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剂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综述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综述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综述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促进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产生以及对机体红细胞免疫的影响等。
目前提高动物免疫力的方法很多,因此引入了免疫增强剂这一概念。
一、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免疫增强剂(immunity enhancer)是指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促进抗体的合成与分泌等,而增强机体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自1925年法国免疫学家Gaston Ramon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与之无关的物质可以特异地增强机体对白喉和破伤风毒素的抵抗反应以来,在医学和兽医学领域中,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已研究的免疫增强剂种类非常多,按来源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微生物类——乳酸菌、小棒状杆菌、酵母细胞壁、灵芝菌丝体以及真菌中的一些菇类等;生物因子类——如胸腺因子、转移因子等;人工合成类——如左旋咪唑、脂质体等;微量因子类——如硒、维生素E、维生素A等;天然类——如蜂胶、中草药等。
其中,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副作用小、无药物残留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免疫增强剂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现状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用于强健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在我国有古老的历史,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单方和复方中草药,这种源于历史和自然的物质省时省效,而且由于中草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产生多种药理功效,运用得当,事半功倍。
近几年来人们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之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应用于人畜的研究,尤其是在国内外“自然回归”热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通过对中草药的药理分析和各种实验结果等大量资料进一步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中草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了一个高峰。
免疫制剂种类

免疫制剂种类
免疫制剂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由微生物产生的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辅酶Q10等。
2. 人体或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的产物,如胸腺肽、胸腺五肽、干扰素、白介素、人免疫球蛋白等。
3. 化学合成药,如聚肌尿苷酸、左旋咪唑类等。
4. 真菌多糖类药物,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
5. 中成药及其它制剂,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6. 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新出地明等)、抗代谢物(如硫唑
嘌呤等)、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 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免疫接种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工作。
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更是成为评价免疫增强剂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这五项标准,并探讨其在免疫接种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免疫增强剂应当符合以下五项标准: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适用性和成本效益。
安全性是评价免疫增强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免疫增强剂在接种后不应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应当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发生率。
有效性也是衡量免疫增强剂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免疫增强剂应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能够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可接受性是指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免疫增强剂对个体的接受程度,包括接种方式、疼痛程度等因素。
适用性是指免疫增强剂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成本效益是指免疫增强剂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成本效益比,即通过免疫接种所获得的健康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值。
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涵盖了免疫增强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适用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深入探讨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际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其具体内容和评价标准可能会受到疾病特点、人群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些标准,以适应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免疫接种需求。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它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指导着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还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促进了免疫接种工作的统一和规范化。
这五项标准也反映了免疫接种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免疫增强剂的五项标准,对于免疫接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是指药物通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道防线,它可以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和损伤。
药物的干预可以在免疫病理学上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应答、抑制免疫应答或调节免疫应答。
本文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
一、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是一类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在免疫系统受损或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使用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活性和功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免疫调节剂等。
干扰素是一类天然产生于人体的蛋白质,主要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干扰素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增加它们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增强免疫反应。
此外,干扰素还能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过程。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白细胞介素的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介素-2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免疫应答。
而白细胞介素-10则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过度激活。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平衡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剂通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调节剂的范围很广,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调节素等。
二、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
它们可以减少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阻碍免疫反应的进行。
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需要的情况。
免疫抑制剂主要有免疫抑制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免疫抑制素是一类可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的药物。
免疫抑制素主要通过阻断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来抑制免疫反应。
黏膜免疫疫苗的新型佐剂和免疫增强剂

黏膜免疫疫苗的新型佐剂和免疫增强剂在当前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免疫疫苗成为人们抵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黏膜免疫疫苗作为一种新兴的疫苗技术,通过刺激黏膜免疫系统提供全身性保护,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然而,黏膜免疫疫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型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研发成为关键。
佐剂是指将疫苗中的抗原与其他物质混合以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物质。
在黏膜免疫疫苗中,新型佐剂的研发旨在提高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改善疫苗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一种常见的新型佐剂是微粒佐剂,通过将疫苗抗原封装在微粒中,既可以增加抗原在黏膜表面的暴露,促进黏膜免疫反应,也可以提高抗原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微粒佐剂还可以调节黏膜炎症反应,改善黏膜免疫耐受性。
此外,新型佐剂还包括脂质纳米颗粒、聚合物和肽等,这些佐剂不仅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还可以促进疫苗的递送和释放。
与此同时,免疫增强剂的开发也对黏膜免疫疫苗的提高至关重要。
免疫增强剂是指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通过增强黏膜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原递呈细胞的数量等方式,提高疫苗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黏膜免疫疫苗中的免疫增强剂主要包括活化剂、辅助剂和生物诱导剂。
活化剂可以激活黏膜免疫细胞,增加其活性和抗原递呈能力,从而增强免疫应答。
辅助剂则可以增加抗原的稳定性和抗原递呈细胞的数量,加强黏膜免疫反应。
生物诱导剂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提高免疫应答的效果。
除了新型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研发,黏膜免疫疫苗在递送系统上也有了许多创新。
递送系统是指将疫苗抗原输送到黏膜表面的载体,可以是纳米颗粒、微球或生物膜等。
通过优化递送系统,可以实现疫苗抗原的稳定性和释放性,提高疫苗的生物利用度和免疫效果。
此外,黏膜免疫疫苗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目前已有许多黏膜免疫疫苗用于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生殖道感染等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黏膜免疫疫苗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还可以激活黏膜免疫系统,促进整体免疫效应的增强。
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1. 简介免疫增强剂(Immunostimulant)是指可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物质,包括药物、营养品和其他补充剂。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保健领域,旨在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免疫增强剂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和分子的活动,从而增加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2. 免疫增强剂的分类2.1 药物类免疫增强剂药物类免疫增强剂是指通过药物治疗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药物类免疫增强剂包括:•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介素等。
这类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增强其抗病原能力。
•免疫增强剂:如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多肽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增加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增强对外界侵袭的防御能力。
2.2 营养品类免疫增强剂营养品类免疫增强剂是指通过膳食补充物的方式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营养品类免疫增强剂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D、锌等。
这些营养素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力。
•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2.3 其他补充剂类免疫增强剂除了药物和营养品,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补充剂也可以起到免疫增强的作用。
例如:•中草药:如黄芪、党参等。
这些中草药在传统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菌种提取物:如银耳提取物、灵芝提取物等。
这些提取物富含活性成分,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活性。
3. 使用免疫增强剂的注意事项虽然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依医嘱使用:对于药物类免疫增强剂,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方式使用。
•合理饮食:营养品类免疫增强剂只是辅助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最好通过合理饮食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防止过度使用:过度使用免疫增强剂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兴奋,从而引发免疫相关的疾病。
•注意产品质量:选择可靠的品牌和合格的产品,以确保免疫增强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免疫增强剂

人或动物免疫系统产物
1、胸腺素(thymiosin)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腺素主要为从小牛胸腺中纯化而得的胸腺素组分5,或被称为胸腺素F5 (thymiosinfraction5),含有40余种肽类,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且作用无种属特异性 。胸腺素α原 (prothymiosinalpha,ProTα)是胸腺素F5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ProTα在核内和胞外的作 用机制可能不同:当以外源形式用于体外试验时,ProTα可促进脾细胞分泌IFN-γ,IFN-α和TNF-α,可与酪氨 酸磷酸化STAT3转录因子的氨基末端结合,在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凋亡细胞中,ProTα被 caspases切割后可产生多个C末端片段,这些片段具有刺激外周单核细胞增殖、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调 CD25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活化等免疫调节作用。ProTα可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自 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功能
功能
免疫增强剂主要用于增强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此类药物能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 活性细胞,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或具有佐剂作用,增强与之合用 的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反应;或替代体内缺乏的免疫活性成分,产生免疫代替作用;或对机体的 免疫功能产生双向调节作用,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临床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疾病、恶性肿瘤的辅 助治疗,以及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
化学合成药物
1、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左旋咪唑为一种免疫恢复剂,对巨噬细胞或T细胞功能减退的患者具有恢复作用,而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 无效。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加机体产生抗体的水平;增加IgA含量;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增强 其吞噬和趋化功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激活和提高补体活性 。左旋咪唑临床上曾用 于小儿哮喘、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以及白癜风等。其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损伤和粒细胞 减少,国内外也曾有引起脑炎综合征的报道 。
免疫增强剂在抵抗感染中的应用

免疫增强剂在抵抗感染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如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成千上万的人遭受感染。
抵抗疾病的最重要的武器是自身的免疫系统,但是免疫系统不稳定或受到损害时,人体就会变得无法抵御病原体侵入,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开发免疫增强剂是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免疫增强剂在抵抗感染中的应用。
一、免疫增强剂的定义免疫增强剂,即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或营养物质。
人体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T、B细胞和各种细胞因子等。
免疫增强剂的种类很多,如疫苗、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激素等。
二、疫苗是最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之一疫苗是已知病原体或其部分制成的免疫制剂,它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对抗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经过广泛应用,疫苗已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例如,疫苗可以预防麻疹、流感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三、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免疫球蛋白是从血浆中提取的高效免疫制剂,含有抗体。
它们可以中和病原体,减轻严重的病症,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免疫球蛋白还有助于预防一些婴儿出生后容易感染的疾病,例如新生儿败血症和肺炎。
四、细胞因子和激素的作用细胞因子和激素是机体自身分泌的活性物质,在协助免疫细胞摧毁病原体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干扰素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和NK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清除,而白细胞介素-2(IL-2)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性。
细胞因子和激素也可以作为治疗感染的药物,如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
五、营养增强剂除了药物制剂,某些营养增强剂也可以起到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例如,锌和维生素D能够刺激T细胞的活性,而维生素C可以帮助白血球清除病原体。
其他的营养增强剂还包括益生菌和蛋白质。
六、结论免疫增强剂是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虽然某些增强剂存在风险和不良反应,但是通过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是安全的。
因此,人们应该加强对免疫增强剂的认识,积极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感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增强剂——β-葡聚糖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作者:凌统程树东李英文摘要免疫增强剂是一类可增强白细胞活力的化学物质。
现在最为提倡的免疫增强剂是β-1,3/1,6-葡聚糖,因为人们已经知道了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方式。
此外,β-1,3/1,6-葡聚糖是无毒性的,且它们在所有动物(从无脊椎动物到人)的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
β-1,3/1,6-葡聚糖不单可以通过注射起作用,还可通过混入饲料投喂起作用。
本文将列举一些在鱼和虾类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相关影响的数据,并将讨论一种不是机体体液组成因子的高分子物质也会提高免疫系统的作用力。
免疫增强剂是一类能增强白细胞活力并因此增强动物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抵抗力的化合物。
免疫增强剂能增强人类抵抗癌症的能力,因为它们能增强那些能识别并破坏瘤细胞的白细胞的活力。
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它们的免疫系统形成了检测存在于潜在的危险微生物体内的典型的化学结构,并以这些结构作为预警信号启动防卫系统以防感染的机制。
在这些化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会产生类似于受到致病微生物挑战的应答。
因此,在受感染前使用免疫增强剂能提高动物的防御能力。
1 免疫增强剂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免疫增强剂是存在于细菌、真菌和酵母体内的一些化合物。
然而,也发现有些为其它目的而合成的化合物中附带有免疫增强剂的性能。
不同的免疫增强剂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制可概括为:①细菌的组成成分(脂多糖类(LPS)、脂肽、糖蛋白以及胞壁酰二肽);②来源于细菌(格兰氏菌)和菌丝体真菌的不同β-1,3-葡聚糖产物;③来源于面包酵母细胞壁的β-1,3/1,6-葡聚糖;④来源于不同生物(包括海藻)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多糖);⑤存在于特定动物提取液中的或者鱼蛋白水解产生的肽类;⑥核苷酸及合成产物(苯丁抑制素、FK-156、FK-565、左旋咪唑)。
菌丝体的真菌和酵母中发现的β-1,3-葡聚糖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方式上不同于来源于细菌的免疫增强剂。
β-1,3/1,6-葡聚糖能用化学术语准确定义并且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方式是特定的且已被人们详细了解(已达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此外,β-1,3-葡聚糖能促进不同动物种类的健康、生长及一般的生理功能,包括虾类、鱼类和陆生动物。
因为β-1,3-葡聚糖混入饲料中也起作用。
所以在动物的营养及健康领域使用很广泛。
在人类及兽医药物和化妆品中也有应用。
2 β-葡聚糖的结构2.1 β-葡聚糖的基本结构Yadomae等对不同菌类中β-葡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与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β-葡聚糖结构的主链是β-l,3和β-1,6结合物。
从担子菌和子囊菌中提取的具有免疫活性的β-葡聚糖大多是由β-1,3结合而构成的。
侧链虽然都是由β-葡萄糖的1个残基构成的,但是因为菌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分歧度,残基的多少直接影响β-葡聚糖的各种生物学活性。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与其说β-葡聚糖具有固定的分子结构,还不如说是一种具有一定结合形式的多糖类集合体。
2.2 β-葡聚糖的高级结构β-l,3-葡聚糖的各种生物学活性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其分子的高级结构。
将高分子量的β-l,3-葡聚糖在中性水溶液中以核磁共振光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mance,NMR)测定时,不能检测到以单链形式存在的β-葡聚糖分子。
这种结果与β-l,3-葡聚糖的螺旋结构特性是一致的。
用具有高分辨能力的NMR法对β-l,3-葡聚糖的溶液、凝胶和固体物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β-l,3-葡聚糖主要以一重和三重螺旋等两种高级结构的形式存在,同时也存在由低分子或者带电荷的分子构成的随机链圈状态。
Nagi等对β-l,3-葡聚糖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三重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即使一旦成为一重螺旋结构的分子也会在溶液中逐渐变为三重螺旋的结构。
从担子菌中提取的分支β-l,3-葡聚糖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可能发生从一重螺旋结构向三重螺旋结构的转化。
3 β-葡聚糖的作用机制β-1,3/1,6-葡聚糖的受体分子位于巨噬细胞的表面(Engstad和Robertsen,1994)。
β-1,3/1,6-葡聚糖受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因此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物种,从无脊椎动物(例如虾)到人都有。
这就是为什么β-1,3/1,6-葡聚糖在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没、杀死及消化功能增强了,同时它们产生分子信号(细胞因子)刺激机体产生新的白细胞(B细胞和T细胞)。
因此β-1,3/1,6-葡聚糖也能增强疫苗的功效。
正是由于β-1,3/1,6-葡聚糖的这种作用机制(产生细胞因子),使得β-1,3/1,6-葡聚糖对生物的各种生理机能都有影响,不但可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能促进生长,加快伤口愈合,修复受紫外光破坏的细胞等(Raa,1999)。
与来源于细菌的脂多糖类(LPSs)和肽聚糖(Pgs)不同,β-1,3/1,6-葡聚糖不会导致任何有害于机体的抗体产生。
4 什么时候使用β-葡聚糖如果在以下几种情况之前使用的话,β-1,3/1,6-葡聚糖能提高鱼和虾类的健康及一般功能水平:①导致动物紧张及削弱一般生理功能的情况(如捕捞、温度和环境的改变、幼鱼向人工饲料驯化过程);②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增多时期(如在春季和秋季繁盛的、危害极大的疾病);③动物对传染性介质特别敏感的发育期(如幼鱼阶段及繁殖期)。
β-1,3/1,6-葡聚糖能与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
然而,免疫增强剂只能作为用于提高有机体的防御系统并因此降低疾病的危害性的预防剂,而不是一种治疗药物。
如果在疾病盛行的时期使用β-1,3/1,6-葡聚糖,有机体会把β-1,3/1,6-葡聚糖当作一种感染源,因此很可能加重疾病症状,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
5 β-葡聚糖效用现在,β-1,3/1,6-葡聚糖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领域和传统的畜牧业,以降低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和提高动物的一般生理机能。
5.1 降低由机会病原体引起的死亡率机会病原体只有在宿主虚弱和紧张时才能导致疾病和死亡,例如在有害的环境条件下。
这些微生物在环境条件和食物良好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动物的一般生理机能,但动物体并不显示出生病的症状。
β-1,3/1,6-葡聚糖能增强抵抗机会感染的预防机制,并因此促进生理功能和生长。
5.2 降低稚鱼的死亡率鱼苗和幼鱼对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极为敏感,经常由于在孵卵场接触到机会病原体而导致高死亡率。
幼鱼不具备成熟的、特异的免疫系统(Ellis,1988),而是依赖于非特异的细胞防御机制来抵抗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Trudt,1986)。
因此使用β-1,3/1,6-葡聚糖来降低仔稚鱼在孵卵场的死亡率是一个重要手段。
5.3 增强抗微生物物质的功效β-1,3/1,6-葡聚糖能与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防止病人(Smets等1988)和鱼(Thompsan 等1993)感染传染病。
这一协同作用的生物学机理是这样的,动物体的抗细菌机制受到抗微生物介质刺激后产生抗体,抵御传染性细菌的进攻。
因此,在疾病爆发前混合使用β-1,3/1,6-葡聚糖与抗微生物介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4 增强对寄生虫的抵抗力附着于皮肤和肠道粘膜上的寄生虫的发育受到补体因子(酶和酶抑制剂)的抑制。
这些化学防卫物质是表皮组织的一些特殊细胞分泌的。
一定的免疫增强剂,例如β-1,3/1,6-葡聚糖,刺激这些细胞的分泌,因此增强对寄生虫的抵抗力。
据报道,免疫增强剂确实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大麻哈鱼体内的海虱。
5.5 增强疫苗的功效β-1,3/1,6-葡聚糖被用作疫苗的辅助物(佐剂)以激活抗原细胞(如巨噬细胞),并激活这些细胞产生特殊的抗体。
β-1,3/1,6-葡聚糖作为一种佐剂确实能促进抗体产生,它不单是与疫苗抗原一起注射起作用,而且注射疫苗抗原后投喂β-1,3/1,6-葡聚糖也一样起作用。
注射疫苗时投喂β-1,3/1,6-葡聚糖已被应用于鱼、猪和鼠的饲养。
向鱼和家畜投喂β-1,3/1,6-葡聚糖能促进抗体的产生,以抵抗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体,有助于建立一种抵抗这些病原体的有效的防御体系。
6 β-葡聚糖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实例庸鲽(大比目鱼)幼体浸泡在β-1,3/1,6-葡聚糖溶液中显著提高它们在发育过程中的存活率(Ottesen,Lunden和Engstad,1999);给鱼注射β-1,3/1,6-葡聚糖能有效抵抗一些细菌性疾病(Robertsen等,1990),并能增强疫苗的效用(Aasjord等Robertsen,1993);给不同种鱼投喂β-1,3/1,6-葡聚糖能促进生长、并降低死亡率;在饲料中加入β-1,3/1,6-葡聚糖能增强对细菌性疾病的抵抗力(Raa等,1990)也能增强疫苗的效用(Raa等,1990);饲料中加入β-1,3/1,6-葡聚糖能与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Thompdon,Cachos等,1993)。
无脊椎动物(包括养殖虾类),不具备与鱼和暖血动物的、能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相同功能的细胞。
因此,虾类完全依靠非特异的免疫机制来抵抗病原体感染。
此外,虾不能感觉给它接种的疫苗,因此,不能通过给虾服用疫苗制剂以达到抵抗某种疾病的目的。
例如虾后期幼体浸泡在β-1,3/1,6-葡聚糖中提升它们的存活率(Supamattaya和Pongmaneerat,1998);给虾投喂β-1,3/1,6-葡聚糖能促进生长,降低死亡率,降低饵料系数(Sung等,1994)。
在实验条件及生产过程中已证实,β-1,3/1,6-葡聚糖能增强虾血细胞的生物活性,促进生长,提高存活率,降低饵料系数(Sung等1994;Song 和Hieh,1994;Sung等1998;Song等1997;Supamattaya等1998)。
向虾后期幼体单独给予β-1,3/1,6-葡聚糖,能增强对细菌(Vibrio vulnificus)感染的抵抗力,药效持续2~3周。
要获得高的抵抗水平,必须持续给予免疫增强剂,或者隔2~3周给予一次。
综上所述,由于β-1,3/1,6-葡聚糖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特殊,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水产动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力,增强了水产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了水产动物的死亡率,提高了产量。
因此在水产饲料中有着远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