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
歌剧《图兰朵》的中国风元素分析

歌剧《图兰朵》的中国风元素分析摘要: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童话《王子卡拉夫与中国公主》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通过对这部歌剧的分析了解,可以发现普契尼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素材贯穿于整部歌剧中。
值得思考的是,从未来过中国的普契尼,是怎样将中国元素与西方歌剧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融合又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开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分析,简要的对中国元素在西方歌剧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图兰朵;中国风;创作背景;一、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于1924年创作的,他在世时并未完成全剧的创作,现在演出的版本是由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去世后留下的遗稿完成创作的。
歌剧分三幕,故事发生地点在中国元朝,讲的是公主图兰朵为报祖先之仇,出了三道谜语,全部答对那么图兰朵嫁给全部猜中谜题之人,但只要有一题没答对,那么会被马上处死。
不少垂涎公主美色的王子都死于这个游戏中,这时鞑靼的王子卡拉夫因看见公主美丽的容颜,不顾善良的侍女柳儿的劝告,毅然前往挑战。
结果他成功的猜中了所有谜语,而图兰朵却懊悔了,不愿与卡拉夫完婚。
于是卡拉夫王子出了一道题,只要公主在天亮之前知道他的名字,他愿意被处死。
公主抓住了卡拉夫的父亲和侍女,并严刑逼供,为保守秘密侍女柳儿勇敢自尽。
最终,公主在英勇的柳儿以及卡拉夫真挚的爱情下改变,嫁给了卡拉夫,并帮助他复国。
二、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风”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这部歌剧诞生的年代处于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属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时期,在当时西方文学世界对于东方的一切事物有一种十分狂热的追求。
最早西方对东方的了解是通过《马可波羅游记》一书中的记载,这一本书详细的记录了当时中国元朝时期的盛状,为西方翻开了神秘的东方世界之门,从而掀起了“中国热”这一风潮,并使之到达顶峰。
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一千零一日》这本故事集在西方渐渐传播开。
歌剧《图兰朵》的中国音乐元素解读

2019年第10期《作》95歌剧《图兰朵》的中国音乐元素解读◎张红霞摘要:作为民族运动热潮下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 朵》摆脱了真实主义的创作基础,构画了一个以中国元朝为脚本的“乌托邦”世界。
本文从 曲调来源、唱词风格等方面分析该歌剧的中国音乐元素,探讨这部歌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音乐元素;歌剧《图兰朵》一、歌剧《图兰朵》创作的历史背景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笔下的《马可•波罗游记》将遥远的东方 描述得美轮美奂,路边是独特精致的中式建筑,使用的是高档丝绸与瓷器,美食珍宝,无奇 不有。
马可•波罗对于元朝首都元大都的描述尤其出彩,引起不少欧洲人的想象与憧憬。
多 年以后,在1920年的3月的一天,当普契尼与脚本作者西莫尼共进午餐时,获悉剧作家戈 平的五幕剧本《图兰朵》,其中,遥远而古老的东方、仙境般的美景、神秘的公主……这个 发生在中国的美丽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
另外,当时很多作家喜欢运用东方元素来渲染神秘 浪漫的气氛,东方符号与异国情调的体现成为文学艺术界的潮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歌 剧《图兰朵》问世了。
《〈图兰朵》又名《T u m n的三个谜》,或《卡拉夫与中国公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紫禁 城的动人故事:元朝公主图兰朵虽貌若天仙,她的性格却刁钻蛮横,手段极其残忍。
不少求 婚者想要通过招亲成为驸马,却因为不能答出公主的三个谜语而被斩首。
对公主一见倾心的 王子卡拉夫,想去挑战公主的谜语,哪怕以失去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最终,王子答出正确的 谜底,深爱着卡拉夫的女仆柳儿,为营救王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图兰朵被王子的真诚热 情和柳儿的奉献精神打动,接受了卡拉夫的求婚,从此,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部歌剧是西方歌剧史上运用中国元素的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歌剧作品,普契尼在这 部歌剧中体现了明显的中国风格。
由于当时信息传播的闭塞,很多内容源于道听途说、传说 故事,甚至是作曲家的想象,与客观的中国形象不相符合,存在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 认为“图兰朵”就是典型的中国公主,因此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
浅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浅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作者:李曦来源:《神州》2012年第06期【摘要】《图兰朵》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演出频次最高的歌剧之一。
本文从取材、音乐及其他方面,探讨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元素;取材;音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23-01提到《图兰朵》,几乎中外所有人都会想到这是一个中国公主比才招亲的故事,很多人都去猜测它到底出自哪个朝代。
让人惊叹的是这部透着浓浓中国风的歌剧并非出自中国剧作家之手,而是一位从未来过中国的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的遗作。
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在他们心中永远是那猜度而又令人心想神往的迷。
自《图兰朵》诞生以来,这部歌剧已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演出频次最高的歌剧之一。
2008年,借着普契尼逝世150年周年国家大剧院版的《图兰朵》成功拉开序幕,引起很大关注。
2009年张艺谋执导的鸟巢全新版《图兰朵》的中国式呈现,让这部剧的歌剧热潮在中国掀起。
这部饱含“中国元素”却非源自中国的歌剧何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大反响呢?臆想中的“中国元素”是如何体现在歌剧中的呢?1 取材Turandot,是Turan和dot的结合体。
Turan即土耳其斯坦,在波斯的史诗和传说中可以看到,这个字系其建国国王的名字Tur命名,表示其所统治之地,指的是土耳其和中国;dot来自波斯文dukht,原意为处女、女儿,也含有能干、力量等用意。
因此,在波斯文中,Turandot意即“中国公主”,而整个“图兰朵”的故事实际上展现的就是一个古老伊斯兰世界里的“中国童话”,事实上故事蓝本就是《一千零一日》中《王子卡拉富与中国公主》的一段。
在创作过程中,他从多方面对原著进行扩充,并增加了许多新角色,如三个不失幽默的大臣,不断调整下最终形成了《图兰朵》。
从16世纪末至18世纪间,中西方间的相互了解仅限于极少数人游记和传递的物品,可以说《图兰朵》是普契尼在大脑中勾勒的“遥远的东方国度”的画面呈现。
浅析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浅析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尹禹博
【期刊名称】《艺术家》
【年(卷),期】2024()2
【摘要】普契尼是西方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在创作生涯中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因作品中众多精妙的“中国元素”以及高超的写作技巧而举世闻名。
作为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的歌剧大师,普契尼一生创作了众多世界著名的歌剧作品,其中他所创作的著名歌剧《图兰朵》更是名列世界十大歌剧之一,其中的许多选段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图兰朵》的成功与其中的“中国元素”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正是因为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才使这部歌剧受到中国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和追捧。
【总页数】3页(P155-157)
【作者】尹禹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3
【相关文献】
1.浅析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及艺术价值
2.论西方歌剧中的中国元素r——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为例
3.浅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4.浅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5.从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看音乐作品中的“异国情调”元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中国文化背景与古代诗词的联系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论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中国文化背景与古代诗词的联系谭茜文(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蕴含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体现了该音乐作品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结合。
本文主要介绍了《图兰朵》剧情介绍,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元素以及时代背景,诠释其与古诗词之间的关联性,以资参考。
关键词:图兰朵;中国文化;诗词中图分类号:J617.2;J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3-0066-02一、前言《图兰朵》是世界知名的音乐,他不仅仅是意大利的文化产品,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成果。
当前中国很多歌剧院都举办过《图兰朵》的歌剧,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二、《图兰朵》剧情介绍这是根据意大利剧作家卡罗·戈齐幕预言剧改编的幕歌剧,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撰脚本,普契尼谱曲。
该著作创作于作者深知自己身体不适,即将走向人生的终点,为了能够给世人一个想象的空间,所以在病危时刻依然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创作,最终当他还有一部分创作没有完成的时候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他剩下的部分是由他的学生创作的,是一位与他创作风格相似的意大利作曲家完成。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中国美丽善良的公主名字叫做图兰朵,他为了能够挑选到如意郎君,向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招亲,如果能够回答三个题目,就可以做他的驸马,如果不能够回答题目就只能被斩首,卡拉夫原本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物,当时当他碰见美丽的图兰朵的时候,他下定决心追求。
很多人出来阻止他,让他不要因为图兰朵而失去性命,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向图兰朵发出猛烈的追求!图兰朵见到他跟他讲自己主要是因为祖先被异族男人杀害,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报仇,让他不要因为此事而丢了生命,但是这个男人并没有因此而逃避,而是进一步的追求,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解开了谜语。
之后,三位大臣威逼利诱卡拉夫王子未果,就把帖木儿和柳儿抓起来,拷问之下,柳儿坚毅不屈,坦白自己始终跟随王子,并且相信公主最终会金子那个自己冰冷的心融化,随后自己拔剑自刎。
《图兰朵》的文化渊源之“中国元素”

而 对于在 剧中所演 奏的关于 中国特色 的音乐 ,是在 我看过 有 关 的 书 籍 之 后 才 了解 一 个 从 未 去 过 中 国 的 作 曲家 是 如 何 在 他 的作品 中插 入中 国的民间音乐 的 。当然 ,他写 以中国北京 为背 景 的歌剧运用 中 国音 乐,这是无 可厚非 的。但是 ,对 于这样一 个 在 遥 远 西 方 国 度 的 人 ,却 知 道 中 国 的 民 间 音 乐 , 这 就 不 得 不 让 人深思 :他 是从 怎样 的渠道 知道 中国音 乐并将之运 用于歌剧 中的呢 ?带 着这样 的疑 问,我 又深入 了解 了一下 ,终于知道 普 契 尼用于 《 图兰朵 》中的音乐有 三种 来源 :第 一个 是他在 1 9 2 0 年 出使 中 国 的一 位 朋 友 所 带 回 来 的 一 个 音 乐 盒 中 发 现 的 I 。 音 乐 盒中有三段 “ 中 国 民间 音 调 ”( 第 一 段 就 是 在 剧 中 曾 多次 使 用 的江苏 民歌 《 茉莉 花》( 见谱例 1 ) ,整个 《 茉莉 花》 的音 乐贯 穿始终 ,不管是在 第一幕 中当夜幕 降临,人们还沉 浸在 图兰朵
图 兰 朵 的 文 化 渊 源之 “ 中国 元素”
张庆果 ’ 王 冠伟
( 1河 南艺 术职业 学 院音 乐 系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0 ; 2河 南艺术 职 业学 院戏剧 系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0 )
普契 尼的 《 图兰朵》能够在世界歌剧舞台上 占有一席之地并 且 随着世 界的进步 ,仍然能够在音乐舞台上大放光彩,它的成功 和 “ 中 国元 素 ”是密 不 可 分 的 。 以下 我 就 从 三 个 方 面 来 论 述 一 下 关于 《 图兰朵》这部歌剧中 “ 中国元素”的运用。
歌剧《图兰朵》的中国化风格解读

歌剧《图兰朵图兰朵》》的中国化风格解读王铁(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200)[摘要]《图兰朵》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代表作。
与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该剧在题材、唱词、音乐和舞美上都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化风格”,被誉为是“异国情调的典范”。
分析和研究中国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可以为更好地欣赏和演唱该歌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歌剧创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剧佳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普契尼;《图兰朵》;中国元素[中图分类号]J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416(2015)05—0112—03一、歌剧《图兰朵图兰朵》》的创作背景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师。
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音乐,并顺利考入了著名的米兰音乐学院。
在校期间主修作曲,并主动开始尝试音乐创作。
19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普契尼有幸观看了另一位歌剧大师威尔第的《阿依达》,并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此立志将歌剧作为自己的主创方向。
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曾先后创作出《蝴蝶夫人》、《托斯卡》、《贾尼斯基基》和《图兰朵》等十多部经典之作,被誉为继罗西尼和威尔第之后成就最大的歌剧大师,很多经典剧目和唱段至今仍广泛传唱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图兰朵》是普契尼晚年时期的作品,创作于1921年到1924年间,作品讲述了鞑靼王子卡拉夫和仆人柳儿以及中国公主图兰朵的爱情故事。
作品一经上演,就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被誉为是异域情调的典范之作。
普契尼对此歌剧的创作抱着极大的创作热情,因而初期的进展十分顺利,但是创作完前三幕之后,却因喉癌而不幸离世,最后一幕由其学生阿尔法诺续写完成。
二、中国元素在歌剧《图兰朵图兰朵》》中的运用(一)题材的中国化20世纪初,正值欧洲歌剧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歌剧创作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很多创作者都将目光投向了欧洲之外,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素材,使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歌剧具有异国情调之风。
《图兰朵》里的中国元素-精选文档

《图兰朵》里的中国元素-精选文档《图兰朵》里的中国元素提起“图兰朵”,无论中国人或外国人都会想到是一个中国公主招亲的故事,也会立刻想到这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浦契尼未完成的遗作。
事实上,这个名字之所以能广为人知,却是由于浦契尼《图兰朵》一作的成功所致。
它的成功不仅让外国人相信这是中国的故事,也让许多中国人以为“图兰朵”真的是中国公主,甚至进而猜想究竟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然而,“图兰朵”真是中国公主吗?一、缘起东方由于地缘的关系,在16世纪以前,欧洲和中国的接触一直很零星,而且多半经由中亚。
在欧洲,和中国直接接触的初步结果首先见诸于法国宫廷,并很快地遍及全欧。
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等成了宫廷的最爱,中国式的拱形桥、凉亭、高塔等成为当时欧洲庭园时尚的装饰,这一股自17世纪开始流行的“中国风”(Chinoiserie)的遗迹,至今在欧洲各大城市依然可见。
对欧洲而言,中国不再是一个似有若无的名词,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比以往增大许多,这一个演变对于以中国为背景的舞台作品的诞生自有很大的影响。
《图兰朵》的故事其实是《一千零一日》中《王子卡拉富与中国公主》的一段,这一段又是波斯王子卡拉富很长的冒险故事中的一段,是由一位老者口中说出。
整个卡拉富的故事可分为两大段,第一部分描述这位“亚洲的英雄、东方的凤凰”原本是如何的风光,不幸国家遭外人侵入,卡拉富和父母逃难至贾伊克(Jaick),被这位说故事的老者收容,第二部分才是叙述卡拉富只身前往中国,希望找到他的幸运,终能如愿娶得美眷,并得以复国,“中国公主”在这一部分才出现。
二、剧本中的中国风浦契尼决定以“图兰朵”作为他下一部歌剧素材之时,歌剧史或意大利歌剧史上,虽已有相当长之异国情调传统,但是在其中,“中国”并未占有特别之地位,当然亦未形成传统。
另一方面,在1920年以前,“图兰朵”虽已被多次写成歌剧,但一来它们大部分不是意大利歌剧,再者亦尚无一部《图兰朵》能在歌剧舞台上有特殊之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兰朵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
月亮出来了。
刽子手手持大刀砍向为求婚而猜谜失败的波斯王子,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远方悠然地流淌出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鹳鸟在歌唱》,旋律的灵感来自中国民歌《茉莉花》。
1998年9月,导演张艺谋在北京紫禁城太庙连演九场,吸引了全世界艺坛的目光,也再次掀起了海内外传唱《茉莉花》高潮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
众所周知,普契尼的《图兰朵》堪称东西方音乐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体。
在普契尼的众多歌剧中,《图兰朵》是在西方音乐界最具争议的一部鸿篇巨著。
中国民族音乐与普契尼歌剧音乐的这种交互影响是现实存在的,意义也是深远的。
音乐艺术的永恒魅力就在于它是无国界的,尽管人们的音乐审美维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各民族之间的传统音乐理性中也存在着某些共通的东西。
这种共通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适应成为可能,所以音乐的多元和融合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
对于普契尼来说,以中国皇宫这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特殊产物为背景,以中国公主图兰朵、王子卡拉夫、侍女柳儿三人物为主线,成功地演绎了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在神秘的东方背景下描绘出了一个充满人性而又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曲家在作品中直接引借中国的旋律曲调和音色,这是西方音乐家融合中国音乐语言因素的另一个思路,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而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便是西方音乐家关注中国音乐语言的首选对象。
具体表现是: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特地选取了18世纪末英国人巴罗的《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所记录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和《妈妈娘好糊涂》等曲调的旋律,使之作为该歌剧的重要音乐主题,加之传统乐器的使用,使得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旋律在运用中巧妙而不留痕迹,恰切而不显附会。
很多音乐评论家甚至认为,《图兰朵》非常有特色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普契尼在《图兰朵》中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赋予该剧浓郁的东方韵味,但又不失意大利歌剧的传统风格,大胆地使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性旋律与和声,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高度。
歌剧《图兰朵》用一种追求浪漫的心态去感受和建构这所谓的东方风格、东方情调及历史环境,其完美的音乐色调不得不提在乐器上的使用。
在第一幕中锣、鼓等中国乐器即被呈现在舞台上,在音乐和视觉效果上具有双重冲击的功能。
在音乐的进行中,也时常能听到中国鼓、钗、钹等音响,这些中国民间传统乐器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图兰朵》音乐的中国民族韵味,使观众的听觉期待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剧中最著名的唱段是卡拉夫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是卡拉夫在要求图兰朵猜其身份的那一夜所唱。
而《今夜无人入睡》更是歌剧《图兰朵》中的经典。
在这里,重点谈谈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今夜无人入睡》。
女子十二乐坊运用民族乐器二胡演奏了普契尼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那首有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使人耳目一新,更感格外韵致。
用二胡演奏的《今夜无人入睡》,中国民族乐器卓越高超的技巧使乐曲的内容显得更为丰富。
女子十二乐坊敏锐地抓住了普契尼歌剧中的“中国情结”,大胆地进行了尝试。
经女子十二乐坊精心演绎的《公主彻夜未眠》,从哀怨舒缓的二胡、竹笛、鼓音、琴音协奏开始,逐渐增加声部,犹如从画中某一点的特写逐渐引申成全景一般,使人深感出于情境之中。
整首乐曲给人一种激动而又撼人魂魄、哀怨之音不绝于耳的感觉,同时又暗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乐曲的最后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乐器的超群绝伦的技巧。
在尾声部分,以一系列高昂洪亮的四重奏结束,这一切都使人置身于图兰朵公主和王子终于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下完成婚礼的景象之中。
总体来说,运用这样大规模的民族乐器来演绎普契尼的《图兰朵》,在国内还是较少见的。
民族乐器应用的最大价值和优势在于:它总是能够深深地触及到人类的意识和民族文化之间的那种或明或暗的玄隐底色。
这部歌剧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歌剧曲作者从来没有来中国,但是他把我《茉莉花》放在歌剧里作为主题,运用的惟妙惟肖,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