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教案——认识传动系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

《课题汽车传动系的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4. 能够分析汽车传动系统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4. 汽车传动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2. 教学难点:汽车传动系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diagrams 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传动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自动、CVT)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传动系统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判断。
3. 故障分析练习:通过学生对故障案例的分析,评估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一、传动系统(一)离合器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给解释出摩擦式离合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进行离合器的检修与拆装、更换。
情感目标:学生可以提高在工作中的耐心和责任心。
2.重、难点分析重点:摩擦式离合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难点:扭转减震器的工作过程。
关键:采用动画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摩擦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演示。
3.教学内容(1)离合器的安装部位: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动力联系的部件。
(2)离合器的作用①平稳起步②换挡平顺③中断动力(3)摩擦式离合器的形式①按从动盘的数目分:单片式双片式②按压紧弹簧的形式分:膜片弹簧式中央弹簧式多簧式③按操纵方式分: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4)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①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压盘、传动钢片②从动部分:从动盘、从动轴从动盘包含的扭转减振器: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会使从动盘毂相对于动盘本体和减振器盘来回转动,夹在它们之间的阻尼片靠摩擦消耗扭转振动的能量,将扭转振动衰减下来。
③压紧机构:膜片弹簧或压紧弹簧④操纵机构:膜片弹簧(或分离杠杆)、分离轴承、分离套筒、分离叉、回位弹簧等分离机构和离合器踏板及传动机构、助力机构等(5)离合器的工作原理①工作过程当需要切断动力传递时,驾驶员车只要踩下离合器踏板,踏板就回带动拉杆,从而使拨叉旋转压下分离轴承,通过分离杠杆的杠杆作用,杠杆内端受到分离轴承的压力,外端从而压起压盘,压盘客服压紧弹簧的压力,向后移动,是从动盘于飞轮脱离接触,于是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动力输出被中断。
相反,实现动力结合。
②调整a.自由间隙离合器自由间隙:离合器在正常情况下,在分离杠杆内端和分离轴承之间应留有一个间隙,一般为几个毫米,这个间隙称为离合器的自由间隙。
b.自由行程踏板自由行程:为了消除离合器的自由间隙和操纵机构零件的弹性变形所需的离合器踏板行程,称为踏板自由行程。
(6)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①离合器打滑a.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太小或没有。
汽车底盘传动系教案

二、(单片)周布弹簧离合器
(一)单片周布弹簧离合器
1.构造。以EQ1090型汽车的单片离合器为例,图14—9。
(1)主动部分有飞轮和压盘,分在从动盘的两侧。
(2)从动部分中的从动盘本体是一个薄钢片,为补偿工作时的热变形,并有一些径向切口,两个摩擦片铆接在本体两侧,盘毂与本体用铆钉连接,并有内花键与从动轴相连,从动盘可在花键上轴向移动。
分离时,分离杠杆把压盘向后拉,中间压盘则被它和飞轮间的分离弹簧向后推,为使其不与后从动盘接触,离合器上有限位螺钉,限制中间压盘的行程,限位螺钉的位置可调。
10分钟
教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程类别
课堂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第十四章变速器概述第一节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概述
若与齿轮4联系的一系列零件的惯性愈小,则v下降愈快,同步出现愈早,且在同样速度差的情况下,冲击力也愈小。这就是提出离合器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尽可能小的要求的理由。
2.从高速档(五档)换入低速档(四档)。
变速器从五档推到空档,接合套3与齿轮4的速度相同,v = v。同时v >v(理由如前)。所以,v >v。但v下降得比v快,不可能有v=v。相反,停留在空档时间愈长,二者差值愈大。所以驾驶员在分离离合器使接合套3左移到空档后,随即重新接合离合器,并踩一下加速踏板,用发动机带动第一轴至齿轮2转速高于接合套3转速,即v >v。再分离离合器,等待片刻,到v=v时,即可挂入四档(两脚离合器)。
此时若要接合套的齿圈与锁环的齿圈接合上,必须使锁环相对于接合套后退一个角度。作用在锁环锁止角斜面上的法向压力可分解为轴向力和切向力。形成的力矩力图使锁环相对于接合套向后退转,称为拨环力矩。则使锁环与齿圈间的锥面压紧,从而产生摩擦力矩,使二者转速迅速接近,由于前面讲到的原因,可以认为不变,趋近于。因为齿圈3减速旋转,所以产生惯性力矩,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同。该惯性力矩通过摩擦锥面作用于锁环,阻止锁环相对于接合套退转。即在锁环上作用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矩:一为形成的拨环力矩,力图使锁环退转;二是摩擦锥面阻止锁环向后退转的惯性力矩。在未等于之前,两锥面间摩擦力矩的数值与齿圈3惯性力矩相等。摩擦力矩与轴向力的垂直于摩擦锥面的分力成正比;而与切向力成正比。和的比值取决于花键齿锁止角的大小。故在设计同步器时,适当选择锁止角和摩擦锥面的锥角,便能保证在达到同步之前,始终有大于,即不论驾驶员用多大的力都不能换档。由于锁止作用是由惯性力矩造成的,故名“惯性式”。
底盘1 汽车传动系的认识.

1.1.1 相关知识 二、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3.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MR-Middle engine Rear drive)
优点:有利于实现前、后轴较为理想的轴荷分配, 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是赛车和部分大、中型客车采 用的方案。客车采用这种方案布置时,能得到车厢有 效面积的最高利用。
21
学习情景一 汽车传动系的认识
4.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Rear engine Rear drive)
特点:将发动机、 离合器和变速器 制成一体布置在 驱动桥之后。
23
学习情景一 汽车传动系的认识
1.1.1 相关知识 二、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Rear engine Rear drive) 优点:可大大缩短传动轴的长度,传动系结构紧凑, 质心有所降低。后轮附着力大,车内噪声低,车厢面 积利用率高,驾驶员工作条件好。没有沉重的传动轴, 也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 缺点:发动机冷却条件差,发动机和离合器、变速 器的操纵机构都较复杂、维修调整不便。后轴荷较大, 在操控性方面会产生与FF相反的转向过度倾向。
学习领域一 汽车传动系的维修
学习情景一 汽车传动系的认识
学习领域一 汽车传动系
1
学习领域一 汽车传动系的维修
学习情景一 汽车传动系的认识
四轮驱动/全轮驱动系统 离 合 器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 手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
万向传动装置
驱 动 桥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2
学习领域一 汽车传动系的维修
学习情景一 汽车传动系的认识
全轮驱动(nWD)
前桥 离合器 变速器 后传动轴 后桥
发动机
前桥 减速器
分动器 前传动轴
后桥减 速器
汽车底盘教案:总论、传动系概述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一体化总论导入新课:1886年1月29日汽车诞生(德国工程师卡尔·本次),汽车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汽车类型(按用途与结构特征分)1、轿车(排量)微型轿车(1升以下)、普通级轿车(1~1.6升)、中级轿车(1.6~2.5升)、中高级轿车(2.5~4.0升)、高级轿车(4.0升以上)2、客车(长度):微型(3.5m以下)、轻型客车(3.5~7m)、中型客车(7~10m)、大型客车(10~12m)、特大型客车(>12m)3、载货汽车(总质量)微型货车(<1.8t)、轻型货车(1.8~6t)、中型货车(6~14t)、重型货车(>14t)4、牵引车(全挂、半挂)5、自卸车(自动倾翻)6、越野车:驱动方式:“车轮总数×驱动轮数”或“车轴总数×驱动轴数”7、专用车(特种车)——装有特殊装置,完成特殊任务。
一、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首部中部尾部企业自定代号列表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见P4表0—1)(汉语拼音字母2~3个)二、汽车的总体构造(四大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电气课中讲述)详细了解掌握各部分的作用。
传动系概述一、作用和组成作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轮,使路面对驱动轮产生一个牵引力,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
二、布置型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用于大重型载货汽车,传动轴很长);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省略了纵惯汽车前后的传动轴,降低了重心,有利于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横置发动机:无需在动力传递中扭转90°(如:捷达—高尔夫);纵置发动机:减轻前轮负荷(桑车、奥迪)。
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一般发动机是位于驱动桥之后,传动轴大为缩短,前轴不易过载,中心低,行驶稳定;但操纵复杂,发动机散热条件差(大型客车用)。
4、四轮驱动(越野车)课堂小结:1、汽车类型及分级(单位)。
(完整版)传动系教案

批准人:***底盘结构和功用教案(传动系)单位:授课人:授课对象:全体学兵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课目:传动系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志们熟悉底盘基本结构和传动系的分类及用途,掌握传动系各部组成、结构和功用。
内容:1.汽车底盘概述2.传动系3.离合器4.变速器5.万向传动系及后驱动桥教学重难点:离合器、变速器。
教学步骤、时间和方法:第一步:导课(2分钟)采用诱导的方式,从汽车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讲起,上节课学习发动机的结构和功用,引入底盘概述,从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讲起,引导学兵思考发动机的动力是怎么传给汽车的驱动轮和工作装置的。
从而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重点讲解(90分钟)结合幻灯实物插图进行理论讲授;多媒体动画演示;中间采取组织讨论和互问互答的形式强化教学效果,调动学兵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本课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三步:组织讨论(20分钟)讨论内容:结合实车驾驶练习,以本课的重难点内容: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和功用为讨论对象;讨论目的:深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讨论方法:可以视情划分小组,采取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四步:疑难解答(5分钟)授课过程中引导学兵及时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并解答,达到强化学兵理解记忆、巩固提高的目的。
第五步:小结讲评(3分钟)每个内容及时进行小节,授课结束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对重、难点内容加以强调,加深学兵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记忆,并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讲评,提高学兵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标准:熟悉传动系的分类及用途,掌握各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地点:多媒体教室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联系实际,认真思考。
3.遇有问题,及时提问。
保障:教案、课件、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教员:2019年3月4日底盘结构和功用教案授课提要课目:传动系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志们熟悉底盘基本结构和传动系的分类及用途,掌握传动系各部组成、结构和功用。
内容:1.汽车底盘概述2.传动系3.离合器4.变速器5.万向传动系及后驱动桥方法:理论讲解、课件演示、研究讨论、归纳总结。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章节二: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三: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行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行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驱动系统、轮胎和轮辋。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行驶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四: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五: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制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传动系统维修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方法。
汽车底盘-第2章传动系统教案【范本模板】

第2章汽车传动系教学重点1.了解传动系功用、组成与分类。
2.了解离合器压盘、从动盘等主要零件及离合器操纵机构的零部件特点。
3.理解离合器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理,会进行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卸、零件的检验和分类,正确使用和维护离合器。
4.掌握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的装配、安装与调整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教学难点1.传动系功用.2.离合器工作原理、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工作原理。
3.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拆装与检修、调整。
传动系概述一、传动系的功用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照需要传给驱动轮而驱动汽车行驶的系统。
(一)传动系类型与组成按结构和传动介质不同,汽车传动系的型式分为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电动式等,目前汽车上广泛应用机械式和液力机械式传动系。
1.机械式传动系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
(图 2-1)图 2—1动力传递路线: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车轮。
2.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组成: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
特点:液力机械式传动系是以液体作为介质,利用液体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的动能变化传递动力,并能根据道路阻力的变化,自动地在若干个车速范围内分别实现无级变速,而且其中的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还可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操纵,因而可使驾驶员的操作大为简化。
(教材图2—2)为液力机械变速器结构示意图.(二)传动系功用不管何种类型的传动系,都必须要具备如下功能.1.实现汽车的减速增扭和变速2.实现汽车的倒车3.必要时中断动力传递4.差速作用二、传动系布置形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传统的布置型式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在轿车上普遍采用的布置型式。
2.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型式。
4.全轮驱动(nWD)——越野汽车特有的布置型式,通常发动机前置,在变速器后装有分动器以便将动力分别传递到全部车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动系统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减速和变速。
(2) 实现汽车倒车。
(3) 需要时中断动力传递。
(4) 差速作用。
时间 分配
5 分钟
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等组成 。
二、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 按发动机相对于各总成的位置,汽车传动系有下列几种布置方案: 1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FR): Front-engine Rear-drive
就
形成空气阻力。
( 3)上坡阻力 Fi
汽车上坡时,其总重力沿路面方向的分力形成的阻力称为上坡阻力。
( 4)加速阻力 Fj
汽车加速时,需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即加速阻力。
3.汽车附着力 Fφ
附着力不是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 是指由路面给汽车提供的切向
反作用力的最大值。
汽车行驶驱动条件为
∑ Ft ≥Ff+Fw+Fi
)。发动
机我们已经学过, 这学期我们就着重学习汽车底盘, 汽车底盘也由四部分组成
( 请一位同学回答哪四部分?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
),那么这节
课我们就先学习传动系的组成和功用。
(三)教学内容
一、传动系的作用与组成 汽车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照需要传给驱动车轮,并改变转矩
的大小,以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为
∑ Ft ≤ Fφ
四、小结
1、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汽车的布置形式。
3、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作业测评:
1、根据发动机与驱动桥布置关系,传动系布置有几种形式? 2、汽车以稳定车速在水平路上行驶受到几个行驶阻力作用? 3、汽车附着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4、为什么说汽车高速行驶时,开窗可能比开空调油耗更高? 5、如果在汽车行驶中不满足附着条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目前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布置形式。 4)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RR): Rear-engine Rear-drive
特点: 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降低室内噪声、有利于 车身内部布置等优点。 5)全轮驱动( nWD) 4Wheel Drive
特点: 有多个驱动桥, 在变速器后加了一个分动器, 其作用是把变速器 输出的动力经几套万向传动装置分别传给所有的驱动桥,并可以进一步 降速增扭。 三、汽车行驶原理
将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评分,增加学习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课时间 涉及标准 参考工具书
主任审阅 高级技能
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
'.
.
课时计划副页
授课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 经过一年的学习, 我们对汽车都有所了解了, 知道汽车由四大部
分组成( 请一位学生回答哪四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
'.
.
特点:是传统的布置形式,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客车采用。 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FF): Front-engine Front-drive
特点: 是在轿车上逐渐盛行的布置形式, 具有结构紧凑、 减小轿车的质量、 降低地板的高度、改善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等优点。 3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MR) Middle-engine Rear-driv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 1)滚动阻力 Ff
滚动阻力主要是指由于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变形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 2)空气阻力 Fw
汽车行驶时, 需挤开其周围的空气, 汽车前面受气流压力并且后面形成真
空,产生压力差,此外还存在着各层空气之间以及空气与汽车表面的摩擦,
再加上冷却发动机、 室内通风以及汽车表面外凸零件引起的气流干扰等,
.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学生出勤情况 课题
认识汽车传动系
能叙述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和作用
知识目标
能叙述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路线
本次授课目的 与要求
能叙述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 团队配合的能力
课堂类型 考核对象 复习旧课要点
新课重点
新课难点 及解决措施
'.
1.汽车驱动力 Ft 汽车行驶必须由外界对汽车施加一个推动力,这个力称为汽车驱动
'.
.
力。
汽车行驶时, 发动机的输出转矩通过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 此时作用于驱
动车轮上的转矩 Mt 便产生一个对地面的圆周力 F0,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
理,地面也对驱动车轮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Ft , Ft 即是驱动汽车的驱动力。
课后总结 及改进措施
讲授课
教具
模型,多媒体
学生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规则
汽车维修基础、维修理论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和作用
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路线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路线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通过看实物 看视频 讲解
通过实物模型, ppt,视频资料等
学生应分组学习,注重教学气氛,培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