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朴园爱或不爱鲁侍萍 辩题
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雷雨》教学案例

生: 在 他 认 出面 前 的 人 是 侍 萍 时 . 情 不 自禁 地 轻 轻 地问“ 侍 萍 ?是 你 。” 我 感 觉 这 里 的周 朴 园 是 惊 喜 的 , 也 是温柔的 . 这一声轻轻的呼唤 . 正 是 源 于 内 心 隐 匿 最 久 的 最 真 挚 的情 义
生: 摆设 , 也许是一种掩盖吧 , 装 出一种样子罢 了 , 可 见 其虚 伪 。 生: 摆 设?我觉得I I I ¥ J L 是 他 的教 堂 和 忏 悔 室 , 他 在 忏悔呢 。 师: 大家从三十年后两人见面 的细节来分析 。 各 执
师: 周 朴 园 到 底 爱 不 爱 鲁侍 萍 ? 生: 周朴 园爱鲁侍萍 . 因 为 家 具 都 是 以 前 的摆 放 . 并且他还 记得侍萍 的生 日 . 因为生周萍 , 侍萍 生了病 , 总要关窗户 . 这 些 习惯 他都 保 留 着 过 了 三 十 年 仍 然 念
念不忘这个人 . 肯 定 是 爱她 。 生: 周朴 园 一 再 追 问鲁 待 萍 的下 落 。问她 的 墓 在 哪 里. 并提出要去修墓 . 当 知道 鲁 侍 萍 没 死 而 是 被 人 救 走 后, 一 再 追 问 人现 在 在 哪 里 , 语气迫切 , 还有些惊 喜 , 这 都 表 明 周 朴 园 仍 然 爱 着 侍 萍 。可 以 想 象 ,如 果 不 爱 的 话, 他会迫切 、 会 激 动吗 ?换 成 不爱 的人 , 会过 问吗 ?
一
师: 这 些 好像 都 可 以 看 到 周 朴 园 对 鲁 侍 萍 的爱 。 深
深地惦
生: 不爱. 当周朴园 知道鲁 待萍 的身份 以后 , 他 的
语 气 突然 变 了 . 是“ 厉声的” , 表 达 出 来 的是 紧 张 , 害怕 、 惶恐 。 还 有 呵 斥 。害 怕 她 用 这 种 关 系 来 敲 诈 自 己 , 并 要 辞退 鲁贵 和 四 风 . 说 明 他 不 想 见 到这 个 人 . 害 怕 这 个 人
浅析《雷雨》中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 是否真爱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是否真爱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是否真爱浅析《雷雨》的特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是否真爱《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
它展示了人生的巨大悲剧和命运对人的残酷戏弄。
它是“中国戏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出于“情感的迫切需要”和“以同情的心情俯视这群人”,作者通过两个有着无数伦理血缘关系的家庭,分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层罪过。
其中,周朴园和吕世平已经纠缠了30年。
本文将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以了解周和陆是否真的相爱。
【关键词】周朴园鲁侍萍雷雨三十年真爱《雷雨》是作者的“情感的迫切需要”和“带着同情心俯视这群人”。
通过两个有着无数伦理血缘关系的家庭,作者分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层罪过。
当复杂的人性遭遇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时,我们清晰地呈现出一场与三十年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的悲伤雷雨。
一般来说,《雷雨》是一部家庭剧,但它反映了社会和命运的许多悲剧。
年幼的爱情遭遇各种阻碍,产生悲剧的结果。
然而这种悲剧竟然蔓延了三十年直到两位主角再次遇见。
很多人从三十年后的再见中,周朴园的冷淡猜忌从而武断的认为周、鲁二人并非真爱,至少周朴园不过是年轻时期贪图侍女的美貌。
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很极端、很片面的,认真读《雷雨》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
三0年前,无锡周府少爷周朴园第一次爱上了他的女仆梅世平。
他们过着严肃而幸福的生活。
虽然剧本中没有反映这一点,但两个孩子把他们纯洁的爱结晶了出来。
但是这种爱,就像中国许多悲伤而美丽的爱情故事一样,遭到了少爷的反对。
周氏家族的首领强迫周朴园与相配的女士结婚,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国许多悲伤而美丽的爱情故事的结局。
那个无情的男人抛弃了女佣,娶了那位年轻的女士。
于是,我们开始责怪周朴园。
但是细心想想是不是当时的社会中年轻人在大家庭里真的没有一点自主权,而且在文中三十年后的鲁侍萍也亲口说出是周朴园的母亲逼迫她离开。
我们可以看到整件事情并不是周朴园的意愿,但是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让他难以违抗。
辩论

辩论·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正方(开篇辞) 尤伟(高二)大家好,今次辩论的题目是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
我方的观点是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
我方可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首先,在周朴园心中的待萍是一个年轻、美丽、贤慧的侍萍。
这表明周朴园在年轻时一直深爱着侍萍,所以把她年轻时的相貌一直牢记在心中,试想一个花花公子,一个薄情郎能够记住三十年前的旧情人吗?其次,周朴园一再追问鲁待萍的下落。
问她的墓在哪里,并提出要去修墓,当周朴园知道鲁侍萍并没死而是被人救走后,他又一再追问侍萍现在在哪里,这种关心,也表明周朴园仍然爱着鲁侍萍。
第三,也是很主要的一点,周朴园保留了从前侍萍在时的家俱、生活习惯等。
如果周朴园不爱侍萍,那他做这些又是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一直没有变。
第四,周朴园要给侍萍以补偿,这说明周朴园为他所爱的人着想,他提出用钱解决,因为他知道侍萍生活得很苦,很需要钱,而且周朴园作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资本家,他不用钱又能用什么?和侍萍再续前缘吗?现实显然不允许的。
并不是周朴园不爱鲁侍萍,周朴园是从心底里喜欢侍萍的,但由于周朴园身份,地位的限制使他不能够和侍萍白头到老。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的差异,这并不是周朴园的错,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有句话说“心爱的人死了还可以悲痛,爱人的心死了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而我们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周朴园对侍萍还有感觉,周朴园爱侍萍之心还未死,这是不容置疑的。
总之,真相只有一个,即我方所说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
反方开篇辞--------------------------- 封琳玲敬爱的对方辩友及老师:大家好。
作为反方,我们的立场是: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查字典我们可以知道,“爱恋是热爱得以至于不能分离”,如果周朴园真心爱他的恋人,就不会为了钱,为了名利,为了免得,一已私欲,而抛弃了曾受他的凌辱,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鲁待萍,不会让一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妇女,为了他的利益而差点命丧黄泉。
参加剧本《雷雨》辩论会有感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
——参加剧本《雷雨》辩论会有感
郑娜
剧本《雷雨》(节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发现学生对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十分感兴趣,课后好多同学因此还主动去看了全剧的文本。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也是同学们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就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感情问题。
鉴于此,教研组里讨论决定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在班里举办一次辩论会,辩题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爱?正方观点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有真爱,反方观点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真爱。
这是一次知识储备的竞赛,是一次思维反应能力的角逐,也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的挑战,更是一次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
辩论会上,有的辩手胸有成竹,条理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有的辩手声音洪亮,情绪激动,气势咄咄逼人;有的旁征博引,有的信手拈来;有的得理不饶人,有的被问得哑口无言。
不同观点的碰撞迸溅出朵朵绚丽的思想火花。
绚丽火花之一:由周朴园的始乱终弃,想到了爱情要不离不弃,于是大家想到了一个词——责任,爱情不能单靠一时冲动,既然选择爱,就要为对方负责。
绚丽火花之二:由周朴园迫于封建家长的压力不得不逼鲁侍萍离开,大家想到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两个人的爱情只有受到两个家庭的认可和祝福才有可能长久。
绚丽火花之三:关于周朴园在地位、名誉和爱情之间选择了前者而舍弃了爱情,有的同学认为这就意味着没有真爱,有的同学认为这也有真爱,只是性格和价值观的问题,于是又想到了性格决定命运。
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

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作者:刘薇薇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08期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生:周朴园爱鲁侍萍,因为家具都是以前的摆放,并且他还记得侍萍的生日,因为生周萍,侍萍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他都保留着。
过了三十年仍然念念不忘这个人,肯定是爱她。
生:周朴园一再追问鲁待萍的下落。
问她的墓在哪里,并提出要去修墓,当知道鲁侍萍没死而是被人救走后,一再追问人现在在哪里,语气迫切,还有些惊喜,这都表明周朴园仍然爱着侍萍。
可以想象,如果不爱的话,他会迫切、会激动吗?换成不爱的人,会过问吗?师:这些好像都可以看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深深地惦记着,似乎是一往情深,同学们有没有其它不同的观点?生:不爱,当周朴园知道鲁待萍的身份以后,他的语气突然变了,是“厉声的”,表达出来的是紧张,害怕、惶恐,还有呵斥。
害怕她用这种关系来敲诈自己,并要辞退鲁贵和四风,说明他不想见到这个人,害怕这个人为他带来某种不可预测的后果,所以他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抛弃感情,在我看来,这样的感情根本就不是真感情。
生:不爱,周朴园还不许她认周萍,我觉得他从内心就一直没有接受这个女人。
如果真爱,历经磨难三十年,那是怎样的激动与欣慰?如果周朴园真的爱待萍,肯定是一家三口相拥而泣,遍告亲友了。
生:不爱,周朴园以为侍萍是有所求才来见他,问“你要多少钱”,马上翻脸不认人,他根本就不懂侍萍,在他心中侍萍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女人,可见,他肯本就不爱她。
师:从知道鲁侍萍的身份以后的态度,大家觉得周朴园根本不爱鲁待萍,那周朴园为什么一直保留着当年的习惯,仍然记得侍萍的生日,仍然牵挂着这个人呢?生: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三十年前赶走了娘儿俩,良心过不去,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
文中鲁侍萍说到“大后天我就会带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
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的时候,周朴园说:“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与鲁侍萍的感情纠葛

浅析戏剧《雷雨》一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摘要】《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家庭悲剧。
周朴园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历来评论家都认为周朴园冷酷、自私、具有专横的统治心理,而且还十分虚伪,深谙假道德。
我在了解作品以后,也很同意这一观点,但在谈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这一点上许多人却认为是假的,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鲁侍萍;感情;纠葛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现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
《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剧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感情历来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而主要人物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感情呢?我认为这段感情是真的.1周朴园爱当年的侍萍,他们是真心相爱,而且他爱侍萍爱得刻骨铭心30年前,周朴园是一个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新式青年。
侍萍是周家的使女,漂亮聪慧柔顺,两颗年轻的心自然地碰出了爱情的火花。
周朴园第一个爱的人是侍萍,也就是说,周朴园和侍萍,一个少爷和一个老妈子的女儿的恋爱时间最起码是三年四年,不是偶然的一夜风流。
两人定情相爱一年多生周萍,又过了一年生鲁大海。
她与周朴园相爱正好是四凤现在的年龄,是人生最美好的时间,她跟一个有钱的少爷相恋相爱,两个人同居了三年,生了两个孩子。
我不相信这两个人之间是一个阶级压迫的关系,或者是什么少爷诱惑丫环的关系。
他们不是偷偷摸摸地在恋爱,他们是在周家同居生育,是在周家生的孩子啊,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房间,侍萍被赶走以后,周朴园保持了侍萍当年的所有家具和所有摆设,连侍萍当年生孩子不敢吹风要关窗这个习惯都保存下来了。
可以想象,侍萍在周朴园身边的时候,她受宠爱的程度。
《雷雨》

相遇述恩怨
周 的 心 理 变 化
周朴园: 疑虑
慌张
惊惧
哦,侍萍!(低声) 是你?
你,你是—— 你是谁? 你姓什么?
熟知旧衬衫? ! 她没有死? !
你贵姓?
熟知旧事
在无锡长大
侍萍表明身份
关窗
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 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 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 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 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 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 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 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 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解答: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把同志描写得光辉夺目,以致你已经 完全认不出他的容貌;但对于敌人却总是 用一种黑的颜色来描写,而且差不多总是 把他描写成一个实足的傻瓜或魔鬼。我认 为这不是正当的。 ——高尔基
鲁侍萍
与周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都没有揭 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 鲁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的注意。 由此看来,鲁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 一方面她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又处处暗示对方。 鲁侍萍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幸福 的罪魁祸首,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想看看 他是什么,自己在他眼里又是什么样。本以为抛弃自己 的人三十年来一直快活逍遥,置自己于脑后,没有想到 这里还会保留着三十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但是 周朴园的态度刺激着她,她决定要作为周当初犯罪的活 证据,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和屈辱都倾诉出来,控诉他的 罪行。
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

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周朴园应该是爱鲁侍萍的,从他三十年间仍保持着旧房的布置中;三十年间仍保持的生活习惯中;三十年间仍保留的旧衣物中;三十年间仍保留念念不忘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他是爱侍萍的。
但他又不能爱侍萍,因为他年轻时的激情已过;因为他过去与现在的地位、名誉、家产;因为他现在自认为是合乎他标准的家庭,这些高于一切甚至爱情。
所以他――周朴园,一个有名望的、成功的商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活着的鲁侍萍,而是对早已死去侍萍的回忆。
因为对侍萍的回忆,能让他拥有现在的一切。
会让人觉得他有情有意――对前妻的感情(其实晚年感情生活的不顺造成他怀念侍萍的);会让他觉得有做丈夫的威严――要教育繁漪,让她知道什么是贤妻良母(其实繁漪的不驯也是他独断专制造成的);会让他有做父亲的尊严――来教育儿子做人要有情有意(其实家庭中的糗事他不是不知)。
所以他需要这些回忆,回忆能帮他支撑这一切自认为是完美的家庭。
虽然回忆中真有“爱”的存在,但回忆不应成为现实,鲁侍萍更不应该出现。
如果现在让周朴园来选择的话,他只会选择三十年间的回忆,不会选择现在活着的鲁侍萍,就像三十年前的选择一样。
鲁侍萍不能也不应该出现,她的出现只能是为了敲诈他的钱财或者是来毁灭他的地位、名誉、家庭,只会给他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前面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已经死去的鲁侍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活着的侍萍出现的话,会毁了这一切――他认为是最完美的一切。
所以他爱侍萍,也爱回忆,但更爱自己,因为他的地位、金钱、名誉这一切都高于他的感情。
活着的鲁侍萍出现只能给他带来恐慌,而不能带来上述的一切。
他徘徊在爱与不爱中是必然的,因为他本人就是个虚伪自私的人――他只爱自己。
刘岩峰,河北遵化市高级中学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
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
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
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
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
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
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
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1.他和鲁侍萍最初究竟是爱吗,他年轻气盛,激进,现代派青年,
梅侍萍是他身边少有的读过书的女人,或许萌发出了一种好感,但这种感情不够真实
2.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应该接受了许多西方思想:开放、自由......
如果他爱梅侍萍,那他在家人赶她走的时候他可以反抗,可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他接受了
3.他一直到面前的鲁妈就是梅侍萍的时候,他慌了,他心虚,他害怕被揭穿,他害怕他的
名声、地位,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会被搅乱,他爱的是金钱、名利!!
4.他认为钱可以解决,可是他错了,钱不能解决一切,发生了就是发生了,那可以得到
暂时的心里满足,当是弥补他的罪过
5.他后面娶的那两个老婆与鲁侍萍形成鲜明对比,他只是在对比,那种虚无、飘幻的感觉
不是爱
6.他记得那些是因为他的愧疚,保留那些习惯,是让自己觉得自己高尚,自是一种自我安慰
罢了
周朴园在我看来是一个虚伪,衰弱又可怜的男人,他爱侍萍吗?答:爱过。
对,只是爱过。
而又始终没有留在身边,所以,他拿侍萍的照片说事,其实说白了,他只是缺乏一个精神寄托,他早就已经不爱了,在他内心里只有死人才是安全的,死了,不会被叛自己,不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所以他宁可去想一个死了的人,却对身边周围的活着的人充满了戒备,活的人会不听话,可是死了的人呢,他总是想起梅侍萍活着的时候,想起到死都一直是一个顺从的角色,而现在他因了空虚,因了繁漪的新思想,因了萍。
他要每天站在照片前,给自己以满足感,给自己以慰籍,他不断地对萍讲他母亲的伟大,讲着自己旧家具不肯舍弃,保持着这侍萍的习惯,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缘于他的害怕,害怕失去精神寄托,这一切都在见到侍萍的那一刻证实了。
周朴园的举动,使他的堡垒在那一刻塌陷了,所有的一切都证实了,周朴园是一个爱自己胜过一切的人,他在那时只想到了,名利、名利、名利、名利
我只见到了他的无情与衰老的丑恶的嘴脸。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应该是真的。
能够三十年保留鲁侍萍生活过的房间格局、习惯,记住她的生日,如果心中没有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可能的。
他是一个人,有他的人性。
尤其是在他老的时候,蘩漪不驯服,儿子跟他疏远,他感到孤独,生活不如意,因此他怀念鲁侍萍也是他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
周朴园对鲁侍萍是虚情假意。
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
当他得知眼前的鲁妈就是侍萍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