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修改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社会危机使士人群体 出现,书法成为表达自 我情意的形式;
汉 隶
2.文具的发展改进。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
(303-361)
王献之(344-386)
作品: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为羲之第七子。幼时 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 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 “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 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 书以《鸭头丸帖》、《中秋帖》最著。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 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 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 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 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 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 地位和声望。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 草 --------甲 --- 金 --- 篆 --- 隶 行 ----- 楷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 线条 -- 笔画)
中国的印章 篆刻与书法 并称为姊妹 艺术,秦汉 时以小篆为 基础,融合 隶书风格。 到明代与书 法、绘画合 为一体。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在韩国,韩汉之 争由来已久。 2009年年初,在韩 汉之争久未停战 的韩国,20名前总 理共同签名上书 青瓦台,呼吁李明 博强化汉字教育, 提议在韩国的小 学正式开设汉字 教育课程。汉字 应和韩文一起被 视为“国字”来 教育。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日本汉字产业一直 在赚钱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读错汉字发音后,一 本名为《看似会读实 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 的实用书,在几个月 里高居日本畅销书排 行榜榜首,该书在发 行后的短短一年时间 售出60万册。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第7课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解析

目标导航③商周:“________”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统一①背景:________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为文字统一提供了条件。
②措施:秦始皇以秦国________为基础,推行“书同文字”。
③意义:为________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________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提供载体。
(2)________形成,是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2.发展历程(1)________: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________,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________,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3)宋代:追求________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四大家为代表。
(4)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________的创造。
3.书法特点术门类是()A.汉字B.中国书法C.中国画D.中国戏剧答案:B解析:汉字不是艺术,A错误;由“无图的画”可知C错误;由“无行的舞”“无声的乐”可排除D。
答案为B。
2.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商朝时形成成熟体系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D.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答案:B解析: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A错误;到商朝,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甲骨文体系,故B正确;汉字的发展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故C表述错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D错误。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下列作品体现了秦朝官方字体的是()答案:A解析:根据几种字体的特征可知,《泰山刻石》为小篆,是秦统一文字后采取的字体,A正确;《曹全碑》是汉隶,《颜勤礼碑》是楷书,《兰亭序》是行书,B、C、D三项皆排除。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宋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汉字书法艺术》教案[修改版]
![《汉字书法艺术》教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5d44ec10a6f524cdbf85ae.png)
第一篇:《汉字书法艺术》教案《汉字书法艺术》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1)古文字系统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2)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名。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 渐
(2)主要历程 主要历程 ①秦小篆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还是书法的 自发 秦小篆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 阶段。 阶段。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的改进,推动书 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的改进, 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成为“ 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成为“ 书圣 ”, 名作是《 兰亭序 》。 名作是《 ③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草书有“颠张(旭)狂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草书有“ 旭狂 (怀)素”,楷书有 欧阳询 和“颜(真卿)筋柳(公权)骨”。 怀素 真卿)筋柳(公权)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A
)
4.(2008·江苏高考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江苏高考)“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江苏高考 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 书法家是 A.王羲之 王羲之 C.颜真卿 颜真卿 B.张旭 张旭 D.柳公权 柳公权 (
复习策略 本单元难度较大,内容繁多。学习时应注意: 本单元难度较大,内容繁多。学习时应注意: 1.注意新课标的理念中的人文理念在此部分的 1.注意新课标的理念中的人文理念在此部分的 渗透,如“创新意识”“历史意识”“开放的世界 渗透, 创新意识”“历史意识”“开放的世界 ”“历史意识”“ 意识”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同时应理解和尊重世 意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同时应理解和尊重世 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避免虚骄 自大的情绪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自大的情绪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2.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书法 绘画、文学、 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书法、 2.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书法、绘画、文学、 戏曲的发展历程;注意横向把握各个朝代书法、绘 戏曲的发展历程;注意横向把握各个朝代书法、 发展历程 特征, 文学、戏曲等方面呈现出的特征 画、文学、戏曲等方面呈现出的特征,并结合具体 的朝代,理解文学艺术与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 文学艺术与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 的朝代,理解文学艺术与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认 识到时代风貌对文学艺术的重大影响; 识到时代风貌对文学艺术的重大影响;认识中国古 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频考点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 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说, 命 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说,它承载了中 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其来源之悠久、空间之辽阔, 题 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其来源之悠久、空间之辽阔, 是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从种族上说, 立 是任何其他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从种族上说,它既可 意 以承载汉民族的文化,也可以承载中国境内的兄弟民 以承载汉民族的文化, 族的文化,还可以承载邻近国家的文化。 族的文化,还可以承载邻近国家的文化。 现 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实 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方面 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链 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接
④重文的宋代书法风气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 重文的宋代书法风气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 出现各具情态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出现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态的 世俗化、 ⑤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书法呈现出平民化 、世俗化、 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个性化 的趋势。 的趋势。
B)
一、汉字与书法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 刻画符号 起源: 起源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 成熟: 成熟 ,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 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 金文 ”。 (3)统一:秦统一后,用 小篆 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来进 统一:秦统一后, 统一全国的文字。 统一 一步简化和规范, 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 。 ,可能是中国
C(
)
A.逐渐形象化 逐渐形象化 C.逐渐简约化 逐渐简约化
B.逐渐多样化 逐渐多样化 D.逐渐国际化 逐渐国际化
2、(2009·广东高考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 、 广东高考)下列 广东高考 下列“ 官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 济南模拟)平灭六国后 秦始皇“一法度、衡石、 济南模拟 平灭六国后, 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其中“书同文” 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书同文”是指把以 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到金文、 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到金文、 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汉字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汉字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艺历程 书艺历程 (1)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字形丰富、 的 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笔墨纸张 形成,是书法艺术的动力。 形成,是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 供 了条件。 了条件。 等文具的改进, 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 士人群体 逐 为富于个性化
3.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 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 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表现士人追 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1.(2010·厦门质检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图中所示 厦门质检)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厦门质检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