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T oeu到利奥波德( d ep l 等,具有理性 良知 h ra1 Al L o od o )
美大 陆女性 主义运动 的第二次浪潮 ,女性主义者认为 女性在人类社会 中的遭遇正如 自然母亲在人类 社会中 的遭遇一样 ,充满 了父权文化的压迫和暴虐 ,于是很
收 稿 日期 :2 1— 4 1 ;修 回 日期 :2 1— 5 3 0 2 0— 6 0 2 0— 0 基 金项 目:辽 宁省哲 学社 会科学 规划 基金 项 目 “ 西方 生态 女性 主义 文学 批评研 究 ”(0C L 8 WW0 0;“ 美加 异乌 托邦 小说研 究 ”( 1 WW 05 1) 英 LID 0) 作 者简 介 :5 ̄ (9 3) E 17- ,女 ,吉林 四平人 ,上 海外 国语 大学英 美文 学在 站博 士后 ,沈 阳工业 大 学外语 学 院副教授 ,主要研 究 方 向:中 外文 艺理
快把 自然生态 问题 自觉地纳入 自己的批评范围 。西方 的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共 同催生 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 。
和 自然 爱心 的知识分子 ,已经清醒 地意识 到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即将给人类 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 其 中,卢梭是现代 自然主义发起 人 ,主张简朴 自然 的 生活,以在丛林 中居住 的实际行动宣告回归 自然 ;梭 罗是生态 中心主义创始人 ,拒绝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 主义,赞美 田园牧 歌式的 自然生活 ,作品 《 瓦尔登湖 》 ( adn 以诗意 的语言描写 了他在 瓦尔登湖融入 大 自 W le1 然的恬 美;利奥波德提倡建立生态保护区,作品 《 像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一、引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同时蕴含着生态思想和女性主义批评视野。
西方现代生态主义思想渊源已久,从卢梭(Jearl Jacques Rousseau)、梭罗(Henry DavidThoreau)到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等,具有理性良知和自然爱心的知识分子,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将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其中,卢梭是现代自然主义发起人,主张简朴自然的生活,以在丛林中居住的实际行动宣告回归自然;梭罗是生态中心主义创始人,拒绝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赞美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生活,作品《瓦尔登湖》(Walden)以诗意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融入大自然的恬美;利奥波德提倡建立生态保护区,作品《像山一样思考》(ThinMngLike a Mountain)和《土地伦理》(The Land Ethic)认为土地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人类的财产,土地的使用也不仅仅是社会经济问题,要在人和土地之间建立和谐的伦理关系。
这些人积聚起来的反工业文明的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传统发展到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Carson),终于开启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生态保护运动。
1962年,卡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以大量无可辩驳的数据和事实,揭露了自然生态遭受人类严重破坏的恶果,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震动,现代生态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
此时,正直欧美大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遭遇正如自然母亲在人类社会中的遭遇一样,充满了父权文化的压迫和暴虐,于是很快把自然生态问题自觉地纳入自己的批评范围。
西方的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共同催生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流派 1.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致力于改变人类传统看待女性和自然的方式以及文学书写方式,由此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并进一步改变人类生存的世界。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彭春燕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摘要:英国文坛的多丽丝·莱辛是富有独创精神、作品高产、思想独到的杰出女作家,最擅长的是以深刻的生态意识、多变的文学视角、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享誉世界文坛,作品中常常出现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父权制、心理学等内容,但这些都是基于当代政治背景和妇女所遭遇的不幸。
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进行重新阐释,揭示出蕴含于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深入思考,展现莱辛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性,进而剖析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价值观,为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参考。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父权制;生态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459-02引言随着社会进入新常态,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工作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大增强,然而,雾霾污染严重、水土植被破坏、人口基数增加、社会阶级明显、精神压力过大等问题也与日俱增,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在这样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语境下诞生的,同时也是对男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双重解构,主张打破自然界不平等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和全面自由。
本文介绍的多丽丝•莱辛恰恰是拥有生态女性意识的文学大家,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蕴含了平等、和谐以及破坏、征服的诸多因素,均呈现出生态与女性的共性问题。
一、多丽丝•莱辛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关系作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伟大的女性作家,于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早期作品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以自传性内容为主,她作为英国殖民统治在非洲的见证者,以锋利的笔触和犀利的文风揭露了殖民者在非洲所犯的罪行,批露了殖民文化的极度贫瘠。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背景来自于统治妇女和征服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它既是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看待世界的哲学观与文化理论。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性研究

V0l7 N o 2 _ .
Ap . 2 1 r 01
西 方 生态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属 性 研 究
王 影君
( 阳工 业大 学 外语 学 院 , 阳 107 ) 沈 沈 180
摘 要 :生 态女性 主义文学批 评 同时蕴含 着生态思想和女性主 义批评视 野, 因为对 当下全球环境 问题 的关注 , 成为 当今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的创作情况 , 以从阿特伍 德的小 可
说窥 见一 斑 。在 整体 生态 女性 主 义理论 还 没有 完成 基
础建 构 , 生态 女性 主义 理念 尚在 形 成 中的时 候 , 阿特 伍
德 ( d epl) 人 那 里 , 袭 了 西方 现代 生 态 主 AloL ood 等 承 义 思 想 J热情 礼赞 自然 的 美好 ; 一 方 面 , 续 在 当 , 另 继 下 第 三次 女性 主 义浪潮 中 , 掘着 、 言着 自然母 亲 的 发 代 女性 话 语 权 。 以 蕾 切 尔 ・卡 森 ( ahlC r n) R ce as 、 o 苏珊 ・ 里芬 ( ua r n 、 格 SsnG f ) 罗斯 玛 丽 ・ i i 卢瑟 ( oe R s—
美 国当下 著名 的生 态 女性 主义 批评 家 帕特 里克 ・ 墨 菲 认 为 , 代 意 义 上 的第 一 部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小 说 现 ( itn 是 17 Fco ) 9 2年 加 拿 大 著 名 女作 家 玛格 丽 特 ・ i 阿
mayL te) 帕特 里 克 ・ r uhr 、 墨菲 ( a ikD Mup y 、 P tc rh ) 格 r
德 的《 现 》 诞 生 了 。没 有 刻 板 露 骨 的 理 论 说 教 , 浮 就 《 浮现 》 思想 和艺 术 的结合 上 浑然 天成 。 在 在《 浮现 》 生 前 的 1 诞 0年 间 , 是 生 态 运 动迅 猛 正 发展 , 女性 主 义第 二 次 浪 潮 声 名 显 赫 时 期 。在 两 项 运 动 的领导 者 和参 与者 中 , 具 生 态 思 想 和女 性 思 想 的 兼 大有 人在 。因 为这些 女 性 生 态 思 想 批 评 家 的 加 入 , 在
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

浅析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来源于西方,西方女性为了独立,自由,向往美好生活,打破男权主义的压迫,在文学作品中有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孕育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男女平等,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通过分析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对其表现出来的理论,走向以捍卫生态正义为目标,以重建人类与自然关系、男性与女性平等关系为宗旨的生态伦理社会实践运动。
关键词:文学作品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早期都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生存有一定的压力,生态女性主义注重人类平等的理论思想,受当时社会的限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生态主义的压制与压迫,女性生态主义是和传统的男权主义进行斗争,生态女性主义在20世纪中后期诞生的,经过100多年的应用,其在文学、哲学、生态环境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本论文从生态女性的理论研究入手,通过分析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对其表现出来的理论,构建出生态观进行阐述和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发展与成熟,在西方很多文学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我们通过西方文学作品对女性生态主义的探讨,从不同的方面就行阐述,对女性生态主义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溯源生态女性主义美国著名批评家帕特里克墨菲认为,第一部生态女性主义具有现代意义小说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 1972年写的《浮现》(surfacing)。
现在,这是西方女性生态主义文学批评手段之一,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写,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小说的主人公,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现了自己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
这是一种以象征的手法,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展现出对人类的一种向往,阐述女性是社会的主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能作出贡献,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性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文化批判,是对人类原有文化的价值重估。
生态女性主义在价值观主要反映了两方面的基础价值理论,一方面女性生态主要是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与女权主义的结合产物,是女性对自然的核心,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核心基础上建立的。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摘要: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面对当前生态危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现有的“父权”二元制科学思维模式导致了自然和女性受到压迫。
如何摆脱这种压迫,构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所诉求的。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主要派别;挑战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与演变“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法国女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发表的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Le Feminisme ou la Mort)之中。
在她的作品中,把女性与自然所受到的压迫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人类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时,所有人都清楚是由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但几乎没有人从“男性社会”这一角度去思考这种局面的产生。
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在其作品中大声疾呼,力争使人们注意到妇女在生态革命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女性身上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事实上,生态女性主义最初的产生是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相联的。
在20世纪的60年代,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明确指出了农药的滥用给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健康带了极其严重的损害,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鸟儿都失去了歌唱。
至此,女性主义运动也从传统的范围中超越出来,迅速向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延伸,在生态运动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生态女性主义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
[1]二、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派别及论点所有的女性主义是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生态女性主义同时又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与深层生态学具有相同的观点。
但它又不完全认同深层生态学的观点,因为在反人类中心主义这一问题上,深层生态学并没有意识到性别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男性中心的问题。
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有着比深层生态学更加深刻理解。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一、蕴含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两性战略伙伴关系古往今来,社会都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和奉献,都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飞速发展。
“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人类文化的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和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一中国家庭的普遍观点,不也正说明了男性和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吗?如果男性和女性不能和谐共存,如何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生态女性主义者普鲁姆德(ValPlumood)看来,“对二元论的划分既不是中性的,也不是随性的,而是由具有鲜明对比的两组概念构成的————统治的概念和屈从的概念,即相互之间形成了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立足于对文学研究的多角度结合,着眼于女性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统一,不仅把女性和大自然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对男权思想的“二元制”社会给予了批判,同时为女性争取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要求而尝试探寻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构建。
而在生态学中,环境主义者认为人类奴役自然、破坏环境,自然环境成为被男权社会统治的人类社会压迫的对象;而在人类社会内部,女性主义者则持女性思想被男权奴役,女性生活被男性世界操纵掌控,成为“失语者”,也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奉献者的观点。
由此可看出,“环境”和“女性”两者之间的确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同为男权社会被统治和被奴役的对象,这样就使得“同病相怜”的两者惺惺相惜,仿佛两个亲密无间的“闺蜜”。
而大自然往往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比喻成母亲,也常常被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这更使得生态女性主义者情不自禁地把两者纳入到共性范围内进行研究,把女性争取自由的权利和自然获取救赎的渴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生态女性主义是站在女性的立场来分析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因此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相对于生态主义学说而言,更具有女性敏感、细腻的独特研究角度和审视点。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视角,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相结合,旨在揭示自然与女性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边缘化地位,并寻求建立一种更为和谐、公正的生态与性别关系。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与影响,探讨如何通过文学批评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核心观点和主要特征。
接着,我们将分析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的关联性,探讨如何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实践,以及这种引入对于文学批评的启示与意义。
我们将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概述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旨在探讨自然、女性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对传统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批判。
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环保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
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自然与女性的紧密联系,认为两者都受到压迫和剥削。
它认为,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常常被边缘化、客体化,被视为满足人类欲望和利益的工具。
因此,生态女性主义主张重新审视和改变这种对待自然和女性的态度,提倡生态伦理和性别平等。
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中,自然和女性都被赋予了内在的价值和尊严。
它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自我修复和平衡的能力,而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生态女性主义也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和权利,认为女性不应该仅仅被定义为母亲、妻子或家庭主妇的角色,而应该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视野不仅关注自然和女性的关系,也涉及到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
它批判了父权制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提出了重新构建生态伦理和性别平等的社会构想。
同时,生态女性主义也关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和女性的描绘和塑造,认为文学应该反映自然和女性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促进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理解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一、引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同时蕴含着生态思想和女性主义批评视野。
西方现代生态主义思想渊源已久,从卢梭(Jearl Jacques Rousseau)、梭罗(Henry DavidThoreau)到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等,具有理性良知和自然爱心的知识分子,已经清醒地意识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将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其中,卢梭是现代自然主义发起人,主张简朴自然的生活,以在丛林中居住的实际行动宣告回归自然;梭罗是生态中心主义创始人,拒绝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赞美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生活,作品《瓦尔登湖》(Walden)以诗意的语言描写了他在瓦尔登湖融入大自然的恬美;利奥波德提倡建立生态保护区,作品《像山一样思考》(ThinMngLike a Mountain)和《土地伦理》(The Land Ethic)认为土地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人类的财产,土地的使用也不仅仅是社会经济问题,要在人和土地之间建立和谐的伦理关系。
这些人积聚起来的反工业文明的生态意识和自然伦理传统发展到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Carson),终于开启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生态保护运动。
1962年,卡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以大量无可辩驳的数据和事实,揭露了自然生态遭受人类严重破坏的恶果,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震动,现代生态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
此时,正直欧美大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遭遇正如自然母亲在人类社会中的遭遇一样,充满了父权文化的压迫和暴虐,于是很快把自然生态问题自觉地纳入自己的批评范围。
西方的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共同催生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流派 1.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致力于改变人类传统看待女性和自然的方式以及文学书写方式,由此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并进一步改变人类生存的世界。
持社会生态观点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大多批判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理论,把自然活动和女性生育同样看成是一种人类的社会生产。
美国的克里斯汀维瑟(Christian R.WEisser)和西德尼多布林(Sidney I.Dobrin)是著名的女性生态学家,她们在生态写作的批评方面颇有建树。
在《自然话语:走向生态写作》(Natural Discourse Toward Ecocomposition,2002)里,她们指出:不管一个人如何沉浸于对荒野的迷恋,整个自然环境都是由人类的话语来建构和认定的。
她们站在文学创作和审美实践的角度上,把马克思关于自然世界是人类对象化的存在即人化自然的观点融汇进生态女性主义书写。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类正是通过自己的生产实践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人类的活动从来没有离开过自然,人类的写作同样也没有离开过自然。
诚如爱德华怀特(Edward M.White)在《自然话语》的序言里指出的那样:我们最早的写作就有着人类与环境的交织:亚当夏娃伊甸园里贪吃背井离乡,奥德修斯顶风破浪千里返乡,诸如此类。
生态写作’(Ecocomposition)可能是个新词,但是它论述着人类最古老的关注话题。
虽然人类一直关注自然,但是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致力于新的人文创作理念和叙事方式,著名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凯伦沃伦(Karen Waren)、薇尔普鲁姆德(Val Plumwood)、范达娜希瓦(Vandana Shiva)、玛丽亚米斯(MariaMies)、珍妮特别尔(Janet Biehl)等人,他们的目标是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以及一系列造成等级次序的非正义不平等状态。
他们注重批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除了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还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学说的影子,主张文化主体多元化,力求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澳大利亚的普鲁姆德的著作《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Feminism andtheMastery of Nature,1993),在理论建构上独具体系,从柏拉图的死亡哲学、笛卡尔的人类权力梦想,直到机械理性的利己主义等构成的父系社会文化逻辑延续发展的深层脉络展开了分析批判,深刻系统地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他者命运,成为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著作既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又有新历史主义的视角。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在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时,比较钟爱这些作家作品: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的《海浪》,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Christa Wolf)的《卡珊德拉》和《美狄亚声音》,美国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lson)的《宠儿》《秀拉》和《最蓝的眼睛》,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紫色》和《子午线》,薇拉凯瑟(Willa Cather)的《啊,拓荒者!》,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浮现》《可以吃的女人》《使女的故事》,克莱尔山下(Clare Tei Yamashita)的《脐橙的回归线》(Tropic ofOrange),尼拉拉尔森(Nella Larsen)的《流逝》(Passing),以及男性作家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头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与海》等。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关注这些作品中由于性别、族裔、出身等多重身份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恶化等给女性带来的生存体验。
2.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是另一支重要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经常被视为激进派,致力于彻底颠覆父权文化根基,建立新的宗教伦理秩序,恢复并发扬母性信仰传统。
生态女性主义运动是一次多元化主体向权力话语中心移位的解放运动,既有社会身份地位的解放,又涉及到精神世界的自由与解放。
女性主义政治学家温迪布朗(WendV Brown)认为:解放主义充满了带有自我在建中的个人主体性但是资本、种族、性属、性别这些因素构成了民主体系中的个体位置。
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目的,就是打破权力对主体建构的压抑,无论个体具有怎样的经济社会地位、种族民族、性别及性属,都能够拥有文化政治主体的位置。
首先他们致力于在文化根基上,解放女性的精神世界,还原女性的主体意识,不再容忍男性社会的压抑。
这点在精神生态女性主义的认识里格外重要。
精神生态主义继承了精神女性主义对大地母神的热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考古学家詹姆斯梅拉特(James Mellaart)在土耳其查脱户耶克的考古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这是一个女性神祗倍受尊崇的,没有暴力、战争、杀戮的原始乌托邦社会。
随着考古发现的大量女性神像的出土和女性原始乌托邦社会的发现,女性主义者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鼓舞,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异神教运动高潮,很多后来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参加了这一运动。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异神教运动和生态运动一起催生了精神生态女性主义。
主张去父神化的统治,重回大地母神,实现女性精神自由等。
1971年伊丽莎白戴维斯(Elizabeth Davis)发表了《第一性》(the First Sex),1973年玛丽达利(Mary Dalv)发表了《在父神之外》(BeyondGod the Father),1976年墨林斯通(Merlin Stone)发表了《当上帝是女人时》(When God Was a Woman)。
她们认为如今社会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源于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剥削和统治,在这样的统治中,父权神教起到了帮凶作用。
这些人后来成长为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者,主张人类出现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都源于父权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剥削和统治。
1983年罗斯玛丽卢瑟的著作《性别主义与上帝言说》(Sexism and God-Talk:Toward a FeministTheology)发表,文笔优美流畅,塑造了天堂女神的动人形象,既是一部理论阐释性的著作,又是一部难得的优美散文。
其著作中展现出来的文学想象和意象设计十分成功。
在书的前言中,她明确指出:现在,对于生态女性主义来讲,反对生态恶化的斗争与反对父权统治的斗争是连在一起的。
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注重文学的社会行动能力,发起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批判男性文化的一元中心主义,推崇大地母神崇拜,认为女性与大地的关系就是有机的生态关系,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在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中,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者多喜欢隐喻的使用,像罗斯玛丽那样,将生态系统化身为自然母亲,赋予优雅亲和的女性意象。
罗斯玛丽的多部作品都是精神生态女性主义的经本文由收集整理典,除了上面提到的《性别主义者与上帝言说》,还有1994年的《盖亚和上帝:拯救地球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Gaia and God:An Ecofeminist Theology of EarthHealing)、1996年的《以我们自己的声音:美国女性宗教书写四百年》(In Our Own V oices:Four Centuriesof meriean Women’s Religious Writing)、2005年的《生态女性主义全球化与世界宗教一体化》(IntegratingEcofeminism Globalization and Worm Religions)等等,不断致力于生态女性主义神学理论的建构。
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另一位倍受尊崇的大家是斯塔霍克(Starhawk),她是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大地神学派的最重要人物,集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提倡大地母神信仰,反战反核,投身妇女运动、新异教徒运动、环保运动、和平运动和反全球一体化运动。
早在1979年斯塔霍克就发表了《精神之舞:远古大地母神的新生》(The Spiral Dance:a Rebirth ofthe Ancient Religion of the Great Goddess),是精神派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1982年斯塔霍克的《梦想黑暗:魔法、性和政治》发表,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探索了宗教及其仪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1993年斯塔霍克发表了小说处女作《第五元素》(The Fifth Sacred Thing),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生态乌托邦小说,借鉴了东方古老的五行智慧,认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有意识的生物世界,除了空气、火、水和土,还有更为神圣的第五元素。
该作品获得了朗姆达文学奖(Lambda LiteraryAward)中的最佳科幻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