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沙门氏菌测定方法确认表(清晰整齐)

合集下载

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化 乙锭 ( 使其终浓度达 到 0 . 5“ g / m1 ) 混匀 , 倒 人 已插 上 梳 子
的胶 槽 内 。 待凝 固后 , 转 入 电泳 槽 中 , 在 每 个 泳 道 中加 入 8“ 1

1 O ・Leabharlann 《 上 海 畜 牧 兽 医通 讯 》 2 0 1 3年 第 2期
饲 料 产 品 及 饲 料 添 加 剂 中 沙 门 氏 菌 的 检 测
狄 元 冉 董 鹏 李金 磊 高延玲 邱 富 娜 刘 金 娥
(河 南 省 饲 料 产 品质 量 监 督 检 验 站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8)
【 摘 要 1 目的 : 检 测 饲 料 及 饲 料 添 加 剂 中 沙 门 氏 茵 的 污 染情 况 。 方 法 : 利用P C R技 术 对 动 物 源 性 饲 料 产 品 、 植 物
性 饲料 产 品 、 微 生 态制 剂 以及 酶 制 剂 等共 计 2 0 7批 样 品 进 行 了沙 门氏 茵 的 检 测 。结 果 : 共检 出沙 门氏 茵 8 株 , 其 中动 物 源 性 饲 料 检 出率 为 1 1 . 4 , 微 生 态 制 剂 原料 检 出率 为 1 1 . 1 , 微 生 态 制 剂检 出率 为 1 O , 酶 制 剂 检 出率 为 8 . 3 , 配 合 饲 料 检 出率 为 1 . 2 5 , 植 物 源 性 饲 料 和 饲 料 粉 尘 检 出率 为 0 。结 论 : 沙 门 氏 菌 在 饲 料 产 品 及 饲 料 添 加 剂 中 的 污
大肠杆菌 和梭菌 属 相 比, 沙 门 氏 菌 是 饲 料 中 的 主 要 危 害 菌 群 。 国 内 已有 多 次报 道 , 因 沙 门 氏菌 污 染 的 饲 料 而 导 致 畜 禽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

大小通常为0.7~1.5μm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4mm)菌落。

国家食品沙门氏菌检测(内含简图很有用)

国家食品沙门氏菌检测(内含简图很有用)

国家食品沙门氏菌检验前言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

血清型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已分离出2523 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血清型主要集中于A~E 群,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猪霍乱沙门氏菌最为常见。

它不仅能导致鸡白痢、鸡伤寒、副伤寒、仔猪副伤寒等动物疾病,还能使人类发生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胃肠炎和食物中毒[2]。

根据国际惯例, 要求对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 以使大多数食物不含沙门氏菌, 从而有效预防沙门氏菌引发的各种疾病。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以传统方法为基础发展到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或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 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些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免疫磁珠法、免疫荧光标记法、噬菌体裂解试验法、核酸探针法等[3]。

本实验采用的是传统标准检测方法,包括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分型鉴定五个步骤。

1材料与方法1.1设备和材料1.1.1 恒温培养箱:36℃±1℃,42℃±1℃1.1.2 拍击式均质器。

1.1.3 电子天平:感量0.1g。

1.1.4 无菌锥型瓶:容量500ml,250ml。

1.1.5 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1.6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1.1.7 无菌试管:3mm×5mm、10mm×75mm。

1.1.8 无菌毛细管。

1.1.9 三角烧瓶。

1.2培养基和试剂1.2.1缓冲蛋白胨水(BPW):称取蛋白胨10g,NaCl 5g,Na2HPO4`12H2O 9g,KH2PO41.5g,加蒸馏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瓶,121℃,灭菌20min。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

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报告一、引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其感染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

本报告旨在介绍沙门氏菌方法验证的步骤和结果,以及验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二、实验步骤2.1 样品准备1.收集食品样品,如鸡肉、鸡蛋等,确保样品来源真实可靠。

2.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2 沙门氏菌培养1.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进行均匀悬浮。

2.取适量悬浮液接种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富营养培养基上。

3.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小时,观察是否出现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

2.3 DNA提取1.从培养基中取出沙门氏菌菌落,加入适量脱离剂,使细菌细胞破裂释放DNA。

2.使用离心机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适量蛋白酶K,进行蛋白酶消化。

3.加入适量异丙醇,沉淀DNA。

4.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最终得到纯净的DNA样品。

三、实验结果3.1 沙门氏菌菌落观察在沙门氏菌选择性富营养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后,观察到了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

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3.2 DNA提取结果经过DNA提取,成功获得了纯净的沙门氏菌DNA。

通过电泳检测,可见DNA条带清晰,无明显的降解或污染。

3.3 PCR扩增结果使用沙门氏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的DNA产物。

通过对PCR 产物进行测序,确认了其与沙门氏菌基因组序列完全匹配。

四、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的步骤,我们成功地从食品样品中分离出沙门氏菌,并获得了可靠的DNA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这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五、验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本实验使用的沙门氏菌方法验证步骤经过严格设计和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简单易行:实验步骤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试剂。

2. 高效快速:从样品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只需要24小时左右。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i m e itl c rid o t e spaai a — m d aey are n h e rton p
增 菌 液 使 其 充 分 混 匀 ,混 匀 后 取 1 0毫 升 前 增 菌 液 接 种 与 1 0毫 升 四 硫 磺 酸 钠 煌 绿 增 菌 液 ( 0 TTB) , 中 3 ̄ 温 培养 箱培养 2 7C恒 4小 时 。 另 取 前 增 菌 液 1 0毫
糖 葡 吲 甲 摘 要 : 实验 通过 常规 分 离培 养 鉴 定技 术 , 某 脂 , 发 酵 管 , 萄 糖 蛋 白 胨 水 , 哚 试 剂 , 基 红 本 对 饲料 厂 随机 抽取 的 3 鱼粉 样 品进行 了沙 试 剂 , 0份 V-P试 剂 , 沙 门 氏菌 因 子 血 清 等 。 , 门氏 菌的分 离鉴定; 结果从 这 些份 样 品 中 13 实 验 方 法 13 1 前 增 菌 取 所 采 样 品 每 份 2 .. 5克 进 行 乳 分 离到 四株 沙 门氏茵菌株 , 别为 鼠伤 寒 沙 分 加 2 置 7C 门氏 菌 2株 , 沙 门 氏菌 1株 , 炎 沙 门 氏 化 , 入 2 5毫 升 缓 冲 蛋 白胨 水 增 菌 液 中 , 3  ̄ 鸭 肠 培 养 4小 时 。 茵1 。 株 阳性 率 为 13%。 3 关键词 : 饲料 ;沙 门氏菌 ; 测 检 132 选 择 性 增 菌 培 养 接 种 前 先 轻 轻 摇 动 前 ..
Ab t c: I hs ts b a s o h ue d p rs sr t n ti et y me n ft e r l e at a
f se s h a p  ̄s tc i ue , o t r t e p r a e hn q l 3 f h 0 i s me s e i n c lc e r n oml h ve l a p cme s ol td e ad y a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一、鉴定条包含的生化反应项目。

1. 三糖铁(TSI)试验。

- 原理:三糖铁琼脂中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以及硫酸亚铁铵等成分。

沙门氏菌通常发酵葡萄糖,产酸使底层变黄,由于不发酵乳糖和蔗糖(或发酵缓慢),斜面保持红色或变为粉红色。

同时,沙门氏菌可产生硫化氢,与硫酸亚铁铵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 结果判定:典型的沙门氏菌在三糖铁琼脂上表现为底层变黄,斜面变红,有黑色沉淀。

但也有一些非典型菌株可能出现不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可将赖氨酸脱羧产生尸胺。

该反应会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试验管颜色变为紫色(碱性反应),表明赖氨酸脱羧酶阳性,沙门氏菌赖氨酸脱羧酶通常为阳性。

如果颜色不变(黄色或保持原色)则为阴性。

3. 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与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类似,鸟氨酸脱羧酶作用于鸟氨酸产生腐胺,引起pH值变化。

- 结果判定:阳性结果为试验管变为紫色,沙门氏菌鸟氨酸脱羧酶多为阳性,但不同血清型可能存在差异。

4. 靛基质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可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试剂(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 结果判定:加入试剂后,若培养基变为红色则为阳性,沙门氏菌靛基质试验通常为阴性。

5. 尿素酶试验。

- 原理: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变为粉红色或红色为阳性,沙门氏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6. 甘露醇发酵试验。

- 原理:甘露醇是一种糖类,可被某些细菌发酵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颜色变黄(酸性反应),表明甘露醇发酵阳性,沙门氏菌通常甘露醇发酵阳性。

7. 山梨醇发酵试验。

- 原理:山梨醇可被细菌发酵,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改变培养基pH值。

- 结果判定:培养基变黄为阳性,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情况因血清型而异,部分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阳性,部分阴性。

DB34T 816-2008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 免疫色谱反应法.pdf

DB34T 816-2008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 免疫色谱反应法.pdf

ICSDB34备案号: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 言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云、张莉、丁在亮、陶小平。

本标准自2008年8月1日首次发布。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免疫色谱反应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免疫色谱法对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单一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检出限为25g饲料中1个沙门氏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4699.1-1993 饲料采样方法3 原理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是快速定性检测的基础,沙门氏菌检测卡/条是专门用来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抗原,经过增菌和选择性增菌的的阳性样品会与沙门氏菌检测卡/条上染色剂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沿着膜移动,在沙门氏菌检测卡/条上被固定的抗体将使复合物着色,在样品区(S区)形成一条色带,以判定试验结果,内置质控色带(C区)用于确认进行的实验是否正确。

4 材料与设备4.1 小型粉碎机。

4.2 电子天平(0.01g)。

4.3 无菌试管或无菌袋。

4.4 沙门氏菌检测卡或检测条。

4.5 沙门氏菌增菌培养基 (BP)。

4.6 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基(RV)。

4.7 细菌培养箱。

4.8 超纯水器。

4.9 200µL的移液器。

4.10 200µL的吸头。

4.11 高压灭菌锅。

4.12 水浴锅。

4.13 量筒 ,1000mL。

5 试样的制备按 GB/T 14699.1-1993 饲料采样方法采样,选取有代表性的饲料样品,至少500g,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使全部通过40目筛,在密闭瓶中4℃保存。

欧盟沙门氏菌检验标准

欧盟沙门氏菌检验标准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导致食物中毒。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食品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标准。

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监管最为严格的地区之一,其对于沙门氏菌的检验标准非常严格。

以下是欧盟对于食品和饲料中沙门氏菌的一般检验标准:
1. 检测方法:欧盟推荐使用ISO 6579:2002、ISO 6579:2007或ISO 6579:2017等国际标准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

2. 样品数量:每个食品或饲料样品的检测数量至少为25克。

3. 检测频率:对于某些高风险食品,如生肉、家禽、蛋类和蛋制品,欧盟推荐在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测。

4. 阳性判定:如果在一个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那么这个样品必须被视为阳性。

5. 报告:如果在一个食品或饲料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那么必须立即报告给相关的监管机构。

6. 处理:如果在一个食品或饲料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那么这个样品必须被销毁,并且相关的生产或加工设备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欧盟沙门氏菌检验标准可能会根据食品的种类、来源、加工方法等因素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项目投入使用审批表项目名称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实验目的方法确认
监测方法
方法出处GB/T 13091-2002
仪器名称恒温培养箱规格
型号
上海精宏 DNP-9272
实验起止时间
上交报告日期
项目负责人
参加人
报告起草人日期室主任审核日期
技术负责人
批准日期
一.实验记录(实验中现象、情况、技术关键、注意事项)
1、增菌培养:25g样品+225mlBPW,36℃培养24h后,取1ml转钟于10mlTTB、10mlSC、
10mlRV内,TTB和RV于42℃培养24h,SC于36℃培养24h。

观察生长情况:在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TTB增菌液和SC增菌液中,饲料的颜色既不是阴性也不是阳性;继续做分离培养。

2、分离培养:分别挑取增菌液接种在BS、HE、XLD、沙门显色培养基和酚红煌绿培养基上上,36℃培养24h(BS培养48h),观察各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

1)BS:如右图所示典型菌落为黑色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周围培养基不变。

左图为饲料样品,在BS培养基上长出疑似沙门氏菌的菌落,需往下继续做鉴定实验。

2)HE:如右图所示典型菌落为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有些菌株为黄色,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

左图为饲料样品,在HE培养基上长出大量菌落,但与沙门氏菌的菌落形态不符合。

3)XLD:如右图菌落所示典型菌落呈粉红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可呈现大的带光泽的黑色中心,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株为黄色菌落,带或不带黑色中心。

左图为饲料样品,在XLD培养基上长出疑似沙门氏菌的菌落,需往下继续做鉴定实验。

4)沙门显色培养基:如右图菌落所示典型菌落呈品红色或紫红色。

左图为饲料样品,在沙门显色培养基上长出绿-蓝绿色的菌落,根据沙门显色培养基说明书可知,该菌落很有可能是大肠菌
群。

5)酚红煌绿培养基:如右图菌落所示典型菌落为是粉红培养基颜色由酚红变红。

左图为饲料样品,在酚红煌绿培养基上长出黄色的菌落,使培养基颜色由酚红变黄,说明该菌落很有可能不是沙门氏菌。

3、鉴定实验:
1)生化鉴定
标准菌株:TSI琼脂上培养24h后,斜面红色产碱,琼脂变黑,产生硫化氢;
尿素琼脂上培养24h后,琼脂不变色,表现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