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习题课件第5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习题课件第5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A. 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B. 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 C. 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计划 D. 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5. (易错题)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
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
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
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D 2B 3A 4C 5C
6B 7C 8C 9D 10 A
11 见习题
答案呈现
1. 歌曲《十送红军》中唱道:“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
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黄连,
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早日传捷
报。”歌词反映的背景是( D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南昌起义受挫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 利的原因有哪些。
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 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红军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铸就了 长征精神,说说什么是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 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 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的_吴__起__镇___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___会__宁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 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 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 革命_转__危___为__安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__长__征__精__神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2018年广西贵港模拟)下列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C.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
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1.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战士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学科%网
A.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
B.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Hale Waihona Puke C.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诗词记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D.红军长征的胜利
1.【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C项符合题意。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项不合题意;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会师,B项不合题意;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D项不合题意。故选C。学科@网
3.毛泽东同志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是因为当时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而三支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便转入了新的斗争。
某电视台要实地拍摄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应到下列哪个城市
A.遵义B.吴起镇C.会宁 D.延安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流动的武装宣传。”斯诺认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长征开始(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长征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②直接原因: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3)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1)背景: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

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

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2)召开:1935 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3)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3.背景: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4.军事行动(1)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红军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北伐胜利进军-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北伐胜利进军-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1
(2018年广东广州模拟)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时“中国的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最重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D.国民政府的成立
C
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两党的齐心协力及其他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这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

学科%网。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 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01 知识管理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________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02 基础过关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戊戌变法-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戊戌变法-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同步明治天皇实行明治维新的近代化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学习日本政体,当时的日本政体就是君主立宪制,A符合题意;民主共和制、天皇专制、封建专制与当时日本的政体不符,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学科/网
2.【答案】B
(2018年四川广安中考)“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的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
C.天皇专制D.封建专制
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戊戌维新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是一次影响极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又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开端。维新派广泛介绍和宣传西方培根、笛卡尔、康德、孟德斯鸠、霍布士、边沁、达尔文、斯宾塞、马尔萨斯、亚当·斯密的学说,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生物进化论、庸俗进化论、科学的方法论、天赋人权说,以及自由、平等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这对于年轻的中国资产阶级无疑是个法宝。他们紧握这个武器向封建统治冲击,使古老的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社会思想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精选九十六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精选九十六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精选九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会议在中共党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的伟大意义。

会议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武装斗争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A、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D、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懋功一吴起镇一会宁”反映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行动路线?( )A、太平天国起义B、北伐战争C、红军长征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遵义已被列为我国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下列历史事件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C、红军长征的出发点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一大召开B、遵义会议C、工农武装割据D、七届二中全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33年,中央苏区进入全盛期,工农红军有28万人,苏区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

中央苏区的发祥地在( )A、瑞金B、瓦窑堡C、延安D、井冈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16年10月,央视播出八集纪录片《长征》,下列说法与节目内容相符的是( )A、节目纪念了长征胜利70周年B、八路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开始长征C、长征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下面的歌谣,找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上册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上册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同步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转移C.红军的- -种战略战术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2、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B.是在长征结束以后召开的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内蒙古赤峰中考)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

下列长征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渡赤水河②飞夺泸定桥③渡过金沙江④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4、 (江苏宿迁中考)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5.1934年10月,党中央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这是因为( )A.国民党的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革命根据地B.蒋介石调集军队“围剿”革命根据地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红军要北上领导全国人民抗日6.下图所示地点发生的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一地点是( )A.汉口B.遵义C.吴起镇D.会宁7.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8.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会上秦邦宪作了五次反“围剿”总结报告,周恩来作了副报告。毛泽东作了重要发言,对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判,正确地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到会的许多同志发了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
会议经过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决议)。决议指出:“军事上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秦邦宪、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根据会议精神,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由张闻天代替秦邦宪负总责。不久,又组成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C.长征是红军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D.长征始于1934年10月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A.秋收起义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BCD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这句话的涵义,即遵义城举行的会议,端正了正确航向,确立了毛泽东在军队的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C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发生在湘赣边界;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学科.网
B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有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另外还有邓小平、李德(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伍修权(翻译),共20人。学科&网
(2018年重庆模拟)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3.【答案】B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新的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B.长征是被迫进行的,是一次大逃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