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考古文献
东北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简史

东北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简史作者:王燕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5期摘要:专题研究的开展,总是离不开对发现史的回顾与总结,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文章主要对东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梳理,旨在划分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历程,同时与水系流域分布相结合,注重于对东北地区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历史的梳理。
关键词: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东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缘。
从行政区划上看,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的外围为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水系丰富,主要分为黑龙江流域、图们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
1 起始阶段(20世纪30~60年代)这一阶段旧石器考古地点集中在松嫩平原,此地区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数量最多,文化遗物较少。
最主要工作的两处遗址是顾乡屯遗址和荒山遗址。
1.1 顾乡屯遗址顾乡屯遗址处于松花江右岸一级阶地上,海拔125~140米,地理坐标为45°43′N,126°34′E。
1931年,由我国北平地质调查所的尹赞勋、殷宝兴主持发掘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郊温泉河畔的顾乡屯遗址,俄国人B.B.波诺索夫和A.C.路卡什金等也参与此次发掘工作。
通过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数量,证明了顾乡屯遗址是一处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埋藏地点,由此开启了东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发现。
1933—1939年,日本、俄国和法国学者先后对顾乡屯遗址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获得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制品。
人工制品可分为两类:一是有使用痕迹的动物骨骼;二是石制品。
石制品多用锤击法或砸击法打制,体型较小,种类单一,质地粗糙。
①根据地质年代属于晚更新世,动物群的种类以及人工制品的文化特征和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顾乡屯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万~2万年。
②1.2 荒(黄)山遗址荒山遗址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地理坐标为45°46′N,126°37′E。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人骨研究

总之,丰镐遗址的制骨遗存和制骨手工业为我们研究周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线索。通过对这些线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周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特征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些 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我们 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人骨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人类社会的认 识,还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深入探讨这些人骨资料,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战争、宗教、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揭示古代文 明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人骨研究将会成为历史文化领 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我们照亮更多的真相和探索之路。
总的来说,重庆大水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人骨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人 类健康状况和葬式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状 况,还能够为我们探索人类历史的演进提供重要的参考。
感谢观看
首先,大部分遗址中的人骨呈现出一种普遍的牙齿磨损现象,这可能是由于 当时的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粗粮和坚果所致。此外,一些人骨还显示出患有骨膜炎 的迹象,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人们需要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他们仍然能够生 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表明他们在应对疾病和困难方面有着非凡的适应能力。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重庆大水田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一处重要的史前人类遗址。 该遗址出土的人骨,经过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人类健康状况和葬 式的重要信息。
一、人骨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遗址中出土的人骨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现 代人类相比的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牙齿磨损、骨密度、骨膜炎等方面。
著名考古学家──林沄教授

著名考古学家──林沄教授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6()2
【摘要】著名考古学家──林沄教授林教授1939年2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福建闽侯。
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
1962~1965年在吉林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攻读甲骨文金文专业研究生。
毕业后一度到辽宁复县农村教书。
1973年回吉林大...
【总页数】1页(P96-96)
【关键词】考古学家;中国东北;甲骨文;东北地区;中国古代社会;吉林大学;毕业论文;古文字资料;有突出贡献专家;古籍整理研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8
【相关文献】
1.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访著名考古学家林沄先生 [J], 南珊;
2.精勤不倦揭开古老文明神秘面纱r——记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 [J], 田静
3.著名古文字学家——姚孝遂、林沄教授 [J], 无
4.刘中树、孙正聿、张文显、林沄被聘任为新一批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J],
5.刘中树、孙正聿、张文显、林沄被聘任为新一批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吉林敦化、龙井旧石器考古调查

12
SNAPSHOT
·考古快照
2020年吉林敦化、龙井旧石器考古调查
假石器模拟实验
2020年初,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敦化、龙井境内进行考古踏查,新确定的遗址及地点补充了长白山地区考古学资料。
工作除采集地表遗物外,还针对典型遗址进行简单试掘。
西黄泥河遗址位于敦化红石乡牡丹江支流西黄泥河北岸三级阶地上,调查队员采集到大量器形多样的打制石器,含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以及部分磨制石器,试掘剖面见有黑曜岩碎屑。
推测遗址以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为主,含新旧时代过渡层和新石器时代层。
勇进遗址位于龙井老头沟镇布尔哈通河干流北岸三级阶地上,此次采集大量石核(含石片石核、石叶石核和细石叶石核)、石片、石叶、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以及少量石铲、石锄和石刀等,原料以泥质灰岩、花岗岩为主,剖面可见4层,推测含新、旧石器时代两种遗存。
(李萌、方启)
图片来源: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项目负责人:方启
13
西黄泥河遗址采集石器
勇进遗址采集石器
发现石器
实地观察预选点。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1987.10.24
•【字号】吉政发〔1987〕138号
•【施行日期】1987.10.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
单的通知
吉政发〔1987〕13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白城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省人民政府核定了省文化厅提出的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二十七处)的名单,现予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这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布,进一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各机关、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文物政策、法令和保护文物的重大意义。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吉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
切实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
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这次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保护措施,划出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健全保护组织,使其得到妥善的保护。
附件: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吉林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_吕军

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吕 军1 周高亮2(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2.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A b s t r a c t:T h e w a r e s w i t h r e da n dg r e e n e n a m e l o v e r g l a z e p a i n t i n g a r e b e i n g c o n f i r m e dt h e o n e t y p i c a l p o r c e l a i n o f J i nD y n a s t y,b e c a u s e t h e y w e r e t o b e e x c a v a t e d i nt h e t o m b s o f J i nD y n a s t y.T h e c r a f t o f t h e w a r e s w i t h r e d a n d g r e e n e n a m e l o v e r g l a z e p a i n t i n g o f J i n D y n a s t y h a d a n i n f l u e n c e u p o n J i n g d e z h e n p r o d u c t s, e s p e c i a l l y u p o n t h e d e c o r a t i o n o v e r g l a z e a n d t h e D o u c a i p r o d u c t s o f J i n g d e z h e n.I t o c c u p i e s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 i n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s.K e y w o r d s:w a r e s w i t h r e d a n d g r e e n e n a m e l o v e r g l a z e p a i n t i n g o f J i n D y n a s t y;t h e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f i n d-i n g;c r a f t;i n h e r i t a n c e摘 要: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颜料彩绘,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彩而形成的釉上彩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7]35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7]35号](https://img.taocdn.com/s3/m/42c29a0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9.png)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7]3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精神,抢救、保护和利用我省珍贵古籍,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我省古迹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古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籍,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联结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吉林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留传下来大量古代文献典籍。
近年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保存条件差、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部分珍贵古籍酸化、脆化严重等,一些古籍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古籍保护形势严峻。
各市(州)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办发 [2007]6号文件精神,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古籍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完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切实做好我省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
二、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关于吉林市历史文化的几点探索

关于吉林市历史文化的几点探索发表时间:2010-06-21T11:14:18.263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郭伟[导读] 吉林省吉林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 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郭伟吉林省吉林市博物馆吉林省吉林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 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笔者认为,所谓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里所创造的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
概括起来说,一个城市历史与现实的一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精神文化遗存,包括自然资源。
那么,吉林市究竟有其怎样的历史渊源,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一、吉林市历史文化的纵观考究吉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据《史记·货殖列传》和有关文献记载以及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和研究论证,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吉林市就有人类劳动和生息。
在两千多年前(即公元前 200年),夫余前期王城就建于此(今吉林市龙潭山、东团山一带)。
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到唐代,高句丽族在现龙潭山上建立了北方军事重镇“高句丽山城”,靺鞨人建立了渤海王国直辖的涑州洲治和长岭府;辽金时代吉林地区为东京道的,涑州和长白郡以及上京路会宁府管辖;明代吉林地区尤其是松花江东岸的洪尼地(满语要塞之地),为海西女真族及其乌拉部的定居地。
在此期间,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厂,有著名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为证;清代在此建有“吉林乌拉城”(吉林——满语江河之意,乌拉——是江边或沿之意,吉林乌拉——即是江沿),开设造船厂,置水师营、建官衙、寺庙、学校,是清朝东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清圣祖康熙皇帝先后两次东巡吉林乌拉,并留御制诗《松花江放船歌》;清乾隆皇帝也曾东巡吉林,并敕建吉林文庙,清政府还修建了北山古庙群和小白山望祭殿等;清光绪 33年,又将吉林市定为省会所在地。
近现代以来,吉林市又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市。
在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与建设及改革开放中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写下了辉煌的历史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考古文献一发掘简报综述康家兴:《吉林江北土城子附近古文化遗址及石棺墓》,《考古》1955年1期康家兴:《浑江中游的考古调查》,《考古》1956年6期王诚贤:《吉林市附近发现多处古代文化遗址》,《考古》1957年3期李莲:《吉林头道江下游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58年9期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吉林省前郭、扶余、德惠考古调查》,《考古》1961年1期李殿福:《一九六二年春季吉林辑安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2年11期古兵:《吉林辑安历年出土的古代钱币》,《考古》1964年2期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永吉县学古东山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1年6期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泡子沿前山遗址和墓葬》,《考古》1985年6期长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吉林省饮马河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6年9期洪峰:《吉林东丰县南部古遗迹调查》,《考古》1987年6期尹郁山:《吉林吉安县出土窖藏铜币》,《考古》1988年2期四平地区博物馆等:《吉林省梨树县二龙湖古城址调查简报》,《考古》1988年6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985年吉林东丰县考古调查》,《考古》1988年7期辽源市文物管理所:《吉林辽源市龙首山城内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3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海龙县考古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1994年6期郑新城:《吉林松原市后土村发现古代墓葬》,《考古》1999年4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江北土城子古文化遗址及石棺墓》,《考古学报》1957年1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浑江永安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2期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永吉杨屯大海猛遗址》,《考古学集刊》第5集吉林省文物工作队等:《吉林永吉杨屯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7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长春市腰红嘴子与北红嘴子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8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二十一号墓的发掘》,《考古》2003年8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长白县干沟子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8期吉林省揽头窝堡遗址考古队:《吉林德惠市揽头窝堡遗址六号房址的发掘》,《考古》2003年8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吉林敦化市敖东城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9期旧石器时代吉林省博物馆:《吉林镇赉县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1961年8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大安东山头新石器文化遗址》,《考古》1961年8期新石器时代东北考古发掘团:《吉林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1期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安广县永合屯细石器遗址调查简报》,《文物》1959年第12期张忠培:《吉林市郊古代遗址的文化类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第1期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2期郭珉、李景冰:《吉林省干安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吉林省农安德惠考古调查简报》,《北方文物》1985年第1期董学增:《吉林市郊二道岭子、虎头砬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文物》1973年第8期延边博物馆:《吉林省龙井县金谷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1期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农安县元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第12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县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91年第4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8期康家兴:《吉林两半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1955年4期李莲:《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附近发现石圹墓》,《考古》1956年6期王恒杰:《长春市郊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7年1期白瑢基:《吉林延吉县龙井镇附近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7年1期金万锡:《延边汪清县西崴子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58年5期金万锡:《延边珲春县凉水泉子石棺墓》,《考古》1959年6期王亚洲:《长春附近发现的石制农业工具》,《考古》1960年4期吉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吉林西团山子石棺墓发掘记》,《考古》1960年4期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吉林通化市江口村和东江村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7期刘法祥:《吉林省永吉县旺起屯新石器时代石棺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7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大安东山头古墓葬清理》,《考古》1961年8期王亚洲:《吉林汪清县百草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8期王亚洲:《吉林汪清县百草沟古墓葬发掘》,《考古》1961年8期张忠培:《吉林两半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64年1期匡瑜:《吉林蛟河县石棺墓清理》,《考古》1964年2期陈相伟:《吉林辑安浑江中游的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5年1期盖山林:《吉林科右中旗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1977年3期吉林省博物馆集安考古队等:《吉林集安大朱仙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7年6期吉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永吉星星哨水库石棺墓及遗址调查》,《考古》1978年3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吉林农安田家坨子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9年2期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吉林扶余北长岗子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9年2期延边博物馆:《吉林延吉柳庭洞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考古》1983年10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大安县洮儿河下游右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84年8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洮安县双塔屯原始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12期怀德县文物工作队:《吉林怀德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4年8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舒兰黄鱼圈珠山遗址清理简报》,《考古》1985年4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靶山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12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8期吉林省图珲铁路考古发掘队:《吉林珲春市迎花南山遗址、墓葬试掘》,《考古》1993年8期何明:《吉林前郭县青山头发现一座古墓》,《考古》1994年6期刘雪山:《吉林镇赉县马场北山遗址调查》,《考古》1996年3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镇赉县聚宝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8年6期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永吉星星哨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学集刊》第2集吉林市博物馆等:《吉林永吉星星哨石棺墓第三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3集夏商周康家兴:《吉林省桦甸二道甸子发现石棺墓》,《考古》1956年5期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吉林怀德大青山发现青铜短剑》,《考古》1974年4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长蛇山遗址的发掘》,《考古》1980年2期吉林地区考古短训班:《吉林猴石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2期集安县文物保管所:《集安发现青铜短剑》,《考古》1981年5期集安县文物保管所:《吉林集安发现赵国青铜短剑》,《考古》1982年6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磐石吉昌小西山石棺墓》,《考古》1984年1期陈家魏:《吉林永吉县乌拉街出土“触角式剑柄”铜剑》,《考古》1984年2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乾安县大布苏泡东岸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4年5期佟阿伟:《吉林德惠县出土陶器》,《考古》1985年3期段一平等:《吉林市骚达沟石棺墓整理报告》,《考古》1985年10期吉林省博物馆等:《吉林市骚达沟山顶大棺整理报告》,《考古》1985年10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汪清金城古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2期董学增:《吉林舒兰发现一件青铜短剑》,《考古》1987年4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九台市石砬山、关马山西团山文化墓地》,《考古》1991年4期吉林汪延公路考古队:《吉林省延吉市新光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7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省辽源市高古村石棺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6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德惠县北岭墓地调查与发掘》,《考古》1993年7期图珲铁路考古发掘队:《吉林珲春市河西北山墓地发掘》,《考古》1994年5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长白县民主遗址的调查与清理》,《考古》1995年8期董学增:《吉林市长蛇山出土一件青铜短剑》,《考古》1996年2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市猴石山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93年3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汪清县水北青铜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5年1期秦汉吉林省博物馆文物队等:《吉林大安鱼场古代墓地》,《考古》1975年6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农安县刑家店北山墓地发掘》,《考古》1989年4期辽源市文物管理所:《吉林辽源市龙首山遗址的调查》,《考古》1997年2期郭珉:《吉林大安县后宝石墓地调查》,《考古》1997年2期魏晋南北朝吉林省博物馆:《吉林辑安高句丽建筑遗址的清理》,《考古》1961年11期方起东:《吉林辑安高句丽霸王朝山城》,《考古》1962年11期曹正榕等:《吉林辑安榆林河流域高句丽古墓调查》,《考古》1964年11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辑安五盔坟四号和五号墓清理略记》,《考古》1964年2期王承礼等:《吉林辑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考古》1964年2期吉林省博物馆辑安考古队等:《吉林辑安高句丽南道和北道上的关隘和城堡》,《考古》1964年2期吉林省博物馆辑安考古队:《吉林辑安麻线沟一号壁画墓》,《考古》1964年10期吉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吉林集安的两座高句丽墓》,《考古》1977年2期集安县文物保管所:《集安县两座高句丽积石墓的清理》,《考古》1979年1期集安县文物保管所:《集安洞沟三座壁画墓》,《考古》1983年4期李殿福:《集安高句丽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4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等:《1976年集安洞沟高句丽墓清理》,《考古》1984年1期张雪岩:《吉林集安东大坡高句丽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7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墓》,《考古学报》1984年1期隋唐五代王承礼等:《吉林敦化六顶山渤海古墓》,《考古》1961年6期王承礼:《吉林敦化县牡丹江上游渤海遗址调查记》,《考古》1962年11期尹郁山:《吉林永吉县查里巴村反现二座渤海墓》,《考古》1990年6期吉林市博物馆:《吉林省蛟河市七道河村渤海建筑遗址清理简报》,《考古》1993年2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汪清县红云渤海建筑遗址的发掘》,《考古》1999年6期宋及以阎孝慈:《吉林梨树县古城址调查记》,《考古》1957年1期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吉林梨树县偏脸城址调查记》,《考古》1958年3期谔士:《及吉林农安出土金“会州劝农”官印》,《考古》1961年6期辑安县文物管理所:《吉林辑安发现宋钱》,《考古》1962年11期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吉林梨树县偏脸古城复查记》,《考古》1963年11期吉林省博物馆辑安考古队等:《吉林辑安县钟家村发现金代文物》,《考古》1963年11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扶余县的一座辽墓》,《考古》1963年11期吉林省博物馆:《吉林他虎城调查简记》,《考古》1964年1期陈相伟:《吉林怀德秦家屯古城调查记》,《考古》1964年2期王建:《吉林双辽县发现两座辽墓》,《考古》1983年8期邹世魁:《吉林省德惠县出土金代官印》,《考古》1983年8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通榆县团结屯辽墓》,《考古》1984年9期刘景文:《吉林扶余县发现金代“利涉县印”》,《考古》1984年11期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同发辽墓》,《考古》1985年7期邹世魁:《吉林省德惠县天台乡出土“都提控印”》,《考古》1985年11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双辽县高力戈辽墓群》,《考古》1986年2期景爱等:《吉林舒兰县古界壕、烽台与城堡》,《考古》1987年2期张英等:《吉林珲春县出土东夏铜砝码》,《考古》1987年2期吉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镇赉县黄家围子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2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前郭茅山辽墓》,《考古》1988年7期王吉允:《吉安发现一座北宋纪年墓》,《考古》1989年10期长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长春市石碑岭金代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4期郑新城:《吉林扶余发现两座明墓》,《考古》1991年10期李景冰:《吉林省镇赉县出土东夏官印》,《考古》1993年7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省德惠县后城子金代古城发掘》,《考古》1993年8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双辽贮灰场辽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4期刘雪山:《吉林镇赉县出土金代窖藏文物》,《考古》2000年1期唐洪源:《吉林东辽县发现辽金文物》,《考古》2001年10期唐洪源:《吉林东辽县尚志金代窑址的清理》,《考古》2004年6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吉林敦化市永胜金代遗址一号建筑遗址》,《考古》2007年2期二考古学总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考古》2003年8期王仲殊:《从东亚石棚(支石墓)的年代到日本弥生时代开始始于何时的问题》,《考古》2004年5期张锡瑛:《试论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触角式”剑》,《考古》1984年8期孙福海等:《石棚考略》,《考古》1995年7期张宏彦:《东北地区史前石镞的初步研究》,《考古》1998年3期佟柱臣:《东北原始文化的分布与分期》,《考古》1961年10期三考古学分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董新林:《魏营子文化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吴耀利等:《试论魏家梁子文化》,《考古》1996年8期夏商周张文立等:《黑豆嘴类型青铜器中的西来因素》,《考古》2004年5期董学增:《试论西团山文化人们的埋葬习俗》,《考古》1987年6期董学增:《试论西团山文化的装饰品》,《考古》1991年2期董学增:《西团山文化居址研究》,《考古》1992年5期张锡瑛:《试论骚达沟山顶大棺的文化性质》,《考古》1986年6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及以后四科技考古赵海龙等:《吉林敦化市敖东城遗址2002年出土的动物骨骼鉴定》,《考古》2006年9期贾兰坡等:《西团山人骨的研究报告》,《考古学报》1963年2期潘其凤等:《吉林骚达沟石棺墓人骨的研究》,《考古》198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