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学案(教师用)

中国的地形学案(教师用)
中国的地形学案(教师用)

第二部分中国的地形学案

考纲浏览:

1、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国地震带和火山分布。

热点提示: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考察局部地形区的环境特征是近年高考的重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特别提示: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将这些水电站绘到《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并在《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上相应位置填写以下山脉的名称,然后在《中国省区轮廓图》上绘出以下山脉,并填写名称)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在《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上相应位置填写名称)

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在《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上相应位置填写名称)

三大丘陵(在《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上相应位置填写名称)

秦岭——淮河南北比较表

注:从定位的角度看,秦岭淮河一线是大致界线,其中秦岭的分界位置较准,而淮河一线就不是正好以淮河为界,很多分界线都是在淮河以北。

一些主要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0 C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读“中国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江,正逐渐成为我国西南同亚发展贸易的一条重要的河运通道。

(2)正常年份下,B河月进入汛期,此时降雨类型为雨。

(3)C市是,有我国著名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之一。

(4)D、E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矿产,其中D为市,主要出产矿,E为市,通过该市的铁路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通道。

(5)F岛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种植最普遍的经济作物是,二者主要分布在,原因是。

(6)该岛是否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和运用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及对中国北回归线经过地区地表分布状况的了解。命题的要求也是提示,再通过剖面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全面分析至关重要。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四省,沿线经过云南个旧锡矿区、广西平果

铝土矿区、梧州(珠江流域)、汕头(经济特区)、台湾山脉主峰玉山。

答案:(1)澜沧江东南亚(2)5月锋面雨(3)汕头经济特区(4)个旧锡平果南昆(5)水稻甘蔗西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6)是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2.读“中国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位于地势第级阶梯;①为山;

(2)B地形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和;

(3)经过C地形区自西向东,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4)A、B、C三大地形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原因是:;该地形

区的东南呈现出亚热带风光,原因是:。

(5)A、B、C三地形区中种植甘蔗条件最好的是,原因是。

(6)C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地形区发展农业迫切需要

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题,借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来考查三级阶梯内地形区的气候特征、农业特点和交通线路的知识,通过对地形知识的了解,知道图中所示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是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但东南部地区因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呈现亚热带景观。四川盆地内有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2个──成都和重庆,盆地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的阻挡作用,冬暖夏热,适宜种植甘蔗,是我国蔗糖产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但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平原区,南北纵向分布着焦柳、京广、京九、京

沪四条铁路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1)一巫山(2)重庆成都(3)焦柳京广京九京沪(4)A 地势高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5)B 地处四川盆地,冬暖夏热,降水丰沛(6)水

稻水土保持和防治洪涝灾害

3.读下列“北纬42度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字母与其所属植被连线:

A 森林草原带

B 草原带

C 半荒漠、荒漠地带 D荒漠、裸露荒漠地带

(2)图中自西向东载畜量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大

(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的演变

B.人类活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距太平洋的远近不同,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发生相应变化、载畜量也相应降低的规律。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

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可见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1)A──荒漠、裸露荒漠地带 B──半荒漠、荒漠地带 C──草原带 D ──森林草原带(2)B (3)B

4.读“沿东经89度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

(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加注名称。

(2)图中A是盆地,B是盆地,C是盆地。

(3)我国的江经缅甸流入E,即湾。

(4)D是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它是由板块和板块相撞而形成。

(5)F是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区和区的分界线。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地理坐标认定剖面的区位。根据东经89度经线可以判定该剖面的位置在我国西部地区,从剖面的地势起伏状态看,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景观,最高处是“世界屋

脊”青藏高原,南部属恒河平原至孟加拉湾。

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怒江孟加拉湾(4)喜马拉雅

山印度洋亚欧(5)冈底斯山季风非季风

5.读“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分析回答:

(1)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D地形区的名称是。

(2)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为基础。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

(3)A地属于带,常可以看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其原因是,荒漠化土地的扩散,通常是以为中心成同心圆状扩散。

(4)在农业生产方面,C地主要发展

A.草原畜牧业

B.水田种植业

C.旱地种植业

D.山地畜牧业

分析下图回答:(1991会考后)

沿我国某地45°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1)图中的山脉A是,B是。

(2)按干湿程度,C区域属地区。

(3)从温度带看,剖面线所经地区属带;按三个经济地带,它属于地带。

读下图,回答(1992年会考后)

(1)A山是,C山是。

(2)B处是谷地,它位于(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3)D处是平原,它位于(干湿地区),是我国、的

(4)E处是高原,其北部主要矿产资源有。

读沿东经89°线之内地势剖面圈,完成下列要求:(1999)

(1)在图下用符号_______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_______边缘的________________湾。

36.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25分)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10分)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10分)(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2分)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3分)

99高考:上图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

处。

(2)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

天山侧。(3)海拔2 000m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

约为250mm、mm。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是。(4)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

86.图示的气候类型是()A 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 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C 乙地为温带海洋气候

D 乙地为地中海式气候

87.山脉两侧自然带的情况是()A 山脉以东为温带森林带B 山脉以西为温带森林带C 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 D 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

88.山脉两侧土地利用的情况是()A 山脉以东主要发展水田种植业B 山脉以西主要发展水田种植业C 山脉以东主要发展草原畜牧业D 山脉以西主要发展草原畜牧业

88.山脉两侧土地利用的情况是( ) A 山脉以东主要发展水田种植业

2001年高考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3分)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9分)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8分)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6分)

36.答案要点:

(1)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大。

(2)云贵高原。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

(3)地震、地热、有色金属矿、变质矿、地质构造等。

(4)东南部。地形(海拔高度)。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 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 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 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 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米为主 米 为主 米 为主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地形 一、教材把握: 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课型是复习课。本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复习的内容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和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能准确掌握。 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说出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 重要地形区及它们的分布、位置。 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主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例举实例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精神。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 难点:提高利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发、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大课时(2课时) 七、复习过程 (一)引入:第一次模拟完之后,我们转入了第二轮复习,那么在这一轮的复习中,为了帮助大家夯实基础,做到学以致用。我们今天就《中国地形》来做一个专题复习。中国地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在考虑气候、交通、人口分布等问题的首要因素,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 (二)复习地势 1、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势的知识点的梳理。(学生在学案中完成) ①我国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画出简图)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设计人:黄先丽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我国地形特点,认识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认识地势分布对气候、水能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依据地图(中国地形图、山脉分布图、地势图等)为学习媒体,通过个人自主学习、互学、群学、小组交流、班级利用地图展示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与地势特点;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与位 置及主要山脉的分布; 2、学习难点:掌握地形区与山脉的分布;理解我国地势对气候与河流等的 影响。 学习方法: 利用地图(地势、地形、山脉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预学——新课导入、呈现目标 1、导入:利用白板播放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图片,配乐——歌曲“青藏高原”。 2、展示目标:(学习目标同上) 二、互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22—23内容: ①“中国地形类型图” ②“中国地形分布图” ③“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 找出: (1)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吗? (2)在图2.2“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3)在完成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过渡提问:我国的地形区是怎样被分割开的?(地形的骨架——山脉) 2、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过程: ①生自主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②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对主我的山脉按走向进行分类 ③小组间形成一致意见; ④班级展示:(利用多媒体)生上台展示,师辅助动画演示主要山脉; ⑤师释疑、点拔,对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订正; ⑥生小结:我国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各有哪些? 3、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26—29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读图2.9分析:我国地势分布有什么特点? 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有哪些? (2)阅读“我国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说说你的体会; (3)讨论:我国的地势对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依据; 过程: ①生先自主读图,形成自己的看法; ②与同组交流、讨论; ③班级利用媒体展示,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展示,发现问题; ④师提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引导讨论、点拔释疑; ⑤由学生总结,要求:语言简练、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三、评学——巩固拓展 1、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 2、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性发言) 3、自评: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样? 4、组评与师评:小组间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 5、作业:完成长江全能学案中“地形与地势”一节练习。

中国的地形学案(学生用)

第二部分中国的地形学案 考纲浏览: 1、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国地震带和火山分布。 热点提示: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考察局部地形区的环境特征是近年高考的重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特别提示: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___交通,方便_____和_____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_____资源丰富,但不利______。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将这些水电站绘到《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⒊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____%为多,高原__%,盆地_____%,平原___%,丘陵___%,山区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______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______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3)了解中国的名山。(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 二、讲授新课 (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西高东低) 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 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 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 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 瓜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沿北纬32度所做的剖面图,根据剖面图同学们能不能在纸上画一幅你看到的地势变化图? 3、通过看图请同学们总结我国地势还有何特点?(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根据地势的剖面图,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势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板书)1、三级阶梯的分布概况 4、(分组讨论)这样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有何影响? (板书) 2、地势分布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中国地形”学案

《中 国 的 地 形 》学案 编写 刘亚晓 审核 王忠良2012-09-12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 4、能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掌握其地貌特点 二:自学检测 知识点(一):地势的特点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读地图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中国地势 高 低。读教材《沿32°N 中国地势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可分 级阶梯。由此总结我国地势特点是 , 。 知识点(二):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 、 东西走向(“三横”): ①是 、 ②是 ③是 、 ④是 ⑤是 B 、东北—西南走向(“三纵”): ⑹是 、⑺ 是 、⑻是 、⑼是 ⑽是 、⑾是 ⑿是 C 、弧形走向:⒀是 D 、西北—东南:⒁是 、 ⒂是 E 、南北走向:⒃是 ⒄是 ⒅是 知识点(三):地形的特点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 、 、 、 。五种地形类型在 ③ ② ⑤ ④ ⑺ ⑹ ⑼ ⑻ ⑾ ⑽ ① ⒂ ⒁ ⒀ ⑿ ⒃

2、读上面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格, 面积比例最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3、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 , 面积广大。 知识点(四):主要地形区 1、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BCDEFGHIJKLMN 四大高原A : B : C : D : 四大盆地E : F : G : H : 三大平原I : J : K : 三大丘陵L : M : N : 2、把符合下列地形区地貌特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地形区后面的横线上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2]我国最大高原、 [3]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4]地面平坦, 一望无垠、 [5]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7]盆内有 我国最大的沙漠、 [8]盆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9]盆内牧场广大,畜牧业发达、 [10] 盆内有著名的“天府之国”、 [11]被称为“聚宝盆”、 [12]被称为“紫色盆地”、 [13]是 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14]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15]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16]被称为 “水乡”“鱼米之乡”、 [1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18]又叫“黄淮海平原”。 三:合作探究 1、读我国纬向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2.1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 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主要山脉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山脉纵横交错。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其在图上的分布。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掌握各山脉在图中的准确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讲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题作业,巩固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3、通过略讲,了解中华五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 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方法、主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 教具:教学辅助设备、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 (二)新课讲解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图)中国地形图 我国主要山脉有三横三斜的网格状格局 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 东西走向:北天山山脉-阴山 中昆仑山脉-秦岭 南南岭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 【学习目标】 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 1、交流展示 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2、小组探究 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 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 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 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问: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地理《第三节 中国地形》学案 新人教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二地理《第三节中国地形》学案新人教 版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单元的位置和名称 2.了解我国的地形特征 问题与例题 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问题2:我国地势如何,哪边高哪边低? 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问题3:“地势西高东低”有哪些优越性? 例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流不发育,多外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例题2:我国地形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 问题4: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课堂活动:分析讨论p74中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分布图,找出各大地形区的位置 问题5:我国四大高原分别是哪四大高原? 问题6:我国四大盆地分别是哪四大盆地? 问题7:我国三大平原分别是哪三大平原? 问题8:我们学习到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又各分布在哪些阶梯上呢?例题3:我国的三大平原位于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 B 第二级阶梯 C第二、三级阶梯 D 第三级阶梯 例题4:我国四大盆地中没有绿洲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例题5: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北平原 例题6: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 B太阳辐射少 C海拔高 D山峰多 例题7:关于西北地区绿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呈点状、带状分布 B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C是本区重要的农业区,盛产粮棉瓜果 D乡镇、城市并不分布在绿洲上 问题9: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问题10: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问题11: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问题12: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例题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A.800 ㎜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 B. 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C. 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D. 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例题9: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

第三篇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 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练习题 湘教版

2.1中国的地形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6分) 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 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 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D. 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2.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关于其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B. 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 不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D. 使我国的许多大河由北向南流 3.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山脉是() A. 阴山 B. 大兴安岭 C. 长白山 D. 祁连山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河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 水流平缓,利于通航 B.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C. 大江南流,利于南北交通 D. 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 5.小明暑期想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1,结合图2完成下题 (1)能得到图2地形剖面示意图的旅游线路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沿途能看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旅游线路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有关此山说法错误的是() A. 农耕区和畜牧业区分界线山脉之一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处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山脉之一 D.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山脉之一 7.下列各区域,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 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 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吐鲁番盆地 C. 深圳、珠海、大连、青岛 D. 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8.在图中四个地形剖面图中,最接近我国地势变化特点的是() A. B. C. D. 9.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贵州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这是因为云贵髙原() A.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B. 地形破碎,山道崎岖 C. 土质疏松,沟壑纵横 D. 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10.如图为“我国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区域地理4.2中国的地形导学案

中国的地形(两课时) 【学习目标】 1.中国的各大地形区的分布及其特点 2.中国地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区 【重点难点】 1、我国地势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2、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特征: (1)三级阶梯与分界线2、地形特点: 图中A B C D E (填写图中代表的事物) 二、各种地形特征分布及其特征 1、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1)东西走向的山脉: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2、填图练习:( 标注主要经纬度和以下山脉) (1)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3)贺兰山、横断山脉 (4)祁连山、阿尔泰山 (5)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脉 (6)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3、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原东北部, ___ 的平原,由________ 呈狭长形江三角洲则海拔在 三、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和泥石流 1、地震带的分布----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多地震的国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 ②________________ 沿线和________地区 ③西南________高原及________西部 ④西北________________。 2、泥石流的分布: (1)多发地区: ①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边缘、四川盆地。 ②黄土高原地区。 ③西北和东北山地也有分布。 海拔 米以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中国的地形学案

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编写人:任燿华审核:高二地理组时间:2017-10-10 【考点】: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 3.掌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评价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该部分知识常作为综合题的背景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 一、填图识图 1、在下图中填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并能熟练记忆。

⑴主要山脉 、山、?西lb-东艇向

?? ⑶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喝尔盆地、?_________________ .?柴达木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________ 平原、?华北平原.@ _____________ 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____________ 、◎山东丘陵、?_____________ o 2.填出下列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以及穿过的山脉名称。 ⑴8()。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⑵90。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00° 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110。E经线穿过的山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120。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130。E经线穿过的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

第14讲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理解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特征。 3.能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1.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和“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柱状图”,完成下列任务。 (1)描图:在“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2)填图: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 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②内蒙古高原,③黄土高原,④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⑤塔里木盆地,⑥四川盆地,⑦准噶尔盆地,⑧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D.辽东丘陵,E.山东丘陵,F.东南丘陵。 (3)读图:在“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柱状图”中,我国面积比重最大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其次是高原。 (4)析图:通过以上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我国山川壮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地形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2.下列山脉与大兴安岭走向大致相同的是( A.秦岭B.阴山C.喜马拉雅山D.巫山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四川盆地B.②是塔里木盆地 C.③是准噶尔盆地D.④是柴达木盆地 4.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盆地②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B.盆地④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D.盆地②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中国的地形学案

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编写人:任耀华审核:高二地理组时间:2017-10-10 【考点】: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我国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3.掌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评价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该部分知识常作为综合题的背景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 一、填图识图 1、在下图中填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并能熟练记忆。

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高原、23○2210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平原、○28华北平原、○29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31山东丘陵、○32。 2、填出下列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以及穿过的山脉名称。 ⑴80°E经线穿过的山脉:。 ⑵90°E经线穿过的山脉:。 ⑶100°E经线穿过的山脉:。 ⑷110°E经线穿过的山脉:。 ⑸120°E经线穿过的山脉:。 ⑹130°E经线穿过的山脉:。

⑺位于秦岭以北的山脉:。 ⑻位于秦岭以南的山脉:。 二、讨论探究 1、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四高、四盆、三平): 2、描述我国地形特征,并分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描述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并评价其影响。 三、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 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 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 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 要地形类型。 3.能读图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体会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4.举例说明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 2.举例说明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情境导入】 【学生自学】 任务一.阅读教材21页和图2—1,完成1-3题。 1.我国地势的特征是,呈状分布。 2.读图2-1,填表。 海拔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3.阅读课本P24,写出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 ---- 。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 ---- - ------ ------ 。 任务二.阅读教材21页和21页图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按走向用不同颜 色的笔标出)。 (1)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2)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3)在地图中找出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 (4)在地图中找出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合作探究】 地势总特点:高低, 呈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 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 地势呈分布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界限: 阶梯界限二三级界限: 【演练展示】 各小组针对讨论结果发言 【质疑拓展】 学生问老师:自学时、讨论时存留的问题。 教师问学生:自学、讨论时学生的错误率和错误点;教师追问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状分布 2.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有关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山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图中山脉是阴山,②图中间的一列是天山山脉 B.②图中最北的一列是阿尔泰山,④图中最北一列是祁连山 C.①图中山脉是巫山,③图中的山脉是阴山 D.①图中的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③图中的山脉是重要地理分界线 3.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的地形 朱行园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笼统。虽然提起来并不陌生,但是让他们具体谈一谈,就说不出太多的东西。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生活阅历较浅,因此,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教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3.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4.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内在的联系、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三、学法指导 多媒体演示法、列表比较法、启发法、图示分析法、演示法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山脉纵横交错。

(二)难点 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解决办法 借助于录相、地形图、动态地图、教具等教学媒体,使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突出本节的重点内容等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提出假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达到解决“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的目的。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组织学生演示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利用动态地形图让学生更好的认清地形位置;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