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情况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鹿鸣》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视民不恌:嘉宾式燕以敖: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食野之苹:承筐是将:我有旨酒:和乐且湛:德音孔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承筐是将:2、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3、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四、《鹿鸣》选自:《湘夫人》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荒忽兮远望: 罔薜荔兮为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白薠兮骋望:鸟何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观流水兮潺湲: 蛟何为兮水裔:麋何食兮庭中: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将腾驾兮偕逝:葺之兮荷盖: 匊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疏石兰兮为芳: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三、翻译下列句子。
1、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2、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4、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5、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6、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7、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四、《湘夫人》选自:《子产论证宽猛》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汔可小康:惨不畏明: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民狎而玩之:取人于萑苻之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汔可小康以绥四方:毋纵诡随:以谨无良:惨不畏明:柔远能迩:不竞不絿: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古之遗爱也:三、翻译下列句子。
1、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2、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3、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4、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5、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6、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7、柔远能迩,以定我王:8、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四、《子产论证宽猛》选自:《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召公谏厉王弭谤:国人谤王:决之使导:川雍而溃:瞽献典:史献书:瞍赋:朦诵:亲戚补察:耆艾修之: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胡可壅也:乃流王于彘:天子听政:宣之于口:其与能几何:二、翻译下列句子。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2.语言分化的结果: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3.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4.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
金文形体结构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
隶书:汉朝时正式文字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
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5.诗的种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一般诗集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6.词的种类:“曲词”或“曲子词”、“诗余”词是长短句,但全篇字数一定,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A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B 中调(五十九到九十字)C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1)词牌:词的格式名称。
词有一千多个格式。
来源:A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西江月》、《蝶恋花》B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如《忆江南》、《如梦令》。
C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踏歌词》、《抛球乐》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2)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单调:就是一首小令,很像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双调:有小令、中调或长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大学语文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大学语文第一章总结知识点大学语文第一章内容涉及了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字词句和修辞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可以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增进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深入探讨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是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是人类思想的载体。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通过讨论语文的基本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修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培养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字词句的基本知识字、词、句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本章内容介绍了字词句的基本知识,包括字的构造、词的分类和组成规律、句子的结构和种类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提高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能力。
四、修辞的基本知识修辞是指借助一定的表达手段来增加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习修辞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了解修辞手段的种类和运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创作和分析能力。
总之,大学语文第一章涉及了语文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字词句和修辞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因此,本章内容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第一篇:《大学语文》知识要点《大学语文》知识要点《诗歌鉴赏概要》知识要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涉及《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唐宋诗的最主要发展梗概,以及作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
词的简要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词人及其成就。
《散文鉴赏概要》知识要点唐宋八大家清代桐城派散文三大家《小说鉴赏概要》《戏剧鉴赏概要》泛读《文学专题》之《中国现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作家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冰心、朱自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丁玲、萧红、林语堂、曹禺、赵树理、孙犁、张天翼、钱钟书、张爱玲、艾青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少数民族叙事诗代表作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反思文革的散文代表作家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散文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外国文学概述》知识要点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独唱体抒情诗人,三大悲剧家,喜剧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伟大成就日本文学:《源氏物语》法国古典主义喜剧:莫里哀及其代表作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及其代表作法国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左拉及其代表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及其代表作德国文学:歌德的创作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上课讲授重点课文《春江花月夜》《长恨歌》《雪花的快乐》《大学(节选)》《傅雷家书》《黛玉葬花》《家(节选)》《人生》《哈姆雷特》课外重点阅读课文诗歌:《蒹葭》、《西洲曲》、《终南别业》、《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秋兴》、《无题》、《明妃曲》散文:《中庸》、《论语》、《战国策》、《韩非子》、《史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乌篷船》、《我与地坛》小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曹孟德横槊赋诗》、《**》、《金锁记》、《棋王》《安娜·卡列尼娜》、《饥饿艺术家》、《堂吉诃德》戏剧:《单刀会》、《西厢记》、《俄狄浦斯王》阅读作家小传、作品背景概述、课文内容、解读点拨、课文链接应用写作1、了解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大一下知识点

大学语文大一下知识点文学基础一、汉字书写规范及使用方法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它包括字形结构、笔画顺序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使用方法涉及到词语搭配、成语运用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欣赏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缩影,以及人性的善恶矛盾。
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西游记》《西游记》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描绘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佛教思想,不仅展现了英雄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语言与修辞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形式。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作家可以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词汇与短语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熟练掌握词语和短语的使用可以丰富表达,提升作文的质量。
古代文言文一、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古代文言文是汉字书写的标志性文字,熟悉其基本语法对于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二、选读古代文学作品通过选读古代文学作品,例如《论语》、《史记》等,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价值观,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现代文学一、小说、散文的欣赏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二、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现代散文有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技巧,通过学习分析,可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写作技巧一、提升写作逻辑性和连贯性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文章表达清晰和流畅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和篇章结构,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任务型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任务型写作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学习任务型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应对这类题型,提升写作得分。
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汇总

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汇总
本文将汇总大学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诗歌
-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运用特殊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 诗的韵律:诗的韵律又称诗的格律,包括押韵、字数、句数等方面的要求。
- 诗的体裁:古代的诗歌主要包括诗、赋、曲、辞等,而现代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自由诗、长诗、短诗等。
散文
-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以较为自由的文体形式展现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作品。
- 散文的特点:散文以自由灵活的文体为特点,叙述性强,篇幅无限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 代表性作品:《醒世恒言》、《幽梦影》、《过秦论》等。
小说
-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基础,通过人物塑造
和情节安排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散文作品。
- 小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写作和题材特点,小说可以分为言
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等。
- 代表性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古代文言文
-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具有严谨、庄重、经典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运用修辞手法、借古讽今等方
式来表达思想和意境。
- 代表性作品:《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
现代文学名著
- 现代文学名著的特点:现代文学名著通常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的作品。
- 代表性作品:《围城》、《活着》、《解忧杂货店》等。
以上是大学语文最全知识要点的汇总,希望能对学习语文的人们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1一、知识要点总括基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大学语文》知识点集合

《大学语文》知识点集合一、《大学语文》的教学意义和目标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可以认识文化遗产,拓宽知识面,提升修养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1. 语言的定义和作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思想、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记录知识、反映社会和文化等。
2. 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语音、文字、词语、句子和篇章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语言文字的整体结构。
三、修辞格与写作技巧1. 修辞格的概念和分类:修辞格是修饰文字的一种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多种形式,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形象化。
2. 写作技巧的应用:写作技巧是指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如适当运用对比、排比和细节描写等。
四、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1.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特点: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别,每种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1.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现代汉语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规则,通过学习语法可以提高写作和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修辞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运用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确、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六、中国古代文学与经典名著1. 中古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中古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对古代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取启示和启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四、表现方法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手法)五、文言常识(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6: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字1.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
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2.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3.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许、也许)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5.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
今义:年)(三)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ù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ǔ计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士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四)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5.【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7.【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8.【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否定判断肯定判断)3、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
(同上)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宾语前置句:(1)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未有之也。
3 、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省略句】1、何也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第四课秋水一、文学常识1.庄子的地位、主张、批判思想2.庄子文章的特点3.《庄子》一书的篇幅、内容及其作者4.本文体裁:寓言二、文章内容1.文章主旨2.本文论证特点:以小见大3.人的认识受到限制的条件三、论证方法1.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举例论证)2.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类比论证)3.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类比论证)四、修辞方法1.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反诘、比喻)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反诘、比喻)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反诘、比喻)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反诘、比喻)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排比、比喻)五、成语演化1.井底之蛙2.望洋兴叹3.洋洋自得(洋洋得意)4.贻笑大方5.大方之家六、文言常识1.古今异义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秋水时至(时令,季节)2.通假不辩牛马(辩,通“辨”)泾流之大(泾,通“径”)3.词类活用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4.文言句式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5.一词多义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第五课大同一、文学常识1.五经名称2.“三礼”名称3.《礼记》成书年代、内容、地位、反映思想二、文章内容1.主旨理解2.“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三、论证方法全文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之间的对比四、成语演化1.夜不闭户2.大同世界第6课以修身为本一、文学常识1.四书的名称2.《大学》的出处、作者、阐述思想3.小学包含的内容二、文章内容1.中心主旨理解2.大学培养人的根本为:品德三、文言词汇知识1.掌握明、虑、齐、格物、壹是等词的用法2.翻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7课好学·力行·知耻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2.《中庸》的出处、成书年代、作者、评价二、文章内容1.中庸之道中的“道”是指:准侧2.文章主旨第8课谏逐客书一、文学、文体常识1.古代“书”的定义、应用范围2.本文节选自什么作品3.文章最终使得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二、论证方法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类比论证)2.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举例论证)3.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类比论证)4.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
(类比论证)5.用“损民以益仇”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
(对比论证)三、修辞方法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排比、对偶)四、文章内容1.中心论点2.文章结构层次3.作者国籍(原:蜀国;后:晋朝)五、特殊句式1.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