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人才懂得对别人说不
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品德特征

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品德特征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够将创新能力应用于实践中的个体。
他们不仅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一系列的品德特征。
以下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品德特征的一些例子:1.好奇心:创新人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和现象充满探索的热情。
他们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2.批判性思维:创新人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们不盲从于传统观念和方式,善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的认知。
3.坚持不懈:创新人才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力。
4.合作精神:创新人才擅长团队合作,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5.逆向思维:创新人才善于逆向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非传统的解决方案。
他们有一种跳出框架的思维方式,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创意。
6.道义观念:创新人才有着高尚的道义观念,能够考虑到他们的创新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他们注重伦理和社会责任,尽可能提出对社会有益的创新解决方案。
7.探索精神:创新人才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不断寻找机会和挑战自己的极限。
他们能够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领域。
8.忍耐力:创新人才具备良好的忍耐力,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经受挫折和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他们能够保持耐心,并持续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9.学习能力:创新人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有一种持续学习的态度,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学习的渴望。
10.创业精神:创新人才具备创业精神,能够敏锐地发现商机和创新的机会,勇于创新,并具备将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
总之,创新人才具备多方面的品德特征,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还有强烈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林崇德学习心得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林崇德学习心得示例文章篇一:《我对创造性的一点心得》嗨,大家好!我想跟你们聊聊关于创造性的那些事儿呢。
我呀,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创造性很重要。
就像林崇德教授讲的那些东西,我虽然是个小学生,可也有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哦。
创造性人才,我觉得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你们看过那些超级英雄的电影吧?像蜘蛛侠,他就有自己独特的能力,能在高楼大厦之间荡来荡去,还能用他的蜘蛛网抓住坏人。
创造性人才就有点像蜘蛛侠呢,他们有独特的想法,能够做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我班里就有个同学,他画画可好了。
每次画画的时候,他都能画出特别新奇的东西。
有一次老师让画我们的梦想家园,我们好多人都画那种高楼大厦、花园什么的。
可他画的是一个在云朵上的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会飞的小动物拉着小马车。
哇,当时我们都觉得他的想法好酷啊。
这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厉害之处吧,就像有魔法一样,能把普通的东西变得超级有趣。
那创造性教育呢?我觉得这就像是给我们的小脑袋瓜浇水施肥的过程。
我们的脑袋里本来就有很多小种子,创造性教育就是让这些种子发芽长大的魔法水。
我们学校有好多有趣的课,比如说手工课。
在手工课上,老师不会告诉我们必须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她只会给我们一些材料,像彩纸啊、小木棒啊,然后让我们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做一个小飞机。
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好机翼,正着急呢。
旁边的同学就跟我说:“你可以把彩纸卷起来呀,这样就像一个圆筒,会很结实的。
”我试了试,嘿,还真行呢!这就是创造性教育的成果呀,大家互相启发,让我们的小脑袋瓜里的想法越来越多。
还有创造性学习。
我觉得这就像是一场冒险之旅。
以前我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做题,就像走一条已经被很多人走过的路。
可是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发现按照老方法做不出来了。
我当时就想,这可怎么办呀?就像我在冒险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大怪兽挡住了去路。
我想啊想啊,突然灵机一动,我换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就像找到了一条小路绕开了那个大怪兽。
第七章创造性人才培养.ppt

第七章 创造性人才培养
下一页
第一节 创造性人才概述
一、创造性人才概述 二、创造性人才结构
三、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四、创造性强的人的特征
教育的任务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
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
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
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 1996年
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懂 得如何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辨 别、组织和使用一切学习资源;具有创 造性、能够综合和组织各种信息,具备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够与人共享知识和学习。
二、创造性人才结构
人才结构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的 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 建构的、由不同种类知识所组成的、具 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 识构架。 它包括一个人扎实的基础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临近学科知 识、领先的科技发展知识,以及明确 的奋斗目标、科学的工作手段等等。
创造性强的人的特征
(6) 办事热心,坚持不懈,不怕挫折。 (7) 独立性强,有主见,不轻信别人意见。 (8) 有自信心,有理想。 (9) 兴趣既广泛又专一。 (10)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创造性人才具有以下特征:
(1)
(2)
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观念具有高度的流畅性(多样化);
பைடு நூலகம்(3)
(4)
思维具有灵活性;
下一页
机箱设计
铝合金外壳
索尼扁平的双层家用服务器
第四,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
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 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 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 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 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及特征分析_刘洪德

2010年第1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2010N o 11收稿日期:2009-06-05,修回日期:2009-08-18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研究(2007GXQ4D152)0文章编号:1000-7695(2010)01-0170-04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及特征分析刘洪德,王路璐(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创造型人才的涵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从心理与行为、知识与技能、工作三个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人才;创造性;高层次人才;创造型人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人才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提高综合国力所依靠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依靠的是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维持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所依靠的就是高质量、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人才[1]。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载体,他们能走在技术与知识的前沿,是各类创新活动的领军人物,此类人才的成长和队伍建设决定了各个行业及不同领域的创新起点的高度。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0这一概念首先由教育部提出,但对其涵义和特征的深入研究却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1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111 人才/人才0一词,中国古代指有德行、有才干的人,古人对人才常用/贤0、/能0、/士0来称呼。
对人才的其它定义很多,也不尽相同,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才的属性,归纳起来可以得出一般性定义:人才,是具有优越的内在素质,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做出超常贡献的人。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能够使我们在交往中脱颖而出。
创造力不仅仅指艺术方面的创造力,还包括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和突破传统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展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独特的创造力。
1. 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在与他人进行对话或讨论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常人所忽视的角度并加以阐述。
这样不仅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展示了我们对于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讨论一个议题时,我们可以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案,或者在辩论中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体现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创造力。
2. 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展示个人创造力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独特的形容词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举个例子,在描述一个产品或项目时,我们可以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来使得解释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与他人对话时,我们可以运用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展现出我们的创造力,还能够给人带来轻松和愉悦的交流体验。
3. 运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就需要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创新的思维。
与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同,创新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解决途径,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或者尝试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展示出我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爱好和追求个人兴趣培养个人爱好和追求个人兴趣是展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我们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并将其展现给他人。
例如,如果我们对摄影感兴趣,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独特的构图方式,通过照片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创造型人才的特征及培养方法

创造型人才的特征及培养方法综合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证实,创造型人才或者有优秀创造能力的领导者,在个人气质、动机、情绪、习惯、态度、观念以及才能诸方面,具有一系列特质,概括起来包括:1.主动、好奇创造力强的人,兴趣总是十分广泛,对任何事物总是有一种好奇心理。
大发明爱迪生就是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人,他不知道孵鸡蛋是怎么回事,就自己坐在鸡蛋上想孵出鸡来,虽然听起来可笑,但实际上反映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可是这些人并不是只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是对那些在平常人眼里非常正常的事件产生好奇。
2.敏感创造力强的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十分敏感。
能从平凡的事例中找出问题的裂痕所在,找出实际存在的和理想模式间的差距,敏感的领导者常常从别人未注意到的枝节中捕捉到十分有用的信息,并巧妙地利用这种信息推动事业的发展。
3.变通性创造型人才思维十分活跃,善于举一反三,也善于提出一些怪异的念头。
通常别人不理解这些想法,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其高明所在,领导不但自己要做这种人,还要注意发现和保护这种人才。
4.自信创造型人才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没有自信,他们就不敢提出自己的创意也就自然不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他们有良好的直觉,而且屡屡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这种直觉。
5.耐力一个创造活动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
我们应在抓住目标后锲而不舍,不得结果决不罢休。
特别是在主客观环境特别复杂,而问题又百思不得其解、寝食不安之时,有没有耐力对一位创造型人才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6.丰富的想象力思想中的新观点、新形象来自合理的联想,有时会来自幻想或偶然的机遇。
想像力丰富的人,联想多、幻想奇,有利于去揭开创造的序幕。
7.勇气与胆略创造性思维的人常常是胆略家,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创造力不是天生的,至少创造性思维不是天生的,每个人想要拥有它,就必须留心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前面所述7个特征都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还可以通过与上文所说特征相联系的若干问题来衡量、检查。
敢说“不”是勇气;能说“不”是能力;会说“不”是手艺

1.我听一位大学生读者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最近正在备战某考试,复习时间紧张,每天需要早早起床,奔赴自习室。
然而以上信息,被室友们的“法眼”统统过滤掉,只看到了他“每天起得早”。
于是,几乎每天早上都有那么三两个人,请他去早市的某某摊位,带点早饭回来……他问我:怎么办?我自然回答:找个机会,沟通一下,跟大伙把信息解释全。
没想到,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几天过去了,还是没张开嘴。
我问:是不知道怎么说合适吗?他说没有,完美的发言稿都准备好几套了,只是单纯的……有点害怕。
我很奇怪,挺大小伙子,怕什么呢?他闪烁其词,自己也说不好到底怕什么,总之有种莫名的恐惧感。
拒绝是一种反惯性的行为,有抵触和恐惧感都是正常的。
2.克服恐惧的一个方法,是把抽象的感觉通过分析具象化。
我扒皮挖馅儿地跟他说:单从这事儿上看,让你有畏惧情绪的源头,无非就几个:一、怕得罪人,人家事后报复你;二、怕呛面子,彼此尴尬;三、怕伤感情,挺好的友谊毁了。
你怕哪一个?他说都有点。
我说好。
第一:只要把情况清楚说明,在这个前提下,给人带早饭相当于你做了好事,不带早饭,却不意味着你做了坏事,这是本分。
没做坏事,就不会受到惩罚,如果安于本分的情况下还遭到非难,完全可以选择以各种理性的方式维护好自身利益。
第二:呛面子,尴尬,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出现,那就是你表达方式过激,把这事当大事侃侃而谈,或者在情绪上收不住,炸毛了,崩了,急了,这样大伙都没台阶下。
以一种你刚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姿态,别以一种憋在胸口不吐不快的语气去叨叨没完。
只是闲聊天一样一嘴带过,说完之后聊点别的,不让气氛断崖式冷却,就不会出现尴尬。
第三,如果你怕伤害感情,友谊,那就真的没必要了。
人家使唤你的时候,跟你讲感情和友谊,结果你都把情况解释清楚了,对方不但不理解,反而还生气,那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一不具备基本的共情,素质有问题;二就压根没拿你当朋友,你只是工具。
这种畸形的“情分”不要也罢,越伤害越不怕伤害。
开发创造性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开发创造性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当代社会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要求。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有效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讨论如何开发和培养这两个关键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独特而有创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下面列举几种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 培养好奇心与探索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我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多角度思考和主动探索未知领域来培养好奇心。
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多角度思考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常常死板地使用传统思维模式往往难以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着反转思维,从对立面或不同领域寻找启发。
3. 创意激发活动参与各类创意激发活动,如头脑风暴、创意思维训练等,可以帮助开发创造性思维。
这些活动通过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参与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
二、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付诸实践,表达能力则是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清晰地传达给他人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1.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面试等活动来训练口才,并不断积累表达经验。
2. 培养写作习惯写作是锻炼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写作训练,如写读后感、文学作品评论等。
逐渐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表达出更加准确和有力的观点。
3. 学习艺术表达除了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学习一些艺术表达形式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例如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情感和观点。
三、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关联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思维为表达能力提供了源泉和素材,而表达能力则是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人才懂得对别人说不
Posted on 2013年05月9日 by admin in 199IT推荐文章, 互联网用户with 0 Comments
曾有位匈牙利的心理学家写信邀请了一些创造性人才来为他的书做访谈,而他研究的却是有多少人会拒绝他。
结果是,他联系的一共275 个人中,三分之一的人直接回答了“不”,还有三分之一的压根儿就没回信,只有三分之一是同意或者继续联系。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代表性的回信: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我的生产力的来源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废纸篓,来装像你寄来的信一样的邀请信,生产力在我看来,不是帮助别人完成工作而产生的,而是榨取自己的每一点时间来完美自己的工作而产生的。
”
摄影大师Richard Avedon 回答:“对不起,没时间。
”
作曲家George Ligeti 的秘书回答说:“你想研究Ligeti 的创造力的原因,和他没办法配合你的原因是一样的,而且他现在也在忙于一篇音乐会的提琴曲。
”
可以想象那三分之一没有回信的人,也许是说“不”的时间都没有,或者是没有一个秘书。
创造就是一个时间堆砌的过程,也许很多人觉得来源于那灵光一现,可是想来你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几十年的研究,不断的学习、实践、尝试、犯错、思考、改进,所有这些都是创造的过程,也是时间的堆积。
人们都知道很少有一夜成名,光鲜的背后是不断的奋斗,可是,人们总会忽略那看似源源不断的“时间”。
而时间的规律是,你总觉得自己拥有很多,也总觉得自己需要很少。
也许到真真正正的后悔的时候,却也没时间后悔了。
而缺少时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会说“不”,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说不,尤其在中国,帮助他人是传统美德,“不”是一个不礼貌的词汇,它只能留给拿着玩具的怪叔叔。
我们需要创造,创造需要时间,少了的时间是自己的,丢失的,也不仅仅是创造,丢失的,也是一种习惯,直到我们习惯了被打扰。
就像我们习惯于被一些词语迷惑“就半个小时”,“就耽误你五分钟”,“你不会连跟我聊几句的时间都没有吧?”
这些词一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就会让我们去同意,而同意的后果可能是超过半小时、五分钟、几句话的时间被浪费掉了。
就算真的只有半小时、五分钟、几句话,我们再次回到工作状态的时间呢?我们找回之前思路的时间呢?
发明家、创造者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拿着玩具的怪叔叔,他们知道时间的代价,在他们的眼里,不是一件事情要花多长时间,而是,浪费一段时间要花掉多少创造。
他们懂得拒绝,哪怕这是不礼貌的。
试想,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礼貌的人,而是创造者。
现在中国的教育已经在提倡创新,在教育改革来重新找回儿童的创造力。
可是这些举措,只会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我们看似不缺少时间,我们有14 亿人口,
所以拥有时间是美国的5 倍,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积淀出五倍的创新,反而远远落后于美国。
请别一味归咎于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给了我们自学的能力,想想高三时间的紧迫感,大家都能刻骨铭心。
到这一步创新的路其实还没有多歪。
而真正走歪的,是以后的路,本科的风气,社会的风气,让我们忘掉了高三那年的习惯,尝到了挥霍时间的快感,大把的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占据了我们创造的时间。
珍惜创造的时间,学会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