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合集下载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冯颂乔;顾金萍;于健【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年(卷),期】2018(000)014【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ICU病房住院治疗的75例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TPO组)和对照组.观察第1-7天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情况,血制品输注情况,凝血功能,肝、肾功能,ICU病死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7天,TPO组血小板计数(?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TPO组用药后血小板恢复≥100?109/L,所用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PO组血小板等血制品输注量[血小板(2.07±1.84)U,新鲜冰冻血浆(235.97±80.52)ml,浓缩红细胞(2.75±1.07)U]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小板(3.32±1.22)U,新鲜冰冻血浆(309.53±66.78)ml,浓缩红细(3.66±0.96)U];两组凝血功能对比,rhTPO组凝血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tTPO能够明显升高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等血制品的数量,同时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10-11)【作者】冯颂乔;顾金萍;于健【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 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2.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评价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比澳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特比澳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特比澳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李艳;王兵;王勇强【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18)002【摘要】研究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独立风险因素,35%~59%的脓毒症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本院ICU应用特比澳成功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1.1临床资料患者,高××,女性,82岁,于2011年10月18日主因间断水肿,少尿7月余人院。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以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于2011年11月21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总页数】2页(P269-270)【作者】李艳;王兵;王勇强【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ICU,天津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天津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相关文献】1.特比澳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J], 周建伟;李远旦;项瑛英;李媛;潘红霞2.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J], 王家泽3.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特比澳联合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研究 [J], 高健;徐刚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评价[J], 彭秋琰;洪燕;刘光明;宋永玲;王强;熊雨美;朱翠平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J], 金光勇;胡炜;郑永科;刘炳炜;叶瑞;李沂玮;席绍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血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血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血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黄天然;苏木珍;吕波;何海燕【期刊名称】《锦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2【摘要】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血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脓毒血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3、5 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出血发生率、28 d病死率以及ICU入住时间.结果于治疗后第3天起,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28 d病死率与ICU入住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显著提高血小板数目,减少出血风险及患者死亡,故应予推广.【总页数】4页(P19-22)【作者】黄天然;苏木珍;吕波;何海燕【作者单位】[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广东肇庆526000;[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广东肇庆5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8.2【相关文献】1.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血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J], 黄天然;苏木珍;吕波;何海燕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J], 彭绵;方伟强;蔡举瑜;吕丽燕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宇辉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评价[J], 彭秋琰;洪燕;刘光明;宋永玲;王强;熊雨美;朱翠平5.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观察 [J], 张淑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讲解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讲解
经验总结
早期识别、及时处理是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病例二
01
患者基本信息
2020年,65岁,男性,因COVID-19入院,病情恶化出现血小板减少

02
诊断及治疗过程
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严密的监护,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03
经验总结
SSIT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出血症状难以控制,死亡率高。此外,SSIT患者 的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
02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确定血小板减少的严重 程度
通常,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被视为 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 小板计数可能进一步降低。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severe sepsi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简称SSIT)是指由严重感染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伴有出血、微血管损伤 、凝血异常等症状。
分类
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临床表现,SSIT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血小板过度活化,加速血小板消 耗和凋亡。此外,内皮细胞损伤和微血管病变也是重要因素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 何处理讲解
目录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概述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断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后及影…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病例…
01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针对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停用相关药物,或调

血小板减少联合PCT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血小板减少联合PCT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第34卷第8期2021年4月医学信息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Vol.34No.8Apr.2021论著血小板减少联合PCT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王繁静打张瑛2(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检验科2,云南昭通657000)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值(PLT冤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遥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3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患者30d內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77例)和死亡组(36例冤,比较两组入院时PCT、PLT水平、入院3天PL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入院时PCT水平和PLT减少值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价值遥结果存活组入院时PCT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天PLT水平均高于死亡组,且PLT减少值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两组入院时PCT水平与入院时PLT、入院3天PLT水平呈负相关,且与PLT减少值呈正相关(PV0.05);ROC曲线显示,PCT、PLT减少值单独及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848、0.933,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遥结论PCT与PLT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指标遥关键词:血小板;降钙素原曰脓毒血症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1.08.027文章编号:1006—1959(2021)08—0106—03The Value of Thrombocytopenia Combined with PCT in Evaluating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WANG Fan-jing1,ZHANG Ying2(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2,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tong,Zhaotong657000,Yunn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 nalyz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rombocytopenia(PLT)and procalcitonin(PCT)in patients with sepsis.Methods113 patients with sepsis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8to June2020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77cases)and death group(36cases)according to their survival within30d.PCT and PLT levels at admission,and PLT levels within3dof admis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was used for evaluation.The value of PCT level and PLT reduction on admission to the prognosis of sepsis.Results The PCT level of the survival group was lower at admission than the death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LT levels of patients in the survival group were higher at admission and3d after admission than in the death group,and the reduction in PL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 eath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PCT level at admiss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T at admission and PLT at3dafter admission,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T reduction(氏0.05);The ROC curve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for PCT and PLT reductions individually and jointly to assess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re0.829,0.848,and0.933,respectively.The area under the curve,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combined diagnosis of the two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single index.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PCT and PL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riticalit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prognosis.Key words:Platelets;Procalcitonin;Sepsis脓毒血症(sepsis)是指患者因感染导致的机体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生细胞循环代谢功能障碍,出现感染性休克,是导致我国住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脓毒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比较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脓毒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比较
小板 计 数 r h T P O 组显 著 高 于 r h I L 一 1 1 组和对照组( P < 0 . 0 5 ) ; r h T P O 组血 小板 计数 恢 复 到> 5 0  ̄ 1 0 9 / L及 ≥1 0 0  ̄ 1 0 9 / L所 需 时 间及 输 注血 制 品 量 均 少于 r h l L — l 1 组 和 对 照组 ( P < l 0 . 0 5 ) ; r h T P O组 不 良反 应 率 显 著 低 于 r h l L 一 1 1 组( 尸 < l 0 . 0 5 ) 。 随访 2 8 d内病 死 率 r h T —
效 。方 法: 将7 6例脓毒症合 并血 小板减 少的患者, 根据“ 不平衡 指数 最小的分配原则” 随机分为对照组 . r h T P O组与 r h l L 一 1 1 组 3组均在控 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 r h T P O组予以 r h T P O 3 0 0 U / ( k g ・ d ) , r h l L 一 1 1 组予以 r h l L — l 1 1 . 5 m g / ( k g ・ d 1 。 当血小板计数 恢 复至 l O O x l O  ̄ L或血小板绝对值升 高≥5 0 x 1 0 9 / L时即停药。结果 : 给 药第 1 、 2天 , 3组血 小板计数升 高不明显 , 用药第 3天血
Vo 1 .1 9 . No . 2
Ma r . 2 01 3
文 章编 号 1 0 0 6 — 8 1 4 7 ( 2 0 1 3 ) 0 2 — 0 1 1 4 — 0 4
玲 聱: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 白介素 一 l 1 治疗 脓毒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 比较
李 艳’ , 王 勇强 。 王 兵

脓毒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脓毒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支持性治疗措施如输血等
血小板输注
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在输注过程中,需注意观 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并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
其他支持性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支持性治疗措施,如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等。同时,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需积极采取抗感染措施。
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
探索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作用,以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 用。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途径探讨
加强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完善临床诊疗规范
制定更加详细、科学的诊疗规范,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加强多学科协作
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加强多学科协作有助于 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包括输注血小板、
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以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防止出血并发症的
发生。
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作用机制,合理选择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介素-11等。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免疫因素,可选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血小板-白细胞相互作用
活化的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进一步加剧血小板的消耗。
3
血小板在炎症反应中的角色
血小板不仅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还在炎症反应 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白细胞 活化和迁移等。
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01
02
03
凝血系统激活
脓毒症时,凝血系统被激 活,形成大量微血栓,消 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感染相关危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感染相关危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

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5%
5
J Infect. 2007. 55(2): 136-40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7. 35(6): 874-80
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机制
u 1、某些病毒或细菌(比如金葡菌)对骨髓的直接抑制作用 u 2、某些治疗药物(比如磺胺)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u 3、血小板参与炎症反应消耗增加 u 4、病毒和细菌对血小板的直接抑制作用
45.9
rhTPO治疗组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hemostasis 2013 May1
20
rhTPO治疗疗效评价
反应 率 (%10)0
80
65.3
60
40
32.7
20
0
总有 效率
P=0.001
21
对照组(n=49)
rhTPO治疗组 (n=49)
49 26.5
14
TPO调控血小板生成的各个阶段
增殖 / 分化
核内复制 / 胞浆成熟
释放
诱导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和核内复制,
增加巨核细胞的胞浆物,最终形成碎片,促进血小板的生成,释放功能
性循环血小板。
15
TPO的生成部位
肝脏:70% 肾脏及其他:30%
16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国内的 临床应用
与死亡率相关的单变量因素分析
9
王兵,王勇强,高红梅,等,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072-1076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输注血小板 药物处理
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10
2012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组与血小板正常组比较,M PV、PDW 及P-LCR 均显著升高,提示随着血小板计数 的减少,患者骨髓代偿增生能力增强,血小板更易聚集, 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微血栓甚至多脏器功能障 碍,这与许多关于血小板参数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4, 1 6-17]。结合众多的研究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或许可代 表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血小板活性及骨髓代偿增生 程度,也可间接代表其病情严重程度[18-19]。本研究 通过观察血小板计数与其相关参数的关系发现MPV、PD W 及P-LCR随血小板计数的下降而升高,随血小板计数 的上升而减小,即MPV、PDW 及P-LCR 与血小板计数 呈负相关,而这些相关参数的变化往往优先于血小板计数 的变化。说明诊治脓毒症患者时,若其检验结果显示血小 板相关参数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意味着血小板计数将会逐
• 结果提示血小板减少< 3×109/L、血小板持续减 • 少> 1 周、脓毒症休克与多器官衰竭是影响脓毒症 • 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2.3 血小板减少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 • 血小板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在脓毒症的发展和预后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血小板减少在脓毒症中的具体作用机 制目前尚不清楚。一方面,血小板减少可以导致机体凝血 功能异常,脓毒症继发血小板减少时,机体血管壁的完整 性也会受损,上述因素导致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升 高,预后不佳[20-21]
Gunter OL Jr,Au BK,Isbell JM,et al. Optimizing outcomes in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identifying blood product ratio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J Trauma,2008,65(3):527-534
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
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 后仍无法逆转。
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概述
• 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指血小板记数低 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 。 • 血小板减少症分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症。 • 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 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血液被稀释,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 血。
王娴, 邓见玲. 严重脓毒症患儿血小板减少原因剖析及处理对策分析[J]. 黑 龙江医学, 2013, 37(8).
•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 had significantly hi gher serum creatinine, SOFA score, vasopressor requ irement, lower PaO2/FiO2 ratio and higher mortality than those without thrombocytopenia (P < 0.05). Hi gher SOFA score, low P(a)O2/FiO2 ratio and high vas opressor dos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v elop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白介素-11(IL-11)
• 白介素-11(IL-11) 是临床上较早使用的具有升血小板作用 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巨核细胞成熟,刺激巨核细胞产生血 小板,从而升高血小板数量。lL-11 还具有调控非造血细 胞活性的作用,包括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生长、破骨细胞增 殖、刺激机体急性反应以及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等[24]。 有研究指出,IL-11 可促进脓毒症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血 小板数量的恢复,抑制患者TNF-α 和IL-6 的表达,减轻 炎症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25]。IL-11 还可以提高血液 肿瘤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可使该类患者血源性感染 的发生率从65% 降低至25%,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6]。 但IL-11 无法增加巨核细胞的数量,临床起效慢,短期内 很难发挥作用。此外,IL-11 不良反应较多,可能加重患 者的水钠潴留,导致水肿、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心律失 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脓毒症患者中仍存在较多的应用
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脓毒症
定义: 脓毒症是指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 织灌注不足。
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 后仍无法逆转。
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 严重脓毒症是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 或组织 灌注不足(以下任意一项): ①脓毒症所致低血压; ②乳酸水平超过实验室检测正常水平上限; ③即使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尿量仍<0.5 ml/kg/h至少2 h ; ④非肺炎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且氧合指数<250 mm Hg; ⑤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且氧合指数<200 mm Hg; ⑥血肌酐水平>176.8 μ mol/L (2.0 mg/dl); ⑦胆红素>34.2 μ mol/L(2 mg/dl); ⑧血小板计数<100×109/L; ⑨凝血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1.5)。
已明确的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病 理生理机制是
①感染直接损伤巨核细胞,使产生血小板减少,由于病毒或 细菌感染导致细菌内毒素及造血负调控因子直接抑制骨髓巨 核细胞功能 ②细菌及代谢产物通过免疫途径激活补体、破坏血小板,部 分患者体内出现抗自身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③重症感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 多,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小板在微循环附着,激活 凝血系统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释放、抑制纤溶系统 ,激活血小板、促进聚集与释放、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最终导致血小板的大量消耗; ④血小板向肺毛细血管和肝血窦迁移,少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 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 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 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 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 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 称为“紫癜”。
• 研究表明35%-59%的脓毒症患者可发生血小板减少,血 培养阳性的患者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高达79.6%。 •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小板是介导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 和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是联系内源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的桥梁,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多种因素促发血小板与内皮 细胞的相互作用。
发生重症感染时,促使炎症反应介质“瀑布式”的释放,从 而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等过程,即血 小板活化,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活化的血小板,通过 分泌和释放反应启动凝血级联反应,引起血管张力和血栓形 成,加重炎症反应,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即炎性反应与高凝 状态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血小板活化后,平均体 积增大,功能发生改变,寿命缩短;同时随病情加重,血小 板活化程度增加,血小板过度活化,消耗亦增加;而且炎症 时存在凝血因子、细胞因子、内毒素对血小板的破坏及损伤 ,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的减少会 引起机体骨髓代偿性的增生,骨髓代偿性的产生更多的巨核 细胞,为了补偿血液中血小板较少,骨髓中大量未发育成熟 的血小板提前进入血循环中。而这些发育不良的血小板富含 人血小板因子,拥有较强的點附性和聚集力,造成凝血、出 血机制紊乱,引起微血管血栓形成及高血點滞综合征的发生 ,这种恶性循环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预后不良
治疗
• 输注血小板 • 输注血小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提高血小板的临床措施,该 方法理论上可较快纠正血小板减少,但仅提供外源性的临 时补充,仍存在许多临床问题[23]。一方面,血小板供源 十分稀缺,从申请到患者可使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确定性 大,往往会造成使用不及时或浪费等情况;另一方面,输 注血小板存在发生输注相关感染和免疫性并发症的风险, 如输血相关感染、自身抗体产生、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 损伤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输注外源性血小板在机体内的 持续时间较短,无法真正有效提高血小板数量。此外,针 对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输注指征尚无统一标准,上述因素导 致血小板输入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 Wu 等[31] 的前瞻性研究也表明,外科手术后伴血小板减 少的患者接受rhTPO 治疗,76.32%的患者5 d 内血小板 计数恢复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17.5%),与对照组相比 ,rhTPO 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率(15.6% 对25.5%) 和死亡率(16.9% 对39.2%) 均显著降低,未见rhTPO 相 关的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rhTPO 可作用于血 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够调节炎症介质释放,减轻 炎症反应,且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临床治疗优势,在 脓毒症继发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rhTPO 价格较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 血小板减少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脓毒症中越来越表现为一 个重要的、独立的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指标。 • 多项研究显示,在ICU病人中血小板减少与多器官功能衰 竭及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这些患者中,血小板 减少提示存在严重的脓毒症且预后较差
ZHENYU LI,FANMUYI Y,STEVE D A.et al.Platelets as immune me diators:Their role in host defense responses and sepsis .ThrombasisR esearch.2011.127:184-188.
• 另一方面,血小板减少可促进炎症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6(IL-6) 等] 的释放,导致机体免疫调 节失衡,进而损害宿主的防御功能,加重脓毒症的进展[2 2]。此外,由于激活的血小板可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等相互作用,发挥清除病原菌的作用,血小板减少可导致 机体固有防御的下降,进而提高死亡率。由于血小板功能 的多样性,血小板减少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 个方面,具体以哪种机制为主,或是否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