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忠言也可以顺耳——浅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I ■
忠言也可 以顺耳
浅谈 批评学生 的语言艺术
闫桂 云
( 博 市张店 区马 尚二 中) 淄
中图分 类号 :9 ]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9 9 4 (00 3~ 14 O 10— 1X 2 1)4 0 6一 1
批 评, 是教 师通 过教 育学 生, 响学生 行为 的一种 重要 方法 。对犯 了错和 影 存在不 足 的学生提 出批 评, 老师 的职责 。批评 是对 学生 的一种 否定性 评价 , 是 是一 种 消极 的 “ 化 ” 能 唤醒 学 生警 觉 、 自责 , 以起 到 帮 助学 生 改 正错 强 , 可 误、接 受 教训 而 免走 弯路 的 良好 作 用 。许 多人 相信 “ 良药苦 口, 忠言 逆耳 ” 的说法 , 但批 评 的效 果常 令人 不太 满意 , 时甚至 适得 其反 。作 为班 主任 , 有 高 明 、机 巧 、受 听 的语 言更 受 学 生 欢迎 ,这 种语 言 不仅 能 达 “ 言 ”之 效, 忠 而且 让 人豁 然 开 朗。“ 耳 忠 言 ”更 能起 到激 发 学 生 上进 的 作用 。要 做到 顺 “ 言 不 逆 耳 ”就 要 讲 究 批评 语 言 的 艺 术 性 。 忠
1 从 赞美 “ 闪光 点 ” 入手 , 间接 提 醒 攀生 的 错 误
寸有 所长, 尺有 所短, 每个 学生 都有 自己的优 点和长处 , 师批评 学生 时, 教 若首先 对 他 的优 点 、长处 加 以肯 定, 然后 再 有提 示 、暗示 、对 比等 方 式,自
然 委婉 地把 话题 转到 存 在 的问题 上, 这样 学生 就 比较容 易 接受 。因 为学 生感 到, 师不仅注 意 了他 的短 处, 且看到 了他 的优 点和 长处, 教 而 使他体会 到 了被 关 注 、 被赏 识 的感 动 , 而避 免 了 学生 对 批评 的抵触 情 绪 , 破 了 怕批 评 ” 从 突 或准 备挨 批评 的 心理 防 线 。例如 , 育 一位 只顾 学 习 、 自私 自利 的学生 , 教 老 师 对他 说 :你 的学 习成绩 很 不错, “ 如果 你能 多 团结 同学, 多关心 班集 体, 信 相 你 会 更受 同学欢 迎 。 ”这样 的 间接 提 醒,学生 乐 于接 受 。 再 比如 : 面对 一 个 成绩不 好经 常调 皮捣 蛋 的学 生, 师对 他说 :你有 聪 明的大 脑, 有好胜 心, 教 “ 也 如果你在 学习上 也像在 球场上 那样奋力 拼搏, 老师相信 你也 能成为考 场上 的罗 纳 尔多 。 ”从此 以后那 位被 批评 的学 生的学 习成 绩一 天天好 了起 来 。事 实上 ,
批评和指正学生缺点的语言艺术

批评和指正学生缺点的语言艺术语言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教师育人的良方。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只有艺术的语言,才能在学生的心海中激起浪花,从而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
中小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对老师批评指正的话特别“较真”。
如果教师只会使用急风暴雨的“逆耳忠言” ,教育效果要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去指正或批评学生的缺点,像春风化雨般地去滋润那一棵棵的幼苗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下面将谈几点批评和指正学生缺点的语言艺术与各位同行共勉:1使用委婉性的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扉怎样具体地使用委婉性的语言呢?首先,变换说话的角度或语序、语调等。
在师生沟通中,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可能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
同样的内容,变换一下表达方式,使用委婉的技巧,采用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语言,效果也许更好。
例如:有一位成绩和智力都很一般的学生向你请教高深的数学难题,你万万不可直接说“以你的智力水平就不要在这类难题上浪费时间了”。
而应该换个角度说“这类题目太难了,很少有人能做出来,你花费这么多时间在这类题目上意义不大,老师建议你放弃”。
相信这样的话并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在批评或指正时,让学生首先从教师那里获得安慰和自信,进而指出他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意见。
其次,教师的态度要有亲和力。
在批评或指出学生的缺点时态度要诚恳、分寸要适度,既要有理有据、客观公正,更要和颜悦色,善于用平和的语气、中听的措辞,以消除学生对批评的反感。
常用“我想”、“我觉得”、“我个人认为”等语气来向被批评者表明其批评意见纯是个人的看法,使学生感到你是为了沟通,而不是为了教训人,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接受。
切忌用“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这类语言。
这些语言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干脆就“破罐子破摔”。
班主任工作范文教师批评学生要讲求语言艺术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老师批判学生要讲求语言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在批判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 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 由于老师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 其批判的效果往往不一样。
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批判的时候, 往往爱产生抵触的心理, 对抗的情绪, 非常大程度上与老师批判的语言艺术有关。
因而, 老师要加强批判的有效性, 就要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 加强语言的说服力, 感染力。
详细的讲, 在批判学生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精确恰当, 言之有理。
老师批判学生的目的确实是要处理学生的思想认识咨询题, 不能压服, 只能说服;不能专制, 只能讲道理。
老师引导学生处理思想咨询题, 协助他们改正缺点, 要注重言之有理, 以理服人, 不求字字珠玑, 句句锦绣, 但愿语言中肯, 措辞恰当, 深化浅出, 使其心服口服。
2002年秋的一天, 我正在学校菜地里种菜, 忽然一个学生跑来报告:“校长, 五年级李专哭着跑了。
”我感到咨询题严峻, 骑车赶上他, 带了回来。
一咨询才明白, 他要到中心学校告班主任的状。
缘故是在一次自然考试中, 他有几个空填的是对的, 老师判错, 以致他的名次不如别人。
几次要求老师改正, 老师确实是不该, 他就要找上级评理了。
一个多么好强爱胜, 固执较劲的学生啊!我咨询他:“你要得是学习成绩, 依然分数和名次呢?”他说:“所以是学习成绩。
”我接着说:“你今天犯了三个错误, 你明白吗?第一, 你过重地看重分数和名次, 而无视了实际的学习效果;第二, 你有咨询题不向学校反映, 而是越级上访;第三, 些细小事, 你就痛哭流涕, 你依然男子汉吗?”如今, 自认为理由充分的他服了, 羞怯的说:“校长, 我错了, 我改!”在这里, 我关于一个追求个人名次, 也追求上进, 但爱和老师较劲的学生进展了严肃的好心的批判,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要刚柔相济, 言之有威。
批判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既不能轻描淡写, 更不能草率从事, 要认真对待, 抓住要害, 触及灵魂深处。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批评学生的艺术“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
在批评中,教师要明确批评学生的目的,要讲究艺术,视批评为学生成长中的一剂良药。
1、先表扬后批评:在批评前,教师要找到犯错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指出其问题.这样,犯错学生往往易于接受批评。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教师要以关爱学生的目的出发,对学生要和蔼可亲,语气温和;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正确引导,多加鼓励和希望;要注意语言分寸,留有余地;要换位思考,切忌讽刺挖苦,枉下结论。
3、刚柔相济,把握火候:教师要准确掌握犯错学生的个性和错误的性质,恰当地选择批评时犯错学生的态度。
如果犯错学生是无理取闹,明知顾犯,屡犯不改,不妨采取先严厉的批评,这样能“杀一儆百”,然后讲清道理,最后和颜悦色地提出希望,这种方法容易被犯错学生接受。
4、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情感变化,批评要适时适度。
在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犯错学生的态度和心理变化,要根据其态度与心理变化而适时调整批评的策略,不能将准备好的方式、方法和语言一成不变地进行下去。
要以变应变,灵活准确地把握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批评取得最佳效果。
5、要注意批语的语言艺术:同样的批评,语言的艺术风格不同。
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的。
教师在批评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批评语言能给犯错的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趣幽默的批评语言艺术其实是取难掌握的,这不但需要教师要以事实为基础,还需要教师要把握运用的恰当时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教师要有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总之,批评学生的艺术远比表扬学生的方法难以掌握,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适事、适人、适时、适度、适情。
在批评学生前,一定要冷静,压住自己的脾气,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场合,讲究批评的艺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批评有法,而无定法,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讨的教育艺术。
教师批评的艺术(精选多篇)

教师批评的艺术(精选多篇)第一篇:论教师的批评艺术论教师的批评艺术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其目的是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之一。
但实施批评教育时,要讲究策略,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火。
否则,尽管教师出于好心,学生也难以接受,甚至公开与教师对抗,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批评要讲究艺术。
一、批评要因人而异学生的性格各异,且家庭出身不同,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因此批评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首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感情易冲动,自制力比较差的,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教师的批评要以柔克刚,碰到问题要冷静,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以“冷处理”为好。
对灵活多变,见异思迁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热处理”,否则学生往往会很快找出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对于沉着稳重,善于忍耐,反应迟缓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足够的反省的时间,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对于多愁善感,感情脆弱的学生,教师最好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批评他们,应耐心细致地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对学生 1 造成心理负担。
其次,针对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应采取不同方法,以不同的内容为突破口,促进其思想转化。
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应从学生体谅家长生活的艰辛,供应自己上学不易为突破口,使学生认识到,如不好好学习,怎能对得起家长。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应教育他们不要有“养尊处优”的依赖思想,对他们进行传统教育,使其思想转化,并结合当前形势,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逐步做到自立、自强。
对班级中的学生干部,要维护其在班级中的地位,不要轻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一般不要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对班级中经常犯纪律的“团伙”,要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人物”进行严厉批评,对“次要人物”进行耐心教育,达到严惩一个,影响一片,教育全班的目的。
二、批评要因事而异学生在校学习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分清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轻重,采取不同的方法。
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作者:娄显贵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年第11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为人师者,难免会经常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良药,但怎样才能使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是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批评的艺术。
一、迂回曲折式的批评即将批评的话语用含蓄委婉的表扬激励的语言来表达。
例如:一种说法是:“你不上操,罚你跑圈。
”另一种说法是:“身体第一,要给你弥补锻炼身体的机会。
”一种说法是:“你上课不注意听讲,上前面站着来!”另一种说法是:“你在后面听不好课,看不清黑板,请到前面让老师陪着你听课。
”一种说法是:“你把板擦摔坏了,要照价赔偿。
”另一种说法是:“给你一次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为大家买个板擦吧!”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把忠言说得顺耳。
二、含蓄幽默式的批评运用含蓄幽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
既妙趣横生,又精辟入理。
在批评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语言,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生因为玩篮球迟到了,而你在门口“恭候”他时,却说:“对不起,学校没等你玩完球就打上课铃了,老师也就只好比你早来了。
”一句意外的玩笑话,也许会让学生感到更加不好意思,这一幽默式的批评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先扬后抑式的批评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理往往好受得多”。
所以,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比如:学生写作业写得十分潦草,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你按时完成作业,值得赞扬;只是字迹需要工整些;我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把字写好,做出令自己和老师最满意的作业”。
四、间接提醒式的批评教师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会更乐于接受。
比如说:“一个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可他有些清高浮华,喜欢张扬。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克服缺点和纠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恰当、灵活地运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反之,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会破坏师生间融洽的情感,造成学生与老师对立的局面。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良药未必苦口才可,忠言也不一定都得逆耳才行,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必要的批评是使小学生意识到自身错误,从而积极改正,避免走向更深错误的关键措施。
我们要改变批评教育方式,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使其知错、认错、改错,不断地健康成长。
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善于使用批评这门艺术,使良药不再苦口。
教育是艺术,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诚然,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该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在教育教学中,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一、委婉含蓄的批评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委婉含蓄,这样更易于让学生接收。
比如,发现小康同学在教室里随手乱丢纸屑,教师可以这样说:“小康,你为自己争取到了为大家服务的机会!”;上课时,小美同学在看漫画书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说:“小美,看老师一人站着挺累的,想陪老师一会!”;发现课堂上学生交头接耳了,教师可以说:“我感觉你们两个说话多寂寞,下课后我们大家一起说才热闹。
”……这样的批评常常在学生的一笑之间,他们很乐意接受,也愿意改掉自己错误的做法。
二、幽默式的批评幽默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
在批评学生过程中,善用幽默的语言,寓批评于幽默之中,学生则更容易接受,也更能产生积极效果。
比如:自习课上,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小光的作业字写的又小又丑根本看不清,就随口说:“小光,现在已是春暖花开,你的字也应该增加营养了,让它横平竖直茁壮成长,好吗?”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字增加营养,老师可真幽默。
班主任工作总结批评的艺术-精品范文资料

班主任工作总结批评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总结:批评的艺术在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中,批评有可能是最常见的。
人们都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
班主任批评学生,在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它的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教导人、鞭策人、激励人。
然而,如果方式不当,效果与预期的将会相去甚远。
1、批评要公正客观,有针对性,忌小题大做,忌片面武断。
批评前要调查事实真相,再研究分析学生行为,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
不能主观臆断,不要把偶然的说成是一贯的,不要因一件事否定一个人,也不要“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不要任意夸大,既要看到错误的现实,又要考虑改正的可能性,而重点应该指明“对的”应是怎样。
这样的批评才有积极作用。
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2、批评要平心静气,用词得当,忌盛气凌人、意气用事。
当教师听到或碰到学生犯错误时,总觉的不快,若属“小错不断”者,更是怒从中来,这时,最好告诉自己先不要说话,或暂时不要去接触学生。
教师批评学生,要理智把握情绪,不要大声喝斥、威胁,也不可妄下断语、斩钉截铁。
吹胡子瞪眼睛都是要不得的,它们都有碍交流,无助于教育和问题的解决。
批评时,语言要简洁,不要用讽刺、嘲笑、挖苦甚至污辱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极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逆反、仇视的心理,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也不要用“你总是”、“你从来”、“你完全”之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觉得受了冤枉。
明智的教师,不会随便去批评学生。
3、批评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忌尺度不一。
学生犯了错误固然要批评,但若不分场合公开点名批评,有可能会使有的学生抬不起头,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
尽量不全班公开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人,表明批评是针对事而不针对人。
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了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
有的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总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的艺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永安小学张志奇
批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
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效果。
教师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应该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让批评语言尽可能体现出“度”.“爱”.“宜”.“妙”。
本人认为,批评只是帮助学生摒弃缺点,改正错误,激发他们进取心和学习热情的一种手段。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有效地运用批评的语言艺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我对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进行的探讨和认识。
一、适可而止——体现“度”
所谓体现“度”,是说教师的批评不能超越被批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过分地使学生难堪,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批评应该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
教师不能使学生过分的羞愧和无地自容。
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感到无地自容,学生便会失望,从而进一步失去努力的信心和勇气。
“度”是相对于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同,教师在掌握批评的尺度时,也应因人而异,但是少做到以下三点:
1.不应侮辱学生的人格。
教师的语言应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文明、亲切、感人,绝对禁止用有辱人格的语言去侮辱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不能用讽刺、挖苦和嘲弄的口吻批评学生。
“你真蠢”,“你是没指望了”等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应该成为教师的忌语。
3.不威胁和恫吓学生。
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朋友,靠教师真诚、贴心、感人的话语感动学生,而不是用威胁和恫吓对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的办法逼学生就范。
二、情之所至——体现“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国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调查表明,教师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源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
这种关心和热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到教师的温暖。
三、因人而异——体现“宜”
学生个性不同,对教师批评的心理承受力也有强弱之分。
所以,教师批评的语言切莫一种腔调,说什么,怎么说,根据对象,区别对待,也就是批评要适宜。
例如:对待外向豁达者,教师可直言不讳,指出问题,明确要求,令其改正。
对待内向拘谨者,教师要给予情面、要有余地,不要批评太尖锐。
对待倔强者,教师要压住火气,冷静处置,这样说不定能出奇方,收奇效。
又如:对待好学生,要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教师平时对待他们赞扬的多,批评的少,对待他们的问题,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满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待差生,则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他们听惯了别人的批评,除了有一颗比别人更强烈的自尊心外,一无所有,对教师再多一次的批评,往往显得满不在乎,所以,教师要体现出特别的关心和爱护,用真诚感动他们痛改前非。
四、刚柔相济——体现“妙”
“刚”,即教师对待学生严肃批评和严格要求。
“柔”即教师对待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似水柔情。
教师的批评语言要刚中见柔,柔中有刚,刚和柔巧妙结合。
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刚而缺少必要柔,只注重批评语气的严肃、严厉,而缺少对学生心灵的抚慰,则学生会认为教师
不近人情,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心理隔阂,造成逆反心理;反之,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只做过分的宽容,而缺乏严肃认真的批评,则容易给学生造成教师软弱可欺的错觉。
这样学生往往不惧怕教师,使教师的真诚帮助,热心开导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