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导学案及答案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目标导学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二、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万顷()海市蜃楼()僧侣()...(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2. 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可怕的、奇怪的现象有哪些?(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
1.阅读第2、3两段,思考: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显和玄奘说的那样恐怖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了吗?2.阅读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思考:这一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3.朗读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4.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三)合作探究: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2)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_(8)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 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 明顺序去写?
荒凉
可怕
恐惧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 魔鬼的海”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 和海市蜃楼 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 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 蜃楼。”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1
海市蜃楼2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魔鬼的海”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 和海市蜃楼 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 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 蜃楼。” “鸣沙” “鸣沙”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 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鸣沙山
(描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写 作 思 路
感受沙漠
简 介 作 者
竺可桢(1890——
1974),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 始人之一。著有《物 候学》《竺可桢文集》 等。
检查自习 1、读准字音
zhú zhēn zà ng gē
竺可桢
chuō
玄奘
qǐng
戈壁
shè n
戳穿
万顷
海市蜃楼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作业:
1、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 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 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 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课文延伸 探索研究
骆沙 驼漠 之 舟
观察沙漠特有动植物图片,说说你从中 得到的发现。
事理说明(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事理说明(第三单元)——《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备课:2010-3-14上课:3月日主备:审核:语文组八()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探寻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学法指导】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
【自学质疑】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戳.穿()玄奘.()戈.壁()酷.热()蔚.蓝()万顷.()倒映.()2.填写短语单枪()马光怪()离汪洋万()空中楼()可望而不可()海市()楼3。
同学们你能讲一讲你所认识的沙漠吗?4.这篇文章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句)【交流展示】1.作者在文中解说了沙漠的几种奇怪现象?2.为什么“魔鬼的海”经常出现在大戈壁夏天日中?3.鸣沙山为什么成为当地人崇拜的对象?【互动探究】1.孟奇把“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归结于什么?2.鸣沙能鸣的真相是什么?(请找出依据)【精讲点拨】语言表达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沙漠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诗扩展成一段写景的话。
(不少于100字)2。
文中提到《西游记》中的人物,请你选取一个人物,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并举例证明。
【矫正反馈】(20分)1.写出描写沙漠的古诗句三句(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
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事理说明)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g)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导单班级:组名:姓名:(一)预习单【语文故事】令人望而却步的昆仑山“地狱之门”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
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
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
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
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这起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
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
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
根据炊事员回忆,他当时一听到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
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
地质队迅速组织起来考察谷地。
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磁异常极为明显,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异常值越高。
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云层中的电荷和谷地的磁场作用,导致电荷放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
这种推测是对连续发生的几个事件的最好解释。
【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重点﹑难点】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形成原因。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资料链接】作家作品: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59年,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
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
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4)

海市蜃楼1
海市蜃楼2
鸣沙山
路写 作 思
( 描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序逻 辑 顺
(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至5)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不要迷 信,要相信科学,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
物。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法说 明 方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沙
漠
现里 竺
象
的桢 奇
可
怪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zhú zhēn zàng
竺可桢 玄奘
chuō
戳穿
qǐng
万顷
gē
戈壁
shèn
海市蜃楼
检查预习 2、解释词语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光可怪望陆而离不:可形即容:只 形现能 容象够 看奇望 来异见 可、而以色不实彩能现繁够而杂接实。近际,难
指海市以蜃实楼现,。多用来比喻虚幻
空中楼阁:的 划事 等物 。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
作者简介
• 竺可桢(1890~1974),气 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 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 形成,特点,区域及变迁等, 对物理学和自然学史都有深 刻研究。主要著作有《物候 学》《竺可桢文集》《竺可
合作讨论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 什2、么课会文有描这述样了的沙感漠受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 现3、象作是者怎按样怎形样成的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 明顺序去写? 4、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第5自然段为例, 你能找出哪些说明方法?
课外拓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导学案及答案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目标导学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二、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万顷()海市蜃楼()僧侣()...(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2. 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可怕的、奇怪的现象有哪些?(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
1.阅读第2、3两段,思考: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显和玄奘说的那样恐怖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了吗?2.阅读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思考:这一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3.朗读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4.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三)合作探究: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2)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内容,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说明方法。
2、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规律的求知欲。
【情境创设】用多媒体演示沙漠的风沙地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走近沙漠,你想了解这些沙漠的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同学们交流收集到有关资料、图片等;观看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一).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内容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明确:从语言风格看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从说明内容看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明确:增强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明确:课文主要描述了两种奇怪的现象。
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
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参见课后第二题。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乌,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合作学习: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
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种植草皮等4.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②“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③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④“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⑤“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话说端午节这天, 新西游记》 话说端午节这天,《新西游记》 中的唐僧师徒一行四人, 中的唐僧师徒一行四人,西行来到了 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 鸣沙山,四人在漫漫黄沙中行走,骄 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 50度 阳似火,气温超过了50度,四周渺无 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 人烟。正当他们感到饥渴难耐时,唐 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 僧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蔚蓝的清水, 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 八戒欣喜若狂,向水奔去,可是跑了 半天也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 半天也没有看到一滴水的影子,气得 破口大骂。 破口大骂。
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 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 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 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 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 的地面物体(如树枝) 的地面物体(如树枝)时, 附着在迎风面上迅速冻结 形成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 的冰层。 的冰层。
1、除了沙漠,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既让人感到 除了沙漠, 神奇又令人神往的现象,请你再举出一例, 神奇又令人神往的现象,请你再举出一例, 并简单陈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并简单陈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我们知道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 晋僧法显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充满疑惑和惊 请结合课文, 恐,请结合课文,以“写给晋僧法显的一封 为题, 信”为题,从科学的角度向他们解释沙漠现 象的真正原因。 象的真正原因。
教师练笔: 教师练笔: 在鸣沙山旁,有一泓清泉,她状似弯月, 在鸣沙山旁,有一泓清泉,她状似弯月, 清澈透明,她就是月牙泉。 世纪 年代末, 世纪40年代末 清澈透明,她就是月牙泉。20世纪 年代末, 敦煌城及其南部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 敦煌城及其南部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 米 左右, 左右,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 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 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 牙泉。而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 牙泉。而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 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 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泉周围山上流 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山的另一侧, 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山的另一侧,这就是泉 水清澈的道理。 水清澈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庄初中“四步双案”教学法(学案)
课题沙漠里的奇怪
现象
主备人孙伟时间2012-3-6
学习目标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2.探究作者示异释疑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评估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戳.穿( ) 玄奘.( ) 吹fú ( ) 海市shèn( ) 楼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兰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渴望而
不可即”。
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
②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应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
又叫做海市盛楼。
错别字
改正
3.班级举行“我愿与交朋友”的读书活动。
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廖沙保尔·柯察金
我愿与__________交朋友,他是《》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是:(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后作业【课内阅读】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
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沙漠中行走似的。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对鸣沙这种现象“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多少年来,鸣沙山这块沙地也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文语言要求严密而准确,如“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上”一句中的“一切”一词,你能从上面的文字中再找一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中第一个“怪”在本段文字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可以“不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
正
学
习
心
得
参考答案
1.chuōzàng 拂蜃
2.兰→蓝渴→可应→映盛→蜃
3.示例一:沙僧西游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沙僧一直忠诚地跟随着师傅,打点行李,问路化缘,冲锋陷阵。
他为人忠厚,做事认真,我愿与他交朋友。
示例二:阿廖沙童年阿廖沙生活在弥漫着暴力和仇恨的家庭里,我愿与他交朋友,给他一些帮助,让他成长的路上多一些温暖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