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研究

汉语、越南语重叠式形容词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语、越南语重叠式形容词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汉越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汉语和越南语作为两种填补东亚与东南亚交际空隙的重要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在语言交际中,形容词是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但汉语和越南语的形容词用法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重叠式形容词是两种语言中比较普遍的形容词用法之一,对于汉越两种形容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各自语言学习的深入,有助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进一步融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用法的异同,系统总结并分析两种语言中重叠式形容词的特点,探讨其语用功能和使用规则。
通过对比研究,解释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的形态、意义和使用方式,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提供帮助。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对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的文法描述和语料分析的方法,对两种语言中重叠式形容词的语言形态、语义和语用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指标包括重叠式形容词的形态、构成方式、语义及其使用规则。
四、研究内容1.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的基本概念解释2.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的构成方式、语义表达方式和使用规则比较3.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的语料库分析4.针对比较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比较得出重要结论,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系统、全面、准确地比较汉语和越南语中重叠式形容词用法的异同,并探究它们的语义特征和使用规律。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各自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重叠式形容词,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

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
重叠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本文对汉语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探讨,以期增进对重叠问题的认识。
本文将汉语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扩展型、附缀型。
单纯型包括AA、AAA、AABB、ABAB、AXBAXB、AXYAXY、ABCABC,扩展型包括ABAC、AAB、ABB,附缀型包括XAA、XAYA、AXA、AXYA、AAXBB、ABXAB、AXAB、ABXB、AAXB、AXBB、AAX、AAXY、AXX、AYXX、AYXXX(X)(X)。
通过单纯重叠、扩展、附缀,形容词重叠式可表示出程度的加强或减弱,并增强了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
形容词重叠式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主要作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形容词基式与重叠式、形容词的不同重叠形式之间存在量的变化和量的级差。
三种重叠类型广泛分布于十大方言区,但在具体形式上有一定的地理倾向性。
形容词各重叠形式的分布范围、使用频率不同,一些重叠形式之间具有蕴涵共性。
汉语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在形式、语义、语法方面与普通话相比,有其特点。
形容词重叠也广泛分布在藏缅、苗瑶、壮侗语族的诸多语言中,是汉藏语言的共性。
【精品】语言学方言学专著论文索引

【关键字】精品语言学、方言学专著、论文索引1.胡双宝.文水话的量词、代词和名词.语文研究,1983,2.宋玉柱.河北昌黎方言双音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中国语文,1986,3.宋秀令.汾阳方言的“圪” .山西方言研究,1989,4.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语言学论文选,1991,5.邓少君.广州方言常见的语气词.方言,1991,6.胡双宝.文水话的自感动词结构“V+人” .中国语文,1984,7.史冠新.山东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1986,8.王继同.“一+动量词”的重叠式.中国语文,1991,9.龚千炎.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中国语文,1991,10.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方言,1992,11.贺巍.获嘉方言的疑问句——兼论反复问句两种句型的关系.中国语文,1991,12.钱曾怡罗福腾曹志耘.山东诸城方言的语法特点 .中国语文,1992,13.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14.侯精一.长治方言志.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15.贺巍.获嘉方言的语法特点.方言,1990,16.胡双宝.文水话的量词、代词和名词.语文研究,1983, 117.胡双宝.文水话的自感动词结构“V+人” .中国语文,1984, 418.侯精一.长治方言志.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19.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20.史冠新.山东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1986, 221.宋玉柱.河北昌黎方言双音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中国语文,1986, 322.宋秀令.汾阳方言的“圪” .山西方言研究,1989, 123.贺巍.获嘉方言的语法特点.方言,1990, 224.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语言学论文选,1991,25.邓少君.广州方言常见的语气词.方言,1991, 226.王继同.“一+动量词”的重叠式.中国语文,1991, 227.龚千炎.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中国语文,1991, 428.贺巍.获嘉方言的疑问句——兼论反复问句两种句型的关系.中国语文,1991, 529.钱曾怡罗福腾曹志耘.山东诸城方言的语法特点 .中国语文,1992, 130.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方言,1992, 231.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32.何伟棠.增城方言的语法特点.方言,1993, 233.汪国胜.湖北大冶方言的语缀.方言,1993, 334.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35.杨绍林.成都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方言,1995, 136.马重奇.漳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 237.崔建新.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世界汉语教学,1995, 438.林连通.福建永春方言的述补式.中国语文,1995, 639.李宇明.论汉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 140.方小燕.广州话里的疑问语气词.方言,1996, 141.项梦冰.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42.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97, 243.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 .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44.李小凡.苏州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5.陈泽平.福州话的否定词与反复疑问句.方言,1998, 146.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中国语文,1998, 247.游汝杰.游汝杰自选集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9.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50.王力.汉语语法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1.何伟棠.增城方言的语法特点.方言,1993,52.马重奇.漳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53.项梦冰.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54.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中国语文,1998,55.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56.朱德熙.语法讲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7.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8.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59.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60.徐慧.益阳方言语法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61.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62.崔建新.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世界汉语教学,1995,63.李宇明.论汉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64.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 .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65.陈泽平.福州话的否定词与反复疑问句.方言,1998,66.游汝杰.游汝杰自选集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7.汪国胜.湖北大冶方言的语缀.方言,1993,68.杨绍林.成都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方言,1995,69.林连通.福建永春方言的述补式.中国语文,1995,70.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97,71.李小凡.苏州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3.方小燕.广州话里的疑问语气词.方言,1996,74.王力.汉语语法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5.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76.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括.语言学习,2001,77.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世界汉语教学,2002,78.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概要.方言,2002,79.孙玉卿.大同方言的词缀“忽” .方言,2002,80.钱乃荣.北部吴语研究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81.戴昭铭.浙江天台方言的代词.方言,2003,82.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语言研究,2004,83.白云.晋语“圪”字研究.语文研究,2005,84.周一民.现代北京话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5.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2002,86.罗自群.襄樊方言的重叠式.方言,2001,87.崔容.太原方言的语气词.语文研究,2002,8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9.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0.李蓝.湖南城步青衣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民族语文,1996, 691.朱德熙.语法讲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2.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3.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19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5.徐慧.益阳方言语法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96.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括.语言学习,2001, 197.周一民.现代北京话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8.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2002,99.罗自群.襄樊方言的重叠式.方言,2001, 1100.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世界汉语教学,2002, 3 101.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概要.方言,2002, 3102.孙玉卿.大同方言的词缀“忽” .方言,2002, 4103.崔容.太原方言的语气词.语文研究,2002, 4104.钱乃荣.北部吴语研究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10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6.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7.戴昭铭.浙江天台方言的代词.方言,2003, 4108.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语言研究,2004, 1109.白云.晋语“圪”字研究 .语文研究,2005, 1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上海话存在一种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特殊语法格式。
本文通过动词重叠式加补语“VVC”的语法化考察,发现了从“V一/+XVC”式到“VVC”式的语法化规律。
并且系统阐述了该结构语法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形式“V一VC”,证明了在上海话中“VVC”是由“V一/+XVC”格式中的“一”或者“X”的脱落发展而成。
从历时的平面分析了上海话“VVC”的发展历程。
标签:上海话VVC 语法化发展历程一、从“V一/+XVC”式到“VVC”式从明清时期,特别是晚清时期外国来华传教士的语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V一/+XVC”的语料,但是在目前使用的上海话中,“VVC”式已经相对稳定下来。
数词“一”和“咾”“个”等“+X”更加虚化,而虚化的结果使得“+X”脱落。
因此,形成了从“V一/+XVC”式到“VVC”式的语法化过程。
“V一/+XVC”式的例子:(1)道理讲来清水夹夹,不紧结。
Il a preche froidement, sans vie(Dictionnaire Francais-Chinois,1896:252)(2)铲刀柄脱者,装一装好。
(Lecons ou exercises de langue Chinoise,1883:187)(3)再粉一粉白(Dictionnaire Francais-Chinois,1950:709)我们认为“V一/+XVC”中未脱落“一”的“V一VC”式在上海方言中还偶然能够发现,但是即将全部消失,而由“一”的变化形式“+X”构成的“V+XVC”式则已经在上海方言中完全消失了,最终直接省略“一”的“VVC”式被保留了下来,而且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结构十分稳定。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考察。
还未脱落“一”的“V一V C”式在拉布安(Paul Rabouin)编写的《上海方言松江方言词典》(Dictionnaire Francais-Chinois,1896)中大量出现,一共出现了11例。
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开题报告

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开题报告研究背景方言是指一种地理上或社会群体内部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方言是一种语言变体,通常与主要语言存在一定的区别,包括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方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形容词的重叠式。
形容词重叠是指在形容词前后重复使用相同的形容词,以加强形容的程度或者表达特定语义。
这种语法现象在方言中普遍存在,但对其具体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方式和语义功能。
通过研究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可以深入探讨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方言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择多个方言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情况和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方言对形容词的重叠使用方式:通过调查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样本,分析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方式,探讨其规律和特点。
2.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功能:通过分析形容词重叠式在语境中的具体用法,研究其语义功能和表达效果,探讨其特殊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3.方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通过比较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和语义功能,探讨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方言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文献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2.语言样本采集:通过采集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样本,包括口头语料和书面语料,了解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使用情况。
3.语料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语言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形容词重叠的使用频率和特点,梳理其语义功能和表达方式。
4.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深入探讨方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

ag eC ios , 8 3 8 中 ,我 们 可 以发 现 许 多 “ - + C 的语 料 ,但 是 在 目前 使 ln u hn ie 18 : 1 7) V .x ” /V
用 的 上海 话 中 , “ V ”式 已经 相 对 稳 定 下 来 。数 词 “ ” VC 一 和 “ ” “ ”等 “ X 咤 个 + ”更 加 虚 化 , 而 虚 化 的 结 果 使 得 “x + ”脱 落 。 因此 ,形 成 了从 “ - + C V / V ”式 到 “ V ”式 的 x VC
还 未 脱 落 “一 ” 的 “ — V V C” 式 在 拉 布 安 ( a l P u
( 1 0)我要 和你 佛 殿 上耍 一耍 去 。 ( 南西厢 》 第
f 讨 『总结报 告 电子 版发 送 至 我们 的课 程 邮 箱 。 f 研 f I 除 此 之外 ,本 文 还特 别 提 出 “ 打包 ”的 两个 原则 : 原 则 一 :在 受 事 前 边可 以尽 可 能地 添 加 定 语 成分 。
四、结语
动 宾结 构 宾 语 前 置 组 件 在 公 文 中大 量 存 在 ,其 生 成 用 法 与 公 文 语 言 长 难 句 的 组 合 规 律 有 关 ,涉 及 动 词 的语 序 , 这 类 句 式 很 好 地 体 现 了 公 文 语 言 的组 合 规 则 , 是 公 文 用 语
在 这 种 格 式 的 套 用 下 ,不 管 有 多 少 受 事 成 分 , 都 必 须 的一 大 特征 。 套 用 这 个 格 式 , 按 照 由大 到 小 的 顺 序 ,确 定 哪 是 核 心 , 哪 是 修 饰 ,哪 是 主 修 饰 ,哪 是 副 修 饰 ,进 行 套 叠 化 的 操i ( c o n k F a ci C io , 1 9 : 2 2) r i e e t a s v e Di n a e rn a - hn i d s s 86 5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方言重叠词的结构方式方言重叠形容词和现代汉语的重叠形容词一样,构造形式有单音重叠,双音重叠的AABB等形式,还有后缀式的ABB式。
因为是方言,形容词重叠还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像“A里BC”,“A头A脑”,“A手A脚”等形式。
(一)单音重叠式无论南北方言,单音重叠形容词都比较丰富,并且没有地域之分,像“高高、胖胖、矮矮、黑黑、肥肥”这一类。
但有一些单音重叠形容词有地域性,经过大众传播,才成为南北通用的,像东北方言中的“刚刚的”,形容过硬、了不起的意思,这个词语原先在东北通用。
通过春晚小品的传播,渐渐被大多数人所用。
单音重叠形容词都是在形容词的基础上,进行重叠,这样表达的效果明显强于单音词。
例如“他有一张黑脸”给人的印象,远不及“他有一张黑黑的脸”生动形象。
(二)双音节重叠式双音节重叠式是在形容词AB的基础上,分体重叠为AABB式和整体重叠为ABAB式。
分体重叠式主要有:高兴———高高兴兴欢喜———欢欢喜喜干净———干干净净模糊———模模糊糊安静———安安静静客气———客客气气明白———明明白白整体重叠的有:雪白———雪白雪白漆黑———漆黑漆黑冰凉———冰凉冰凉邦硬———邦硬邦硬碧绿———碧绿碧绿滚圆———滚圆滚圆在皖南方言中,还有“老长———老长老长老粗———老粗老粗”东北方言中的“拔凉———拔凉拔凉”这个重叠形容词也是通过赵本山的小品为全国人所知,并迅速使用的。
(三)扩展型重叠扩展型重叠形容词将形容词从一个字扩展为四个字,三个字来加强形容词的使用效果。
四个字的扩展型重叠形容词大多和人体器官有关,有“A头A脑”“A 手A脚”“A声A气”“A眉A眼”等形式,如“呆头呆脑,笨头笨脑、鬼头鬼脑、憨头憨脑、愣头愣脑”,“大手大脚,碍手碍脚、蹑手蹑脚”,“粗声粗气、细声细气,尖声尖气”,“贼眉贼眼,鼠眉鼠眼,冷眉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