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

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元朝B、清朝C、明朝D、元朝答案:A解析: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

2、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A、汉武帝B、唐太宗C、宋真宗D、元世祖答案:D解析: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海,东至太平洋,西至欧洲。

3、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C.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D.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关于秦朝建立的正确说法。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秦朝实行的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4、下列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B.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C. 汉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选项B、C、D都是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正确说法。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选项A中提到的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不是经济政策本身。

因此,选项A 是不正确的。

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赫拉克利特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波斯战争,被誉为“历史之父”。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八年级历史(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开课本。

2.请将所有答卷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

3.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

4.测试范围:《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册、《世界历史》第一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区域文明(11分)相互隔绝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散落各地却光彩夺目的文明中心,历思同学在复习世界古代史时,依据课本进行了如下整理:1.首先,他绘制了一幅《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局部),并找到了部分区域文明成果。

请你帮助他将下列文明成果标示在地图相应位置。

(3分)A.古埃及金字塔B.古罗马成文法《十二铜表法》C.古印度婆罗门经典《吠陀》D.古希腊公民大会E.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F.汉代讲经图G.阿拉伯民间故事集①F②C③④⑤D⑥⑦G2.接着,历思同学想对E所示文明成果进行解读,请你帮助他参照示例完成任务。

(2分)示例:C所示《吠陀》记载了种姓制度的由来,反映了古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后,他绘制了一张区域文明主要特征表,有部分内容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3分)4.历思同学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文明成果具有多元性,各区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各具特色。

但是,阅读《天方夜谭》时,他发现其中一些故事来自印度、埃及、两河流域等,反映了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和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请你列举一则史实,说明古代区域文明之间具有交流互动。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0周年.为了让我们以史为鉴,从中得到教训,如果在班上开展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内容,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报道是__________.()A. 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不做准备,战争一开始就陷入不利局面B. 在黄海海战中中国舰队迫使日本舰队逃离战场C. 1895年日军攻陷辽东半岛和威海卫,中国战败D.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据4月2日报道,朝鲜最高司令官金正恩观看了朝鲜最新防空导弹的试射。

中国为避免局势恶化,建议6月上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格局()A. 两极化B. 单极化C. 多极化D. 全球化3、甲午战争之前,有一位中国人东渡太平洋到美国考察.回国后,撰文描述其在美国的见闻.下列事物可能出现在其文中的有①火车②汽车③飞机④电灯泡.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题文】小明同学将下列四幅图片罗列在一起;他研究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A.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B. 中国人民的奴役史C. 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B. 1952年C. 1953年D. 1954年6、二战以后,丘吉尔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不包括()A. 建立北大西洋公的组织B. 成立欧共体C. 建立欧盟D. 使用欧元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题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A.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B.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合作C. 所有国家都应该互不侵犯,和平共处D.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8、26、下列863计划的倡导者是A. 王淦昌B. 王大珩C. 杨嘉墀D. 陈芳允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 低通胀B. 低失业C. 信息化D. 全球化10、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八年级历史会考练习卷-松江区 讲解版

八年级历史会考练习卷-松江区  讲解版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6岁。
6.补充上述梁启超生平中的两个空白。
①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运动
②1912
7.概括下列三个阶段梁启超的主要社会活动。
时间段
主要社会活动
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十五年
①接受儒学教育,参加科举考试
光绪十六年至民国六年
②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参加戊戌变法、北洋政府统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①。同年流亡日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与革命派论战,继续宣传君主立宪的改良主张,仇视和抵制民主革命。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美游历考察,写著《新大陆游记》,记述了美国的繁荣强盛,也记录了纽约贫富悬殊等黑暗面;赞扬民主、自由,但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
三、梁启超生平
梁启超曾说“我的理想专传,是以一个伟大人物对于时代有特殊关系者为中心”,其实,梁启超的人生经历也是我们了解晚清与民国的一面镜子。
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从小接受儒学教育。
光绪十年(1884年),11岁参加童子试,中秀才。
光绪十五年(1889年),1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
民国元年(②年),从日本回国,任袁世凯“责任内阁”法部次官,反对革命党人和革命运动。
民国三年(1914年),拒绝袁世凯重金收买和武力威胁,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讨袁,后直接参加护国运动。
民国六年(1917年),递交辞呈,结束从政生涯,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民国七年底(1918年),赴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解到西方社会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4. 观察漫画,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所处的国际形势。

2024上海松江区初二历史二模试卷和答案

2024上海松江区初二历史二模试卷和答案

松江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历史监测试卷(满分30分,完卷时间40分钟)2024.05 考生注意:1.本考试为开卷考试,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做在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选择题使用2B铅笔。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不能超出答题区域作答。

双项选择题需要选择两个选项。

历史的点线面: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由点推及于线,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发展于面, 点线面结合,让历史立体起来。

(一)科学家徐光启(9分)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学习小组参观徐光启纪念馆,并开展探究活动。

1.《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书中经常有《齐民要术》一书内容的引用,说明徐光启(单项选择题,2分)A. 善对张仲景的医学医术B. 关注祖冲之的数学技术C. 传承贾思勰的农学技术D. 注意郭守敬的水利技术2.《农政全书》记载:“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玉米、甘薯原产地在(单项选择题,2分)A. 欧洲B. 美洲C. 非洲D. 大洋洲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为徐光启撰写一份小传。

(3分)有同学比较了徐光启《农政全书》与宋应星《天工开物》两部著作的序言内容:《农政全书》:“农业为衣食之源,富国之本”。

《天工开物》:“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4.结合所学,概括这两部明代科技巨著的共同点。

(2分)第1页共3页(二)世界历史的发展(9分)一个个历史表象都不是静止不动,一个个事件构成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5.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界标,将这些历史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请你完成下列时间轴。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货币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推广汉字答案:D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颁布推恩令C. 推行科举制D. 建立东厂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开皇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永徽之治答案:A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科举制B. 废除丞相C. 推行八股文D. 建立东厂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朝的盛世?A. 康乾盛世B. 乾隆盛世C. 嘉庆盛世D. 道光盛世答案:C6. 下列哪一项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D7. 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反对帝国主义D. 打倒封建主义答案:D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游击战C. 持久战D. 投降主义答案:D9.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A. 土地公有制B. 土地私有制C. 土地改革D. 土地承包制答案:B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政策?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国有企业改革C. 市场经济体制D. 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1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1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长江三峡答案:D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神农本草经》答案:D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C1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顾恺之B. 吴道子C. 张择端D. 范宽答案:D1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D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A. 张衡B. 祖冲之C. 沈括D. 李时珍答案:D1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A. 故宫B. 长城C. 秦始皇陵D. 布达拉宫答案:D1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宗教?A. 道教B. 佛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答案:C2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__个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1分)
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
造纸术(1分)
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
二(共10分)
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
2.A、C(全部答对得1分)
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
3.(1)蒸汽(1分)内燃(1分)
(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
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
三(共9分)
1.A(2分)2.C(2分)3.B(2分)
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
四(共10分)
1.毛泽东(2分)2.B(2分)
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
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A(2分)
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
加以说明
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二(共10分)
1.B(2分)2.D(2分)3.D(2分)
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捍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
三(共14分)
1.B(2分)2.D(2分)3.C(2分)
4.D(2分)5.C(2分)
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
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
四(共26分)
1.A(2分)2.B(2分)
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
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
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
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表示“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图一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8分。

层次3:表示“不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的图二、材料三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1分。

层次4:在层次3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可说明的观点,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3分。

除层次1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提倡课程意识,提倡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拓展。

课程标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

但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和评析这场运动,不可能反映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教材的这种相对“滞后性”是造成学生对太平天国性质和历史地位争论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比较困惑的地方。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因而要求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以尊重客观史实为前提,关注和合理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材料,更好、更全面的诠释历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材观”。

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有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则需要适当补充。

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时,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

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