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DIERDANYUAN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下列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项。
2.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A.商代文物B.汉代文物D.当代臆造文物,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当代人臆造的。
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
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小篆B.隶书D.行书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D.书法艺术“横、竖、撇、勾、点”等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为书法艺术。
6.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张旭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不同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他的书法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
7.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
据此标准,宋人( )A.尚法B.尚意D.尚理,倡导“有意无法”,故B项正确。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宋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B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 系;C、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பைடு நூலகம்
金文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 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 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大盂鼎
③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 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性——作为书法和篆刻艺术的汉字 2、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秦汉:从后人的眼光看,美感;大 多是实用性文字; 自发 (2)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①原因和条件: ②代表: ③特点
(3)隋唐时期 ——达到新的高度 ①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统一;文化繁荣;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B、绘画;C、篆刻;D、京剧 9、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认识,错误的一项( (
《汉字与书法》教案与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立意:汉字与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蕴含着古人的创造智慧与自我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想要给学生传递的重要精神内涵。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与本课具体知识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参观博物馆的情景线索来探究汉字产生与发展历程,理清书法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体会古人的创造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进一步理解汉字书法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与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担当,从多个维度进行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
教学目标:掌握汉字出现的原因及发演变展历程;理解书法作为自觉艺术出现的原因,通过书艺的发展历程理解时代与书法风格的关系;通过对书法与篆刻的欣赏理解其作为中国独有艺术形式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以及当代人的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及达成:【唯物史观】通过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梳理体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文字产生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文字产生的根源的生产力的发展,体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书同文”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探究,认识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而艺术又能反映时代风貌;在汉字书法过程探究中,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人的创造和价值追求,突出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本课时间跨度大,在时空观上,利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时期汉字的发展的基本脉络,理清汉字起源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分析书法发展历程时,通过典型材料帮助学生将书法特点和具体的时代特征予以对应,加深对历史发展时序的理解性认识,能够把握不同时期书法艺术与相应时间、空间的关系。
【史料实证】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文物史料、口述传说等多种类型的史料突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文物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不同价值,给学生强化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5、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 、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
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时代风貌 1、魏晋南 、 北朝: 北朝: 2、隋唐 、 3、宋代: 、宋代: 4、明代: 、明代: 社会危机动乱 盛世气象 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 生活丰富多彩 商品经济发展;转衰 商品经济发展;
B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 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 ;C、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 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 系;C、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A )
代表 地位
代表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 楷书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欧阳询 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
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3、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 、
朝代 3、 、 宋 代: 4、 、 明 代:
地位 特征 代表 地位 特征 代表
追求个性, 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苏、黄、米、蔡四大家 强调个性化创造 祝枝山、 祝枝山、文徵明
隶书的推广 隶书的推广
隶书, 小篆简便写法,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 最早流行于下层人物中间。 最早流行于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 本是隶人的意思, 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 管罪犯的官吏。 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 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 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 法的人很多, 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 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 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 文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 间流行的俗体来写, 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 隶人用的字体, 是隶人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 作隶书。 作隶书。
明代以后, 文彭等人的创 明代以后,以文彭等人的创 作为代表, 作为代表,专供艺术欣赏用 的印章出现了, 的印章出现了,篆刻艺术成 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从此大 放异彩。 放异彩。图为艺术家镌刻的 印章。 印章。
练习: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 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 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
刻符记事: 刻符记事: 1)半坡人面网纹盆口沿的符 1)半坡人面网纹盆口沿的符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 号被认为可能就是早期的文 的刻划符号 距今约6000多年)。 6000多年 字(距今约6000多年)。
甲骨文——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 相传1899年 1899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 里发现了距今约3 里发现了距今约3千多年 前的汉字----甲骨文 甲骨文。 前的汉字----甲骨文。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法艺术的发展:
1、条件 、
① 字体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字体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士人群体的逐渐形成,为书法发展提供了人力准备。 ② 士人群体的逐渐形成,为书法发展提供了人力准备。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③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4、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用刀“ 的汉字: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料上“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料上“写” 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术。 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术。 玉玺,又称“ 玉玺,又称“传
国玉玺”“传国 国玉玺”“传国 ”“ 玺”,为秦以后历 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乃奉秦始皇之命所 其方圆四寸, 镌。其方圆四寸, 上纽交五龙, 上纽交五龙,正面 刻有李斯所书“ 刻有李斯所书“受 命于天,既寿永昌” 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篆字, 八篆字,以作为 皇权神授、 “皇权神授、正统 合法”之信物。 合法”之信物。
一、汉字的发明演变: 汉字的发明演变:
1、上古传说 2、新石器时代 3、商周时代 4、春秋战国 5、秦朝 仓颉造字 刻画符号(半坡彩陶) 刻画符号(半坡彩陶) 甲骨文
文字紊乱
金文
小篆、 书同文字 小篆、隶书等
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起源的传说——仓颉造字 传说 仓颉造字
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鬼夜哭。 鬼夜哭。 ——《淮南子》 《淮南子》
金文、铭文、 金文、铭文、钟鼎文
西 周 毛 公 鼎 铭 文
汉字的统一 ——小篆 小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削弱了 文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 文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
统一文字, 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 远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传上古黄帝时,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 仓颉根据日月星辰、 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 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 了汉字。图为仓颉 仓颉像 了汉字。图为仓颉像。
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汉字的萌芽——刻画符号 刻画符号 汉字的萌芽
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 不能准确识读,但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文字的雏形。 不能准确识读,但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 构造法的“六书” 即象形、 构造法的“六书”(即象形、 会意、指事、形声、假借、 会意、指事、形声、假借、 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2、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大家猜猜看!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大家猜猜看!
蚕 桑 丝 裘 衣
2、历程 、
魏晋南北朝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实用性
艺术性
思考为何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书法艺术? 思考为何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书法艺术?并分析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3、书法艺术的发展演朝: 2、隋 、 唐:
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书圣) 王羲之(书圣) 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达到新的高峰, 草书—张旭、怀素 “颠张狂素” 草书 张旭、怀素(“颠张狂素”) 张旭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是上古时期 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各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世界四大古文字中, 各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世界四大古文字中,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 均已灭绝,唯有以甲骨文为发端的汉字流传至今, 均已灭绝,唯有以甲骨文为发端的汉字流传至今,且成 为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 为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并成为联合国通 用的文字之一。 用的文字之一。
D)
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追求的理想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的书法 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 ②③④;C、①②;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 ①③④ 6、下列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 D、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图为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印印文 图为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印印文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