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程序

1.目的:为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中所用的检测仪器、设备的量值准确可靠,性能完好,以保证检测结果正确,加强检测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而制定本程序。2.范围:适用于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的抽样、测量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软件)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是程序实施负责人。

3.2技术科负责仪器设备建帐和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安装使用或保管存放地点发生变更时,由设备管理员办理变更登记。

3.3各科室负责科室内所有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并参与其管理。

3.4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有关计划、报告的审核与全过程的控制监督。

4.检测设备的购置程序

4.1根据本公司职责及建站技术条件要求的检测项目参数,由计量设备管理员提出相应的检测仪器,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选购。

4.2购置的仪器设备要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对大型设备由技术负责人写出调研分析报告。

4.3选购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有CMC标志。

4.4购置设备的质量要求:

a)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灵敏阈应满足所执行标准要求;

b)I

c)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差相适应,检定误差U<=(1/3- 1/10)T;

d)不能按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的检测仪器,其重复性应满足3o〈T/3,o 测试结果的标准差。

5.设备安装、调试程序(验收程序)

5.1凡经总经理批准购置的仪器设备均需按下列程序办理验收和交接手续:

a)仪器设备运到本公司后,技术负责人、计量设备管理员一起按说明书和设备清单,清点总检查。对照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相符,有无损坏,缺附件等。

b)若设备厂方负责安装调试,应有厂方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拆箱检查。

c)确认无缺件、无损坏,由设备管理员与使用人办理交接手续。如发现有缺件或损坏,由设备管理员与厂家联系补齐或更换。

d)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使用人进行测试检查,并将测试使用基本情况反馈到设备管理员。若发现使用中有设备性能不符合要求等情况,报设备管理员处理。e)在正式交付使用前,有计量检定规程可检定的计量测试设备,必须进行初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执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f)新购置的仪器和经过维修后的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设备使用人员、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设备生产厂家和维修人员等)共同验收。

g)对验收存在问题的仪器设备,由购置部门与供货商交涉直至验收合格。

h)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验收单》,参加验收人员签字,验收单存入设备档。

5.2仪器设备唯一性标识及建档规定

5.2.1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统一编号并登记。仪器设备唯一性编号由以下部分组成:

CJ —□-----□□LS —□□

| | | | |

车间线号序号路试序号

WJ —□□BW —□□

| | | |

外检序号标准物质序号

5.2.2技术科设备管理员按检测车间设备类、路试设备类、外检设备类、标准物质类、工具配件类分别建档管理,具体按《档案资料管理程序》进行。

5.2.3 本公司应建立并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相关信息。记录至少应包括:

a)仪器设备的名称;

b)生产厂家、出厂编号、规格型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设备出厂日期及启用日期;

d)固定设备安装地点,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在不使用时的存放地点;

e)接收时的状态及验收记录(例如全新的、用过的、经改装的);

f)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g)标准或检定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校准或检定的日期;

h)迄今所进行维护的记录和今后维护的计划;

i)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5.2.4建立设备档案的要求主要是指对检测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应按一台一档的方式建立档案,档案应包含该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内容。

5.2.5同类的多只小型计量器具如百分表、温度计等则可建立一个档案,集中存放相关材料。

6.检测设备的使用、维护程序

6.1检测设备的使用

6.1.1检测人员应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授权后持证上岗,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动用任何专用设备。

6.1.2仪器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按仪器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对仪器进行检查,确认处于正常状态后方可投入使用并记录仪器设备状态。

6.1.3仪器设备的使用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根据设备的使用频次确定记录次数,对于间断使用的设备,每次使用作记录;而连续使用的设备,则规定一天记录一次。

6.1.4仪器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发生异常应立即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报告,请专业人员一同进行检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经重新校准后可重新使用。

6.1.5进行现场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流转前后要确认和记录仪器设备的状态。

6.1.6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作业指导文件放到检测设备现场。

6.1.7当使用经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的测量设备时,技术负责人应确保得到正确应用。

6.1.8仪器设备的运行和使用环境条件,要达到仪器设备说明书中的规定。

6.2检测设备维护程序

6.2.1日常维护(例行维护)

6.2.1.1检测设备的日常例行维护由设备使用人负责,按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做好清洁、检查、添加、紧固、调整等工作。

6.2.1.2自校调设备进行调整自校,符合使用条件方可检测。

6.2.1.3设备保管使用者应对所用仪器的状态、使用情况作好记录。

6.2.2正常维护

6.2.2.1对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司授权专门设备管理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操作者应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6.2.2.2正常维护指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维护,由设备管理员按计划进行,使用人配合完成。

6.2.2.3正常维护中发现计量检定设备计量特性偏差,设备管理员申报技术负责人可提前进行检定,维修或调试直至达到检定规程要求。

6.2.2.4正常维护由设备管理员填写维修记录,其内容有维护日期、维护项目、维护人、维护情况。

6.2.2.5使用中发现设备仪器达不到质量要求,按《设备缺陷处置程序》进行。7.设备缺陷处置程序

7.1设备的使用,严格遵照《车辆检测实施细则》进行。

7.2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或突然的外界干扰影响设备正常检测按下列程序处理。

7.3在检测过程中,仪器设备出现《质量管理手册》中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测。

7.4仪器设备使用人应及时上报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7.5质量负责人应会同技术负责人及该部门分析原因,并评定结果(包括对以前检测工作的影响),作好相关记录:

a)首次测量超差应重新检测,检测的数据仍属粗大误差且因设备缺陷所致,应停止检测,设备使用人报告部门负责人,请技术负责人处理。

b)检测结果离散性太大,应停机检查。

c)检测中发生停电、停气或突然的外界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应重新复测。

d)检测过程中发现检测设备损坏或被检车辆工作异常,应停止检测。

e)检测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影响检测应停机。

7.6对于损坏的仪器设备应贴上停用标志,设备管理员负责修理,不能修复的报废更新,并重新进行检定。

7.7通过查阅原始记录及报告,对可能受影响的已检测车辆重新安排检测。应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情况。

7.8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及发生设备缺陷的处理情况均应记入使用记录。

8. 设备的校准/检定程序

8.1对新安装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首次检定。

8.2维修后设备影响计量特性时,修竣后使用前均进行校准或检定。设备大修后必须经检定方可使用。

8.3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公司的计量检定工作。在用设备、仪器的检定计划,实施送检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安排。

8.4为保证计量检定设备完好的技术状态和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不得超期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时间设备使用人有权拒绝使用,并报技术负责人处理。

8.5本公司检测仪器设备大多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无法溯源或暂无计量检定规程的仪器设备,可通过验证或比对计划,对检测结果相关性提供满意的证据,此证据需经评审确定。

8.6设备管理员每季度组织一次对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的检查,主要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定和校准,检测异常情况处置。

8.7每年12月根据本手册及有关规定制定下年度检测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检定。

8.8所有计量仪器设备的检定标准和检定报告均由资料管理员统一保管、归档。9.计算机使用管理程序

9.1检测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由检测科负责使用和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9.2检测中发现计算机系统异常、误判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9.3屏幕显示值与仪器设备指示值之差不能超过规程规定的示值允许误差。

9.4计算机打印的检测报告应符合《检测报告管理程序》的规定。计算机软件应文件化,满足使用要求。

9.5数据传输应采用复颂法的要求,保证数据完整性。

9.6发生异常情况,如停电,应重新检测。

9.7检测工作后,软件加锁,保证计算机数据安全保密。

9.8计算机系统维护同设备维护,保证功能正常。

10.设备封停管理程序

10.1检测设备、仪器封停由设备管理员负责按有关手续办理,报总经理批准。

10.2设备在完好状态,但检测工作中不使用,可办理封停,封停设备由设备管理员管理。

10.3设备有严重缺陷影响检测结果,修理时间较长或检定不合格应停止使用,除办理封停手续外,技术负责人负责维修或联系检定,待维修检定合格后再予启封使用。

10.4封停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维护。

11. 仪器设备维修和报废管理程序

11.1对于需要维修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员提出《仪器设备修理申请表》,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并组织实施。

11.2对于需要外部维护和修理的仪器设备,技术负责人请厂家或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待修的仪器设备要加停用标识,修好后进行验收、试运行,经校准后使用。

11.3仪器设备经过维修后不能完全恢复性能指标的可降级使用,限制其使用范围,检测科填写《仪器设备降级报废审批表》,报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降级。11.4对于不能修复或已无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使用部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报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报废。

11.5对于已经批准报废或与检测无关的仪器设备要移出检测场所。

12.设备返回处置

12.1设备脱离本公司的情况有:

1)离开固定场所由本室人员使用;

2)外借由他人使用;

3)固定场所外由他人使用。

12.2设备脱离公司的直接控制期间的状况是不确定的,所以在设备返回后,公司相关人员须对其进行功能和校准状态检查,并显示满意的结果方可恢复使用。

13.标识管理程序

13.1设备管理员负责及时对本公司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标识管理。

13.2标识管理规定

a)合格证(绿色):用于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相应的检定规程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b)准用证(黄色):用于设备不必检定,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如计算机、打印机);设备无法检定,经对比试验或鉴定适用者;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中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级使用者。

c)停用、禁用证(红色):用于已损坏的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已鉴别有缺陷尚未修复的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的仪器、设备;暂不使用已报封停或尚未经校准确认可使用的设备。

d)标识上至少标明下次检定或校准日期、设备名称、检定员等,不得混淆。相关文件:

车辆检测实施细则。

档案资料管理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质量记录:

仪器设备台帐

设备验收交接单

仪器、设备封停申请单

检测仪器使用情况记录

设备维护记录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年度计划

仪器设备降级、报废申请单

检测设备、仪器计量检定周期表

设备维护管理程序

设备维护管理程序

————————————————————————————————作者:————————————————————————————————日期:

设备管理程序发行日期2009-10-21 制定单位生产部 修订记录 符号版本日期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核 1.0 新编 N 核准审核作成

设备管理程序发行日期2009-10-21 制定单位生产部1、目的: 为确保制程生产的顺畅,避免因设备异常所造成品质上变异,制定本管理程序。 2、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相关机器设备、工装皆适用。 3、权责: 3.1 技术部:负责组织CFT进行设备购入的规划;负责编写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 等文件。 3.2 生产部:负责机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点检及基本维修;负责机器设备定期保养 及维护。 4、定义: 4.1机器设备:凡生产所使用的相关机械装置。 4.2重要设备:在生产流程中,设备故障对产量、交货期达成的影响重大;或者故 障停机造成的直接维修费用和停机工时很高;甚至直接影响质量,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者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对于这些设备, 必须采取定期维修、状态维修或改良维修,称之为重要设备。

设备管理程序 发行日期 2009-10-21 制定单位 生产部 5、工作流程: 流程 责任单位 表单 CFT [设备需求清单] 采购部 [采购单] 技术部 品质部 生产部 [验收报告] 生产部 [保养计划] [设备点检表] 生产部 [设备维修单] 生产部 [设备报废申请单] 生产部 设备需求 设备外购 设备保养设备维修验收 设备报废 档案管理

设备管理程序发行日期2009-10-21 制定单位生产部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

设备运行管理维护

设备运行管理维护 张浩 摘要: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技术是保证化工机械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化工生产能力的后盾,在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化工品牌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效益,文章主要说明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节约企业成本。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保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化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安全性也更有保障。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需要设备昼夜不停地运转来实现,与此同时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某个重要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停车,进而导致生产力降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技术,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运行,这样一来,企业的效益也得到了保障,人们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管理好企业的设备可以节约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选购合适的设备,调试,运行,维护及更新方面尽量减少成本,保证设备的经济价值,使设备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高效生产。在企业设备管理中,需要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专业工作人员是设备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及更新换代。在企业生产中我们要本着安全第一,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将设备科学地匹配在一起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使设备之间能够紧密的配合,保障生产设备有序平稳的运行。 想要从根本上确保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就必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设备故障率过高,则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至关重要。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最终的目的就是使设备无故障运行或是出现故障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1]。由于化工生产的连续不断性,化工机械设备几乎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如果不注意设备保养和设备维护,设备保养不及时,不到位,那么化工机械运行过程中,就会产生小故障,小故障慢慢扩散形成大故障,大故障维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机械设备停转,给化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维修保养技术能力,保证维修保养到位,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对化工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设备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食品厂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0目的 将本公司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使整个设备在使用周期中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2.0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设备。 3.0 内容 3.1预防性维护保养体系 3.1.1生产部负责制定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有效地进行。 3.1.2生产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生产相关负责人协调一致。 3.1.3生产部负责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中,同时负责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3.1.4设备维修依维修难度和工作量分:小修、中修、大修

3.1. 4.1小修是指设备某点或某个部件发生损坏或故障,不影响设备整体效能而进行的定点维修,一般在1—3个工时内完成。 3.1. 4.2中修是指设备部分功能发生故障或丧失,需对设备部分部件进行维修,一般在1—3个工作日能完成。 3.1. 4.3大修是指设备整体性能下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必须对整机进行系统维修,以恢复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性能,一般委托专业维修公司进行,周期大约1—2个月。 3.1. 4.4设备小修按设备维修规程进行,中修按设备维修计划进行专项维修,大修应建立相应的维修计划、委修合同、验收报告等,确保大修工作按期保质的完成。 3.1.5设备三级保养制度,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3.1.5.1 日常维护保养主要以操作工为主,对设备进行点检并填写设备点检表,并对设备进 行清洁和润滑,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并注意设备的运转状况,发现有小故障应及时排 除,及时调整紧固松动部件,下班前对设备进行清洁,对各部件进行擦拭和注油润滑等,并详细记录于《机器设备保养记录表》。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

1 规范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程序,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使得测量数据和检测 结果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检验科计量设备和检测仪器。 3 职责 3.1 设备责任人负责检测仪器的校准与验证或检定。 3.2 技术负责人批准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3. 3医院设备部负责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的检定。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设备的检定 4.1.1 设备责任人收集需要检定的计量设备(如分光光度计、天平、离心机、电导仪、 酶标仪等),分类整理,报技术负责人审核。 4.1.2 医院设备部批准和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 4.1.3 对小型计量设备(如温度计、加样器、移液管等),可以送医院设备部,然后再 送计量所;对较大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一般由计量所来检验科进行检 定。 4.1.4 检验科可以制定作业指导书,对温度计、加样器、移液管等进行自校。可以 采用计量所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来校准其它相应的计量设备,用来校准其它计量设备 的校准设备的精确度不能低于被校准的计量设备。自校的计量设备也要报技术负责人

4.1.5 检验科使用的计量设备应当都是经过检定合格或校准合格的计量设备。 4.2 检测仪器的校准 4.2.1 对测量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鉴定合格,应 制定校准计划;在使用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期间核查或质量控制,以维持其校准状态的 可信度。其它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定期对其性能进行适当评价。 4.2.2 对曾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的设备和长期不用的设备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按 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或核查,确保其功能和校准状态符合检测的要求。 4.2.3 在计量所不能对专业的大型检测仪器进行检定的情况下,由仪器工程师进行校 准。 4.2.4 对检测仪器,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护和校准。 4.2.5 对大型分析仪器(如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仪、化学发光仪等),由设备责 任人联系仪器工程师校准。在进行校正或校准前,对仪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保养,包 括对光路、采样针、样品轨道、各机械运动进行检查、校正,然后使用校准物对仪器进 行校准,并验证。由工程师出具仪器检修校准报告,以明确仪器运转良好。 4.2.6 在常规工作中,使用校准物对检测仪器进行的校准,可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执行, 并做好记录。 4.3 检测仪器校准后的验证 检测仪器在进行校准后,应当进行验证,以确保校准的可靠性。可采用的验证方法

16设备使用维护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使用维护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公司的设备,保证机台正常运行,使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设备预防性维护,及时维修保养设备,防止设备异常停机和故障重复发生,避免维修操作不当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以达到消灭事故和安全运行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二.管理职责 1. 公司能源设备部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设备维护的归口管理和统一计划 安排,建立设备维护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协助和配合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2. 各车间设备主管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方针、政策和本规定要 求,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进行细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从严要求,经常检查,加强考核。 三.设备维护基本原则 1. 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应把设备故障消 灭在萌芽状态,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连接件松动和不正常的磨损,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2. 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 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维修工 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转率。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

合理规划,实现生产修理两不误,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四.设备维护的要点 1. 操作工作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2. 单机、独立通用设备实行操作工人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3. 连续生产线上集体操作的设备,实行区域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4. 无固定人员操作的公用设备,由设备所在部门设备主管指定专人维护保 养负责制。 5. 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 (1)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好自己操作的设备,不超负荷使用。交接班前15分钟要仔细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自己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报告检修责任者,立即处理。 (2)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15分钟,将设备和工作场地擦拭和清扫干净,保持设备清洁,无油垢、无脏物。 (3)认真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主要设备每台都应有“交接班记录本”,每班人员应认真写清楚,交接双方要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6. 专业维修工人,实行设备包修制: (1) 班组包区域,个人包机组。 (2) 每个设备区域和每一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检修责任牌。单机悬 挂个人责任牌。 7. 专业维修者有下列职责: (1)区域包修的责任班组,应按车间制定的区域设备检查点,分解落实到

(完整版)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康祝设备控制程序---征求意见稿 1、目的 对生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 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产品的生产、加工符合规定的要求,以期做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益。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 3、权责 3.1生产部是设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车间主任、班长负责监督执行。 A.负责组织技术、质量部及使用车间对新购设备进行评估、验收。 B.负责设备的管理、维修及易损设备/备件的申购,对相关信息进行归档保存。 C.负责组织对生产设备的移交、编号、标识、维护、封存、报废与管理。 3.2技术部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并参与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评估。 3.3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和备件的采购。 4、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1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意外中断原因而策划的措施。 4.2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3关键设备:唯一性设备,在控制计划中有特殊特性要求的过程设备以及高精度、大型、 稀有设备。(高精:注塑机及模具) 4.4闲置设备:封存时间超过一年以上,以及因产品转型或工艺改进等原因退出生产过程的 设备。 4.5 设备利用率:在工作时间内,设备生产产品所用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率。

4.6日常保养:每天操作者对使用设备进行加注润滑油、维护,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 安全有效的维护保养活动。 4.7定期保养:由设备管理人员依据设备要求按周期进行的保养。 4.8关键设备:指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生产设备。(例如特殊设备:锅炉;关键设备:空 气过滤装置) 4.9一般设备:除关键和特殊过程设备以外的设备。 4.10三级保养管理 指对设备实施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个等级的保养。 4.11一级保养 指在维修工辅助配合下由操作工定期进行的保养。 4.12二级保养 指按检修计划由维修工负责进行的保养。 4.13大修 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包括电气系统进行修复,调整并翻新外观,达到全面消除大修前存在的问题,恢复设备的规定精度和性能。 4.14检修 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4.15设备迁移 企业由于产品任务发生变化和工艺路线调整等原因,设备在企业内部调动或移位,称为设备迁移。 4.16设备事故 企业生产检测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设备故障为设备事故。 4.17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是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验收、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和记录等文件,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设备档案. 5流程图

仪器内校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检测、试验等仪器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满足使用要求,确保测量、检测、试验等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影响产品品质的测量仪器、量具和试验设备。 3.定义: 3.1免校:不直接影响产品品质或仅供参考时用。 3.2外校:使用部门将需外校的仪器交品质部汇总后送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校准。 3.3内校:公司测量室检定出尺寸报告,检验周期根据使用频率而定。 4. 职责 4.1 仪器管理员:负责校验、修理、请购、验收。 4.2 仪器清洁保养:使用部门。 5.工作程序 5.1.请购、验收之管理 5.1.1.相关部门根据需求,所需仪器设备提出申请。 5.1.2.新购仪器设备需由校准人校验并纳入校验系统,经审查合格后,统一列管。 5.2. 仪器编号 品管部编写厂内统一编号并记录制造商,型号机身编号使用单位建立《测量仪器清单》并调校合格后,再交给使用部门。 5.3 仪器管理 5.3.1各部门应保持本部门所用仪器完好及不超出校正周期。应依仪器使用说明书或规定使用并做适当保养。 5.3.2仪器设备应列台帐,内容包括:仪器名称、仪器编号、规格型号,校正方式,校正周期及保管部门等。 5.3.3仪器设备故障,在修理或更换后,必须经过校准人确认精确度,方可使用。 5.3.4如有丢失、损坏、失准应及时报告品管部。 5.3.5仪器设备停止使用或报废 5.3.5.1.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设备误差范围超过要求范围,应及时通知校准人并停止使用。 5.3.5.2.校准人对仪器设备进行修复、校验,如无法修复应通知使用部门做报废处理。 5.3.5.3.停止使用和报废仪器设备应注明报废原因及日期,并贴上暂停使用标签和报废标签。 5.3.5.4.报废仪器设备应及时填写报废单并重新申购。报废品应当隔离,以不误用为原则。 5.4 仪器校验 5.4.1 校准人负责保管厂内仪器并定期送往国家认可之校验单位校验,追溯国家标准;并以此工作标准件依年度计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目的 1.1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公司的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公司范围内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建立机械设备维护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各使用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使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2.2 各设备使用部猛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方针、政策和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进行细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从严要求,经常检查,加强考核。 3.设备维护的要点 3.1主管设备负责人,要明确其职责,确保操作者正确地使用设备。 3.1.1操作者对本岗位的设备负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的直接责任。 3.1.2、操作者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2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认真控制运行中的各项操作指标,严格禁止设备不正常和超负荷运行。 3.3操作者对设备的一般日常维护保养的部分内容如下: 3.3.1检查轴承及有关部位的温度与润滑情况。

3.3.2检查有关部位的压力、振动和杂音。 3.3.3检查传动带的松紧情况。 3.3.4检查控制计量仪表与调节器的工作情况 3.3.5检查冷却系统的情况。 3.3.6检查安全阀、制动器及事故报警装置是否良好。 3.3.7检查螺栓、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及栏杆的稳固性。 3.3.8通过检查,发现不正常情况,须立即查清原因,及时处理,若发现异常情况,如特殊响声、振动、严重泄漏、火花等情况,应作紧急处理,并向设备维修人员、上级领导及时报告,未查清原因,不得盲目启动设备。 3.4贯彻以“维护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操作人员对设备必须精心维护保养,要认真做好设备的润滑,对设备和环境要认真进行清扫,达到无油污、无积尘、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防腐保温层要保持完整,及时消除跑、冒、滴、漏。暂时无法堵塞的,要挂牌汇报,作好设备的安全运行的文明生产。 3.5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和事故记录。维修者必须坚持对设备,巡回检查维护保养,做到“四高”(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高风格),检修后要做到“五不见”(不见废料、不见坏痕迹、不见垃圾油污、不见材料配件、不见废旧设备),“三满意”(自己满意、操作者满意、领导满意)。 4.设备维护保养职责 4.1 操作工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程序

文件名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编写人2015年12月21日版号V2.0 审核人2015年12月21日生效日期2015年12月21日批准人2015年12月21日 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次数修改条款修改内容修改时间 根据实际运作经验对体系文件进行统一修改,同时调整文件 1 全部 2015.12.21 格式换版。

1 目的 规范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采样仪器设备和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维修,确保仪器设备合理配置、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 3 职责 3.1 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参与所购仪器设备的验收;负责办理所购仪器设备的领用手续;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负责制订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并实施;提出故障仪器设备维修申请。 3.2 质量控制部负责对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进行监督检查,以及仪器设备档案保存。 3.3 经理办公室负责审批购置计划、购置申请和维修申请,制订采购计划和维修安排;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组织验收、建档、检定、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负责向董事长上报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1万元以上)的采购和维修计划。 4 工作程序 4.1 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 根据检测项目、检测标准、规范和工作量的需要,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部识别满足需要的仪器设备。检测部应认真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说明拟采购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技术参数要求及购置理由,配置要求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a.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测量稳定性、分辨力、准确度要求; b.仪器设备的操作条件、极限条件、自动化要求; c.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性、运行检查和维护、保养要求; d.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e.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 f.业务量、仪器设备的价格等其它要求。 4.1.2 采购前,使用部门对拟采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等进行评价,提出具体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经理办公室会同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根据需要进行考察、论证,做好选型工作。 4.1.3 属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1万元以上),可由技术负责人聘请有关专家进行

ISO9001:2015仪器设备校准程序英文版

Procedure: [Calibration Proc. Title] 1.0SUMMARY 1.1.The purpos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define the requirements for calibr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equipment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ceptability of product. 1.2.Typically, this is limited to inspection or test equipment used to “buy off” product prior to movement to a subsequent process or prior to final delivery. However, at the discretion of management, calibration or verification may also be applied to critical process equipment. 1.3.Th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procedure. 2.0REVISION AND APPROVAL 3.0PROCEDURE: CALIBRATION 3.1.Devices subject to calibration shall be calibrated by an approved outside service provider, or by trained [Short Client Name] employees. 3.2.Third party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should be accredited to ISO 17025 whenever possible, as this provides the best control of calibration activities, and traceability to national standards. 3.3.When employees perform in-house calibration, this shall be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documented procedures for each type of calibration performed. 3.4.Traceability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will be maintained for all devices where such traceability is possible by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3.5.Approved calibration service providers must maintain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calibration, and report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any calibration test certificates or other calibration documentation. For in-house calibration, the [who?] will ensure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calibration. 3.6.The Calibration Log [ rename if necessary] will be maintained by the [who?]. This document will list all devices, their serial number, date of last calibration, and next scheduled calibration date. The frequency of calibration for each device shall be adjusted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ice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 NOTE: third party calibration providers may not establish calibration frequencies; this must be determined by [Short Client Name]. 3.7.For tools calibrated by third party laboratories, these shall be returned with a certificate of calibration showing the status of the calibration, as well as the condition the equipment was found in (e.g., “defective,” “out of tolerance”, “in tolerance”, etc.) Such certificates must have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 正式版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目的 保证设备得到正确的使用与维护。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产品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动力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 职责 3.1 设备使用部门的职责 3.1.1 指导和监督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正确的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 3.1.2 指导和监督使用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3.1.3 组织关(键)重设备的评

审、建帐及其备件评估。 3.1.4 组织设备事故调查,召开事故分析会。 3.2 使用人员职责 3.2.1 使用人员需进行正确的设备使用与维护作业。 3.2.2 使用人员需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3.2.3 使用人员需对关(键)重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3.2.4 执行设备事故管理规定,发生设备事故后,逐级上报,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3.3 相关人员职责 3.3.1 设备修理人员负责组织开展

各事业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修理工作。 3.3.2 维修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设备操作者遵守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并对设备维护保养负责。 3.3.3 当班班长负责管好本班设备,监督本班设备操作者遵守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并对全班设备的维护保养负责。 3.3.4 操作者负责遵守设备操作维护规程,遵从维修人员指导,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 4 定义 4.1 关(键)重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进度不能保证100%准时交付产品的设备。

设备维修管理流程及报修单

一目的 规范设备维修管理流程,提升维修效率;加强设备故障维修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反馈速度,最大限度的服务于生产需要,培养高效的维修管理团队。 二范围 XX公司 三执行时间 该制度于XXX年XX月开始执行 四内容 1设备故障报修途径 1.1使用部门的设备操作员发现故障隐患,上报主管(班组长、车间主任/科长),由操作班组填写《设备故障报修单》上“报修申请”部分内容后交予维修员。 1.2设备维修员在日常设备巡查中发现设备故障隐患:首先排查并解除设备故障,对于较复杂的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维修班长安排维修。 1.3在设备预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隐患:首先要对故障情况进行检修工作,对于较复杂的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维修班长进行进一步处理。 2设备故障的确认 2.1设备故障情况通过报修途径报至维修班,由维修班对故障情况进行确认,确定设备故障维修复杂程度。 3设备故障的维修 3.1 简单故障的现场维修 3.1.1对于维修复杂度低的设备故障,由设备维修人员直接进行现场维修。

3.2 较复杂故障的计划维修 3.2.1对于维修复杂度高的设备故障,应制定出维修计划,报科室主管,由主管审核后批准执行。 3.2.2维修计划内容: 3.2.2.1 维修项目。 3.2.2.2 维修方案和开停车方案。 3.2.2.3 计划进度。 3.2.2.4 备品配件及辅助材料的准备。 3.2.2.5 维修人员的选定。 3.2.2.6 维修图纸或资料的准备。 3.2.2.7 维修工具的准备。 3.2.3维修班根据维修计划组织实施维修工作。 3.3 委外维修 3.3.1对于设备故障需要委外维修、加工的,由维修班申请,科室主管审核后,报请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 3.4 厂家维修 3.4.1设备故障在维修中发现故障情况依靠公司自己的维修力量不能够解决,需要联系设备生产厂家维修时,维修员要把此情况及时报告科室主管,经科室主管审核,报请部门领导批准后,由科室主管与设备生产厂家联系维修事宜。 3.5 特殊维修情况 3.5.1设备故障在维修中发现缺少维修零部件,需要联系购买时,设备维修人员要在《设备故障报修单》上注明设备需要待修,以及待修的原因;维修人员要把此情况及时报告科室主管,由科室主管及使用部门主管确认并签字后,科室主管联系采购部门购买配件。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百度文库讲解

仪器设备的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 对仪器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确保其过程能力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检测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配置、使用和维护、管理。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应: 3.1.1负责组织对仪器设备全过程的监督。 3.2综合业务室主任应: 3.2.1负责仪器设备购置申请的审核、维修及档案管理。 3.2.2负责仪器设备维修、降级、报废的审核。 3.3设备员应: 3.3.1负责对仪器设备使用的管理; 3.3.2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修理的有关记录及资料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3.4使用人员应: 3.4.1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成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购置及验收 见《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4.2仪器设备的标识 4.2.1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由设备员统一登记建帐、分类编号,该编号应具唯一性并对该设备粘贴表明其状态的三色标识,以便识别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状态,防止仪器设备的超期超范围使用。 4.2.2标识的分类 4.2.2.1合格证(绿色 4.2.2.1.1计量检定合格者; 4.2.2.1.2设备不必检定,经检查功能正常者; 4.2.2.1.3设备无法检定,经对比或鉴定适用者。 4.2.2.2准用证(黄色 4.2.2.2.1多功能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某项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 4.2.2.2.2测试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合格,但检测某项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 4.2.2.2.3

降级使用者。 4.2.2.3停用证(红色 4.2.2.3.1检测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者; 42232检测仪器设备损坏者; 42233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42234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者。422.4对贴有停用证(红色标志的仪器设备禁止使用,对贴有准用证(黄色标志的仪器设备只能使用其正常的功能部分。对没有使用(1个月以上的仪器设备,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的设备,经综合业务室主任批准应进行封存,并填写《仪 器设备封存记录》。 4.2.3标识管理 4.2.3.1设备员负责仪器设备标识的粘贴和更换,并建帐管理,标明设备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等,标识应粘贴于仪器设备显著位置处。 4.3仪器设备的使用 4.3.1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未经检定(校准的设备不得投入使用。设备员负责及时更新所得的修正因子。详见《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432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检测人员操作。操作者应经过培训,详细了解设备最新版本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内容,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后,方可上机操作,并按规定要求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特殊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4.3.3对容易引起误操作及重要的操作过程,由各检测室组织编制操作规程,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4.3.4检测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后,应对该设备进行核查或校准,包括对运行情况的记录和现行状态的检查,保证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4.3.5操作过程中如发生过载、误用、故障或对设备性能有怀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报设备员标识处置,防止误用。同时,检测组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测质量的影响,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评价其性质及采取措施。 4.3.6对于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的设备,应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内进行期间核查,确保其工作状态符合要求。检测室按计划实施,并记录其过程结果,详见《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4.3.7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指定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按使用说明书和管理要求,实施维护保养及功能性检查并填写《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记录》。 4.3.8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有明显标识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 4.4仪器设备的租(借入和租(借出和现场检测设备的管理 通过对租(借的方式向其他实验室租(借的设备、脱离了本所直接控制的租(借出的设备和现场检测设备控制管理,以满足本程序控制要求。 4.4.1租(借入 4.4.1.1由需用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所需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要求;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大全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XXX 日期:2020年6月6日 此文档格式为word,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设 备 管 理 制 度 (试行) 2013年5月5日编制 总则 设备管理实行“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检修并重的原则,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

以“全员管理、人机一体、以养保修”为设备管理理念,以设备管理制度为设备管理依据,以培训、检查、考核为设备管理手段,为了达到计划检修、提高设备完好率、保障生产正常运行的目的,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目录 1、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4、设备巡回点检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5、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6、设备考核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7、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8、备用设备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9、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10、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11、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12、修旧利废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13、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一、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新工人使用设备前,必须获得设备的结构、性能、用途、使用、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质量体系文件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发行部门:生产部 文件编号:YXD-QP-09 版本:A0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01月22日发布 2010年02月01日实施

一、目的

加强设备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以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定本程序。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设备及辅助正常生产所必须的动力设备等非生产设备的管理。 三、职责 1)工装设备部负责设备的统筹管理,包括设备配置、验收、建档、检修和报废等。 2)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 四、作业内容 1)设备的配置 a)工装设备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提出设备的配置申请,于“设施 (工具)购置申请单”上注明所购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等, 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由资料部负责采购(在设备选型过程中需权衡质量、价 格、能耗、备件提供、配套性、维修性、环保等多方面因素)。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工程部制图,品质部验证,经三方共同审核, 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经营部组织加工制造。 c)设备配件的采购由工装设备部汇总各部门需求,按计划执行,经验收合格后,由工 装设备部在入库单据中签字确认,直接办理入库手续,由使用部门开单领用。 2)设备验收、建卡及入库 a)所采购的设备到货后或自制设备加工完成后,由资材部和使用部门共同核对,对于 “设施(工具)验收单”上注明所购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 等内容后,工装设备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当确认设备满足要求后,由工 装设备部和使用部门双方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以示验收合格。 b)验收不合格设备,由资料部与制造单位协商处理,并于《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 结果。 c)工装设备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生产设施管理卡》,并在《生产设 备总览表》上予以登记。 d)仓库根据合格的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使用部门需经工装设备部批准后,方可向仓 库领取所需设备。 e)以于低值损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可直接由工装设备部验收合格入库,不需要建 卡及登录于总览表。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