行系统(“Pedestrian & Bicycle System”)[3]是一种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基础,
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服务设施,给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车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行人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

在我市交通拥堵加剧、中心区全面禁摩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创造宜人舒适的慢行环境。

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人文精神的渗透,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政府机构都积极倡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

例如欧洲的交通政策一直鼓励人们步行,提出人们应在步行和骑车中寻找乐趣,注重赋予孩子、老人、残疾人多项权利;美国经过私人小汽车主宰的时代之后,逐渐意识到应创造良好的的慢行系统,为公众提供跟多舒适的活动空间。

至 21 世纪初,欧洲的巴塞罗那、哥本哈根、里昂、弗雷堡;美国的波特兰大、西雅图、波士顿、查尔斯顿、圣安东尼奥,巴西的库里帝巴、科尔多瓦;澳洲的墨尔本;亚洲的首尔、香港等都积极开展了慢行交通发展研究,通过制订完整的规划与建设导则,进行科学且精心的设计相应的配套政策等,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早在1962年,丹麦哥本哈根[4]就开始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哥本哈根政府通过改造城市以及社区广场、滨水区等公共场所,要求所有公共空间都以无汽车进入为目的,逐渐在市中心发展成步行网络。

同时,哥本哈根致力于规划自行车出行系统,遍布市中心的自行车道网总长超过30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自行车城市”。

到2006年,通勤同学中自行车交通所承担的比例提高到36%,政府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自行车交通承担比例要达到50%的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5]政府也积极鼓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发展,大力推广自行车友好社区(BFC:Bicycle Friendly Community)的理念,鼓励居民将自行车用于交通、健身和娱乐,并制定了一系列对自行车友好的政策。

其中最为出名波特兰市已创立起一套包括工程、教育、鼓励、制度强化等措施在内的自行车综合发展策略,有效地将自行车的使用纳入了城市日常生活的轨道。

全市范围内构建了无缝连接的自行车道路网,有 1/4 以上的城市主干道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轻轨和公交体系完全接合;所有的公共建筑、交通枢纽和大部分办公场所均设有自行车专用车位;政府每年还向公众散发大量的安全手册和地图以教育机动车和自行车如何共处;社区自行车组织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和其他自行车推广活动。

波市在十年多的时间,骑自行车的人数翻了一番,但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冲突并没有上升,因而获得了 2003 年的自行车友好社区金奖。

21世纪初,英国[6]政府则通过在政策上实施征收交通拥堵费,限制机动车发展,大力推广慢行交通,如2006年英国文体部门推出“每日骑车计划”。

在硬件设施上,投资专款提高慢行交通环境。

据悉,英国骑车的人近年增加了约15%,而骑车的伦敦人更是在5年内翻了一番,而交通事故死亡或严重受伤的比例却下降了40%。

伦敦市现有560英里自行车道,其中一半都是2000年后修建的,自行车车道多用非常醒目的彩色油漆漆画,有的还专门与汽车车道隔离开,并在交叉路口漆画醒目的标线或安装专门的自行车信号指示灯。

在英国街头,随处可见停放自行车的场所,通常是一排拱形的铁栅栏,除此之外,在英国骑车需要配备很多装备,如要求骑车人必须戴头盔,穿具有反光标识或颜色醒目的衣服,这些充分说明英国的慢行交通设施极具人性化,而且英国的自行车租赁业务也很发达,自行车租赁公司到处都有,为客人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

亚洲国家韩国[7]首尔也曾经经历一小汽车为本的时代,然而随着交通问题的不断恶化,韩国人已经勇敢地向小汽车说不,《易于步行的首尔计划》揭开了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新篇章,首尔的“清溪川恢复改造工程”表现出韩国人改善人居环境的坚强决心。

1998年,首尔城市发展研究院编制了第一个《首尔步行环境改善总体规划》,其中提出了10个战略计划:人行横道重建建设;步行改善计划;居住区街道的改善计划;地铁通道改善计划;交通换乘改善计划;步行街计划;友好的街道步行环境计划;交叉路口改善计划;无障碍车站和建筑计划;街道和停车场减少障碍计划。

而在我国,除了香港、广州等极少城市从新世纪初逐渐开始关注慢行系统的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在交通战略都甚少或者没有提及到慢行交通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去借鉴国外优秀的发展经验,但是在引进的同时,我们也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背景,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方法。

3、我国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慢行交通又称慢行系统,是相对高速交通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主要承担短距离出行,也是居民出行搭乘公共交通的主要换乘工具。

我国慢行交通系统发展较为落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系统中都存在较多问题。

3.1步行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道路的步行交通系统在人行横道、慢行过街设施、人行道铺装、无障碍、服务系统、步行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

3.1.1 人行道问题
(1)人行道缺失:城市道路中,有些道路没有设置人行道,人车混行,行人长期处于车辆的威胁当中。

探讨其原因,一方面是道路建设长期滞后与道路两旁房地产开发;另一方面是道路建设改建工程将原有的人行道转变为车行道,而人行道建设却因各种原因而长期缺失。

(2)人行道宽度不足:许多城市为了应对机动车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增加机动车道,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这是城市道路建设常见的现象。

这使得有些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宽度严重不足,甚至有些人行道有效宽度不足一米,导致交通高峰时段不得不借道车行道而失去安全保障,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确保合理的人行道宽度,还需要处理好行道树树坑的位置,近年来建设的一些道路,树坑边缘与路缘石之间一概铺设一列方砖,原因是为了避免地下埋设的路灯线。

这种布局方式适合于行人通行带宽度较宽,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

但对于因种种原因行人通行带低于上述最小值而不能保证通行顺畅的道路。

城市慢行交通特性及交通设施改善研究
作者:金彪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学院 四川成都
刊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Besign
年,卷(期):2014(26)
引用本文格式:金彪城市慢行交通特性及交通设施改善研究[期刊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