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产品常见的缺陷及对策

冲压产品常见的缺陷及对策
冲压产品常见的缺陷及对策

生产一部品质意识培训

冲压产品常见的缺陷及对策

1.冲压产品不穩定:

定位结构及其使用寿命.因此在确认产品时,需要确认其定位部分. 即將产品放入夹具/模具內,产品不可以晃来晃去(SPR-073)(6110020138).否则已制品的尺寸或外观(毛刺)(611000049)就有不良发生.

2: 压伤* 划伤* 变形压伤分: 跳屑压送料机压模具压,杂质压,产品之间压伤压伤的改善对策:

a. 定时清理模具內的跳屑与废料,或采用固定的风枪吹。

b. 将下模的落料口疏通,以便废料及时排除.

3.毛边(批锋)是由于冲模刀口切割不利所致。

改善:更换冲头或刨光刀口。

4. 划伤的改善对策:

1.模具表面刨光,避免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碰撞.

2.对周转包材进行评估,来防止包材对产品的划伤

3.各周转过程均做到轻拿轻放。

5.模印(或模痕):是模具不良造成,或产品结构所致,须能通过修模或改产品结构来改善。

6.裂纹(或透光,开裂):可能为材质的拉伸性能不佳或模具压的过深所致。

7.变形不良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模具成形不良或者运输不良所致。

故在生产过中发现变形,要及时修模。

经运输后造成的变形不良,则要改善包材与运输过程。作业手法也要注意。

.

8平面度不良(平整度不良)

1.原材料来料不良,材料沒有经过整平机或整平机未調整好;

2.材料经过冲压剪切或拉伸而变形,模具沒有整形或其整形效果不佳,需通过修模改善。

9.漏冲孔

1.冲头过短或冲头断了的原因,对策:更换冲头或將冲头垫高。而冲头断的原因,可能是冲头材质不佳或冲头太小,结构不合理。

2.落料口堵塞,要清除废料,使其落料顺利。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综述

废料堵穴 a.落料孔小或落料孔偏位加大落料孔,使落料顺畅 b.落料孔有倒角加大落料孔去除倒角 c.刀口未放锥度线割锥度或反面扩充孔减小直壁位长度 d.刀口直壁位过长反面钻孔,使刀口直壁位缩短 e.刃口崩,造成披锋大,堵料重新研磨刃口 切边不齐 a.定位偏移调整定位 b.有单边成型,拉料加大压料力,调整定位 c.设计错误,造成接刀不平重新线割切边刀口镶块 d.送料不准调整送料器 e.送料步距计算有误重新计算步距,重定接刀位 冲头易断 a.闭合高度过低,冲头切入刀口部位过长调整闭合高度 b.材料定位不当,造成冲孔冲头切单边,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 因受力不均断裂 c.下模废料堵死刀口,造成冲头断重新钻大落料孔,使落料顺畅 d.冲头的固定部位(夹板)与导向部位修配或重新线割入块使冲头上下顺畅

(打板)偏移 e.打板导向不良,造成冲头单边受力重新修配打板间隙 f.冲头刀口太短,与打板干涉重换冲头,增长刀口部分长度 g.冲头固定不好,上下窜动重新固定冲头使之不能上下窜动 h.冲头刃口不锋利重新研磨刃口 I.冲头表面拉伤,脱料时受力不均重新换冲头 j.冲头过细,过长,强度不够重新换冲头类型 k.冲头硬度过高,冲头材质不对更换冲头材质,调整热处理硬度 成型不良 a.成型模凸模太锋利,造成材料拉裂成型凸模修R角,刀口处适当修R角 b.成型冲头长度不够,造成未能成型计算冲头正确长度调整冲头实际长度以达成型要求 c.成型冲头过长,成型处材料压变形,甚确定冲头正确长度,调整冲头实际长度以达到要求 至冲头断裂 d.成型处材料不够造成拉裂计算展开材料,或修R角,或降低成型高度 e.定位不良,造成成型不良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 f.成型间隙太小造成拉裂或变形调配间隙

五金冲压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汇总

不锈钢压坑冲孔模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冷铆模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自动线类 一、毛刺红点螺纹系列 a复底片以外的螺纹不清晰,须车深复底片处原因:有间隙、不均匀、刀口磨损,冲针强度不够。 b复底片边沿压不紧(起缝)则须加高台阶 c复底片处螺蚊不清晰,车模复底片以外的平面二、变形 30/32T5 花纹不清晰 a车矮下模镶件原因:有弧度不对时,适当调节镶套高度或弧度。冲针上的 b 车低上模复底片处,复底片压不满压退料橡胶的大小,高度与产品接触的贴合度也有影响。c车低上模复底片以外的平面,内圈压不满则加大斜度,外圈压不满则减小斜度。压印三、 30/ 32R1 a. 产品外表面压印由压料板引起,所以压料板要尽可能光滑,螺纹内圈压不满,加大上模斜度 b.外圈压不清晰如果有贴胶布,查看胶布内是否有异物。,减小上模斜度(标准值Φ220处至中心斜0.3mm)。内表面压印则看孔模是否有碰伤,是否光滑,点状压印看孔模上 是否有白色粉末状抛光砂粒。二、铆锅类 关于冲孔模另议 a. 锅内R角起槽,则重配R角 b. 锅内变形严重,则重配型结构增加强T尽可能增加冲针强度,尺寸过小的冲针改为R角(标准为从锅底平面起至R角,保证一指宽贴合度)度,将冲针端面改为半抛或月牙形,减少冲击强度。。 复底片压不满则重配下模斜度;内圈压不满,斜度加大;外圈压不满,斜度减少。 . 对应的锅内表面未压紧,则重配字唛高度。字唛不清晰,4.复底片外圆分级 重配较高的商标维持生产①①检查复底片冲孔是否单边 L=39.5mm ②将下模商标孔车至标准尺寸②适当加大该处直径 复打类<注:斜度、台阶需同时降低,保证斜度及各工作面 ①26/28G下模每批均需重车下模(孔位易变深)的相对高度>。②1000T 压力机(中间那台)和1600T压力机打片效果完全不同,维修时需仔细询问。三、铆片类 ③所有铆片模具复底片直径须车准Φ136/Φ145/Φ160/Φ175/Φ176极限公差为商标处压不死,同上1.+0.2mm过大则产品起缝 适当减少压力b. 2 片内表面有感a. 调整弹胶高度一致, 自动线类3 复底片压不满,内圈空则加大斜度;外圈空则减少斜度①上模维修须保证各平面的高度差及各平面的斜度(先拖丝表,复底片边缘起缝,加高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之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常见冲压质量问题及解决之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尺寸超差。 1、毛刺 在板料冲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提高制件的工艺性,改善冲压条件,就能减小毛刺。 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间隙 冲裁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均可产生毛刺。影响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的有如下因素: a 模具制造误差-冲模零件加工不符合图纸、底板平行度不好等; b 模具装配误差-导向部分间隙大、凸凹模装配不同心等; c 压力机精度差—如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面与工作台表面的平行度不好,或是滑块行程与压力机台面的垂直度不好,工作台刚性差,在冲裁时产生挠度,均能引起间隙的变化; d 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对大型冲模上模的紧固方法不当,冲模上下模安装不同心(尤其是无导柱模)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 e 冲模结构不合理-冲模及工作部分刚度不够,冲裁力不平衡等; d 钢板的瓢曲度大-钢板不平。 1.2 刀口钝 刃口磨损变钝或啃伤均能产生毛刺。影响刃口变钝的因素有: a 模具凸、凹模的材质及其表面处理状态不良,耐磨性差; b 冲模结构不良,刚性差,造成啃伤; c 操作时不及时润滑,磨损快; d 没有及时磨锋刃口。 1.3 冲裁状态不当 如毛坯(包括中间制件)与凸模或凹模接触不好,在定位相对高度不当的修边冲孔时,也会由于制件高度低于定位相对高度,在冲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形状不服帖而产生毛刺。 1.4 模具结构不当

1.5 材料不符工艺规定 材料厚度严重超差或用错料(如钢号不对)引起相对间隙不合理而使制件产生毛刺。 1.6 制件的工艺性差-形状复杂有凸出或凹入的尖角均易因磨损过快而产生毛刺。 小结: 毛刺的产生,不仅使冲裁以后的变形工序由于产生应力集中而容易开裂,同时也给后续工序毛坯的分层带来困难。大的毛刺容易把手划伤;焊接时两张钢板接合不好,易焊穿,焊不牢;铆接时则易产生铆接间隙或引起铆裂。 因此,出现允许范围以外的毛刺是极其有害的。对已经产生的毛刺可用锉削、滚光、电解、化学处理等方法来消除。 孔变形,凸焊螺母后不易取出 孔毛刺,凸焊螺母困难 2、制件翘曲不平 材料在与凸模、凹模接触的瞬间首先要拉伸弯曲,然后剪断、撕裂。由于拉深、弯曲、横向挤压各种力的作用,使制件展料出现波浪形状,制件因而产生翘曲。 制件翘曲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冲裁间隙大 间隙过大,则在冲裁过程中,制件的拉伸、弯曲力大,易产生翘曲。改善的办法可在冲裁时用凸模和压料板紧紧地压住,以及保持锋利的刃口,都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冲压件常见的几种缺陷

冲压件常见的几种缺陷 一般来讲,冲压件的缺陷主要有毛刺、弹复、弯裂、偏移、破裂、起皱、组织疏松、表面划痕、拉伤、碰伤、压伤等。 缺陷种类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剪切断面带间隙小于合理间隙,凸、凹模 有裂口,和较大刃口处的裂纹不重合修磨凸凹模间隙毛刺的双层断面 断面斜度大、 形成拉断的毛刺、间隙过大、裂纹不重合更换新的工作零件 圆角处的蹋角增 大 冲孔件孔边毛 毛刺大,落料件圆凹模刃口磨钝修磨凹模刃口角带蹋角增大 落料件上产生 的毛刺、冲孔件凸模刃口磨钝修磨凸模刃口刺产生大蹋角 落料、冲孔件 上产生毛刺、蹋冲裁凸、凹模刃口磨钝修磨凸凹模刃口角大 金属板材在塑性弯曲时总是伴1、在工件设计上改 随着弹性变形,因此,当工件弯曲进某些结构促使 以后就会产生弹复弹复角减小弹复2、从模具设计上考 虑减少弹复 3、采用拉弯工艺 4、采用其它工艺方 面的措施 1、毛坯的质量1、选用表面质量好 的毛坯 2、弯曲件设计上不合理2、设计时,使工件 的弯曲半径大于 其最小弯曲半径弯裂3、弯曲时没考虑好弯曲线与材料3、弯曲时,弯曲线 的纤维方向与材料的纤维方 向垂直 4、弯曲时,没考虑好毛刺放置的4、弯曲时,应把有 方向毛刺的一边放在 弯曲内侧

缺陷种类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表面划痕、疏松7、模具硬度差,有金属粘7、提高模具硬度或更换模具材 附现象料 8、模具间隙过小和不均8、加大或调匀模具间隙 9、拉深方向选择不当,板9、改变拉深的方向 料在凸模上有相对移动 模具工作平面或圆角半径上须研磨抛光模具的工作平面和 毛刺,毛坯表面或润滑油中圆角,清洁毛坯,使用干净的拉毛有杂质,拉伤零件表面,一润滑剂 般称“拉丝” 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避免零件间产生碰撞碰伤完成后,零件之间发生碰 撞 压伤装具设计不合理,零件摆合理地设计装具,同时做到 放时发生挤压轻拿轻放 穹弯不平凸、凹模磨损,间隙大采用弹性卸料板可使板料压紧 后再冲裁,避免了板料弯曲

常见冲压件质量及解决办法

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尺寸超差。 1、毛刺 在板料冲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提高制件的工艺性,改善冲压条件,就能减小毛刺。 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间隙 冲裁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均可产生毛刺。影响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的有如下因素: a. 模具制造误差-冲模零件加工不符合图纸、底板平行度不好等; b. 模具装配误差-导向部分间隙大、凸凹模装配不同心等; c. 压力机精度差—如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面与工作台表面的平行度不好,或是滑块行程与压力机台面的垂直度不好,工作台刚性差,在冲裁时产生挠度,均能引起间隙的变化; d. 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对大型冲模上模的紧固方法不当,冲模上下模安装不同心(尤其是无导柱模)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 e. 冲模结构不合理-冲模及工作部分刚度不够,冲裁力不平衡等; d. 钢板的瓢曲度大-钢板不平。 1.2 刀口钝 刃口磨损变钝或啃伤均能产生毛刺。 影响刃口变钝的因素有: a.模具凸、凹模的材质及其表面处理状态不良,耐磨性差; b.冲模结构不良,刚性差,造成啃伤; c. 操作时不及时润滑,磨损快; d.没有及时磨锋刃口。 1.3 冲裁状态不当 如毛坯(包括中间制件)与凸模或凹模接触不好,在定位相对高度不当的修边冲孔时,也会由于制件高度低于定位相对高度,在冲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形状不服帖而产生毛刺。 1.4 模具结构不当。 1.5 材料不符工艺规定 材料厚度严重超差或用错料(如钢号不对)引起相对间隙不合理而使制件产生毛刺。 1.6 制件的工艺性差 形状复杂有凸出或凹入的尖角均易因磨损过快而产生毛刺。 毛刺的产生,不仅使冲裁以后的变形工序由于产生应力集中而容易开裂,同时也给后续工序毛坯的分层带来困难。大的毛刺容易把手划伤;焊接时两张钢板接合不好,易焊穿,焊不牢;铆接时则易产生铆接间隙或引起铆裂。因此,出现允许范围以外的毛刺是极其有害的。对已经产生的毛刺可用锉削、滚光、电解、化学处理等方法来消除。 2、制件翘曲不平 材料在与凸模、凹模接触的瞬间首先要拉伸弯曲,然后剪断、撕裂。由于拉深、弯曲、横向挤压各种力的作用,使制件展料出现波浪形状,制件因而产生翘曲。 制件翘曲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冲裁间隙大

简析冲压模具生产中常见问题

简析冲压模具生产中常见问题 冲压生产效率和成本对模具的依赖性很大。对生产过程中模具出现的故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及时解决模具损坏、卡模、刃磨和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处理好模具维修与报废的关系,才能减少停产修模时间,缩短生产周期,保证冲压生产的正常进行。 标签:冲压模具;生产;问题;对策 1 汽车冲压模的分类 汽车冲压模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1 根据工艺性质分类。a.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b.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c.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d.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1.2 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a.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b.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c.级进模(也称连续模):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3.依产品的加工方法分类,依产品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将模具分成冲剪模具、弯曲模具、抽制模具、成形模具和压缩模具等五大类。 a.沖剪模具:是以剪切作用完成工作的,常用的形式有剪断冲模、下料冲模、冲孔冲模、修边冲模、整缘冲模、拉孔冲模和冲切模具。 b.弯曲模具:是将平整的毛胚弯成一个角度的形状,视零件的形状、精度及生产量的多寡,乃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模具,如普通弯曲冲模、凸轮弯曲冲模、卷边冲模、圆弧弯曲冲模、折弯冲缝冲模与扭曲冲模等。 c.抽制模具:抽制模具是将平面毛胚制成有底无缝容器。 d.成形模具:指用各种局部变形的方法来改变毛胚的形状,其形式有凸张成形冲模、卷缘成形冲模、颈缩成形冲模、孔凸缘成形冲模、圆缘成形冲模。 e.压缩模具:是利用强大的压力,使金属毛胚流动变形,成为所需的形状,其种类有挤制冲模、压花冲模、压印冲模、端压冲模。 2 冲压模具生产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进行详细

冲压件常见缺陷

冲压件常见缺陷及调整 一、拉深模的调整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 1 进料阻力的调整 在拉深过程中,若拉深模进料阻力较大,则易使制品拉裂;进料阻力小,则又会起皱。因此,在试模时,关键是调整进料阻力的大小,即调整压边力的大小。 拉深阻力的调整方法是: (1)调节压力机滑块的压力,使其处于正常压力下进行工作; (2)调整拉延模的平衡块,以控制压料力的大小; (3)调整材料的定位,也可以控制压料力的大小; (4)调节拉深模的压边圈的压边面,使其与坯料有良好的配合; (5)修整凹模的圆角半径; (6)修整压边筋间隙; (7)采用合适的润滑剂。 2拉深深度及间隙的调整 (1)在调整时,可把拉深深度分成2~3段来进行调整。即先将较浅的一段调整后,再往下调深一段,直到调到所需的拉深深度为止; (2)在调整时,先将上模固紧在压力机滑块上,下模放在工作台上先不固紧,然后在凹模内放入样件,使上`下模吻合对中,调整各方向间隙,使之均匀一致后,再将模具处于闭合位置,拧紧螺栓,将下模固紧在工作台上,取出样件,即可试模。 二、试摸时,出现工件表面檫伤或壁部变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进行调整? 其主要原因如下:调整方法是: 1、凹模圆角太小或表面质量粗糙;1、加大凹模圆角半径,或进行凸、凹模抛光; 2、凸、凹模间隙太小,造成表面檫伤;2、应加大凸、凹模间隙; 3、压边力太大,3、分析材料的流动方向,设法减小压边力; 4、润滑不良或板料的金属微料附着在凹模上。4、将凹模表面抛光或镀铬,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三、试模时,拉深件表面起皱应该如何调整? 1、调整压力边的大小 当折皱在制件四周均匀产生时,应判断为压料力不足,逐渐加大压料力即可使皱纹消除。如果增大压料力仍不能克服折皱时,则需增加压边圈的刚性。由于压边圈刚性不足,在拉深过程中,压边圈会产生局部挠曲而造成坯料凸缘起皱。 当拉深锥形件和半球形件时,拉深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容易产生侧壁起皱,故除增大压边力外,还应采用拉深肋来增大板内径向拉应力,以消除皱纹。 2、调整凹模圆角半径 凹模圆角半径太大,增大了坯料悬空部位,减弱了控制起皱的能力,故若发生起皱时,可在调整时,适当减小凹模圆角半径。 3 调整间隙值 间隙过大,当坯料的相对厚度(坯料的厚度与直径之比)较小时,薄板抗失稳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折皱,因此适当调整冲模间隙,使其间隙调得小一些,也可以防皱。 四、拉深模在试模时,制品常会被拉裂,其调整冲模的方法是什么?

冲裁件常见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冲裁件常见的缺陷有: 毛刺、制件表面翘曲不平,尺寸精度超差等。 ㈠毛刺 在冲裁加工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间隙 冲裁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均可产生毛刺。造成间隙过大、过小和不均匀的因素有: ⑴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精度不符合冲模图纸的规定。 ⑵凸模或凹模有反梢(反锥),使冲裁过程中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⑶导向部分间隙大。如导柱与衬套的配合间隙或斜楔冲裁的导向板间间隙过大均能引起冲裁过程中间隙的变化。 ⑷装配误差。如凸模与凸模固定板装配垂直,或者凸模与固定板孔配合部分已磨损,或者是固定凸模或凹模位置的定位销位置不准,都会造成凸模与凹模相对位置发生偏差而使间隙不均。 ⑸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上模螺钉紧固不当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 ⑹冲模结构不合理。如冲模或冲模工作部分刚度不够,在冲裁过程中发生变形而影响间隙的变化。或者缺乏用以抵消在冲裁过程中产生侧向力的反侧压块,使工作部分产生了相对移位。 ⑺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面与工作台的平行度不好,或者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压床台面的垂直度不好。 ⑻板料的瓢曲度大,在冲裁过程中,使直径较小的凸模发生倾斜。 2.刃口钝

磨损或啃伤冲件。 3.定位高度不当 修边冲孔时,如果制件深度低于定位高度时,在冲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就会不服贴而产生毛刺。 4.模具结构不当 由于缺乏必要的压料装置,在单面冲裁时,尤其是厚板在冲裁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使金属纤维伸长并拉断,导致冲裁裂面粗糙,出现较大的毛刺。 毛刺的产生,不仅在以后的变形工序容易引起开裂,而且给板料分层和送料造成困维,并加剧刃口磨损,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以及产生铆接间隙或焊穿、焊不牢等缺陷。毛刺还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划伤操作者,威胁人身安全。如果在制件上已经出现了允许范围外的毛刺,就应当予以消除。消除毛刺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滚光。产生的原因: 1?冲裁间隙大。间隙过大,很容易产生翘曲。 2.凹模洞口有反梢。制件在通过尺寸小的部位时,外同向中心压缩,从而产生弯曲。 3制件本身产生的翘曲。当制件形状复杂时,制件周围的剪切力就不均匀,而使制件出现翘曲。解决的办法是增大压料力,冲裁前压紧,然后象精冲那样冲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材料内部应力产生的翘曲。板料在轧制、卷绕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在冲裁后转移到表面时,制件将出现翘曲,所以这种应力在加工前就将其消除。可以通过矫平机矫平或退火来消除,也可在加工后矫平。 5.由于油、空气、杂物产生翘曲。在冲模和制件之间有油、空气、杂物等压迫制件时,制件将产生翘曲,特别是对薄料,软材料影响较大。 ㈢尺寸精度超差 1.模具刃口尺寸制造超差

冲压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各种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

冲压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各种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 废品产生的原因 A. 原材料质量低劣; B. 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C. 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D. 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E. 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 F. 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二. 预防废品的主要措施 A. 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B. 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C. 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D. 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 E. 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F. 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三.冲裁件毛刺的产生原因 A.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B.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C. 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对策 A. 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B.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C. 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D.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四. 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原因 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

模具维修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冲压模具维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内容介绍>> 1.冲头使用前应注意 ①、用干净抹布清洁冲头。 ②、查看表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则用油石去除。 ③、及时上油防锈。 ④、安装冲头时小心不能有任何倾斜,可用尼龙锤之类的软材料工具把它轻轻敲正,只有在冲头正确定位后才能旋紧螺栓。 2.冲模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在模具搬上台面前调至下死点并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可以有效防止手动拧紧螺纹出现的因体力、性别、手感误差造成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相同螺纹预紧力不等,从而引起冲压过程中上下模错移、间隙改变、啃剥刃口等故障发生。 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

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30件进行复检。经划线检测、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才能交付生产。 3.冲压毛刺 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⑤、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 4.跳废料 模具间隙较大、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速度太高、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带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锋利程度。刃口的圆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材料比较薄的不锈钢等可以采用斜刃口。 ②、对于比较规则的废料,可增大废料的复杂程度或在冲头上加聚胺酯顶杆来防止跳废料,在凹模刃口侧增加划痕。 ③、模具的间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间隙,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小直

冲压件缺陷产生原因

冲压件缺陷产生原因 1. 冲压废品 1)原因: o原材料质量低劣; o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o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o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o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 o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策: 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o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o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o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 o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o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2. 冲裁件毛刺 1)原因: o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o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o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2)对策: o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o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o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o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o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3. 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 1)原因: o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时,或顶出器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小时产生翘曲变形)。 2)对策: o冲裁间隙要选择合理; o在模具结构上应增加压料板(或托料板)板材与压料板平面接触并有一定的压力; o检查凹模刃口如发现有反锥度则必须将冲模刃口修整合适; o如是由于冲裁件形状复杂且内孔较多时剪切力不均匀增大压料力,冲裁前就压紧条料或者采用高精度的压力机冲裁; o板材在冲裁前应进行校平,如仍无法消除翘曲变形时可将冲裁后工件通过校平模再次校平; o定时清除模具腔内的赃物,薄板料表面进行润滑,并在模具结构上设有通油气孔。4. 冲裁时,冲裁件的外缘和内孔精度降低尺寸发生变化 1)原因: o定位销,挡料销等位置发生变化或磨损太大; o操作者的疏忽大意送料时左右前后偏移; o条料的尺寸精度较低过窄过宽送料困难使其难以送到指定地点,条料会在导料板内前后偏移则冲出的工件内孔与外形前后位置偏差较大。 5. 零件弯曲时,尺寸和形状不合格

冲压模具试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冲压模具试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2008-9-7 19:51 )

冲压模具维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AA模具 1.冲头使用前应注意 ①、用干净抹布清洁冲头。 ②、查看表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则用油石去除。 ③、及时上油防锈。 ④、安装冲头时小心不能有任何倾斜,可用尼龙锤之类的软材料工具把它轻轻敲正,只有在冲头正确定位后才能旋紧螺栓。 2.冲模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在模具搬上台面前调至下死点并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0~ 15mm的位置,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可以有效防止手动拧紧螺纹出现的因体力、性别、手感误差造成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相同螺纹预紧力不等,从而引起冲压过程中上下模错移、间隙改变、啃剥刃口等故障发生。 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30件进行复检。经划线检测、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才能交付生产。 3.冲压毛刺 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⑤、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 4.跳废料 模具间隙较大、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速度太高、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

冲压模具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冲压是大批量零件成型生产实用工艺之一。在冲压生产过程中,模具出现的问题最多,它是整个冲压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成本。影响到产品的交货周期。模具问题主要集中在模具损坏、产品质量缺陷和模具的刃磨方面,它们长期困扰着行业生产。只有正确处理这几个关键点。冲压生产才能够顺利进行。 1 模具故障 模具故障是冲压生产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常常造成停产,影响产品生产周期。因此,必须尽快找到模具故障原因,合理维修。 1.1 模具损坏 模具损坏是指模具开裂、折断、涨开等,处理模具损坏问题,必须从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模具使用方面寻找原因。 首先要审核模具的制造材料是否合适,相对应的热处埋工艺是否合理。通常,模具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其影响很大。如果模具的淬火温度过高,淬火方法和时间不合理,以及回火次数和温度、肘间选择不当,都会导致模具进入冲压生产后

损坏。落料孔尺寸或深度设计不够,容易使槽孔阻塞,造成落料板损坏。弹簧力设计太小或等高套不等高,会使弹簧断裂、落料板倾斜.造成重叠冲打,损坏零件。冲头固定不当或螺丝强度不够.会导致冲头掉落或折断。 模具使用时,零件位置、方向等安装错误或螺栓紧固不好。工作高度调整过低、导柱润滑不足。送料设备有故障,压力机异常等,都会造成模具的损坏。如果出现异物进入模具、制件重叠、废料阻塞等情况未及时处理,继续加工生产,就很容易损坏模具的落料板、冲头、下模板和导柱。 1.2 卡模 冲压过程中,一旦模具合模不灵活,甚至卡死,就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找出卡模原因,排除故障。否则,将会扩大故障,导致模具损坏。 引起卡模的主要原因有:模具导向不良、倾斜。或模板间有异物,使模板无法平贴;模具强度设计不够或受力不均。造成模具变形,例如模座、模板的硬度、厚度设计太小,容易受外力撞击变形;模具位置安装不准,上下模的定位误差超差。或压力机的精度太差,使模具产生干涉;冲头的强度不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案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案 废料本质上就是成形孔的反像。即位置相反的相同部位。通过检查废料,你可以 判断上下模间隙是否正确。如果间隙过大,废料会出现粗糙、起伏的断裂面和一窄光亮带区域。间隙越大,断裂面与光亮带区域所成角度就越大。如果间隙过小,废料会呈现出一小角度断裂面和一宽光亮带区域。 过大间隙形成带有较大卷边和边缘撕裂的孔,令剖面稍微有一薄边缘突出。太小的间隙形成带稍微卷边和大角度撕裂,导致剖面或多或少地垂直于材料表面一个理想的废料应有合理的压塌角和均匀的光亮带。这样可保持冲压力最小并形成一带极少毛刺的整洁圆孔。从这点来看,通过增大间隙来延长模具寿命是以牺牲成品孔质量换取的。 、模具间隙的选择 模具的间隙与所冲压的材料的类型及厚度有关。不合理的间隙可以造成以下问题 (1 )如间隙过大,所冲压工件的毛刺就比较大,冲压质量差。如果间隙偏小,虽然冲孔的质量较好,但模具的磨损比较严重,大大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造成冲头的折断。(2)间隙过大或过小都容易在冲头材料上产生粘连,从而造成冲压时带料。过小的间隙容易在冲头底面与板料之间形成真空而发生废料反弹。 (3)合理的间隙可以延长模具寿命,卸料效果好,减小毛刺和翻边,板材保持洁 净,孔径一致不会刮花板材,减少刃磨次数,保持板材平直,冲孔定位准确

请参照下表选择模具间隙(表中数据为百分数) 三、如何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对用户来讲,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可以大大降低冲压成本。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因素如下: 1、材料的类型及厚度; 2、是否选择合理的下模间隙; 3、模具的结构形式; 4、材料冲压时是否有良好的润滑; 5 、模具是否经过特殊的表面处理; 6 、如镀钛、碳素氮化钛; 7、上下转塔的对中性; 8 、调整垫片的合理使用; 9、是否适当采用斜刃口模具; 10 、机床模座是否已经磨损

冲压件的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冲压件的缺陷及其预防 措施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冲压件的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1.废品产生的原因:? A原材料质量低劣; B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C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D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E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 F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预防废品的主要措施: A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B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C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D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 E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F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3.冲裁件毛刺的产生产生原因 ◆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对策 ◇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的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没,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4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原因: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时,或顶出器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小时产生翘曲变形) 措施: ◆冲裁间隙要选择合理;

冲压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冲压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1、拉延 缺陷:拉裂、起皱、表面拉伤、波浪、鼓包、凹坑、麻点等 1)拉裂:开裂有明暗之分,特别注意暗裂(将裂未裂,由于拉延变薄,板件会有凹痕),开裂原因:凸凹模R角半径过小,压边力过大,材料成形性能差或材料尺寸偏大,凸凹模间隙太小,润滑不当,定位不准,凸凹模R角或拉延筋不顺、拉毛等。解决:1、提高模具表面质量2、降低压料力3、将筋降低4、将R角放大。 2)起皱:凸凹模R角半径过大,压边力过小,材料尺寸偏小,凸凹模间隙太大,润滑过甚,定位不准,拉延筋布置不良,高度不够等。解决:1、加大压料力2、加包、吸皱3、加大压料筋的高度4、改变压料筋形状。 3)表面拉伤:模具工作表面有划伤,材料表面有缺陷,润滑油中有杂质、废屑等 4)波浪、鼓包、凹坑、麻点::压边力过小,润滑不当,模具型腔脏,材料表面脏,透气孔堵塞,模具型面不平,润滑油脏等 2、落料冲孔、修边 缺陷:毛刺过大、变形、表面划伤、尺寸不符、少孔、带料等 1)毛刺过大:刃口磨损,导向精度差,凸凹模位置不同心,凸凹模间隙过大或过小。间隙大时:断面光亮带很小或基本上看不见,毛刺的特点为厚而大,不易去除。解决:1、修边和冲孔工序采用凸模不动而修整凹模的办法,而落料工序则以凹模为基准,即凹模尺寸不变,通过修整凸模的办法2、对着制件找出模具刃口间隙大的部位3、用相应的焊条对此部位进行补焊,以保证模具刃口的硬度4、修配刀口间隙;间隙小时:断面出现两光亮带,由于间隙小,其毛刺特点为高而薄。解决:具体的情况依据模具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整,以保证间隙的合理。对于修边冲孔模而言,采用间隙放在凹模的办法,而对于落料模而言就应采用放大凸模的办法,从而保证零件的尺寸在修理前后不变,2、修理完后,要测量其间隙面,并用板料试刀口间隙是否达到合理的要求。对于冲孔模,其产生毛刺后,如果是凸模或凹模磨损,可以找出相应的标准件进行更换,如果没有标准件,可以采用补焊或测绘进行制造。 2)变形:孔距太小,压料板与型面配合不好,间隙过大等 3)表面划伤:操作时有拖、拉等现象,板料在剪切过程中划伤等 4)尺寸不符:上料不到位。定位装置损坏或松动,位置窜动等 5)少孔:冲头折断、冲头长度不够,气动装置损坏等 6)带料:修边或冲孔时模具的压料或卸料装置出现异常。解决:1、根据制件带的部位找出模具的相应部位2、检查模具的压卸料板是否存在异常3、对压料板相应部位进行补焊4、结合制件将焊补部位进行修顺,具体的型面与工序件配置5、试冲6、如果检查并非模具压卸料板的问题,可以检查模具的刀块是否有拉毛现象。 刀口崩刃: 3、翻边、整形 缺陷:翻边不垂直,翻边高度不一致,翻边拉毛,翻边裂,制件变形等 1)翻边不垂直:凸凹模间隙过大 2)翻遍高度不一致:凸凹模间隙不均匀,定位不准,落料件尺寸不准

冲压件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整改对策

有用!最全的冲压件缺陷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一、图片展示 常见的缺陷有9类,分别是:开裂、叠料、波浪、拉毛、变形、毛刺、缺料、尺寸不符、坑、包以及压伤。

二、冲压件缺陷原因及预防 1.冲压废品 1)原因: 原材料质量低劣; 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策: 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2.冲裁件毛刺 1)原因: 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2)对策: 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冲裁板材厚 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3.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 1)原因: 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时,或顶出器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小时产生翘曲变形)。 2)对策: 冲裁间隙要选择合理; 在模具结构上应增加压料板(或托料板)板材与压料板平面接触并有一定的压力; 检查凹模刃口如发现有反锥度则必须将冲模刃口修整合适;

五金冲压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汇总

不锈钢压坑冲孔模常见问题及处 理方法 一、毛刺 原因:有间隙、不均匀、刀口磨损,冲针强度不够。 二、变形 原因:有弧度不对时,适当调节镶套高度或弧度。冲针上的压退料橡胶的大小,高度与产品接触的贴合度也有影响。 三、压印 产品外表面压印由压料板引起,所以压料板要尽可能光滑,如果有贴胶布,查看胶布内是否有异物。 内表面压印则看孔模是否有碰伤,是否光滑,点状压印看孔模上是否有白色粉末状抛光砂粒。 关于冲孔模另议 尽可能增加冲针强度,尺寸过小的冲针改为T型结构增加强度,将冲针端面改为半抛或月牙形,减少冲击强度。 冷铆模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自动线类 红点螺纹系列 a复底片以外的螺纹不清晰,须车深复底片处 b复底片边沿压不紧(起缝)则须加高台阶 c复底片处螺蚊不清晰,车模复底片以外的平面 30/32T5 花纹不清晰 a车矮下模镶件 b车低上模复底片处,复底片压不满 c车低上模复底片以外的平面,内 圈压不满则加大斜度,外圈压不满 则减小斜度。 30/32R1 a. 螺纹内圈压不满,加大上模斜度 b.外圈压不清晰,减小上模斜度 (标准值Φ220处至中心斜 0.3mm)。 二、铆锅类 a. 锅内R角起槽,则重配R角 b. 锅内变形严重,则重配R角(标 准为从锅底平面起至R角,保证一 指宽贴合度)。

复底片压不满则重配下模斜度;内 圈压不满,斜度加大;外圈压不满, 斜度减少。 字唛不清晰,对应的锅内表面未压紧,则重配字唛高度。 ①重配较高的商标维持生产 ②将下模商标孔车至标准尺寸 L=39.5mm <注:斜度、台阶需同时降低, 保证斜度及各工作面的相对高 度>。 三、铆片类 1.商标处压不死,同上 2 片内表面有感a. 调整弹胶高度一 致,b.适当减少压力 3 复底片压不满,内圈空则加大斜 度;外圈空则减少斜度 复底片边缘起缝,加高边缘处台阶 高度,保证台阶直径和复底片直径 相等或大0.1~0.15mm 铝制品冷铆模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常见问题 1.台阶变矮。磨损,按原数据加深 (约0.6~0.7mm) 2.商标孔变深(39.5mm)按原数 据重车/重配高商标 3.内表面有平感 适当减小压力 检查弹胶高度是否一致 检查下工作台平行度(模具是否放平) 复打类须对正上/下模 4.复底片外圆分级 ①检查复底片冲孔是否单边 ②适当加大该处直径 复打类 ①26/28G下模每批均需重车下模(孔位 易变深) ②1000T压力机(中间那台)和1600T 压力机打片效果完全不同,维修时需仔细询问。 ③所有铆片模具复底片直径须车准Φ 136/Φ145/Φ160/Φ175/Φ176极限公差为+0.2mm过大则产品起缝 自动线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