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工艺流程、参数及产品

退火工艺流程、参数及产品
退火工艺流程、参数及产品

退火工艺流程、参数及产品

工艺流程

罩式光亮退火炉为周期式热处理炉,用于带钢卷保护气氛条件下的再结晶光亮退火处理。

通过控制钢卷在罩式炉内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来完成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既将经冷轧变形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Ac

1

以下,经保温后冷却,同时通入还原性保护气氛,在完成金属组织恢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同时达到光亮的目的。通过再结晶退火可以消除冷轧加工硬化,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恢复塑性,提高延伸率,使钢板达到要求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

一个完整的退火工艺流程包括:炉台清理→炉台装料(钢卷+对流板)→输入退火参数→扣上内罩→锁紧内罩→冷态密封检查→氮气吹扫→启动循环风机

→扣放加热罩→充氨分解气(H

2+N

2

)保护→加热罩点火→按设定速率升温→风机

按控制方式变换为高速运行→保温→热态密封检查(保温结束前)→吊走加热罩扣上冷却罩→风机冷却至设定温度→喷淋水冷至出炉温度→氮气吹扫→吊走冷却罩→松开内罩锁紧→吊走内罩→卸料→退火数据保存。

产品大纲

1、退火料规格

材质:冷轧钢卷: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低合金结构钢。

代表钢号:Q195、Q235、08AL、20、45、SPCC、SPCD、SPCE。

热卷来源:宝钢、武钢、鞍本钢、唐山建龙等热卷和中宽带。

厚度:0.2-1.8 mm

宽度: 650-1250 mm

卷内径:φ510 mm

卷外径:φ900 –φ1900 mm

φ900 –φ1650 mm 两种

卷重: Max 26t(1250mm板宽)

屈服强度: max. 910MPa

拉伸强度:max. 1280MPa

2、成品尺寸:

厚度:同来料

宽度:同来料

卷内径:同来料

卷外径:同来料

卷重:同来料

屈服强度: max. 360MPa

拉伸强度: max. 700MPa

15万吨热处理产品大纲如下:

4、罩式退火炉机组主要条件和要求:

1)机组型式:强对流循环罩式退火炉机组

2)炉子数量:炉台数16台

3)热处理形式:冷轧带钢的再结晶(软化)退火。

4)燃料:天然气热值≥8400kcal/ N m3.(考核消耗按8500kcal/ N m3)

5)保护气体:氨分解气,75%H

2,25%N

2

6)最大装炉高度:按板宽950mm装四卷、1250mm装三卷考虑。

7)最大装炉量:

60吨(8个炉台,对应650-950mm板宽,φ1650 mm卷径);

75吨(8个炉台,对应1250mm板宽,φ1900 mm卷径)8)退火温度:带钢温度≤750℃,加热罩排烟温度≤850℃

设备配置量:8组罩式炉,16个炉台、8个加热罩、8个冷却罩。

设备组成介绍

综述

强对流罩式光亮退火炉由加热罩、燃烧系统、冷却罩、内罩、炉座、管路系统、电控系统、气体发生装置等几大部分组成,罩台比为1:2。罩式炉的加热过程是由加热罩先行加热内罩再加热内罩里的钢卷。炉体和工作区是圆柱形。

内罩与炉台间通过手动压紧水冷胶圈后形成密闭加热炉腔。经密封检测、吹扫洗炉、充保护气等工艺控制过程,保证炉内维持正常工作压力,并在炉座循环风机的作用下促使炉内保护气体强烈循环。实现气体搅拌,均匀温度。在PLC 控制下,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炉座密封检测、升温、保温、降温、风冷、水冷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同时通过上位站实现全过程监控及指令发送,最终达到光亮退火的目的。

车间机组设备:

车间炉台总数:16台

加热罩:8 个

冷却罩:8 个

内罩:16个

管道阀站:16套

基本控制单元:16套

上位监控管理单元: 1 套

专用器具:成套(立式钢卷夹钳;内罩吊具;对

流盘;及其它专用工具)保护气体站(氮气;氨分解气):成套

2·1加热罩及燃烧系统

加热罩是圆柱型的,顶部设起吊装置,底部有支撑腿,侧身带导向臂,轻型纤维复合炉衬。

炉壳:用钢板和型钢气密焊接成型,留有安装烧嘴用的开孔,顶部设起吊装置。炉衬:整体纤维复合轻质节能炉衬。上部为高纯型硅酸铝耐火纤维模块。下部烧嘴区域采用耐温耐冲刷的预成型含锆纤维叠块。

加热罩导向:保证加热罩正确放置在底座上,使燃气系统准确联接。

外罩热电偶:用于記录外罩温度和超温报警保护。

燃烧加热系统

采用比例连续+ON/OFF的自动控制燃烧方式,运行稳定可靠。烧嘴设在罩体下方,切向分布。装炉量75吨烧嘴设置:分2排布置,每排5个,共10个烧嘴;装炉量60吨烧嘴设置:分2排布置,每排4个,共8个烧嘴。每个烧嘴都配有自动点火和火焰监测设备,确保烧嘴正常工作。燃烧系统控制阀门精选德国霍科德进口优质件。

系统工作在升温段时,根据温度设定值和测量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空气管道阀门的开关量大小,并由一个连杆空/燃比例调节阀自动控制空气和燃气的混合配比,使燃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系统工作在保温段时,根据温度设定值和测量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燃气管道电磁阀的开和关,以实现炉温的自动控制。

燃气管路系统:主要包括与炉前供气管连接的燃气接手;稳压阀门、比例阀门、压力开关、压力表;燃气环形管;通向各个烧嘴的带有电磁阀和切断阀的管路。

助燃空气及排烟系统:主要包括助燃风机;空气调节阀、压力开关;耐热钢换热器;热风调节阀;通向各个烧嘴的环形管路和竖直空气供给管线;排烟钢结构的排烟集管、支管;排烟管用绝热材料进行保温包扎。

2·2冷却罩

冷却罩放在内罩外以冷却带卷。冷却罩是圆柱型的,有支撑腿。安装在上部的冷却风机可以对内罩实施强制风冷。在冷却罩顶部有一个水冷喷头,腰部设有环状喷水管,水冷时可均匀地冷却内罩。

冷却罩顶部设计成可用吊车移动,有两个导向装置使其能正确地放在底座上。

罩体:由钢板和型钢焊成。上部装有三台大风量冷却风机,安装在炉壳支撑架上。炉壳内侧顶部和腰部设有水冷喷淋装置,对内罩实施快速冷却。水冷装置通过快速接头和软管与冷却水管相连。

内罩

内罩与底座一起形成一个气密的空间。内罩由耐热钢制成。底部有法兰通过

压紧装置将内罩压到底座密封圈上,内罩可以用吊车移动,顶部设有吊装环,两个导向柱保证内罩正确地放在底座上。

罩体:由6mm耐热钢板气密焊接成型,材质为309S+1Cr18Ni9Ti,罩体制成横向波纹提高其热强度。旋压椭圆形封头,特殊焊接工艺和检测手段,保证使用寿命。

底部大法兰:加工有水冷槽,用以保护炉座密封胶圈。法兰焊后振动时效处理防止变形,进行二次机加。罩体焊缝进行着色探伤检查和射线探伤抽

查。

┅技术数据

罩体直径:φ2100mm(装炉量75吨内罩)

φ1850mm(装炉量60吨内罩)

适合堆垛高度:3950mm(装炉量75吨内罩)

4050 mm(装炉量60吨内罩)

钢板厚度:6mm

法兰平直度:≤1.0mm

波纹形式:梯形波纹

波纹宽度:150 mm

波纹深度:10~12 mm

波纹段圆度公差:±10mm

炉罐试验压力:0.02Mpa

内罩寿命不小于3年

2·4炉座

底座用于承放料卷、内罩和外罩。装有风机和导流装置。在底座上安装了一个底座密封圈,当夹紧内罩时,它会将底座空间密封。

炉台循环风机:高效变频调速直联炉用风机。

炉台底座:型钢和护板制成支承底架与基础定位相联,承重保温座为耐热钢板旋压反封头结构。内置绝热耐火纤维和耐热钢支撑。

对流托盘:高效扩散导流盘,全部由耐热钢构件制成,坚固耐用。在额定载荷下,长期使用不变形。

炉座大法兰:镶有真空水冷密封胶圈,压紧后,保证工作区间的气密性。保护气及安全气进气、排废气及冷却水接口均在炉座上。罐内热电偶也均由炉座引入,用于工作区温度控制、显示,记录和工艺控制(风机换速、冷却喷淋、报警和过程结束),其中1支电偶用于控温和记录,另一支用作同时纪录。两只热电偶炉内测点180度分布当控温偶故障时可切换到另一只热电偶进行控制,制作时炉台底架消除焊接应力(振动时效)。

┅技术数据

炉台承载能力:90T(装炉量75吨炉台)70T(装炉量60吨炉台)

电机功率:37 KW

电机工作转速:1850rpm

风量:65000~80000m3/h 风压:1900帕

电机绝缘等级:F级

电机防护等级:IP23

电机主轴材质:1Cr25Ni20Si2(固溶处理)

电机轴承及润滑脂:瑞典SKF进口产品

叶轮直径:W9.5---Φ950mm(装炉量75吨炉台)

W9.0---Φ900mm(装炉量60吨炉台)

叶轮材质:高镍铬耐热钢(去应力处理与转子组合动平衡试验)

2·5管路阀站

组成:充保护气分路、充氮洗炉分路、燃气分路、排废气分路、工艺水分路、炉台冷却水分路、阀门控制仪表气分路。其中阀门为精选气动球阀、电磁阀、不锈钢手动球阀。关键阀门带有状态反馈微动开关,确保自动控制安全。保护气和氮气进气自动控制,通过高精度涡街流量计实现流量和累积量测量显示和上位输出。炉内压力自动控制调节,冷却水流量报警保护。

保护气采用双路进气,在400℃之前确保使用高流量保护气吹扫将挥发产物及时带走,保证带钢表面质量。其它工艺段可选择使用小流量保护气或关断保护气。当氮气供给充分时,还可实现低温开始阶段(0.5~1小时)使用纯氮保护退火以节省保护气的消耗。

2·6炉台密封夹紧系统

为保证炉子工作空间气密性要求,内罩和炉台间的夹紧采用手动夹紧方式。在炉座上设有接近开关,当手动夹紧到位时,上位画面中会显示内罩就位。2·7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按双方约定供货。其规格和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根据机组退火工艺要求,氮气供应和氢气如下:

氮气供给系统:为了满足炉区450 Nm3/h的用气量,配备制氮机系统1套150 Nm3/h(带纯化)和两个30 m3(0.5MPa)储罐和一个稳压装置。用于洗炉吹扫。

保护气供给系统:为了满足炉区280 Nm3/h的用气量,配备氨分解系统两套140 Nm3/h(带纯化)。

2·8排烟系统

炉群配2台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功率约37KW,为防止排烟风机故障而影响生产,排烟风机为一用一备,排烟管道为钢制结构或砖混结构。

2·9起重和吊运工具(用户自备)

天车起吊高度(钩头至地坪):12m米+裕量

料卷吊运方式:双缘卷材夹具

内罩吊运方式:特制吊具(卖方提供)

对流盘吊运方式:带对正孔的3爪夹具

加热罩和冷却罩吊运方式:天车主钩

天车吨位:推荐32T+10T

天车行走(桥架)速度:推荐无极可调(最大60m/min)

天车横移速度:推荐无极可调(最大20m/min)

卷扬速度(提升/下降):推荐无极可调(最大8m/min)

翻卷机:大于25T

注:关键件(风机、内罩、炉衬、变频器、烧嘴和比例阀)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在保证寿命内出现损坏由供方负责免费维修或更换。

三、功能描述

3·1概述

我厂提供的强对流罩式光亮退火炉,适用于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带卷的光亮

退火热处理,可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性能等级要求。设备采用高效双速循环风机,全密封炉台结构,风/水组合冷却方式,具有生产率高、保温节能好、炉温均匀、安全可靠等特点,对全部退火工艺过程即能实现自动控制又能实现手动控制,即可以实现单机退火过程的自动化操作,也可以通过上位站实现机组稳定可靠的自动化操作和在线监控,并具有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保证长期可靠运行。

在一个退火过程中,带卷参数由人工输入到计算机工作站并下载到各组炉台的PLC上。车间操作人员将需要退火的带卷按堆垛要求装在炉台上。当一个炉台装完带卷后(料卷间放置对流盘),扣上内罩,手动将其压紧到炉台法兰上,这样得到完好的密封。然后在环境温度下进行炉子密封性试验,如密封性试验失败,控制系统给出相应报警,人工进行报警确认后,控制系统自动重新进行密封试验。密封试验成功,则自动进行氮气吹扫,持续到设定的吹扫洗炉时间,使炉内氧含量降至安全限度,同时启动循环风机,设置加热罩,并用空气对加热罩炉膛加热空间吹扫。在氮气吹扫和空气吹扫结束后,加热罩点火。加热罩点火分上下两层进行。炉子将按预定退火程序进行充保护气、升温、保温、降温、冷却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风机在达到设定温度值时由低速转为高速,促使炉内保护气高速循环,保证炉温更趋均匀,确保钢卷的机械性能和晶粒尺寸均匀。在保温结束前系统自动进行炉台热态密封试验,试验完成后进入冷却阶段。冷却分为带罩降温、空冷、水冷几个阶段。在移开加热罩扣上冷却罩后,开始进行风冷,冷却风机把冷空气吸入,使内罩温度逐步降低直到达到设定温度值后开始进行喷淋水冷,并一直冷却到出炉温度。冷却终了,进行后期氮气吹扫,用氮气置换出保护气。吹扫结束,吊走冷却罩和内罩,炉台卸料,将料卷放置料场。完成一炉退火,可准备下次退火工作。计算机监控系统将退火数据保存并送给上位管理机。生产报表可以随时打印。

3·2温度控制

在温度控制部份,由于采用PLC智能控制模块,故在升温过程中,升温速率可调,并可预设二十条升温曲线。在降温过程中,由于配置有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故使降温速率要快于自然冷却速率,因此缩短了生产周期,这相应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

3·3具有完备的安全保护功能

3·3·1具有内罩(炉台)及外罩超温保护功能

a、为了确保炉内工件不过烧及底座循环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控温偶之外,另增加一支内罩(炉台)超温监控偶,这样即使控温偶发生失灵,也能保证内罩(炉台)不会超温发生损坏,因为通过这支监控偶也能切断加热器。

b、为了防止外罩在升温及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烧,在外罩上设有一支外罩超温监控偶,以此保证当外罩温度超过报警温度时,能自动切断加热器。

3·3·2具有内罩密封性的自检及报警功能

由于在加热开始之前和加热结束之前系统均要进行密封性测试,当满足设定要求时,则程序继续进行,否则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再次试验。如仍未能达到要求,则发出连续声光报警信号,以提示操作人员需对系统的密封性进行检测,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故障排除。

3·3·3具有内罩中气氛压力的自调功能及压力报警功能

在工件退火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之一:

a、当炉压处于4000Pa~ 5000Pa(工作上下限)范围内时,进气阀、排气阀均处于通的位置,保持炉压动态平衡。

b、当炉压超过上限时,进气阀关闭,排气阀处于通的位置。如炉压高于9000Pa 超过10秒钟,则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压力过高”,同时加热系统和底座风机停。

c、当炉压低于下限时,排气阀关闭,进气阀处于通的位置。如炉压低于1200Pa 时,则安全气阀打开充氮,若低于1200Pa超过40秒钟,则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压力过低”。

3·3·4紧急停电及非正常停电时的安全保护功能。

当因意外情况,系统需紧急停电或突然断电,则系统停止工作。除安全气进气阀和排气阀外,其余自动阀门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并自动向炉内充入安全气N2,保证维持正常炉压和使带钢不被氧化。

3·3·5燃烧系统安全控制

燃气总管设有开闭器,高、低压力测点,显示并低压报警。

单炉空气压力检测1点,按测得值自动调节放散阀。

点火前空气预吹扫,保证安全点火。

自动点火、火焰监测,熄火保护,保证烧嘴正常安全工作。

设有高温保护、空燃气管道低压切断等安全措施。

3·3·6应急安全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冷却水和安全氮气保证不间断供给。

用户应自备事故电源,并与正常电源自动切换。如用户无法提供应采取柴油发电机进行应急供给。使炉台应急冷却水在5-8分钟内送水到炉台。

应急氮气与供氮管网相连,阀门与系统连锁,事故时将应急氮气在相同时间内送入退火炉

3·3·7炉区安全

设备安装应通过当地消防和燃气部门验收,达到安全要求。炉区柱列处加装燃气泄露报警仪,屋顶加装氢气报警仪。

电气自动化描述及马达清单

(一).自动化设备的技术说明:

1.1 上位监控系统(HMI):

上位监控系统(HMI)主要利用西门子的上位工控组态软件(WinCC),下位编程软件STEP7等,建立一个通用的操作平台。在这个操作平台基础上,我们可以编辑满足实际需要的各种工艺监视画面(如生产总揽画面,工艺状态主画面,炉台管路画面,退火参数设置画面,趋势曲线画面,实时报警画面,报表画面等)以及控制工艺生产过程的PLC应用程序。

1.2 基础自动化系统(PLC):

1.“按位模块化”技术:ET200S分布式I/O是全新意义上的结构化模块,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按位模块化”的新结构,意味着不仅可以使用16路32路的高密度模块,而且现在也可以使用2路4路的输入输出模块。因此“精确配置”已不再是梦想。

2.“热插拔”技术:不依赖于有源的背板总线“热插拔”技术,使得ET200S 的维护工作大大降低。不需要将整个系统停机或断电就可以在几秒钟内更换一个。相互独立的接线端子底板和电子模板结构避免了重复接线的工作。

ET200的维修和维护真正作到了“举手之老,轻松解决”。

3.“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通过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使电缆数量显著减少,不再有杂乱无章的电缆布线,只有一个总线,一目了然。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并简化了维护。更为简单的结构意味着更为快速的安装。另外通讯速率高(12M/S)和接口的标准化也使其在各种工业现场得以广泛普及应用。

(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该设备控制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它是综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显示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新型控制系统,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复杂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该系统真正实现了管理集中和控制分散,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还可满足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该系统是开放性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上位监控管理单元(HMI),通讯网络(PROFIBUS-DP或MPI),基本控制单元(S7)等。

系统主要单元配置及功能:

2.1 上位监控管理单元:

(1)配置:主机采用美国DELL或台湾研华。(CPU--P4 2.3g以上处理器,80G硬盘,256M内存;17 寸液晶彩显终端;惠普A4 彩色打印机;山特UPS 不间断电源,CP5611通讯卡,PC适配器等),上位工控组态软件(WinCC),下位编程软件STEP7,PID工具包软件等。

WINcc为上位工控组态软件,是一个视窗软件.是编制实际应用软件的操作平台.在这个操作平台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编辑满足实际需要的各种工艺监视画面. STEP7为下位编程软件.主要用来编制西门子S7-300PLC的工艺控制程序. PID工具包是一个专用控制软件,主要用来参与温度控制,以使温度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2)功能:上位机监控系统包括生产总揽画面,工艺状态主画面,炉台管路画面,退火参数设置画面,趋势曲线画面,实时报警画面,报表画面。其功能

如下:

①生产总揽画面

通过该画面可以了解车间内各炉台使用状态(包括内罩就位,冷密检、装炉吹扫、加热罩就位,点火前的热罩吹扫,加热,冷却罩就位,风冷,水冷,出炉吹扫,摘冷罩,摘内罩,等待卸料等),以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了解车间内各炉台的状态,进行必要的人工操作(装料、移动内罩、加热罩、冷却罩、卸料等)。

②工艺状态主画面

该画面包括:冷密检监测、预冲洗监测、炉座气氛监测, 加热状态监测,燃烧气氛监测,冷却状态监测,后冲洗监测,操作站等8个工艺状态监控栏, 用以显示和控制单个炉座的工艺过程。

如用图形、颜色,字符显示各管道阀门的当前状态(开或闭);各种风机

流量显示;冷却水回水的运行情况(运行、停止;高速、低速) ;保护气、N

2

是否断流;烧嘴点火是否正常;是处于升温段还是保温段;内罩和外罩是否超温等,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详细了解当前的运行状况。

★对不同操作者采用不同级别的口令授权,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③退火参数设置画面

通过该画面,操作人员可以人工输入(或配方调入)退火工艺温度曲线参数及其它参数,并将参数下载到指定的PLC 。

④趋势曲线画面

通过该画面可以实时动态显示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连续变化(以趋势曲线的方式实时显示)。便于操作人员直观了解系统各参数的变化趋

势。

⑤实时报警画面

通过该画面可以及时了解系统内发生的故障及故障原因,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报警类型,并用蜂鸣器报警。故障报警状态数据实时保存在数据库内,

可随时打印。

★该画面显示优先级最高。若系统产生故障报警,该画面即做为当前显示画面。

⑥报表画面

通过报表画面可以查询和打印退火参数历史数据、并可编制生产统计报表。

★对退火过程中需要记录的参数进行定时存储,并可随时进行过程数据查询。数据在主机上存储期限为一年,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每三个月对数据库用移动磁盘进行一次备份。

★报表画面可以分为历史报表、生产报表、统计报表等。

2.2 通信网络单元:

通信网络是用来将以上位机为核心的监控管理单元和各基本控制单元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协调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监视、操作、管理任务。

该系统的通信网络采用Profibus-DP或MPI方式与上位机连接。DP网络协议具有高传输速度(12M/S),能够充分体现系统的实时性。网络结构中所有的站(每个基本控制单元)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连接到一条公共通信总线上,结构简单。由于采用无源传输总线,一个站的故障不会影响其它站的工作,可靠性高。

2.3基本控制单元:

(1)配置:德国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S7-ET200S(DP网)、德国KROM燃烧控制系统;名优低压电器元器件(每个炉台一套)。

(2)功能:由基本控制单元完成炉台的所有工艺控制功能。

①由PLC智能模块和温控仪(日本导电)与温度传感器,空燃比例调节阀和燃气管路电磁阀,烧嘴控制器,点火变压器,火焰监测电极等构成温度加热系统的闭环控制。按工艺要求在加热过程中采用连续比例调节+ON/OFF控制方

式。

②每个炉座配置一套S7可编程控制器,按给定的工艺程序对炉台密检、氮气洗炉、充保护气、底座风机速度转换、风冷、水冷、出炉冲洗等工序进行自动控制。并实现必要的连锁保护及异常情况报警

③S7可编程序控制器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各种单独的模块之间可进行广泛组合,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可随时使用扩展模块对PLC进行扩展。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要求淬硬的钢种 (4) 要求渗碳的钢种 (6) 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其它钢种 (8) 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淬火………………………………………………………………………………………………1 2 正火及退火 (14) 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氮化 (17) 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锻模及胎模 (22) 切边模 (24) 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第Ⅰ组钢 (27) 第Ⅱ组钢 (2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注:①采用日本材料时,淬火温度为960~980℃,回火温度允许比表中温度高10~30℃。 ②有效截面小于20mm者可采用空冷。 要求淬硬的钢种(新HRC>30)

各种热处理工艺介绍

第4章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普通热处理(或叫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等。 4.1钢的普通热处理 4.1.1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z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z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z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一、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 ℃℃,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A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 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A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 Ⅱ

会以网状沿A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A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A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A?P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到等温温度。 3、不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 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4、球化退火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 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渗碳体存在时,必须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有: a)一次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不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离子注入和快速退火工艺处理

离子注入和快速退火工艺 离子注入是一种将带电的且具有能量的粒子注入衬底硅的过程。注入能量介于1keV到1MeV之间,注入深度平均可达10nm~10um,离子剂量变动范围从用于阈值电压调整的1012/cm3到形成绝缘层的1018/cm3。相对于扩散工艺,离子注入的主要好处在于能更准确地控制杂质掺杂、可重复性和较低的工艺温度。 高能的离子由于与衬底中电子和原子核的碰撞而失去能量,最后停在晶格内某一深度。平均深度由于调整加速能量来控制。杂质剂量可由注入时监控离子电流来控制。主要副作用是离子碰撞引起的半导体晶格断裂或损伤。因此,后续的退化处理用来去除这些损伤。 1 离子分布 一个离子在停止前所经过的总距离,称为射程R。此距离在入射轴方向上的

投影称为投影射程Rp。投影射程的统计涨落称为投影偏差σp。沿着入射轴的垂直的方向上亦有一统计涨落,称为横向偏差σ┷。 下图显示了离子分布,沿着入射轴所注入的杂质分布可以用一个高斯分布函数来近似: S为单位面积的离子注入剂量,此式等同于恒定掺杂总量扩散关系式。沿x 轴移动了一个Rp。回忆公式: 对于扩散,最大浓度为x=0;对于离子注入,位于Rp处。在(x-Rp)=±σp处,离子浓度比其峰值降低了40%。在±2σp处则将为10%。在±3σp处为1%。在±4σp处将为0.001%。沿着垂直于入射轴的方向上,其分布亦为高斯分布,可用: 表示。因为这种形式的分布也会参数某些横向注入。 2 离子中止 使荷能离子进入半导体衬底后静止有两种机制。 一是离子能量传给衬底原子核,是入射离子偏转,也使原子核从格点移出。设E是离子位于其运动路径上某点x处的能量,定义核原子中止能力: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范标准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规规定了公司变形铝合金零件退火热处理的设备、种类、准备工作、工艺控制、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技术安全。 2 引用文件 GJB1694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 YST 591-2006变形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规 《热处理手册》91版 3 概念、种类 3.1 概念:将变形铝合金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部晶相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2 种类 车间铝合金零件热处理种类:去应力退火、不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时效处理。 4 准备工作 4.1 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并应事先将炉膛清理干净; 4.2 抽检零件的加工余量,其数值应大于允许的变形量; 4.3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齐全,选择好合适的工夹具,并考虑好装炉、出炉的方法; 4.4 核对材料与图样是否相符,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 4.5在零件的尖角、锐边、孔眼等易开裂的部位,应采用防护措施,如包扎铁皮、石棉绳、堵塞螺钉等; 5 一般要求 5.1 人员: 热处理操作工及相关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考核和操作培训,成绩合格后持证上岗5.2 设备 5.2.1 设备应按标准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并挂有合格标记,各类加热炉的指示记录的仪表刻度应能正确的反映出温度波动围; 5.2.2 热电温度测定仪表的读数总偏差不应超过如下指标: 当给定温度t≤400℃时,温度总偏差为±5℃; 当给定温度t>400℃时,温度总偏差为±(t/10)℃。 5.2.3 加热炉的热电偶和仪表选配、温度测量、检测周期及炉温均匀性均应符合QJ 1428的Ⅲ类及Ⅲ类以上炉的规定。 5.3 装炉 5.3.1 装炉量一般以装炉零件体积计算,每炉零件装炉的有效体积不超过炉体积一半为准。 5.3.2 零件装炉时,必须轻拿轻放,防止零件划伤及变形。 5.3.3堆放要求: a.厚板零件允许结合零件结构特点,允许装箱入炉进行热处理,叠放时允许点及较少的线接触,避免面接触,叠放间隙不小于10mm. b.厚度t≤3mm的板料以夹板装夹,叠放厚度≤25mm,零件及夹板面无污垢、凸点,零件间、零件与夹板间应垫一层雪花纸,以防止零件夹伤。 5.3.4 装炉后需检查零件与电热原件,确定无接触时,方可送电升温,在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打开炉门; 5.3.5 加热速度:变形铝合金退火的加热速度约13℃~15℃/秒,例如加热到410℃设定时间为0.5小时。

退火热处理规范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退火热处理规范 在遵守《热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范》、JB4406-87《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和现有设备电加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制订以下三种退火工艺 1、焊接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 A、焊接件以低于300℃进炉 B、加热温度:600-650℃,对薄壁、细长、大而薄的易变形焊接件, 退火温度应取下限。 C、加热速度:100-150℃/小时。 D、保温时间:以焊接结构件最厚(或直径最大)的断面计算,每25mm 为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一般保温时间为2-4小时。 E、冷却速度:随炉冷至300℃以下出炉空冷。 检验标准: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纹,检查变形有无误差,对退火变形超差的工件允许进行校正。若变形量较大,校正工作量大的焊接件,应再进行一次应力退火处理。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焊接件检查表面质量及氧化情况。 注:本规范适用于低碳结构钢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2、铸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 铸件脱模后,必须经过退火才能进入后续加工工序。目的: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尺寸,消除铸件的白口组织和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第一、灰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

A、去应力退火: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2小时左右, 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注意: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降低铸件强度和硬度,这是不适宜的。 B、消除白口、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工艺:将铸件加热到800-900℃, 保温2-5小时,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待随炉缓冷到500-400℃时,再出炉空冷,这样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若保温后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增加铸件强度和耐磨性。 第二、球墨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 A、去应力退火: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以及凝固时收缩率比灰铸铁高, 故铸造内应力比灰铸铁约大2倍。对于不再进行其他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件,都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流程: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620℃左右,保温2-8小时,然后随炉缓冷。 B、石墨化退火:目的是消除白口,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获得 铁素体球墨铸铁。根据铸态基体组织不同,分为高温石墨化和低温石墨化退火。 b1、高温石墨化退火:将铸件加热到900-950℃,保温2-4小时,使自由渗碳体石墨化,然后随炉缓冷至600℃,使铸件发生中间和第二阶段石墨化,再出炉空冷。可以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 b2、低温石墨化退火:将铸件加热至共析温度范围附近(720-760℃),

钢的退火工艺

钢的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1。 3.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4.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5.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炉空冷。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见表C。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

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表C 去应力退火工艺及低温时效工艺 钢的淬火 一. 目的及应用正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基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二. 工艺规范 (1)常用钢号的正火加热温度及硬度值。 (2)正火保温时间的计算,可参照淬火工艺规程。 (3)正火工件的冷却一般为空冷,大件正火也可采用风机冷却、喷雾冷却等,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 操作要点 (1)正火温度工艺规范相近的工件,允许同炉处理。 (2)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加热应采取防止氧化或脱碳的气体保护措施。 (3)工件一般采用工作温度或稍高于工作温度装炉。若互相重叠装料,应相应延长保温时间1/4。 (4)工件应均匀放置在炉膛有效工作区里。 (5)工件出炉后,应散开放置在干燥处空冷,不得将工件堆积,不得放在潮湿处。

退火工艺

一、铝箔退火工艺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定义及工艺参数 1.1 本规程适用于轧制箔材的分卷、分切、剪切成品、轧制卷材成品的退火。 1.2 定义 为满足成品交货的机械性能和获得无油斑表面的铝箔材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 1.3 退火炉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2。 表22 1.4 炉子的性能见表23。 表23 2 烘炉制度 新炉使用前及旧炉子大修后,各系统工作正常情况下,必须进行烘炉,烘炉制度见表24。

表24 3 操作前准备 3.1 接料时按生产卡片核对退火箔卷的合金牌号、状态、批号、规格及数量,?并检查有无碰伤、划伤、串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 装炉前应按顺序记录好各卷的批号、合金、规格及重量,避免出炉时混料。 3.3 同炉退火的铝箔按要求放在料架或料筐上。 3.4 工件测温采用外径230mm左右,宽度300mm左右的铝卷模拟块。工件热电偶插在该卷端部距外圆10-20mm处,深度要求20-30mm。装炉前要采用凉透的模拟块并检查热电偶是否插紧,以及有无破损情况,确认完好时方可装炉。要求每炉必须安放四根工件热电偶,两根备用。 3.5 开动前应仔细检查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保护气体发生系统以及仪表等是否正常和安全,确认正常后方可随炉升温。 3.6 每次装炉前,应将炉内以及风机口所剩铝屑及脏物清除干净,否则不能装炉。 4 炉子操作 4.1 各批料的退火均为装炉后随炉升温。 4.2 成品退火加热时炉子发生故障或因停电等原因,炉料在炉子停留时间不超过1小时可以补充加热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则应重新退火。 4.3 装炉后炉门放下时,开启上下开启装置,放下后应开动炉门压紧装置。 4.4 调整炉子定温,当温度快达到要求时,应改定温,调到要求温度下恒温,且在此温度下进行保温,并应每小时检查一次各仪表控制情况,做好记录以免仪表失灵而跑温或引起损坏,

退火工艺的种类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

除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

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热处理 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

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 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

退火处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

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七类退火方式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奥氏

钢铁热处理退火工艺

钢铁热处理退火工艺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钢铁整体热处理四种基本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摄氏度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去应力和完全退火工艺

去应力和完全退火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钢的退火工艺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及操作规程 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1。 1.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3.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炉空冷。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见表C。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表C 去应力退火工艺及低温时效工艺 类别加热速度加热温 度 保温时 间/h 冷却时间 焊接件 ≤300℃装炉 ≤100~150℃/h 500- 550 2-4炉冷至300℃出炉空冷 消除加工应力到温装炉400- 550 2-4炉冷或空冷 高精轴套、膛杆(38CrMoAlA)≤200℃装炉 ≤80℃/h 600- 650 10-12 炉冷至200℃出炉 (在350℃以上冷速 ≤50℃/h) 精密丝杠(T10)≤200℃装炉 ≤80℃/h 550- 600 10-12 炉冷至200℃出炉 (在350℃以上冷速 ≤50℃/h) 主轴、一般丝杠(45、40Cr)随炉升温 550- 600 6-8炉冷至200℃出炉 量检具、精密丝杠 (T8、T10、CrMn、 GCr15)随炉升温 130- 180 12-16 空冷 (时效最好在油浴中进 行)

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优缺点

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优缺点 1)生产工艺 全氢罩式退火炉是冷轧钢卷以带有少量残余乳化液的状态,未作脱脂便送入罩式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在氢气气氛中冷却,然后通过平整机中间库直接送往平整机,再检查等,设备布置空间大,生产周期长,但产品规格和产量变化灵活性强。连续退火线上冷轧带卷在进口段进行脱脂,在连续退火的第一段进行退火,随后采用气体或水等进行冷却,在退火第二段进行时效处理,然后进行在线平整,检查等,设备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生产周期短,但产品规格范围覆盖面不宜太宽,产量不宜太低。 2)总成本 所谓总成本包含工艺设备新建的投资费用再加上生产运行费用。对于全氢罩式退火工艺途径来说,其投资、消耗与维修费用与连续退火线相比都要低,只有人员较多和材料损失比较高。此外,对于连续退火线而言,还应累加冶炼深冲钢种所需的附加费用(用于真空脱气、微合金化等)以及较昂贵的酸洗费用(用于清除热轧卷取温度较高而形成的红色氧化铁皮)。所以,从有关的资料评价估计全氢罩式退火炉的总成本比连续退火机组低。 3)品种性能 品种方面,全氢罩式退火通常生产的品种有CQ、DQ和DDQ,生产EDDQ、S―EDDQ、HSLA等品种难度很大,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连续退火品种有CQ、DQ、DDQ、EDDQ、S―EDDQ、HSLA、HSS等,生产厚规格(大于2.5mm)产品有困难,规格范围太宽将增加控制难度,适合大批量、少品种生产。表面洁净度方面,全氢罩式退火通过建立正确退火制度,加上在热轧、冷轧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板形、新型轧制技术、一定程度的均匀粗糙度、精确的卷取张力等),减少粘结、折边、碳黑等缺陷。而连续退火后的钢板表面十分光洁,不会出现粘结、折边、碳黑等缺陷,适合生产表面质量要求高的钢板。深冲性方面,对于铝镇静钢而言,一般用全氢罩式退火比用连续退火质量要优,其机械性能均匀,塑性应变比r 值、加工硬化指数n值一般都能高于连续退火的产品。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合金化超深冲(IF)钢,又称无间隙原子钢,该钢具有极优良的成形性,即高r值(r>2.0)、高n值(n>0.25)、高伸长率(8>50%)和非时效性(AI=0)。用连续退火生产出的IF钢的深冲性要优于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出的铝镇静钢的深冲性。无论用全氢罩式退火还是用连续退火均可生产微合金化超深冲(IF)钢,但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IF)钢效率较低。连续退火工艺是以严格控制钢的成份为基础的,炼钢工序中需低碳、低锰,磷、硫等杂质含量要低,而这些控制技术难度高,工艺操作复杂。国外(日本等)IF钢的退火主要采用连续退火工艺,国内F钢的退火则主要采用全氢罩式退火工艺。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一般冷轧板热轧中低温卷取即可,用连续退火生产一般冷轧板热轧中需高温卷取。用连续退火生产IF钢时可省去过时效处理,热轧又可采用低温加热及低温卷取,比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IF钢优势大。对于汽车上的难冲件,用IF钢生产比用铝镇静钢生产成品率高。 强度方面,高强度板按强化机理主要有:固溶强化型加磷钢板、弥散强化型高强度低合金钢板、相变强化型双相钢板和马氏体钢板、烘烤硬化型的BH钢板等等。全氢罩式退火一般生产软质钢板,生产的低合金结构高强钢(HSLA)强度级别和深冲等级均受到限制,不适宜作高强度原板。连续退火既能生产多种深冲等级(如CQ、DQ、DDQ等)深冲钢板,又能生产强度和深冲均好的深冲高强钢板(其中CQ―HSS强度级别为340MPa和590MPa,DQ―HSS强度级别为340MPa和440MPa,DDQ―HSS强度级别为340MPa和440MPa,BH―HSS强度级别为340MPa,DP―HSS强度级别为340MPa、440MPa、590Mpa、780MPa,TRIP―HSS 强度级别为590MPa和780MPa等等)。温度均匀性方面,全氢罩式退火以紧卷状态进行处理,热工性能差,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其两端、内外层和中心的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处理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 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

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热处理渗碳,回火,退火,正火,淬火顺序怎么排 如果是对于一个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路线的话,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几种常见退火工艺方法及比较

几种常见退火工艺及比较 我们知道,铜杆和铝杆在拉丝机上拉拔的过程中,会发生硬化、变脆,为了恢复单丝的塑性,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因此需要将线材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退火处理)。 目前常见的退火方法有:退火炉退火,热管式退火,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退火和感应式退火等几种方法,下面逐一分析、比较各种退火方法的优缺点。 1、退火炉退火 退火炉退火设备主要由退火罐、加热丝、等组成(参见图1)。它通过把单丝放置在一个加热的容器内,达到退火的目的。 该设备的主要优点:设备简单、易维护。 缺点:耗电量大,退火后单丝性能不稳定,不能在线连续退火,而且退火周期较长。 2、热管式退火 热管式退火设备主要由不锈钢管、加热丝、冷却液、收放线装置等组成(参见图2)。它通过电热丝加热一根空心管,单丝通过加热的空心管,达到退火的目的。 该设备的主要优点:设备较简单,能够实现在线连续退火,而且退火周期相对较短。 缺点:耗电量大,无法实现退火速度自动跟踪(退火温度不能跟随线速作及时调整)。 3、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退火 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退火设备主要由可调变压器、电刷、电极轮、冷却液、收放线装置等组成。它是利用单丝通电流时会发热这一原理来实现退火的。 该设备的主要优点:比较节能,能够实现在线连续退火,而且退火周期较短,能够实现退火速度自动跟踪(能自动根据单丝速度调整退火电压或电流,使单丝退火程度保持一致)。 缺点:由于靠电刷传输电流,电极轮转动使的阻力较大(费能),单丝和电极轮间有时会产 生火花,影响单丝的表面质量。(参见图3) 图3 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退火示意图 图3中,电极轮1和电极轮3的电位相等(假设都是正极),电极轮2是负极,则电极轮1和电极轮2及电极轮2和电极轮3之间的单丝都有电流通过,并产生热量。从图中可以看出,

冷轧板的退火工艺: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的比较

冷轧板的退火工艺: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的比较 冷轧产品是钢材中的精品,属高端产品,具有加工精细、技术密集、工艺链长、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等特点。国际钢铁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冷轧产品在钢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冷轧后热处理是冷轧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冷轧板多为低碳钢,其轧后热处理通常为再结晶退火,冷轧板通过再结晶退火达到降低钢的硬度、消除冷加工硬化、改善钢的性能、恢复钢的塑性变形能力之目的。冷轧板的再结晶退火在退火炉中进行,冷轧板退火炉分为罩式退火炉和连续退火炉,罩式退火炉又分为全氢罩式退火炉与普通罩式退火炉。冷轧板退火技术的发展与罩式退火炉和连续退火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10]。退火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退火工艺流程示意图 表2.4 某钢厂罩式退火炉工艺参数

图2.3 典型的罩式炉退火工艺温度曲线图 罩式退火工艺 罩式退火是冷轧钢卷传统的退火工艺。在长时间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进行再结晶,消除加工硬化现象,同时生成具有良好成型性能的显微组织,从而获得优良的机械性能。退火时,每炉一般以4个左右钢卷为一垛,各钢卷之间放置对流板,扣上保护罩(即内罩),保护罩内通保护气体,再扣上加热罩(即外罩),将带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再冷却。罩式退火炉发展十分迅速,2O世纪7O年代的普通罩式退火炉主要采用高氮低氢的氮氢型保护气体(氢气的体积分数2%~4%,氮气的体积分数为96%~98%)和普通炉台循环风机,生产效率低,退火质量差,能耗高;为了弥补普通罩式炉的缺陷,充分发挥罩式炉组织生产灵活,适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建造投资灵活,可分批进行的优点,7O年代末奥地利EBNER公司开发出HICON/H 炉(强对流全氢退火炉),8O年代初德国LOI公司开发出HPH炉(高功率全氢退火炉)。由于这两种全氢炉生产效率比普通罩式炉提高一倍,产品深冲性良好,表面光洁,故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全氢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工艺代号:5111)、正火(工艺代号:5121)、均匀化处理、淬火(工艺代号:5131)、回火(工艺代号:5141)、固溶处理(工艺代号:5171)、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工艺代号:5111) 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图11—4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表ll—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 2.正火(工艺代号:5121) 正火是将铸钢件目口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图11—5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司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

其珠光体组织较细。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工艺代号:5131) 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图11—6为淬火回火工艺示意图。 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 (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图11—7为铸钢件淬火工艺温度范围示意图。原则上,亚共析铸钢淬火温度为Ac。以上20~30℃,常称之为完全淬火。共析及过共析铸钢在Ac。以上30~50℃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铸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为此,铸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否则不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及其相应的性能。但冷却速率过高易于导致铸件变形或开裂。为了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应根据铸件的材质选用适当的淬火介质,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工艺、正火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工艺、正火工艺 ◆表面淬火 ?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 2~3 个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带钢连续退火工艺技术介绍

12.5.2.5 退火工艺 A. 罩式退火 B. 连续退火 连续退火机组问世于1936年,但是直到上世纪60年末期有关带钢连续退火金属学的研究才取得了重大进展。1959年BLICKWEDE提出了热轧高温卷取连续退火生产冶金原理,1969年他又提出了低碳钢板均热后快速冷却和过时效处理的理论,从而找到一条合适的方法,使得钢中固溶碳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充分析出、并且使得铁素体晶粒长大。这一划时代的技术进步,为带钢连续退火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1972年日本新日铁君津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软质带钢的连续退火线,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条完备的冷轧带钢立式连续退火线,它的出现标志着连续退火技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连续退火工艺将脱脂、退火、平整、分卷等数个工序集成在一条机组内,与罩式炉相比,具备有以下优点:(1)(2) ?产品质量高:连续退火产品表面光洁,残碳和铁粉含量远低于罩式退火;板型好,性能均匀,缺陷少。 ?生产率高:生产周期可由原来10天左右缩短到至多1个小时左右,由此生产备料大减,生产过程简化,管理方便。 ?节省劳动生产力:由于工序的合并,加之连续退火机组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使得操作人员数量大量节省。 ?成品率高:工艺过程紧凑,避免了罩式退火工艺中钢卷多次搬运擦伤、粘结、折边等缺陷。 当然,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连续退火机组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面在以下方面:?极限规格带钢(厚度大于2.5mm或0.15mm以下的超薄规格)用立式连续退火生产比较困难。 ?设备和技术复杂,要求技术人员、机组操作和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成和投产近六十多条连续退火机组,随着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连续退火技术正在广泛地取代了罩式退火技术,实现冷轧带纲快速、经济和大规模的生产。在镀锡原板品种上,连续退火机组已经能够生产从T1 – T5,DR8 – DR10全部调质度;在冷轧板品种上,连续退火机组不仅能够生产DDQ、EDDQ等深冲和超深冲软材,还能够生产各类高强钢(HSS),不仅有CQ级HSS,DQ级HSS,而且还出现了DDQ深冲级HSS、烘烤硬化性DQ级HSS,以及低屈服点超高强钢(LOW YR/SUPER-HSS)和TRIP等高强钢新品种。

主要工序工艺参数表

主要工序工艺参数表表一、

喷粉:其它要求:工件表面温度<47度、粉房最佳温度15-25度、湿度<75%、粉房空气含尘量<1.5mg/m3、粉房附近横向风速≤0.3m/s、照明≥300克勒斯,压缩空气含水量<1PPM、含油量<0.1PPM、压力4.0-7.0kgf/cm2。 表二、主要工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表

对基材进行检验按《铝型材检验规程》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上道工序。 2.上排绑挂 4.1按生产计划备料,看每筐料的随行卡片并认真核对型号数量, 做好上料记录。 4.2根据型材种类选择合适的吊架,将型材主要装饰面向上用铝丝 固定在吊架上,要求固定牢固稳定、型材与型材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尽量将型材平面向下以防止气泡发生。 4.3上排绑挂过程中注意复查型材外观有无缺陷。例如油斑、水锈、 胶迹。 4.4将外观有缺陷的型材进行返修,变形用钳子矫正、胶迹用信那 水擦除、其它用180-600#砂纸打磨。返修后合格的允许上排绑挂。 5. 脱脂 5.1型材进入脱脂槽前要注意观察其表面状态,灰尘和铝屑较多时 先水洗再脱脂,根据油渍和斑点情况合理调整脱脂工艺参数。 5.2正常情况按表一中脱脂工艺参数操作。 5.3根据化验分析结果、生产量和型材脱脂效果及时补加药剂,加 药时应缓慢均匀地添加到槽面各处,用吊架上下搅拌均匀后使

用。 5.4槽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差时应及时倒槽,清除槽底铝粉和沉 淀。 5.5脱脂完毕从脱脂槽吊起后应使型材倾斜并保持1-2分钟,至型 材表面槽液基本滴干为止,以节省药剂和利于后续清洗。注意观察脱脂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6常见问题参照表二中规定的方法处理,仍不能处理时及时通知 技术人员解决。 6. 水洗 6.1进入水洗槽先使型材上下摆动2-3次,再浸泡1-2分钟。 6.2型材从水洗槽吊起后应注意观察其表面除油状况(水膜是否连 续、有无斑点残留、背面有无泡沫残留),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3生产时应保证水洗槽的溢流,发现水质浑浊时及时清槽换水。 6.4水洗完毕从水洗槽吊起后应使型材倾斜并保持1-2分钟,至型 材表面水分基本滴干为止。 7. 铬化 7.1按表一中铬化工艺参数操作 7.2根据生产量、化验分析结果和型材铬化效果及时补加药剂,液 体药品直接加入,回休药品先用槽液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要求加药时缓慢均匀地添加到槽面各处,用吊架上下搅拌均匀后使用。 7.3槽液使用一段埋单后铬化效果变差时应及时倒槽,清除槽底铝 粉和沉淀。 7.4铬化完毕从铬化槽吊起后应使型材倾斜并保持1-2分钟,至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