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

合集下载

延髓

延髓

延髓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延髓在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

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

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

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维持觉醒和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

向下的冲动参与了肌紧张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另外,延髓内一些神经核团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参与内脏运动及腺分泌的调节。

延髓之内具有与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结构。

1.心血管中枢。

利用定位仪电刺激延髓不同部位,发现第Ⅳ脑室头端外侧背部的网状结构的广大区域都可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区域叫做加压区;刺激延髓尾端内侧腹部网状结构时,出现心搏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此结构叫做减压区。

这两个区域之间在功能上有协调关系,并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性活动等。

2.加压中枢。

延髓网状结构中属加压区的神经核有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

它们通过网状脊髓束下行纤维至脊髓胸1~腰3灰质侧角,发出交感缩血管纤维。

静息情况下其节前纤维每秒钟发放1~2次冲动,使小动脉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紧张度,维持了外周阻力。

加压区的兴奋常引起全身性加压反应。

3.心加速中枢。

加压区中控制心脏活动的神经集团,也分布在延髓网状结构内。

通过网状脊髓束与上胸段T1~5,6,脊髓灰质侧角发生联系,再支配心脏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和心室肌,使心搏加速加强。

4.减压中枢。

延髓的孤束核、旁正中网状核和中缝核均属此区。

它们接受窦神经等的传入冲动,再发出第2级纤维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中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神经核团,如巨细胞核,使后者处于抑制状态,减少其传出冲动,从而降低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出现减压效应。

5.心抑制中枢。

延髓迷走神经的疑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

由此发出的迷走神经分布在心房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等,有使心搏变慢,心缩力减弱的作用。

平时该中枢紧张性较高,经常发放下行冲动,使心搏不致过快,称为迷走紧张。

延髓

延髓
14
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来自对侧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 脑干的外侧区上行,终止于腹后外 侧核。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
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
3)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mniscus: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纤 维交叉后组成三叉丘系。与内侧 丘系经核而
面神经丘facial colliculus
成。
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
迷走神经三角 vagal triangle
界沟 sulcus limitans 前庭区 vestibula area 听结节 acoustic tubercle 正中沟medi sulcus
7
(2)脑干的纵向区分
脑干的结构可以纵向的组合成四个平行的部分:
顶盖上区
中脑部称为顶盖 上丘
室 腔 顶部:的
下丘 脑桥的顶部为上、下髓帆
后 方
延髓上部的顶为第四脑 室脉络丛和脉络组织
延髓下部的顶为后 索及薄、楔束核
室腔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延髓下部的中央管
被盖:室腔前方的广大区域
基底部: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部 的基底和延髓的锥体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
展神经abducens n.
面神经facial n.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
迷走神经vagus n.
副神经accessory n.
11
(二)非脑神经核:属于中继核团
1)薄束核与楔束核nucleus gracilis and cuneatus :
橄榄 oliva
舌咽神经

延髓损伤常见原因

延髓损伤常见原因

延髓损伤常见原因
延髓损伤是指发生在延髓部位的损伤,延髓是位于脑干最底部的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它连接着大脑和脊髓,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控制呼吸、心脏功能以及大部分基本的生理功能。

延髓损伤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突发性外力: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等突发性外力的作用,如头部直接受到撞击、冲击、挤压等。

2. 脊髓损伤蔓延:延髓作为脑干的结构之一,与脊髓连通,当发生脊髓损伤时,损伤可能蔓延至延髓,导致延髓损伤。

3. 中风: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缺氧,造成神经细胞死亡。

当中风发生在延髓附近的血管时,延髓可能会受到损伤,引起功能障碍。

4. 肿瘤:脑干肿瘤是延髓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肿瘤的压迫和浸润都会对延髓造成损伤。

5. 感染和炎症:延髓周围的组织和脑干本身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和炎症,导致延髓损伤。

这种情况常见于脑膜炎和脑内炎症。

6. 先天性畸形:某些先天性畸形可能影响延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如先天性纵
隔囊肿、Chiari畸形等。

7.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脑干和延髓,导致损伤。

8. 药物或毒物的暴露:某些药物或毒物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对延髓产生损伤,如长期使用酒精、药物滥用等。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原因可能导致延髓损伤,如遗传疾病、放射线暴露、代谢性疾病等。

总结起来,延髓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突发性外力、脊髓损伤蔓延、中风、肿瘤、感染和炎症、先天性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的暴露等。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延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
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延髓肿瘤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压迫延髓或邻近结构有关。

2. 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延髓部位的异常肿块,并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3. 病理学诊断: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4. 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以辅助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延髓肿瘤的诊断标准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溶栓治疗:在患者发病后的3-4.5小时内,通过使用纤溶酶
原活化物(tPA)等药物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

这种治疗方法
可以恢复血液流动,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但需严密监测患者的情况,因为溶栓药物有可能引发出血并导致其他并发症。

2. 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植入支架或使用球囊扩张血管,以缓解血流受阻的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恢复血液供应,减轻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梗塞发生。

但是,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谨慎考虑。

3. 支持性治疗:在治疗延髓梗塞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支持性治疗,包括呼吸支持、监测血压和心率、导管管理等。

这些措施旨在维持体循环和基本生命功能,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康复治疗:对延髓梗塞幸存者来说,康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过程中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语言和日常生活能力。

延髓梗塞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及早就医、积极治疗可以提高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

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

延髓麻痹,又称延髓性麻痹,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咀嚼困难等症状。

延髓麻痹的病因复杂,包括多发性硬化、淀粉样变性、帕金森病等。

本文将针对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1. 抗胆碱酯酶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是治疗延髓麻痹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改善肌肉收缩功能。

常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有:(1)多奈哌齐:每次5mg,每日2次。

(2)安非他酮:每次10mg,每日3次。

(3)雷沙司丁:每次10mg,每日3次。

2. 抗抑郁药物:部分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可选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1)氟西汀:每次20mg,每日1次。

(2)舍曲林:每次100mg,每日1次。

3.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可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症状。

常用的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有:(1)加巴喷丁:每次300mg,每日3次。

(2)普瑞巴林:每次150mg,每日3次。

二、康复治疗1. 吞咽训练:吞咽训练是治疗延髓麻痹的关键,旨在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吞咽反射训练:通过口腔、舌、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增强吞咽反射。

(2)唾液控制训练:通过口腔、舌部肌肉的协调运动,控制唾液分泌。

(3)食物形态训练:调整食物的形态,使其易于吞咽。

2.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言语清晰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呼吸控制训练:通过呼吸控制,改善言语的节奏和音量。

(2)共鸣训练:通过共鸣训练,提高言语的清晰度。

(3)语言表达训练:通过语言表达训练,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姿势训练:姿势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的坐姿、站姿,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方法如下:(1)坐姿训练:通过坐姿训练,提高患者的坐姿稳定性。

(2)站姿训练:通过站姿训练,提高患者的站姿稳定性。

三、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具有补气养血、祛瘀通络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

延髓手术方案1. 简介延髓手术是一种治疗延髓病变或压迫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或减压延髓病灶,以缓解病情和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本文将介绍延髓手术的手术方案、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2. 手术方案2.1 术前准备在进行延髓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完善的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疾病历史、症状及体征等信息; - 定期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包括MRI、CT等影像学检查; -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2.2 手术过程延髓手术的具体方案根据病变的类型和位置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延髓手术方案之一:步骤1:患者安置和麻醉将患者置于手术床上,并进行全身麻醉。

通常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安全性。

步骤2:头部定位和固定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头架上,并通过头枕和带子等设备固定头部,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和手术的精确性。

步骤3:手术切口在患者头部进行消毒和铺洞巾后,医生通过精确的切口进入手术区域。

切口通常位于枕骨的下缘。

步骤4:延髓探测医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等工具,小心地切开软组织,暴露延髓。

通过仔细观察和探测,确定延髓的位置、形态和血供情况。

步骤5:切除或减压病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切除延髓上的病灶或通过减压手术缓解病变对延髓的压迫。

手术方法包括切除、切缝和减压等多种方式。

步骤6: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医生用生物胶或缝合线封闭切口,并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

确保手术区域干净、无感染,并注意患者的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3 术后护理延髓手术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和恢复正常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及时止痛和控制感染;•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意识、言语、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情况,保证营养和水分的平衡;•定期进行复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延髓梗塞,是指延髓部分血管发生梗塞,导致延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延髓
是脑干的一部分,控制着呼吸、心跳和血压等重要功能,因此一旦发生延髓梗塞,常常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延髓梗塞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

首先,对于急性期的延髓梗塞患者,最重要的是迅速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
是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梗塞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梗塞对脑干功能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这些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率。

其次,对于慢性期的延髓梗塞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
的一环。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患者可以逐步恢复部分受损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此外,对于延髓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对疾病进行积极的应对。

总的来说,针对延髓梗塞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
和护理工作,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然,对于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体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延髓梗塞患者重获健康,重返美好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髓的结构与功能
张斌
目录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功能 四、受损后表现
外形
延髓(medulla oblongata)略似倒置梨形,下 与脊髓延续,上在腹面与脑桥间以延髓 脑桥沟分界。
外形
腹面可见前正中裂和前 外侧沟。 前正中裂两侧隆起即锥 体(pyramid)。 下端锥体束在前正中裂 交叉形成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 锥体外侧卵圆形隆起称 橄榄(olive),内有下橄榄核。 锥体与橄榄间的前外侧 沟内有舌下N根出脑。 橄榄背方,依次排列舌 咽、迷走、副N根。
受损后表现
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综合征)
患者出现舌下神经交叉瘫。表现:①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 缩(舌下神经损伤);②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椎体束受累)。 由延髓下腹侧病变引起。
舌下神经交叉瘫综合征(Jackson综合征)
病灶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伸舌偏向病灶侧、舌肌萎缩),对 侧偏瘫。为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病损,多因脊髓前动脉闭塞所 致。
受损后表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亦称延髓外侧综合征。常由小脑后下动脉关闭所致。临床表现: 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真性球麻 痹,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麻痹及咽反射消失 (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 部分小脑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⑤同侧面部痛、温度觉丧失而触觉存在,呈核性分布(三叉神经 脊束核损伤);⑥对侧半身痛、温度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 束受损);⑦呃逆(网状结构中呼吸中枢受累)
受损后表现
橄榄体后部综合征 病变位于IX、X、XI、XII核区,锥体束常可幸免, 有时可侵犯脊髓丘脑束,因受累核不同分为: ①Schmidt综合征( IX、X、XI) ②Tapia综合征( IX、X、XII) ③Avellis综合征( IX、X、XI 、XII) 本组综合征多由神经根损伤所致,由后组颅神经核区 病灶引起者罕见。
内部延髓中、 下部占位最大,(位于 第四脑室底灰质的腹 侧与下橄榄核之间的 广阔区域,由纵横交 织的神经纤维和散布 其间的神经细胞和细 胞群构成) 6、其它纤维束:中线两 旁由腹向背侧依次排 列锥体束、内侧丘系、 顶盖脊髓束、内侧纵 束。 (此外还有三叉神经 脊束,脊髓小脑前、 后束,脊髓丘脑束,红 核脊髓束等)
功能
心血管中枢
第四脑室头端外侧背部的网状结构的广大区域都可 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区域叫做加压区; 刺激延髓尾端内侧腹部网状结构时,出现心搏减慢、 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此结构叫做减压区。这两个 区域之间在功能上有协调关系,并保持着适度的紧 张性活动等。
功能
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它们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干和脊髓等 部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但一般认为基本的 呼吸中枢在延髓,特别是闩的附近 。
内部结构
1、锥体束和锥体交叉: 锥体束分为皮质脊髓 束、皮质核束。在延 髓下端形成锥体交叉, 下行为皮质脊髓侧束, 小部分未交叉者为皮 质脊髓前束。
内部结构
2、薄束核、楔束核和内 侧丘系交叉: 二核发出纤维呈弓状 走向中央管腹侧,左 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 叉。交叉后纤维折向 上行,形成内侧丘系。 位于锥体束背侧,中 线两旁。将来自身体 对侧的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冲动上传至背 侧丘脑-大脑皮质。
外形
背面下部形似脊髓, 有薄束结节、楔束 结节,其深面为薄 束核和楔束核。 楔束结节外上方处 稍隆起为小脑下脚。 背面上部中央管敞 开为第四脑室,延 髓背面形成第四脑 室底的下部。
内部结构
一般通过四个横断面来观察其内部结构, 四个横断面由下向上依次为: 锥体交叉部 内侧丘系交叉部 橄榄中部 橄榄上部
功能
延髓对肌紧张的调节
延髓中央的网状结构控制着肌紧张,在保持姿 势中有重要作用。根据对肌紧张的作用,可将 脑干网状结构划分为易化区和抑制区。易化区 范围较大,分布在广大脑干的中央区域,延髓 网状结构背外侧部仅占其中一小部分。抑制区 范围较小,位于延髓尾侧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 分。
功能
参与觉醒和睡眠活动 对唾液分泌的调节 对消化道运动及分泌的调节
内部结构
3、下橄榄核与小脑下脚: 下橄榄核接受脊髓、 大脑皮质、中脑的红 核等处发来的纤维。 其发出的纤维称橄榄 小脑纤维,向内侧出 橄榄核的门至对侧, 在延髓背外侧缘与脊 髓小脑后束等共同构 成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随时纠正运动路线的 错误。
内部结构
4、脑神经核: 多位于第四脑室底的灰 质内,少数在网状结构 中。(舌下N核、副N核、 迷走N背核、疑核、孤 束核、下泌涎核、三叉 N脊束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