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二昆虫体躯、头壳的构造及其附肢

【目的】

1.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唇足纲、蛛形纲、甲壳纲和多足纲等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

3.了解昆虫头壳的构造及其附肢;

4.掌握昆虫头式的类型。

【材料】东亚飞蝗、家蚕(或粘虫)幼虫、蝉、步行虫、胡蜂、家蝇、牛虻、家蝇、菜粉蝶、蚕蛾、金龟子、白蚁、埋葬虫、绿豆象(雄)、叩头虫(♂)、摇蚊(♂)、蜘蛛、马陆、蜈蚣和虾等。

【用具】体视解剖镜及外光源照明、蜡盘、镊子、解剖针、载玻片、大头针、10%KOH、酒精灯或电炉、石棉网、三角架和玻璃棒等。

【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1.取1头东亚飞蝗,观察其体躯是否左右对称?体壁是否坚硬?

2.或东亚飞蝗体躯分为______段,腹部有______节,头部和胸部是通过______相连的。

3.用左手拿住东亚飞蝗,右手用镊子夹住其腹部轻轻拉动,观察腹部各节是如何连接的?

二、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它各纲的关系

昆虫实验

实验二直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直翅目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认识重要的科; 3、了解蝗科的特征; 二、材料: 飞蝗、刺胸蝗、笨蝗、尖头蝗、蚱蜢、菱蝗、蟋蟀、螽蜞、蝼蛄标本。 用具:扩大镜、双目解剖镜 三、观察项目: 1、取飞蝗观察:a、触角比体短b、将前后翅揭起,在第一腹节两侧有一个陷入的鼓膜听器c、雌性产卵器凿状d、后足跳跃式。这代表蝗亚目的特征。继续观察其前胸背板,盖住中胸,但不盖住腹部,三对足附节均为3节,这代表蝗亚目中的蝗科的特征。再观察其前胸腹板平垣光滑,没有突起;头顶钝园,颜面与颅顶的夹角为钝角;将前翅拉起,找到中脉区(一个长形的翅室),区内有一条游离的纵脉,脉上有许多细小粒状突起,位置靠近C U脉,称为“中闰脉”这代表蝗亚目locuatodea蝗科Locustidae飞蝗亚科的特征。 2、取小翅曲背蝗观察,在紧靠复眼的头顶两侧有长方形的小凹陷,称“头侧窝”。前胸背板背面有纵的中隆线,两侧有中部向内曲折的侧隆线,并有前中后三条横沟。 3、取刺胸蝗观察:a、头顶的前面与额组成圆弧形(侧面观)b、前胸腹板生有一圆锥形的突起c、后足腿节的外侧有二条纵隆线,中间有“人”字形脊起(羽状隆线)这代表刺胸蝗亚科的特征。 4、取笨蝗观察:a、沿前胸腹板的前缘有一片状突起,b、腹部第二节背板两侧有发音板,c、后足腿节外侧羽状隆线,为不规则颗粒状突起,这代表笨蝗亚科的特征。 5、取尖头蝗观察:a、颜面倾斜,额与头顶组成锐角(侧面观),背面有一细沟,b、前胸腹板的突起在腹板的中间呈叶状。这代表尖头蝗亚科的特征。 6、取蚱蜢观察:a、颜面极倾斜,顶和颜组成一锐角,b、前胸腹板平坦光滑,没有突起,c、前胸背板的侧隆线明显,这代表蚱蜢亚科的特征。 7、取菱蝗观察:a、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在腹部背面,b、跗节前、中足2节,后足3节,这代表菱蝗科Tetrigidae的特征。 8、取蟋蟀观察:a、触角比体长b、雌性产卵器矛状c、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鼓膜外露,称“开式”鼓膜,d、足跗节3节,代表螽蟖亚目tettigoniodea 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9、取蝼蛄观察:a、触角比体短,b、雌性产卵器不外露,c、前足开掘式,这代表蝼蛄亚目Gryllotalpodea和蝼蛄科Gryllotalpoidae的特征。 10、取螽嘶观察:a、雌性产卵器刀状b、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但鼓膜被遮盖,仅留细缝,称“闭式”鼓膜,c、足跗节4节。这代表螽斯科Tettigoniidae 的特征。 作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教案 一、说教材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实验实训1.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一)地位和作用: 1、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昆虫体躯的组成及附器。 2、复习和巩固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为鉴别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理解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各部分构造和作用。 (3)掌握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基本类型。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结构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结构及类型,特别是触角类型繁多,学生不容 易掌握,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借助多媒体弥补实验过程中不容易观察到部分结构,如把昆虫的体躯放大,蜜蜂的 触角放大,蝴蝶的翅放大、蝗虫的后足放大、蝗虫的口器放大,通过感官和视觉, 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对 突破难点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真正达到了对触角、口器、足、翅的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触角的类型部分,通过学生观察后回答,答对一个给一个动画笑脸,答错一 个给一个动画哭脸,体现多媒体的趣味性特点,这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 生的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对于昆虫的足、翅的类型,学生观察后,答对一个就把该类型的图片展现 出来,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教学的情景 之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情趣,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三、说学法 (1)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外出捕捉昆虫,要求学生在家附近搜集昆虫,由于学生个人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学生搜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不同,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同时,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灵 活性,为本节课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实验 利用搜集到的昆虫材料,认识、辨别、分析昆虫各部分结构及分类,这就让

昆虫的外部形态-教案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审阅 年月日 日期: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茶叶1601 章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般构造及头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了解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及头部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昆虫的体躯的一般构造。 2.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 昆虫的头部的主要器官的作用。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 1min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4min 本节课的新内容 80min 重点内容的总结 3min 考勤、组织教学 2min

【教学过程】 1、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主要的产茶省份有哪些 答: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部茶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闽南等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2、中国茶树病虫害种类 答:我国茶区地域辽阔,气候适宜,环境多样,因而病虫区系复杂,种类繁多。已知的茶树害虫达400多种,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50一60种。这些害虫主要是昆虫,少数是螨类。已知的茶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茶树病害主要是由一些真菌侵染所致,还有藻类、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导入新课: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体躯和体段 昆虫的身体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体节,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昆虫体躯共有18~20个体节。 1、体躯的分节与分段 3段20节,6、3、11 切;头部愈合无节痕,胸部各节紧相接;腹部节数常11,少增多减附多缺。 二、体节的分区和构造 体面:身体或体节大致呈圆筒形,左右对称。根据附肢基部的部位,将其划分成4个面:肢基上面的部分为背面;两侧着生肢基的部分为侧面;肢基下面的部分为腹面。 体向:为了描述昆虫各部分的相对位置,通常将昆虫一定的体躯部分作为定向的基础,按照体躯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分为6个体向。 头向(cephalic):与头部的方向一致,与体躯纵轴相平行。 尾向(caudal);与尾部的方向一致,也与体躯纵轴平行,但与头向方向相反。 中向(mesal);向着虫体中轴的方向,与体躯纵轴相垂直。 侧向(lateral):与中向相反,背离体躯中轴的方向。 背向(dorsal),向着虫体背面的方向,背向朝上。 腹向(ventral):向着虫体腹面的方向,腹向朝下。 除上述体向外,在形态描述中也常用到下列部位及名称; 基部(proximal)和端部(distal):昆虫的附器和外长物,以其靠近虫体的部分为基部,远离虫体的部分为端部。前胸背板的后方是基部,前方是端部,而甲虫类的鞘翅则以靠近前胸的部分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

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Entomology 编订:JinTai College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 2、篇章2: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文档 3、篇章3: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 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201x年9月24号、25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 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 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 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 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 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

实验八、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 目的: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及其的主要科地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检索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蝗虫、螽斯、蟋蟀、蝼蛄;蝉、叶蝉、飞虱;粉蝶、灯蛾;缘蝽、 菜蝽、猎蝽;家蝇、实蝇、食蚜蝇;蜜蜂、胡蜂、蚂蚁;步甲、虎甲、 瓢甲、天牛、象甲、叩头虫、吉丁虫;蓟马玻片。户外采集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选用比较重要而稳定的特征,以简短的 文字排列而成。 分类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举例(不需要写):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 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 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 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代表昆虫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注意:代表昆虫不要与下表的重复,这句话不要写)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0-2011-2) 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 姓名沈杰学号20111802022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信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实验目的 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不同昆虫类群,在实验室内利用生物解剖镜、显微镜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类群的昆虫种类,了解植物园昆虫多样性的分布;同时通过利用采集的标本来学习常见观赏昆虫标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 生物显微镜(NIKON)、生物解剖镜(上海长方)、不同型号昆虫针、昆虫标本盒、大头针、展翅板、昆虫标签、毒瓶、捕虫网、硫酸纸、还软器、镊子、刀片、酒精、乙酸乙酯、脱脂棉、三角袋、三级台、指形管、相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材料 采集的各种类群昆虫成虫及幼虫、蛹、卵,拍摄的图片;各种昆虫成虫的干制针插标本或浸制标本;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昆虫的采集 1、昆虫采集方法 观察法: 微小昆虫刷取法: 搜索法: 网捕法: 击落法: 诱集法: 2、采集工具 捕虫网:捕网、扫网、水网 吸虫器: 诱虫灯:黑光灯、汞灯 诱虫器:巴氏罐、马氏网 粘虫器: 加热分离器: 筛虫器: 毒瓶、毒管: 三角纸袋、棉层纸包、采集盒: 其他用品:采集袋、采集箱、采集伞、白布、放大镜、镊子、毛笔、铲子等 3、采集记录 笔记本、记录笔、标签纸、相机 日期、时间、地点、生境、寄主、采集人 (二)昆虫标本制作 1、针插标本制作法 昆虫针:00、0、1、2、3、4、5 三级台:作用 针插位置:不同类群位置不同 插针后的效果:整理姿态 2、蝶蛾类昆虫展翅法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 (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 (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 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 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 三、实验内容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 (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 (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 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 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蛛形纲) 标本 名称主要形态特征

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 (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 蜻蜓目 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 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螳螂目 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 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前 翅覆翅,后翅膜翅 。 脉翅目 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 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直翅目 1 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 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后翅膜翅; 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等翅目 2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半翅目 (同翅目) 3、4、5 触角线状或刚毛状;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明 显;前翅覆翅、膜翅或半鞘翅;常有腊腺或臭腺。 缨翅目 6 体微型至小型,细长;触角丝状,口器锉吸式;前胸背板矩形或梯形,中 胸与后胸愈合;翅为缨翅,跗节端部无爪。 鞘翅目 7、8、9 体坚硬;触角多样,有线状、锯齿状、栉齿状、锤状、鳃片状、膝状等类 型;一般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三角形的小盾片; 足一般为步行足,有开掘足、游泳足、跳跃足等类型,跗节的节数(跗式) 为分类特征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鳞翅目 10、11、12、13 触角线状、羽状、棒状等,多样;口器虹吸式。鳞翅;翅部中央有一大的 中室。翅脉的特征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幼虫额区狭窄,“八”字形;口器咀嚼式,腹足常5对(腹部3-6、10节); 足底有趾钩。有些科或亚科的腹足2~4对(尺蛾,部分夜蛾)和肛足退 化(舟蛾科)。 膜翅目 14、15 触角多样,有丝状、棒状、膝状等;前后胸小,中胸发达;部分有携粉足; 翅膜翅,前翅大于后翅,有翅钩列型连锁;有并胸腹节,部分有螯针。 双翅目 16 触角多样,有线状、羽状或环毛状等;口器舐吸式、刺吸式、刮吸式等; 前后胸小,中胸发达;前翅膜翅,发达,常有腋瓣和翅瓣,后翅棒翅。 螨类 (蛛形纲) 17 瘿螨 叶螨

昆虫种类识别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东方蝼蛄属于__________目_____________科的昆虫。 2.金针虫属_________目_________科昆虫。 3.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病毒三大类。 4.植物检疫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东亚飞蝗属于__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昆虫。 6.直纹稻苞虫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 7.二化螟属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的水稻害虫。 8.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_________科一种迁飞性水稻害虫,对________灯的趋光性最 强。 9.白背飞虱属-_________目、_______科的水稻害虫。 10.灰飞虱有趋食_________的习性,其寄主常随_________变化而转移。 11.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的幼虫称为蛴螬。 12.长角扁谷盗属________目_________科昆虫。 13.锯谷盗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4.大豆食心虫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5.玉米象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6.桃蚜和萝卜蚜均有和之分,主要靠有翅蚜迁飞扩散。 17.菜粉蝶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先吃,然后取食。 18.菜粉蝶又名、,属鳞翅目,粉蝶科。 19.从棉株受害的主要时期来看,大致可分为期害虫和期害虫两大 类。 20.甜菜夜蛾属目科。 21.大蓑蛾护囊形状,囊外附较大的,有时附有少数枝梗。 22.蓑蛾又称,属鳞翅目科。 23.梨小食心虫属目科。 24.黄刺蛾俗称,其幼虫及蜕皮均有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引起。 25.种蝇属___________目________科昆虫。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1.直翅目:①体中型—大型、下口型、口器咀嚼式、单眼2—3个②前翅狭或小、皮革质特称“复翅”,休息时呈屋脊状复盖体上,后翅膜质,扇状、可纵折,后足大多跳跃式,有尾须,产卵器大多发达,多具听器和发音器③不完全变态,卵生、聚产、有卵囊保护,产在土中或植物里,属隐蔽式④多数具保护色,普遍有性二型现象,多数植食,少数肉食 2.半翅目:①口器刺吸式,喙管从前向后伸出,为害时只将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吮吸汁液②翅两对,前翅基部半革质,端部半膜质,称半鞘翅,休息时平复于体上,后翅膜质折叠于前翅下。将前翅展开,观察翅的分区,记住革片,膜片,爪片等各部位的划分。膜区的脉纹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③体扁,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发达,腹部两侧常露出在半鞘翅外,无尾④有发达的臭腺,从腹面观察,位于后胸侧板⑤属不完全变态,本目昆虫多为植食性种类。也有捕食性益虫还有卫生害虫臭虫 3.同翅目:①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前翅质地均一,休息时左、右翅呈屋脊状复于体背不重叠(注意与半翅目的区别)蚜和蚧有无翅型②多数种类体上有腊膜,跗节1—3节③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变态,但蚧的幼虫有蛹,称过度变态④大多是两性生殖卵生,蚜科种类常营孤雌生殖;雌雄性二型现象普遍、蚜虫还具有多型现象⑤均为植食性,有的还能传播病害。分泌蜜露 4.鳞翅目:①体、翅上都被有鳞片,前翅上的鳞片组成图案可分线和纹(或斑)两类;线按位置由基部向端部顺次称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缘线;斑按形态称环状纹、肾状纹、棒状纹,后翅常有新月纹,斑纹的变化是鉴定种的依据,除去鳞片可见明显脉纹这是科的重要依据②口器虹吸式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伸左右合并成喙管,只能吮吸花蜜等液体,不用时卷曲呈发条状,下唇须发达,下颚须退化很小③单眼2个或无;触角线状、梳状、羽状或球状或球杆状;无尾须④完全变态,卵圆球型,半球型,椭圆或扁平,表面有颗粒或刻纹;蛹大多为被蛹,少数为植食性,主要是幼虫期为害,仅小数肉食性,幼虫毛虫型、口器咀嚼式,下唇叶中间突起,叫吐丝器,能吐丝,唇基三角形,额夹“人”字。腹足底面有钩状刺(趾钩)依长度可分为单序,二序和三序,依排列形式可分为全环式、缺环式、二横带式、中列式,趾钩的变化是鉴别幼虫的重要依据⑤幼虫体上常有斑线和毛,其分布可作为识别种类的辅助特征,纵线以所在位置高低依次称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 5.膜翅目:①头能动、咀嚼式。无尾,产卵器发达,多数呈针状,有刺蜇能力②翅两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飞翔时以翅钩列连接,触角线状,棍棒状或膝状③腹部通常6—7可见节,第一腹节常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④完全变态:幼虫变化大,广腰亚目食叶种类为“伪镯形”;细腰亚目多为蠕虫式(胸腹足退化)寄生蛾类幼虫为“原足型”分节不完全;蛹为裸蛹长有茧、巢保护⑤习性变化大,可食叶、蛀茎。有时取食花粉和吸蜜,有的肉食,捕食性或寄生有益种类多于有害种类;高等种类有社会性组织 6.缨翅目:①体微小,细长;两对翅狭长、翅脉简单,翅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②头略带后口式,口器锉吸式③触角6-9节、末端数节尖锐,触角节上有钉状、角状突的感觉器,可作为种的鉴别特征④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⑤锯尾亚目的种类,腹末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管尾亚目的种类,腹末圆柱形,无产卵器⑥过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第三龄起出现翅芽,末龄幼虫不食少动似“蛹”。绝大多数植食性,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等) 7.鞘翅目:①小之大型,皮肤坚硬,口器咀嚼式②触角多样,线状、棒状等③无单眼;前胸发达,常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④前翅硬化,角质,为鞘翅,休息时放于腹背上,后翅膜质,折叠在鞘翅下面⑤跗节5节,少数4或3节⑥卵呈圆形或圆球形等,完全变态 8.脉翅目:①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跗节5节②翅二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呈网状,边缘多分叉③完全变态、幼虫有三对胸足、活泼、上、下颚呈尖锐的长管,用来咬住俘虏吮吸其体液,均为肉食性的益虫 9.双翅目:①体小至中型,头下口式,蚊的口器为刺吸式;蝇的口器舐吸式②仅一对前翅发达、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③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具芒状,线状或念珠状④雌虫腹末数节能伸缩,成为伪产卵器,没有真正的产卵器⑤完全变态,卵长卵型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 【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 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 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

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 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二昆虫体躯、头壳的构造及其附肢 【目的】 1.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唇足纲、蛛形纲、甲壳纲和多足纲等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3.了解昆虫头壳的构造及其附肢; 4.掌握昆虫头式的类型。 【材料】东亚飞蝗、家蚕(或粘虫)幼虫、蝉、步行虫、胡蜂、家蝇、牛虻、家蝇、菜粉蝶、蚕蛾、金龟子、白蚁、埋葬虫、绿豆象(雄)、叩头虫(♂)、摇蚊(♂)、蜘蛛、马陆、蜈蚣和虾等。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昆虫纲分类学)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5.鳞翅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来的鳞片,如蝶蛾类的翅。 6.毛翅膜质,表面密布刚毛,如襀翅目昆虫(石蝇)的翅。 7.缨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缨状刚毛,如蓟马的翅。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体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认识昆虫纲的特点(成虫); 3、掌握昆虫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其附属器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类型。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 (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 (2)标本:⒈蝗虫⒉蝉⒊蝶类 4.家蝇(幼、成虫) 5.蜜蜂 6.蓟马 7.白蚁8.绿豆象(雌、雄)9.家蚕 10.雄蚊(玻片)11.小蠹虫(玻片) 12.金龟子13.蜚蠊14.螳螂15.蝼蛄 16.蝽象17.龙虱18.胡蜂19.天蛾 三、实验内容 1、体视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2、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1)头部的基本构造:分节、分区等 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基本构造、主要类型 (2)胸部的基本构造:分节、分区等 胸足和翅:基本构造、类型,以及翅脉和脉序,翅的连锁方式 (3)腹部的基本构造:分节、附器等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 1、体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记录: ①接通电源; ②抬高镜体(紧固手轮); ③打开(上)光源,调节亮度; ④载入观察对象; ⑤调焦(精确调节目镜校正视力差); ⑥观察标本,做好记录; ⑦原样收镜; ⑧使用登记; 2、昆虫纲的特征观察: ①三体段:头、胸、腹; ②三中心: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触角、单眼、复眼、口器 胸部为运动和支撑中心三对足两对翅 腹部为生殖和代谢中心外生殖器、尾须等 3、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各体段的分节、分区、附器的位置和基本结构与主要类型等。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胸部的基本构造 (3)腹部的基本构造

五、实验总结(分析与结论) 1、体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昆虫纲的特征观察; 3、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