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始末

北洋水师始末
北洋水师始末

北洋水师降服始末:丁汝昌接好友日军司令劝降信,表示绝不降敌1894年1月,陆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严在出兵威海卫前,与联合舰队伊东司令官商议,联名给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写一封劝降信。大山认为伊东司令官和丁汝昌有多年友情,对丁汝昌的性情比较了解,期待劝降能动摇丁提督抵抗的决心。劝降信由第二军司令部随军法学科顾问文学士有贺长雄,按照大山司令官提出的要点用英文起草,劝降信写好后却不知如何送交给丁汝昌。22日,恰巧英国远东海军舰队旗舰和三艘战舰出现在荣城湾。英舰司令官斐利曼特中将请求在湾内停泊三日,观察日军登陆作战,请求得到伊东司令官的许可。23日,大山司令官抵达荣城湾,伊东和大山商议,劝降信可以委托英国斐利曼特司令官,转交给丁汝昌提督。

劝降信《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函原文用英文书写,后译成日文上报大本营备案,现馆藏国立公文书馆,全文如下:

仅呈一书致丁汝昌提督阁下。

时局变迁,吾等不幸成为敌国,然今日之战乃国与国之战,非吾等个人间之反目,吾与阁下之情谊依然如昔日之良友。今此一书非催促阁下归降,吾深知阁下之苦衷及败局之深刻。从国家与个人利益衡量,取中庸之道从长计议乃为上策,故诚以言表。

凡天下大事,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也,吾等焉能沉默不与友言乎?熟虑之下渎告阁下深思。开战以来,贵国陆海军连战连败,其原因乃平心静气、审时度势为难事,凭阁下之英明,定知其中之奥理。贵国败至今日,非君臣一两人之罪过,实为从来墨守成规之制度所累。有史以来,贵国奉行学而优则仕之吏治,千年历史证明此制度并非完美。贵国如此一来孤立独往于世界,自然会永远失去完美之物。今日变化中之大千世界,夜郎自大、孤陋寡闻之国,焉能不败乎?

如同阁下所知那样,三十年前日本帝国亦曾历经辛酸的过去,国家几乎到了洋夷入侵的危难边缘。此后帝国废弃旧制推行维新治国之方略,辟得国家图强之路。今贵国若也能图维新、思改革,乃将国家之幸,否则早晚不能逃脱灭亡之命运。此理数必致气数,这一奥理在本次战争中得

以窥见,否定其理必至其厄运也。臣子虚伪之卑谦,乃为博得主子欢心所致,久而久之壮志便会颓而废之,当国家委以重任之时,即不堪大任亦无所作为。贵国拥有广大之疆域和最古的文化,如果旧帝国能改革一新,其基础则会永远稳固于不败之地。论理不易,其事在理,时间可明鉴矣。

阁下若全军降服,舰船献与,这与主子荒废国家社稷比较而言,实乃区区之小节。请阁下倾听真诚友人肺腑之言,吾以屹立世界的日本武士之名誉向阁下发誓,阁下或暂时云游吾国,待它日贵国振兴之时,必有大展宏图之机会。有史以来,弃小节而忍辱负重,成大事者比比皆是。如法国元帅麦克马洪,曾是阿尔及利亚总督,后降于法国,法国人无羞辱与他,他的政绩和名望使他成为法国第二任总统。又如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帕夏,在普雷乌纳战役中一败涂地,降服后成了敌军俘虏。忍辱负重的他归国后并无影响仕途,后荣耀陆军大臣,立下改革军政建立伟业的功劳。阁下如若归顺吾国,天皇陛下定会大度赋予阁下与吾等相同之待遇。天皇陛下曾经对举反叛旗帜归顺的藩阀,如榎本海军中将、大鸟枢密顾问官等,不但予以容赦而且赋予显赫要职,发挥他们之才干为国效劳。如今摆在阁下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乃固守旧规,冒大厄为己任玉碎使然;一条积蓄余力,从长计议,请阁下务必深思熟虑谨慎择之。

贵国武将之书翰,大多以豪言壮语运酬,表面忠勇无敌,实则弱不可击。吾等相信阁下之贤明,必然有别于他人之上。今日致书阁下,实发自内心之真诚友情,绝非轻率之举,阁下若能理解书中之意,愿意采纳鄙见,实行方法容吾等再向阁下具陈。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伯爵大山严顿首伊东祐亨顿首

1月25日,丁汝昌收到劝降信,未给日方任何答复,把劝降信传寄给李鸿章,表示绝不降敌,率领舰队誓死抗战到底。然而,回味劝降信内容寓意深博,字里行间对敌国并无贬毁谩骂之词,却一针见血道出清国制度之弊端和振兴之路,细细品来令丁汝昌感慨有加。

清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丁汝昌在战争中的表现引起诸多非议,许多细节成为历史悬案。战后日本史学家分析,丁汝昌是农民出身的陆战将领,本无海上作战经验,却被任命为北洋水师最高长官,指挥亚洲最大舰队作战,在世界海战史上实属罕见。李鸿章与丁汝昌乃同乡,丁靠裙带

关系被重用在朝廷早有异议。李鸿章对性情温和的丁汝昌斥责不加顾忌,作战指挥亦横加干涉,导致丁汝昌在决策上缩手缩脚,难以实现其外海作战之主见。作为清国舰队的最高长官,实质上已经丧失了独立指挥作战的权力。丁汝昌上下关系人缘极好,当黄海败战受朝廷责难时,便有上下级官员挺身为之辩护喊冤。12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丁汝昌提督因作战不利被清廷革职处罚,清国舰队任职的外国军官联合公开声明,对丁汝昌的定罪和处罚不当,如若实施处罚,我等立即辞职。清廷闻知此况,立即发布敕令继续留用丁汝昌指挥北洋舰队。”

01

战争反省:清国权贵大梦初醒,弊端百出的国家机器无力回天清日马关媾和谈判,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第一轮会谈中有一段告白:“在欧洲人眼里,清国和日本是亚洲中两个卓越的大国,我等系相同人种有类似的文化,社会的相似之处也很多。作为敌人我等更应该是兄弟,从对立关系转向相互重视的立场。”“的确,日本正在发生着惊异的变化,阁下以往的指导,对我国的进步和发展有深刻的意义,然而余与阁下一样未能引导我的国家,令老朽深感惭愧之至。”“余认为今回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沉睡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而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吾中华国人。”

数年后,清国有识之士发起的戊戌政变失败,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沉睡的巨人、大梦的唤起、感谢日本唤醒吾中华国人,言中了东方古国近代史的进化规律,虚弱的国家总是在外来势力的刺激下,才对自身的弊端有所思考。

清日战争大清帝国战败的结果,国家对外抗争的战略矛头从西洋人转向东洋人。代表清国的权贵大梦初醒,但他们对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没有进行深刻反省。政治上继续顽固维持弊端百出的国家机器,军事上加强引进欧美兵器创建新军,试图重新打造国家军事利器。清国朝廷对战败

的麻木和挽救国家战争创伤的无作为,给列强瓜分大清国土、疯狂掠夺资源敞开了国门。在国家沦陷边缘的大背景下,被满洲奴役250余年的汉族人终于开始了他们的革命。

清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国土割让、巨额战费赔偿,李鸿章被淹没在大清国一片讨杀的浪潮中。世论并不知道此时的李鸿章,正在替皇帝背负历史上最大的冤屈。老谋深算的李鸿章从一开始就清楚战争的历史责任,他的所有重大决策都通过总理衙门和军务处,呈请皇帝作出有案可查的裁可,这个历史事实,使朝廷不得对他行使杀戒。李鸿章是一个高龄勤奋的老人,政务上担任北洋通商大臣,周旋于北洋外交事务;军务上承担大至旅顺、威海卫防卫的运筹帷幄,小到亲自圈定购买何国何种规格的枪炮的责任。清国的洋务被通说成李鸿章的洋务,国家军事改革的大小事务维系在这个身缠各种要务的老者身上。无怪外国列强评说,清国和日本的战争实际上是李鸿章和日本的战争。中外历史文献所见的清日战争,满篇是李鸿章背景下的典故。那些在朝堂上谗言作俑的满洲贵族官僚,希望看到以汉人李鸿章为首的北洋陆海军一败涂地者大有人在。

伊藤博文所著《机密日清战争》中,披露了日清战争前后,破译清国大量密电的事实,终于洗清了李鸿章的历史沉冤。百年后再观清日战争,不能不惊异中外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败的大手笔非但没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伟人。战争落下了帷幕,大清帝国并没有很好地反省自己的失败。经过清日战争后十七年的余震,古国大地上迎来了历史巨变。1912年,曾经有过十代帝王,二百六十八年历史的老帝国宣告终焉。

03

标榜战争:全民燃起战争热情,日本意图做国际优等生,跻身欧美列强

日清战争是近代日本史上最初的对外战争,胜利的结果是全面动员起国民对战争的热情,军国主义的形成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市井间记录这样的情形,“日清战争、连战连胜、军队万岁、

军人守护神,军人的地位如日中天。贵族、富豪、官吏、商人、百姓,凡是家有女儿的父母亲,都有收军人为婿的强烈愿望。”民众对军人崇拜的原动力,来自与军人共同作战的天皇。日清战争的大胜利,天皇为地位低下的军卒赢得了从无有过的荣光。天皇制的社会基盘一举扩大,天皇不再是隐居深宫内的神秘贵族,而是受全军爱戴的陆海军大元帅。日本军事体制和天皇制根干的形成,确立了日清战争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社论中标榜:“日本是以世界文明进步为目的展开的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行列的起点。1886年日本加入国际红十字条约组织,1887年加入巴黎宣言,在日清战争中的表现让欧美国家相信,日本已经成为代表亚洲崛起的文明国。战争中日本军虽然有过野蛮的行为,但是西方社会依然接受维新之国为文明国的一员,而守旧的清国仍属尚未开化的野蛮国。”

日清战争的实践,标志近代军事技术进入变革和飞跃的阶段。明治维新下的军队,从英国学到了先进的海军,从德国学到了先进的陆军。这支新式军队战胜了大清国陆军,黄海海战中日军的表现,被公认为世界海战史上,近代舰队作战的杰出典范。清国重装甲主力舰定远号,在日本舰队包围攻击下未被击沉,证明了大舰、巨炮、重装甲的划时代意义。速射炮大量搭载的日本轻舰队取得海战的胜利,同样证明海战机动性、攻击性的重要性。古典的倚仗舰首利角撞沉敌舰的近接战斗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日本舰队使用单纵阵在战斗中表现出优良的机动性和攻击性,显示海战战术中单纵阵比常用的横形阵、梯形阵更利于穿插分割敌舰和运用舰侧炮火力的攻击优势。单纵阵的变形丁字阵在十年后的日俄大海战中得到应用,日本舰队在对马海峡一举摧毁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日清战争时任海军军务局长的山本权兵卫,后来被誉为日本近代海军的师祖,反省了黄海海战日本舰队“赤膊上阵式”的作战缺陷,提出了维持舰队攻击力和防御力平衡的作战概念,此后创建了日本引以为豪的六·六舰队。

日本意图以国际优等生的形象,挤入欧美列强的行列。战争爆发之初,欧美报纸广泛报道了日清战争的新闻,当时欧美的普通市民不知道日本是何等国家。以为那只是东方的一叶孤岛,是臣服清国的属国,好像那里的民众爆发了反抗宗主国的战争。正当欧美民众还在疑问倭人之时,日本毁灭了东方最大的北洋舰队,清国陆军岌岌可危,清国大臣已经踏上了媾和之路。

日清战争中的日本国民,在狂热的战争气氛中全面支持了战争的延续。日本民众赢得了压给明治政府的战争赌注,民众和国家获得了同样多的胜战荣誉和战争利益。遥望彼岸的清国民众却要用辛劳血汗为清朝政府承担败战的战争责任,这样的梦魇在中华民族身上持续了半个世纪。战争是战争狂人制造的恶魔,然而狂热叫嚣战争支持战争的国民,在自身的受害和受益中,同样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

早期的明治维新,日本曾经作为亚洲文明的楷模,吸引了来自清国、朝鲜众多求学的革命家,为本国的变革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日本老师没有谦虚谨慎,发扬光大明治维新的精神,被一群骄横跋扈的军人用残酷的战争,玷污了明治维新的初衷。1945年8月15日,不思反省的日本成为战败国,逆人类文明意愿而行的日本,终于在全世界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

旧日本帝国海军潜艇大全1

旧日本帝国海军潜艇大全(一) 2007-04-13 14:34 第一潜水艇型 第1潜水艇型资料 水上排水量:103 吨 水下排水量:124 吨 水上引擎功率:180 马力 水下引擎功率:70 马力 水上最大航速:8.0 节 水下最大航速:7.0 节 水上续航距离:8.0 节~ 264 海里 水下续航距离:6.8 节~ 20 海里 推进机构:单轴推进 乘员数量:16 名 安全巡航深度:46.0 米 鱼雷发射管:舰首450mm × 1 鱼雷携带量:450mm鱼雷× 2 甲板火炮:无 潜舰载机:无 首舰竣工日:1905年7月31日 同型舰:共5艘、第1 ~ 第5潜水艇 备注: 进口美国霍兰型潜水艇组件在日本完成组装第六潜水艇型

第6潜水艇型资料 水上排水量:57 吨 水下排水量:63 吨 水上引擎功率:250 马力 水下引擎功率:22 马力 水上最大航速:8.5 节 水下最大航速:4.0 节 水上续航距离:8.0 节~ 184 海里 水下续航距离:4.0 节~ 12 海里 推进机构:单轴推进 乘员数量:14 名 安全巡航深度:30.5 米 鱼雷发射管:舰首450mm × 1 鱼雷携带量:450mm鱼雷× 1 甲板火炮:无 潜舰载机:无 首舰竣工日:1906年4月5日 同型舰:唯一1艘 备注: 美国霍兰型潜水艇的日本川崎公司造船厂国产改型 第七潜水艇型 第7潜水艇型资料 水上排水量:78 吨 水下排水量:95 吨 水上引擎功率:250 马力 水下引擎功率:22 马力 水上最大航速:8.5 节

水下最大航速:4.0 节 水上续航距离:8.0 节~ 195 海里 水下续航距离:4.0 节~ 13.5 海里 推进机构:单轴推进 乘员数量:16 名 安全巡航深度:30.5 米 鱼雷发射管:舰首450mm × 1 鱼雷携带量:450mm鱼雷× 1 甲板火炮:无 潜舰载机:无 首舰竣工日:1906年4月5日 同型舰:唯一1艘 备注: 美国霍兰型潜水艇的日本川崎公司造船厂国产改型Ha-1型潜水艦(C-1型) Ha-1型潜水舰资料 水上排水量:286 吨 水下排水量:321 吨 水上引擎功率:600 马力 水下引擎功率:300 马力 水上最大航速:12.0 节 水下最大航速:8.5 节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介绍.doc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介绍 北洋水师的成立过程 1875年(光绪元年),朝仪海防大讨论,依洋务派《筹议海防折》,光绪特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即伦道尔式炮艇),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 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 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1881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又设立北洋水师学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大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海军。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 1894年,当时日本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虽火力远在日舰之上,但无论航速、射速、火炮数量、弹药积累等方面皆落后

于日本海军。北洋海军因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 光绪七年(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1896年后逐渐购置舰船,大有恢复。 1909年(宣统元年)南、北洋海军被改编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从此北洋水师之名亦不复存在。 北洋水师的技术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缺乏带反后座装置的速射炮,是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据统计:150毫米口径速射炮每分钟可5发至6发,而同口径之刚性炮架的后装炮每分钟才1发。而日本联合舰队却拥有大量速射炮,达150多门,日本舰队充分发挥了速射炮的威力。据统计,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美籍洋员马吉芬说:改良速射炮,以及能大量装填火药的榴弹效力显著。 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 由于战前两年清财政困难,停止进口枪炮舰船,北洋水师弹药储备严重不足。还有弹药不足、炮弹击中敌舰而不爆炸、所用炮弹不合式的情况。 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说:大东沟之战,非兵士不出力,乃将领勇怯之不同也。勇者过勇,不待号令而争先,怯者过怯,不守号令而退后。此阵之所以不齐,队之所以不振也。来远舰帮带大副张哲濚指出:海军经仗之后,无论胜败,其各船中奋勇者有之,退缩者有之,使能分别赏罚,庶足以鼓人心。我军仗后,从无查察。其畏葸避匿者,自幸未尝冒险,其冲锋救火奋勇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

中国近代史论文 论文题目: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学生姓名:严冬 学号:2110401268 所在院系: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9 任课老师:顾令仪 完成时间:2012年6月2号

·内容摘要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甚至是亚洲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它犹如一记重拳,砸醒了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使中国人下定自强之决心。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甲午中日战中国惨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获得相应启示。 ·正文 甲午战争中中国完全有能力打败日本,而最后却遭惨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人缺少信念!当政者沉迷权术利益,百姓则大多只求温饱,全国上下不思进取的人太多太多。战前,清廷在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布局,惨败,只是历史的必然。下面我将对甲午战争的失败分三个小方向进行论述。 首先,甲午中日战是一场战争,军事方面无疑是最为主要的。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实行明治维新,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差距并不大,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而导致失败的原因却是,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战舰,军队的管理模式却依旧陈旧、僵化,且士气不振,缺少训练,甚至连舰艇都不保养。而海军腐败的根本原因又是清政府的腐败以及不重视。在他们眼中,这支舰队只是用来向世人显威的、自欺欺人的工具。如此缺少信念、凝聚力的军队,能取胜才是怪事。 其次,政治方面也是战争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甲午战争前的日

本经过了明治维新摆脱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近代天皇制,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君主立宪政体,并由此走向强国之路。而此时清朝的官员们却只知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政治制度却视而不见。他们顽固地认为祖先们创建的封建制度是完美的,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不仅损害他们的利益,还会亵渎祖先。这种思想上的桎梏严重影响了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使中国与世界脱轨,腐败得不到革除,为中国的惨败埋下深刻的伏笔。 最后要论述的是经济方面。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并不比日本差。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当时的整体经济实力要强于日本。但是日本积极备战,征收重税(中国的4倍),明治天皇甚至拨出30万的宫廷内帑和10%的官员薪俸支持海军,而中国却因慈禧太后,北洋水师6年为添一船一炮,陆军也多不满编,可以说军费严重不足。经济稍占优势的中国,却因军费严重不足导致战争的失败,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启示 清廷不是被日本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清廷在战前仍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无所作为,腐败无能,沉迷于蹉跎。由此可见,在综合国力面前不思进取、夜郎自大的国家必定惨败,甚至灭亡。 ·参考书籍 《绝版甲午》---------------------------------雪珥(澳大利亚)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小编整理的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一):观看电影《杨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记忆犹新。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记录了北洋海军建立发展及在甲午海战后全军覆没的历史。 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蒸汽铁甲大海战。这场战争惊醒了中国亿万国民,更震惊了世界。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了。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万里海防轰然洞开。“将士遍洒汪洋血,浊浪滔天祭海殇。”东经123度40分,北纬39度28分。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坐标,更是一个让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坐标,它,就是中国黄海大东沟。甲午,120年前的甲午,这里血火海洋,壮士海殇。甲午,今又甲午,血写的历史不会抹去,回眸感伤。“甲午,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耻辱,但正是有了这肝肠寸断的耻辱,大清王朝才土崩瓦解。甲午,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觉醒,甲午战争中沉没了历史的北洋舰队,升腾的是不屈不

挠的中华海魂!勿忘国耻、知耻近乎勇,让海洋、海权、海军鼓荡起建设海洋强国的风帆,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启航!”这是主题曲《龙旗舰队》。甲午战争是我们中国的耻辱,我们不能忘掉国耻,这是我们被别的国家瞧不起,被别的国家欺负,在他们眼里,中国很弱小,我们战胜不了他们,这时,我们一定要鼓起强国的风帆,为复兴的梦想前进,这样,我们就可以强大起来,不再懦弱了。 我们的国家设备很落后,其他的国家都是很强大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维持海洋的安全,加强海上安全力量,建造新的炮弹鱼雷什么的,这样我们才能追上其他国家,不被他们欺负。保护海洋是最重要的,海洋是什么?它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天然长城啊!没了它,就相当于没了保护罩,这样的中国是更为弱小的。我们一定要凝聚建设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的思想共识;传递强烈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建设海军、发展海军。 甲午战争是国耻,我们必须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战胜别人。想要实现复兴,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海洋观念,强化海权意识,提高保护海洋的能力,做到勿忘昨天的耻辱,无愧今天的使命。让我们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人民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吧! 北洋兴亡史的观后感(二):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天晚上开始播出一个关于甲午战争的纪录片,你应

北洋水师观后感

《北洋水师》观后感 在上周杨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课上,看了《北洋水师》的电影。 公元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地向中国黄海进发。日军“吉野号”一马当先,令日军做梦也没料到的是,马上受到北洋水师“致远号”的猛烈炮轰,“吉也号”由于吃水很浅在躲过一擦船底而过的鱼雷后,最终还是被北洋旗舰“定远号”的炮火打了个底朝天,日军一看魂飞魄散,落荒而逃。这就是电影《北洋水师》中最为精彩的一幕。每当看到这里,我心里的自豪感不觉油然而生。我为那时的中国就拥有这种军舰而骄傲,更被这些士兵英勇抗战的精神而感动。 但是后来北洋水师屡屡遭重创,直至全军覆没。但是他们没有失去作为军人的气节,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邓世昌在弹尽后,撞向敌舰,被鱼雷击中后,自沉海底。林永升最后的时候,在军舰上站立着,昂着头战死还有林泰增、杨永霖…… 看完北洋水师从清政府耗巨资开始打造到亚洲第一强,再到被东夷小国打败彻底覆灭的一切的一切。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失败了我们肯定要究其原因。 第一、清政府腐败 女人当权,把皇帝当成傀儡,自私自利,奢侈腐化,把大好河山糟蹋的支离破碎,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还挪用买巡洋舰的军费。上奢则臣贪,大小官员为了私利,对上逢迎巴结,对下横征暴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从而直接导致民风败坏,用鸦片削弱中国人体质,难道清政府是瞎子吗?难道我们的同胞都是傻子吗?也许是我们的同胞对清政府失望变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实通过消极堕落发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慨呢?不过自然规律让清朝到了该灭亡的时候,客观规律到头了。 第二、中日两国海洋观的差异 1、陆地为主的清政府 满清八旗兵和他们的亲家——蒙古贵族一样是骑在马背上开拓疆土的勇士,他们从小学会的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纵马驰骋,海洋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遥远和神秘。恶劣的生存环境从小就铸就了他们对土地的向往和崇拜,而当他们面对比草原更为浩瀚的海洋时,就难免感到茫然与困惑。但是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却有一个名叫马汉的人提出了至今对世界仍有重要影响的“海权主义”,提出了重视海防、开发海洋资源、保护领海、建设新型海军、谋求海洋霸权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并迅速被美国、英国、日本等沿海或岛屿国家接受,近代海洋观便随之产生。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对海权和海洋的重视程度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先天的差距,五千年来,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甚至产生了对海洋的仇视,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勋伟绩,康熙大帝为了对付郑氏的骚扰不是组建强大的海军,而是下了道“禁海令”,与海隔离…… 秦汉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政体,历代王朝都沿着秦汉设计的政治模式,把大陆文明的因素整和的强大而有序,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大陆文明为主流的文化类型。而海洋文明虽没有被禁绝,甚至某些时代还有较大的发展,但一直处于非主流的文化状态。 当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支强大的舰队随郑和一同逝去的时候,经历了汉唐盛世后的中国真正走向了衰落(虽然中国衰落的拐点是在宋朝)。在清朝初期,

论北洋舰队筹建原因构成作用和覆灭资料

本文为2010年西安文理学院政教系近现代史教研室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之一 论北洋舰队筹建原因、构成、作用和覆灭 云天禄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系陕西西安 710065 ) 【摘要】文章探讨了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筹建、构成、作用和覆灭原因。因第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面临被欧美日等列强殖民瓜分的窘境,清政府建成北洋舰队。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加之战斗指挥失误,导致了舰队的覆灭。 【关键词】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警示作用 一.北洋舰队筹建过程 北洋舰队创建的提出: 第一,因第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1866年清廷批准左宗棠(后沈葆祯接任)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第二,因1874年5月日本侵略台湾,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紧急机宜;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第三,1875年5月30日清廷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沈葆祯从大局出发,清政府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北洋舰队筹建有国内方面原因: 第一,十九世纪初期后,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旧式水师的失败以及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的覆灭深深刺痛了大清帝国朝野上下国民的心,“天朝上国”的美梦从此破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有识之士的主张充斥中华大地。第二,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第三,1874年5月日本侵略台湾,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第四,以恭庆王、李鸿章、沈葆祯等洋务派的“海防”之论的一致努力,使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第五,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被击沉,这件事极大的刺激了清政府加强北洋舰队建设。 国际方面原因: 第一,十九世纪初期,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发展完成,欧美列强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资本主义体系日趋建成,对外扩张加速,中国面临着被殖民瓜分的窘境。第二,清王朝统治腐朽没落,对外丧权辱国,对内镇压反抗,为维持其统治,必须加强军备建设。第三,特别是面对邻国日本的侵略威胁,被视为国家的大患。 二、北洋舰队军队构成 北洋舰队军官构成。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北洋舰队中层军官内多是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而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要求士兵必须会写自已的名字,粗通文字,懂得舰艇知识。舰队内一直亦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亦是以英语发号。 北洋舰队舰艇概况。1875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又另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1879年11月,“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胜败的根本原因

1.我的看法: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封建君主制的失败。 原理一:经济决定政治,而战争则是政治的继续。说到底战争是为 经济利益服务的。对比一下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能搞清很多问题: (1)经济方面:甲午年间: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但由于满清王朝一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使日本冒险发动的战争收到了成果,光赔款一项就相当于日本六年的总产值,日本货币从那时起实现了金本位,一个日圆相当于一两银子。台湾、朝鲜的割让使日本的领土扩大了一倍还多,这为日本日后的侵略打下了基础,而中国的国力却受到了重创,赔款的白银相当于一百艘铁甲舰的造价,如果只是白白丢掉了一百艘铁甲舰问题还不严重,问题是日本得到了这一百艘铁甲舰,相当于中日两国的实力相差二百艘铁甲舰,以后就更难追赶了。这一点上日本象一个赌徒:压上了全部家当,侥幸赢了 一大笔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经济强于中国,但是日本的强大并未强大到可以吃掉中国 的地步,中国也没有弱小到完全不能抵抗的程度。当时日本军事的力量:海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占有优势,陆军还不能和苏联红军匹敌,但是和中国军队比较却占有优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是综合国力的必然,而是提前几十年维持一个高度军事化的经济体制的结果,在战争爆发时,日本好象一个做了充分准备活动,并使出全力的的运动员,而中国好象一个正在生病的人,美国象一个正在宴会上的运动员,而苏联正在准备和德国比赛。所以日本在战争初期得胜就不奇怪了。但这样的胜利是不可能持久的。在抗战爆发时,日本政府的高度动员体制只能使国内经济维持三年,所以日军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这不只是一句疯话,其中的苦衷只有日本高层才知道,包括一些右翼军人都未必明白。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性质与其它地区的暴行有根本不同,这是一种战略威慑手段,企图用极端的恐怖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抵抗的决心,因为它们深知持久作战就必然失败。毛主席提出《论持久战》的方针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日本陷在中国,所以不得不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就如同一个被资金套牢的投机家,不得不冒险去抢银行来求得周转,其结果不问自知。 2)政治上: 甲午年间:日本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政体,而中国还是封建君主制;日本的政治法律制度较完备,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强大的机会。落后的政治制度不但阻碍长远的经济发展,而且限制了现有的经济力量转化为战斗力和日本较量。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少数满洲权贵统治广大汉族和其他民族。以国家的凝聚力比较,日本强于中国,这使得日本能倾全国之力与中国作战,而中国只有淮系一派军阀的力量与之抗衡。在君主政体下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西太后李鸿章割地赔款,理论上都是皇帝自家的事,百姓和官吏只有愚忠的义务,没有发言的权力。看:那时卖国多容易!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已经完成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推翻了满族贵族的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确立,国家和领土不再是皇帝的,至少理论上是属于人民的,所以任何人包括蒋介石都不敢公开的卖国投降,否则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例如:汪逆精卫叛变之日,即是他全面破产之时绝大多数追随它多年的军政要员都弃它而去,汪逆身边只剩下少数死党,失意政客,还有蒋介石居心叵测地派去的双面间谍了。有汪逆精卫的下场在先,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逼迫于后,虽然蒋日秘密谈判一直断断续续,蒋介石一直不敢对日投降,只好做持久的抗争,直到日本投降。阎西山也是如此。 所以抗战的胜利,某种程度上也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孙中山先生一生坎坷,屡屡失败,然而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项功绩就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甲午之战的失败,应该从政治、经济上去找原因,如果我们只盯著战术、技术问题那我们永远也搞不清真正的原因,更不用说汲取教训了。关于检讨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思想方法: (1)如果炮弹大多能命中敌舰而未能爆炸,则问题在于军械; (2)如果战术对而射击不准,则问题在于训练; (3)如果战术、训练、军械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于舰队司令 丁汝昌; (4)如果海军败而陆军胜,则问题在海军大臣; (5)如果海、陆军都失败了,则问题在李鸿章; (6)如果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西太后; (7)如果咸丰、西太后、同治、光绪、浦仪都没能搞好国家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曾经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直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提供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一定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希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

历史上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斗了八十年,互相都看不上眼,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

说起旧日本的军队,最大的奇葩之处就在于海陆军相互看不上眼。陆军认为海军愚蠢,海军认为陆军马鹿(日语中的混蛋)。陆军认为只有自己保持了日本武士道的传统,对于成天装西洋范的海军是忘记先祖;而海军则高捧着咖啡杯,对于只会吃大蒜的陆军也是极其鄙视。 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发动了西南战争,曾经隶属于各藩的军权逐渐集中在了天皇的手中,逐渐形成了近代的旧日本军队。不过,旧日本军队仍然有着很浓的藩阀的气息。当时的陆军出身于长州藩,而海军出身于萨摩藩,两个藩之间更是势同水火。在明治天皇这种猛人面前他们还能老老实实的保持合作关系,可是到了昭和年间,矛盾就集中爆发了。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下层军官发动了兵变,甚至干掉了海军大将斋藤实。海军火了,你竟然敢动我的人?派遣军舰进驻东京湾,战列舰的火炮甚至直接对准陆军的基地。幸好兵 变后来被镇压,否则可能陆海军就真的起内战了。 而到了二战时期,两支军队就更加瞅不顺眼了。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不足的国家, 海陆军应该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可是日本倒好,海陆军各搞自己的一套。海军为了打造自 己的地面部队,甩开陆军自己造坦克,结果造出来的坦克常常抛锚;陆军为了运输自己的部队,甩开海军自己造航母,结果还没用上几回,就被美国海军送去见天照大神。海军采用13 毫米口径作为机枪标准口径,陆军就一定要用12.7毫米的,不为别的,就为赌一口气!这导 致战场上同时日军弹药系统却极其复杂,后勤运输都不能配套。为了表示与对方的不同,海 军机械的螺丝要往左拧,陆军的要往右拧。一根筋的日本人在内斗上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二杆 子精神,不折腾到底不罢休。

到战役规划阶段更是这样,1943年,海军没和陆军打招呼就登陆瓜岛,结果被美军一阵招呼。没办法,打陆战又不是海军的特长。于是他们就像陆军求救。海军向陆军谎报岛上只有一千 多美国兵。于是陆军只派出了一千多人增援。可是,岛上却整整有美军一个师!这千号日本 兵就成了美国坦克履带的润滑剂。到了1944年,日本海军航空兵和美军舰载航空兵决战台湾,被杀的大败。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海军谎称自己全歼美国海军。傻乎乎的日本陆军还真信了,第二天就派遣飞机挑衅美国佬,结果分分钟被教做人。 看来,日本海军二战中最大的对手是美国人,而日本陆军二战中最大的对手却是日本海军。

近代海军水师材料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庆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 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旧日本海军兴亡史

日本法律文化期末论文题目:旧日本海军兴亡史 学生姓名李义杭 学号2014105138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年级2014

摘要 旧日本海军是1872年(明治4年)至1945年(昭和20年)大日本帝国的军队组织。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战后,日本方面也称其为“旧日本海军”、“旧帝国海军”。大日本帝国海军在战败后的1947年(昭和22年)因要符合“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而解散,新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本文将简要叙旧日本海军在历次海战中的表现,揭示旧日本海军的发展。 关键词:旧日本海军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 一旧日本海军兴亡史概述 旧日本海军始创于明治维新前。“黑船事件”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日本开国后,西方列强在日本倾销商品,收购原材料的同时,也将先进的军事武器和战略思想传到日本。幕府中较开明的人士认识到了学习西方武器与战略思想的必要性,他们以荷兰为师,聘请荷兰军官做教官,选拔优秀的人才向当时的海洋霸主学习现代海军战略战术,并在荷兰工程师的指导下建造新型的蒸汽战舰。3 O年代开始,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开始扩张,这严重威胁了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终于逼得美英等国联手对日进行石油禁运,这掐断了日本发展的命脉,这迫使日本在1941年12月铤而走险袭击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战争初期,日军趁美国未作充分准备之际在西太平洋大打出手,占领大量的美

英殖民地,建立了面积一个超过日本本土10倍的“大东亚共荣圈”。不过,随着联合舰队主力在中途岛和瓜岛争夺战中遭遇重创,飞机舰艇损失惨重,限于日本有限的国力,其损失远远超出补给能力,同时美军的军备建设速度加快,日本海军连战连捷的势头终于不复存在。随后,在经历了拉包尔,莱特岛,菲律宾和硫磺岛一系列失败后,1945年4月,著名的“大和”号战列舰在支援冲绳岛的“菊水一号”特攻作战中被击沉,日军舰队主力宣告覆灭,在1945年7月28日的吴港大空袭中,日军残余的大型舰艇均被击沉或击伤,日本海军彻底失去战斗力。1945年1O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被盟军司令部改名为“第一复员省”从事日方海外战俘遣返活动,标志着称霸西太平洋近70年的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彻底覆灭。 二旧日本海军在历次海战中的表现 (1)日清战争(1894-1895) 日清战争(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终于在1894年(明治27年)8月1日正式开战,虽然在之前已经有了几次交战。9月17日,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战”中重创了北洋水师,中国海军舰队损失了十二艘军舰里的八艘。虽然日本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是日本海军军舰无法有效的击穿中国海军的两艘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战列舰(“定远”最终被鱼雷击沉,而“镇远”则被虏获)。此次交战让日本海军注意到了对大型战列舰和小型攻击型舰艇的需求。根据随后在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签订的“下关条约”(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群岛分别被转移到了日本政府的管辖下直到了1945年(昭和20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的原因 今天我们还能坐在舒适的教室里上课,还能自由快乐的生活,这都是国家的强大给我们提供的。我们还记得一百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吗?我们被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国家打败了,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今天我们要时刻反思历史,为什么我们会战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不是去贪图享乐,逃避历史。在我看来我们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尽管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改革,但是其制度仍然未变。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水师,并且当时是亚洲最强的的舰队。由于政治的腐败必然影响军队的建设,清政府统治者只顾自己想乐,随意挪用军费,导致军队建设落后,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好多枪都是假的,子弹也稀缺,还有李鸿章在军队的思想建设上放任自流、漠不关心,导致军心涣散,将士们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者比比皆是。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我们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没有打过一场胜战。 清政府对日本可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缺乏预见,夜郎自大,轻视小日本,战备不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和军事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走上向了工业大国,国内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于是日本就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治国策略。而我们的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取得了一点小成就中洋洋得意,对日本一点防备都没有,还是以农业为主,小农经济。在战争危机的时候,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消减军费,停止购买大型军舰,停止拨付机械弹药的费用。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判断极为不明确,还在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仍做自己的大国梦,还认为日本就是个蛮夷小国,对当时日本的发展一点都不了解。殊不知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就在这种时候爆发,我们是毫无防备,日本是有备而来的,最终导致我们以失败而告终。从此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危机时刻。 当时清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李鸿章等人,他们一味的依靠外国调停,没有考虑自身实力的建设,还有在甲午战争中我们的指挥者指挥失误,避战不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极力主张求和,李鸿章也是坚决主张和局。从甲午战争开始到最后投降,李鸿章都是一味寻求德意美调停,已达到求和的目的,还命令北洋水师避港不出,以保存实力为名,失去了制海权,错失最佳出兵时机,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曾经是亚洲最强的舰队,拿着最高的薪水,却在甲午战争中不堪一击,这都是统治者一味求全,消极抵抗,贪污腐败造成的。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再次反省甲午战争,就是要求我们在和平时代要时刻记住甲午战争的教训。时刻铭记历史,我们才能居安思危,防止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北洋水师章程》

目录 北洋海军章程原文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 北洋海军章程第二 北洋海军章程第三 北洋海军章程第四 北洋海军章程第五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 北洋海军章程第七 北洋海军章程第八 北洋海军章程第九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一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二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四 总理海军衙门原奏 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 船制战船守船练船运舱附提标官弁 查海军战舰以铁甲为最,快船次之,蚊炮船为守口之用,鱼雷艇为辅助战守各船之用,至教练员弁、兵丁须有练船,转输饷械须有运船,侦探敌情须有信船,皆所以辅战船之用者,缺一不可。今北洋旧有及新购到者计镇远、定远铁甲二艘,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建、超勇、扬威快船七艘,镇中、镇渔、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六艘,免雷艇六艘,威远、康济、敏捷练船三艘,利运运船一艘,海军一枝,局势略具。然参稽欧洲各国水师之制,战舰尤嫌其少,运船太单,测量、探信各船皆未备,似尚未足云成军。 目前库藏支拙,固难遽议添购,而规划远久,造端不可不宏。拟俟库款稍充,再添大快船一艘,浅水快船四艘,鱼雷快船二艘,庶战舰可敷用。另添免雷艇六艘,练船一艘,运船一艘,军火船一艘,测量船一艘,信船一艘,合之原有者,共得战舰十六艘,雷艇十二艘,守船六艘,练运等船八艘,共大小四十三艘。以之防守辽渤,救援他处,庶足以壮声威而资调遣。今姑就现有之船舰,现用之人数,分战、守、练、运四项,订明船制等第,员弁、兵匠数目,俾有遵守。 战船 镇远钢面铁甲厚十四英寸机器实马力六千匹用人三百二十九员名委总兵管带设副管驾一员游击充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驾驶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鱼雷大副一员枪炮大副一员炮务二副二员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千总充舢板三副一员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那么你了解甲午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做为战败方,损失了一支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北洋水师遭受全军覆没,中国的海上军事实力受到沉重的打击。北洋水师在对抗日本时,究竟输在了哪些地方呢,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管理? 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在初期时管理森严,纪律以及训练等方面都堪称一流。管理者都经过细心的选拔。但是后期,管理方面冲突越来越明显,北洋水师的纪律等方面越来越差。对于北洋水师的投资虽然巨大,但是却买不到好的纪律和管理。 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北洋水师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内部不团结。在做事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平等。调动兵力的权力甚至光绪帝都没有。所有的人全部听从李鸿章的调遣。 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方面武器装备方面差距较大。虽然在人数方面,北洋水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却大大落后于日本。当时,虽然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有了大的突破。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机器都是靠国外进口,并不是自己国家生产,对于武器装备相对于日本还是较落后的。使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失败因素主要有武器装备和军事管理。纪律的败坏,内部的不团结,管理观念的落后,军费的滥用,权利的不平等都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失败。 甲午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一场源于日本阴谋而刻意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最终以日本胜利、中国战败为最终结果。 在鸦片战争后,虽然使得中国国力变得衰弱,但却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对军事上的大力投入,使得清朝军队战斗力明显变强,那么为何甲午战争仍然以中国的失败为结局呢?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后,可以得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第一、对战双方对于甲午战争的准备情况不同。日本为了甲午战争的发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为此日本天皇还带头对日本的军事投入进行了捐赠,而反观中国,清政府建立了北洋舰队,以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后开始缩减对于军事的拨款。 第二、对战双方的武器对比不同。日本为了能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在军舰的制造以及维护上投入巨大,而中国的北洋战舰年代久远,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徐聪

看了中央电视台第十套探索节目播出的由中国海军制作的六集《北洋海军兴亡史》后不禁心潮澎拜热血喷涌。 节目呈现了120多年前日本发展军国主义道路处心积虑野心占领朝鲜及至中国种种罪恶卑鄙行径。让人悲愤难忍,雪耻之恨。 英勇的北洋海军将领和战士在甲午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宁可战死也决不让日本鬼子侵略我中华大地的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精神深深地撼动着我的心。 今天的日本右翼军国主义甚嚣尘上不但不悔悟军国主义给朝鲜、中国带来的灾难、伤痛及耻辱也给日本自己带来遭受核打击深痛教训,现在反而还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百般狡赖,试图复活军国主义。 严正的奉劝当今日本政府切底反省军国主义罪恶历史,真诚地给受害国家人民道歉,得到世界人民原谅才是日本的唯一出路。在观看完之后我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是感动。片首和片尾的北洋军歌,令人慷概激昂。综观当时中国,虽未经启蒙,民智尚未开启,但军人以死报国的朴素情怀和死战不屈的精神意志仍令人敬仰。陈京莹给老父家书中开篇就写到,“军人战死沙场,幸事也,然尽忠不能尽孝,自古忠孝难两全也”,家书还未寄达,陈已随经远战沉大海。 二曰愤懑。巨舰忠魂,忠臣良将,到头来不过做了腐朽没落王朝的陪葬,这部纪录片,是迄今官方最为客观地对甲午的反思。这种反思国耻的纪录片,看了难免让人心情淤塞,但我们要的是理性反思,不是燃起复仇主义的烈火,而是要苦练内功,让国耻不再重演。当年北洋海军以一己之残躯唤醒国人四千年之大梦,但国人似乎离大国民还有距离,据到过刘公岛纪念馆的朋友说,留言薄上尽是歪七扭八、错字连篇、满篇生殖器,叫嚣战争与复仇的文字。纪念甲午,就是要冷静地近乎残酷地再次揭开自己120年的伤疤,牢牢记住耻辱和教训,而不要在叫嚣复仇中迷失自我。 三是激动。许多沉睡了120年的历史一一浮现。特别是慷慨激昂的北洋海军军歌,完爆鬼子的军舰进行曲。另外,此片是由海军拍摄的,也可以说代表了官方对于甲午、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令人鼓舞。环顾当今东亚局势,此片值得国人尤其是当政者好好学习,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一定要以史为鉴。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政法学院096 张文清 2090712228 摘要: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为维护其统治的“自救”运动,并希望借此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是到最后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从开始走到了它的尽头,洋务运动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本文将通过写北洋海军覆没的原因来分析这场洋务运动的失败,由此来解开一些作为远东第一水师被日本海军击败的悲剧结局的面纱。 关键字:洋务运动北洋海军宝贵财富原因悲剧结局的面纱 洋务运动,也称“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改革运动,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最初瞩目于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后逐步到政治、文教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增强国力,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①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标志着洋务运动正式开始。洋务运动也从此开始了它令世人希冀和惋惜的一生。 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总纲在北洋海军覆没和洋务运动失败中的作用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②加上魏源在《海国图志》上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论断发展成后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其后主持同光新政的洋务派官僚的中体西用思想,并且贯彻洋务运动之始终。 洋务派对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自始至终采取了坚定的甄别、遴选的审慎态度,他们对“自强”过程中学习、引进的认识,全在一个“用”字上,“他们虽然意在使国家实现富强,但却不敢提出文化、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变革国‘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体’本质上是优越的”③关于“唯技术论”,李鸿章有一个十分精到的解释:“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这个所谓的世界无人能及的“文武制度”却成为北洋海军失败的最大原因。中国当时四大海军,在管理上无一不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无度等现象严重,而且在晚清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思考和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思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组 调查目的: 甲午战争失败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表面的失败却反映出了内在的腐朽,那么到底是什么内因和外因一同促进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呢?而之后一系列的革命战争以及国家不断发展,这场失败的战争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调查对象: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以及网上资料知乎上分析,并且结合上课所学知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背景事件介绍: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 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调查分析: 1、根本原因:中国没有彻底地改变封建制度,而落后的制度无法与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对抗 2、现实原因:指挥不力、作战不灵活、准备不充分、装备不好、战略上的失误、外国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等等。而且中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清政府统治腐败,国民无心抗战。中国的北洋水师当时虽号称亚洲第一,但是,由于经费缺乏(海军军费被挪用给慈禧过寿),训练、养护跟不上,甚至打仗的炮弹都有假,战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细致地从战争的参与双方来分析: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原因细化: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由此衍生出的一点思考是,据称,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就算是日本的联合舰队与其实力相等,也不应该全军覆没。轻敌和缺乏预见性是致命的弱点之一。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一直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不从自身实力出发考虑,一味地委曲求全。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