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套)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专题练习题

(9套)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专题练习题
(9套)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专题练习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实验错误的是( )

2.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般情况下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

(1)进行实验室制取CO2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_______(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装置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CO2时,CO2应从__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接口a和b连接,可观察到,仅有下面玻璃管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上面玻

璃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说明:①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_______性的物质。

(3)已知: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或碳

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将接口a和c连接,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将试管静置(固液分离),则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或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6.取10.0g石灰石样品,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并加入50.0g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待不再产生气泡时,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7.8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拓展提优】

1.去除热水瓶胆内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敲击后用大量的水冲洗B.在煤气炉中煅烧

C.加适量食醋浸泡后用水冲洗D.加人澄清石灰水浸泡

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人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3.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CO2不能支持燃烧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4.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5.请观察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装置C 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用A作发生装置,可制取CO2或__________。

(3)在制取CO2时,用_____________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CO2。

(4)若用装置B干燥CO2,则瓶中盛放的液体应是__________,要收集CO2,可选择的装

置是_____________。检验C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6.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收集一瓶CO2进行性质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

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

后,通过实验验证Mg 条能够在CO 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___。 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④砂纸 ⑤试管夹 ⑥蒸发皿

7.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1)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小文认为圆为瓶内有圆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赞同小文的说法.请你说说出小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8.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 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 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 2;在合成塔内CO 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 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空气 吸收池(饱和碳酸钠溶液)分解池

合成塔(催化剂 200℃ 200KPa)

N 2 O 2

H 2CH 3OH 300℃

[资料卡片] 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A 、温室效应

B 、南极出现臭氧空洞

C 、酸雨

(2)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①上图中仪器D 的名称是 ;F 的名称是 。

②该同学做的实验应该是 (填字母代号)。

A .氧气的制取

B . 二氧化碳的制取

③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一瓶该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代号)。

④该同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示意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组合装置→检查气密性→→收集气体。

⑤利用上述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其它气体,请写出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0.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A B C D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手机慢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C

2.(1)略(2)CaCO3+2HCl=CaCl2+H2O+CO2↑(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并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下或加热时使用

3.(1)③CaCO3+2HCl=CaCl2+H2O+CO2↑

(2)澄清石灰水浓硫酸(3)NaHCO3+HCl=NaCl+H2O+CO2↑ (4)CO2+Ca(OH)2=

CaCO3↓+H2O (5)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6)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1)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3+CO2↑+H2O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灭火(3)e 5.(1)CaCO3+2HCl=CaCl2+H2O+CO2↑干燥二氧化碳气体(2)①大②酸

(3)Ca(OH)2Ca(HCO3)2盐酸放出气体Ca(HCO3)2(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

6.50%

【拓展提优】

1.C 2.C 3.A 4.C

5.(1)集气瓶(2)O2(或氧气,或H2,或氢气) (3)澄清石灰水(或石灰水) (4)浓硫酸(或浓

H2SO4;或硫酸,或H2SO4) D 将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将涂有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集气瓶口,石灰水变浑浊

6.(1)长颈漏斗集气瓶(2)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3)集气瓶口(4)①③④

7.(1)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正盖上玻璃片防止二氧化碳逸出(3)剩余固体可能完全是杂质,盐酸过量CaCl2和HCl或CaCl2(两种情况答全正确) 猜想:氯化钙和盐酸取少量,加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

液变红,有盐酸和氯化钙另一种猜想:只有氯化钙取少量,加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其他合理方案均正确)

8.(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燃烧石油”或“燃烧煤”或“燃烧天然气”);A (2)2NaHCO3△Na2CO3 +H2O +CO2↑

(3)CO2 + 3H2催化剂

加热 加压CH3OH + H2O

(4)Na2CO3、H2O 、CO2

9.①烧杯;酒精灯

②B;

③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A B C E

MnO2

④先加大理石后加稀盐酸;⑤2H2O22H2O + O2↑;

10.(1)c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a(OH)2+CO2===CaCO3↓+H2O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培优专题练习《空气》

1.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B.瑞典化学家舍勒

C.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2.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使土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

3.以拉瓦锡为代表的早期科学家对空气研究后确认,空气中约有l/5的气体比较活泼,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这种气体可能是( )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4.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

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6.下列有关空气说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纯净的氧气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的质量约占21%

C.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及杂质7.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总悬浮颗粒52

Ⅱ良

二氧化硫7

二氧化氮24

A.用天然气作燃料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欲将一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耗尽,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红磷B.蜡烛C.木炭D.硫粉

9.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实验时,将木炭代替红磷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应完

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分空气

受热逸出

D.实验时,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10.近年来,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氩气,大气压为6-7百帕,火星上温度极低,为-5℃至-90℃之间,火星上已发现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

B.铁在火星上不易生锈

C.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

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

11.1952年,美国洛杉机爆发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当时,不少老人和儿童眼睛红肿,呼吸困难;蔬菜由绿色变成黄色,菠菜到了不能吃的地步;橡胶制品失去弹性而龟裂。下列关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由SO2造成的

B.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排出的NO x和C x H y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的

C.光化学烟雾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加以控制

D.光化学烟雾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超自然现象

1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

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

(2)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3.已知: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固体);镁+氮气???→点燃氮化镁(固体)

(1)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_______(填能或不

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根据已知条件的提示,对实验所用的药品进行了

更换,用了木炭、硫、镁中的一种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也取得

了成功(如图所示),猜想他用到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请简

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中红磷长期存放时,若密封不好会变得很潮湿。查资料知:红磷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甲乙同学为探究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是红磷还是五氧化二磷,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l :将盛有5g 干燥红磷的烧杯放入充满稀有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在其中放入盛有20ml 水的小烧杯。

实验2:将盛有5g 干燥红磷的烧杯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在其中放入盛有20ml 水的小烧杯。

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为什么两个实验要采用相同的5 g 红磷和20 ml 水作为实验对象?实验1中使用充满稀有气体的密闭容器的目的是什么?

(2)一段时间后,实验1中有红磷没有什么变化,实验2中的红磷变潮湿且质量增大,由此可说明什么问题?

(3)如何检验潮湿的红磷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D 7.A 8.A 9.CD 10.BC 11.B 12.(1)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充分反应(2)<①②③(3)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3.(1)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硫或木炭将水换成碱液(如澄清石灰水),用弹簧夹夹紧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硫(或木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硫(或木炭)燃烧完毕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液体进入集气瓶中的情况。

14.(1)以控制变量来进行对照(对比)实验;保护红磷不被氧化,以检验红磷本身的吸水性(2)红磷被氧化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具有吸水性(3)用玻璃棒蘸潮湿的红磷中的液体,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若变红则证明有酸性物质生成。

《奇妙的二氧化碳》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卫生纸替代手帕B.鼓励使用塑料袋

C.利用太阳能发电D.提倡使用私家车

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4.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5.请你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试剂,除去氧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杂质。提供的试剂有: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稀盐酸;③水。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实验过程中,氧气中又混入了其他杂质,该杂质是_______。

6.中国政府关于减排的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

(1)CO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①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通常情

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

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①今年3月28日,鞍山市许多市民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

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节约能源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欣赏城市夜景D.关注全球气候

②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使用的以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作供氧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a.过氧化钠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b.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c.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CO2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什么物质?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是碳酸;②是氢氧化钠;③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反思与交流]小红用图中A所示方法来代替B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优】

1.下列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A.食盐B.干冰C.氨水D.石墨

2.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紫色石蕊试液3.关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剧毒B.植树造林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C.含量剧增导致温室效应D.越少越好

4.“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2分子间有间隔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5.关于CO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和CO2均有可燃性B.CO和CO2均有还原性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D.CO2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6.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做制冷剂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供给呼吸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用于灭火D.作气体肥料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9.写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能用于灭火的物质是__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_____,释放的是______________。

(3)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可产生这种景象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10.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⑴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⑵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

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

⑶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11.“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和技术。

(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饱和KHCO3溶液中,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再把CO2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绿色自由”构想的技术流程如下图:

(注:分解池内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分解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溶液可循环利用,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右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分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12.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粉末,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该小组同学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发现除了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什么?

【猜想】猜想a碳酸猜想b碳酸氢

小周同学认为猜想b不成立,理由反应物中没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实验】取少量生成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猜想a成立.

请写出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什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气泡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

酞试液所得溶液呈碱性,推断与水反应生成_ 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交流与反思】由于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保存一定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C2.C3.B4.C

5.①2NaOH+CO2=Na2CO3+H2O水蒸气

6.(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乱砍滥伐(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2)①CO2的溶解度随温

度降低和压强增大而增大CO2+H2O=H2CO3②CO2+4H2催化剂

CH4+2H2O (3)①C

②随手关灯(或双面用纸,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

7.(1)②③(或⑤) CaCO3+2HCl=CaCl2+H2O+CO2↑(2)[作出猜想]①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或氢氧化钠(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进行实验]稀盐酸(或稀硫酸,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反思与交流]否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拓展提优】

1.B 2.A 3.C 4.C 5.D 6.C 7.A 8.B

9.(1)氧气(或O2) 二氧化磷(或CO2) (2)二氧化碳(或CO2) 氧气(或O2) (3)干冰(或CO2固体)

10.(1)含碳物质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 (2)自然界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3)双面使用纸张(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

11.(1)①2KHCO3K2CO3+H2O+CO2↑

②3H2+CO2C H3OH+H2O

③K2CO3

(2)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CaO+H2O=Ca(OH)2(2分),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C a(OH)2、NaOH

12.[猜想]氢(或H) [实验]稀盐酸

[结论] 2Na2O2+2CO2===2Na2 CO3+O2↑

[继续探究]①木条复燃②溶液变红NaOH

[交流反思]密封保存

《水的净化与保护》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精盐是由粗盐提纯而来的,在提纯过程中通常不需要的操作是( )

A.蒸发B.吸附C.过滤D.溶解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3.今年长江中下游遭遇严重干旱。下列做法不能缓解旱情的是( )

A.推广使用节水器具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C.用增雨剂实施人工降雨D.引渡海水灌溉农田

4.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5.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诸多重要议案,其中属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与保护水资源最密切的方案是( )

A.尽快制定国家湖泊生态安全法B.制定低碳社区建设促进法

C.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加强对“鲜榨果汁”的监管

6.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7.爱乐山,就要爱护乐山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农业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8.有下列仪器,关于实验中使用仪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夹取红热的木炭时用c

B.粗盐提纯时,过滤食盐要用到的仪器是a、b和e

C.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要用到的仪器是a、c、d和f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氯化钠要用b和c

9.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_______。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_。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_______。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_______mL或_______mL。

10.环境保护部2011年6月3日发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刻不容缓。为此,某中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洲河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有关检测。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

(2)若要测定水的酸碱度,可以选__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4)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污水整治的力度,请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任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

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若某地区源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在源水处理过程中常加入生石灰,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下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

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

还可以用_______方法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

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

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包括饮料瓶、手

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在下面的空白处用图示或文字表示。(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优】

1.妈妈在新装修的家里放了一个炭雕,说它是一种工艺品,又是一种实用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炭雕的这种新功能源于( )

A.活性炭的吸附性B.碳的稳定性C.碳的导电性D.碳的还原性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碘酒C.矿泉水D.冰水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C.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污染B.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C.Ca2+、Mg2+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

6.水是重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了解水、认识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C.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D.海水中加人明矾可以使其变成淡水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8.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 D.②①④

9.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1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_________(填物质类别),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____。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酒精灯③漏斗④玻璃棒⑤量筒⑥蒸发皿.

12.今年,鸡西市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的战役已经打响,作为城市小主人的同学们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这样得到的水仍然是硬水,它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如: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日常生活中可采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1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下列物质在水中能配成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

A.氢氧化镁

B.氯化镁

C.植物油

D.金属镁

(2)水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试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l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________。

②实验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B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A中气体分子数为 _______________。14.平潭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三十六脚湖”是平潭自来水厂的水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图5所示。

①下列属于自来水生产使用的净水方法是。(填标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②在沉淀池中,加入生石灰可降低水的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自来水生产可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l2 + H2O = HClO + 。

15.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的方法。

(2)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填字母序号)。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6.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填字母编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B.用洗菜水浇花

C.用洗衣水冲厕所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填字母编号);

A.高锰酸钾 B.蔗糖C.食用油

(4)右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B 2.D3.D 4.C5.A 6.D 7.D8.D

9.(1)氧气(或氧分子,或O2)(2)生活污染(或放射性水污染,或富营养化污染,或病源微生物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3)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4)2.510

10.(1)过滤(2)C(3)煮沸(4)一水多用(或加强对水的检测,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11.(1)蒸馏(2)肥皂水(3)CaO+H2O=Ca(OH)2,Ca(OH)2+MgCl2=Mg(OH)2↓+CaCl2 12.(1)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2)加明矾(或池底铺沙砾,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3)加热煮沸(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4)在切去底部、倒置的饮料瓶中,由下至上依次加入手绢、细沙和小卵石(或画图,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

(5)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拓展提优】

1.A 2.D 3.B 4.D 5.A 6.D 7.D 8.D 9.D 10.D

11.(1)混合物供给呼吸(2)蒸馏①②④⑥

12.(1)过滤吸附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得结石病(2)肥皂水煮沸

13.(1)B;(2)CaO+H2O=Ca(OH)2或CO2+H2O=H2CO3(合理得分)

(3)①分子间间隔;②2H2O通电2H2↑+O2↑;2n。

14.①A B ②CaO+H2O = Ca(OH)2③HCl

15.(1)沉降、过滤、灭菌蒸馏(2)A(或水的沸腾)氢原子和氧原子(或原子)(3)AD 16.(1)肥皂水(2)A D(3)B(4)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H2↑+ Cl 2↑

《水的组成氢气》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B.蒸馏水C.硬水D.自来水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C.水不能作溶剂

D.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4.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若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20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mL,但在实验中常发现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于该值,你猜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

(1)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_______蒸发,得到含

有较多杂质的_______晶体。

(2)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_______气体或这些气体

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A、B、C三个

地区雨水的pH如右图所示,其中__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

类别必须不同):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②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某同学进

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

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_______(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I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

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

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_______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人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

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_______。(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

中,观察现象: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认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_______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原因是_______。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_______。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_______。

7.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但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质量也不会发生改变。现将含有8g氢氧化钠的水溶液109g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1g氢气,请你计算(要有计算过程):

(1)电解所消耗的水的质量。

(2)电解水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拓展提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清澈的海水C.蒸馏水D.自来水

2.(多选)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和下列哪种装置相似(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C.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D.电解水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

B.调和植物油

C.洗涤剂

D.干冰

4.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复习:常用仪器介绍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常用仪器介绍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仪器名称、基本用途、注意事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自己的体会认识各种仪器的特点及相似仪器间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化学是一门相当有趣的学科,学好化学对将来的自己生活意义重大。 二、本课时的重难点 重点: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难点: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讲义上找不到的再找教材)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二、合作、讨论 (1) 这三种瓶都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容器,请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分别有什么用途。 A 、集气瓶: B 、广口瓶: C 、细口瓶: (2)小组讨论试管、试管夹、烧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 试管 B 、 试管夹 C 、 烧杯 (3)除了上述仪器,你还能说出其它仪器的名称吗? 铁夹 铁圈

三、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2)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燃烧匙 (3)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蒸发皿 (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做化学反应的仪器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烧瓶 D.锥形瓶 (5)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A.试管口 B.中下部 C.中上部 D.正中间 (6)下列仪器中,已经过磨毛处理的玻璃仪器是()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2.( (仪器:、其中、、可直接受热,而、需垫石棉网间接受热。 (3)用于计量的仪器:。 其中有零刻度线的仪器有。 3.记忆下列元素名称及符号(注意字母的大小写),每个在下面四线格中写三遍。 铜锌银锡碘 铜锌银锡碘 铜锌银锡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热棒足量 新丝路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 日期: 2

3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电解水 2H 2O ==== 2H 2↑ + O 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 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 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 2 === CO 2 2H 2 + O 2 === 2H 2O S + O 2 === SO 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 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 2 === Fe 3O 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 2 === 2Al 2O 3 2Cu + O 2 === 2CuO (黑色固体) 3.CO 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 CO 2化学性质: H 2O + CO 2 === H 2CO 3 (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用石灰水检验CO 2) CO 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 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 2H 2O 2 === 2H 2O + O 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 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点燃 加热 Mn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点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能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反应现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是做好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功。同学们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种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物资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 1、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中,粉末颗粒状的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的用镊子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盖满试管的底部为宜。 液体药品取用时,试剂瓶盖倒放在桌子上,标签对着手心,紧贴容器口缓慢倾倒。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1-2毫升。 2、物质的称量 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被称量的物质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右盘内放砝码,砝码由大到小放置,用镊子取,最后可用游码,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把药品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3、液体的量取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用量筒,选择的量筒与所量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好。倾倒至快接近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更不要倒置。滴加时把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垂直管口滴加。 二、物质的加热与液体的过滤 1、加热使用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液体过滤应首先配制过滤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过滤时注意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液面低于滤纸)、三碰(玻璃棒碰触滤液,玻璃棒碰触三面滤纸,漏斗末端碰触烧杯内壁)。 三、仪器的连接 1、玻璃导管、胶皮管、橡皮塞的连接应牢固。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果装置不漏气玻璃导管口应有气泡产生;把手移开,过一会 会看到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如图1。 四、浓酸、浓碱的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CO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H2O2 === 2H2O + O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 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 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 吸进试管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 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CO2实验室制法 加热 MnO 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 专题练习题

(共9套)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专题 练习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实验错误的是( ) 2.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般情况下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 (1)进行实验室制取CO2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_______(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装置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CO2时,CO2应从__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接口a和b连接,可观察到,仅有下面玻璃管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上面玻 璃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说明:①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_______性的物质。 (3)已知: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或碳 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将接口a和c连接,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将试管静置(固液分离),则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或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6.取10.0g石灰石样品,经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并加入50.0g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待不再产生气泡时,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7.8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发 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A.瓷器的烧制 B指南针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8.20XX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 B.淀粉餐具 C.塑料餐具 D.银质餐具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10.1942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 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2.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 b c (2)碳酸氢铵是一种色体,将其加热,可以观察到 ①; 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 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 【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3:化学计算 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 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2.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应处理后排放。32g硫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3.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取6.5g锌粒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50g。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在100 g的某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为AgNO3+HCl=HNO3+AgCl↓,至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28.7 g的AgCl沉淀,求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实验员用以下方法制取了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向56.4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钡(Ba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aO2+H2SO4=BaSO4↓+H2O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3g沉淀。计算: (1)加入BaO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2)中所得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算需加入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产生的废液中含稀盐酸,需先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后进行处理。(杂质不参加反应) (1)实验时需配制50g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来配制,则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2)取20g废液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6g。计算废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的溶液所含粒子数目关系:Na+_____Cl-。(填“>”、“=”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溧阳市实验初中第三章单元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S)=32 Ar(Cl)=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 、离子既可以带电荷,也可以为电中性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氦气 B.过氧化氢 C. 碳酸钙 D 、二氧化碳 3、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 说明 A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 水分子有间隔 D 水分子很小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水 B .高锰酸钾 C .双氧水 D .液氧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 、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构成两者的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6.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 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 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是一种化合物 是由O 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 4分子是由两个O 2分子构成的 D. O 4是一种单质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 (反应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