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闽政文[2014]162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闽政文[2014]16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26da1c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6.png)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闽政文〔2014〕162号)泉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实施〈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请示》(泉政文〔2014〕21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部署,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统筹做好晋江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把晋江建设成为中国品牌之都、海西地区现代产业中心、滨海生态城市。
三、形成有序协调的城镇空间布局。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649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逐步形成“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城乡一体”的城镇空间结构。
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达到15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74平方公里以内,形成“一带、两轴、七心、多片”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要对接环泉州湾一体化发展的区域空间战略,通过积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城市滨江、环湾地区丰富的土地与生态资源,推进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与产业结构转型。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促进交通一体化,形成多层次、多方式交通良好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区域交通设施与区域发展的协调,预留和控制与厦门翔安新机场联系通道及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通道,加快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的后发优势分析

资 区建设 的后 发优势 , 以实现 泉州 地 区经 济 、 会 社
发展的双重 目标是我们要考察 的对象 。
一
、
政 府主导
体环境 , 在短时期 内迅速构建起吸引台资企业 投
资 的区 域平 台 , 成令 人 瞩 目的 “ 山现 象 ” 形 昆 …。
代化, 对资本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 , 这种非渐进的
资本 积累形 式 , 必然 要 求 政 府 的介 入 。无论 是 以
都制约着泉州 区域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 为此泉州 地方 政 府 拟建 全 国 最 大 的 台 商 投 资 区 。而 在 全
国 , 对台商 的投 资 区已 经有 5 个 , 针 0多 以东 莞 和 昆 山影 响最大 , 就福建省 来说 , 比较著 名 的有厦 门 的海 沧、 杏林 、 美 3个 台商投 资 区和福 州 台商 投 集 资区 。如何 借 鉴 这些 台商 投 资 区 建设 的经 验 , 充 分利用 泉州本 土 已有 的 区位 优 势 , 开这 些 台商 避
借鉴 其他的 台商投 资 区建设 、 尤其是 台商投 资 区的“ 东莞模 式” “ 和 昆山模 式” 正反 两 方面 的经
验, 分析 了泉州 台商投 资 区建设在 主导 者的定位 、 资本 引进和 产业 选择 、 术 的引进和 生产、 技 合 作 等方 面应 遵循 的路 径选择 , 强调 了泉 州 台商投 资 区建设 是 建 立在 泉 州 经济发展 已经取 得 并
投资 区建设 的误 区和 陷 阱 , 分 发 挥 泉州 台商 投 充
台商还是以民营经济来 主导台商投资 区的建设 , 由于资本天 生 的逐 利 和风 险 规避 的本 性 , 必然 会 导致类似东莞 的台资投资模式 , 发展 以“ 三来一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7•【字号】泉政办[2010]121号•【施行日期】2010.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泉政办〔2010〕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省部属驻泉有关单位:现将《泉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七日泉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2010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奋力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拓展深化公开内容,优化提升公开服务,全面夯实公开基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稳妥有序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综合效应,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提供优质服务。
一、聚焦重点,依法有序深化和扩大公开范围(一)稳妥有序地推进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透明。
认真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办法,以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为重点,公开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及预算、决算表,并做好财税政策和预算执行情况解读工作。
按照今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向社会公开预算的主体、范围和要求。
继续加大社会公共资金公开力度,公开各类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房屋维修基金、彩票公益金等社会公共资金的年度收支情况。
(二)大力推进项目、规划信息公开。
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核准、实施和监管等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主动公开年度政府实事项目及进展情况,定期公开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主动公开年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公开项目名称、类别、投资金额和效益预测等信息,探索公开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监督情况,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效益。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05•【字号】闽政文〔2024〕204号•【施行日期】202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闽政文〔2024〕204号泉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7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泉政文〔2024〕5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石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晋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惠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安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永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德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规划》)。
《规划》是县(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你市指导所辖县(市)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石狮市打造现代化纺织鞋服产业集群、现代化商贸城市,推动晋江市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现代化纺织鞋服产业集群,推动南安市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山水田园城市,推动惠安县打造临港绿色石化基地、雕艺文创产业集群,推动安溪县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茶乡特色城市,推动永春县打造香产业发展高地、山地旅游目的地,推动德化县打造陶瓷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城市。
泉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泉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泉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泉州市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成效 (4)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思想 (17)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7)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9)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主要任务 (21)第一节土地利用目标 (21)第二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2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4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3)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47)第五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53)第一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规模安排 (53)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管制 (55)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7)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 (57)第二节村庄综合整治工程 (58)第三节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程 (58)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0)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60)第二节加大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力度 (6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措施 (61)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62)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62)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泉州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范围]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
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2021年度第五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泉州台商投资区片区)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2021年度第五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泉州台商投资区片区)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8.27
•【字号】闽政文〔2021〕352号
•【施行日期】2021.08.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2021年度第五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泉州台商投资区片区)的批复
闽政文〔2021〕352号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泉州市2021年度第五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泉州台商投资区片区)的请示》(泉台管〔2021〕8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泉州市2021年度第五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泉州台商投资区片区)(以下简称《方案》),成片开发总面积61.5520公顷。
二、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
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三、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要做好《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衔接,确保《方案》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集中建设区,并符合规划管控要求。
要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时序计划和规划用途,科学组织实施成片开发,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手续。
《方案》难以实施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四、省自然资源厅要加强对当地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1年8月27日。
泉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2008-2030)

泉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2008-2030)第1条总体发展目标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创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名城和宜居城市。
第2条总体发展战略发挥泉州在对台交流中的“五缘”优势,以差异化发展为战略核心,突出产业的龙头作用、港口的支持作用、城市的载体作用和文化的纽带作用,以“多轮驱动”全面提升泉州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带动作用。
第3条区域融合战略发挥海西中心城市作用,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南联厦门湾,加强国际对接;北领湄洲湾,强化产业支撑;中兴泉州湾,构建城市服务大平台。
构建以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出西进的综合通道,支撑和带动区域融合和整体发展。
进一步扩大海港、空港的开放功能,大力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设施的建设。
第4条产业驱动战略(1)提高规模影响力: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提高企业影响力:在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构建多层次企业构架。
(3)壮大支撑性行业:有效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依托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加快建设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推动五大传统产业的整合提升和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4)壮大现代服务业:在做强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培育设计咨询、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
第5条职能驱动战略(1)提高服务职能影响力:强化对台交往平台的建设,推动对台经贸、文化、旅游等多方位的互动交流;发展多层次、国际化的专业会展,举办较具影响力的博览活动。
(2)建设国际商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主导的地区企业信息平台以及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第6条环境提升战略(1)建设水平国际化: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水平,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进行整体的城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3)第三章性质与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6)第五章空间总体布局 (8)第六章专项用地规划 (10)第1节居住用地规划 (10)第2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第3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13)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15)第1节对外交通规划 (15)第2节道路交通规划 (16)第八章历史文化与文物保护规划 (20)第九章绿地系统规划 (21)第十章岸线利用规划 (23)第十一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7)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27)第2节中水工程规划 (28)第3节排水工程规划 (28)第4节电力工程规划 (29)第5节通信工程规划 (29)第6节燃气工程规划 (30)第7节环境卫生规划 (30)第十三章生态建设规划 (32)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33)第十五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36)第十六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38)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39)第十八章远景发展构想 (40)第十九章建设控制 (41)第二十章土地开发使用引导 (43)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 (44)第二十二章附则 (45)附表1、建设用地平衡表 (46)附表2、远期用地汇总表 (47)附表3、规划道路一览表 (48)附表4、规划主要公园一览表 (51)附表5、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一览表 (52)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进一步融入、服务、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衔接国家级高新区主园区,保证泉州台商投资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促进投资区全面、持续、协调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1年)(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5)《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7)《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8)《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年)(9)《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10)《海峡西岸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9—2030)》(11)《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12)《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13)其它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第3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台商投资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2)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公平,协调产业、人口、空间关系,引导区域健康发展;(3)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原则, 提高服务泉州湾、海西经济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振兴的意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5)尊重城市历史遗迹和城市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弘扬民族特色,全面展示台商投资区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和传统风貌。
(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重点(1)明确泉州台商投资区作为海西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有效促进泉州台商投资区快速融入“海西经济区”发展大格局中;(2)对接国家政策,借助“五缘”优势,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再上新台阶,带动泉州乃至福建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3)整合既有及在编规划的矛盾,协调生活、产业、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台商投资区的可持续发展;(4)凸显并塑造台商投资区的风貌特色,打造具有魅力的生态型滨水新城;(5)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倡导精明增长、低碳经济、公交优先等发展理念。
第5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6条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为:东至七一围垦,西至洛阳江,南至泉州湾,北至福厦高速公路,包括秀涂港,陆域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
第7条文本条文中加下划线的黑体内容均为本版总体规划的强制性条文,所有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发展战略与目标第8条总体发展目标分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发展机遇及趋势,规划将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泉州市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的先行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宜居城市的创新区;我国“4S”(生态、生命、生产、生活)统筹的示范区。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预期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保持16%的增长速度;预期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0亿元,保持24%的增长速度;预期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保持8%的增长速度。
第10条社会发展目标(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解决群众实际需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切实解决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等问题。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1条环境发展目标(1)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维护生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综合考虑投资区各种生态要素,加强与大区域中生态环境的联合建设,并协同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持新区的自然景观生态格局;(2)保护滨海、滨江地区自然植被和水域,划定禁止、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河湖、湿地、种植园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3)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努力实现良好的环境质量,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排放,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4)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高效、节约使用能源;(5)加强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实现绿色生产、生活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第12条发展战略台商投资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分析,本次规划制定以下四项发展战略,以具体的指导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及城市管理和经营,确保台商投资区的开发建设实施取得预期的成效。
空间发展战略——形成滨水组团有机构成,强化与泉州中心城区交通联系。
产业发展战略——错位竞争发展新兴产业,对接台湾面向国际发展现代服务。
生态环境战略——保护山林绿楔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开发海岸河口生态环境。
城市形象战略——展示滨海现代都市核心景观,突出山海绿带自然景观轴带。
第三章性质与规模第13条城区性质环泉州湾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滨水生态新城。
第14条城区职能(1)以新兴产业和和高端生产服务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2)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的示范性新区;(3)以山海江湖为资源的泉州湾东部生态休闲中心。
第15条城市规模至2015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建设用地为30.65平方公里,人均109.46平方米。
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45万人,建设用地为54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
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7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0万,流动人口10万),建设用地为83.41平方公里,人均119平方米。
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第16条空间管制原则(1)禁止建设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2)限制建设地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
(3)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4)适宜建设地区建设行为也必须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第17条禁建区指台商投资区规划范围内严格控制和保护的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的场所与空间、可能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区。
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水库、河流、主要行洪通道、风景区核心景区、基本农田、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道路和农田林网以及城市楔型绿地控制范围等。
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活动。
禁建区包括洛阳江-黄塘溪水源地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百崎湖核心生态保护区、641台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带、历史文物保护区,以及安峰山、尖山、寨山、马西山、龟山、田吟山、鹰高山、开方山、西山、大坪山、灵秀山和前头山等高线大于50米的山体植被保护区。
各区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保护。
第18条限建区对各类建设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地区,以及因自然灾害、地基承载力限制等原因不宜建设的地区,是禁止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以外,在总体规划中划定为不宜进行城镇开发行为的地区。
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风景区的景区、蓄滞洪区、绿色生态走廊、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保护区以及生产和城市防护用地,如农田、园地、林地、河湖水库以外的湿地、草地等各类禁止建设区以外的生态用地。
限建区包括山体及风景名胜缓冲区、水源地保护区缓冲区、沿海景观带控制区。
限制建设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不宜安排城镇开发建设项目,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进行开发建设。
第19条适建区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区域。
该类地区建设行为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包括城区、工业区、港区等各类规划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可依据规划分期实施。
处在蓄滞洪区、行洪通道周边及有不利建设的特殊地质环境的区域需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改造及相关专业部门勘测后方可作为适宜建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