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实现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实现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实现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

实现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

安徽省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元

2016年6月14日郑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后勤战线的同志们:

初夏季节,我们相聚在轩辕黄帝故里的中原绿城,参加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召开的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共同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分享改革经验与成果,布局发展新路径。受大会的邀请,我就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八年来,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方面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与各位同仁做一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策和部署: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明确按照“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要求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从安徽改革实践来看,十八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5)解决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即用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多方筹资建设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后勤设施,解决了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急需;第二阶段(2006-2010)解决高校后勤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问题,建立高校后勤甲、乙方,一甲多乙等管理模式;第三阶段(2010-2015)解决后勤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问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要求,优化各类资源在高校

后勤服务领域的配臵,实现多元化高校后勤保障与服务的格局。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的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有序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同仁汇报:

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是安徽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安徽省现有普通高校108所(另有独立学院11所),在校本专科学生约113万人。截止2015年底,安徽高校80%以上的学生食堂、校园超市由社会企业经营服务;90%高职院校、50%本科类院校的校园物业服务由社会物业企业承担,部分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医疗服务也已逐步开放,交由专业机构管理运作。全省高校后勤基本实现了由“办后勤”向“选后勤”“管后勤”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管办分离”。一大批优质的社会企业进入到高校,打破了高校后勤封闭运行、垄断经营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学校内外后勤资源的优化配臵。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证。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中,安徽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注重因校制宜,强化分类指导,抓好示范带动,实现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这种选择是基于安徽省省情所决定的。一方面,安徽省政府提出了以扎实推进“双百工程”和“质量工程”为重点,努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为内容的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目标任务,实现安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后勤工作是基础,客观上要求我们改革现有的不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后勤运行模式,

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引入社会化优质资源,使其在高校后勤服务领域得以优化配臵成为推进改革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高校办社会的功能使高校自办后勤始终在封闭的体系中运行,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我们注重在高校后勤系统内部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建立后勤甲、乙方或一甲多乙的管理模式,但这种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后勤服务资源不足和后勤运行机制的问题,效果不甚明显,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安徽经济尚属欠发达地区,财力不足,政府及学校难以在后勤保障上有较大投入;二是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滞后,后勤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三是受体制、机制的影响,高校后勤运行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整体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不高;四是高校后勤工作面面俱到,致使后勤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五是高校后勤服务缺乏有效竞争,活力不足。上述因素直接制约了高校后勤工作开展,影响到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为此,我们结合安徽高校的实际,提出分类指导意见: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具备优秀管理团队、技术力量强的高校做大做强后勤实体并走出校门为管理技术薄弱的兄弟高校学生食堂等服务项目提供服务;二是提倡新升格的高职或技术薄弱的高校不办后勤,直接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或委托有条件的高校后勤实体提供管理与服务;三是鼓励保障能力偏低、人员效率偏低的高校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提供服务,优胜劣汰。我们不失时机在全省高校提出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并持之以恒的加以推进,过程虽很艰辛,但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安徽高校通过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引入了社会优质资

源和竞争机制,实现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学校的各层面领导从繁重的后勤事物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抓管理,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在我省高校升本更名的评估中,对后勤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后勤在评估中均起到加分作用;二是在省委组织的对高校校级领导班子考核中,考核都要深入高校学生食堂了解情况,在各考核组集中反馈时对高校学生食堂的服务一致反映良好,评价较高。

二、完善政策措施,多方合力推进,是安徽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的有效途径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垄断。多年来我们通过“营造环境,积极引导,打破藩篱,规范秩序,有序开放”等措施,使我省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稳步开放,一大批社会企业见证这一过程,并在开放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举措一:加强宣传引导,突出解决认识问题

新事物的推广往往在于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也证明了这一点。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也不例外。最初我们在推动这项工作时,阻力还是很大的,阻力来自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但根子在认识上。有些学校认为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放手让出,有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意思,在开放中不积极,不主动。有些学校的领导强调安全稳定的责任,认为社会企业进入校园有较强的逐利行为,对学校安全稳定不力,表现在对学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加以排斥,还有一些学校的后勤同志认为学校后勤市场开放对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产生了影响,对高校后

勤服务市场的开放人为的设臵障碍等等。针对以上认识问题,省教育厅从宣传引导入手,通过文件,利用教育门户网、省内主流媒体、及各种会议等做好政策宣传、不断提高高校的领导和后勤同志们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的认识,积极引导学校主动作为。我们曾邀请教育部主管后勤工作的朱宝铜同志给与会的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解读政策,分析形势,释疑解惑,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典型示范引路,将皖南医学院从改革初期行动迟缓到全面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事例推广到全省。

举措二:完善工作机制,多方合力推动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合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局面。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来说就是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负责制定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政策,协调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做好政策支持,协调解决高校后勤发展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等;事业单位具体来说就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高校后勤改革的具体组织实施,经省编办批准,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该机构,明确其职能为承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事务;行业组织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后勤协会负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行业规范、行业自律管理和行业发展推动;高校及其后勤管理机构具体抓好主体责任与政策落实和后勤改革的组织实施。这样一种工作机制,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而使我省高校后勤改革的力度不减,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的广度持续扩大。

举措三:出台文件,形成倒逼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我省就出台相关文件,对高校后勤人员的管理作出规定,明确高校后勤部门的非管理人员不纳入事业编制的管理,不核拨人头经费,高校后勤服务机构从事业管理体系中整体剥离。2014年我省还出台规定,将校园物业服务,商贸用房出租等公共资源项目列入公共平台统一招标目录,同时改革政府财政性资金支付方式,对校内的后勤实体承担校园后勤保障任务不能直接进行财政资金支付。积极推进政府花钱购买服务模式。这些政策的实施形成倒逼机制,使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被动开放变为主动作为。

举措四: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安徽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中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更加注重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使开放更加有序,竞争更加规范。省教育厅以及省高校后勤协会先后制定了《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准入管理办法》、《安徽省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指标体系》和《安徽省高校学生食堂成本核算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和行业标准。省教育厅每年开学之初例行安排学校安全及后勤工作大检查。针对高校学生食堂在办伙方向不明确,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2014年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通知》,此外各个高校将后勤工作的重点放在履行监管职责上,普遍建立了符合校情的后勤服务项目监管考核体系。

举措五:强化市场主体的培育

在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中,一方面不断规范和优化高校后勤服务秩序,按照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引入社会化优质资源为学校提出后勤服务,规范后勤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对社

会企业进入校园后的培育,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规范经营行为,自觉地与学校融入为一体。同时对社会企业进入校园在政策享受上与学校后勤同等对待,建立和谐的校企关系,鼓励社会企业踏实认真干事业,反对社会企业通过利益交换或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鼓励和倡导校企之间的“亲”“清”关系。

三、及时妥善解决好相关问题,是促进高校后勤有序开放的重要保证

安徽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坚定的,不因为在开放市场中操作不当而否定开放,甚至改弦易辙,而是注重问题的解决。我梳理了一下,大体上有这几类问题。

一是有的学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操作不规范,条件设臵不科学,致使引入的社会企业鱼龙混杂,并非都是优质资源,有的学校存在人情招标。

二是“一包了之,以包代管”。有的学校后勤服务项目外包出去后,就不管不问,有的学校既没有对引进企业规范招标、严格把关,又没有进行有效监管,甚至对“二次转包”视而不见。有的企业与学校签订食堂承办合同后,又私下转包给其他企业或个体户。

三是“转嫁投资”。有的学校没有承担办好学生食堂的主体责任,不仅没有实行“零租赁”,还将学生食堂必备的设施设备投入转嫁给经营企业,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是“多头分包”。以增加“特色风味”为名,将部分售卖窗口、甚至前厅部分就餐空间人为分割,转包给多个个体户经营,收取高额

管理费,严重挤占了学生基本大伙的经营空间。

对上述问题,省教育厅都旗臶鲜明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针对具体案例的处理向全省高校发出通报。

四、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高校后勤市场开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本次会议聚焦十三五,研究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径与方法,对于我们凝聚共识,开阔思路,明确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里我想结合安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的启示中对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去思考,去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做好后勤工作的主动性。安徽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正是契合了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申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感到推进后勤服务市场开放,方向是正确的。再比如教育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提出的农校对接工作,快递进校园工作都是与国家作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战略相契合的。

(二)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不能例外,在改革中要勇于改变高校原有的后勤保障格局,转变观念,富于创新,在高校后勤运行机制、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创新,不断提升高校后勤水平和能力,安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也证明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抱守残缺,继续固有的后勤管

理模式,安徽高校后勤不会有今天的局面,安徽高等教育发展不会有如此之快。

(三)高校后勤战线的同志们应勇于担当。每一次改革都不是风调雨顺,都会历尽艰难。高校后勤社会化历经18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记得鲁昕副部长说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就用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但我们应该看到改革越深入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越大,这就需要我们高校后勤战线的同志们具有担当精神,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畏艰险,勇于前行。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

基于上述认识与思考,十三五期安徽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兄弟高校的经验,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与安排,认真做好安徽省高校后勤工作十三五规划。

(二)继续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建立长效机制,使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更加有序规范。

(三)大力推进农校对接工作。按照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精准扶贫的要求,安徽省教育厅联合安徽菜大师农业科技公司及安徽润博等省内较具规模的餐饮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寿县农校对接基地。

(四)继续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在已有的高校学生公寓用品招标采购平台,高校后勤设施设备、节能产品与技术展示平台的基础上,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五)大力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后勤的管理

水平,技术服务水平,安全运营水平。

谢谢大家的聆听。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一)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一)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过程中在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成本管理机制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后勤管理改革成本管理 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也就是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必须努力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后勤作为服务保障部门,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好突显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进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后勤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设施条件,增强了校内服务市场活力,较大幅度的增加了服务项目。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促使高校在短时期进行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且受财力制约,大都是负债建设,导致部分高校资金压力凸现。加之,近一时期以来,物价上涨迅速,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后勤是学校的高消费部门,高校每年的经费支出,后勤方面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校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特别是在水、电等基本保障项目上,资金困难的影响更是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后勤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选准新的管理改革切入点,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缓解资金压力,成为高校后勤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都实施了较大动作。校内的收入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后勤职工因职称较低,收入又不及别人,逐渐产生低人一等思想和感觉被抛弃、轻视。虽然,后勤管理改革的一项主要目的是增加职工收入,但经营和服务主要是准市场化的模式,重点维护师生利益,保本微利,经济收入较少,也不可能较大增加收入,给大部分高校后勤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带来新的压力。 二、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以改革为目标坚持持续发展在后勤管理改革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是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思路,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全面推进,既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又不能顾此失彼,人为地造成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后勤建设的持续积累与硬件设施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放弃建设和积累,挖掘明天的资源,破坏明天的市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考虑改革问题时,要了解和不断满足学校与师生的各种合理需求,把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中。惟此,改革方能贴近实际需要,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要求,赢得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认可,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遵循教育和经济规律原则衡量后勤管理改革的成败,主要看是否通过改革达到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促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二是要牢牢把握高校后勤改革的姓“教”特色,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通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三是要突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目标要求,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细化责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摘要】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础。本文针对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特点,主要从数字化作战装备牵引数字化后勤装备的发展,数字化后勤装备保障数字化作战装备的效能两个方面透视了两者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建设策略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作战装备数字化后勤装备辩证关系对策措施 当前,各国军队都越来越重视发展数字化作战装备、数字化后勤装备,纷纷把提高军队的数字化作战能力和数字化后勤保障能力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由于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础,为了有效地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重点挖掘了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建设的一些方策。 一、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关系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相互依存,同时也相对独立。数字化作战装备是指通过数字技术研制或经过数字技术改造的各类武器系统。发展数字化作战装备,既是信息时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基本内容。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后勤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各个领域,采取综合集成方式,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后勤保障装备的过程。数字化后勤装备同样是信息时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去看待,对于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两者相互的关系应当是“若隐若离”。当作战部队需要后勤补给的时候,后勤方面

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几年来,学校的总务后勤部门在县教育局、校长室的督导下,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主题,以配 角意识、服务意识的思想,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力求把各项工作做 到实处,落实到实处,并长期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后勤保障,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的原则下,不断开 拓创新,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由此,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服务水平和 服务质量,达到了校长放心、学生舒心、教师安心的满意效果。 一、明确后勤工作的意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它从一个侧面担负着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类建设人才的重要 任务。在校委会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后勤人员协调一致的工作,当 好“先行官”,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充实教学设备,理好家、管好物,抓好师生生活,为完成学校的教 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使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化的改革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因此,学校的后勤工作必须围绕这个目的,做好各项工作,为教育 改革服务。我们几年来的实践,可以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后勤工 作有事务性、服务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其思想性、教育性的一面。 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调动知识分子工作积极性不可缺少的工作。它既在物质上保证教学,又在精神上影响教学。有时,一间办公室 的调整、一饭一菜的制作供应,都可调动或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对 学生来说,通过学校一些设施和员工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 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不管你是一线的教师,还是二线的勤杂工, 他们都把这些人称之为“老师”,并且当作自己将来工作和生活的 楷模。应该说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保持正常 的教育秩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只看到后勤工作的事务性、服务性的一面,看不到后勤工作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一面,只 想到管物管事,见物不见人,那就容易走偏方向,也不能把后勤工 作搞好。认识到后勤工作的意义,还要明确其主要作用:那就是必 须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 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各方面、特别是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的支持 与合作,后勤人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深入实际,主动服务,要主动 为教学一线的正常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供有效的必要的 物质条件。要关心师生生活,做好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工作,尽量减 少师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因此说,为师 生生活服务,也就是为教学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深入分析,及对现有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的梳理,对进一步构建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开辟特色后勤保障工作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保障管理可持续发展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Logistic Work //Wang Jian,Qin Jindong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logistic work in Changzhou Campus of Hehai Universit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writers'consideration on a specialized logistic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ve 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uthor 's address Changzhou Campus of Hehai University,213022,Changzhou,Jiangsu,China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下简称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和为高校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重任。 河海大学一贯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因为这是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河海大学全体后勤人兢兢业业、辛勤付出,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后勤各项工作的改革,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优良的后勤服务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拓宽内涵、与时俱进 高校后勤工作体系范围广、内容多,工作时效性要求强,包括了教学后勤、科研后勤和生活服务后勤等多层面的内涵,各层面的服务保障既各自相对独立、有着各自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完整的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它不仅要逐步提高师生生活服务保障质量,同时也要着眼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后勤、科研后勤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 2坚定信念、强化服务 后勤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后勤工作无大事,但出了问题无小事,故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后勤”的理念,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始终坚持“让师生满意”,并将其作为衡量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唯一标准,始终把“满意无极限,服务无止境”、“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3认清现在、把握实际 3.1后勤社会化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 1999年11月2日,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 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以此为标志,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 经过10年的改革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局面。部分高校将企业做大做强,完全社会化,另一部分高校在进行探索后又重新回到改革前的局面,更多的学校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探索中寻找适合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 目前高校后勤市场还不健全、高等教育改革尚未完善、高校后勤正式职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实条件下, 高校后勤仍是学校事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要承担学校的政治责任、公益性服务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责,这些都决定了目前高校后勤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进程较缓慢。 3.2在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中,后勤工作仍有明显不足 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校园基本建设方面,现有土地面积不足,自筹经费能力有限,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资产管理方面,教师的办公、科研和实验条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不高,资源配置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服务质量和整体素质能力与学校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 距;财力保障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不够强,办学规模与层次较小,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办学经费紧张,办学资源总量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些不足制约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3.3追求一流后勤、师生满意仍有较大空间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较缓慢的吸收、消化和付出的过程。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改革效果很难显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师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为教师的办公、科研、实验以及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等目前所提供的条件还远不能达到其实际需求。学校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广、事务多,千头万绪、内外交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各有不同,加之一些硬件设施的局限,造成了为广大师生服务上的局限性,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4解放思想、努力探索 近年来,我校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各个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造了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大了保障力度,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4-0188-02 188

关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的高校后勤体系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我国更好地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高校后勤的改革中,尤其是在其服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弊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探求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来源,思考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时地克服掉这些难题,从而才能保障高校后勤服务系统的顺利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教育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的后盾。我国对于高校后勤的改革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许多非常有力的措施,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国情和当前的社会制度决定了高校后勤仍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而服务。由于高校后勤工作较为复杂,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难题与矛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后勤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后勤”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Logisties”,这个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1]后来在我国,“后勤”一词逐渐被应用到机关、高校、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事务和保障服务性工作中。而“高校后勤”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人们对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从高校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的总称。那么,如今的高校后勤服务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难题呢?问题有三点: (一)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 高校后勤服务属于教育管理的范畴,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突出矛盾是教育管理资源的有限性同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管理效益之间的矛盾。[2]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如果后勤服务机构设置过于繁多和精细,就会造成责、权、利不能够协调统一,致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也会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我校河海大学学生所使用的校园卡,它既能用做学生的饭卡,也可以用做借书证,看似方便,其实不然。学生要为校园卡充值,首先要到中国银行或存款机上用相对应的银行卡存款,然后才能去食堂设有的圈助机上用校园卡进行圈助,其烦琐过程起码要花上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存款机或圈助机任何一方又会经常出现故障,学生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又如,学生们在缴上网费时,首先要到科学馆去打印缴费单,然后再跑到相隔有五分钟路程的河海馆财务处去盖章,盖完章后才能到对面的缴款处缴款,最后才能拿着相关证明回到科学馆进行上网开通,而这一过程再快也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由此可见,其服务机构的繁杂既浪费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大大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是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后勤服务的非人性化问题 何谓“人性化”?人性化就是要以人为本,了解人的心理和需求,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利益,更贴近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平等,尊重人的需要。高校后勤在为广大师生服务中就应当本着这一原则,真正地做到以教师、学生的利益为本,每一件细枝末叶的小事都尽量做好,力求使他们满意。然而在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非人性化问题却比比皆是:如某学生在学校餐厅的饭菜中吃到蜘蛛、苍蝇,甚至铁丝;再如,某学生去校医院看病拿药,却因医务人员忙于聊天而遭到怠慢、奚落;又如,某教授因为教室的多媒体出现故障而未及时修理,与相关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徐淑兰季诚钧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对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作介绍, 对德国、美国的后勤管理的做法与特点作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总结提炼了对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国外高校高校后勤后勤后勤管理 【作者简介】徐淑兰一, 女, 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季诚钧肠一, 男,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 高校后勤是社会生产服务的一部分, 与教学科研不同的是, 它是可以实现等价交换的一种服务。高校后勤为教学、科研和 师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劳动, 具有商品属性在计划经济时 代, 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对后勤部门的劳动只强调其教育性, 否 认其商品性, 排斥按经济规律办事, 以致形成了一种纯服务、福 利型、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法等方面 与教学管理、利研管理几乎一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 高校后 勤改革的深人进行, 福利型后勤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 过对国外高校后勤管理做法与特点的归纳, 给我国高校后勤管 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国外高校后勘管理模式 后勤管理与后勤事务的运作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国 外高校后勤事务的运作模式十分灵活, 大致可分为高校直接参 与型、专门机构负责型、自办与引进结合型三种类型。直接参与 型是由学校直接负责后勤具体事务。在这种模式下, 学校设有 专门的后勤管理机构, 并成立具体的后勤办事机构, 由后勤管理 部门下达任务, 学校具体的事务部门负责实施, 计划经济下的中 国、前苏联为这一模式。自办与引进结合型则是由学校与社会 共同承担学校后勤事务。在这一模式下, 大学同样设有专门后 勤管理机构, 有分管大学后勤工作的专职副校长, 并设有各种服 务机构, 学校也直接管理与运作部分大学后勤服务项目, 但同 时, 也将大部分后勤服务项目以招、投标方式向社会开放, 吸引 社会各方纷纷进人大学, 运用市场化的企业机制为大学提供更 加经济与高效的后勤服务。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为这一模 式。专门机构负责型则是由政府专门成立面向高校后勤的机 构,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大学的后勤服务全部交由校外机构 负责, 如“大学事务中心”和“大学生服务中心”。在这一体制下, 高校不设后勤管理机构, 后勤事务完全脱离学校, 专门机构可以 自己承担高校后勤事务, 也可以吸纳社会第三产业参与。这一 体制为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 以德国为例。德国大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已有八十多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臵,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 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

如何提高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

如何提高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 学校管理的内容很多,各种机构各负其责,其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后勤工作尽管是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必须落脚到教学这个中心上来,围绕和服从教学需要,保证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理顺这个关系,才能明确后勤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后勤部门的轻重缓急。另一方面,要保证重点,特别是在财力和物力的安排使用上,要确保教学这个中心,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经费的使用方针应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尽可能增加教学科研经费,对其他可办可不办的事要压缩或削减经费。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师生员工们解决好了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精力搞好教育教学。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到学校地发展,搞好后勤工作是我们后勤人员的职责,但是目前学校后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作如下分析: 一、学校后勤管理水平与后勤人员素质密不可分 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后勤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以适应学校后勤工作的需要十分重要。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

1、要注重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后勤工作琐碎、繁杂,为一些人所不屑。有的后勤人员认为后勤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有自卑思想,对此,要从几方面做职工思想工作:首先,要有从“小事”做起的思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求员工认识到事虽小,却有关服务大局;其次,要有做好“小事”的耐心、诚心和决心,平衡心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佳绩。要潜心研究,制定策略,掌握运作规律,提高技术水平,在“小事”中发挥才智。实践证明,后勤员工的道德水准和职业道德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是要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勤工作由于工作特性所限,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大、工作单调琐碎,由此给员工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关心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现状,面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多从正面加以疏通,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3、要有一定的开拓精神,作为后勤管理者必须勇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为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具有开拓精神就成为学校后勤管理者应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素质特征。 4、必须具备良好服务技能。单凭一股工作热情缺乏一定的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后勤人员也面临一个“继续教育”的问题,作为后勤人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5、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用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服务对象,缩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对后勤

高校后勤信息化解决管理方案计划方案计划

XXXX大学 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1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后勤如何应对高校改革与发展、师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问题,已是高校后勤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事宜。顺应形势发展,提高后勤服务品质,从“三服务、二育人”的角度来引领高校师生生活,高校后勤必需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关键的因素就是信息管理方式的彻底变革。本方案从如何推进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我国高等教育处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必须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成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进行高校后勤信息建设是必由之路。 随着我校的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后勤在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原有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后勤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的有力手段,是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后勤行政决策水平,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促进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是信息化建设是巩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新的后勤体制改革和不断探索出新的后勤模式,方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方可跨越式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我校后勤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后勤发展的生命线。现在校园网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工具,学校后勤可依托校园网的建设适时建设后勤信息化。现在我校后勤的管理者,包括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行业经济 容,大家可以很清楚的得知礼仪服务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导游人员,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礼仪礼貌,从宏观上讲为这个旅游行业树立良好形象奠定了好基础,为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微观上讲也是有利于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求新,猎奇,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需求的服务行业,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业展现在中外旅游者面前的形象,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讲礼仪,懂礼貌既是旅游业为中外旅游者提供优质的礼仪服务,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礼仪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爱华,徐民英.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秦正修.礼仪教育若干问题之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 [3]陈福明.浅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 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举措,是后勤体系保障力生成的重要支撑。必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跟上空军战略转型的快节奏,把握历史机遇,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注重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要求高。加快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应结合空军后勤系统“三项整治”,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级别、跨部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统一协调、筹划部署后勤信息化建设。二要注重整体筹划。按照全军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从战略层面上搞好总体规划设计,明确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标准、方法步骤等,强化要素整合、体系融合和结构优化。三要构建标准制度体系。着眼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需要,突出重点,逐步建立以信息资源、指挥管理应用、网络建设、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制度体系,作为各级组织实施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依据,确保建设的统一性。 二、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必须坚持持续投入、系统建设。一要加快网络化进程。依托空军通信基础网络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后勤指挥控制网,做到后勤指挥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同步开设,横向与作战、装备指挥控制系统和联勤系统互联互通,纵向与上下级空军后勤及相关保障单元的后勤指挥控制网络互通,实现保障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决策指令的快速下达。二要推进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加快军事物流无线射频技术识别推广应用,建立保障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保障需求的实时可知、保障过程的实时可视、保障资源的实时可控。三要加快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研发、改造升级,实现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适度跨越和快速发展;创新后勤装备管理机制,采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质量监督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等办法,增强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后劲。 三、科学研究论证,推进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一要推进后勤科研开发军民融合。根据后勤转型建设和发展需要,利用地方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采取系统引进、军地共同研发、公开竞标研发等形式,深入挖掘后勤科研开发与使用的军民互动效能,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二要推进保障资源军民融合。充分依托社会和市场,在通用物资生产、包装信息技术使用上,建立军民兼容的标准体系,实现军地保障物资的通用兼容和资源共享。三要推进保障模式军民融合。着眼空军后勤保障实际,逐步扩大社会化保障的范围,特别是在后勤指挥通信、保障物资信息共享、军事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提升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创新思维观念,注重人才培养 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要多渠道培养人才。针对信息化人才专业性强、培养周期长的特点,采取从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引进招聘,委托地方院校定向培养,军地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后勤信息化人才队伍。二要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起点,构建以信息技术领域最新理论、最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高、新、宽、深”知识体系,强化后勤信息化人才的知识更新能力、实践转化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三要营造良好成才环境。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将成绩、重实绩,知人善用、广纳群贤;积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不断激发后勤信息化人才投身后勤、热爱后勤、建设后勤的内在动力。 浅谈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赵鹏1李扬1谢振凯2 (1.徐州空军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2.徐州空军学院航材系) [摘要]:本文主要从注重总体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推进军民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关键词]:空军后勤信息化 119 现代营销

2021年强化改进高校后勤服务提升建设质量建议

强化改进高校后勤服务提升建设质量建议 后勤建设的高质量,取决于后勤保障体制的完善和服务保障人群的高素质,矿大后勤的后勤整体建设尤其是计量核算一直是在全国的前列,有些管理的力度和后勤保障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其它院校是难以学习和借鉴的。 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后勤保障硬件设施和中水回用系统的建立又走在了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尤其是节能减排的亮点十分突出,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满意率上集团又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推进后勤服务承诺制。但近几年在校外的影响比较平淡,在校内 ___和各学院职工有这样和那样 ___,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更新管理手段上想办法,提出以下二点建议: 1、成立一个调度中心,协调和解决后勤服务保障的所有问题。在学校内公布一个24小时值班调度 ___,只要是和后勤保障有关联的任何 ___,都受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处理解决问题,并做好用户回访记录。 2、在南湖校区实施“能源监测,资源整合”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此系统采用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

库,通过web发布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水用电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自动进行水漏失分析和用电异常情况识别,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各类故障现象,进行综合决策,十分适应学校的管理特点,令使用者和管理者使用得心应手,可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在研究管理方法上下功夫,提出以下二点建议: 1、技术力量的保留与培训,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淡化身份”的原则,将包括管理层和一线服务层的所有岗位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努力做到知人善任,因才而用,大胆选拔品质好、能力强、有事业心的年青员工到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上,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克服过去固有的惰性,极大地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其次,实行以德、能、勤、绩为核心的考核制度。要留住人才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感情留人。作为部门的 ___,工作繁忙,但是,应抽出必要的时间到一线去,和员工多谈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需求和愿望,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多了解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多关心他们 ___和建议,做他们的知心朋友。②事业留人。要使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部门的发展目标,让其___到有提升和晋级空间,在工作的同时,让其 ___到他一样是在干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学校工作,事无巨细,样样重要后勤工作也不例外。它 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常规管理、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充分发挥“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工作职能。 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何为以人为本,即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其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指导思想,谨记人乃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无论什么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最终都靠人且依靠大多数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巧妇 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一切都是免谈。 另外,做好人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想要人尽其用,需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创造好的工作氛围。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一个乐于助人的工作团队,往往能发挥很大的力量,这些都能为后勤部解决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在提高解决的效率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培育职工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意识 从人本主义出发,增强工作人员对后寝室社会化改革的向心力,增强认同感,是职工能够最大可能的创造管理和服务效益,关心员工的情感和生活,了解员工的愿望。现如今,高校后勤管理往往刚性有余,但是人文关怀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是正试工的员工,例如临时工,往往是一惩罚为主的管理手段,缺少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一群没有存在感和认同感的员工,一群缺少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的群体,他们的工作想做好很难。

(二)提高员工道德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始终树立服务意识,这是由后勤部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高校后勤从事一些管钱物和衣食住行等事务管理和生活服务方面的工作,其服务的是师生员工,保障的是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她的工作范围广,影响大,政策性强。如果后勤搞不好,那么党的一些教育方针政策将无法贯彻落实,工作的效率将难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情绪将无法保持优良的状态,内部的凝聚力也会大大的下降。 因此,高校领导应时刻关注后勤工作,时刻了解关于后勤改革发展的动向、进程,注重员工思想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一些事情和决定上多多的征求员工和干部的意见,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认同感,以便更加努力的工作。;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多编制一些培训计划,通过一系列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的培训等,有计划的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服务标准、工作程序、服务技能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并且加强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确保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实施各项要求和标准。 (三)创建和谐内部人际关系 要想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1)岗位设置需要合理。在岗位设置上,应当将工作需求 作为岗位设置的依据,岗位设置要职责明晰,尽量做到考核有据,将岗位和职责具体分配到个人,做到赏罚明确,公平公正,不徇私情。 (2)加强内部沟通机制。高校后勤管理部应定期举办一些 座谈会、工作例会、以及做一些员工和师生满意度的调查,以此架起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以便能够更好的工作。 (3)对于决策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在一些事情上要

2021年高校后勤部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下面是为您整理的高校后勤部工作计划【三篇】,仅供大家查阅。 高校后勤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以教育局学校后勤工作保障管理工作要点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后勤保障工作的规律,开创后勤服务新局面。 坚持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师生、社会、家长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创新工作思路,弘扬务实作风,强化团队意识,引入时代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现代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开源节流,节支增收,为学校事业的发展、为创建xx省红旗食堂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后勤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滞后、财产和仪器设备动态管理欠缺、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问题深度关注不够等,制约着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校园规划设计未能突显学校的独特文化意韵 校园缺少统一规划,环境布局不够协调,建设缺乏目的性,难以突显学校的独特的文化意韵。 二)学校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欠缺动态管理 目前财产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只限于统计总量、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存放位置等最基本的数据。由于管理系统缺乏相关的动态信息,无法评价财产和仪器设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和投资效益,例如所配置的财产和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要求(配置依据);是否存在浪费情况(使用率过低);仪器设备的过早损坏,是超负荷运行或是质量问题,还是管理不当;实验耗材与实验效益是否成正比等,都无法从现有的数据库获知,影响了学校对财产设备的有效管理,也影响了学校在信息化设备投入时的科学决策。 1、对总务处及总务处管理人员和后勤岗位职工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调动全员积极性乏力。 2、制度落实不到位有死角,规范管理不足,岗位人员工作质量不高。

外国空军后勤装备

基地上,现将这些装备现状与研制发展情况简介如下。后勤装备现状 1.飞机加油设备外军飞机加油设备有4种:管道加油系统、野战机场集中加油设备、地面加油车和空中加油飞机。外国空军机场普遍使用可拆装式管道加油系统,其加油机组为加油车式,机组设备可用汽车运输。美空军管道加油系统A/S32R-14的加油机组为拖车式,其加油速度为0-2700升/分,有两个重力加油枪和两个压力加油接头。苏空军Ц3T-4管道加油系统的单个加油机组加油能力为500升/分,共12个加油机组,可同时为12架飞机加油。军用机场除管道加油系统外,还配备有飞机加油车,可在管道系统遭到破坏时机动使用。为满足飞机加油量大和快速加油需要,飞机加油车的容量和加油速度都不断增大。美空军的M131系列、日空军TF5和苏空军的T3-30等加油车,其油罐容量均在20000升左右,加油速度约为2000升/分。外国空军机场,除装备上述加油设备外,一般还配备有野战机场集中加油设备。它主要由几个软体油罐、油泵、加油软管和加油枪(接头)组成。软体油罐可折叠收放,全套设备可放在汽车或飞机上运输。空中加油飞机用于在空中为飞机加油,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拥有加油机。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空中加油机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1986年美袭击利比亚战斗中,美从英国基地出动28架空中加油机,为同时起飞的29架F-111战斗轰炸机空中加油6次,使其续航时间达14小时(正常为2时)。世界现共有加油飞机1000多架,受油机10000多架,其中美、苏分别为

820架和156架。美、苏和英国空军都编有独立的空中加油机联队(团)。 2.飞机拦阻设备外国空军机场基本都安装有飞机地面拦阻设备,用于拦阻冲出跑道的失事飞机,它由拦阻网(索)、升降柱、制动系统、液压装置及缠带装置等组成。拦阻设备有3种:网式、钢索式和网索混合式。各国空军大部分装备网索混合式拦阻设备。拦阻网(索)升降可遥控或自动控制,升起时间为数秒,最先进的达1秒。一般用于拦阻小、中型飞机。美空军64型拦阻网有两排网,可拦阻重360吨大型飞机,制动距离360米。英国的BAK-12拦阻网可拦阻重40吨飞机,制动距离为366米。目前,美、英两国正研制新型拦阻设备,该设备为酚醛或甲醛泡沫塑料垫,放置在跑道的端保险道上。这种装置用于拦阻大型飞机,可在现场用简单搅拌和浇注设备,即可压制,其优点是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无需专人看管和维护。美国波音747、英国慧星4B飞机进行了拦阻试验,效果良好。 3.机场伪装器材在历次战争中,机场都是被攻击的重要目标,目前各国研制出大量新型攻击机场的武器。因此,机场伪装仍受到各国空军的极大关注。机场伪装器材包括机场设施和飞机的伪装用器材。假飞机是机场的主要伪装设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外国使用假飞机掩蔽真飞机,收到很大效果。过去假飞机是用金属和木材制造,成本很高。现美国空军已研制出用塑料和少量铝合金制造出假F16战斗机,尺寸与真飞机相同,在空中观察与真飞机毫无区别,其造价只有真飞机的1/1200。有的国家还制

加强后勤管理 服务学校发展

加强后勤管理服务学校发展 ——波罗中学后勤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二○一三年四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首先, 感谢横山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提供一次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一次自查的机会,通过查漏补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波罗中学属于镇办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7262平方米,建筑面积8276平方米,现有教职工 55人,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02人,其中住校生292人。学校先后获得“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榆林市文明校园”、“榆林市平安校园”、“横山县教育系统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个教育观念新、管理能力强、勇于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教育理念超前、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一流,如今,我校正以“创建农村一流示范学校”为契机,为建设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人民满意学校而努力。现将我校后勤工作管理情况汇报如

下。 一、后勤管理整体思路 (一)强化服务意识、健全管理网络 我们在后勤工作中全面贯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把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作为后勤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习,强化教育, 进一步统一后勤人员的思想, 认真对照, 查找不足, 改进工作。发扬勤劳、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从学校发展出发, 以学校利益为重, 以“一切服务于教学 让全体师生满意”为工作目标, 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学校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副校长专门抓、总务主任具体抓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内部管理 ,责任到人, 以点带面 ,实施分层管理。第一层为管理决策层, 由校长统筹, 副校长分管, 对重大事情进行科学决策。第二层为管理指挥层 ,确立总务副校长全面负责的指挥中心, 负责对全校后勤工作进行指挥和协调。第三层为具体实施层, 确定负责财务、校产、水电、学生食堂、住宿等方面日常具体工作的管理员和操作员。在这种立体化的管理模式下,分工明确 ,脉络分明, 环环相扣,使后勤工作不仅停留在单一的服务层面上, 也从另一个侧面起到管理育人的作用, 将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