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方法帮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通过动手绘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这几个比必

须具备什么条件?

2.结合具体情境,巩固比例的意义。

课件展示

分别写出两次买果汁的钱数和瓶数的比,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

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问题。

3.学生小组交流

对比和比例的认

识。

三、巩

固练

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问:

四、课

堂总

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

内容。

2.自由谈一

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再现。在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出“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D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5分) 1. (4分)化简下面各比.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2. (1分)甲、乙的比值是0.6,甲、乙两个数的比是________. 3. (2分)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 ________ (2) ________ 4. (4分)________∶15=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5. (2分)果园里有苹果树420棵,梨树350棵,梨树和苹果树棵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 6. (2分) 20千克:0.5吨的比值是________;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7:4,差与减数的比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正方形的周长同它的边长的比是4:1。()

8. (2分) (2019六上·西湖期中) “10克:11克”的比值是克.() 9. (2分)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时间与锯完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比是1:9。 10. (2分) (2020六上·衡阳期中) 把10g盐溶于100g水中,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六上·江城期中) 直接写出得数 × =×0.36=×1× =-= +=16÷ = 0.8: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2. (5分)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1.2 : 24:44 0.375: 600米:0.7千米 13. (5分)(2020·烟台) 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这学期转入3名女生,这样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为8:7。现在有女生多少人? 14. (5分) (2018六上·山东月考) 脱式计算: 简算: 解比例: 15. (5分) (2020六上·官渡期末) 学校购进图书2000本,其中文学类图书占80%,将这些文学书按2:3全部分给中、高年级,高年级可以分得多少本?

§第1节 平均数(第1课时) 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数学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第1节 平均数(第1课时) 乔智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并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学习过程】 活动1:认识平均数 生活中常常会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如章前图中甲乙两个队员哪个的射击成绩更好,甲乙两个球队中哪个队的球员更高。 1.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因为甲队某个球员高于乙队的球员就说甲队的球员比乙队的高吗? 2.CBA (中国篮球协会)2011-2012赛季冠亚军球队主要队员的身高、年龄(截至2012年)如下: 北京金隅(冠军) 广东东莞银行(亚军) 号码 身高/厘米 年龄/岁 号码 身高/厘米 年龄/岁 3 188 35 3 205 31 6 175 28 5 206 21 7 190 27 6 188 23 8 188 22 7 196 29 9 196 22 8 201 29 10 206 22 9 211 25 12 195 29 10 190 23 13 209 22 11 206 23 20 204 19 12 212 23 21 185 23 20 203 21 25 204 23 22 216 22 31 195 28 30 180 19 32 211 26 32 207 21 51 202 26 0 183 27 55 227 29 上述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的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 x n ,我们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3.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与同伴交流。 活动2:认识加权平均数 学生是平等的,因此,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地位相同。生活中,关于一个事物的各个数据,它们的重要性可能不同。我们看一个例子。 例题?示范 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A B C 创 新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 言 88 45 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年龄/岁 19 22 23 26 27 28 29 35 相应的队员数 1 4 2 2 1 2 2 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同步测试(I)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同步测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7分) 1. (4分)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________.在6∶2=3中,6叫做比的________,2叫做比的________,3叫做________. 2. (4分)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55:132=________ 0.125:12.5=________ : =________ 0.4时:12分=________ 3. (2分)表示两个数相除叫做________,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________. 4. (3分)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分)化简下面各比. (1)0.2∶2=________ (2) =________ 6. (2分) (2020六上·绍兴期末) 把:0.7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8.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因此比的后项可以是0。 9. (2分)既可以看成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10. (2分) (2020六上·衡阳期中) 把10g盐溶于100g水中,则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三、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六上·信阳期中) 直接写得数 ① × = ② - = ③ ×6=④1: = ⑤(× )×8= ⑥ ÷4=⑦ ÷ = ⑧4.6×1.5=⑨16:64= ⑩ ×11-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2. (5分)(2019·嵊州模拟)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要12天,乙队单独修要9天,现在甲队先修了若干天后乙队接着修,共用10天完成,甲队修了多少天? 13. (5分)用边长 4 分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 250 块,如果改用边长 5 分米的方砖,要用多少块?(比例解) 14. (5分)如果x和y成正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如果x和y成反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 15. (10分)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按5:3:2混合而成的。 (1)如果先称20千克的水果糖,奶糖与软糖各需多少千克? (2)如果先称出15千克的奶糖,水果糖与软糖各需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 义〔1〕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

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课前延伸】 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课内探究】 学习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难点:比例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仔细观察信息窗,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并能提出哪些关于比的数学问题? 我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分钟) (1)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3)观察两个比,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你的发现,自学课本36页比例、比例的项、比例的外项、比例的内项。并举例说明。 2、组内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以16:2=32:4为例研究) 我们的发现: 这是不是一个规律?我们来验证一下。举出一个比例,并进行验证: 通过举例,我们发现:

3、班内交流,质疑补充 (5分钟) 一小组发言,其它小组给以补充,质疑,总结本节课规律。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2分钟)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练习巩固,反思评价 1、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题,把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4分钟) 80:4 0.4:0.8 18:12 21:4 1 40:80 0.8:0.04 20:10 30:20 2、前3天加工了150个,后4天加工了200个。(4分钟) (1)前3天加工的数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2)后4天加工的数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组成比例吗?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5分钟) 6:9 2.8:4 41:10 1 2:2.5 14:20 85:41 0.4:0.5 0.9:1. 2 4、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不仅看比值是否相等,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比例补充完整。(5分钟) 2:1=4:( ) 1.4:2=( ):3 2012=5() 21:3 1=3:( ) 8:( )=( ):5 (五)反思与提高(总结思考两分钟后自由发言)(2分钟)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时需要提高的? 【课后提升】 用2 3 4和6四个数能组成几个比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习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小学数学_《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我们山东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是哪个城市?(学生回答)师:是呀,青岛啤酒世界闻名,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根据这个表格,你们能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2:16))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 火车第二天与第一天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4: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写于黑板 2:16 4:32 16:2 32:4 16:3 2:24 32:16 4:2。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改变了以往教师对于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2 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2、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导学案

第4单元 比 例 第3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熟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解比例。 2. 能灵活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能解决与解比例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解比例。 3. 练习八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10题。 2.练习八第11题。 三、提高练习。 1. 练习八第12题。 2. 练习八第14题。 3. 练习八第15题。 1753)1(x =8.2:75.1:5.3)3(x =11:63 2:)4(=x 94:2:21)2(=x

小提示:()×足球单价=()×篮球单价,所以:足球单价:篮球单价=():()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4单元《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4单元《比》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修订后的教科书把比单独设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的教学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例子为载体,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联系学生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科书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的乘、除法后面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教学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与比相关的现象已不陌生。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按比分配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感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科书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同时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3)比例的应用 6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含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相关知识】 1、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如:280=5200 80×5=2×200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4、解比例:如果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5、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 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比例尺通常写成20:1或 100 1 二、方法归纳 1、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4. 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3×8=24)和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3:4=6:8。 3、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80 :2=:200 :5 80:2=40 └-内项-┘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外项-----┘ 200:5=40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80:2=200:5或280=5200 )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80×5=2×200 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1)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

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 :1.6=60 :40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王根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教学重、难点: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模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和同桌合作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设计的5道自

比例的认识 导学案及反思(何自棠)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包含三个内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材的编排是先由国旗长与宽的比认识比例的意义,再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预习学案.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二、设问导读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16页图。 每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1.教师提问: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的长和宽都相同吗? 但不管大小,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都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2.4:1.6=60:40=所以2.4:1.6=60:40 也可写成竖式: 3.揭示意义:像2.4:1.6=60:40、 5:=15:10 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①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6∶4 (4)0.6∶0.2和4 ∶3 ②教材的做一做第2题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60∶40=15∶10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6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_比的意义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8)、360千克与0.84吨的比值是();40分钟与1小时的比值是()。 3、求比值。 0.8:1.6 60米:70米 1.5吨:1.2吨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组成比。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导学案)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5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和综合与实践。教材在安排时,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同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导学案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估算的作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会解学过的方程;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相关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使学生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使学生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运动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有序数对或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并能应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和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步骤和方法;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4 比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修订后的教科书把比单独设为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的教学是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例子为载体,引出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科书联系学生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科书涉及的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分配。所谓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安排在分数的乘、除法后面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教学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相关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除法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与比相关的现象已不陌生。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按比分配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感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一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科书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同时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