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一、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1.对水稻的好处让鸭子在稻田中长期生活,在水稻田中自由穿行、觅食,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同时能为水稻除去杂苹和害虫。
鸭子排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节约了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支出,是个一举多得的养殖方法。
2.对鸭子的好处稻田生态养鸭方式为鸭子无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养殖场所,鸭子能在稻田的水面休息嬉戏,同时水稻还可以为鸭子遮阴避日,更为重要的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昆虫、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解决了鸭子部分食物尤其是动物活性蛋白质的来源,促进了鸭子健康生长。
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饲料投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对生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稻田生态养鸭的技术要点1.搞好场地建设稻田生态养鸭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鸭场地的稻田要进行一些改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添置养殖鸭子的围栏。
设置围栏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和防止鸭子逃窜。
建筑材料上要注意控制成本,提倡就地取材,可以因陋就简,木条、竹条、尼龙网、编织袋等都可以用。
围栏高度以50~60厘米为好,围栏间距要适中,以不让鸭子逃出为宜;二是要搭建栖架,供鸭子上岸休息使用。
通常在田埂上搭建,材料也要因地制宜,一般以木条、竹条为好。
栖架上最好有顶棚,可以遮阴避雨。
栖架要高出稻田20厘米左右。
搭建栖架的面积根据饲养鸭子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
2.选好放养品种稻田养鸭的养殖环境和普通养鸭不同。
稻田养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稻田养鸭的特点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耐水性好、行动灵敏、浑水效果好的品种;三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养殖的品种较多,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如绍兴鸭、金定鸭等中小型鸭都是较好的选择。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五 、适期栽养
适龄壮 秧移栽
后, 扎根返青快 , 一般 1 周内秧苗开 始分蘖 ,0天后雏鸭可放到稻田。 l 为
了使 放养 的鸭 子适 应性 更强 、 活率 成
更 高、 生长发育快 . 必须让孵 出的雏
③
维普资讯
养 囊 世 界 鸭 在室 内 驯 养 l 后 , 4灭 才能进 行 稻 鸭共 育
杀蛾类害虫。 因鸭子在稻棵间不断踩 踏, 稻鸭共育田块草害较常规稻 田显 著减轻。
九 、 鸭适 收 稻 稻穗 下 垂 时 , 在
加鸭的动物性饲料 , 绿萍还具有固氮
功能 , 老化腐烂后是水稻的优质有机
肥。 可用 4指规格尼纶丝网沿 田埂 围
隔, 一可防鸭外逃 , 二可防外敌侵害, 围栏的高度以 06~ . 米为宜 , 2 . 08 每 米左右插一根小竹竿支撑。 有些则可 利用放养稻 田四周的 自然河 、 、 塘 墙 等自 然屏障。
根、 粗茎 、 叶绿 。 鸭 掌握 在 “ 雏 谷浸种 , 蛋 起孵 ” 适 龄 育雏 时 间育雏 , 的 经 2 2 孵化 期 , 鸭 出壳 。 早 春 5 6天 雏 若
物)排泄和换羽等活动 , 、 不用中耕除 草, 不施化肥 、 农药养鸭种稻 。 采用这 种种养模式不仅省工节本, 而且生产
出 的 稻 米 、 肉等 均 属 于 无 公 害 产 鸭
气 温低 , 育雏室 内雏 鸭应保温饲养 在 饲养室 内摆 放浅底容器 , 内盛清 水, 供雏鸭戏水游玩 , 使其逐步适应
水性 。 驯养 至 孵 化 后 约 1 月 , 只 个 每
品。 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
绍如下 :
一
、
菜等新鲜饲料盛入容器 , 用呼喊等声
稻鸭共生技术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

稻鸭共生技术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稻鸭共生技术,即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把育雏鸭放养于稻田, 利用鸭是水禽,为水稻除草、捉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直到水稻抽穗时, 再把稻田里的鸭子赶出上市。
可见,鸭子在此项技术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种植户并不是养殖户,缺乏相关的饲养知识,常会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鸭子生病,阻碍稻鸭共生技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在大力推广稻鸭共生技术的同时,还要谨防鸭子疾病的发生,而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因多群发性、发病突然、死亡率高,而且一发病却没有特效药救治,是日常养殖中应当重点预防的疾病。
1病原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中的常在菌,其芽胞可以长期存活, 本菌存在于动物肠内容物、腐败尸体、污染的饲料等。
肉毒梭菌中毒病是由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动物的发病大多数是由于食用了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导致的。
肉毒梭菌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疾病, 它是一种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 能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对营养要求并不苛刻,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 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产生并释放蛋白质外毒素。
肉毒梭菌毒素是迄今所知的几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依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分成8型(A、B、Cα、Cβ、D、E、F、G)。
禽鸟类肉毒梭菌中毒主要由c型引起,但也有A型或E型引起的,而C型菌毒素对禽鸟类有致病性,是神经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属于无蛋白质分解性肉毒梭菌。
C型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10~47 ℃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生毒素,该毒素在消化道内不易被破坏,耐热性很强, 需煮沸30 min, 其毒力才被破坏。
2流行病学当外界气温在22~37 ℃之间时,温暖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肉毒梭菌产生毒素,因此,该病经常发生在温暖天气。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健康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也有肉毒梭菌存在。
该菌在有机质中,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采食这种有毒的有机物后会引起中毒。
浅谈稻田养鸭

浅谈稻田养鸭浅谈稻田养鸭稻田养鸭是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技术,就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它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
稻田养鸭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明清时期,当时的目的是用鸭防治稻田蟛蛴,其后是用来防治蝗虫。
经过大约400年的时间,稻田养鸭从传统的稻田养鸭法发展到现代的稻鸭共栖法。
现代的稻鸭共栖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
一、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
1.清除杂草稻鸭除草效果好于任何化学除草剂。
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鸭在稻田里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鸭小时吃小草,长大后以吃双子叶杂草为主;鸭子的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浑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2.防治害虫鸭在稻丛间频繁活动,可以吃掉潜叶蝇、蛾类及幼虫、二化螟、负泥虫等有害的虫类,对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减少对稻苗的危害。
3.提高肥力鸭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物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满足水稻全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
根据调查,一只鸭在稻丛中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千克左右。
相当于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31克氧化钾。
4.增加产量鸭有天生拱地的习性,鸭子的频繁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活秆成熟,提高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大米的标准。
稻鸭共作的种、养技术

时, 在浅水池 或盆 中进行 , 下水后毛湿 、 对 不适应的鸭要及 时取 出烘干 ,下次再驯 , 到鸭子能够在水 中活动 自如 、出 直
关键 词 :水稻 ;鸭 ;共 作 ;种 养 技 术
稻鸭共作是 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 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
14 3 大 田围栏。围网选用定型铁栏 网, . 高度 17r左右, . n 然
后在拦 刚基部围2c x2c m m网 目的尼龙网, 高度 7 -8 m。 0 0c
1 5 鸭 放 养数 量 . 以 l ~ 1 / 6 为 宜 ,多 放 需 增 加饲 料 用 量 。 4 5只 6 7 m 1 6 鸭 下 田 时 间 .
上海农业 科技
21— 02 3
稻 鸭 共 作 的 种 、 养 技 术
殷 琴 朱 晓燕
刘晓霞 ( 江苏省姜堰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50 ) 2 50 徐 平 ( 苏省 姜丰 种 业有 限公 司 ) 李 霞 ( 苏省姜 堰市农委 ) 江 江
摘 要 :稻鸭共作 是 利用水稻 与鸭这 两个不 同门类 的物 种构建起种 养复合 生态 系统 ,利用役 用鸭旺盛 的杂 食性 , 吃掉 稻田 内的杂 草和害 虫 ,可不用 化学药 剂除草治虫 ,为生 产有 机鸭 肉、稻 米探索 出一 种最有 效的种 养方式 。重点阐 述 了稻鸭 共作 的具体操 作流 程和基 础设 施要 求,介 绍了稻 鸭共作 的鸭饲养 技术 和水稻 栽培 技术 , 以供广 大农 户参考 。
小区 2 ~3 ,网高 7 m,每隔 3 立一根桩 ,将 0 0m 0c ~4m 网固定在桩上 , 鸭下田初期试放 。 供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摘要从种蛋孵化的条件、看胎施温、机器孵化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关键词种蛋;孵化;稻鸭共生鸭中国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2-02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鸭又是卵生动物,长期的人工选育驯化,鸭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孵化能力,只有靠人工孵化完成。
鸭蛋的孵化期为28d,即从种蛋入孵到苗鸭出壳,在适宜的条件下,需要28d才能完成。
1 种蛋孵化的条件1.1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必须严格正确的掌握。
因为只有在适宜的孵化温度下,才能保证蛋中各种酶的活动和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从而保证胚胎生长发育的正常。
发育中的胚胎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胚胎才能正常发育并按时出雏。
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在37.5~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
一般讲,温度高,胚胎发育快,但很软弱,温度超过42℃,经2~3h以后胚胎死亡;相反,温度太低则胚胎的生长发育迟缓,温度低至23℃,经30h胚胎便会全部死亡。
随着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胚胎对外界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低级阶段,本身产生的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孵化温度;孵化中末期,随着胚胎的发育,物质代谢日益增强,胚胎本身产生大量的体热,因而需要稍低的温度。
但不能用一个孵化温度标准,来保证种蛋的孵化率。
如大蛋与小蛋相比,在孵化前期大蛋接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小蛋为慢,到了后期,大蛋的散热效能又比小蛋差。
人工孵化通常有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2种方式。
恒温孵化即在同一个孵化箱中,有批次不同孵化日龄的胚胎时,采取始终不变的温度(37.8℃)孵化,即为恒温孵化。
变温孵化即变温孵化也称多阶段孵化,在孵化箱中只有单批次孵蛋,则可按胚胎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变温孵化。
孵化温度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所以室内温度低时,孵化器温度就应高些;室内温度高时,孵化器温度就应低些。
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一、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役用鸭的生理、生活习性以及稻田饲料生物的消长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结合技术体系,是目前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二、稻鸭共生机理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它是将幼鸭在水稻返青后放入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草、防除虫害、施肥、中耕浊水、接触刺激;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场所和大量动植物饲料等。
使现代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使现代规模集约养殖转为更符合鸭子生活习性的自然养殖,饲养出来的鸭子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从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鸭肉。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开创了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稻鸭共生方法的确定1 放鸭时段的确定根据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了放鸭时段。
在稻鸭共生方法中,稻鸭在时间上的衔接是稻鸭共生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主体。
从稻鸭工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开进行的。
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有60~70 d。
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7~10 d 才能活棵,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7~14 日龄)全天24 h 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赶鸭上岸。
2 鸭子和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选择放鸭品种。
稻鸭共生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用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而体型较大的鸭品种,易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如番鸭、北京鸭,在稻田中觅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不宜选用。
稻灯鸭生态技术简介

稻灯鸭生态技术简介稻灯鸭生态的简介稻鸭共育和灯光诱虫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通过将雏鸭放入稻田,一天24小时生活在稻田中,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一只鸭子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在10公斤以上,鸭的粪便直接作为水稻肥料,使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
稻田养鸭和灯光诱虫能有效地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促进水稻增产,提高稻米品质质量,确保稻米安全,实现稻田增值、农民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模式配套技术稻灯鸭——水稻的种植前的准备1、基地选择应选择空气清新、有良好植被的优良生态环境,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飞无污染,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
2、品种选择针对本地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筛选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包括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的早,中、晚稻优质新品种。
不论以半旱苗拔秧移栽、盘育苗抛栽或者直播育苗,均要培育壮苗要求进行浸种消毒、催芽,适期适量播种,通过浅湿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中龄(20—25天),根旺,茎粗、叶绿(4—5叶龄)的矮壮秧。
3,耕作制度大力推广肥—稻—稻,肥—稻耕作制度。
稻灯鸭——水稻的播种育秧(1)大田选择与基肥施用。
在已划定的水田范围内按秧田与大田比例1:8—10留足秧田,早稻采用旱床育秧的则按1:30的比例留足秧田。
秧田翻耕之前,每亩施足腐熟的猪牛粪1000公斤作基肥;整地时,每亩用过磷酸钙30公斤拌碳铵15公斤作面肥。
如用壮秧剂育秧,则每10平方米秧床,用壮秧剂0.8公斤,要均匀施在秧床表面,并与秧床的表土混匀。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清水选种除秕后,进行石灰水间歇浸种:早稻种子用清水预浸12小时,滤水12小时;用1%石灰水浸1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再用清水浸12小时,即可催芽到破胸后进行播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陈建军1,聂斌2(1.安徽省望江县畜牧兽医局,安徽望江246200;2.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畜牧兽医站)摘要从育雏的适宜环境、合理的饲喂方法、开水、开食、开青、驯水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关键词雏鸭;稻鸭共生;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321-02作者简介陈建军(1956-),男,安徽望江人,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6雏鸭是指从出壳到3周龄的幼鸭,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要人为地为雏鸭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以满足雏鸭生长发育的需要。
1育雏的适宜环境1.1适宜的温度温度偏低时,雏鸭趋向热源,相互挤压打堆,这样易发生呼吸道病,易造成死伤,生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温度偏高时,雏鸭远离热源,渴欲增加,食欲降低,正常代谢受到影响,抗病力下降。
温度适宜时,雏鸭饮水、采食活动正常,不打堆,行动灵活,反应敏捷,休息时分布均匀,生长快。
合适而平稳的温度环境是确保雏鸭成活和健康生长的关键。
雏鸭出壳后,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因此,在育雏初期给雏鸭提供稍高的温度环境,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雏鸭出壳后1 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 28ħ,可按照稻鸭共生技术的要求,雏鸭出壳时间应该和栽秧时间相同,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是在6月中下旬栽秧,而此时的气温大致是在20ħ左右,到了夜间会降低,大概在15ħ左右,根本达不到正常的育雏温度,这时,需要人工供给温度,然后可以根据雏鸭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当地每日龄降1 2ħ,以帮助雏鸭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人工供给温度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采取给温。
1.1.1保温伞给温。
用金属或纤维板制成伞状,伞的直径一般是1m 。
保温伞由热源和伞部组成。
热源一般使用电阻丝,包埋在磁盘上,挂于保温伞内。
它的工作原理是热源散发的热量通过保温伞反射到地面,保持伞内一定的温度。
伞保持在适当的高度,并在保温伞周围围一圈高约50cm 的护板,距保温伞边缘75 90cm ,以防止雏鸭远离热源。
这样的保温伞可供应200 300只雏鸭所需的热量。
保温伞的优点是干净卫生,雏鸭可以在伞下自由出入,以寻找最适当的温度。
1.1.2煤炉加温。
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加温方法,也是育雏中最常用的取暖方式。
可按普通煤炉的构造来制作一个比较大的特制煤炉即可,常常是煤球和煤块混用,因此还要注意育雏舍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煤气中毒。
1.1.3红外线灯加温。
红外线灯能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在温暖的季节里育雏,需要补充的热量不是很大时,可以采用红外线灯加温的方法。
为了增加红外线灯的给温效果,可以再做一个大小适宜的保温伞,罩在红外线灯泡的上部,这样,可以将红外线灯光散发出来的热量集中反射到雏鸭身上,给温效果更明显。
红外线灯泡离地面的高度要适宜,不能太低或太高,一般悬吊的高度不低于30cm 。
另外,还有火炕加温法、内燃煤热风炉加温法等。
1.2适宜的湿度雏鸭出雏后,通过运输或直接转入干燥的育雏室内,雏鸭体内的水分将会大量丧失,失水严重将会影响卵黄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和生长。
因此,育雏初期育雏舍内需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为60% 70%。
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体重增长,呼吸量加大,排泄量增大,此时应尽量降低育雏舍的相对湿度,一般为50% 55%。
除了保持育雏室的湿度外,还要注意垫料的干燥,特别是在喂过食或鸭下水后回来休息时,一定要让雏鸭睡在干燥的垫料上,防止久卧阴冷潮湿的地面,会造成雏鸭腹部烂毛和生病,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
1.3合理的密度育雏的密度对雏鸭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密度过大,鸭群拥挤,导致空气污浊,采食、饮水不均,影响生长发育,鸭群的整齐度差,也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死淘率增高。
密度过小,房舍利用不经济。
一般1周龄以内的雏鸭以20只/m 2为宜。
1.4新鲜的空气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需要不断吸入新鲜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气,同时地面育雏的鸭粪和垫料等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因此,要保证雏鸭正常健康生长,应加强育雏舍的通风换气工作,确保空气新鲜。
2合理的饲喂方法雏鸭消化能力弱,肠胃容积小,容易饥饿。
若遇到可口的饲料往往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应当定时定量饲喂。
饲喂次数宜多些,每次喂量宜少些,以八成饱为宜。
为了培育出高质量的役用鸭,提倡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制成混合饲料喂养,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和促进生长发育。
由于我国稻鸭共生技术在试验、起步阶段,对于役用鸭的培育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饲养标准,暂时可参照普通麻鸭。
雏鸭在孵出来后24h 左右开食为宜,过早影响蛋黄吸收,伤害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但过迟会使雏鸭受饿,消耗体力,影响生长发育。
雏鸭10日龄内,以日喂8 9次为宜,这样可防止伤食,促进消化。
10日龄后开始进行放牧训练,改为日喂5 6次。
3开水、开食、开青刚出壳的雏鸭第1次饮水称“开水”,第1次喂料叫“开农技服务,2012,29(12):1321-1322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食”,而在育雏期间尽可能喂给雏鸭一些切碎的青绿饲料,弥补维生素不足,并训练雏鸭采食青草的能力为“开青”。
3.1开水雏鸭开水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出壳后20h内,将饮水器内注满干净水,让雏鸭自由饮水。
水的温度应在25ħ左右为好,过低的水温会刺激雏鸭的消化道,最好注入的水是冷开水,因为雏鸭的消化器官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很差。
3.2开食要在开水后15min左右进行,也可以紧接着开水后就开食。
传统作法是用焖热的大米饭或碎米饭,或用蒸熟的小米、碎玉米、碎小麦粒饲喂雏鸭,食物往往比较单一。
用破碎的颗粒料直接开食,更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
3.3开青一般在雏鸭开食后3 4d进行。
一般将青饲料切碎单独喂给,也可拌在饲料中喂,以单独喂最好,以免雏鸭先挑食青饲料,影响精饲料的采食量。
4驯水鸭的驯水是稻鸭共生鸭育雏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和普通的鸭育雏驯水有所区别。
4.1驯水日龄根据国内外多次雏鸭耐水性试验来分析,不同日期雏鸭耐水性不一样,1日龄雏鸭的耐水性最强,3日龄雏鸭耐水性最差,以后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耐水性渐渐增强。
但6日龄、9日龄和12日龄时雏鸭的耐水性仍不及1日龄鸭强。
因此,只要天气允许,在晴朗的时候,1日龄雏鸭便可以进行驯水。
如果天气不好而错过了1日龄,驯水时间最好推迟到3日龄后逐步进行。
4.2驯水方法驯水的鸭日后在稻田里生活力强,耐水时间长,下水后羽毛不湿。
一般雏鸭3日龄时,遇到晴朗的天气,将雏鸭放入运动场中活动,让它熟悉环境,以便为驯水做好准备。
在天气温暖的12:00 14:00,再让4日龄的雏鸭进入运动场,这时不要驱赶鸭群进入驯水池,而是让它们自动下水,一次下水时间不超过10min,上岸后凉干绒毛后还可再下水,第1次驯水时间不超过2h。
5日龄驯水时间可延长至4 5h,5日龄后让其自由下水。
8日龄的雏鸭体温调节已接近成年鸭,雏鸭尾脂腺已较发达,通过驯水,雏鸭可提前进入稻田。
驯水时注意时间由短到长,只让绒毛稍有潮湿但不能潮湿超过一半,过于潮湿的雏鸭应挑出在温室烘干,不然会虚脱致死。
5注意事项5.1掌握适宜的温度雏鸭入舍后,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忽冷忽热。
饲养人员要按标准供温、降温。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鸭群的动态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如雏鸭相互拥挤在一起,缩头耸翅,不断地向鸭群里钻或向鸭堆上爬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说明温度太低了,要立即升高温度;如鸭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饮水增加,说明温度太高了,要适当降温。
还要特别注意夜间温度,因为稻鸭共生鸭育雏期在6月份,这时的晚间温度还是很低的,以免大意了造成雏鸭的死亡。
5.2合理分群由于稻鸭共生用的役用鸭数量比较多,苗鸭供应集中,同一批苗鸭少则几百只,多则几千只。
因此合理分群尤为重要。
一般尽量将大的、强的合群,小的和弱的合群,并不断地挑选,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5.3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雏鸭作舍后,应由专人进行管理,不要经常更换,让雏鸭熟悉。
管理人员在进入鸭舍观察时,喂食喂水时,动作要轻,可用固定的呼唤雏鸭的声音来召集雏。
经过1 2d的调教,良好的人鸭关系得到建立。
5.4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及时打扫鸭舍,保持舍内清洁;勤换或勤加垫料,保持舍内干燥,便于雏鸭在下水后有一个干燥的场所来梳理羽毛。
在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
5.5保证驯水池水的清洁雏鸭在驯水后,白天就直接在驯水池中饮水,而鸭子在下水时,在水中洗刷羽毛,并把羽毛上的污秽和嘴里的饲料洗在了水中,还会把鸭粪带入水中,所以,要经常更换驯水池里的水,最好是常流水。
每天必须将驯水池打扫冲洗1 2次,确保水质的清洁,这样,雏鸭能饮用上干净的水,少生病。
5.6逐步脱温雏鸭从出壳到7 10日龄放入稻田,温度差别是很大的,平均每天需降温1 2ħ,这时,需要细心的管理,否则难以成功。
雏鸭1 2日龄时,舍内温度应稳定在28ħ左右,3日龄可降至26ħ左右,依此每天可降低温度1 2ħ。
在降温时,一定要时刻观察鸭子的动态是否正常。
要掌握一个原则:白天室温略低,夜晚室温略高;晴天室温略低,阴天室温略高;驯水前期室温略高,驯水后期室温略低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1290页)(3)施用金楝有机肥750kg/hm2和1125kg/hm2差异不显著,对产量影响不大,但用量达1500kg/hm2对产量影响明显,产量达最高。
施用金楝有机肥的各处理均与施用琨恩肥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金楝有机肥对高粱产量的影响明显优于琨恩肥。
金楝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3高粱经济产量验收表处理株高cm穗长cm穗数穗/667m2穗粒数粒千粒重g折干率%理论产量kg/667m2小区产量kg/小区产量kg/667m2与对照比增产率%A24.628.560003454.516.583283.868.9296.621.91B25.131.060003634.916.883304.19.2306.726.06C25.231.260003654.016.983307.59.7323.332.88D24.830.660003598.016.683%297.47.3243.3-2231农技服务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