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分析

合集下载

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在这些环保节能的汽车中,优化的控制策略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搭载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通过两种动力源的协同工作来驱动车辆。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环保、动力性好、减少尾气排放等诸多优点。

然而,要发挥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关键在于合理优化控制策略。

优化控制策略的重要性优化控制策略可以使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工况下实现最佳性能,包括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优化动力输出等方面。

合理的控制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势,提升整车的性能表现,也能延长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

控制策略优化手段1.能量管理系统优化能量管理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的核心,通过对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能量分配的优化控制,实现对动力输出的有效管理。

优秀的能量管理系统需要结合车辆状态、驾驶要求和路况等因素,动态调整能量分配策略,以实现最佳性能。

2.车辆动力分配优化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内燃机和电动机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分配策略,可以在不同驾驶工况下实现动力输出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3.制动能量回收优化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动机将制动能量回收并储存到电池中,这有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和车辆的续航里程。

优化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性能。

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优化能量管理系统、车辆动力分配和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节能环保性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策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优化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提升性能、节能环保的关键,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摘要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通过利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相互配合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先进技术。

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汽车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合理分配和利用汽车系统中的能量,以实现最佳的能效和驾驶性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原理、方法和挑战,并介绍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是指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对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的能量流进行控制和优化调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动力需求和能量状态,合理地选择使用内燃机、电动机或两者的组合模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驾驶性能。

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核心是能量管理算法。

常用的能量管理算法包括规则型算法、优化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

规则型算法是一种基于规则和经验的控制策略,通常根据驾驶条件和车辆状态来选择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模式。

优化算法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寻找最优解的策略,常用的优化算法有动态规划、遗传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神经网络算法则是通过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结构来实现能量管理的策略。

二、常用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1. 静态规则型策略静态规则型策略是一种基于预设规则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它根据车辆驾驶模式和能量状态进行判断,确定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模式。

常见的静态规则包括纯电动模式、混合模式和纯内燃机模式。

纯电动模式下,车辆只使用电动机提供动力;混合模式下,车辆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组合来提供动力;纯内燃机模式下,车辆只使用内燃机提供动力。

静态规则型策略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易实现,并且适用于驾驶条件相对固定的情况。

缺点是不能适应复杂的驾驶环境和动力需求变化,无法实现最优的能效和驾驶性能。

2. 动态规则型策略动态规则型策略是一种根据实时驾驶需求和能量状态进行判断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它通过车辆动力需求的实时变化来调整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模式。

常见的动态规则包括启停控制策略、能量回收策略和能量分配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山西 青 年
理 论研 究
混合 动力汽车结构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李 莹
营口 1 1 5 0 0 0 辽宁营 口 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要 :本文对 目前常用的 串联式 、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汽 提 高发动 机 的效率 ,减 少废 气排放 。缺点 是能量 几经转 换 ,机 械 效 率较低 。故 主要应用 于大型 客车 。 分 为被动型控 制策略和主动型策略来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实现对 混合 1 . 2 并联式 混合动 力汽车 ( P H E V ) 并 联式 混合 动 力汽 车 是 由发动 机 、 电动/ 发 电机 或驱 动 电动 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的优化奠定基础。为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发展提供 依据 。 机 两大 动力 总成 组成 ,P H E V 的驱动 系统 由它们 并联组 成 。此时 电动 汽 车可 由发动 机 或 电动 机单 独 驱动 ,也可 以由 它们 共 同驱 关键 词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动。所 以,可以降低 对 电机 、发 动机 功率 的要 求 ,而 且 电池 的容 前言 量也 可 以适 当的减小 一点 ,从而 降低 制造汽 车 的成本 。在 P HE V 为 了解决汽 车所 带来 的C O, 排放 问题 以及油价 攀升 问题 ,全 中 。没 有像 串联式混 合动 力汽车 那样在 能量转 化 中的损失 ,而是 球汽 车 公 司 纷纷 转 向混 合 动 力和 电 动 系列汽 车 的 研究 和 开 发 。 采用 高效率 的机 械传动 系统 ,由发动机 直 接带动 P HE V 的驱 动 系 与传 统能 源动 力汽车相 比 ,混合动 力汽 车在环保 和 节能等 方面表 统驱 动P HE V 行 驶 ,发动机 始终 稳定 地运转 在低 油耗 、高效 率和 现 出明显 的优 势 ;与 电动汽 车相 比 ,混 合动 力汽车 的生产成 本较 低排放 的转 速范 围内。 并联式 混合动 力汽车 的驱动 装置是 发动机 HE V 的结构特 点 ,它有 三种 驱动模 式 。分别 是 低 。因此 ,混合 动 力汽车 异军突 起 ,成 为新 一代汽 车的研 究开 发 和 电动机 ,由于P 由发 动机单 独驱 动 、由电动机 单独驱 动和 发动机 与电动机 联合 驱 的热点 。 1混合 动力汽 车结构 及其特 点 动 。但是 一般情 况 下 ,P HE V 主要 由发动机 单独 驱动 。在 这种 驱 近些 年来 。由于 蓄 电池技术 的发展 ,由发电机 和 电动 机组 成 动模 式下 它的动 力特性 跟内燃机 汽车 更接近 。 由于两大动 力 总成 的 混合动 力系 统已经 发展 出串联 式 、并联式 和混联 式这三 种组成 是并 联 的 ,功率 可 以叠 加起来 ,发动 机和 电动机也 不需要 像 串联 方 式。 它们 因为有 着不 同的组合 形式 而各 自有各 自的优缺 点 ,串 式那 样采 用大功 率 的,只要是 并联式 混合 动力 电动汽车最 大 驱动 / 2 到1 之间 。 联 和并联 是 以前就有 的传统 的HE V 动 力系统 组成 方式 ,而混联 式 功率 的 1 并 联式结构 最适 合在城 市 间公 路和 高速公路 上稳 定行驶 的工 是 后来 发展起 来 的 ,它的特点 是有更 多的 工作模 式可供 选择 ,既 具 有 串联 式混 合动 力电动 汽车 的特征 ,又具 有并联 式混 合动 力电 况 。 由于 并联式 驱动 系统受汽 车行驶 工况 点影 响 ,因此 不适合 汽 动 汽车 的特征 。 车 行驶 工况较 多 ,较大 ;相 比于 串联结构 式 ,需 要变速 装置 和动 1 . 1 串联 式混合 动力汽 车( S H E V ) 力复合 装置 ,传 动结 构复杂 。 由于 它的尺 寸 比较 小 。主要在 中小 串联式 混合动 力 电动汽车 的驱动 系统 是 由发 动机 、发 电机 和 型汽车 上应用 。 1 . 3 混联式 混合动 力汽车 ( P S H E V ) 驱动 电动机 依 次 串联 组成 的 。S H E V 通 过发动 机起 动 ,然后 发电 机 组将 机械 能转化 为 电能 ,用 来驱动 电动机 或者 给 电池 组充 电 , PS HE V 既具 有 串联 式 混 合 动 力汽 车 的 结 构 形 式 与功 能特 这样可 以延长 串联 式混合 动力 动汽车 的行驶 里程 。 串联 式混合 动 性 ,又 具有 并联 式混 合动 力汽车 的结构形 式与 功能特 性 。混 联式 力汽车 发动机 的转 速控 制在一 定 的范围之 内 ,运 行工 况对 它没有 混合 电动 车 的动 力总 成 系统 包括 发动 机 、 电动/ 发 电机 以及 驱动 S HE V 的动 力驱动 系统 在车 辆 的行驶 速度 比较低 时运 任何 影响 ,所 以S H E V 能 够保 证 它的运 转状 态在任 何 时候都 是高 电动机 。 P H E V 相似 ;P S H E V 的动 力驱动 系统在车 辆 的行 驶速度 效率 的 ,同时能 量消耗 和排放 也 非常低 。串联 式混合 动力汽 车主 行状态 与S 要有 一种 电动机 驱动 模式 , 所 以它的控 制系统 和驱动 系统都 非 常 比较 高时 运行状 态则 与P HE V 相 似 。当混联 式混 合动 力汽 车起 动 简单 ,三 大动 力总能 够很 自由地在 底盘上 布置 ,它的动力特 性与 时 ,发动机 发动产 生驱动 转矩 ,其 中有 一些 由传动 装置传 送给汽 纯 电动汽 车 的更接 近。 S H E V 三 大动 力总功 率要 求与 它的最 大驱 车车轮 ,而 剩下 的就用来 给发 电机发 电 ,这 些电能 用动功 率相近 。 串联 式结 构适 用于频 繁起步 和低速 行驶 工况 ,可 以将 发动机 混联式 混合动 力汽车 的驱动 系统具 有S H E V 和P H E V 的驱动 系 调 整在最 佳工 况点 附近稳定 运转 ,通过 调整 电池和 电动机 的输 出 统 的优点 ,所 以它能够 在不 同的路 况下选 择不 同的工作模 式 ,实 来 调整 车速 的 目的 。使发 动机避 免怠 速和低 速运转 的工 况 ,从 而 现低 油耗 和低排 放的 控制 目的。混联 式混 合动 力电动汽 车 的结 构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创新的汽车动力系统,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点,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利用。

在混合动力汽车的设计中,控制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与应用,探讨如何优化汽车性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需要根据驾驶模式和路况实现动力系统的切换。

在纯电动模式下,电动机是唯一的驱动力源;在混合模式下,内燃机和电动机共同发挥作用;在单独内燃机驱动模式下,电动机不参与驱动。

实现动力系统切换的关键在于确定各个模式的切换时机和切换方式。

针对不同的驾驶模式和路况,可以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动力系统的智能切换,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能量管理和能量回收的问题。

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池是储能装置,同时也是能量回收的主要途径。

在制动和减速过程中,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到电池中,以便后续使用。

然而,如何合理地管理电池的能量以满足驾驶需求是一个挑战。

控制策略需要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驾驶需求和优化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的能量管理策略。

此外,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动力分配和驱动控制的问题。

动力分配的主要目标是根据驾驶需求和路况,合理地分配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以提供最佳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驱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驱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供良好的操控感受。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需要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各个关键参数并进行调节控制。

最后,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尾气排放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具有更低的尾气排放和更小的环境影响。

控制策略可以通过优化动力分配、驱动控制和能量回收等方面,减少内燃机的运转时间和负荷,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比例,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此外,控制策略还可以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辅助控制策略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辅助控制策略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辅助控制策略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汽车的技术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你想想,曾经我们开车只想着油门、刹车,现在还得考虑电机、控制策略,真是让人觉得有点复杂。

不过没关系,今天就来聊聊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辅助控制策略。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没那么复杂,咱们慢慢来。

什么是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车里同时装了内燃机和电机。

就像是一个人既能唱歌又能跳舞,双管齐下,真是太棒了。

开起来不仅省油,还环保,简直是现代汽车的明星。

这个电机可不是个摆设,它可以根据需求来辅助内燃机,减少油耗。

想想看,油价越来越贵,开一辆这样的车,心里总归是踏实不少。

说到电机辅助控制策略,那就像是给汽车配上了一位聪明的副驾驶。

它能根据不同的驾驶情况,及时调整电机的工作模式。

比如你在市区里慢慢开,电机就可以单独工作,帮助你节省油耗。

这种策略就好比是你在打麻将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打法,局势变化了,策略也得跟着变。

这种智能控制,让汽车不仅能跑得快,还能跑得稳,简直是行车安全的小卫士。

电机辅助控制策略还得考虑到动力分配。

你可能会问,动力分配有什么好讲的?其实它就像是团队合作,内燃机和电机各自发挥作用。

比如在加速的时候,电机可以给内燃机提供额外的动力,瞬间提速,感觉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而在刹车的时候,电机又可以回收一些能量,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点赞。

还有一点就是,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电机的工作状态也是变化的。

就像你在生活中,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表现。

有时候你需要温柔一点,有时候就得霸气侧漏。

电机辅助控制策略就能在这方面做到游刃有余。

比如说在运动模式下,电机的响应速度更快,让你感受到那种推背感。

而在经济模式下,电机则会更注重油耗的控制,真的是既能满足你的驾驶欲望,又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么高大上的技术,会不会让汽车的维修变得复杂?其实并没有,很多时候这些控制系统会通过车载电脑来进行自我诊断,能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维修的麻烦。

基于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控制策略的研究

基于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控制策略的研究

Qu Ynj i ig e i
Ab t a t T i a e n r d c s h e k n s f tp c l y rd i b s e c i e a d a ay e t e l o io sr c : h s p p r i t u e t re i d o y ia h b i ct u ,d s r s n n lz s h i o y b ’t n r l srt ge f c n rl s s m.A h a i .t e p p r e p u d h p l ai n a d d v lp n r s e t I tae is o o t y t o e t t e s me t me h a e x o n s t e a p i t n e eo me t p o p cs ) c o f h b i i u e . y r ct b s s d y Ke r s Hy r i B s y wo d : b i C t u ;C nr l S r tg ; Re e r h d y o t tae y o sac
源来驱动汽车
常重要 的,直接影响到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效率和低
排放 效果
l 混 合 动 力城 市 客 车 的 类 型
1. 混 联 式 混 合 动 力城 市 客车 3
混联式混合 动力城 市客车 的动 力驱 动 系统主 曼
1 1 串联 式 混 合 动 力 城 市 客 车 .
串联 式混合 动力城市客车 的动力驱动 系统 主要 由发动机 、发电机 、驱动 电机和蓄 电池组 等部件组 成 。其中发动机仅仅用 于驱动发 电机 发电 ,发 电机 所发 m的 电能一部分供 给电动机 ,南电动机驱动汽
()当电池荷电状态升到上界时,发动机怠机 : 2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控制策略能量管理策略的控制目标是根据驾驶人的操作,如对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等的操作,判断驾驶人的意图,在满足车辆动力性能的前提下,最优地分配电机、发动机、动力电池等部件的功率输出,实现能量的最优分配,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动力电池不需要外部充电,能量管理策略还应考虑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平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车辆维护成本。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十分复杂,并且因系统组成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

下面简单介绍3种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1、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由于串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与汽车行驶工况没有直接联系,因此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主要目标是使发动机在最佳效率区和排放区工作。

为优化能量分配整体效率,还应考虑传动系统的动力电池、发动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部件。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有3种基本的能量管理策略。

(1)恒温器策略当动力电池SOC低于设定的低门限值时,起动发动机,在最低油耗或排放点按恒功率模式输出,一部分功率用于满足车轮驱动功率要求,另一部分功率给动力电池充电。

而当动力电池SOC上升到所设定的高门限值时,发动机关闭,由电机驱动车辆。

其优点是发动机效率高、排放低,缺点是动力电池充放电频繁。

加上发动机开关时的动态损耗,使系统总体损失功率变大,能量转换效率较低。

(2)功率跟踪式策略由发动机全程跟踪车辆功率需求,只在动力电池SOC大于设定上限,且仅由动力电池提供的功率能满足车辆需求时,发动机才停机或怠速运行。

由于动力电池容量小,其充放电次数减少,使系统内部损失减少。

但是发动机必须在从低到高的较大负荷区内运行,这使发动机的效率和排放不如恒温器策略。

(3)基本规则型策略该策略综合了恒温器策略与功率跟踪式策略的优点,根据发动机负荷特性图设定高效率工作区,根据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设定动力电池高效率的SOC范围。

同时设定一组控制规则,根据需求功率和SOC进行控制,以充分利用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的高效率区,使两者达到整体效率最高。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今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正在迅速发展,它在燃油经济性、低排放性和更低成本操作等方面可提供显著优势。

然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操纵动力系统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燃油经济性,动力控制和排放控制。

为了确保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可靠性,有必要研究并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

首先,要开发有效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就必须了解每种组件如何工作。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控制器(ECU),变速箱,储能器,燃料控制和电动机控制。

发动机控制器(ECU)通过测量机械状态和发动机参数(如转速,温度和推力)来控制发动机运行。

变速箱用于传递动力至轮胎,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行程路线来调整车速;而储能器通过预充电电压、旧能量的释放和重新充电来提供发动机所需的电能。

燃料控制系统通过燃料喷射系统把一定量的燃料供给到燃烧室,并维持燃烧过程的稳定。

最后,电动机控制系统负责控制电机的运行,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前进和转向功能。

第二,要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需要确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也就是汽车运行时的燃料消耗情况、能量转换效率和发动机排放控制策略等。

在确定工作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发动机的性能、电池的有效能量,以及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为了确保最佳的动力控制性能,有必要研究多种动力场景下的控制策略,并建立恒定加载下的动力控制策略。

第三,在研究机动车排放物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汽油、柴油等不同燃料发动机的特性,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特性。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性涉及到发动机与电机的融合,从而实现低排放的目标。

通过开发一系列控制策略,如开环控制、闭环控制、自控制和对策积分控制等,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模型。

第四,有必要实际测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了确定不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例如,可以在实践中测量汽车处于不同工作模式时的燃料消耗及其排放状态,从而评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00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6卷
电扭矩和电池系统的充电状态来决定。

当制动回收充电力,机械制动系统开始工作,以确矩不能满足要求时保车辆的制动安全性。

当车速低于设定值或者电机转速低于设定值时,此时电机充电效率较低,能量回收系统不启动,直接采用机械制动,其基本控制策略如下:
a.Mb>帆,若SDC<S0c一,则帆=膨。

;若舳c≥sOC一,则电机停止工作肘b=M。

b.帆>肘。

,若SDC<s0C一,则帆=^f。

+肘。

;若SDC≥SDc一,则电机停止工作肘h=M。

式中,帆为整车需求的制动转距;肘。

为机械摩擦制动转距。

3.2.4故障工况
当电机分总成出现故障时,采用纯发动机模式驱动;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采用纯电动模式运行。

3.3模型仿真简介
利用美国A呻ne国家实验室为响应美国政府的新—代车辆合作计划而开发的电动汽车仿真软件PsAT,根据需要对肘函数和Si枷1ink模块进行修改,可建立自己需要的整车仿真模型[43(图6)。

图6混联式肛V仿真结构模型
矾g.6Simlllink舳mctu弛modelfors盯ial-paraIlelI皿VsysteIm
从仿真性能及结果可以看出,在基础起步阶段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与串联式和混联式相比,由于都由电机驱动,因此性能相近;在高速行驶时,由于串联式只是依靠电机驱动,动力性不如混联式,且油耗方面混联车也优于串联车。

同时,串联车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与驱动电机的驱动功率必须相当,才能保证整车的动力性;混联车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可选用更小的发电机与驱动电机,但是在机械与功率控制实现方面要复杂得多,实现多个能源的最优匹配难度更大。

4混合汽车应用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混合汽车应用前景
串联式动力总成要求选择发动机的功率大,并且对电池要求很高,容量大,增加了电池和汽车的制造成本及重量,电机是唯一的动力源,能量转换效率低,所以比较适合大型公交车。

并联式动力总成由发动机和电机2部分组成。

因为发动机的变化受到车子工况变化的影响大,所以排放性较差,使用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小型汽车,更适合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混联式发动机功率选择较小,排放性能较好,对电池依赖比较小,基本上不需外来充电系统,发动机工作不受车辆行驶工况的影响,不要求像传统发动机那样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及宽广的转速运行范围。

另外,可以充分利用串联式和并联式的优点,确保发动机和电动机基本上工作在经济区,大大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

并且动力源传递效率高,使用车型范围广。

但结构和控制复杂,从而成本也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轿车。

4.2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要进入实用化,需要具备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能量存储装置,低成本、高效率的功率电子设备和燃料经济性高、排放低的发动机,所面临的关键性技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燃机与电机藕合功率分配比的最优控制。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动机要相互配合工作,而根据运行工况控制它们适时启动和关闭,并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低油耗区的整个控制过程十分复杂,因此需要用成熟可靠的动力藕合装置以及先进的检测系统和控制策略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以达到低油耗和良好的动力性目标。

因此,可发展多种动力耦合装置,有传统的行星齿轮耦合器等,也可尝试集离合、动力合成、变速功能于一体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动力偶合器等[5。

;在控制策略上,可建立更优的模型,比如瞬时优化算法与逻辑门限判断相结合的白适应控制策略阳]。

2)能量存储装置(电池)要具有较高的比功率,以满足汽车加速和爬坡时对大功率的需要。

电池还要具有快速充电能力,以保证制动时能量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3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分析
作者:余捷, 黄键, Yu Jie, Huang Jian
作者单位:余捷,Yu Jie(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黄键,Huang Jian(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福建,福州,350014)
刊名: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6(z1)
1.曾小华;王庆年;王伟华串联混合动力控制策略分析及控制参数优化[会议论文] 2003
2.谢辉;宋小武;周能辉轻度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模式分层决策及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学报
2005(02)
3.张汝辉;董钊志超级电容在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中的应用 2007(05)
4.王庆年;郑君峰;王伟华一种新的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期刊论文]-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02)
5.熊志伟基于双离合器式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期刊论文]-汽车科技 2006(03)
6.张华;周荣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开发与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设计·计算·研究 2007(08)
7.赵子亮;李骏;刘明辉CA6100SH8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工作模式与功率分配研究[期刊论文]-汽车工程 2007(08)
8.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混合动力客车项目组2005《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研究开发》课题验收报告2005
9.李晓英;于秀敏;李君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期刊论文]-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5(0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fjgcxyxb2008z102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