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的方法和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歌曲的四种唱法

歌曲的四种唱法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在中国:通俗唱法出现在20年代 后期的上海,1980年前后邓丽君的歌声进入大 陆后。邓丽君温馨扑实的演唱风格,对大陆青 年歌手的演唱实践,或对歌曲的创作都有很大 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在艺术成就和影响 上能超越过她。从现今国内通俗歌手毛啊敏、 谢小东的唱法看,在大方向上接受了民族声乐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优良传统,在 发声方法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声唱法和 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又吸纳了港台的通俗唱 法,乃至欧美通俗唱法中表情达意的独特方法 ,形成了多样的类型和不同特色。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的特点: “通俗唱法”也叫“流行歌曲唱法 ”,通俗唱法在发声方法上,相比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它是“平民唱法”或“平常唱法”,最没有声音发声技巧 可言,尽管也讲究方法,但是并不高深。通俗唱法的这种 低要求与流行音乐的“流行”特点有关,与通俗唱法的传 播形式有关。一般来说,通俗唱法通过电声设备扩大音量 ,优化音质,通过电声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结合现代舞 蹈,在现代灯光和舞台效果的衬托下传播出去。
民族唱法优秀代表:
蒋大为 阎维文 彭丽媛 宋祖英
民族唱法之原生态唱法
2019年中国乐坛忽然推陈出新,诞生 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原生态唱法。表演“ 原生态唱法”的歌手基本来自少数民族的 非职业演员。穿民族服饰,使用方言演唱 。这种新概念发祥自2019年CCTV青歌赛 。比赛是按唱法分类的:美声、民族、通 俗和原生态。“原生态”的确让中国的音 乐舞台增色不少。那种原汁原味的民间音 乐令人耳目一新。
他从未中断过对歌唱艺术的追求 。
中国杨洪基、幺红、戴玉 强、殷秀梅、吴碧霞等歌唱家 的演唱即为美声歌唱的典范。
欣赏美声作品:《我的太阳》 《夜莺》 《教我如何不想他》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情况《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1963年电影上映后,这首声乐作品也随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至今仍影响广泛,成为经典。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怀念战友》这首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是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代表作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马兰花开》等40余部影片经典音乐作品。

2019年6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改词编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962年,当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歌曲的任务以后,他立刻赶赴新疆,为创作歌曲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按照导演赵心水的设想,在剧本中班长牺牲以后就要有一首歌颂战友情的歌曲出现,来表达战士们失去战友的悲伤和缅怀之情。

为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拥有真实的情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雷振邦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上高处的哨所进行采风,可刚到山上,雷振邦就听见了身后发出一声巨响,那是刚刚走过的山路发生了雪崩,如果雷振邦稍晚两分钟出发,就必然会葬身于雪崩之中。

可见,当时边防哨所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险恶,戍边战士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在同边防战士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雷振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了解到了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悲壮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感受着戍边战士们质朴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这使雷振邦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就这样,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里,就在喀喇昆仑山上的这个哨所里,脑海中伴随着剧本里班长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雷振邦的创作灵感犹如泉涌,《怀念战友》的旋律和歌词在他的笔下奔泻而出。

当雷振邦谱写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那一行行五线谱。

《多情的土地》演唱技巧分析

《多情的土地》演唱技巧分析

文化探索78摘要:在所有的声乐歌曲当中,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

艺术歌曲高贵、优雅,情感丰富含蓄,是艺术领域中当之无愧的珍宝。

《多情的土地》是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乐曲深刻地表达了对祖国执著的热爱与对家乡的眷恋和牵挂。

本文在对作品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演唱作品的技巧,希望帮助学习者真正地理解这首作品,并通过自己的演唱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

关键词:多情的土地;艺术特色;演唱技巧《多情的土地》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歌曲,要想真正体现作品的情感,就必须先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掌握作者所采用的技巧,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演唱技巧,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

一、《多情的土地》创作背景《多情的土地》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于1982年创作的一首歌曲。

该作品诞生之时,我国刚刚开始社会转型,各行各业的前景均不明朗。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国内民众的观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纷纷选择走出国门去国外发展。

但是任志平却并没有受此影响,仍然深深地相信自己的祖国。

在完成歌词创作之后,任志平找到施光南,希望他可以为歌词编写曲谱。

施光南阅读歌词之后,深为感动,觉得它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他自己也亲自经历了那一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因此,施光南很快将歌词编写成曲,而歌曲也成功引起无数听众的共鸣,并获得多项荣誉。

二、《多情的土地》艺术特色浅析作为抒情歌曲中的佳作,《多情的土地》情感真挚动人,倾诉了作者对于祖国和故乡深切的依恋,作者运用丰富的音乐技巧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恋之情,使得作品无论是情感表达方面,还是艺术创作手法,都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

1. 歌曲的情感色彩《多情的土地》具有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在第一部分当中,作品形象地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美景,所采用的旋律及节奏既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具有普遍性。

歌曲音乐主要采用线条进行连接,大量使用三连音、装饰音,节奏上反复运用二拍附点,极大地提升了乐曲旋律的抒情性及流动性。

2. 歌曲的曲式结构在歌曲结构上,作品采用ABA 单三部曲式。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是指通过歌唱表达情感或叙述故事的音乐作品。

在赏析声乐作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歌词:歌词是声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歌词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需要注意歌词中的重点词汇和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曲调:曲调是声乐作品的基础,通过曲调可以感受作品的节奏和情感。

需要注意曲调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和声和节奏的配合。

3. 声乐技巧:声乐技巧包括发音、声音的表达和演唱技巧等。

需要注意演唱者的发音准确性、声音的表达是否传达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演唱技巧是否能够突出作品的特点。

演唱技巧
演唱声乐作品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声音控制:演唱者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

需要注意音高、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2. 呼吸技巧:呼吸是演唱的基础,需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技巧。

需要注意深呼吸、吸气和呼气的方法。

3. 情感表达:声乐作品的表现力在于情感的传达,演唱者需要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情感。

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传达程度。

总结
声乐作品的赏析和演唱需要注意歌词、曲调和声乐技巧等方面,并学会掌握声音控制、呼吸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演唱技巧。

通过不断的
实践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赏析和演唱声乐作品。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摘要:一、引言1.简述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的原因2.介绍本文将围绕作品的背景、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二、作品背景1.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2.作品的作者简介三、旋律与歌词1.旋律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2.歌词的意义和象征四、演唱技巧1.演唱者的表现和技巧2.声音的处理和情感的传递五、作品的欣赏价值1.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对现代音乐的启示和影响六、结论1.总结作品的特点和价值2.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和敬意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选择赏析一首西方声乐作品——《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这是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由加拿大著名歌手Celine Dion 演唱。

这首歌曲不仅在电影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单曲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My Heart Will Go On》的背景。

这首歌曲是由詹姆斯·霍纳作曲,威尔·詹姆士·阿克塞尔·罗杰斯作词。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这首歌曲出现在了影片的高潮部分,也是男女主角杰克和罗丝爱情故事的高潮。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完美地诠释了这段伟大的爱情。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My Heart Will Go On》的旋律悠扬动人,充满了浪漫和感伤。

歌曲的开头采用了爱尔兰风笛的旋律,象征着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故乡。

随着歌曲的进行,旋律逐渐变得激昂,表达了男女主角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故事。

而歌词方面,罗杰斯的歌词深情而朴实,"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每晚在我的梦里,我看到你,我感受到你,无论你在哪里,我相信心仍在),完美地传达了男女主角对彼此的思念和坚定不移的爱情信念。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1.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
2.结合自身喜好进行赏析
二、分析作品
1.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者介绍
2.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3.作品的歌词和意境
三、个人感受
1.对作品的喜好程度和原因
2.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论
1.总结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对作品的评价和推荐
正文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选择了一首中国声乐作品《茉莉花》进行赏析。

这首歌曲是我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茉莉花》的旋律悠扬、婉转动听,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歌曲的节奏稳健有力,与旋律完美结合,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和声方面,歌曲采用了传统的和声手法,使得歌曲的和声效果更加丰富。

歌曲的歌词意境深远,以茉莉花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景象。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独你芳,留得清香入梦乡。

"歌词中的茉莉花象征着美丽、纯洁和坚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我选择《茉莉花》进行赏析,是因为我深受其旋律和歌词的感染。

这首歌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茉莉花》是一首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其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丰富的和声效果,使得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系别: 艺术系专业方向: 音乐表演班级: 7130101****: *******: ***职称: 助教20 年月日中文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

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演唱感情演唱音色演唱呼吸Abstract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 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 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目录摘要 (1)前言 (4)一、作品分析 (5)(一)作品分析1、歌曲创作背景 (5)2、作者介绍 (6)(二)歌曲的创作特色1、曲式结构 (7)2、歌词文学 (7)3、情感表现 (7)二、表演设计 (8)(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8)(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8)(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9)三、练习与排练方案(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 (10)(二)练习计划安排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前言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声乐作品赏析

声乐作品赏析

2009947020音乐0991张燕滨声乐作品赏析很快的一学期又接近尾声了,在欣赏了一个学期的声乐作品之后。

我想我对我是一个学声乐表演的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感受,新的领悟!现在的我终于体会了孔子所说的所谓音乐“由人心生也”。

孔子认为音乐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精神享受、抚慰和宣泄方式。

是啊!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上的距离。

音乐无国界确实是如此,就如同老师说的多看多听写声乐作品对学习声乐确实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一开始我总肤浅的认为学习声乐不也仅仅只是学习一种方法,学习唱好歌的本事,然而我却忘了音乐本身给予我们的带给我们的是什么?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无形的艺术。

看不见,摸不着。

同时也是一种养料。

对于个人修养不可或缺的养料。

音乐总带给我们激情,带给我们新鲜感,带给我们欢乐,更或者是悲伤。

一个好的表演者我认为必定具备的本领就是能够把自己的情感通过唱,肢体动作等传达给台下每一位关注着你的人。

这一学期也看了不少的声乐作品,有精彩的音乐剧,还有内容丰富的歌剧等等。

无一不让我们大饱眼福,我想几乎每次观看作品是我都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机会其实不多,平常是挺想自己去买碟片来看的但之前也不懂去哪里买,怎样才不会买到盗版的,所以几乎每一堂课我都尽量不落下,多看一点是一点。

所看的那些作品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卡门》这部作品,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的短篇小说。

《卡门》是梅里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的是一位生性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女郎从事走私的冒险的人生经历。

女主角卡门一度引诱士兵,唐·约瑟,是他坠入情网,同时又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米卡埃拉,并被军队开除假如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

最后,倔强的卡门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约瑟的爱情。

终究死在约瑟的剑下······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顽皮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俗唱法的起源:在西方直到1900年, 古曲的“美声和”通俗的“的歌唱方法, 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到了1920年以后, 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演唱风格,流行歌曲的 歌唱者因话筒而产生了分歧,因为它不在 需要把声音唱的很大的技巧,对声音的炫 耀也不象古典声乐歌唱者那么强调,这时 歌手的声音都具有轻松、圆润、亲切的色 泽。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的特点: “通俗唱法”也叫“流行歌曲唱 法”,通俗唱法在发声方法上,相比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它是“平民唱法”或“平常唱法”,最没有声音发声技巧 可言,尽管也讲究方法,但是并不高深。通俗唱法的这种 低要求与流行音乐的“流行”特点有关,与通俗唱法的传 播形式有关。一般来说,通俗唱法通过电声设备扩大音量, 优化音质,通过电声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结合现代舞蹈, 在现代灯光和舞台效果的衬托下传播出去。 有关此类的问卷调查显示:某歌星音乐会,观众对嗓 音美和歌唱技巧的诉求仅占12—35%的比重;曲目难度要 求占4—9%;舞台灯光、音响效果占30—42%;歌星的形 象和衣饰占38——52%;环境舒适占13—17%。
民族唱法优秀代表:
蒋大为 阎维文 彭丽媛 宋祖英
民族唱法之原生态唱法
2006年中国乐坛忽然推陈出新,诞生 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原生态唱法。表演 “原生态唱法”的歌手基本来自少数民族 的非职业演员。穿民族服饰,使用方言演 唱。这种新概念发祥自2006年CCTV青歌赛。 比赛是按唱法分类的:美声、民族、通俗 和原生态。“原生态”的确让中国的音乐 舞台增色不少。那种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 令人耳目一新。
பைடு நூலகம்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在中国:通俗唱法出现在20年代 后期的上海,1980年前后邓丽君的歌声进入大 陆后。邓丽君温馨扑实的演唱风格,对大陆青 年歌手的演唱实践,或对歌曲的创作都有很大 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在艺术成就和影响 上能超越过她。从现今国内通俗歌手毛啊敏、 谢小东的唱法看,在大方向上接受了民族声乐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优良传统,在 发声方法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声唱法和 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又吸纳了港台的通俗唱 法,乃至欧美通俗唱法中表情达意的独特方法, 形成了多样的类型和不同特色。


中国杨洪基、幺红、戴玉 强、殷秀梅、吴碧霞等歌唱家 的演唱即为美声歌唱的典范。 欣赏美声作品:《我的太阳》 《夜莺》 《教我如何不想他》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及特点:可理解为中国艺术唱法。 它是采纳了戏曲唱法、说唱音乐唱法、民间歌 曲唱法及民族民间唱法,演唱我国各民族、各 地区、各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唱法,能表现我们 民族性格特征、精神风貌、字音语调、旋律特 征的音乐形象和歌唱技巧。民族唱法是以民族 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 演浑然一体的声、情、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 唱艺术。要求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 唱表结合、载歌载舞。
美声唱法的起源
它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并在那 个世纪传播到意大利的其它主要音乐中心城市;威尼斯、 罗马、那不勒斯以及后些时候的米兰。当时,只有所谓 “阉人歌手”,用那种特殊的气息控制而发出的“假 声”。在意大利和欧洲,女性始终被排除在天主教堂忽 然许多中心城市的剧场之外。男性和女性角色均由中性 者来扮演,其中一些伟大的歌唱家在整个十八世纪部分 时间一直统治着意大利的歌剧舞台。美声唱法在十九世 纪以前被职业教师和学生们严加保密。它是以口传心授 来教学的一种声乐艺术。在二十年代末,我国的留学生 将这种唱法引进中国。
世界首席男高音——鲁契 亚诺·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1935.10.12-2007.9.6)生于意大 利摩德纳市郊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当 过面包师,母亲是雪茄烟厂的女工,但他们 都酷爱音乐,尤其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 的业余男高音 。帕瓦罗蒂有着一副天生的 好嗓子,自幼就与歌声结伴,1955年,19岁 的帕瓦罗蒂开始学声乐。早年虽然做过小学 教师、保险推销员,但他从未中断过对歌唱 艺术的追求 。
什么是声乐?
声乐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 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作为声乐演唱的形式,[美声 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目前 在国内声乐界正处“三足鼎力” 之势。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特点:从字义讲是“美好的 歌唱”意思,可以理解成西洋艺术唱法。 美声唱法发音时喉头位置较低,因而音色 明亮、丰满、圆润、松弛,声音具有一种 金属色 彩,富于共鸣的音质,音色优美、 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 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为其特点,声区统一, 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美声唱 法要求 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对音量 的控制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而是依靠 气息来控制。
到了本世纪初期,西洋的 “美声”歌 唱形式和歌唱方法传入我国,新式音乐教 育的普及和新式音乐学府的出现,为声乐 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于是,在民间和 戏曲两类唱法之外,又加上了西洋的“美 声唱法’’。这种唱法的传入多渠道的, 如;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 法国、品种多样,风格五彩缤纷。经历了 半个多世纪,如今传统的与外来的结合已 较协调,彼此相互渗透融合,逐渐形成新 的民族声乐体系。
美声唱法六个重要原则 :
(1)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 (2)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 (3)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 (4)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
(5)美声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6)美声唱法要求声情并茂。
世界三大男高音:
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 戈、卡雷拉斯。他们的国籍分别是意 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民族唱法之原生态
把“原生态”作为一种有别于民族 唱法的音乐类型,显得有些荒诞。因为 所谓的“原生态”源自民间,流传于民 间,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它才是真真 正正的民族唱法,唱的才是地地道道的 民歌。怎么能把纯粹民间的音乐从“民 族唱法”里抛出来呢?问题出在“民族 唱法”上。 代表人物:阿宝。
通俗唱法
民族唱法起源
民族唱法起源于我国,它已有 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就占人口最多 的汉族来说,有着十分丰富的声乐 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是在 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歌唱实践, 由于语言特点、歌唱习惯、生活格 调、乐曲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累积 起来的。它和西方的歌唱艺术相比 较,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别。
民族唱法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