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精选-】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建议5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万能模板优秀5篇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一)问题与疑惑1、重要性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
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1)使用错误: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2)纠正错误: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img alt=关于语文微课教案设计src=(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三)巩固操练1、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2、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夜书所见》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夜书所见》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会写“寒、送、挑”三个生字。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出示词语:瑟瑟秋风秋雨绵绵群雁南飞寒蝉凄切秋月寒江秋菊摇曳梧桐落叶秋风红叶秋风萧瑟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这些词语读好了,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秋天的画面,相信吗?先自己试一试。
谁来读。
一、教学引入师:神奇的汉字声韵美,形象美,她还有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由28个汉字组成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七言绝句。
拿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读题解题。
理解“书”、“所见”。
看着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读准字音(5分钟)1.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每个字音读准。
(板书:读准)2.请一生读。
教师教师重点指导“挑”读音。
3.全班一起读,力争读准每个生字。
三、读通课文(5分钟)1.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读通句子,现在请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并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人民服务》微课精品课件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 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 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 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
4、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5、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 哀思,团结起来。
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三句。
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 务 、这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学海导航(第二段)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方。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
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听录音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 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 什么?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 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 意思是什么?
2、找一找文中关联词,谈谈这些关联词作用。
(第三段为例)。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延伸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 句古老的话,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综观历史,了解现实,举出两三个当代社会为 人民服务的实例。
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学海导航(第三段)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古诗三首 山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小结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13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13篇《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13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小学语文微型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
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
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
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
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三下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小结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的旅行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那你有没有去牛肚子里旅行过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小蟋蟀红头一起去牛肚子里旅行看看吧!一、读课文选段,了解课文1、出示视频选段。
2、老师范读。
二、学习牛的四个胃读了课文后,我们知道了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三、讲解红头的旅行过程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2、在图片上展示红头的旅行过程:总结红头之所以能从牛肚子里出来,是因为牛会反刍的特点,那么,什么是牛的反刍呢?原来牛是食草动物,有反刍习性。
反刍就是把粗粗吃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嚼烂,然后再咽下。
牛一般是在吃食物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开始反刍。
你学会了吗?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假期、生活和学习,也把每一个人都卷入到了探寻生命真谛的漩涡中。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疫情是最好的教育。
在这期间我服从领导的安排,每天坚守在岗位上,一方面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每天与家长们电话联系,叫家长在家帮孩子们测量体温,我负责登记。
由于疫情严重,学校延迟开学,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们的学习会跟不上,我耐心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叫他们别担心,可以在家观看空中课堂。
做好“停学不停课,停教不停学”,刚开始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都不适应,又由于农村的条件设施比较落后,网络时断时续,经常出现停机状态,家长们载声怨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耐心解释,安慰他们,别着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同时让家长负责孩子们的安全工作和卫生工作,让孩子们在家不要出门,认真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做好防疫工作,不聚会。
另一方面,每天负责把校园打扫干净,做好学校常态消毒杀毒工作,坚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做好人员来访登记,每天按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做到跟进检查不缺位,防患于未然。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标准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无视展开教学,标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1、“的〞的用法〔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名词+“的〞+名词〕〔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代词+“的〞+名词〕2、“地〞的用法悲伤地说快乐地写甜甜地笑认真地听快速地奔跑消极地答复〔形容词+“地〞+动词〕3、“得〞的用法写得快读得好玩得快乐笑得开心红得发紫白得发光〔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六、稳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跑〔得〕飞快飞快〔地〕跑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快乐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忆“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以下各种情况,选一句最恰当的歇后语。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放下书包,妈妈就劈头盖脸地训了我
一顿,使我………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我的同桌今天心情不好,我想去安慰他,没想到他却说我取 笑他,这就叫…… 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 3、我在家里想帮妈妈洗碗,由于我从没干过家务,把碗全摔破 了,妈妈说我是……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小学语文微课
适用年级:小学中高年级 微课制作:陈华明 单 位: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
了解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 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 歇后语语言形式丰富、诙谐幽默,在写 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
1.了解歇后语的组成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比喻) (解 释,也就是全句的意义所在)
歇后语一般先说前一部分,不说后一部分,பைடு நூலகம்让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现在常见的是 前后两部分都说出来。
.
2.认识歇后语的类型
歇后语的 类 型主要有两类: a、喻义类歇后语,如: 竹篮打水——一场空 b、谐音类歇后语,如: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在喻义类歇后语的基础上利用了谐音(输、书同音)的
特点,使语言形式活泼幽默,让人耳目一新。
.
.
3.说说歇后语的 运用
歇后语运用非常广泛,如果你能正确地运 用它,会给 你的生活或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还有许多歇后语,比如: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你能把它用在合适的地方吗?试一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