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细菌的组成及其数量

合集下载

鳗鲡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鳗鲡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鳗鲡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缪凡;陈燕婷;刘鑫;钟传明;林岗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2(53)9
【摘要】为了阐明鳗鲡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及不同单元水体微生物的组
成结构变化规律,检测了各个单元的水质情况,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阶段水体中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

结果表明: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体总
磷含量、氨氮浓度均降低,水体pH上升;经过净化处理之后的水体与河水样品具有
6种相同优势菌属,其中Novosphingobium、Limnohabitans、Sediminibacterium为样品中占比排名前10的菌属;化学法除磷净化处理较大改
变了养殖尾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物法处理使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接近于自
然水体。

研究揭示了不同尾水处理阶段水体水质情况及微生物的组成动态变化规律,说明了尾水处理系统中的生态单元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尾水水体环境中的微生态平衡。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缪凡;陈燕婷;刘鑫;钟传明;林岗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特色海
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14
【相关文献】
1.南京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2.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滤料生物挂膜水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3.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对水处理阶段的响应
4.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滤料生物挂膜水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5.东星斑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体营养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技术水产养殖是指在水环境中对各类水生生物进行饲养、培育和养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和高效运作,水体循环系统和循环水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技术,并探讨其在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上的重要性。

一、水体循环系统的概念和原理水体循环系统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水质得到保持和调节的一种系统。

主要包括水处理设备、过滤设备、增氧设备等。

水体循环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循环水流动,将废物和污染物从水中去除,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从而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

水体循环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降低废物和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饲料残渣、粪便和尿液等废物会堆积在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和缺氧,对水生生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水体循环系统,这些废物可以被及时去除,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其次,水体循环系统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生长必需的物质,尤其对于养殖的鱼类和虾类来说更为重要。

通过增氧设备和循环水流动,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最后,水体循环系统可以提高水中的水质。

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产生影响。

通过水处理设备和过滤设备,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二、循环水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 循环养殖系统循环养殖系统是一种将水体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

它通过水处理设备和增氧设备,将养殖池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

经过处理的水重新进入养殖池,形成循环,达到节约用水、提高养殖效率的目的。

循环养殖系统在水产养殖中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节约用水。

传统的养殖方式中,大量的水会被排放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而循环养殖系统可以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减少用水量。

其次,循环养殖系统可以提高养殖效率。

鳗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2020版

鳗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2020版

鳗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条件 (2)5 放养前的准备 (2)6 白仔鳗培育 (3)7 黑仔鳗培育 (4)8 商品鳗养殖 (5)9 日常管理 (6)10 产品质量 (7)参考文献 (8)鳗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鳗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的准备、白仔鳗培育、黑仔鳗培育、商品鳗养殖、日常管理和产品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和双色鳗鲡(Anguilla bicolor)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其他鳗鲡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 1004 鳗鲡配合饲料SC/T 3119 活鳗鲡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DB35/T 577 鳗鲡鱼苗、鱼种质量DB35/T 579 鳗鲡养殖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玻璃鳗glass eel鳗鲡柳叶体发育成身体细长、透明的仔稚鱼。

注:俗称白仔鳗苗。

3.2白仔鳗培育glass eel culture玻璃鳗培育至规格300 尾/kg~500 尾/kg的黑仔鳗的培育过程。

3.3黑仔鳗培育fingerling eel culture规格自300 尾/kg~500 尾/kg的黑仔鳗培育至规格30 尾/kg~50 尾/kg的幼鳗的培育过程。

3.4商品鳗养殖yellow eel culture规格自30 尾/kg~50 尾/kg的幼鳗养殖至商品鳗规格的养殖过程。

鳗鲡养殖尾水处理探讨

鳗鲡养殖尾水处理探讨

7.病害预防大口黑鲈是很好养殖的一种鱼,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得当,饲料过关,很少暴发疾病。

大口黑鲈的疾病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为主,发生的病毒病主要为虹彩病毒病。

为了预防疾病,大口黑鲈鱼苗下塘前应使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苗10~15分钟。

每个月定期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保持适宜投喂量,防止水质污染,定期注入新水,保持水质良好。

当疾病暴发时切勿慌张、滥用药,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

四、展望由于大口黑鲈膨化配合饲料的重大突破,大口黑鲈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

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养殖模式,在进行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人工鱼苗技术未完全成熟,难以保证苗种的健康。

2.池塘养殖基本设备简陋,设备设施有限,尾水对环境污染大,限制了大口黑鲈养殖发展。

3.没有特别适合大口黑鲈摄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的高效人工配合饲料是目前养殖的最大瓶颈。

因此在今后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鱼苗场建设,强化亲本选育工作;同时要优化养殖模式,对池塘进行改造、改建、增加基础设备,获取更好的养殖效益;最关键的是要加强适合大口黑鲈、经济高效的配合饲料的开发。

我国的养鳗业自1972年开始试养,1979年迅速崛起,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鳗大国(樊海平2006)。

但是随着养鳗业的发展,许多养殖问题也伴随而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产养殖废水。

由于养殖用水量大,如果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收纳水体中,将对流域水质有一定影响。

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发展,应对养殖尾水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最终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

一、鳗鲡养殖尾水排放标准鳗鲡养殖尾水中以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和总磷超标为主,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氮元素的治理可分别通过增氧与过滤降解取得效果,而对磷元素的治理需要较高的工艺。

氮、磷是水生动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日常投放的饲料中。

工厂化循环水培育菲律宾鳗鲡苗种试验

工厂化循环水培育菲律宾鳗鲡苗种试验

工厂化循环水培育菲律宾鳗鲡苗种试验黄文华【摘要】采用分级微生物净化、曝气增氧、有效控温等循环水养殖系统对菲律宾鳗鲡进行苗种培育试验.鳗苗放养密度为3 000尾/m2和3 050尾/m2,约为传统模式的5~6倍.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7~30℃范围内,对个体体重0.15~0.20 g(平均0.17g)的菲律宾鳗鲡苗进行培育,经过71d培育,个体平均体重为2.95 g,增重17.7倍,日均增加重量0.04g,鳗苗养殖成活率达到98.81%,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水蚯蚓饲料系数7.14.试验表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适用于菲律宾鳗苗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优点,为开发新的鳗鲡养殖品种及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福建水产》【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5页(P386-390)【关键词】菲律宾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鳗苗培育【作者】黄文华【作者单位】清流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福建清流36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优化组合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水处理技术手段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降低水体中NO2-N、TAN、NO3-N、COD等指标浓度,使水质得以净化以实现重复利用[1]。

其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受环境影响小、可控性强、病害少、产品品质高、无污染等优点,是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3]。

福建内陆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适合开展鳗鲡养殖。

福建是养鳗大省,随着本地鳗鲡(日本鳗鲡)资源日益匮乏,欧洲鳗鲡被列为国际濒危动物,鳗鲡养殖苗种日趋紧张,鳗苗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已制约我省鳗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鳗鲡新品种。

为探索鳗鲡新品种—菲律宾鳗鲡苗种的生长性能,笔者借鉴循环水养殖系统原理,利用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展了工厂化循环水培育菲律宾鳗鲡[菲律宾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和黑耳鳗(Anguilla sp.)]黑仔试验,旨在为循环水培育菲律宾鳗鲡苗提供实践经验。

循环水处理系统处理鳗鱼养殖污水的应用研究

循环水处理系统处理鳗鱼养殖污水的应用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11期循环水处理系统处理鳗鱼养殖污水的应用研究庄金辉(龙岩市漳平生态环境局福建龙岩364400)丿摘要:鳗鱼养殖对水质条件有一定要求,构建循环‘处理系统,能够改善鳗鱼养殖污水的处理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养殖水环境质量。

本文立足对循环水处理系统养殖水环境的监测分析,从pH、氨氮、亚硝盐氮、溶解氧、水温等水质监测数值变化等把控循环水处理系统养殖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探究鳗鱼养殖循环水监测对它处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鳗鱼养殖;循环水监测;循环水处理系统引言在鳗鱼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污水的有效处理,是提高养殖存活率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养殖中,由于鳗鱼对水质条件有较高要求,构建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养殖水环境,在提高养殖存活率及养殖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以鳗鱼养殖为例,就循环水系统的构建,阐述了鳗鱼养殖循环水监测对它处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1鳗鱼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构建鳗鱼养殖对水环境有较高要求,实现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构建,能够提高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同时保障水质条件。

鳗鱼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养殖池塘—集水池—固液分离机—生物滤池—紫外杀菌池—配水池—养殖池塘。

在鳗鱼养殖循循环水处理系统中,通过水质净化工艺的构建,实现了对养殖池废水的循环处理。

经固液分离机,实现对水池残料、粪便等杂质进行过滤,并通过溶解性有机物,实现对水池水质分解净化,并且在净化之后经过紫外杀菌池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再经配水池流回养殖池塘,实现了循环水处理。

在鳗鱼养殖水循环系统的设计中,有效解决了池塘水质条件问题。

通过杂质过滤、分解、净化及消毒杀菌,实现了水循环的同时,提高了鳗鱼养殖池的水质条件,更好地保障了鳗鱼养殖的质量。

因此,在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构建中,转变了传统单一的水处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水质条件,保障了鳗鱼养殖的实际需求,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

在鳗鱼现代化养殖中,通过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对鳗鱼养殖污水的有效处理,保障了鳗鱼养殖期间的水质环境。

循环水处理系统处理鳗鲡养殖污水的应用实验

循环水处理系统处理鳗鲡养殖污水的应用实验
w 度亦都满足相应的水质要求 (见表 1).
表 1 氮、磷等水处理系统的进出水浓度及其去除率和安全值
w Tab 1 Concen tra tion o f the n itrogen, phosphorus etc in in le t and ou tle t of the system and its remova,l security va lue
ua 2 结果
2 1 水处理系统对氮、磷、浊度等的去除
.h 水处理系统氨氮、亚硝酸盐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 25 2 ! 12 1) % 和 ( 51 2 ! 18 0) % , 出水氨
氮、亚硝酸盐氮浓度较低, 远小于相应安全浓度 2 0 m g /L 和 2 6 m g /L 的水质要求; 系统总磷、浊度 和化学耗氧量的去除率依次为 ( 46 1 ! 10 4) % 、( 77 4 ! 8 8) % 、( 52 6 ! 8 3) % , 说明其出水浓
[ 基金项目 ] 公 益性行业 (农业 ) 科研专项基金 ( nyhyzx07- 043);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题 项目 ( 2004NZ03- 2)
[ 作者简介 ] 李岑鹏 ( 1982 ), 男, 硕士生, 从事水产养殖生态与病害防治研究. 通讯作者: 关瑞章 ( 1953 ),
男 , 教授, 博导. T e l( Fax): 0592- 6188973. Em a i:l rzguan@ jm u. edu. cn.
0. 471 ! 0. 144 0. 039 ! 0. 031 0. 270 ! 0. 084 3. 693 ! 0. 927
4. 2 ! 6. 5 29. 6 ! 22. 0 21. 2 ! 5. 0 58. 4 ! 10. 5
o 说明: 1) 浊 度的进出水浓度单位为 NTU; 2) 此去除百分率为 21次测定去除百分率的平均值.

一种简便的循环过滤式养鳗法

一种简便的循环过滤式养鳗法

一种简便的循环过滤式养鳗法
应杰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80(000)006
【摘要】目前日本多数的温室养鳗场还都是用石子做为过滤池的滤料。

一般养一
吨鳗鱼,要保证水的循环使用,需直径3-5厘米的石子100吨,其体积是50米3。

这就需要把很多投资花费在盛石子的过滤槽上。

而且把这么多笨重的石子清洗一次,所付出的劳动力也是极为可观的。

因此日本的许多养鳗家,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应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3
【相关文献】
1.循环水养鳗系统生物过滤器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 [J], 刘颖;李丽;孙大川;朱
云昊;谭洪新;徐奔
2.循环过滤式养鳗法 [J], 钟正新
3.一种简便的热过滤法 [J], 乔占平;孙汝中
4.一种简便的热过滤法 [J], 乔占平;孙汝中;史永乐
5.一种使用半巢式PCR及逆转录杂交法检测人类高危乳头瘤病毒并进行基因分型
的简便方法 [J], MohJ.-S;朱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设计 ,不接触水 ,由 6 板 组成 ,每个板 面下有 5个 紫外 灯管 ,每个灯管 3 个 0w,总功率 90w. 0
O 引言
养殖水 中的污染物 主要来 自养殖生 物 自身 的排泄 物和残饵 ,而细 菌是 养殖环境 中高效 的有 机物分 解者 .养殖 环境 中的细 菌具 有极 大的物 种多 样性 和代谢 途径多样 性 ,是环境 状况 的重要调 节者 ,在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养殖环境菌群的生态平衡能有效地抑制有害病菌的异常繁殖和 生长 . 目前关 于养殖 水循环 处理效 果 的研 究 多集 中于水质理 化指标 检测 和硝化 细菌研 究 方面 n ,而 】
对 养殖水 循环处 理 系统 中总 细菌 的种群结 构及 动态变 化研究 较少 . 我 国是世界 上最 大 的鳗鲡 生产 国 ,鳗 鲡 产 业是 我 国 出 口创 汇 的重 要 产业 之一 .2 0 0 3年 ,S a hh和
O br bad用对 虾养殖 池 中分 离培养 的硝 化 细 菌处理 淡 水后 ,淡水 中氨 氮含 量 维持 低 于 02 / .5mgL的水 平 .20 06年 ,Tl 人发现循 环水养 殖 系统生 物滤 器上 自然 形成 的生物 膜 和活性 污泥 中有 大量 的消 a等 耗氨 化物 和亚硝酸 盐 的厌 氧性硝化 细 菌存在 j .本研 究用 平板 计数 和 系统 中的关键环节— —生物滤池 中牡蛎壳填料上 的细菌种群 结构 ,以及
上下行滤池、紫外消毒池等部分构成 ( 见图 1 .图 l ) 中箭头表示水流方 向,沉淀池污水经水泵一次
[ 收稿 日期】2 1 0 2 0 0— 3— 9 [ 修回 日期]2 1 0 2 0 0— 4— 9 [ 基金项 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Y Y X 7— 4 ) N H Z 0 0 3 ;福建省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 04 0 0 ;福建 B701 ) 省科技重大专项 ( 04 Z 3— ) 2 0 N 0 2 ;厦 门市科技项 目 (5 2 2 0 ) 3 0Z 0 1 [ 作者简介 】邓德波 (93 ) 18一 ,男 ,硕士 生 ,从 事生 物技 术研 究.通讯 作者 :关 瑞章 (93 ,男 ,教 授 , 15一) 博导 ,从事水产动植物生态与病害防治研究 .E m i zun mu eu c. - a :rga@j .d. n l
15 . 2×1。 F / .牡蛎壳上的附着细菌主要分为 3大类 :分别属于变形菌门 ( 0 CUg 包括 0一、1一和 一变形菌 【 3 纲) 、拟杆菌门和异常球菌 一 栖热菌 门,其 中以 B一 变形菌纲细菌为优势类群 ,大部分细菌对环境 有机 物具
有 良好的分解作用 .
[ 关键词 ]细菌 ;1 Sr N 6 A基因 ;欧鳗 ;水 循环 系统 R [ 中图分类号]S9 9 4 [ 文献标志码 】A
各处理环节细菌数量的变化 ,为检测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效果,完善优化循环水处理系统提供参考资料.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鳗鲡 养殖循 环水处 理 系统 介绍 .
试 验地 点位 于福建 省福清市 凤迹村 鳗 鲡养 殖场 ,养殖 水 循 环系 统 由养 殖池 、沉 淀池 、生 物膜 池 、
[ 摘要 ]为研究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中细菌 的组成与数量 ,从循环水处理系统 中的养殖池 、沉淀池 、
生物膜池 、 滤池和紫外消毒池采集水样 ,并从 生物膜池和滤池 中采集附着生物样品 , 分别用平板菌落计数法 分析.结果表明:1 R )养殖水 经过各处 理环节后 ,水体中细 菌 数量 逐 渐减 少 ,如 由养 殖 池 中 的 29 .8×1 C U L降 低 至牡 蛎壳 填 料 滤 池 中 的 0 F/
[ 文章编号 ]10 7 0 (0 0 0 0 2 —0 0 7— 4 5 2 1 )5— 3 1 6
鳗 鲡 养 殖循 环水 处 理 系统细 菌 的组成 及 其数 量
邓德 波 ,马 英 ,徐春燕 ,关瑞章 ’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 门 3 10 ;2 1 60 1 .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 与食 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 门 3 1 1 60 )
第 1 5卷
第 5期
集 美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a o m i nvrt( a r cec ) or l f i e U ie i N t a S i e n J sy ul n
V0. 5 N . 11 o 5 c .2 1 Sp 00
21 00年 9月

3 2・ 2
集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1 5卷
提水 ,通过各 级落差 流 回到养 殖池 . 养 殖池大 池 2 口,每 口面 积 13n 、水 体 积 124n ;小 池 8 口,每 口面 积 9 5 l 2 . ' l 5m 、水 体 积
7 6m .鳗鲡放养密度约为 10尾/ 6 m ,合 56k/ . gm .沉淀池为土池 , 水体积 20m .生物膜池水面 5 。 面积 174 4 .8 、水体积 19m ,填料为4 条尼龙丝挂网,每条长 1 m 3 9 l m,高 1 m,共 24 8k.滤池 5. g 分上下行两池 ,每口表面积 184m 、水体积 9. 填料为牡蛎壳 , 1 0k.紫外消毒池是 4. 65m , 共 0 0 g 5
93 . 0×1 s U L 0 CF /

再经过紫外消毒池后,水体 中细菌数量又减少 了 9 ,再降低至 35 14C U L )生 6% .3× 0 F / 2
物膜池 的尼龙丝挂 网载体和滤池 中牡蛎壳填料上附着细菌数量较多,其数量 分别 高达 13 1。 F / 和 .9× 0 C U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