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3例疗效观察

递减。
伴病毒感染者,可加病毒唑1g 入10%葡萄糖250ml 内静脉滴注,辅以维生素B 1100mg 、维生素B 12500μg 肌肉注射,每日1次,10d 为1疗程,效果明显。
维生素B 12穴位注射,营养面部神经,消除局部水肿有利于面肌功能恢复。
同时应用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之中药扶正祛邪,可促进面瘫恢复。
6 体会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
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而发病,治疗多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主。
面瘫的辨证首应分清虚实,大凡病变初起多属实证,多为风邪袭络或热郁经络。
若病程较久,或病变的中后期久治而不效者多属虚证(或本虚标实),常为气血亏虚或气虚血瘀。
面瘫的治疗,应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采取对症取穴与辨证取穴、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基本方法有疏风、清热、补虚与通络四法。
病初针刺手法宜轻不宜重,结合中西药治疗,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病程短,年龄小,则疗效好;病程长,年龄大,则疗效差。
调护应注意:①避风寒:头面部应避免吹风受寒,勿用冷水洗脸,并注意患侧面部及耳周的保暖。
②慎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戒房事,谨防用眼疲劳。
忌辛辣、烟酒。
③畅情志:面瘫经久不愈,患者易烦躁,不利于恢复,需保持良好的心情。
[参考文献][1]贾秀卿.浅刺不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68例临床体会[J ].中国针灸,1988,8(5):17.[2]程旺毅.络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20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5):2171[3]杨光1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91例[J ].中国针灸杂志,2005,1:22.[4]段玲.针灸中药合治面瘫50例[J ].湖北中医杂志,2002,22(4):46.[收稿日期]2008205201[作者简介]袁立霞(1977-),女,医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方剂的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研究。
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3例疗效观察袁立霞(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当归拈痛汤;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9.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659X (2008)0520407202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持久或反复发作的滑膜炎,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
每日一方【利湿清热】——当归拈痛汤

每日一方【利湿清热】——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汤,中医方剂名,别名拈痛汤。
为祛湿剂,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参考文献1、原书主治《医学启源》卷下:“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酸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2、方论选录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
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
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
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
歌诀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组成羌活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炙甘草9g (一方配方颗粒3袋)茵陈15g (一方配方颗粒1袋)防风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苍术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当归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知母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猪苓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泽泻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升麻6g (一方配方颗粒1袋)白术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黄芩10g (一方配方颗粒1袋)葛根15g (一方配方颗粒1袋)人参5g (一方配方颗粒1袋)苦参6g (一方配方颗粒1袋)效能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适用症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应用本方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寒湿痹症者禁用。
加减①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②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当归拈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当归拈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12-07T09:47:58.2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1期作者:王银宁宋秀娟张秀英[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银川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将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为参照组行口服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针灸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当归拈痛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结论:针对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能够获取交换和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针灸;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328-02从病理学基本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是具备慢性进行性特征的,以关节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组织损害为主要病情表现特征的炎症性疾病[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需要临床医生在明确确诊条件下,尽早为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处置。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时间背景,运用随机方法将我院风湿免疫科经确诊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参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31~49岁,平均(41.2±2.1)岁。
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葛林;石志敏【摘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the influence on serum IL-1,IL-6,TNF-α.Methods: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In the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therapy,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methotrexate for the treatment.After 3 months of the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effect on IL-1,IL-6 and TNF-α in serum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treatment,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0%,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70.00%.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s IL-1,IL-6,TNF-α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serums IL-1,IL-6,TNF-α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reduced,with a significant di 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can reduce serum IL-1,IL-6 and TNF-α lev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t active stage,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对及对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IL-6、TNF-α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血清IL-1、IL-6、TNF-α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能降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IL-1、IL-6、TNF-α的水平,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7(045)002【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当归拈痛汤;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作者】葛林;石志敏【作者单位】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1-2]。
针灸与中药搭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案分析

针灸与中药搭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案分析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症状。
针灸与中药搭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对一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病案分析,探讨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在该疾病中的应用。
病例概述:患者,女性,66岁。
主诉左手多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已达两个月。
初步询问病史,患者近期并无明显的感冒、发热等病毒感染表现,但既往有风寒感冒的经历。
患者使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但疼痛和肿胀并未明显缓解。
观察与诊断:通过体格检查,患者左手多个关节肿胀明显,红、热、痛,其余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按压关节部位,患者有明显疼痛反应。
根据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初步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采用针灸与中药搭配治疗的方案。
针灸治疗选取“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方剂,包括穴位选择以及配合药物研究制定的方案。
针灸治疗方案:1. 寒湿痹阻型,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痛、红肿、疼痛加重,活动受限等。
针刺穴位如合谷、曲池等,采用温针法,温灸合谷及其他相关穴位。
2. 湿热痹阻型,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红热、活动受限等。
应选择针刺穴位如阳陵泉、足三里等,利用清热祛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方案:中药治疗方案选用温阳活血、祛湿利水的方剂,包括养护肝肾、活血化瘀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白芍、当归、赤芍、穿山甲、炙黄芩等。
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效果与分析:治疗期间,患者每周接受2次针灸治疗,并口服中药方剂三次/日,每剂用5天。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评估。
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关节红肿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关节的活动度有所恢复。
同时,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通过本次的病案分析可以看出,针灸与中药搭配治疗在风湿性关节炎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当归拈痛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当归拈痛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当归拈痛汤源自金代张元素所著之《医学启源》,由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茵陈,黄芩,葛根,人参,苍术,白术,知母,苦参,甘草组成。
有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临床上用于湿浊阻滞引起的内科杂证,疗效显著。
案1 患者王某,男,38岁。
2011年10月就诊。
患者诉左下肢疼痛一月余,不欲纳食,口干口淡,胸闷,脘腹胀满,大便二三日一行,质硬,小便短黄,双下肢酸软。
舌质淡,舌苔白腻而干,脉缓。
此为湿浊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以当归拈痛汤加减。
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芩10克,茵陈15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苦参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
3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显著减轻,左下肢不痛,纳食增加。
舌苔白腻减少。
效不更方,以上方4剂巩固疗效。
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
案2 患者罗某,女,58岁。
2011年10月就诊。
患左膝骨性关节炎1月余,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疗效不著。
查左膝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左肩关节疼痛,局部无红肿热痛,无明显功能障碍。
患者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查血糖为6.1mmol/L,一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形体肥胖,血压140/90mmHg,偶有胸闷、口干,无咳嗽咳痰症状。
舌质边尖暗红,舌苔微黄腻。
左脉细涩,右脉弦细稍数。
从湿热痰浊瘀阻论治,以当归拈痛汤加减。
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茵陈15克,黄芩15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苦参10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忍冬藤20克,石膏15克。
5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膝关节红肿热痛消失,行走时轻微疼痛。
肩关节痛减轻。
上方去石膏、忍冬藤。
加山楂15克,巴戟天15克,5剂,水煎服。
后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消失。
按:当归拈痛汤中羌活祛风胜湿,止周身痹痛,茵陈清热利湿,通利关节。
猪苓,泽泻利水渗湿。
《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及配伍的实验研究》

《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及配伍的实验研究》一、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以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病因复杂,当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仍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当归拈痛汤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及配伍实验研究。
二、文献综述传统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寒、湿邪的侵袭密切相关,多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而当归拈痛汤以其独特的组方,能够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与RA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相吻合。
现代研究表明,当归拈痛汤中的各味药材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有效缓解RA患者的关节炎症和疼痛。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符合RA诊断标准的模型动物及健康对照组动物;当归拈痛汤药材购自正规药店,经鉴定后使用。
2. 实验设计: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拈痛汤煎剂灌胃治疗,持续一定周期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3. 实验方法: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血清学指标检测、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综合评估当归拈痛汤对RA的治疗效果。
四、实验结果1. 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后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血清学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表明炎症反应得到抑制。
3. 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组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症减轻、关节软骨及骨破坏减少等。
五、作用机理及配伍分析1. 作用机理:当归拈痛汤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同时,舒筋活络,促进关节组织修复,减缓骨质破坏。
其具体作用涉及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及配伍的实验研究》

《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及配伍的实验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归拈痛汤的药理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配伍机制。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拈痛汤能够显著缓解RA症状,其作用机理主要与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有关,且配伍合理可提高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及讨论。
一、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目前,西医治疗RA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但长期使用存在一定副作用。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当归拈痛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RA 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其作用机理及配伍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建立RA模型;实验用药为当归拈痛汤及其主要成分;实验室提供其他所需试剂与设备。
2. 方法:(1)RA模型制备:采用免疫法诱导SD大鼠建立RA模型。
(2)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当归拈痛汤治疗组。
(3)给药方式与剂量:各组按实验设计进行给药,并记录大鼠的症状变化。
(4)指标检测:检测各组大鼠的关节炎症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
(5)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当归拈痛汤对RA大鼠关节炎症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拈痛汤治疗组大鼠的关节炎症程度明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得到改善。
2. 当归拈痛汤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归拈痛汤能够显著降低RA大鼠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
3. 当归拈痛汤的免疫调节作用:当归拈痛汤能够调节RA大鼠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 配伍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配伍方案的疗效,发现合理配伍能够提高当归拈痛汤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拈痛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07T09:47:58.2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1期作者:王银宁宋秀娟张秀英
[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银川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将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为参照组行口服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针灸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当归拈痛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
0.05)。
结论:针对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能够获取交换和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针灸;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328-02
从病理学基本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是具备慢性进行性特征的,以关节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组织损害为主要病情表现特征的炎症性疾病[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需要临床医生在明确确诊条件下,尽早为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处置。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时间背景,运用随机方法将我院风湿免疫科经确诊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参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31~49岁,平均(41.2±2.1)岁。
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介于32~50岁,平均(41.4±2.3)岁。
研究组与参照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P>0.05)。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系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治疗处置方法
为参照组行口服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针灸治疗,其中正清风痛宁片的每次服药剂量为3片,每天服药次数为3次,持续给药接受治疗时间为6周。
针对研究组实施当归拈痛汤联合针灸治疗,其中当归拈痛汤的基础性重要方剂组成为:羌活15.00g,甘草15.00g。
酒炒茵陈15.00g,防风9.00g,苍术9.00g,当归身9.00g,知母9.00g,猪苓9.00g,泽泻9.00g,升麻3.00g,葛根6.00g,人参6.00g,酒浸苦参6.00g,白术5.00g,黄芩9.00g,要在原始性中药方剂组成结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症候针对患者实际运用的临床方剂展开加减处理,本组患者的服药方式为水煎服,每天早晚给服药一次,服药剂量为150.00ml,持续给药治疗时间为6周。
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基础上。
临床医生应当遵循操作规程针对本次研究中入选的所有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针对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
在P<0.05条件下,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别。
2.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详情参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比较[n(%)]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多种临床症状的影响条件下,发生较为严重的日常活动功能障碍问题,给患者的实践生存状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2]。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病情通常具备反复性和顽固性特点,因而单纯性运用西医药物治疗方法针对患者展开临床干预,往往难以获取到良好结果,客观上诱导中医治疗方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3]。
本文借由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直观揭示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能够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运用。
4.结语
为风湿免疫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相较为其实施口服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指标,促进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实现有效改善缓解,优化患者的生存状态,该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贺子君,陈翠清,肖俊卿,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关节操对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01):78-80.
2]王丽娜,王素芳,李洋.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8,38(04):462-464.
[3]郭文辉.针灸联合中药熏蒸辅助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MMP-3、IgM-RF、IgA-RF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9):214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