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音系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钱乃荣一音系简化的特点上海方言音系在20世纪30年代摆脱了发展滞后的松江方言系统的主要特征,成为和苏州方言、嘉兴方言面貌相似的音系;到了七八十年代,又发展成为吴语中音变遥遥领先、声韵调最为简单的音系。
上海话音系160年来不断简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韵母大量合并,同音字增多,同时双音节的词语不断增加。
如:“面”和“米”原来在上海话由不同音变同音,为了避免混淆,上海人把“面”改说成“切面”,现有改为“面条”,于是“去买米”和“去买面条”就又能分清。
又如在老上海话中说“袜”、“绳”、“瓶”、“筷”、“鸭”、“蓝”、“布”、“窗”、“伞”、“腰”、“嘴”、“袋”时,都是单音节词,现今变为“袜子”、“绳子”、“瓶子”、“筷子”、“鸭子”、“篮子/篮头”、“布头”、“窗门”、“洋伞”、“腰眼”、“嘴巴”、“袋袋”,常用双音节词。
那些含字少的声韵母渐渐都归并了,如到70年代以后,只有一个字的韵母“iu(靴)”并入“y(需)”,“i ~(旺)”并入“iÃ(样)”,“uã(横)”并入“uÃ(王)”或“ (恒)”,只有二三个字的“i E(廿)”韵母并入“E(难)”,其声母由“ ”转为“n”,到了90年代,有的失落“ŋ”声母的上海人则把“眼镜”的“眼”和“颜色”的“颜”读成“ i E(廿)”。
2.走吴语音系共同的发展和简化的道路。
吴语其他地方比较通用的音素在上海话的语音变异中取胜,如古老的缩气音为通用的不送气清塞音取代,“dz”母在一些发达地方最早向“z”母合并,在无锡、苏州等地早已完成,但是在上海西边南边如吴江、杭州、绍兴、宁波等多数地方至今还有“dz”母,上海在19世纪末就合并完成。
上海话尖团音合并早于原苏州府大片地区,发生在40-60年代,而苏州话尖团音在80年代才开始合并,世纪末正处于高峰时间。
上海地区(原松江府地域)入声韵是吴语中保留古音最丰富的。
上海话发音材料

• 上海话皀连读调大致是单字调皀扩展和延 伸。 • 一个语音词用哪个连读调念,只要看它皀 第一个字皀是什么单字调。上海话连读调 皀规律是:第一个字定调,后面皀字都是 附着皀,失去了原来皀单字调,与第一个 字共用一个连读调,它皀调型是第一个字 声调皀延伸。
• (2)文读皀声母是[v],白读皀声母是[m],或文 读皀声母是零声母,白读皀声母是[m];或文读 皀声母是[v],白读皀声母是[b]。 ①问——文读[vən]学问、慰问;白读[mən]请问、 问路、反问、问好;两可:问答、追问 ②闻——文读[vən]新闻、闻名、默默无闻;白读 [mən]难闻、好闻; ③晚——文读[uΕ]晚年、晚会、晚节;白读[mΕ] 晚娘、晚爷; ④味——文读[vi]味精、趣味、调味品;白读[mi]味 道、入味、气味;
• (3)文读皀韵母是[ən],白读皀韵母是[ã]。 • ①生——文读[sən]生长、収生、人生;白读 [sã]生菜、先生、生意经;两可:生肖、亲生、 生根; • ②争——文读[ʦən]争取、战争、竞争;白读 [ʦã]争气、争(争论、争吵、争夺);
• • • • • • • • • •
具有相同音韵地位皀其他字还有: ③崩——文读[pən],白读[pã]; ④烹——文读[p ‘ ən],白读[p ‘ ã]; ⑤猛——文读[mən],白读[mã]; ⑥撑——文读[ʦ ‘ ən],白读[ʦ ‘ ã]; ⑦声甥牲——文读[sən],白读[sã]; ⑧更庚粳耕羹——文读[kən],白读[kã]; ⑨梗哽埂——文读[kən],白读[kã]; ⑩坑——文读[k ‘ ən],白读[k ‘ ã]; 11亨——文读[hən],白读[hã]。
上海方言(学说上海话,发音,举例)

上海方言发音意思注:.普通话注音中,后边带,,,,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轻声(促音).上海方言有个独特地元音为Ф,发音与因为地地差不多,与韩文地元音”一”相同,”乌饿”这个字在秒内读完也可以达到相似地发音,以后统一表示为Ф .上海方言有个独特地元音为∮,发音类似”啊饿”个字在秒内读完,以后统一表示为∮写法普通话意思普通话注音代词:人称代词:无、吾我吴阿拉我们阿拉侬你浓那你们拿伊他(她,它)姨伊拉他们(她们,它们)姨拉拧人您指示代词:个饿这个格鹅艾饿那个夜额个地这里格搭次里这里此里艾地那里地啊里地哪里啊里地时间代词:早浪箱上午脏浪想无别捏下午五鳖捏中浪箱中午棕浪想呀到晚上哑*( 地) 捏里白天捏里今朝今天今早明早明天冥早昨夜昨天锁捏前夜前天洗捏后夜后天鹅捏辰光时间森光疑问代词:撒拧谁撒您撒地放哪里撒笛方撒辰光什么时候撒森光哪能怎么样拿能撒么事什么撒么四多少辰光多久杜森光*(地)几地多少钱几底为啥为什么为撒数词:一一夜两两俩三三地音,以后简称四四丝五五恩六六罗七七切八八八九九九十十色零零零十一十一色夜十二十二色泥内二十内内你二十二内泥三十三十色四十四十丝色一百一百夜八两百二百俩八两百内你二百二十二俩八内泥一千一千夜七一千零七一千零七夜七零切万万地音,以后简称一万一万夜..夜低恩一角一角夜锅一分一分夜纷一快两角五一块两角五夜葵俩锅恩量词: 一饿人一个人夜鹅拧一则猫一只猫夜则莫一双筷子一双筷子夜桑挎子一条鱼一条鱼夜吊恩一本书一本书夜奔四一件衣裳一件衣服夜极一桑一把洋伞一把伞夜不痒一把车子一辆车夜不粗子一幢房子一幢房子夜嗓房子一滴水一滴水夜低丝形容词: 开心开心心色一舒服色意气生气起侯气没地方出喝难过难过内姑害害怕哈一气寂寞意七闹忙热闹脑忙来塞厉害蕾戆苯港活络活泼我罗木笨手苯脚磨吃力累切列爹再好不过了*”得一啊”,这三个字在半秒内读完马相好漂亮马相号难看难看内Ф 亮明亮俩暗暗Ф 乱乱Ф *为字母地小写清桑干净轻桑哦错脏哦错忙忙蟒空空空泥心恶心你心好百相可爱号拔相结棍厉害接棍副词老非常罗特太特伐要特不要太伐妖特刚刚刚才刚刚老早早就, 以前老糟已经已经椅京还么还没有么还要还要妖前头之前洗∮突然突然打Ф * 为字母地小写无趟下次,以后五汤格趟这次格汤一趟那次夜汤介词来勒在垒拉来来地音,以后简称去去七上头上边嗓∮无头下边五∮左面左边租眯右面右边油眯当中中间当棕旁边旁边绑逼里巷里边理香外头外边(“恩啊”在秒内读完,以后简称) ∮正面正面增眯反面反面飞眯动词切饭吃饭切走路走路∮炉捆高睡觉昆搞白相玩八香名词身体部位眼睛眼(“恩哎”两个字在秒内读完) 鼻头鼻别∮耳朵耳你读舌头舌色∮嘴巴嘴资不牙齿牙齿此头发头发∮发面孔脸米空手臂手臂∮逼手指卡手指甲∮资卡手指头手指∮资∮胸部胸凶布肚皮腹部堵鼻脚脚结腿腿(地音,以后简称) 背脊背面(地音,以后简称) 结亲戚朋友爸爸爸爸八八爷父亲呀妈妈妈妈恩妈娘母亲娘儿子儿子你资女儿女儿Ф恩舅舅舅舅纠纠舅妈舅妈纠妈婶婶婶婶森森爷叔叔叔呀锁啊爷爷爷啊呀啊娘奶奶啊娘外婆外婆不外公外公公孙子孙子森子孙女孙女森Ф 外甥外甥桑外甥女外甥女桑Ф 阿姨(妈妈地姐姐或妹妹) 啊衣姨妈(妈妈地姐姐或妹妹) 衣妈姑妈(爸爸地姐姐或妹妹) 姑妈娘娘(爸爸地姐姐或妹妹) 娘娘老婆老婆捞布老公老公捞工丈母娘女方地母亲嗓木娘丈人(阿爸) 女方地父亲嗓拧(阿八) 阿婆男方地母亲阿布阿婆老年妇女阿步公公男方地父亲公公新妇媳妇心吴女婿女婿女细老爸爸大伯罗八八先生陌生男子西桑小姐陌生女子肖加小朋友小孩肖帮油。
上海话发音规则

上海话发音规则上海话是一种江浙方言,以上海周边地区以及上海作为主要使用地的一种方言。
它在语法、词汇以及发音上都和其他汉语方言有所不同。
下面是关于上海话发音规则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音变规则上海话的音变规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 上声字母b、d、g的浊塞音,在轻声和韵尾时会发c音。
例如“白”读作[bɛc]、“一点儿”读作[yɪdɪnc]。
(2) u声母和支持声母(z、zh、ç、s、sh)结尾的单音节词,以及er(儿)在轻声和押韵字尾(比如:耳)时,可以读作i。
例如“四”读作[sɿ]、“手指儿”读作[səʊzi]。
(3) 声母y、w和齐鼻音j(例如“董”)在轻声或鼻韵词尾时,可以发成不送气的i音。
例如“要求”读作[jɑʊɪ]、“勉强”读作[mɛɪŋc]。
2. 声调规则上海话的声调有四个,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每个字的声调可以决定一个词的意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平声(ping sheng):都读第一声,例如“鸡”读作[tsɿ]。
(2) 上声(shang sheng):都读第二声,例如“亲”读作[cɪn]。
(3) 去声(qu sheng):都读第三声,例如“人”读作[ŋɿ]。
(4) 入声(ru sheng):都读第四声,例如“北”读作[pɛʔ。
3. 韵母规则上海话的韵母系统较为复杂,主要有27个主要韵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上海话韵母的例子:(1) 单元音:i(“而”读作[ɑɪ])、u(“赌”读作[tiœ])、ə(“哪”读作[næ])、ɿ(“想”读作[ɕɑŋ])。
(2) 双元音:ai(“鞋”读作[seɪ])、ei(“光”读作[kɒe])、ou (“手”读作[səʊ])。
4. 声尾规则上海话的声母结尾词汇较少,主要有n、m和ŋ三个音。
例如:“怎么样”读作[zəŋme jə]。
综上所述,上海话发音规则较为复杂,包括音变规则、声调规则、韵母规则以及声尾规则等方面。
上海话语音详析

第三节:声母:汉语音节中开始的辅音成份。
依汉语习惯,声母带简单元音容易掌握也不影响拼读。
(一)总述:汉语众方言中唯吴闽语声母有清浊对应,鼻音等所谓次浊音也分浊、清两类。
吴语全清声母前都带有紧喉音“[ʔ]”,带“[ʔ]”的全清音显得清脆、明亮,增加与浊音音色区别。
“[ʔ]”现象在韩语中称为紧音,并与松音对应(皆清音);另外某些有不送气清音、浊音对应的语言也有该现象;为格式简洁,本文就不将其标出。
上海话现无“嗞[ʣ]”声母,这是多数吴方言有的声母,故仍列出。
因汉语有声调辨意功能,上海话的浊声母浊性相对较弱,可能这也是其它方言浊音清化的原因。
(二)浊音:中国多数方言区人不习惯发浊音。
学会浊音相当实用。
可使用以下方法发浊音。
①普通话“(r)[ʐ]”是浊音,发该音时将声音拖长,并渐将舌放平至“[s]”,就可得到“[z]”。
掌握一个浊音後,可通过调整发音器官发其它浊擦音。
也可发元音时调整发音器官发出浊擦音。
②不送气清音与浊擦音“[ɦ]”拼读出相应浊音,如“拔[p]”和“鞋[ɦɑ¹³]”拼读出“败[b ɑ¹³]”。
(声带震动的辅音为浊音,否则为清音。
鉴别自己发的音是否带音(声带震动)动;还可捂住耳朵,若带音的会感受到嗡嗡声,反之清音则无。
) (三)吴语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大致对应关系附在声母讨论中。
(四)塞音、塞擦音、擦音部分: (1)“拨[p(əʔ⁵)]”<p>不送气双唇清塞音;和普通话“(b)”相当。
拨:给。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b)声母,但有部分例外归入(m)声母,如“秘”。
(2)“泼[pʰ(əʔ⁵)]”<ph>送气双唇清塞音;和普通话“(p)”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p)声母。
(3)“孛[b(əʔ²)]”<b>双唇浊塞音;和英语[b]相当。
孛相:玩,误作:白[b ɐʔ²]。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p)阳平,(b)去声,(b)阳平。
1970-1999年上海话语音演变详说

1970-1999年上海话语音演变详说钱乃荣1970-1999年上海话又开始了一个语音迅速发展期,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现今的中青年人中,1982年还是20岁的青年已经代表了当时的新派,即“新派音系”。
到笔者撰写本书的2002年,他们已经40岁了。
因此新派音系现今已是最有代表性的上海话音系了。
这个音系大大简化了第三期(1940-1969年)曾经稳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所谓“中派音系”。
(许宝华、汤珍珠主编的很有权威性的《上海市区方言志》中的称呼,该书1988年出版)本期的音变主要表现在上海话的音系继续简化中。
u介音和i介音的大量失落,这使得韵母单元音化;相近音的进一步合并,使韵母大为减少。
据笔者考察,音变总是在上海城区的边缘区先开始蔓延,如上海的杨浦区、闸北区、徐汇区、普陀区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音变最快。
而在市中心的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静安区变化较慢。
这与周边地区40年代末聚居各地外来人口尤其是原籍江淮官话人口有关,而上海话发展的合并趋势即是江淮人走过的路线,可以大略地说,长江北部的江淮话是最早被官话同化的江东话,长江南部的太湖片吴语是接着受官话影响的江东话。
普通话的影响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些人从小已经接受了系统的普通话学习。
1. 部分向d 合并上海话在第三期中因尖音声母的团音化而产生了一个新声母“ ”。
尖音字的大规模团音化,是在40年代到60年代整整20年中进行的。
但是它的萌芽可能在上海话里很早就有,从撮口呼字开始。
1868年艾约瑟已经发现与撮口呼相拼的z母在“序[zy]”一个字里已变成d 母,像“序[d y]”这样的与撮口呼y相拼的字最早开始团音化,这并不是不可能的,那是有团音化较早的浙江人来到上海的缘故,因为当时浙江吴语中已经有不少地方已不分尖团了,会影响到当时的上海话。
而且从20世纪后期正在进行尖团音合并对奉贤话、松江话来看,都是从撮口呼字开始。
如奉贤南桥镇在80年代,青年人已不分尖团,老年人还分尖团,但遇摄知、章组字已经读t 组音了,如“书”读“ y”、“树”读“ y”,而此时松江镇老年人还读“sy”、“zy”,青年人则读“ y”、“ y”(1981年笔者调查)。
浦东话、崇明话…上海话到底有多少种?99%的上海人都不知道!

浦东话、崇明话…上海话到底有多少种?99%的上海人都不知道!都说中华语言博大精深阿拉上海作为一个直辖市就足足有7种地方方言那么生活在上海的你真的听得懂上海话吗溫馨提示:請在wifi下觀看視頻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通常称为“上海闲话”上海话主要有7种方言浦西话、浦东话、青浦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和金山话有人研究过不同的上海话快来看看有你的家乡话吗?也就是狭义上的上海方言、上海话,近代以来,宁波到上海谋生的移民数量大,且活动范围广,其实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阿拉就是宁波话。
适用范围:上海市中心区举个栗子:勒了上海,有种状态叫鲜格格,有种郁闷叫挖色(塞),有种闷热叫齁势,有种发疯叫痴头怪脑。
有种发嗲叫龊气,有种笨蛋叫猪头三,有种零食叫拷扁橄榄,有种反对叫哈讲有啥讲头,有种感叹叫册那,有种嫌弃叫嘎门。
属于吴语系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旧松江府音系上海话语支。
适用范围:浦东地区,川沙,南汇都是。
举个栗子:上海人市区人把“这里”说成是“格得”,但是如果带有浦东方言的,会说成“迭得”。
浦东人把头昏说成是“头文”,这个“文”是非常典型的浦东音,“wonderful”习惯被说成“文derful”。
“迭板板”(这里),“伊板板”(那里),也是学浦东方言中最常见的。
浦东人念“风”叫“hong”,我们学浦东方言,最典型的一句就是“Hong 度来邪啦呀佛”!(风很大的意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单单我们青浦话就分好几种,青东片和青西片在有些地方讲法大相径庭,而且不同镇、村上讲话还有些不大一样呢!by lofter 无由无乐适用范围:青浦区举个栗子:亲(音译)妈指的是外婆,耨指的是你,石力的意思是厉害,哈个的意思是什么,恰鸡头束的意思是吃玉米。
消动的意思是不要动,出卡的意思是漂亮,劈硬柴的意思是AA制,照头的意思是做饭烧菜的灶头,嚼狗卵与瞎三话四意思相近,弯最的意思是虾。
作为“上海之根”的松江,从语言学角度看,松江话确是上海话的源头。
S-上海话的发音-课程讲义

上海话的发音上海话的音系十分简单,只要参考普通话我们在此使用的给上海话标音的方法,就讨会”上专家集体审定的《上海话拼音方案》中的标准注音,并与即将诞生的“上海话语汇数码化”中的《上海话语音输入系统》(即《上上海话的音节与普通话一样,由声母、韵一、上海话的声母(一)17个与普通话读音相同的声母1上海话的发音2(三)两个与英语读音十分相近的声母语乐)”中上海话的发音3这些韵母为:i(衣)、u(乌)、yu(迂)、a((字)、en(恩)、ong(翁)、er(而)。
语 言上海话的发音5.上海话中有一个“oe[O](安)”韵为普通话、英语所无,它的发音是用普通话ü的圆嘴唇口形把口张大点儿,就读成了“oe[O]”音。
英语中有一个法语借词“jeune fille(年轻女子、小姐)”,其中“jeune”的注音为“[Z¿n]”,其元音“[¿]”是法语的读音,与上海话的“oe”韵读音相近。
法语的“deux[d O]”,意思是“二、两”,其中的元音读音与上海话这个“oe”韵读音完全相同。
45上海话的发音个韵母,都可以单独做韵又可以做介音,介音可上海话的发音。
如:不能6上海话的发音7课程 讲 义学不8上海话的发音四、连续调说话时,两个音节(即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两个以上的字)连在一起发音,构成一个连读单位,就是一个语音词,用一个连读调发音。
这是吴语方言的特点。
单字调两字连读调 三字连读调 四字连读调 五字连读调①阴平51 55+31 55+33+31 55+33+33+31 55+33+33+33+31 ②阴去34 33+44 33+55+31 33+55+33+31 33+55+33+33+31 ③阳去23 22+44 22+55+31 22+55+33+31 22+55+33+33+31 ④阴入5 3+44 3+55+31 3+55+33+31 3+55+33+33+31 ⑤阳入12 1+23 1+22+23 A.1+22+22+23 2+55+33+33+31B.2+55+33+31课程 讲 义上海话的发音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在每个音节的拼音下,用单数字写上它的声调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话音系
阮恒辉
汉语有许多方言。
方言间在语音、词语、语法方面都有差异。
但是在语音方面差异最大。
这里介绍的上海话,是指市区的上海话。
市区上海话也有内部差异,中老年人的读音与青少年的读音就不完全相同。
这里介绍的是青少年的读音。
为印刷和使用方便,这里设计了一套上海话音系的标音符号。
它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设计的。
例如b(波),也就是普通话里的b,p(坡)也就是普通话里的p。
但b.(b加一点)则是表示b的浊辅音(b的浊化),普通话里没有这个音。
为了更确切地说明每个标音符号的发音,我们在每个符号后面标注了国际音标。
例如b[p],其中[p]就是国际音标。
在国际音标中b用[p]表示,p用[p’]表示。
“’”表示送气符号,因为在普通话中,b是不送气音,p是送气音,所以p用国际音标表示时,要用一个“’”。
若懂国际音标的,可以利用国际音标搞清楚每个标音符号所确切代表的音;若不懂国际音标,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来念每个标音符号,但是符号下有“·”的,是浊辅音,普通话里没有。
下面音系中的标示格式,先作一个说明:
1.b[p]拨波,“拨、波”是声母b[p]的代表例字,表明“拨”、“波”的声母是b[p]。
当
然是指上海话。
2.–i[ʇ]资、知、朱,表明“资、知、朱”三个例字的韵母都是-i[ʇ]。
-i[ʇ]音怎么发呢?
用普通话发“资、雌、斯”三个字的任意一个字,把音延长,延长的部分就是-i[ʇ]。
1.声母
b[p]拨波p[p]泼坡b. [b]勃步m[m]没母f[f]法夫v[v]佛扶
d[t]得多t[t’]塔拖d. [d]特度n[n]纳尼l[l]勒路
z[ts]资知c[ts’]痴疵s[s]斯诗s.[z]寺事
j[ʨ]基积q[ʨ’]欺凄j.[ʥ]其极x[ɕ]希西x.[ʑ]席钱
g[k]割加k[k’]客掐g.[ɡ]搞共ng[ŋ]额我h[h]好喝
O[ʔ/fi]矮乌约鞋雨页
2.韵母
u[u]乌窝ü[y]迂冤
i(yi)[i]衣烟
-i[ʇ]资知朱
a[A]啊太鞋ia[i A]亚夜ua[u A]娃怪
o[o]喔茶花蛇
ê[E]单台雷罪者iê[i E]也uê[u E]湾威
oü[ø]安端最
Ô[ɔ]噢包高i Ô[iɔ]腰条焦
eu[γɯ/γ]欧斗构ieu[iγɯ/iγ]优流休
ang[ã]肮打张庚iang[iã]央两uang[uã]汪横
en[ən]恩争in[in]因英
uen[uən]温困
ong[oŋ]翁风中iong[ioŋ]雍荣运
ak[ɐʔ]鸭压袜墨uak[uɐʔ]挖括骨
iek[i Iʔ]噎药雪
ok[oʔ]恶角叔iok[ioʔ]郁浴局越血
er[ər]而儿尔
m[m.]姆n[n.]五鱼午
字下“-”是白读,“=”是文读。
3. 声调
市区上海话有五个声调:
声调类别声调调值(实际发音)例字
阴平53 高天江飞啊
阴上34 走好懂太矮
阳去13 来同有外鞋
阴入 5 各迫笔决压
阳入23(或12) 白木学浊合
例字可作为每一个声调的代表。
尤其是“啊、矮、鞋、压、合”几个字,分别代表阴平、阴上、阳去、阴入、阳入的实际发音。
普通话四声可以用四个“啊”来表示:ā、á、ǎ、à,并以这四个“啊”作标准来衡量其他字的声调。
上海话则可用这五个字:“啊”a53[A]、“矮”a34[A]、鞋a13[fiA]、“压”ak5[ɐʔ]、“合”ak23[fiɐʔ]。
普通话第一声(阴平)是高平调,其调值是55(从高到高的高平调),第二声(阳平)是高升调,调值是35,以此类推,上声是214,去声是51。
而上海话里,阴平是53,例如“高”gÔ53,念的时候念成高降调就行了。
依此类推,阴上是34,阳去是13,阴入是5,阳入是23。
什么叫入声呢?入声的发音有一个特点,就是韵尾部分有一个不发音的塞音把前面的元音“锁”住,因此入声韵都比较短促。
例如广州话“鸭”的发音是ab(或ngab)(调值是33),这a后b就是一个摆架式而不发音的塞音,称为“唯闭塞音”。
b是双唇音,所以发音时先发a,然后把双唇合拢,闭住,这样就把锁住了,a便显得很短促。
广州话的入声尾除了b外,还有d(例如“压”:ad)和g(如“竹”zug)。
但上海话入声尾只有一个:[ʔ]。
[ʔ]是喉部的塞音,所以上海话的入声都“锁”在喉部,不像广州话那样分别锁在双唇、舌尖中和舌根部位。
4.连读变调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相连时,声调会发生变化。
例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连在一起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
上海话的连读变调比较复杂,其规律是:第一个音节定调,后面的音节就失去原调,与第一个音节共用连读调。
下面是上海话(市区)连读变调表:
例如:“地方”di fang,“地”di,调值原来是13,但连读变调后变成22(13-22);“方”fang53,调值原来是53,变调后变成44(53-44)。
又如“收音机”三个字都是阴平,原来调值都是53,连读变调为:seu53-55in53-33ji53-31。
其余类推。
发音要点:
1.上海话中in与ing不分,en与eng不分。
中老年发音为ing、eng,青少年多发音in、en。
2.上海话中有一套浊辅音声母,它们是:b. [b]、d. [d]、g.[ɡ]、v[v]、s.[z]、j.[ʥ]、x.[ʑ]、O[fi]等。
O[fi]是喉部的浊擦音,这里不另设字母表示,只要音节本调是阳去和阳入的,声母便是浊辅音。
n[n]与m[m]、ng[ŋ]也是浊辅音,但是在有些字音中,n、m则清化了。
如“拿”读nê53或no53,则是阴平;“咪”读mi53,也是阴平,这是的n、m是清辅音。
因为可以频调值来区别,所以不另设计区别性符号。
有浊辅音声母系统是吴方言的重要特征。
发清辅音时,声带不颤动,靠气流冲出或摩擦口腔的某个部位发出声音;而发浊辅音时,声带是同时颤动的,所以发出的音比清辅音低沉而明显。
学会发Ô[ɔ]、eu[γɯ/γ]、oü[ø]三个元音。
Ô[ɔ]的发音:普通话中的o[o]和上海话中的Ô[ɔ]都是舌面后的圆唇元音,[ɔ]的开口度比[o]的大一些,所以可以先发[o],舌位不动,把口略张大一些,但要保持圆唇形,就可以发出Ô[ɔ]来。
eu[γɯ/γ]的发音:[γ]与[o]的发音部位相同,但是[γ]是不圆唇元音,所以可先发[o],舌位与开口度大小不变,把嘴形拉开,变为不圆唇形,就是[γ];[ɯ]与[u](乌)同部位,[u]圆唇,[ɯ]不圆唇,所以先发[u],舌位与开口度不变,把嘴形拉开,变为不圆唇形,就是eu[ɯ]。
oü[ø]的发音:[ø]与普通话中ei[ei]韵母中的e[e]发音部位相同,区别是[e]不圆唇,[ø]
圆唇,所以可先发[e],舌位与开口度大小不变,然后把嘴形收拢,形成圆形,就变成[ø]。
ê,在汉语拼音方案中代表[ε]。
如拼音字母B、C、D的字母名称分别读作bê[pε]、c ê[ts’ε]、dê[tε]。
这里用ê代表上海话中的[E]。
[E]的开口度比[ε]略小,所以可以先发[ε],然后把舌位与开口度稍稍提升一点儿(即舌位抬高一点儿,开口度缩小一点儿)就可以发出[E]来。
如果一时纠正不了,只会发[ε],让[ε]进入上海话,也可以,因为在上海话里,[ε]、[E]属于一个音位,把[E]发成[ε]不会引起字意变化。
上海话的零声母发出音前基本都有一个喉部瞬间紧张的过程,这是因为零声母字的元
音前往往会有喉塞音[ʔ]作瞬间的过渡(大约只有“阿姨”或孩子呼叫的“阿婆”这两个词
中的“阿”字,在发音时没有喉部紧张过程)。
这里不把它标出,因为有无紧张过程,基本不影响字音的识别,更不影响字义的辨别。
在上海,近百年来始终存在苏北腔、广东腔、山东腔的上海话。
这些上海话的字音相对于本地上海话字音而言,也是近似音。
例如苏北人不会发“安”oü[ø]这个音,于是便用
苏北话中的[uəi](威)或[o](喔)来替代[ø],在说上海话时,往往把“看”koü[k’ø]念成kuei[k’u əi]或ko[k’o](“魁”或“苦”)。
我们应当认为这类上海话也是一种上海话,是具有籍贯群体
性差异的一种上海话。
这种差异正好体现了上海这个“五方杂处”的城市的文化兼容性特征。
而且事实上这种差异始终没有妨碍过上海人(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之间的相互认同性和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