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教案能入药的叶子

小班科学教案能入药的叶子

小班科学教案能入药的叶子在小班的科学教育中,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找引人入胜的教学材料,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而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叶子具有药用价值,利用这些植物来进行科学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特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小班科学教案中可以使用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叶子。

## 一、绿茶叶绿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叶子。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了解绿茶叶的来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绿茶叶饮品,体验到茶叶烘焙的过程,并了解到绿茶对健康的益处。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茶叶的成分和功效,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 二、罗勒叶罗勒叶是一种常见的香料植物,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还具有药用价值。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了解罗勒叶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方法,并让他们亲自参与罗勒叶的种植过程。

孩子们可以观察罗勒叶的生长情况,学会照顾植物,培养责任心和耐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罗勒叶香袋或制作罗勒叶调味料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罗勒叶的香味和药用功效。

## 三、芦荟叶芦荟叶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了解芦荟叶的特点和功效,并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亲自触摸芦荟叶的凉爽感,并制作芦荟凝胶,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芦荟叶的药用功效。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探究芦荟叶的护肤和消炎作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 四、香椿叶香椿叶是一种传统的食用植物,不仅具有美味可口的特点,还具有药用价值。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了解香椿叶的生长环境和采摘方法,并进行实践活动。

孩子们可以亲自采摘香椿叶,了解香椿叶和其他叶子的区别,并通过制作香椿叶炒鸡蛋或香椿叶饺子等实践活动,感受香椿叶的美味和药用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探究香椿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功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 五、薄荷叶薄荷叶是一种常见的香料植物,具有清凉的气味和药用价值。

香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香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香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摘要]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分布广泛,品种多样,其嫩芽、叶、种子和木材都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开展香椿品种,种源、生理生化、栽培技术和食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综述了我国香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香椿;品种;生理生化;营养成分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属楝科香椿属,别名为椿芽、椿菜树、椿阳树、椿花、虎目树等。

香椿浑身是宝,其嫩芽、叶、种子、木材都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为多年生的落叶乔木,香椿树干通直,可作为重要的用材树种;香椿的嫩芽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做各种美味菜肴,因此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

我国的香椿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香椿品种和种源、生理生化、栽培技术、食用价值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试图就我国香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香椿今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香椿品种和种源的研究香椿在我国分布极广,东起辽宁,西至甘肃,南至广东、广西、云南,北至内蒙古南部,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至华南和西南各省。

由于生态环境多样,使其群体变异复杂、品种多样。

孙鸿有、王鹏飞等人在对香椿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的研究中发现: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基本上是与纬度相平行的南北倾斜的连续变异型式。

在实验地区,参试的27个种源以浙江丽水,湖南昭阳、永顺、加禾、桃江,福建建阳种源生长最好,安徽太和、无为,湖北红安,陕西勉县等种源生长最差[1]。

刘正周、沈元勤等人搜集了南方4个优良种源及陕西优良种源和河南省四个优良种源,在南阳进行种源实验。

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高、径、材积生长均有很大的差异,以湖南花垣县种源表现最好,河南泌阳县种源次之,河南卢氏县种源再次之[2]。

涂炳坤等人采用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法,对12个香椿品种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香椿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3]。

香椿的深加工开发研究

香椿的深加工开发研究

香椿的深加工开发研究摘要:香椿作为一种具有天然香味的木本蔬菜,因其浓郁的清香,柔嫩的质地和独特的口感,备受人们的青睐,这也给香椿的开发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香椿的深加工加以阐述,探究香椿酱、脱水香椿等产品的制作工艺,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香椿油,并设计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以上研究工艺开发香椿深加工产品,可缓解香椿在春季集中上市的压力,实现香椿产品的四季供应,扩大市场份额,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香椿;深加工;开发研究1引言香椿亦名椿芽、香椿头,楝科高大落叶乔木,因其嫩芽有特殊香气而得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1]。

香椿的嫩芽、嫩叶因含有独特的芳香味挥发油,不仅口感香脆多汁,而且其幼芽和嫩叶可供食用,树皮、果实均可入药,是一种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木本蔬菜,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分布于我国华北至华南和西南各省,其中,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栽培较多[2]。

也因此为在本校研究香椿原材料的供应提供了方便。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香椿的栽培技术以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研究上,现已研究出香椿密植矮化栽培技术可提高其产量,但因香椿的生产期很短,收获期仅为1个月,且不耐贮存,因此其深加工产品亟待开发[3],本文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探究香椿的深加工产品的制作工艺如腌香椿、脱水香椿、香椿酱等,尝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香椿油,并运用正交试验法探究香椿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得知,香椿嫩叶在质量分数0·5% NaHCO3溶液中浸泡20~30 min,再放入95~100℃水中漂烫1~2 min,打浆后在体积分数60%乙醇、料液比(g:mL)1∶4、温度60℃的条件抽提3 h,此时提取出的香椿油口感色泽最佳,通过对以上香椿的深加工相关工艺进行探究,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香椿的深加工产品制作工艺,另一方面香椿油的提取为更多香椿深加工产品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2 香椿的深加工工艺2.1材料设备香椿、小苏打、抗坏血酸、柠檬酸钙、柠檬酸、食盐、醋酸铜、亚硫酸钠、辣椒粉、植物油、味精、白醋、白糖、胡椒粉、辣椒粉、芝麻盐、电磁炉、电热鼓风干燥机、瓶子2.2香椿的深加工产品2.2.1腌香椿2.2.1.1工艺流程选料一冲洗—保色脱涩一控水晾干一下缸撒盐—倒缸一揉搓一并缸一晾晒—撒明盐一装缸一封藏。

椿皮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椿皮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为 1 1 e dh d oy 2 1 一 i o 1 ( 2 } l ) b o pca - B, lt iy rx 一 ,6 do 一 3 1 — l e a e - i s — x t r
3 e - 2 2 一 l e I iah 等 1 -] 而 对 臭 椿 中 苦 木 苦 味 - n 1 .0 o d s b si 9 2 i h 1 0 [ 继 “ 素 的分 离 和 结 构 鉴 定 作 了深 入 的研 究 , 1 8 ~ 9 7年 报 道 于 93 18 了从 臭 椿 中分 离 到 的新 的 苦 木 苦 味 素 类 物 质 臭 椿 内酯 A N ~ (hnuat eA N) si lc n — 的结 构 。 j o 了 臭椿 中 苦木 苦 味 素 类 物 质 臭 椿 醇 A G (i n nlA G) — a at o — 的 l i 分 离 和结 构 鉴 定 。
2 0: 4 01 2
[0 毛 红 朝 .面 向 中 医 面诊 的 诊 断 信 息提 取 ~ 关 键 算 法研 究 与 实 2]
现 . 门 : 门大 学 .O 7 厦 厦 2 0
(2 孙 继 住 , 式 兵 , 1】 苏 陆奕 宇 , . 于粗 糙 集 与 支 持 向量 机 的 中 医 等基 辨 证 数据 挖 掘 方 法研 究. 理 医 药 学杂 志 ,0 02 ( )2 1 数 2 1 ,3 3 :6 【3 任 廷 革 , 庆 国 , 宇航 , . 于数 据 的证 候 规 范 的 信 息研 究 . 1] 王 李 等基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0 6,9 7 :4 2 0 2 ( )4 2 【4 李 海 霞 , 阶 坤 , 占全 , . 于 生 物 信 息 特 征提 取 的 中 医辨 1] 王 孙 等基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04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的鉴定与分析
黄酮类物质的定性鉴定
香椿黄酮类物质的化学结构分析
采用光谱学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等,对香椿黄酮类物质的化学结构进行解析。
香椿黄酮类物质的分类鉴定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结合质谱技术,对香椿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类鉴定。
黄酮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提取物的分离与纯化
沉淀
将提取液放置一段时间,使黄酮类物质沉淀下来 。
过滤
用过滤纸或纱布将上清液过滤,得到粗提物。
纯化
采用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 得到高纯度的黄酮类物质。
03
工艺条件对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 取的影响
温度对提取的影响
总结词
温度是影响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 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液固比越大,即溶剂用量越大,黄酮类物质 的提取效率通常越高。但是,过大的液固比 可能会导致溶剂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因此 ,需要在保证提取效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 的液固比。
提取时间对提取的影响
总结词
提取时间是影响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
详细描述
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率逐渐增加。然 而,过长的提取时间可能会导致其他杂质的溶出,影响黄酮 类物质的质量和纯度。因此,需要在保证提取效率的前提下 ,选择适宜的提取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流 程
原料的预处理
新鲜香椿
01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香椿嫩叶作为原
料。
干燥
02 将香椿原料清洗干净后,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晒
,晾晒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香椿科普】香椿的杀菌驱虫作用

【香椿科普】香椿的杀菌驱虫作用

香椿的杀菌驱虫作用香椿的抑菌杀菌作用食品种类繁多,微生物性状各异,食品的防腐保险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的化学防腐剂因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实际需要,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获取具有广谱、高校、低毒的抗菌和杀虫活性的天然产物,用于防治疾病和保藏食物是科学家一直孜孜以求的事情。

除了杀菌外,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杀虫成分也是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

2000年,江苏省中医院的朱育凤等研究了香椿和臭椿的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臭椿叶和香椿叶水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臭椿的抑菌作用强于香椿。

另外,臭椿叶和香椿水醇提取物对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有差异。

1999年,朱育凤等用香椿皮和臭椿皮也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香椿皮的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而臭椿皮的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的抑制效果,对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抑制效果。

2008年,欧阳杰等用琼脂扩散法对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香椿的嫩芽萃取物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老叶,以嫩芽的乙酸乙酯抗菌西欧爱国最好。

因此,香椿的不同生长阶段抗菌物质及抗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香椿皂苷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且抑菌活性浓度在1.0毫克/毫升时最大。

这表明香椿皂苷是香椿发挥抗菌作用的功效成分之一。

香椿植物所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具有很高的抗癌活性,且甾体皂苷元是合成避孕药和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之一,研究开发香椿皂苷很有意义。

香椿的杀虫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开发新型杀菌剂和杀虫剂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其中楝科植物最受关注。

楝科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质对许多农业害虫具有触杀、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1998年,韩德元等研究了桃蚜对香椿叶及茎皮提取物的触角电位以及嗅觉选择行为反应。

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

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

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王昌禄;常利杰;夏廉法;王玉荣;陈勉华;李贞景【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00)006【摘要】对山东济南、天津宝坻、河南西峡、河南卢氏、河南郑州、河南确山、河南焦作、江苏沭阳、江苏南京、云南曲靖10个种源香椿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进行观测,对叶产量和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的抗性不仅与其遗传性有关,还与种源地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南方种源的香椿叶产量高于北方,叶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香椿各种源之间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河南焦作样本叶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抗性观测、叶产量测定、叶总黄酮测定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河南焦作种源作为高黄酮含量药用香椿的优良种质.【总页数】4页(P108-111)【作者】王昌禄;常利杰;夏廉法;王玉荣;陈勉华;李贞景【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4.4【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栀子优良种质的初步筛选 [J], 陈红;杨锐培;何国振2.药用植物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J], 潘争艳;傅俊范;刘博;周如军;王慧3.药用葛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J], 陈元生;周满生;李明4.药用葛高产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J], 刘良科;贺安娜;张崇华5.国外引进豌豆特色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及应用前景 [J], 田茜; 李群; 戴双; 邓翠霞; 张文兰; 颜廷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椿叶与臭椿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香椿叶与臭椿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香椿叶与臭椿叶挥发性成分分析姬晓悦;严珺;王静【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香椿(Toona sinensis)叶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讨样品的差异.[结果]从同一地区采集的香椿叶和臭椿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的不同.在臭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别出19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88.77%)和叶醇(9.03%);在香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34.29%)、叶醇(33.50%)、石竹烯(6.33%)和3-己烯基丁酯(4.61%).[结论]该研究为鉴别和利用香椿叶和臭椿叶这2种食用和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6【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香椿叶;臭椿叶;挥发性成分;鉴别;固相微萃取【作者】姬晓悦;严珺;王静【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香椿(Toona sinensis)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均为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至长江流域[1-2]。

由于二者树叶形状相似,人们常常混淆这2种树叶。

但实际上,它们属于不同的科属,香椿为楝科,而臭椿为苦木科。

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香椿叶含有丰富的VC、胡萝卜素等,是带有淡淡香气的时令名品,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增进食欲、健脾、保肝、利肺等疗效,多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使皮肤光滑细腻[3-4]。

臭椿的树皮是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抗炎、止血等功效[5]。

但是,根据传统的中药理论,“臭椿有小毒”,臭椿叶不可食用。

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简便方法加以区分这2类不同科属的树叶。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一种新颖的萃取技术,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具有萃取时间短、无需溶剂、能耗低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荜 澄茄油烯 、桉 叶烯 、杜 松烯 、愈创 木烯 、姜 黄烯 等倍 半萜 ,a 一荜 茄 醇 、橙 花 叔 醇 、雪 松 醇 、金 合 欢 醇 、榄香 醇 、斯 巴醇等倍 半 萜醇类化合 物 ,香 叶 醇 、丁香 酚、芳樟 醇 、樟 脑 、龙 脑 、异 龙脑 等单萜
化合 物 和含氮含 硫化合 物 ,而这 四大类 化合香 椿在 民间既能食 用又能 药用 ,并且 由于其 有 独特 的香 味 ,研究 人 员 对 香 椿挥 发 性 成 分 研 究 较 多。香椿 叶挥 发性 成 分 的提 取 方 法 有 水 蒸 气 蒸 馏
如樟脑 、龙 脑 属 于 双 环 单 萜 类 。龙 脑 ,中 药 “ 冰
合物 ,是 一 种 广谱 、高效 、 副作 用 少 的抗 肿 瘤 药 物 ,并 且具 有增 强免疫 、抗 耐药 ,放 、化 疗协 同等 特 点 , 与 其 它 抗 肿 瘤 药 物 相 比 有 独 特 的 优 势 l - 。单萜含 氧衍生物 多 具有 较 强 的香气 和 生 1 1l 3
理活性 ,是 医药 、化妆 品 、食 品工 业 的重 要 原料 。
片” ,主要 用 于香 料 、清凉 剂 及 中成 药 ;樟脑 ,有 局部刺 激作用 和 防腐 作用 ,用于神 经痛及跌 打损 伤 等 。倍 半萜 类 化 合 物 是精 油 高 沸 程 部 分 的 主要 成
分 ,多 以酯 、醇 、酮 或苷 的形 式存 在 ,有 广谱 的生
物活性 如驱蛔 虫 、强 心 、抗 炎 、镇 痛 、抗 肿瘤 、抗
分 主要 为单 萜 、倍半 萜 和倍 半 萜醇类 ,主要成 分有
石 竹烯 、榄 香烯 、大牝 牛儿烯 、a 一金合 欢烯 、a 一
研究 者对香 椿挥发 性成分 的研究 ,为香 椿香精 香 料的开 发及研 制奠定 了基础 。他们 从香椿 中分离 的化合物 有 :萜 类化合 物 、芳 香族化 合物 、脂 肪族
第3 9卷 第 4 期 21 0 0年 1 2月 文 章 编 号 :1 0 —12 0 6 16—2 1 ( ) 一03 —0 00 4 21 4
广
西




V0 . 9 No 4 I3 .
D e:2 0 C. 01
Gu n iFo  ̄ t inc a gx r w Sce e
法 、同时蒸 馏 一萃 取 法 、超 临 界 C 2萃 取 法 、微 0 波 辅助提 取法 、超 声波辅 助提 取法 、顶空微 固相萃
取 法 ( ~S ME)等 【-引。香 椿 叶 的挥 发 性 成 HS P 31
疟 疾等 。如金合 欢醇 ,是 重 要 的倍 半 萜类 化 合 物 ,
在 金合 欢油 、橙 花油 、香茅 油 中含 量较多 ,为重要 的高级香 料原料 。
香 椿 叶化 学 成分 研 究 进 展
陈丛 瑾 ,刘 雄 民 ,黎
( 广西 大学化 学化工 学院 ,南 宁

50 0 ) 3 0 4
摘 要 :综 述 香 椿 叶 的 挥发 性 和 非挥 发 性 化 学 成 分 以及 营养 成 分 的研 究 进 展 。
关 键 词 :香 椿 叶 ;挥发 性 化 学 成 分 ;非 挥 发 性 化学 成 分 ;营 养 成 分
调 味品或 食 品添 加剂是 香椿植 物资源 开发利 用的一
个 方向 。
基 金项 目 :广 西 自然 科 学 基 金项 目 ( 科 自 0 2 6 0 ) 桂 9 3 0 2 ;广 西 教 育厅 科 研 项 目 (0 9 1 X 3 20 1L 0 )
作者简介 :陈丛瑾 (9 O ,女,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林产化工的教学 、科研工作 。 1 7 一)
物 香料 的主要化 学组成 。 目前香 椿香 精香料 的开发 极少 ,提 取香椿 天然 的成分调 配成香椿 香精 ,做为
含 氧化合物 和叶绿 醇等其他 含 氧化合物 ,此外 还有 其他酯 类 和酮 类 等 化合 物 [ 1 。 3 。。萜 类 化合 物 一 直 I
是天 然产物 化学研究 较为 活跃 的领域 ,是发现 和寻
( 竹烯 ) 石 ,有平 喘 、镇 咳 、祛 痰作用 ,临床 上用于 治疗 气 管 炎 ,此 外 ,它 还 是 允 许 使 用 的 食 用 香 料- 1 ;榄香 烯 ,是我 国 自主 开 发 研 制 的广 谱 抗 癌 二类 新药 ,临床 应用 的制 剂 以 B 一榄 香 烯 为主要 成
分 ,同时 含有少 量的 a 7榄 香烯 及其他 萜烯类 化 及
22 3
广
西




第3 9卷
2 非 挥 发性 化 学 成 分
香椿 中非挥发性 化学成 分 主要 有 多酚类 、黄酮 类 、没 食 子 酸 类 衍 生 物 、皂 苷 等 物 质 。据 文 献报 道 ,香椿 叶 中 含 有 多 酚 类 物 质 、黄 酮 、萜 类 、蒽
中 图 分 类 号 :¥ 6 . 文献 标 识 码 :A 571
香 椿 ( on ies ) 又 名 春 芽 树 、椿 、椿 T oa s ni n s
找天 然 药 物 生 物 活 性 的重 要 源 泉 。如 B 一丁 香 烯
树 ,在 《 物 名 实 图 考 》 中 称 为 红 椿 ,属 楝 科 植 ( l ca)香椿 属 落 叶乔 木 ,是 我 国特有 珍 贵 速 Meaee i 生用 材树种 ,木材 素有 “ 国桃 花 心木 ” ( hn s 中 C iee ma o a y hg n )之 称 u 。香 椿 全 株 具 特 殊 气 味 ,香 椿 】 芽是高级 木本 蔬 菜 ,被 国外 称 为 “ 色保 健 菜 ” 绿 , 现多 出 口 日本 及 东 南 亚 国家 L 。香 椿 富 含 生 物 活 2 J 性物质 而具有 很高 的药用 价值 , 《 草纲 目》 中指 本 出 ,香椿 的叶 、芽 、根 、皮 和果 实均可 入药 。香椿 的化 学成分是 其功效 的物质基 础 ,本文对 香椿 叶的 化学 成分研究 进展作 一综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