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音乐结构、表达方式和艺术目标三个方面对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浅谈。
李斯特对音乐结构的思考是他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
他主张将音乐作为自由艺术的代表,认为音乐的结构应该是自由的、永恒的和无限的。
他通过创新的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段来表现音乐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在他的钢琴作品《卡门幻想曲》中,他以卡门主题为基础,自由地变化和发展了主题,打破了传统的构成形式,展示了音乐的独特魅力。
李斯特注重音乐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他强调音乐应该直接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并具有个人独创性。
他在作曲中引入了大量的表现技巧和特殊的演奏技法,以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家的个人风格。
他以浪漫主义的音乐思维,将音乐与文学、绘画和戏剧相结合,使音乐具有更加深邃的意义和表达力。
李斯特追求的艺术目标是通过音乐来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超越。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具有宗教的性质。
他相信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情感和心灵的满足,使人们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达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他通过创造宏大的音乐画面和音乐氛围,引导听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神性和魔力。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表现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
他的创新性和富有想象力的音乐结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以及追求精神升华和超越的艺术目标,使他成为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并对后世音乐家和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音乐成为一种真正可以打动人心和触动灵魂的艺术形式。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在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李斯特提倡音乐的主观性和情感性。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应该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他注重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认为演奏者应该注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进去,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演奏音符。
这种追求情感和个性的表演方式对后来的钢琴演奏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提出了“诗化音乐”的概念。
他认为音乐可以通过模仿自然景物和描绘情感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他尝试着将音乐与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音乐来表达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钢琴作品《诗意与真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将每一首曲子都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称,并通过音乐来展现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李斯特注重音乐的创新和个性化。
他不满于古典音乐的限制和规范,试图突破传统的形式和技巧,在音乐中加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新元素。
他的钢琴作品《矩阵》就是一个突破传统形式的例子,他将音乐的结构和和声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奏鸣曲和独奏曲的形式。
李斯特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认为音乐应该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追求音乐本身的美和表现力。
他反对将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消遣的工具,强调音乐应该追求真理和高尚的道德境界。
他的钢琴作品以其高度的技巧性和感染力而闻名,他的演奏风格也强调了音乐的表现性和艺术性。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了对音乐的情感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他从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出发,通过音乐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他对传统形式和技巧的突破,以及对音乐纯粹性和高尚性的强调,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以技巧与情感并重,将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展开论述。
李斯特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手段来传达作曲家的感受和思想。
他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充满激情和戏剧性,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他的《钟》和《蓝色多瑙河》等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族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思想的追求。
他的音乐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传达了一种社会意义,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李斯特注重音乐的形式创新。
他对音乐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例如他创立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
交响诗是一种通过音乐来描绘故事情节或表达具体主题的作品,它打破了传统乐曲的形式限制,允许作曲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李斯特的交响诗作品《莱斯普列伊》和《马快手》等开创了音乐史上的先河,对后世作曲家和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也做出了很多创新。
他充分发挥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表现力,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演奏技巧和效果,例如拨弦、颤音、和声变化等。
他的作品技巧复杂、音乐性极强,可以说是对钢琴音乐的彻底革新。
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和《怨念》等作品的表演难度极高,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音乐理解力。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的超越性和神圣性。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超越性的艺术形式,可以超越人们对现实和物质世界的认知,引领人们进入一种精神境界。
他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宗教性的氛围,超越了日常的琐事和欲望,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和完美的精神追求。
他的音乐观念影响了很多后世作曲家,例如理查德·瓦格纳和贝多芬等。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在19世纪音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创新了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强调音乐的超越性和神圣性。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以及对音乐教育和表演艺术的贡献,对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可以看到对于音乐创作与演奏的追求、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的探索、对音乐的社会责任的意识等方面的思考。
李斯特对音乐创作与演奏有着极高的追求。
他认为音乐创作的目的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来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追求创作的自由性和个性化。
在作曲上,他提倡情感表达的自由发挥,舒发内心情感的压抑和激情,追求创作中的自由和创造力。
在演奏上,他也将自己视作音乐的创作者,强调演奏中的个人风格和自由发挥,以及对于音乐细节的精确把握。
这种对音乐创作与演奏的追求,使得李斯特在自己的音乐生涯中成为了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李斯特探索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他认为音乐和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文学和绘画的元素,通过音乐表达出对于这些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悟。
他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提出了借鉴和启发,试图通过音乐来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和情感丰富的艺术形象。
李斯特对音乐的社会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意识。
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创作和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
通过音乐,可以传递人文关怀和人类情感的深远体验,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和批判。
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演奏,积极投身于人道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音乐来改善社会和人类的现状。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一)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内容摘要:文章初探了李斯特的浪漫主义精神在音乐中的体现,以及浪漫主义美学对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一生的影响。
通过对音乐情感美学和音乐表演美学两部分的浅析,进一步体现出了李斯特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宗旨。
关键词:浪漫主义李斯特音乐美学音乐情感音乐表演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在欧洲音乐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诞生了众多璀璨而光耀于世的大师,其中有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是我们无法忘却的,他便是弗朗兹·李斯特。
是浪漫主义造就了李斯特这样一位在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还是李斯特为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别无仅有的绚丽?可以说,浪漫主义在李斯特的身上得到了直观而深刻的体现,也可以说,李斯特是真正的浪漫主义斗士。
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积淀是李斯特音乐的重要表征和内在驱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音乐表现是李斯特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必然因素,浪漫主义不仅是李斯特本人的性格使然,而且决定了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李斯特不仅是浪漫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自由的化身,而且其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丰碑中不可或缺的一座。
一、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浪漫主义时期,大量的炫技性的作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大量的公众音乐会和音乐节也出现了,音乐家要面对比以往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和观众,演奏家成为乐迷的新宠,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而且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家非比寻常地青睐音乐会上的即兴发挥。
可以想象,李斯特作品中的高难度技巧并不是真正难以逾越的峻岭,没有出现在乐谱中的现场即兴表演才是难以企及的高峰。
1.李斯特的音乐情感美学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艺术观点和美学主张不脱离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界的一般美学宗旨。
诸如崇尚感情,坚持内容突破形式的原则,重视揭示内心世界,强调个人抒情性,喜爱自传体创作题材方面倾向于神话性、传说性和幻想性,富有借古喻今的特点,追求音乐创作的哲理性、抽象性、象征性和主观性,强调民族性,音乐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乐派的基础,比较古典乐派,更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更为重视综合艺术的创新。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李斯特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他认为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语言,能够深入人的内心,唤起人的情感共鸣。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充满激情和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他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理解。
他的《悲怆交响曲》和《诗意谐谑》等作品中,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苦难和欢乐的深刻体验,通过音乐来传达这些情感。
他在创作和演奏中注重将情感融入音乐中,以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李斯特提倡音乐创新与实验。
他在创作中采用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技巧,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规范。
他创作了许多以顿挫、冲突和对比为特点的音乐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复调和和声学说,创造了更加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的音乐语言。
他还尝试了很多新的音乐形式,如交响诗、半音阶音阶、流水音乐等,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李斯特的音乐创新与实验精神,对于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李斯特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没有固定的规则和格式。
他强调音乐的个性化和自由性,主张音乐创作应该突破传统的束缚,体现作曲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
他的音乐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他的个人表达和态度,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还提倡演奏的自由和即兴,认为演奏家应该有自己的解释和诠释,以突出个人的艺术风格。
李斯特还重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尤其是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他在创作中常常以文学作品为灵感,创造出了很多以文学题材为基础的音乐作品,如《浮士德交响曲》和《他大的冷》等。
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音乐化处理,将文学的情节、人物和情感表现转化为音乐的形式,以达到更为深刻的艺术效果。
他还与作家、诗人等合作创作,将文学和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包含了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的探讨,对音乐创新与实验的推崇,对音乐审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的重视。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兼具技巧性和艺术感染力,影响了当时的音乐界并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体现。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直接触动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
他的音乐作品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通过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内心的喜怒哀乐。
例如他的《梦幻曲》中的激情奋发,以及《爱之夢》中的深情款款,都展示了他对情感表达的充分理解和驾驭。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追求音乐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他反对套用旧有的艺术规则和传统,而是鼓励音乐家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新思维。
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新颖的和弦结构和变奏形式,展示了他对音乐结构的创造性思考和突破。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他认为音乐创作应该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通过音乐的声音和旋律来表达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幻想。
他的音乐中经常出现宏伟壮观的乐句和独特的音效处理,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场景和情景。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他本人是一位极其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各种技巧性挑战,要求演奏家具备高超的技巧才能完美演绎。
他的音乐作品激发了许多后来音乐家对于技巧性和演奏性的追求。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他对于音乐情感表达的追求、创新和独特性的强调,同时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以及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他的音乐作品开拓了音乐的新领域,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李斯特 (Franz Liszt)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运动的代表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与演奏影响了整个欧洲乐坛。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还是一位重要的音乐美学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乐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李斯特提出了音乐的“神圣性”思想。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可以唤起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和精神上的体验。
他把音乐比作一种“神圣的语言”,认为它是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想的最高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宗教体验,在其中人们能够找到神圣的感觉。
其次,李斯特强调音乐的“象征性”。
他认为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代表着一种思想或情感,这些音符之间的关系和组合可以表达出深层次的意义,因此音乐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形式。
他曾认为:“每个音符都代表着思想和感情。
如果连续的音符,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隔和关系不能确切地表达出音乐家的思想和情感,那么音乐就是虚假的。
”在李斯特看来,音乐既是纯粹的感官体验,又是一种思想和意义的表达方式。
另外,李斯特认为音乐不仅可以唤起情感和思考,还可以对社会产生影响。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社会艺术,具有社会性的属性。
他在音乐中表达出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关注和反思,呼吁人们实现和谐、平等和自由。
比如,他的音乐作品《钢琴协奏曲第一番》中表达出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反省,反对贵族霸权和压迫,呼吁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平等。
同样地,他的其他作品也致力于反思社会现象,引导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以音乐的“神圣性”、“象征性”和“社会性”为基础,强调了音乐的深层意义和普世价值,并開拓出了后世音乐美学思想的新领域。
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展为后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念$ 交响诗是一种更适合浪漫主义思想! 更为自由的交 响乐形式 $ 他在 1848 ( 1858 的 10 年中写了 12 首交响诗 ! 连 同 晚 年 所 作 的 * 从 摇 篮 到 坟 墓 + 共 13 首 $ 这 些 作 品 都 是单 乐 章 的 标 题 音 乐 ! 从 形 式 到 内 容 都 和 柏 辽 兹 的 标 题 交 响曲迥然不同$ 李斯特的许多交响诗作品都取材于诗歌和 美术 ! 但 他 并 不 注 重 用 音 乐 去 描 绘 场 景 , 事 件 ! 也 不 陷 入 琐碎 的 音 乐 解 说 ! 而 是 在 于 表 达 诗 的 意 境 或 思 想 境 界 ! 对 作品的内容或艺术形象进行哲理性概括 $ 比如他在 1837 (
1849 年 至 1861 年 ! 李 斯 特 在 处 于 新 德 意 志 进 步 派 别
中心 的 魏 玛 居 留 ! 在 那 儿 被 许 多 尊 崇 者 和 志 同 道 合 者 所 围 绕 ! 他们之中有作曲家 , 指挥家汉斯/冯/彪 罗 等 人 $ 1859 年 ! 李 斯 特 和 瓦 格 纳 的 追 随 者 们 正 式 发 起 了 %新 德 意 志 乐 派 &! 李斯特成为 % 新德意志乐派 & 的带头人 $ % 新德意志 乐派& 是综合艺术的大本营! 他们中心艺术理念是提倡标 题音 乐 与 综 合 艺 术 $ 李 斯 特 的 音 乐 思 想 直 接 受 瓦 格 纳 % 综 合 艺 术 & 观 念 影 响 ! 并 对 瓦 格 纳 %综 合 艺 术 & 观 念 的 发 展 和完善产生直接影响 $ 李斯特所创的交响诗就是诗歌绘画和交响乐相互渗透 和结 合 的 产 物 ! 交 响 诗 集 中 体 现 了 李 斯 特 % 综 合 艺 术 & 的
1869 )$ 他 的 交 响 曲 与 众 不 同 ! 如 诗 似 的 均 有 标 题 ! 配 器
效果极佳 ! 还 有 % 色 彩 大 师 & 之 称 $ 他 的 交 响 诗 式 的 创 作 手法 ! 对欧 洲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和 标 题 音 乐 的 发 展 起 了 极 大 的 促 进作用 $ 他 的 * 幻 想 交 响 曲 + 并 附 有 一 个 小 标 题 % 一 个 艺 术 家 生 涯 中 的 插 曲 &! 很 像 一 部 用 音 乐 写 的 小 说 $ 他 创 立了器乐创 作 标 题 性 的 主 导 原 则 ! 使 交 响 乐 戏 剧 化 ! 大 胆 改革了管弦 乐 队 的 编 制 和 配 器 手 法 ! 为 标 题 音 乐 创 作 奠 定 了基础 $ 由 于 柏 辽 兹 在 他 的 * 幻 想 交 响 曲 +, *哈 罗 尔 德 在 意 大利 + 中采用 了 文 学 性 标 题 和 文 字 说 明 ! 引 起 了 一 些 人 的 反 对 $ 1863 年 ! 柏 辽 兹 的 * 幻 想 交 响 曲 + 在 巴 黎 演 出 后 ! 李斯特随即将 这 部 作 品 改 编 为 钢 琴 曲 并 在 他 的 * 柏 辽 兹 和 他的 % 哈罗尔 德 & 交 响 曲 + 一 文 与 其 他 的 一 些 论 文 中 立 场 鲜明地肯定 了 标 题 在 音 乐 作 品 中 的 作 用 $ 他 从 音 乐 的 不 确 定性 " 标题和 器 乐 的 内 在 联 系 " 艺 术 的 多 样 统 一 性 和 标 题 性四个角度来 阐 述 他 的 论 点 $ %如 果 作 曲 家 以 寥 寥 数 语 描 画出自己作 品 的 精 神 草 图 ! 没 有 繁 琐 的 细 节 和 细 部 ! 说 出 作为这一乐曲 基 础 的 思 想 ! 这 绝 不 是 无 益 的 ! 无 论 如 何 也 不 像 通 常 所 爱 说 的 那 样 - 可 笑 的 .$ 这 样 一 来 ! 它 既 可 以 避免 不正确的 解 释 ! 没 有 把 握 的 结 论 ! 以 及 对 作 曲 家 从 未 有过的意图作 空 洞 的 解 说 ! 也 可 以 避 免 毫 无 根 据 的 无 休 止 的注释 $& 当李斯特为柏辽兹的标题交响乐欢呼时就阐明了自己 对音乐标题性 的 理 解 $ 他 认 为 % 我 们 所 指 的 是 在 纯 器 乐 作 品上所加的 标 题 ! 标 题 可 以 是 诗 ! 也 可 以 是 散 文 ! 可 长 可 短 ! 可 以对听 者 暗 示 或 详 细 说 明 作 曲 家 想 要 展 示 的 思 想 或 景 象 &$ 音 乐 选 择 标 题 % 描 绘 或 说 明 乐 曲 所 隐 含 的 和 它 所 要 引 起 的 感 情 &! 使 自 己 的 音 乐 和 标 题 成 为 与 % 文 字 所 表 现的思想 融合 为 一 个 整 体 & 是 必 要 的 也 是 可 能 的 ! 这 种 新 形式既是音乐 史 中 早 已 存 在 的 现 象 ! 又 是 当 代 及 未 来 艺 术 发展的必然趋势 $ 李斯特认为每一部作品都有它一定的内容! 这种作品 通过艺术形象 来 反 映 现 实 的 实 际 情 景 ! 作 曲 家 根 据 这 个 题 材给自己的 作 品 起 一 个 名 字 $ 所 以 ! 标 题 音 乐 有 其 本 身 结 构 形式的规律 性 $ 音 乐 和 文 学 结 合 在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特 别 的 大显身手 ! 那 时 的 很 多 著 名 文 学 作 品 在 标 题 音 乐 中 得 到 了 充分的体现 $
aes thetik% 的 主 张 # 由 此 拉 开 了 自 律 论 与 他 律 论 之 争 的 序
幕"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最高成就# 李斯特的音乐美 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一 ! 他律论音乐美学观念 汉 斯 立 克 在 他 的 那 篇 著 名 的 音 乐 美 学 论 文 ’论 音 乐 的 (( 音 乐 美 学 的 修 改 刍 议 ) 中 明 确 地 表 达 了 自 己 的 观 美( 点* + 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 " 这是一 种不依 附 # 不 需 要 外 来 内 容 的 美 # 它 存 在 于 乐 音 以 及 乐 音 的艺术组合之中 ," 在自律美学看来 # 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取 决! 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艺术" 它的内容不是外来的# 不 是独立 存 在 于 音 乐 之 外 的 什 么 东 西 " 它 既 不 是 情 感 # 也 不 是某 种 语 言 ! 映 像 ! 譬 喻 ! 象 征 ! 符 号 " 因 此 # 音 乐 完 全 是自律的 " 以情感美学为基础的他律论派的观点则恰恰相反* 他 们认为 制 约 着 音 乐 法 则 和 规 律 的 是 来 自 于 音 乐 之 外 的 某 种 因素 # 音 乐 体 现 着 某 些 外 界 的 客 观 实 在 # 即 音 乐 总 是 标 志 着音 乐 之 外 的 某 些 东 西 # 并 把 音 乐 作 为 一 种 表 达 感 情 的 媒 介 # 强调音乐同诗歌 ! 文学 ! 美术 ! 戏剧之间的内在联系 # 促进相互结合 ! 贯通 " 它们主要是人类的情感 # 这就是音乐 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 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舒曼 ! 柏辽兹 ! 以 & 及后来的穆索尔斯基 ! 理查 斯特劳斯等人的创作中看出 "
!"#$%& %’() *++,-,
!"
福 建 艺 术
音乐作品中! 通过语言文字概括乐曲的中心内容" 题材! 并 作 为 乐 曲 的 标 题 # 标 题 音 乐 从 16 世 纪 开 始 ! 19 世 纪 得 到更大的发 展 $ 提 倡 标 题 音 乐 是 李 斯 特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美 学 观点 ! 这一 观 点 是 和 他 的 他 律 论 观 点 紧 密 相 连 的 $ 他 律 论 强调音乐表达 情 感 并 具 有 描 绘 作 用 ! 标 题 音 乐 强 调 音 乐 的 特定的描绘作用 ! 这与汉斯立克的自律论观点不同 $ 事实上! 标题音乐作为一种音乐体裁! 主要创始人是 法国伟大作曲家 ! 被称为 % 交响诗人 & 的 柏 辽 兹 ’1803 (
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 ’$*+ ,&-’. /0-*10*’. #20+3+4) +5 6’-7*8
撰文! 林敏丹
著名音乐家李斯特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 钢琴演奏家! 评论家 ! 教 育 家 ! 音 乐 活 动 家 " 他 的 音 乐 美 学 思 想 主 要 体 现在他 1834 年至 1860 年撰写的音乐与艺术评论 # 这些美 学 思 想 集 中 体 现 了 19 世 纪 西 方 浪 漫 主 义 情 感 论 音 乐 美 学 $ 即 他 律 论 # Heteronomie aes thetik % 的 思 想 " 1856 年 奥 地利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 ’ 论音 (( 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 )# 作者对情感论美学进行 乐的美 ( 全 面 的 否 定 # 明 确 表 达 了 自 律 论 音 乐 美 学 $ Autonomie –
李斯特就是他律论忠实的拥护者" 李斯特音乐美学的 理论 来 源 于 黑 格 尔 的 美 学 " 黑 格 尔 的 + 音 乐 是 一 种 表 情 艺 术, 作为一种音乐哲学观念# 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作曲家 和音 乐 美 学 家 们 的 普 遍 共 识 " 他 们 崇 尚 情 感 # 把 情 感 视 为 音乐 艺 术 的 真 实 内 容 " 从 历 史 发 展 的 观 点 看 #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观 是 19 世 纪 黑 格 尔 + 情 感 论 , 在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的 发 展和深化 " 19 世纪上半叶西欧资产阶级社会知识分子的阶 级意 识 更 加 成 熟 " 他 们 高 度 肯 定 自 身 情 感 的 价 值 # 强 烈 要 求最后冲破封建社会思想残余的束缚# 发展个性# 解放个 性 " 音乐成为这种精神取向得到最自由发展的领域 " 李斯特在 19 世纪 40 ( 50 年代间撰写了一 系 列 音 乐 批 评文 章 # 内 容 涉 及 从 舒 曼 ! 肖 邦 到 柏 辽 兹 等 整 整 一 代 作 曲 家的创作# 其中曾多次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极端强 调音 乐 中 的 情 感 内 容 # 甚 至 将 之 置 于 思 想 ! 理 智 之 上 " 李 斯特 在 他 几 乎 与 汉 斯 力 克 的 ’ 论 音 乐 的 美 ) 同 时 发 表 的 论 文 ’柏 辽 兹 和 他 的 +哈 罗 尔 德 , 交 响 曲 ) 前后 % 中 指 出 * $ 写 于 1850 年 +情 感 在 音 乐 中 独 立 存 在 # 发 射 光 芒 #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