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疗养院接待的老年首长比较多,面临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较大,而发生意外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我院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有利于我院优质服务的顺利进行。

1 概念

脑血管疾病系指供应脑的动脉、静脉系统病变而引起的脑损害,以动脉尤为常见。因发病急骤而被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中风”是以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涉及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急救护理[1]。

2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现场急救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尤其昏迷程度较深的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容易在咽喉部发生呼吸道梗阻,因此病人宜采用侧卧位,昏迷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于排除分泌物和呕吐物。对有舌后坠的病人通常可将其下颌托起,防止发生窒息,用这种方法不能维持长久,而且占用一个人力,我们根据病情,如病人呕吐完毕,可用咽喉口咽管放置病人口腔中,能有效阻止舌后坠,保证吸氧吸痰及转送途中呼吸道通畅。脑血管病人需持续给氧,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减少耗氧,对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组织变性、水肿、坏死起着重大作用。

2.2 及时进行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特别是保证转送过程中静脉输液通畅,用药及时。我们经常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法,利用莫菲氏滴壶加压输液,该法简便、快捷,输250ml甘露醇一般能在30min内滴完,为把病人及时送到体系医院争取了时间。

2.3 保护头部减少震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发病中脑出血病人相当多,转送时由于救护车行驶途中车速快,车身难免摆动,平卧于车内的患者头部也随车活动,易加重病情。用手平稳托起头部,使之与躯体成10°~15°角,缓冲了一部分因车行驶途中的摆动,防止病情加重起到了一定作用。

2.4观察病人的全身症状,监测生命指征,保护患侧肢体,防止搬动过程中受挤压,造成意外伤害。

3 脑血管意外病人转送途中的观察

3.1 意识的观察。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常因颅内压增高出现意识改变,一般分清醒、嗜睡、昏迷三种情况。意识的变化往往提示病情的轻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说明病情在不断恶化,应查看各种反射如睫毛反射、压眶反射等,评估病人的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 [作者:张杰雄]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数:427 张杰雄: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特点,提高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能力。方法对比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院前急救与自行送院的治愈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经院前急救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降低,治愈率大大提高。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减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和加强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 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发病率约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为提高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能力,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和加强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减少死亡和伤残发生。现将我院2006~2008年期间救治的1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所有病例均经过头颅CT或MR确诊)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120”进行院前急救组共129例,其中66例在医护人员来到前,家属已进行有效现场急救,63例在医护人员到场后才施行救治。其余67例由家属直接送院急救。 1.2急救方法家庭急救:如果出现病人摔倒,家人不急于将病人从地上拉起,而是2~3 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稍抬高,避免震动,呕吐病人将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取出假牙,并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通畅,同时及时通知“120”;医护人员到场后即行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帮助病人呼吸,密切观察脑科情况,及时转入院内进一步救治。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人积极采取院前综合护理急救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01-02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急、重症就是脑血管意外,此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尤其是在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时容易发病,病人一旦发病,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抢救病人很可能因此死亡。所以对病人积极采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以及伤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共8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病人有45例,女性病人有35例。他们的年龄在34~93岁之间,平均为62.12±4.39岁。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临床上的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病人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迅速评估病情: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要立即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同时要向病人家属或朋友仔细询问此次病人发病的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然后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其病理征、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病人的意识情况,是否出现颅内高压等病症,以排除其他疾病。评估神经功能: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神智的改变情况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可以通观察对比两侧瞳孔大小、形态、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来掌握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1]。 1.2.2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呼吸:应遵循“先救生命再治疗”的急救原则,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护理措施,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呕吐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由于病人因颅内高压常常引起剧烈呕吐或者意识模糊从而不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和口鼻的分泌物引起窒息,所以应该嘱咐病人把头偏向一侧,然后及时用纸巾或者吸痰器迅速清理掉口鼻的分泌物以及其他异物。对于舌后坠的病人可以放置口咽导管或者用舌钳把舌头拉出。此外,对于进行面罩吸氧的病人,应该把氧流量控制在2~6L /min之间;对于昏迷的病人要定期给予吸痰,其目的是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避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转移到医院以及途中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83例安全送入医院,19例途中病情加重,24例途中死亡;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115例安全送入医院,6例途中病情加重,3例途中死亡。两组患者的安全转移率和途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减少途中死亡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Method: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were sent into our Emergency cente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oth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process,the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rol group had 83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19 worsened cases and 24 dead cases,on account of 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15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6 worsened cases and 3 dead cases,during the process,the rate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the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can greatly relieve the illness stat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reduce the death rate on the way and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腦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是颅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是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急性损伤的疾病。由于脑血管意外的突发性,因此死亡率极高[1]。为了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途中死亡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目前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现笔者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与护理 一 .概述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溢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脑是人体中最重要和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复杂,不但为生命中枢所在,而且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其代谢十分旺盛,在任何环境下都需要丰富的能量。成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体重的2%-3%,而脑血流量却占全身血流量的15%-20%。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地供应所需的氧和葡萄糖,这足以说明脑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液供应在平均动脉压60-160mmhg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可维持恒定。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管腔内压力增高,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时,小动脉管腔扩张,血流量增加,这种自动调节成为bayliss 效应。但当超越自行调节范围或脑血管发生病变时,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害,脑血流随血压升降而增减。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成反比。灌注压约等于平均动脉压与静脉压的差。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有: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合血液粘滞度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脑出血为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为出血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常见。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了脑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

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

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 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 吴荔霞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方法]对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加强途中转运及监护管理。[结果]3例现场死亡,95例安全送达医院。[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有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以及制订后续抢救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4.033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A-3214-02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急性病变,是急救医学上常见的神经科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命疾病。院前急救能有效缓解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威胁,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1]。在院前急救的各种措施中,呼吸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5年来我院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脑血管疾病98例,男65例,女33例;年龄45岁~89岁;院前发病时间15min至2h;高血压病病史62例,糖尿病病史32例;昏迷52例,意识障碍19例,偏瘫82例,失语25例,瞳孔变化18例,大小便失禁15例,呕吐35例。1.2 结果 9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通过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在转运途中采取一系列高效的抢救措施后,现场死亡3例,无一例途中死亡,发生气道不完全阻塞征象56例,呕吐35例,无一例缺氧、窒息,安全送达医院。2 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 2.1 迅速评估病情 出诊医护人员应对病情充分估计,迅速判断,接诊后应立即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注意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如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病诱因等。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呕吐、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清醒病人是否头痛、视物不清等,意识障碍是否进行性加深;有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征象,如出现脉搏快而弱、呼吸增快、叹息样呼吸等,枕大孔疝可出现突发呼吸骤停,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抢救。 2.2 体位 釆取平卧位,为减轻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头部可置一软枕,垫高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解松纽扣、裤带,使呼吸不受任何束缚。昏迷及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分泌物,避免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3 开放气道 通常采用仰头抬颏和清除口腔内异物两种方法。昏迷病人因舌后坠阻塞气道,气道有部分或完全阻塞的 病

常见急救病例模拟(脑血管意外)

7 脑血管意外 检查人员:主考官、医疗、护理、院感、总务、设备、检验、放射、行政(家属)各一人,共9人 角色扮演:模拟人一个 编号情景总分检查要点得分扣分理由 1 退休工人方某某,女性,75岁。患 者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天,伴嗜睡2 小时,由120送来急诊室 8分 1、立即上前迎接,与院前急救衔接 (医疗、护理)1分 2、查生命体征,判断病情 (医疗、护理)1分 3、及时通知相关医生(查医生到急诊室时间) (医疗)0.5分 4、急诊流程合理,标志灯光醒目,抢救车道通畅 (医疗)1分 5、开通绿色通道,有具体开通措施 (医疗)1.5分 6、病人处置:吸氧、输液规范,监护设备完好等 (护理)1.5分 7、条形码管理,使用腕带(三级医院) (护理)0.5分 8、通讯、呼叫系统通畅 (总务)1分 2 采集病史 由主考官提供病史:患者1天来感右 24分 9、病史采集规范,体格检查准确 (医疗)3分

编号情景总分检查要点得分扣分理由 侧肢体活动不利,行走不稳。2小时前开始嗜睡,立即由“120”送来我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详。有糖尿病史15年,不规则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详。否认药物过敏史。吸烟史50余年,20支/日。 体格检查 先由被查者规范体检(重点突出),然后由主考官将体检资料(舌质、舌苔、脉搏)交给被查者 得出初步诊断: (1)昏迷原因待查:脑血管意外?(2)高血压病 (3)糖尿病 开具辅助检查项目 (1)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微量法血糖 (2)急诊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凝血谱、血氨 (3)床旁胸片 (4)心电图10、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要求 (医疗)3分11、与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谈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内容详尽,包括病情、初步诊断、中医辨证、检查、治疗、有创操作等 (行政)4分12、留取标本规范,及时送检 (护理)2分13、采集及送检血标本有时间记录 (护理)2分14、与相关检查科室联系 (护理)2分15、对病人进行治疗:如降血压、降血糖、脑细胞营养药、中医药治疗措施等 (医疗、护理)2分16、护士应对口头医嘱完整,重述确认,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护理)3分17、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医疗、护理)3分 实验室检查 标本必须送达检验科,检验组人员等18、标本用条形码管理 (检验)1分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 脑血管意外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也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 H 。" 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其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数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所引起。脑栓塞多见于中青年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而成。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 脑部的血液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整个体重的2%~3%,然而脑组织需用的血液供应占心搏出量的15%~20%(静态时),这是与脑组织的缴高代谢率相适应的。 脑组织几乎没有能源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的供应氧和葡萄糖。 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呈反比。而灌注压约 等于平均动脉压减去静脉压的差。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为: 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和血液的粘滞度等。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在60-160mmHg( 8."0- 21."3k pa)范围内,脑血流量可自动调节,以保护脑组织不致缺氧而受损。当灌注压增高时,反射性引起毛细血管动脉端平滑肌收缩,使血管阻力增高而不使脑血流量增加,反之亦然。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一)病因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风湿,钩端螺旋体,结核,梅毒等),发育异常(先天性脑动脉瘤,闹动静脉畸形),外伤等,其中以动脉硬化最常见。 2,血液成分改变级血液流变学异常① 血液粘滞度增高: 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② 凝血机制异常: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DIC 等。此外妊娠,产后,术后也可以引起高凝状态。 3,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等。 4,其他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邻近的大血管,影响供血;颅外形成的各种 栓子(如空气,脂肪,肿瘤等)引起脑栓塞。 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干预的两种,天气、年龄、性别和基因遗传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是可以干预的。 目前我国人群中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迅速攀升,且出现多种危险因素叠加现象。研究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吸烟等与心脑血管病多发有直接关系,但值得重视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以“触目惊心”的速度上升,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危险因素1:高血压 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且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这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血压水平<140/90mmHg 为宜。 ★ 建议: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与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与流程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应急措施与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模式不同分 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通过120急救入院,院前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对照组患 者为自行入院救治,院前未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6.7%,伤残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8.3%,78.3%,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够有效 提升患者入院救治的效果,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42-02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且临 床死亡率与伤残率也十分突出[1]。因此,构建完善有效的临床急救体系,及时给 予相应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有利于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下文 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救患者,采取不同的院前急救应急干预,观察其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救治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通 过120急救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 龄在19至79岁之间,平均为(64.7±11.2)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7例,急性脑 梗死患者17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2例,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例;对照组 患者均为自行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 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平均为(64.9±11.3)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6例,急性 脑梗死患者1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1,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两组患 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未给予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给 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和疾病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 了解患者的主要情况,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及药物,五分钟内 出诊。其次,对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在简要了解患者病史后,进行生命体征快速 测量,同时进行患者病症危重程度评估,及时进行吸氧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然后以静脉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纳洛酮、醒脑静或乳酸林格注射,对存在颅内压 增高征象患者,进行250ml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对血压升高患者及时进 行血压维持控制,现场救护期间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心肺复苏 与气管插管应急救治;最后,在患者送往医院救治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头部受 到震动,并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引起窒息,此外,继续对患者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测救治,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加强 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并在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病室建立联络,以便于 医院急诊病室做好接诊救治准备。 1.3 疗效评价指标

脑血管意外急救措施

脑血管意外急救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家庭急救 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类。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病人突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病人还出现喷射状呕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三种类型,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病人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由于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在此情况下,给予适当、及时的家庭现场急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体位保持合适:使病人绝对卧床。脑出血病人头部稍垫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立即使病人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血回流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领口,颈部垫高,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物,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23/15kpa,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使血压保持在

20-21/12-14kpa左右,不可降至过低。 4、大小便护理: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内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刺激使皮肤破溃。 5、心理安慰:遇此情况,家属不要过于惊慌,应保持镇静、安慰病人,避免病人因过度紧张或恐惧而使病情加重。 6、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如ct)、抢救。有发病先兆者或脑缺血表现者,不可忽视,应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7、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固定头部,以防出血加重。 脑血管疾病的先兆有哪些? 脑卒中发作时并没有特定的表现,因为脑血管的堵塞或者破裂可以发生在脑内任何血管,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更难以判断。但是,与其他疾病一样,脑卒中在发作上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2)突然脸或者上下肢无力或麻木。 (3)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头痛。(4)突然单眼失明、看不清楚东西或把东西看成双影。(5)突然说话困难,说话不清楚,或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6)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7)突然感觉眩晕、站立不稳,感觉身体摇晃、周围的物体旋转,恶心呕吐。 (8)突然走路困难,失去平衡。(9)突然意识不清。(10)突然无法辨别方向。上述表现可能只发生一种,也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可以是突然出现,患者会突然发现半边身体不能动了,或者自己的手脚不利落,不听使唤了,或者被旁边的人发现嘴歪、眼歪等;可以在安静的情况下起病,有些人睡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有上述表现,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又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急救原则 1、出血性以降低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为主;控制脑水肿,防 止脑疝;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缺血性以迅速改变脑部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 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脑水肿。溶栓治疗在适合病人中可应用。 3、治疗原发病,防止呼吸循环衰竭及其它合并症。 急救程序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搬动病人,严密观察病情。 2、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鼻导管给氧,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 3、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昏迷病人应禁食,适量静脉补液。注意防止 感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有感染时尽早应用抗菌素。

脑出血 (1)正确使用脱水剂:目的在于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一般用20%甘 露醇125ml~250ml快速静点,1次/6~8小时,建议用7~10天;如有 脑疝形成征象可快速加压静脉点滴或静脉推注;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宜慎用。可同时应用速尿20~40mg,静脉注 射,二者交替使用可增强脱水效果。也可用甘油果糖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2次,脱水作用温和,用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病情好转期 和肾功能不全患者。10%人血白蛋白50~100ml/日,对低蛋白患者更适 用,可提高胶体渗透压,作用更持久。不建议应用激素治疗减轻脑水 肿。 (2)调整血压:关于脑出血患者血压调控目前尚无一定的公认标准。一般 来说,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 于发病前水平;当血压低于180/105mmHg时,可暂不使用降压药。收 缩压在180~200mmHg,舒张压在100~110mmHg之间时,需密切监测血 压;即使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也应避免应用强降压药物,防止因血 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收缩压﹤90mmHg,有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征 象,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给予升压药物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应积 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3)止血药:对脑出血者意义不大,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针对性给予止 血药物治疗,例如肝素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华法林 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维生素K拮抗。 (4)亚低温治疗:可在临床当中试用。 (5)外科治疗:一般认为手术宜在超早期进行(发病后6~24小时之内); 下列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 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 (6)康复治疗: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行康复治 疗。

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7T15:29:45.0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作者:唐婷 [导读] 心脑血管疾病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危险性疾病,该疾病的产生因素有许多。 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抢救;心脑血管病;效果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危险性疾病,该疾病的产生因素有许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病,存在急促、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应给予重点关注,该疾病发病后,为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患者病情比较危急的情况下,优质的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应用价值极高,因此,如何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成为了关键所在,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对抢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用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2例(73.33%),女8例(26.67%),年龄在44-79岁,平均年龄为(53.24±1.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14h,平均时间为(4.54±0.26)h,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18例(60.00%)、心血管疾病12例(40.0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20例(66.67%)、高中以下学历患者10例(33.33%);观察组患者男21例(70.00%),女9例(30.00%),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为(53.23±1.4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14h,平均时间为(4.58±0.36)h,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17例(56.67%)、心血管疾病13例(43.3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21例(70.00%)、高中以下学历患者9例(30.00%)。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疾病类型、文化程度)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需要实施接诊、挂号、分诊等处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后,为患者实施气道开放、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等处理,缴费,引导患者实施进一步的诊断,确诊后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实施专科治疗。 观察组为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针对需要抢救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心脑血管急救流程》中的相关标准,制定急诊规划化流程护理计划,内容为:①规范化接诊:医院急诊科在接到急诊电话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急救仪器、器材、相关药物等,同时相关科室的人员接诊待命,在救护车在回到医院10min前,在急诊门口等待,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医生给予患者急救处理,告知家属完成相关的入院手续。②规范化病情评估:对患者病情急性初步评估,实施早期的检查,检查完成后,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送入抢救室后,评估病情,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吸痰、供氧、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等处理,在15min内为患者完成血生化、影像学等检测,再次评估病情,然后,在15min内,完成各项手术准备。③规范化病情监测:抢救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产生呼吸紊乱,立刻吸氧处理,确保呼吸畅通,实施针对性护理。④规范化救护流程:救护流程应用“四定”模式:定时、定人、定位、定责。⑤交接流程规范化:填写转运通知单,记录生命体征,协助患者过床,严格遵循搬运要求转运。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情况、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安全性评分依据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实施调查,调查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安全性越高,反之,表示安全性越低。满意度评分依据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实施调查,调查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反之,表示满意度越低]。 1.4统计分析 将数据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值<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情况 两组的致残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3.33%和26.67%、13.33%,观察组的致残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0.05)。见表1。 2.2.两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 两组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安全性、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确诊所需时间、确诊到治疗所需时间低于对照

脑血管意外(中风) 症状及抢救参考方案

脑血管意外(中风) 症状及抢救参考方案 【病史采集】 1.突发头痛,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抽搐,偏瘫患者,排除能引起此类症 状或体征的其他疾病,可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 2.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3.是活动中起病还是安静状态下起病,是否进行性加重,有无头痛,抽 搐等先兆症状. 【诊断】 1.脑出血: (1)病史:中老年多发,多有高血压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部分 患者有头痛,呕吐等前驱症状,起病较急. (2)症状与体征: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或 出现抽搐,二便失禁,脑膜刺激征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愈后差. 1) 基底节出血: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的三偏症状. 2) 小脑出血:常见枕部痛,眩晕,呕吐,查体见眼震和共济失调,但偏 瘫不明显. 3) 桥脑出血:起病急,多半深昏迷,瞳孔针尖样大小,四肢瘫痪,早期 出现顽固高热,呼吸不规则. 4)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小,四肢软瘫,高热,呼吸不规则,去大脑强

直. 5)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轻,可有癫痫发作. (3)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显示出血灶的高密度信号. 2.蛛网膜下腔出血: (1) 病史:多在活动中起病,有情绪激动,过分用力等诱因. (2) 症状和体征:剧烈头痛,呕吐,多无意识障碍,查体脑膜刺激征明显,多无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3)辅助检查: 1) 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脑室含血. 2) 脑血管造影,DSA可证实有无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存在. 3.脑血栓形成: (1)病史:多发于老年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史,安静或睡眠中起病,起病较慢,起病后有症状逐渐加重过程. (2)症状和体征:意识多清醒,血压正常或偏高: 1) 颈动脉系梗塞:常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失语(优势半球病变). 2) 椎基底动脉系梗塞: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眼肌麻痹,眼震,眩晕,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交叉性感觉障碍. (3)辅助检查:头CT扫描,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塞区. 4.脑栓塞: (1)病史:起病突然,数秒内症状达到高峰.无先兆,多有心脏病史,特别是风心房颤,心肌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急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损伤。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死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后几天常有症状加重过程。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显著。这些取决于出血和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缺血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压升高等病理改变的情况。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等。 (3)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呃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4)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救治要点 在院前难以区分脑卒中的具体类型,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卒中处理的要点可记忆为7个“D”:即发现(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转运(delivery)、进人急诊(door)、资料(data)、决策(decision)和药物(drug)。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熟练而有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90mmHg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 注意点 1.及时转送医院十分重要。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应优先处理和转运有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便在发病后1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脑血管意外的病因鉴别往往需要CT确定,院前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转送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证气道通畅并吸氧。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疗养院接待的老年首长比较多,面临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较大,而发生意外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我院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有利于我院优质服务的顺利进行。 1 概念 脑血管疾病系指供应脑的动脉、静脉系统病变而引起的脑损害,以动脉尤为常见。因发病急骤而被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中风”是以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涉及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急救护理[1]。 2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现场急救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尤其昏迷程度较深的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容易在咽喉部发生呼吸道梗阻,因此病人宜采用侧卧位,昏迷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于排除分泌物和呕吐物。对有舌后坠的病人通常可将其下颌托起,防止发生窒息,用这种方法不能维持长久,而且占用一个人力,我们根据病情,如病人呕吐完毕,可用咽喉口咽管放置病人口腔中,能有效阻止舌后坠,保证吸氧吸痰及转送途中呼吸道通畅。脑血管病人需持续给氧,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减少耗氧,对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组织变性、水肿、坏死起着重大作用。 2.2 及时进行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特别是保证转送过程中静脉输液通畅,用药及时。我们经常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法,利用莫菲氏滴壶加压输液,该法简便、快捷,输250ml甘露醇一般能在30min内滴完,为把病人及时送到体系医院争取了时间。 2.3 保护头部减少震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发病中脑出血病人相当多,转送时由于救护车行驶途中车速快,车身难免摆动,平卧于车内的患者头部也随车活动,易加重病情。用手平稳托起头部,使之与躯体成10°~15°角,缓冲了一部分因车行驶途中的摆动,防止病情加重起到了一定作用。 2.4观察病人的全身症状,监测生命指征,保护患侧肢体,防止搬动过程中受挤压,造成意外伤害。 3 脑血管意外病人转送途中的观察 3.1 意识的观察。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常因颅内压增高出现意识改变,一般分清醒、嗜睡、昏迷三种情况。意识的变化往往提示病情的轻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说明病情在不断恶化,应查看各种反射如睫毛反射、压眶反射等,评估病人的病情做好抢救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