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最新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专题汇编章节专练+考点专练(沪教版)

通用最新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专题汇编章节专练+考点专练(沪教版)
通用最新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专题汇编章节专练+考点专练(沪教版)

(共43套)最新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专题汇编章节专练+考点专练(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要点】

1.化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等都是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伟大成就。

2.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无知、破除迷信、抵制伪科学。化学为我们科学地利用物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延长生命提供了药物保证。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研制新材料,帮助人类正确解决所面临的环境和能源等问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火药的发明B.钢铁的冶炼C.指南针的发明D.瓷器的烧制2.下列用品中,最易破碎的是( )

A.玻璃杯B.有机玻璃直尺C.塑料盆D.易拉罐

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4.下列研究中,促进了基因工程发展,产生了克隆技术的是( )

A.数学与物理科学相结合B.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

C.物理与生命科学相结合D.物理与化学科学相结合

5.学习化学可以使我们懂得更多的科学道理,下列各项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人发功可以“点石成金”B.吸烟能使人变得更聪明

C.水可以变成燃料油D.分解水可以制得氢气

6.水是宝贵的资源,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将海水______,还可以把被污染的水_________再利用,解决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7.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现代人如果缺乏化学知识,就会闹出笑话,甚至发生事故。请你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列举两个实例说明这一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提高】

1.在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研制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病人,该物质是( ) A.青霉素B.高强度陶瓷C.钛合金D.纳米碳管

2.下列技术中,不属于高新技术的是( )

A.信息技术B.纳米技术C.航天技术D.炼钢技术

3.下列各项研究:①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农药和化肥;②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动力;③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药物保证;④为保护环境对大气质量进行检测。其中与化学科学有关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4.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钢铁的锈蚀却使其遭受严重损失。下列有关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尽量不使用钢铁制品B.研究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C.研制性能优异的新型钢材D.采用防锈措施延缓钢铁腐蚀

5.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A.使用一些新型塑料制品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D.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6.下列是对农药的几种说法:①农药专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对人类没有影响;②应了解农药的性质,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③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应该严禁使用;④农业应当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积极研制生物农药。你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具有合理性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7.化学在促进工农业生产、促进人体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各举一例加以证明。

(1)促进工农业生产,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促进人体健康,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目前,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化学科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请列举两项化学工作者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所肩负的重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取少量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你观察碳酸氢铵的颜色是_____色,状态是____态;从试剂

瓶中取用碳酸氢铵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描述加热中所观察到

的主要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放在太阳下晾晒后,发现碳酸氢铵变少了,

你能解释碳酸氢铵变少的原因吗?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请你指导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将

提出哪些建议?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火柴是人们熟悉的一种生活用品。以前人们一直使用含硫火柴,这种火柴经擦划燃烧时,会产生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叫_________,将这种气体通人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现在含硫火柴正逐步被无硫火柴所取代,你认为这一取代有什么积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要点】

1.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判断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如可燃性、稳定性等。

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和制法。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用途和制法都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时,不仅要注意观察和记录,还要重视在观察的同时加强思考。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铸成锅B.冰雪融化C.铁丝生锈D.湿衣服晾干

2.通过研究蛋白质结构,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3.下列有关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制得氢气B.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C.水在4℃和101 kPa时密度为1 g/cm3 D.水在101 kPa时的沸点为100℃4.干电池工作时,内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的能量主要是( )

A.热能B.电能C.光能D.风能

5.已知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可转化成木炭,关于这一变化过程的研究,不能得知的是( )

A.木材的有关性质B.木炭的具体结构

C.木材的有关用途D.木炭的制取方法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虽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但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请列举伴随发生下列现象的化学变化各一例:

(1)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出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以下各组均为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区分它们的。

(1)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酒和白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提高】

1.发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B.居里夫妇C.门捷列夫D.拉瓦锡

2.下列关于水的研究,不属于化学所研究范畴的是( )

A.如何用水制取氢气B.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C.河流中水的流速如何D.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制作电线B.酒精可以做燃料

C.钢丝可以做电缆D.木材可加工成家具

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着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酒精挥发B.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

C.食物变质D.植物的光合作用

5.取少量的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得到黑色的残渣。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

A.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B.研究物质的制法

C.研究物质的用途D.研究物质的组成

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7.请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列举出由煤和石油制造和合成的产品,写出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利用金刚石可以切割大理石和加工坚硬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刚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用石墨的粉末和粘土粉末混合制成的铅笔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由此可以推测出石墨的有关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状态________,硬度_______。

化学研究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猜测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右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

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食盐和白砂糖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请用

【学习要点】

1.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最重要方法。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化学仪器,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有:试管、集气瓶、酒精灯、烧杯、药匙、铁架台、坩埚钳、石棉网、试管夹、漏斗、胶头滴管、量筒、蒸发皿、燃烧匙等。应记住仪器的名称、形状,知道其主要用途和使用范围,并能根据实验目的要求,选择合适仪器进行实验;应了解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合理、安全的使用仪器完成实验。

2.要使实验顺利进行,就必须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要学会药品的取用,如往试管中装固体粉末、向试管中滴加或倾倒液体;要能安全使用酒精灯并掌握加热物质的方法等。

3.在化学实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做完实验后应对废液、废渣进行处理,及时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等。【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试管B.燃烧匙C.烧杯D.量筒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C.熄灭酒精灯时,使劲用嘴吹D.酒精灯在不用时盖上灯帽

3.处理实验所产生的废液的方法是( )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

C.倒到室外的空地上D.倒到垃圾桶中

4.给盛有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管中部

B.试管直立使固体集中在试管底部受热

C.试管横放且管口略向上倾斜

D.给试管均匀加热后再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5.在化学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中,违背实验规则的是( )

A.在动手操作前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B.认真预习,按实验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C.未经老师认可,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D.实验过程中同实验小组的同学问应互相配合

6.化学实验对药品的用量有一定的要求,实验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要求取用少量药品,这里的“少量”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现有镊子、烧杯、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

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提高】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量筒B.烧杯C.试管D.集气瓶

2.下列给试管中物质加热的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B.加热时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

C.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火焰要固定在试管底部

3.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中,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前要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B.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取用砝码要用镊子,添加顺序一般由大到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4.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滴管仲人试管中滴加液体B.滴加液体后将滴管平放在桌上

C.及时用清水冲净使用后的滴管D.不同液体可用同一支试管任意取用

5.下列关于“铜绿”性质的研究:①观察颜色为绿色;②加入盐酸能反应产生气体;

③放入水中不能溶解;④加热后会变成黑色粉末。其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容器壁上( )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

C.一滴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应用________,操作时让试管_______.用_______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直立起来。取用块状或密度较大的颗粒可用_________来取。

操作时让试管___________,将药品放在_________,然后再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8.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化学仪器示意图,选择适当仪器将名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用于加热少量固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量取10.0 mL的液体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瓶中。取用液体药品的有关操作步骤如下:①拿起瓶子让标签对着手心;②把液体缓慢倒人试管;③拿下瓶塞,倒放在桌子上;④使瓶口紧挨试管口;⑤盖紧瓶塞;⑥标签朝外,把瓶子放回原处。请你根据实际操作过程,将上述步骤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用序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将量筒______________放置,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若观察时视线是仰视,则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2)

【学习要点】

1.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和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从日常生活、生产等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对猜想或假设进行论证,并通过实验的具体实施获得事实和证据;对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得出有关结论,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表达。

2.化学学习需要使用化学符号,化学符号是国际统一的用来表示元素、物质、化学反应等的一些专用符号,又叫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是常用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具有统一规范的要求,在书写和使用时应遵守规范。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能确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白光B.生成白色固体C.镁带长度减小D.放出大量的热2.壹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B.假设C.实验D.做结论

3.下列关于碱式碳酸铜组成元素有关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铜CU B.氧O C.氢H D.碳C

4.进行下列实验,需用药匙来取用药品的是( )

A.镁条的燃烧B.镁条与白醋作用

C.加热碱式碳酸铜D.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5.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D.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据你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实验的观察,判断下列关于白醋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白醋是一种白色的液体B.白醋有刺激性气味

C.白醋能跟金属镁反应D.白醋是一种无色液体

7.取一根细铜丝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外观,再用力弯折,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 ②用坩埚钳夹着细铜丝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③将细铜丝放人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请比较铜和镁的性质:

(1)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提高】

1.下列化学符号与物质名称不对应的是 ( )

A .镁带——Mg

B .石灰水——H 2O

C .氧气——O 2

D .二氧化碳——CO 2

2.下图中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 .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则可以按任意量取用

C .实验时,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一般取1~2 mL

D .实验时,取用少量固体药品时一般仅需盖满试管底部

4.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 )

A .铁和铁锈

B .铜丝和铁丝

C .炭粉和氧化铜

D .镁和氧化镁

5.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铜绿”粉末,右盘衬纸上放1个5 g 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铜绿”的质量为 ( )

A .8.3 g

B .7.7 g

C .3.3 g

D .2.7 g

6.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下面的括号中注明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______________

( ) ( ) ( )

(2)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变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______________

( ) ( ) ( )

(3)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加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7.试管是化学实验中使用较多的一种仪器,请列举两个用试管或与其他仪器共同完成的实验,写出具体实验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试管盛物质加热时,由于操作不规范,常常会导致试管破裂,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启化学之门》自我测评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许多自然界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B .化学反应变幻无穷是难以预测和无法控制的

C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化学学习的组成部分

D .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 .发出明亮的光

B .熔化产生“烛泪”

C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放出大量的热

3.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像制作青铜器、冶铁、炼钢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化艺,它们最早出现的朝代依次是 ( )

A .商代,宋代,春秋

B .商代,春秋,战国

C .春秋,战国,商代

D .宋代,商代,战国

4.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 .物质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铜器生“铜绿”

B .自行车轮胎爆炸

C .玻璃破碎

D .金属导电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 .镁带经点燃后能在空气中燃烧

B .加热碱式碳酸铜可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 .酒精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D .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7.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炭,由此说明 ( )

A .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 .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 .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 .两者的用途相同

8.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下列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吸收的是 ( )

A .煤炭燃烧

B .火药爆炸

C .光合作用

D .蜡烛燃烧

9.被誉为21世纪“材料之星”的是( )

A.石英砂B.硅晶片C.纳米材料D.钛合金

10.对化学实验中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

11.欲量取8.2 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

A.5 mL量筒B.10 mL量简C.50 mL量筒D.100 mL量筒

12.下列说法:①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②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放出热量;

③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④需要点燃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3.用煤和石油为原料不可能生产出来的是( )

A.建筑上使用的石灰和水泥B.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和纤维

C.药物、染料和化肥D.供动物食用的蛋白质

14.你认为下列工作不应属于“绿色化学”研究重点的是( )

A.设计或重新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

B.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

C.改善化学反应条件,减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

D.限制新物质的合成与使用,尽量开发使用纯天然的物质

15.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

C.给物质加热时,应将受热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外焰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量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

16.下列实验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A.向碱式碳酸铜中加人稀盐酸B.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

C.将水放在试管中加热至沸腾D.将镁带浸在白醋中

17.完成下列操作需要使用坩埚钳的是( )

A.从酒精灯上取下灯帽B.从铁架台上移走刚加热过的蒸发皿

C.从铁架台上取下盛有沸水的烧杯D.从试剂瓶中取出块状固体

18.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

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9.从农药DDT和六六六的发明、推广、禁用,到医药PPA的发明、推广、禁用,人类对化学合成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有了更新的认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应当研制、推广和使用低毒、无公害的化学农药

B.在开发应用一种新药时,只有全面、正确地掌握药物的性质.深入了解其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推广使用这种新药

C.农药不仅能杀灭病虫害,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应杜绝使用农药

D.有害农药的大量滥用,导致了粮食、果品、蔬菜、食品的污染

20.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后,称得样品的质量为5.5 g,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 )

A.5.5 g B.5.0 g C.6.0 g D.4.5 g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25分)

21.(6分)阅读下列内容,将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在括号内:

①碳酸氢铵( )是一种白色固体,②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 )、二氧化碳( )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碳酸氢铵所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味,⑥能使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上述内容中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描述物质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气”是指天然气。天然气不仅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可生成氢气和炭黑,天然气的组成中所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3.(3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这一作用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葡萄糖和_______________。

24.(4分)在生活、生产中,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材料。

(1)在使用塑料制品时,你发现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外列举两种你所熟知的材料,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有上述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请举两个不同的事例证明上述划线文字的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6分)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5分)

27.(3分)根据镁条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镁条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镁条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分)指出右图所示倾倒盐酸的操作中的主要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分)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给盛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没垫上石棉网:________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加热时,没有预热而直接集中在某处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上下用力猛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胶头滴管吸液后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现有一杯无色液体,只知道它可能是水或食盐水,请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它们,简述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并填入下表:

进行下列实验: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和形状,再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现象。有关观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烛芯,观察蜡烛的变化,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右图所示),观察烧杯壁上

的现象,取下烧杯并迅速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的石灰

水的变化。由上述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和_______能。

(5)观察吹灭蜡烛的瞬间,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对加热“铜绿”的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3)实验时,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

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公元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B公元800年中国发明火药

C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D公元前6500年远东制瓷技术

2.以下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

B.用高温蒸汽对碗筷进行消毒

C.镁粉作照明弹材料

D.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出现红棕色斑迹

4 关于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

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⑧可用作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②③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不同的化学能,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__能。

7.钢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形成的合金。不锈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研制、投产,是冶金工业中的一项重大成就。现在,不锈钢有许多品种,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最常用的不锈钢有铬不锈钢(含铬>12%)和铬镍不锈钢〔一般至少含铬16%,镍8%,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含铬(Cr)18%,镍(Ni)8%,碳(C)0.5%〕两类。不锈钢中的镍的作用是改善加工性能和增强抗蚀性(特别是对热碱的抗蚀性)。铬镍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蚀性,且延展性良好,适于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各种不锈钢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抵抗空气、水、酸、碱、盐等腐蚀的能力,应用广泛,用于制造某些化学工业中用的容器、管道、医疗器械、建筑、装饰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如炊具)等。

(1)你能判断出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化学元素除了镍还有哪些吗?

(2)说出你见过或用过的三种不锈钢器具。

(3)不锈钢制品除了美观外,请说出它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

8.小炜在家中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木片和木炭燃烧的现象,你认为它们燃烧会有哪些不

同的现象?(让我们也动手做一做吧)

9.关于化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①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②化学与人的衣食住行都有直接联系③化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化学主要是研究危险品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④

10.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塑料直尺、2B铅笔芯、食盐水、眼镜片、橡皮,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类的( )

A.状态

B.颜色

C.硬度

D.导电性

11.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记者报道重庆江津的一些怪事:晾晒的衣服等物品无缘无故地出现破损。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猜测:有的说是大气电离惹的祸,有的认为是地球磁场变化所引发……后经材料科学家对破损处进行仔细观察,确认所有的破口无一例外都是机械损伤,而非自然环境下的损伤。关于此现象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理由充分的是( )

A.这是自然界的化学物质的损害所致

B.机械损伤表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C.伪科学总会被真正的科学所揭穿

D.这是外星人所为

12.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是一名化学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你想通过什么化学方法来解决?研究哪几方面的课题?

13.

四氯乙烯

锌等金属。由于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许多干洗店仍采用四氯乙烯阅读上述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洗店在“干洗”衣服时,利用的是干洗剂的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你认为上述干洗剂中,绿色环保、零污染的干洗剂是_____________干洗剂。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用途与制法,A、B、D三项均

符合题意,C项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

2答案:B

解析:石油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分离,蒸馏过程中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答案:A

解析: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利用冰融化吸收大量的热,属于物理变化过程;高温消毒,是利用高温杀灭病毒,使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镁粉作照明弹材料,利用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强光,属于化学变化;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

4答案:A

解析:物理性质主要描述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②③⑤⑥的描述均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

5答案:C

解析: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相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且两者密度相同,体积未发生变化,故选C。

6解析:物质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如果一个过程是吸热的,变化后周围环境的热量减少,即温度降低;反之,则温度升高。生活中的各类燃烧和爆炸几乎都是释放热量的,这都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则主要表现在物质的三态变化。

答案:(1)冰的融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2)热光

7解析:本题考查钢铁的成分、制造和用途等。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答案:(1)铁、碳、铬。(2)脸盆、口杯、餐具等。

(3)物理特性:延展性良好,适于加工成复杂的形状。

化学特性:具有抵抗空气、水、酸、碱、盐等腐蚀的能力。

8解析:本题旨在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获得知识,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优良的思维习惯。对于这个实验要从燃烧的火焰、燃烧有无黑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及燃烧产物是否相同等方面对比观察。

答案:木片:易点燃,燃烧时有火苗、冒黑烟;木炭:不易点燃,燃烧无火苗、无黑烟或极少烟。

9答案:D

解析:化学研究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化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化学研究物质世界的诸多方面,而不仅限于危险品。

10答案:D

解析:第一类物质均具有导电性,第二类物质不具有导电性,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衣服出现机械损伤说明是有人故意所为,而不会是化学物质的损害;也说明有人故意制造事端,产生混乱;认为是自然环境下的损伤或外星人所为属于伪科学。

12解析:这是一个概念理解型题,做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能够深入分析、理解概念的涵义,且应该有较为宽广的视野。

答案:(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

化学方法和研究的课题:略。

13答案:(1)物理(2)液态二氧化碳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主要的化学成就有:(1)制造青铜器;(2)冶铁炼钢;(3)湿法炼铜,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1)(2)(3)

B、(3)(2)(1)

C、(1)(3)(2)

D、(3)(1)(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化学物质可以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B、用化学手段检测和监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C、用化学手段可以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化处理

D、用化学反应使海水变成石油,从而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3.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列为白色食品的是

A、菜油

B、面粉

C、海带

D、食醋

4.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5.今年6月1日起执行的“限塑令”规定,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下面4位同学对“限塑令”的看法,不合理

...的是

A.B.C.D.

6.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护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带,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7.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

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绿色化学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8.你认为下列不属于

...绿色化学的是

A、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提高原子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D、禁止使用一切化学产品

9.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工厂直接排放的SO2、NO2等气体会污染空气

B、合理使用农药,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C、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D、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1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

B、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C、用甲醛溶液浸泡猪肉,防止变质

D、亚硝酸钠有咸味,用于烹调食物

1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天然气代替煤做燃料

C、污水处理后排放

D、焚烧废旧塑料袋

二、填空题

13.在古代,我国的一些化工工艺举世闻名,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我国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世界文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14.材料是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____________。15.火柴是人们熟悉的一种生活用品。以前人们一直使用含硫火柴,这种火柴经擦划燃烧时,会产生有___ ____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叫_________,将这种气体通人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_____。现在含硫火柴正逐步被无硫火柴所取代,你认为这一取代有什么积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根据课本“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的颜色是__________色,状态是__________态;从试剂瓶中取用碳酸氢铵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描述加热中所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放在太阳下晾晒后,发现碳酸氢铵变少了,你能解释碳酸氢铵变少的原因吗?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请你指导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将提出哪些建议?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将下列污染的原因和结果用线连起来。

A.氟里昂等排放物a.酸雨

B.砍伐森林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e.土地沙漠化

18.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 (2)能源问题: _________

(3)粮食问题: _____ _ (4)环境问题: __________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逐步提高。所以指导我们的中考复习方向,学生的知识要灵活掌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回答问题。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1. 过好教材关 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一些偏题怪题,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历届毕业生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弱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总复习中的重要的一环。初中化学知识点零散,复习时化学基础知识要“细”、“实”、“到位” ,粗糙就是“空”、不实等于“零”。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要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的系统化,更主要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迫学生们回归教材。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再配以适当的习题加深知识的巩固。题中空白填写完后,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具有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决战中考的武器,必须磨光擦亮,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四类知识复习好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化学用语掌握,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归结到最后,要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表达出来,而且能规范地书写。因此,能熟练、正确、规范地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及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A+B→AB)、分解(AB→A+B)、置换(C+AB→AC+B)、复分解(AB+CD→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被氧化——还原剂(C、CO、H2等);失氧——被还原——氧化剂(02、CuO、Fe203等)。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278% 022l%、稀有气体0.94%、C02 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害气体(主要是CO、N02、S02),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2,但C0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S02)、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产生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点燃 CO2 硫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点燃SO2 磷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自烟 4P + 5O2点燃2P2O5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 + 3O2点燃2Al2O3 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空气中即可燃烧) 2Mg + O2点燃2MgO (2)实验室两种制法: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固固加热型)(查、装、定、点、收、离、熄) 2H2O2 H2O+ O2 ↑ (固液不加热型)(Mn02作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MnO2 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捧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2>29)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一一即剧烈氧化(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会引起爆炸) 氧化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信息给予题含答案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2018·江苏无锡)13.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 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 【答案】A (2018·山东青岛)1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9.(2018?四川乐山)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 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答案】D 9.(2018·浙江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合金、溶液是混合物。 7.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质1+化合物1══单质2+化合物2 (化合价改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化合价不变) 8.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 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 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只有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如: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2)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2)金 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无机化合物的写法: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NH3除外)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 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一切可燃 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 1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反应前后物质 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9.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合金是金属材料。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 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 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1、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2、微观意义:①.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 离子)、HCO3-(碳酸氢根)、S2-(硫离子)。 2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除K、Ca、Na外,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 氢右边的则不能。 24.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固体溶解度的单位是g。 二、物质部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实验注意事项:A、装置不能漏气;B、集气瓶中预先要加 入少量水;C、红磷要过量;D、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 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 【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4HCO3NH3↑+ CO2↑+ H2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 蒸馏;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2(OH)2CO3CuO + H2O + CO2↑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空气,氧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 合物)为、二氧化碳为、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 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 与氧气接触(3) 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①隔绝空气②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6、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气的用途:①支持燃烧②供给呼吸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化学方程式为: ②(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火焰,在氧气中的火焰,生成气味的气体SO2。化学方程式为: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用于发令枪)化学方程式为: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化学方程式为: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化学方程式为: ⑥氢气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一氧化碳的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甲烷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酒精的燃烧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 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6、硬水指的是含有较多的和的水,我们可以使用肥皂水来区分 硬水和软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碳和碳的氧化物) 1、常见的碳的单质有和,以及C60 。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很软,所以可以做铅笔芯,石墨具有,可以做电极,石墨很滑腻,所以可以做高温润滑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能力,因此可以用来除去异味和吸附色素。 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氧气不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化学性质:(1)通常情况下,CO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2)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